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论文提纲

2022-09-11

论文题目: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教研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支撑,同课异构形式为教研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其现状到底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为得到答案,特制定探求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的调查问卷,以期不断优化活动形式,促进教与学的发展。为切实了解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现状并发现其中问题,确定研究问题为:(1)怎样构建全面合理的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指标框架?(2)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现状到底如何?(3)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为建立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指标框架,进行文献搜集、整理、分析,以初步完成框架建构,随后征询专家意见修订框架,由此确定4个一级指标包括活动开展、活动实施、活动效益、活动态度,13个二级指标包括参与度、范围层次、开展形式、确定课题、备课、课堂教学、研讨评课、自我反思、开展态度、实施态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47个具体观测点。首先根据指标框架初步制定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问卷,随后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在保证问卷信度良好情况下,对问卷题项进行修改、完善,再次对修订后的题项进行第二次专家意见征询,检验结果为问卷效度优秀,最后在问卷信效度达标基础上发放正式问卷。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1)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率低且参与身份单一;活动开展范围小;开展形式、类型单一。(2)同课异构选定的课题经过系统研讨;选择课型单一;独立备课成为同课异构主要备课形式;备课参考资料单一,仅依靠教材、教辅资料;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设计存在同质化倾向;重视研讨评课,但评课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活动后反思意识不强。(3)教师对同课异构开展的整体态度积极,参与意愿强,但活动脱离实际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备课、研讨评课、自我反思三个环节的实施机制。(4)同课异构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尤其对专业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5)不同教龄、年龄、地区、学历的教师参与同课异构后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不同。对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着力同课异构制度建设,提升整体实效;实现同课异构过程优化,推进教研共生;加强同课异构专业引领,满足主体需求;根据同课异构效益情况,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活动教育理念,关注数学价值;优化同课异构课例资源,提高数学成果意识。

关键词:中学数学;同课异构;现状研究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深化数学教研工作的需要

1.1.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1.3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重难点

1.3.1 研究重点

1.3.2 研究难点

1.4 研究意义

1.5 核心概念界定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同课异构的内涵与原则

2.1.2 同课异构形式

2.1.3 同课异构流程

2.1.4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2.1.5 同课异构现状研究

2.1.6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CIPP评价模式

2.2.2 实践共同体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指标框架

3.2.2 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问卷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思路

第四章 中学数学同课异构现状调查分析

4.1 教师基本信息统计

4.2 同课异构开展现状

4.2.1 参与度不足,且教师主要作为观摩者参与

4.2.2 范围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以青年教师为主

4.2.3 课例形式为主,校本教研与日常教学类型较多

4.3 同课异构实施现状

4.3.1 课题主要由教研组布置,以新授课为主

4.3.2 主要采用独立备课形式,备课资源较少

4.3.3 课堂小结、教学方法、提问方式差异显著

4.3.4 评课频率较高、角度内容较丰富,但缺乏专业指导

4.3.5 教师整体反思频率不高

4.4 同课异构态度调查

4.4.1 教师对同课异构态度积极,专家引领型最受喜爱

4.4.2 教师对确定课题环节最为满意,更认同研讨、反思环节价值

4.5 同课异构活动效益

4.5.1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维度整体描述统计

4.5.2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得分较高,个人修养行为改善较小

4.5.3 专业知识维度得分较高,丰富数学知识作用略小

4.5.4 专业能力维度得分很高,各种教学能力提升显著

4.6 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差异性分析

4.6.1 对不同教龄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差异显著

4.6.2 对不同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差异显著

4.6.3 对不同学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差异显著

第五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讨论

5.1.1 同课异构开展情况

5.1.2 同课异构实施情况

5.1.3 同课异构态度情况

5.1.4 同课异构效益情况

5.1.5 对不同类型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研究

5.2 研究结论

5.2.1 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指标框架的构建

5.2.2 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

5.2.3 同课异构活动开展缺乏制度保障

5.2.4 同课异构活动实施环节问题凸显

5.2.5 教师整体参与态度较积极

5.2.6 同课异构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2.7 数学教学成果意识淡薄

5.3 研究建议

5.3.1 着力同课异构制度建设,提升整体实效

5.3.2 实现同课异构过程优化,推进教研共生

5.3.3 加强同课异构专业引领,满足主体需求

5.3.4 根据同课异构效益情况,促进教师发展

5.3.5 提升活动教育理念,关注数学价值

5.3.6 优化数学课例资源,提高成果意识

第六章 创新、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创新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指标框架第一次专家意见表

附录2 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具体题项专家意见征询问卷

附录3 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问卷(预测试版)

附录4 中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现状调查问卷(正式版)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有机化学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职业院校酒店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