转变观念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2022-09-13

想真正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打造卓越的语文课堂, 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改变广大语文老师的观念。

要切实转变语文教师的观念, 让语文教师真正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才能真正推动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 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卓越”起来。

一、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认同感

“认同”的概念最早是由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提出来的, 詹姆斯曾用“性格”一词表示他的认同感受;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 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

认同感是一个复杂概念, 难以简单定义。在管理心理学中, 是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 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在统一价值论中, 是指当自己的价值关系与他人的价值关系同属于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时, 自己与他人具有相同的价值认识方式与价值判断标准。从认识论来看, 认同的基础是观念, 有怎样的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认同。观念是行动的路线图, 它决定着行动的方向。认同感源于观念, 也即对于世界的认识, 有不同的观念就有不同的行动。

认同感首先是基于自己的认同, 基于外在环境与自己内心气质的契合。必须让老师们先有了认同感, 才可能有切实的行动。因为很多时候, 我们不缺理论, 就缺认同感。

语文教师对课改的认同感是教师对指新课程改革的态度与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行为意向。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最终执行者, 只有教师真正内化了课改理念, 并落实到教学行为中, 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

很多调查结果表明, 从对新课改的认同程度来说, 小学教师高于初中教师, 初中教师又高于高中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高考这个“指挥棒”在作怪。只要高考制度没有彻底改革, 教师的顾虑就无法消除, 教师对课改的认同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所以说, 首先必须努力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同感, 才能进一步促使教师有课改的行动。

二、必须消除教师对课改的顾虑

教师对课改的“顾虑”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很多教师对课改持“抵触”或消极态度的理由, 实际上却是观念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 课改就是一句空话。

首先, 担心教学时间不够。很多老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法, 就是因为教学任务重, 一个学期要“教”两本教材, 高中语文必修1至5, 加上四本选修, 要在高一、二两年内教完。而高考的难度又没有多大变化, 其“指挥棒”作用依然存在, 加上各种教辅资料的“繁难杂乱”, 造成教学时间紧, 总觉得自己讲比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得快, 来得实在, 于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大受影响。

第二, 担心学生能力不够。很多老师总觉得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够, 很多知识都不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能掌握的, 很多问题也不是学生合作探究就能解决的, 或者说学生自主学习只是懂了一点“皮毛”, 不可能真正学懂。一些专家所谓学生可以把老师教会,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提高教学质量的说法, 在我们的老师看来, 是滑天下之大稽, 完全是“天方夜谭”。所以自觉不自觉地对新课改不“感冒”, 觉得还是自己讲授来得直接, 来得可靠。

第三, 担心学生成绩受影响。对于高中来说, 大家关注的始终还是高考成绩, 高考的压力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非常大的。毕竟领导也好, 老百姓也好, 到了每年的六月份, 大家便盯着高考成绩。因而, 高考成绩便成为考量一所学校、一个老师非常重要的指标, 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于是, 课改会影响高考成绩便成为不少老师消极课改的堂而皇之的理由。

目前, 新课改对高考的改革不够深入, “减负提质”就成为一句空话。就像常州一中房宏老师在《行走在教学理想和实践之间》讲到的那样, 增效是减负的前提, 减负必须增效。对我们来说, “减负”必须以“提质”为前提, “减负”的关键是“减”, 但合理的负担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实现“减负提质”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三、必须落实更新观念的措施

南京师大杨启亮教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智慧与方法》中讲到,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观念的问题。他说, 我们的基础教育有很多的做法首先是在观念上出了问题, 从而导致行为的偏差。我们过早地把本该是成年人的事——竞争、输赢等强加在未成年的孩子们身上, 让他们承担过重的精神负担, “未成年人的心理不健康是成年人‘恶意’制造的”, 我们这一代人从来没有心理问题, 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而我们恰恰忘记了基础教育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 忘记了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最基本的观念。

更新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扎扎实实的行动, 必须要有具体的措施来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

首先, 以课改理念促教师观念改变。所谓“邪不压正”, 必须要用课改的正确理念, 去引领广大教师, 让大家自觉反省, 从而自觉改变自己的观念。学习是重要的途径, 要让老师们把终生学习的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自觉行动中, 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对课改的认识, 观念也就自然会发生变化。第二, 加强督促落实观念改变。不要认为观念是“空”的, 看不见摸不着, 不好落实。实际上, 观念或许是空的, 但观念可以在行动中反映出来, 通过督促检查老师们的具体行动, 观察大家在课改行动中的激情, 都可以了解到老师们观念的改变情况。所以, 观念是否改变, 要通过督促检查来落实。第三, 强化集体备课促进观念改变。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同伴互助, 接力共进, 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人都有惰性, 但又都有向上的积极性, 一个教研组、备课组的同伴们都行动起来, 必然对老师有促进作用。第四, 开展课题研究引领观念改变。现在的一些课题研究往往脱离教学实际, 空谈理论, 对课堂教学缺乏实际意义。但我们必须看到, 好的课题研究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又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经验和基本的数据支撑, 二者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第五, 调动学生反促教师观念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讲, 调动青春萌动的学生比调动老成持重的教师更容易。所以, 我们可以加大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 让学生被新课改感染, 让学生先动起来, 通过学生反过来促进老师观念的改变。

总之, 观念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先行, 内心认同, 才能引领我们的行动。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广大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大家对课改的认同感, 努力促进教师的观念改变, 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 既有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势, 又有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 才能让广大教师自觉地接受新课改的理念, 从而自觉地行动起来, 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浪潮中。也只有这样, 随着课改的真正实施,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有效、高效, 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卓越起来。

摘要: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先行, 内心认同, 才能引领我们的行动。要想真正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打造卓越的语文课堂, 关键的问题是要改变广大语文老师的观念。一是提高语文教师的认同感, 二是消除教师对课改的顾虑, 三是落实更新观念的措施。只有切实改变,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持续高效, 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卓越起来。

关键词:观念转变,语文课堂,高效卓越

参考文献

[1] 顾琰琰, 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 2013 (26) .

[2] 林菊,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1) .

[3] 汪珍, 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0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路径探索下一篇: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