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改革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2022-04-1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会计改革下会计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分析阐释会计信息化是大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结合,提出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采取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重视会计管理课程的设置,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培养“互联网+会计”复合型师资队伍等策略。

会计改革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1:

ERP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

摘要:ERP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的主流,为适应会计行业新技术发展需要,高职会计专业必须开展ERP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由此产生了提升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需求。课题组通过对湖南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调查,提出了“两主体三阶段四环节”的培养措施建议。

一、什么是ERP会计信息系统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软件是将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的统称。

传统的AIS软件(会计信息系统)是独立的部门化管理软件,信息流只能在会计部门内部流动,形成了“信息孤岛”,无法与企业其他部门形成信息对接与共享。随着企业对管理类软件的要求日益提高,AIS逐步发展成为ERP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了财务与管理的一体化以及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

二、ERP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

随着ERP软件在企事业单位的日益普及,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已成为我国当今财务工作主流。为了顺应会计行业新技术发展和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的需要,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纷纷使用用友、金蝶等ERP会计信息系统开展教学,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日益普及。

ERP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会计学,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技术性强、岗位协同性要求高等特点。因此,ERP软件的会计模块融合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知识体系庞大,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根本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ERP中全部的会计功能。

由于教育部发布了对高职教育中必须推行岗课赛证融通的要求,高职在校学生通常需要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学生一般会在学习了最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后,就开始学习与会计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相关的课程,其中就包括ERP类证书相关课程。由于理论基础薄弱,学生一般难以理解ERP系统的整体性。同时,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事业单位中ERP软件的应用已经转变到以网络为基础来运行。但是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电算化教学中单机系统仍然是主流模式,缺少应用互联网的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原因,ERP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改革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基于ERP环境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互联网应用基础、管理学基础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尽量拓宽学生多种学科的知识面,融合多个职业岗位领域的技能点。二是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网络建设和软件建设,形成可供ERP软件独立运行所需的网络体系。三是开发与ERP软件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校内仿真环境中也能模拟企业财务管理的整套流程。

三、ERP环境下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高低。在ERP环境下,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教师应具备适应ERP环境的“双师”素质。

首先,ERP“双师”素质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金融、财税、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掌握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与理论,并能融会贯通,以形成ERP“双师”的核心知识体系。

其次,ERP“双师”素质要求教师精通計算机操作、财务软件操作、ERP系统操作,以形成ERP“双师”的基础技能体系。目前在职业院校中仍然有很多会计专业的老教师习惯于传统手工记账、做账模式,计算机操作与财务软件操作能力较差,往往会遇到不能独立配置财务软件的运行环境、不能快速处理实验过程中财务软件等常见问题,导致教学过程无法顺畅进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ERP“双师”素质还要求教师能具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以及与企业合作设计、开发专业教学软件的能力,以形成ERP“双师”的核心技能体系。

四、湖南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为更好了解湖南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课题组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群体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调查结论如下:

调查内容:会计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经历、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所在专业的ERP课程开设及建设的情况、所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学校、专业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议等。

从以上调查结论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已经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且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信息化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实施。其原因主要有:部分学校现有的网络环境、实训室软硬件条件不佳,ERP课程的开设暂时不具备条件;学校未对所有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除了自身具有信息化教学改革自觉性、愿意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技能的部分教师,还有很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十分有限;不少教师缺乏企业会计岗位的实践经验,没有真正应用过财务软件、ERP系统,更没有开发ERP教学软件的能力;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所在学校没有出台鼓励开发并共享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政策,教师并不愿意无偿与其他院校的同行分享自己的课程资源,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ERP课程资源的整体开发进度缓慢;尚未建立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ERP课程资源和教学软件的合作机制,只依靠会计专业教师很难解决资源及软件开发中的所有问题。

五、培养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议

总的来说应建立“两主体三阶段四环节”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具体措施是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两大培养主体,通过基础、应用、融合三个培养阶段,实施知、能、用、评四步培养内容。

首先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提升信息化教学竞赛、信息化资源建设项目的数量和等级,引导更多的教师愿意投身于此。同时建立并完善官方性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交流服务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经验交流、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网络公共空间。

作为培养主体之一的学校,应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改善网络环境、建设智慧教室、更新多媒体教学设施,确保基本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成立专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服务机构,为教师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解决信息化教学中的技术障碍。出台激励政策与配套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申报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项目,以此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意识到,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模式才是最有效的。

对于信息化教学几乎没有基础的教师,适合进行基础培养。一般可采取普及化、集中性的岗前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是了解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与理论,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制作简单教学资源的方法。此阶段要求教师能将原有的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要求教师能掌握现代教学环境及教学设备的使用,学会使用 Power Point、Flash 等应用软件;要求教师能掌握图文、音视频等各种教学素材的采集与搜索、加工处理和创造发布的技能。

对于初步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适合进行应用培养。一般采用专项培训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是打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的能力。此阶段要求教师能掌握文檔编辑、数据整理、基本图片处理、音视频编辑、简单动画制作等技术,能够制作PPT课件、开发微课等;要求教师能学会如何借助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或网络学习平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要求教师能掌握通过网络收集学习反馈,或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对于已经有较好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适合进行融合培养。一般采用“自主式”和“协作式”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是引导教师独立或主持开发一门在线开放课程。此阶段要求教师独立或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种类齐全、数量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甚至能设计、开发虚拟仿真的教学软件、网络化的考试评价系统等。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效果离不开评价机制的建立。评价机制可分为自我检测、学校测评和社会评价三个部分。自我检测是指在各培训阶段或教学实践阶段,教师对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状况的反思与自评;学校测评是指学校依据前期制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技术标准,组织专家对教师信息化基本素养、信息化教学实施等进行评价;社会评价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主要通过设立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竞赛、课程建设项目、信息化理论研究课题等,对学校及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左明章,卢强,雷励华.困惑与突破: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04-111.

[2]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3]杜静.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当代会计,2017(7):60-62.

[4]刘珍刚.会计电算化基于ERP环境下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7(7):202-204.

[5]章洁.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2-66.

项目:本文来自于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数字湖南教育”战略下湖南省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编号:17C0422]

作者:王炎 成国强

会计改革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2:

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分析阐释会计信息化是大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结合,提出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采取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重视会计管理课程的设置,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培养“互联网+会计”复合型师资队伍等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会计实训 教学改革

一、会计信息化引领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首先,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强调实践性。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会计实训课主要以手工模拟实训为主,辅助会计电算化操作,一直以来以企业典型业务为背景进行建账,完成从业务单据处理、记账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结账到会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一个完整的会计工作过程,特别强调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但是,仅有这些操作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不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会计手工核算实训主要体现会计工作过程特征、符合行动导向教学,包括情景引例、工作任务、操作指导和展示评价。过去会计的主要精力放在会计核算工作上,未来会计的精力集中在信息分析、业绩评价、财务预测等有助于企业效益提升方面,基础的核算工作交由信息化系统自动完成,最终将导致基层会计人员大幅减少。

最后,会计人员过去用算盘,后来用电脑计算,现在开始用云计算。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人员正在受到来自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会计研究、会计管理、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下对会计影响程度最高的10项技术依次为:大数据、电子发票、云计算、数据挖掘、移动支付、机器学习、移动互联、图像识别、区块链和数据安全技术。其中,大数据高居榜首,占比重为88.68%。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转型升级已成为普遍共识,而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工具使用和技术手段的操作。

信息化时代就是企业财务组织变革迈入财务共享中心时代,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教学要发生变革。在可预见的未来,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又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持续地关注和思考。

二、会计信息化是大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结合

第一,目前包括中小型企业、小微型企业在内,都在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EFP、SAP等管理软件系统不断应用,在供应链管理等层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经营中采购、销售、仓储等模式,将“物流”转化为“信息流”,制订出更精细、周密的企业生产计划。如果企业财务会计存在核算信息滞后的现象,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失灵,导致因为信息流所产生的作用最终会汇总到“资金流”方面,会计核算业务无法保持同步,严重地阻碍信息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二,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之一,是从原始凭证到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再到财务分析报告这一处理过程全部实现现代化。一些企业可能会由于强调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加上短期内可能会因为隐私性、安全性、数据主权等方面的考虑而缓慢发展。当前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报告自动化尚未较好实现。

第三,企业财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与变革的核心是“互联网+管理会计”,最有效的功能是财务与大数据的融合,财务共享将拉动业、财一体化,并向大数据中心转变,是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环节。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筹划未来,预测与决策是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而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第四,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会计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会计信息化、网络财务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财务管理和决策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新数据技术层出不穷,比如用XBRL标记底层交易技术,能丰富数据维度,挖掘数据关系,能克服以前的数据没有标记、分析维度少、更多属于平面数据问题,利用XBRL对底层交易流水数据打上标签,每一个数据都拥有一个二维码,平面数据变成立体数据,最主要创新就是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关联,可以灵活实时地分析,发现更多数据背后的故事。

三、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会计专业知识是一个知识体系,包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或者说财资管理)、税务管理这四方面的内容,是企业初、中级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各部门应尽快设置好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实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工作总体过程关联化、顺序化,避免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建设“会计+信息技术”相关特色课程,在原有多门课的基础上,不断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对一些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一些新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对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借助相关的视频剪辑软件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形势下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知识递进衔接,为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二)重视会计管理课程的设置。目前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一般开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训(或称中小企业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等必修课程;出纳实务、纳税筹划等选修课程。这些实训课程,分别模拟工、商企业的典型业务,以文字与流程图相配合的形式进行业务介绍,有利于學习者系统地了解工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模拟有助于学习者比较全面地掌握现代企业的会计实务。但是,如上所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长期以来管理会计课程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此应加以改变。如果不专设管理会计课程,在财务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讲授中,可注意将一些重要的管理会计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融合一体,比如讲授会计目标同时讲授投机决策方法等。

(三)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数字化时代,智能财务对职商和情商的培养都有了更多的需求。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必须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近两年我们开设了“互联网+会计”专业以及相关课程,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财务共享沙盘模拟训练,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训改革,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项挑战。通过对一个模拟的企业,在各个需要规划和计算以及宏观管理的环节上,都充分运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课程上老师讲授的各个复杂以抽象的步骤和方法在训练中得到充分的使用和尝试。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站在会计人的角度而不是学生的角度思考,认识到即将面临会计生涯的未来走向,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去“学以致用”。

(四)培养“互联网+会计”复合型师资队伍。会计信息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培养“互联网+会计”复合型师资队伍。近年来,各学校引进不少数字化教学设备,实现了校园内Wifi全面覆盖;智能手机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很多高科技的手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并掌握其应用方法,把它们融入教学中去。学校也应加强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建设“互联网+会计”实训、实践基地。

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议压缩或取消一些手工实训课程,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重视管理会计课程的设置,增设相关的技术课程,培养“互联网+会计”复合型师资队伍。这是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理论和实务变革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影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EB/OL].(2018-01-26)[2018-02-10].http://www.sohu.com/a/219124428_99965288

[2]黄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3]沈亚香.新编会计模拟实训[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林 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责编 苏 洋)

作者:林萍

会计改革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3: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1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1 会计信息化的含义。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经历了从手工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所谓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应用等处理,建立计算机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1.2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传统的核算、监督转向分析、控制与决策,使会计信息产生增值和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一些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将由信息系统完成,而会计人员将更多地从事那些非结构化的、非常规的会计业务以及完成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如: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及资源利用的绩效评价、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应用的风险管理等。

2 会计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2.1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①会计基础扎实,熟悉实际操作,知识面广;②熟悉计算机技术,能应用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和综合分析;③掌握科技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④有较强英文水平,能阅读相关信息。

2.2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只具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会计管理能力:①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特别是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现实,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决会计新问题。②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如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护能力等。学会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会计管理的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技能。③会计既是收集、加工、存储信息的系统,也是利用信息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管理的系统,会计专业学生应具有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能力,实现会计信息的增值效能。

3 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会计教学改革思考

作为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合格会计专业人员的专门机构,就必须及时掌握并了解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作为会计本科专业,不同院校开设的具体课程不尽相同。这里,仅就会计信息化方面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略谈己见。

3.1 会计信息系统。因为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各学校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提法不一致,有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会计学、会计信息化等不同提法,笔者比较赞同会计信息系统的叫法。《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国内知名的通用财务软件使学生认识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业务流程,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系统的构建、运行和维护等。学生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开发思想、开发方法等知识的学习,掌握信息化思维方法和参与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能力。

3.2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课程主要介绍Excel软件工具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开发利用会计数据的能力。包括:建立常用的分析模型,辅助会计核算业务,帮助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及财务分析等,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教学可以采用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3 财务软件模拟实验。日前,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技术已相当成熟,功能也比较完备,可以选择一、两种通用财务软件,让学生通过上机练习熟悉整个操作流程,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这门课程的教学,上机资料的设计和时间流程安排很重要,练习资料既要考虑会计制度的变化,又要考虑软件的功能、前后数据的衔接等。教师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分阶段、分步骤地让学生完成指定任务,并及时纠正问题。否则,将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3.4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讲述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主要系统的职能、信息化下的流程重组等。针对本科学生,该课程对各子系统的讲解不必太深入,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教给学生整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此课程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可以补充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加以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3.5 ERP软件操作。此课程是一门管理类综合应用课程,可以针对大三或大四学生开设。主要介绍企业资源计划的原理、ERP的功能、主要业务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信息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有一个正确、感性的认识。课程教学可以安排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最好集中两至三周时间上课,以上机操作为主,分组、分角色完成。

3.6 电算化审计。审计和会计是息息相关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内容、方法也要不断改进,因此,应补充电算化审计或审计信息化内容,可以单独开设一门课,也可以作为审计课程的一部分。重点讲解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介绍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若条件允许,最好配合电算化审计模拟实验,既增强感性认识,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7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开设《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让学生运用软件开发原理和工具,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针对一些基本功能模块进行开发设计。该课程的前提是相关教师之间要充分沟通,协调好内容,由主讲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动手完成。教学应以上机实验为主,可分组进行,主要由学生课下自觉完成,教师辅助指导,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信息化环境对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形势,积极探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部门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吴沁红.第五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会议综述[J].会计研究,2006,(5)

收稿日期:2007-10-30

作者:王 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化工程管理农田水利论文下一篇:公众参与公共艺术意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