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信息化发展现状

2022-11-05

第一篇:畜牧信息化发展现状

畜牧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以今天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又将人们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国际化的竞争,迫切地要求我们用高科技的手段改造现有的畜牧业,全面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是提高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

什么是畜牧信息化

畜牧信息化,是指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畜牧企业竞争力,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电脑、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畜牧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电脑、网络等设备)是基础,软件(办公软件、各种应用软件)是条件,信息资源(资料、消息的收集过程)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畜牧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目前畜牧信息化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畜牧业网络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复建设、小而散,而真正能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访问价值大的网站并不多。畜产品市场动荡不定,需求与供应之间,始终处于周期性的波动之中,经常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

建立畜牧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网络建设

数据库是指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内容丰富、真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是畜牧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工作。保障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例如,美国建立了畜牧信息数据库系统,包括饲料、活畜和畜产品的价格、销售、库存、运输和进出口等很多动态信息,同时将信息及时地向网络传送,全国各地的政府、研究所、大学、企业、饲料厂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到这些数据,以进行市场预测和生产决策。转变了政府职能,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

同时加速推进畜牧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加强标准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建立以各省畜牧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农业部,下通至全省各地市县乡的畜牧信息网络体系,并使畜牧信息网络与畜牧业龙头企业、全国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养殖大户及畜牧业科研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

完善畜牧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畜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畜牧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信息采集、整理、发布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用户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供求信息”、“市场动态”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农民养殖户是畜牧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畜牧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积极推进畜牧信息化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采用信息技术可使饲养户了解市场信息,产销结合,使需求与供应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出现“买难”、“卖难”的现象,同时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加强服务,必须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引导生产,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只有依靠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改造现有的产业,才能使之适应国际经济大环境,并融入其中参与竞争。

第二篇:美国畜牧业畜牧业现状

美国畜牧业

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8%,畜产品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高。美国是畜牧业生产的超级大国,各种畜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居前列。2003年肉类总产量为3910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5.6%。肉牛存栏9610万头,居世界首位,牛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禽肉产量超过整个欧洲产量,鸡蛋产量列世界第二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均肉类的消费量开始达到100公斤,1997年为125公斤,2003年为140公斤。人均占有禽肉和禽蛋居世界前列。

畜牧业生产呈带状分布。与美国的种植业相似,畜牧业生产也呈带状分布,如东北部、北部、中部的乳用畜牧业带集中了全美70%的奶业生产,乳用畜牧业带以南及附近地区是肉用畜牧业带,集中了美国50%以上的肉牛生产和80%以上的生猪生产。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最大的动物产品生产州,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其次是内布拉斯加州和衣阿华州。

畜牧业与种植业紧密联系。美国畜牧业生产的高产出主要靠资源的高投入,所以粮食消耗量大。为了减少生产费用,取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美国所有消耗粮食大的畜牧业生产都位于粮食产区。养猪集中的各州如伊利诺州、衣阿华州、印第安那州、密苏里州即位于种植业生产的玉米带上,全国70%的玉米出产在这里,为养猪生产提高了充足和廉价的饲料玉米。

畜牧业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上80年代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代的65%。美国三家最大的肉鸡公司已能生产美国42%的肉鸡。

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美国畜牧业生产在规模效益和利润的驱动下,全行业各畜种畜牧生产水平都很高。蛋鸡生产中每个鸡场的平均规模为20-25万只,最大的蛋鸡场饲养蛋鸡1800万只,最大的肉鸡场可以年产肉鸡上亿只。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

养牛业:美国牛的存栏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达1.4亿头的巅峰后一直呈下降趋势,80年代末、90年初曾下降到一亿头以下,后又回升到1亿头左右,1998年为1.012亿头,当年牛肉产量115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居世界首位。

肉牛:是美国畜牧业中最大的生产部门,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25%。美国的肉牛是16世纪由

西班牙人引进到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河流域和美国西南部一些地区。17世纪时,英国和荷兰殖民者又将肉牛引进到美国大西洋沿岸一些地区。1805年第一批用玉米育肥的肉牛从俄亥俄州到巴尔的摩,开辟了美国国内的市场。1860年以后随着新修铁路不断延伸,肉牛饲养从大西洋沿岸延伸至伊利诺州、依阿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由于具有广阔的优良牧场,温和的气候和大量的廉价玉米,使这里成为美国肉牛业的巨大中心。

2004年1月全美国有肉用母牛3286万头,育肥存栏牛1381万头,待育肥母牛1532万头,小牛1520万头,产牛肉1194万吨,肉牛业销售收入700亿美元。

美国肉牛业分布较广,存栏100万头以上的州占70%。集中产地一是中西部地区,包括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南达科他、俄克拉何马、科罗拉多等州。二是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加利福尼亚、华盛顿、俄勒冈等州。三是东部地区的田纳西、明尼苏达、宾夕法尼亚、佛罗里达等州。四是中南部的得克萨斯州,养牛业最发达,2003年肉牛存栏1400万头,约占全美国的14.6%,居第一位。第

二、三位为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存栏数分别为635万和620万头,各占全国总数的6.5%左右。四到十位依次为俄克拉何马(540万)、加利福尼亚(525万)、密苏里(450万)、南达科他(370万)、依阿华(360万)、威斯康星(330万)和科罗拉多(265万),前10位的肉牛存栏数占全美的57.5%。

美国饲养的肉牛品种主要有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婆罗门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此外还有短角牛、圣格鲁迪牛等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品种协会,实行良种登记,负责品种选育。肉牛大部分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杂种牛生长快,易育肥,肉质好。家庭农场饲养比较多的是安格斯牛和海福特牛的杂交一代,其生产性能好,后代适应性强,增重快,出栏率和出肉率高。南部地区多为安格斯牛或海福特牛与婆罗门牛杂交,其生产性能也很好。

奶牛:美国奶牛头数为899万头,牛奶产量7502万吨,平均单产8吨,最高单产12吨,人均占有量达267公斤,居世界首位。奶牛主要分布在美国太平洋沿岸、五大湖地区、南部平原区和东北部地区,形成著名的"奶牛带",这些地方生产的牛奶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加利福尼亚州167.2万头,威斯康星州126.5万头,纽约州67.5万头,宾夕法尼亚州59万头, 明尼苏达州48万头,爱达荷39.2万头,得克萨斯州32万头,新墨西哥州31.4万头,密苏里州30。2万头,俄亥俄州26万头,十个州的奶牛头数持续保持全国奶牛总数的70%以上。

美国奶牛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牛、娟姗牛和其它一些乳肉兼用型品种。全国建有数量众多的奶牛育种中心和种牛公司,进行高产奶牛的商业性培育和奶牛的繁

育。无论是奶牛育种中心还是奶牛饲养场,都十分重视奶牛的后裔测定工作,对每头牛的血统和产奶量都作十分准确全面的记录,为培育高产奶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养猪业: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占世界第二位。2003年12月底生猪存栏6082万头,2004年3月生猪存栏5931万头,美国养猪生产原主要分布在玉米生产的集中地区(CORN BELT),北部平原区(NORTHERN PLAINS)和大湖区(LAKE STATES)附近的8个州,东起俄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里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为养猪生产提供了充足、廉价的饲料玉米,所以美国生猪生产的80%分布在这里,其中依阿华州占全美生猪生产的27%。生猪生产布局在饲料产地符合畜牧业经济效益原则。美国生猪生产在西部和新英格兰很少。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南部各州一些地方生猪生产数量上升,一些大企业从几百英里以外的州运输饲料来发展养猪生产,比如北卡来罗纳州、德克萨斯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是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几个生猪生产量较大的州。以2003年出栏数计算,美国养猪生产排名前十位的州为:衣阿华(1484万头,下同)、北卡来罗那(900)、明尼苏达(590)、伊利诺(359)、内布拉斯加(253)、印地安那(280)、密苏里(261)、俄克拉何马(202)、堪萨斯(149)和俄亥俄州(136)。

美国饲养猪的品种主要有7个,其中5个为单一品种,2个为配套系种猪。5个单一品种为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2个配套系种猪为PIC和迪卡。猪的主体品种仍然是前4个单一品种。在全美700多万头存栏母猪当中,PIC 约占6万头,迪卡约占2万头,双品种杂交的母猪约占70%,而饲养的纯种母猪仅占17%。当然上市商品猪100%为杂交猪。PIC是美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育种公司,在2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和种猪基地,其种猪出口到世界54个国家,年营业额达670亿美元。PIC猪的生产性能为:产仔成活数9.43头,母猪年产2.23胎日增重750克背膘厚2.03厘米。迪卡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猪育种公司,在美国有12个种猪经销中心、13个种猪场,并从中国进口梅山猪和东北民猪用于提高种猪产仔数。

禽肉禽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禽肉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蛋生产国。养禽业是美国畜牧业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禽肉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650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161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5%,同期世界平均年增长率为4.8%。 2003美国禽肉产量1735万吨,超过整个欧洲的产量,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美国禽肉产量中83%为肉鸡。

肉鸡:美国肉鸡生产集中在东部、东南部各州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东起特拉华州向南直到左治亚州,然后向

西的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阿肯色州。左治亚、阿肯色州和亚拉巴马三州的肉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其中左治亚州的肉鸡存栏量和产值最高,2002年分别达12.9亿只和21亿美元。生产前五位的州是左治亚、阿肯色(11.8; 17.4)、亚拉巴马(10.5; 16)、密西西比(7.7; 12.2)、北卡罗来那(7.3; 13.7)。美国的肉鸡品种主要是AA肉鸡、艾维因肉鸡、考伯肉鸡、哈巴特肉鸡以及海波瑞德火鸡。

火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火鸡生产和消费国家,年生产火鸡2.7亿只左右。主产区较为分散,生产量前五位的州有东南部的北卡罗来那(4500万只)、北部的明尼苏达州(4400万只)、东部的阿肯色州(2950万只)、中部的密苏里州(2500万只)、东部的弗吉尼亚州(2000万只)和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1650万只)。年人均消费火鸡肉20磅左右。图27为美国火鸡生产分布情况,深绿色的六个州存栏量占全美的67%。

蛋鸡:美国的禽蛋生产在统计上分食用禽蛋和孵化蛋,食用蛋占全部禽蛋生产量的85%,2003年全国生产禽蛋872亿枚,其中食用蛋744亿,孵化用蛋128亿。2003年生产量前六位的州有依阿华州(99亿枚)、俄亥俄州(79.4亿)、宾夕法尼亚州(65亿)、加利福尼亚州(61亿)、印地安那州(59.7亿)、得克萨斯州(47.7亿)。年人均消费禽蛋256玫,约合16公斤。

养羊业:美国羊的生产在整个畜牧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不大,其产值占畜牧业产值不到1%,占世界的份额就更小。2002年羊肉产量10万吨,仅占世界羊肉产量的1.6%。绵羊存栏数2002年668万只,2003年630万只。

养绵羊最多的州是德克萨斯,2004年1月存栏数为110万只;其次是加利福尼亚州68万只;排名第三至五的是怀俄明州(43万只)、南达科他州(37万只)、科罗拉多州(36万只);6-10名为蒙大拿州、尤他州、爱达荷州、依阿华州和俄勒冈州,饲养量都在20-30万只之间。

美国全国有奶山羊200万只,主要饲养在美国南部各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年产羊奶60万吨。奶山羊的主要品种有萨能羊、阿尔卑斯羊、奴比羊、吐根堡羊和美国拉曼查羊。

第三篇:析大悟县畜牧业现状 谈贫困山区畜牧业发展

贫困山区一般具有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居住分散、经济落后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草山草坡面积大、农副产品丰富,剩余劳力充足的状况,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况且,畜牧业投资小、周期短、销路好、见效快,符合千家万户的生产利益要求。因而,它对于增加贫困山区农民收入,改善城乡

人民生活,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畜牧业,使其成为一个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值得实践与探讨的问题。这里,笔者试从分析大悟县畜牧业现状入手,来谈谈贫困山区畜牧业的发展。

大悟县地处鄂东北边陲,是大别山区的一个贫困山区县。55万人口,195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八山半水分半田。2002年,农村人平纯收入1601元。建国以来,特别是“七·五”以来,大悟县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落后的生产方式、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现仍未摆脱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束缚。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着种植业生产的发展。大悟县历来对猪禽的生产较为重视,可从两个方面数字说明这一点。一是把猪牛羊禽的饲养量按牛单位折算,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三位。二是在畜牧业产值结构中,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而猪禽的发展快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种植业提供农副产品的多少。四九年,粮食生产水平低,年产4.4万吨,牲猪年末存栏只有2.5万头。五七年,粮食产量达到五十年代最高水平,产量11.22万吨,牲猪年末存栏达到该年代最高水平,为9.6万头。五八年至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使粮食由10.33万吨下降到七万吨,牲猪年末存栏也从7.8万头降到2.6万头。七o年至七二年,粮食产量过15万吨大关,牲猪年末存栏也过10万头大关。八o年至二00一年,粮食产量连年上升,由14.9万吨上升到20.4万吨,牲猪存栏也由13.2万头上升到24.8万头,为历史最高水平。因而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种植业的制约。

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偏小,宏观控制难以实现。大悟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人平只有七分耕地,单纯靠粮食就是绣出一朵花来,也只能解决温饱,但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却很大。一是草山草坡面积大,有天然草场124万亩,据测算可载畜8万个黄牛单位,而目前只利用了60%。二是饲料来源广,大悟县是全省三大花生生产县之一,年产农副产品等饲料5亿公斤,但实际用于养畜的只占47%,在农业结构中,种植业产值通常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畜牧产值只占30%左右,所占比重太小。而在畜牧业内部,只重视粮食畜禽的发展,忽视食草畜禽的发展。按牛单位计算四九年食粮畜禽与食草畜禽之比0.44:1,八五年为2.57:1,九0年为1.26:1,与当前耕地面积与草场可利用面积之比0.51:1不相称。

对于农业结构,大悟县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调整,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综合素质差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目的。

三、千家万户饲养、小群分散经营、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出栏率、商品率低。大悟县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这种千家万户饲养,能利用各自的有利环境、剩余劳力、农副产品、残剩食物、简便畜舍等生产出小量的畜禽产品。但是,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大多数农民还是“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下蛋换点油盐钱”的生产观念。饲养方式多采用,喂猪“一瓢水,一把糠,一篮菜”,耕牛全靠稻草养命,养鸡“白天自找食,进笼一把谷”。因而,长期以来,牲猪出栏率未超过75%,商品率未超过80%,耕牛出栏率、商品率均未超过10%,山羊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50%,家禽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20%。

四、畜禽品种杂乱差。大悟县畜禽品种主要来源于江汉平原一带,由于农民的科学养畜水平低,畜禽乱交乱配、近亲繁殖,使畜禽品种普遍存在“杂、乱、差”的现象。品种低劣,导致饲养时间长,生产性能低。出栏一头250斤左右的肥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饲养,耕牛个体象驴子,山羊长得象狗子,鸡蛋象麻雀蛋。

五、草山草坡面积大,自然牧草丰富,但利用少,浪费大。大悟县山场宽阔,各类草场毛面积124万亩,可利用面积109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连片草场有37处。草场年亩产鲜草695公斤,平均14亩载一个黄牛单位,可载畜8万个黄牛单位,而实际只利用了60%。其原因主要是成片草场多分布在高山、远山区,而牲畜又多集中在村庄周围放牧,放牧半径小,群众又不懂制作青干草喂畜的技术,而在十月份后,牧草已老化,被砍回家当柴火烧掉了。

六、畜牧产品销售半径小,流通渠道狭窄。大悟县畜禽产品主要是内销,外销很少,而且是个体商贩占了大头,商业、外贸部门的主渠道作用

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以外销量最大的牲猪为例,八三年外调量为32897头,八五年下降到9693头,九二年后一直徘徊在2万头左右,只占牲猪出栏数的10%左右。从牲猪内销看,个体屠夫垄断了牲猪收购市场,压价压秤赚黑钱,农民养猪一年,不如屠夫杀猪一天。

七、畜牧部门基础差,服务功能低。八0年以后,大悟县畜牧业防、繁、管、治机

构相继建立起来了,基层技术人员为千家万户服务,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县财政投入低,政策性收费又难以收起,导致正常工作难以运转,技术人员外流严重,诊疗设备一直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服务功能较低。

二、大悟县畜牧业的现状,是贫困山区畜牧业的缩影。因此,在发展山区畜牧业上要针对山区的现状特点,确定发展方向和方针。在制定措施上,要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在发展要求上,必须逐步实行四个转变。一是农民的养畜观念要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意识转变到现代商品生产的意识中来。二是从小农经济的封闭式生产方式转移到科学性、商品性生产方式上来。三是从一家一户的个体效益转变到千家万户的规模效益上来,并逐渐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四是从当前的生产初级畜产品转变到深度加工上来。

〈一〉根据资源特点合理区划、布局,重点放在潜在优势上。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划分若干自然经济小区,发展不同项目和品种。

1、城镇郊区:交通、能源、信息等都比较发达,人才、技术、资金条件都较好,市场对肉蛋奶需求量大,应重点发展生猪、奶牛、禽的饲养及畜禽产品加工业等。

2、低山丘陵区:农业较发达,人平耕地面积较大,农副产品多,应重点发展猪、水牛、禽等畜牧业。

3、中山、高山区:山高人稀,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农业落后,但草山草坡面积大,牧草丰富。重点发展牛、羊、兔、鹅食草动物,可建立肉牛、奶牛、肉羊、草禽等基地。

〈二〉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重点放在发展草食动物,走种草养畜的道路上。过去,一讲到发展种植业就单一抓粮,发展畜牧业就单一抓猪。而牲猪发展的好坏与粮食的丰欠有密切的依赖关系。因此,要保持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就必须重点放在发展食草动物上。这是因为,一方面食草动物对粗饲料的转化率是食粮动物的五倍以上,成本低、饲料报酬高。另一方面,山区有广阔的山场,有充足的饲草资源。发展食草动物的数量多少,要以草场载畜量的多少来定。在荒山荒坡水源好,土层厚的地方可人工种植品种优质,产量高的豆科牧草,种草养畜既可提高养畜饲养水平,又可提高载畜量。

〈三〉在发展千家万户饲养的同时,重点放在建设资源相对集中的规模畜牧业上。畜牧业具有投资小、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适合农民目前的生产要求。如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以发展较快的养畜专业户和专业村典型引路,一定能调动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应发展规模畜牧业。如在连片草场的地方建立食草畜禽场,在城郊区和低山丘陵区建立食粮畜禽场。适度规模地集约式经营有利于提高科学化和商品化生产程度。

〈四〉改良畜禽品种,重点放在提高畜禽产品率上。畜牧业与种植业一样,品种问题至关重要。要改变长期形成的畜禽品种“杂、乱、差”现象,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繁殖率、出栏率、产肉率、产蛋率。就必须引进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推广经济杂交。

〈五〉处理好畜牧业与它业的关系,重点放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在山区,发展畜牧业往往与种植业发生矛盾,如与种植业争夺面积,人畜争粮的矛盾等等。处理好这些矛盾,必须在合理区划,统一制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走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增值的道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首先是处理好牧林关系。在山区,往往会出现放牧与兴林,种草与栽树之间的矛盾。可在树间种草,分区轮牧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既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以“以短养长”,还可以用畜粪肥林,以牧养林。

其次是处理好牧粮关系。主要是表现在种草与种粮、人畜争粮的矛盾上。解决这个矛盾主要是在满足人们食粮的基础上采用种草养畜和种粮养畜。种草养畜可以超出种粮两倍以上的效益;种粮养畜,如种玉米作鸡饲料、种大麦作猪饲料等等。在紧张的地方可套种间作。

〈五〉优化外部环境,重点放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上。发展山区畜牧业必须把投资、技术、物质、品种、饲料、防治、加工、销售、税收等方面配套起来进行,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基础上,从产前、产中、产后上搞好服务,使畜牧业生产有一个优化的外部环境。

〈六〉建立相配套的畜牧业产品深加工企业,重点放在市场竞争力上。畜牧业的发展,能不断地丰富畜禽产品,要使它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并有较长的寿命,就必须进行畜禽产品深加工,兴建成配套企业,生产罐头、香肠、奶蛋制品、皮革制品等产品。加工企业的建立既能增加国家和人民的收入,又能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

第四篇: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部门决算信息公开

第一部分 单位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畜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道畜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研究制定畜牧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畜牧业中长期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指导畜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提出畜牧业发展战的技术措施;指导监督畜牧业开发管理工作。

(四)组织和实施“科教兴牧”工作,负责畜科研项目管理和实施,负责科技教育、培训及新技术推广。

(五)组织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检查工作,监督实施兽医、兽药标准 ,组织监督检查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并组织扑灭;对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负责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负责种畜禽、兽药、兽医医疗器械、牧草种子、兽用生物制品的登记和审核、审批。

(六)组织实施畜产资源、草地资源保护工作;负责草地建设、开发利用和草原防火工作,实施草原监理。

(七)监督管理饲料行业产品质量标准,根据授权审核发放饲料生产许可证。

(八)负责收集掌管畜牧业的经济信息,指导畜牧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九)承办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目前单位机关下设办公室、档案室、审批科。下属畜牧技术推广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屠宰办和七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

目前我单位共有事业在职人员55人。

第二部分 2017部门决算报表

一、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年收入支出决算表(见附表)

二、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年收入决算表(见附表)

三、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年支出决算表(见附表)

四、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见附表)

五、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一)(见附表)

六、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二)(见附表)

七、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见附表)

八、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年部门决算公开相关信息统计表(见附表)

九、曲沃县畜牧中心2017年三公经费公开表(见附表)

第三部分 2017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收入情况

我单位2017年部门收入621.86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621.86万元,同比上年减少14.57万元,同比下降2.29%。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比上年减少的原因是2017年单位承担项目减少收入减少,同时合并下级站所账务收入增加,总体计算收入减少。

二、部门支出执行情况

我单位2017年部门支出559.57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559.57万元,同比上年增加27.29万元,同比增长5.13%。

基本支出364.44万元,其中:人员经费357.18万元,同比增加105.81万元,同比增长42.09%,增加原因合并下级站所,人员增加;日常公用经费7.26万元,同比减少8.34万元,同比下降53.45%,减少原因经费细化,将用于防疫的经费统一移入项目支出中不在日常公用中体现。

项目支出195.13万元,同比减少70.17万元,同比下降26.45%,减少原因2016年项目如退耕还草补助、畜牧提升工程等补助项目已完成大部分款项已拨付,余少量尾款。2017年新设项目仅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项目,项目支出减少。

三、“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我单位年末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开支运行维护费的公务用车保有量为3辆,公务用车车运行维护费1.39万元,占年初预算4.80万元的28.96%,同比减少2.76万元,同比下降65.38%;本使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国内公务接待0次、0人、0元,无外事接待,占年初预算0.7万元的0%,同比减少0.13万元,同比下降100%。

分析部门支出主要指标变动情况,日常公用经费减少,“三公”经费明显降低。原因是我单位在2017年车辆未支出修理费用,未进行公务接待,同时我单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相关制度规定,从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支出管理,强化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本单位为事业单位,没有机关运行经费支出。

五、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31日,本单位共有车辆3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3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办公用房848.81平方米,价值99.59万元;单位价值2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0台(套)。

六、单位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及评价结果

(一)预算执行情况:2017我局调整预算621.86万元,上年结转7.38万元,实际支出559.5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64.44万元,项目支出195.13万元,结转下年136.07万元。

(二)实际工作绩效

1、因势利导,强化服务,促进了畜牧养殖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个,启动和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场19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98个。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分别为大牲畜1.5万头,猪32.2万头,羊28.1万只,禽类564万只(其中蛋鸡132万只,肉鸡420万只,鹅鸭等12万只),兔21.6万只以上,特种养殖24.4万头只平方米,肉类总产量3.48万吨,蛋产量3.2万吨,奶产量0.8万吨,均维持或超过了往年同期水平。畜牧业总产值1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

2、狠抓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超额完成

根据年初县上制定的6000万元的“固定资产”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指标,至目前,新建了晋合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千头晋南驴场、盛康养殖发展有限公司万头猪场、瑞宏福养殖有限公司规模猪场、核桃园蛋鸡场、鑫发养殖有限公司猪场、立恒牛场,改建了欣旺牧业种猪场、方泰猪场等,投资达到6200万元,完成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对上级扶持的退耕种草、家庭牧场、良种补贴、科技推广、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等项目进行了验收和督促。

3、防检配合、部门联动,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针对近年来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我们创新工作机制,防疫、检疫两部门相互配合,一网拉动,双轨运行,全面提升了工作效能。春秋防疫期间,坚持部门联手,对基层兽医站和规模养殖户的防疫、报检工作进行双项考核。在畜禽防疫上坚持“两强制”免疫管理,严格做到疫苗从县上到场户的全过程冷链保存和运输。县畜牧中心有疫苗储藏冷库,乡镇兽医站有冰箱、冰柜,防疫员有冷藏包,规模户有冰箱和冷藏包,从源头上保障了疫苗质量。重大疫病免疫率,免疫证发放率,免疫耳标佩戴率,免疫档案规范率,规模场抗体检测率5项指标均达到100%。在动物检疫上规范操作程序,实施电子化出证,网络化信息传送,检疫出票量位居全市之首。做到了防疫不留死角,检疫不漏只畜。全年,投入疫苗、消毒液、检测试纸、试剂等防疫检疫物资15万余元,免疫畜禽1862.5万头只,检疫畜禽560余万头只,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0.72万头只,做到了不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没有一只病死畜禽肉上市,确保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4、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坚持四个重点环节整治,确保法律宣传和执法监管双到位

我们坚持从畜牧投入品和生产源头入手,强化对生鲜乳、兽药、饲料、屠宰加工环节及“瘦肉精”等违禁投入品的整治。开展了“放心畜牧投入品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采取健全台账,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依法打击等措施,强化监管执法力度,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对全县1个挤奶站、28个饲料经营户、23个兽药门店及530个规模养殖户累计排查检查1600余次,在曲沃广场、全县农村集市轮回宣传畜牧业法律法规10次,散发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宣传资料2万余份,悬挂各类责任牌576个,宣传条幅90条,印刷养殖档案500套,销毁假冒过期兽药30余件、饲料2.8余吨,办结一般程序案件1起,有效保障了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5、强化畜禽粪污治理,加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

去年我们已累计完成了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工程35个,均通过环保部门检查验收。我们对35个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户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建而用之。至目前共建成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42个,并全部投入使用。

6、精准扶贫彰显畜牧特色,结对帮扶常驻贫困户服务 针对许家堡村资源匮乏,主要依靠耕地谋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根据12个贫困户的现状,发挥畜牧优势,给12个贫困户送去种猪种羊发展畜牧养殖,中心党员、技术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常驻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我们帮扶的许家堡村12个贫困户至2016年底4户已脱贫,2017年底剩余的8户中,有7户已达到脱贫指标,有关资料已上报乡政府审核,剩余1户因危房问题搁置,力争在2018年实现解困脱贫。

7、以“两学一做”活动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根据县“两学一做”活动要求及“五城联创”工作步骤,我们坚持党员“每天半小时”学习计划,开展“党员集中日”活动,中心与各股室签订廉政责任书,明确廉政内容和廉政职责,使大家时时将廉政放在心上,落到实处,营造清正廉洁的工作氛围。全中心每个党员撰写心得体会,学习报告等累计150余篇,观看教育警示片2次,坚持开展了文明行为、和睦家庭、贤惠媳妇评选、妻子谏言等清正廉洁倡导活动,使党员干部精神文明风貌不断得到提升。

8、完成了禁养区规划,县政府已公示

我们在县环保、水利、林业、文物、规划等单位配合下,对全县水资源、城镇规划、文物古建等旅游景区进行了详细考察,结合我县区域位置及县域经济特点,进行了禁养区划定,通过了市局专家组初审,县政府已经批复并公示。

根据《曲沃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18年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曲财字﹝2018﹞16号)文件精神,要求各预算单位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单位2017整体支出情况、预算单位纳入2017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2017预算执行中追加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项目支出资金及2017由中央财政、省、市财政下达的项目资金开展自评。我单位对2017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平川县(市、区)畜禽粪污处理项目资金100万元进行了自评,自评结果为优。

(三)存在的问题

项目建设对财政依赖程度较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现代财政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需进一步深化改革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财政预算也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类表格之中,以清楚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透过公共财政预算,可以使人们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体现政府政策意图和目标。

财政预算由一般财政收入和财政预算支出组成。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是指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财政预算支出是指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各项事业经费、社会保障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其他支出。而基金预算收入是指部门按照政策规定取得的基金收入。基金预算支出是指部门按照政策规定从基金中开支的各项支出。

工资福利支出: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其下设款级科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商品和服务支出:反映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各项支出,不包括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战略性和应急储备支出,但军事方面的耐用消费品和设备的购置费、军事性建设费以及军事建筑物的购置费等在本科目中反映。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反映政府用于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方面的支出,其下设款级科目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离退休人员提租补贴、离退休人员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办公费:反映单位购买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等支出。

邮电费:反映单位开支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及电话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

会议费:反映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助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等。

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

房屋建筑物购建:反映用于购买、自行建造办公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食堂等建筑物(含附属设施,如电梯、通讯线路、水气管道等)的支出。开工时必须有工程预算书和施工协议,完工时必须有审计局签章的竣工决算报告书、建筑安装业的税务发票。同时,作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办公设备的购置:反映用于购置并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的支出。如购置空调、打印机、复印机等,必须办理政府采购手续,同时作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大型修缮:反映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允许资本化的各类设备、建筑物、公共基础设施等大型修缮的支出。同时,作增加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信息网络购建:反映政府用于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如计算机硬件、软件购置、开发、应用支出等(如果购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不在此科目反映)。同时,作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项目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除正常经费以外的开支,反映单位购置固定资产、购建基础设施、大型修缮等发生的支出。

机关运行经费与部门决算中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中公用经费之和保持一致。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第五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

2、NH

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

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2010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目前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畜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目前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一是以发展食草家畜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为此我国特别将肉牛和肉羊设为优先发展的畜牧产品。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生产,主攻出栏率、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生产,重点发展改良肉牛、奶牛,以小尾寒羊、湖羊等作为母本和中原及南方地区低产山羊为母本的杂交羊的生产。根据需求,适当发展特种动物养殖。逐步形成符合行情的以食草家畜为主体的畜种结构。同时,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大力扩大并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扩大优良牧草的种植地区和范围,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饲料来源。

二是以牛、猪、羊三大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广大养殖户都应当强化良种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繁育体系,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三是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一家一户小规模散养的传统生产方式,吸收先进科技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信息闭塞,难以走向和取得好的效益。而规模化饲养可以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管理于一身,能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同时有利于产品形成批量优势,提高养殖户的地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规模饲养基地就是一处。因此,要逐步改变饲养业散而小的状况,大力发展以大户、小区、养殖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产销一体化的路子。

四是以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买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日益激烈,要使自己的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其独到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是至关重要的。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提高生猪、活羊、肉类、禽蛋、皮革等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名优产品,靠品牌和特色打天下。

五是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服务业。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是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植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总量扩张。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应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开发生产名、优、特、稀产品为核心,以培植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从初、粗加工起步,逐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军。流通、服务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形不成体系,功能不健全,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协会、合作社、流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贸工牧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进程。

我国畜牧业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畜牧业套用“美国模式”,导致水土不服南橘北枳

美国农牧业资源特点是地多人少,就因地制宜地发展土地密集型主导的规模化畜牧业。美国金融资本雄厚,但劳动力短缺,价格高,就扬长避短地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机械化畜牧业。

美国城市化程度高,市民多农民少(农民仅占人口的2%),美国没有农村问题,也不存在农民问题,仅是单一的农业问题,又拥有全球市场资源。根据这样的国家优势,美国形成了以大型规模化、高度专业化、组织形式企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模式。

美国畜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影响巨大。在我国现代肉鸡产业模式中,形成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大而全垂直一体化、“公司+农户”合同化养殖发展模式,都是泰国正大将“美国模式”引入后推广的。

我国的现代养猪业也是美国模式,品种组合是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饲养方式是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饲料工业配方是“玉米+豆粕+添加剂”。我国畜牧业在国际化、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已暴露出许多美国模式的后遗症。如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公司+农户”导致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加工企业凭借强势地位,压低原料收购价格,致使农户利益受到损害;“玉米+豆粕+添加剂”的饲料工业模式,造成我国猪禽饲养业对玉米大豆高度依赖;工厂化高密度饲养方式,导致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等。

美国畜牧业在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我们需要学先进、赶先进。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借鉴美国经验,也推进了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复制美国模式。我国农牧业资源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农民数量多,土地资源短缺,无法搞土地密集型农牧业。我国农村金融短缺,也无法搞资本密集型农牧业。根据比较优势,只能扬长避短地发展劳动密集型农牧业。不能照搬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只能从国情现实出发,选择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我国地域多样、气候多样、地貌多样、生态多样、民俗文化多样。各省、各地市之间农业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甚至县与县之间也差异显著。缺乏同质化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不适合搞美国模式的专业化。应该根据多样化的资源特征,走中国特色的多功能、多业态、兼业化的路子。

我国畜牧业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实行完全的市场化体制。在完全市场化自由竞争的状态下,产业链成员都是互相独立的市场主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能稳定协调地形成一体化运作,频繁出现市场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畜产品价格关系着城乡工农两大群体的利益分配,短缺时价高影响城市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过剩时价跌则伤害农民的利益。大起大落既损害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伤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政府要参与监管,不可大撒手。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力量的无形之手要结合起来,双手并用、两手都硬;盈利性的商业组织与非盈利性公益组织要共同努力,实行两条腿走路,走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1、我国畜牧业追求大型规模化的误区

美国模式以大型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美国的奶牛业、肉牛业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的肉鸡业、蛋鸡业也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的肉猪业还是大型规模化的。美国畜牧业发展模式以规模化为核心,构成了规模化、企业化、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集约化、标准化等特征,几乎成了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也主导着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思维。

受美国模式的影响,我国畜牧业片面突出规模化,达到了不顾国情的极端程度。认为规模小就是传统的、落后的,规模大才是现代的、先进的。在畜牧业领域,认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是传统落后需要淘汰的,极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

(1)在养殖业环节追求规模化的弊端

我国饲养奶牛追求纯种和追求高单产的目标导向,导致农户种养分离。奶牛养殖户在饲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奶牛饲养成本上升、牛奶收购价格长期低迷的情况下,陷入无利亏损的困境。大型规模化养奶牛,自家没有足够的草场进行放牧,也没有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饲草饲料。所以,饲草需要购买,饲料需要购买,牛犊需要购买,劳动力也要花钱雇佣。提高了交易成本,导致整个饲养成本提高。

我国的奶牛业片面地追求规模化,这种违背国情、贪大求洋的规模化,将中国奶牛业引入误区。造成奶牛业种养分离,不仅饲养成本高,还造成环境污染,提高环保治污成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奶牛业,不仅是规模化的,还是种养结合的。规模化是外表是形式,种养结合是实质是真经。遗憾的是,我们生搬硬套地学了人家的外表和形式,没有学到真经。由于美国土地资源丰富,农民的数量少,可以廉价地大量提供土地给奶牛户,用来大面积地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草,为大规模养殖奶牛提供质优、价廉、量大的饲草料资源。美国尽管资金实力雄厚,也并不花费大量资金建设排污设施,从事运行费用高的设施化治污。而是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利用农田消化养殖业的污物,变废为宝资源化地解决养殖业污染。

我国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面积少,土地集中流转又受到制约。农户大规模养奶牛,无法实现种养结合。养牛户实行种养结合,只能采取小型规模化饲养方式,自家土地(包括草地、林地、荒地)能提供多少饲草和饲料,就养多少牛。土地规模小,就相应降低饲养规模。实行种养结合,饲草饲料自家种植,劳动力来源于自家,牛粪由自家农田消化,牛犊来源于自家母牛,滚雪球式发展壮大。放弃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实行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养牛户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

(2)在种植业环节追求规模化的弊端

我国人多地少,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种养环节实行规模化经营,需要对土地进行流转集中,如采取股份制企业化形式,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土地入了股,成为股份制企业的集体化法人财产,农民不能再支配。在市场化环境中,企业有生有死,一旦企业破产解散,土地等资产要用于处理债权债务,不能再还原给农民,等于让农民失地。农民入股后成为股东,股东要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行使权力,作为自然人,农民没有权力支配资产,也不能直接行使管理权,只能坐等分红,或给股份制企业打工,导致农户自主权丧失。

(3)在整个产业链追求大而全规模化的弊端

“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其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供销各环节,都包括在一个大而全的企业之中。目的是掌控产业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每一个步骤,减少每一项费用,收获所有环节的每一笔利润。垂直一体化产生于短缺经济时代,是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企业体制模式,以市场需求广阔为背景前提。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生产力倍增式发展,市场由短缺变为过剩,对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先产后销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短缺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垂直一体化、大而全的巨型企业,在市场多变的信息化时代,在消费者个性化主导的环境中,成了反应迟钝、体制僵化、行动呆板的大恐龙。

2、中国特色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微观经营主体是农户

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这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受到政策制约限制。土地流转集中也有法律障碍,还有农民寸土不让的心理障碍。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或户养300-500只鸡,或户养20-30头猪,或户养10-20头牛,或户养30-50只羊。与大型规模化的千头牛、万口猪、几十万只鸡相比,是不足挂齿的“小不点”。但与庭院零星养殖的一二口猪十几只鸡相比,饲养规模已经是几十倍了,也今非昔比。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农户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农村中往往会形同虚设,最后会跑调走样,被家族化、家长制、亲戚网所取代或发生变形。

我国畜牧业实行完全市场化体制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我国对畜牧业采取完全市场化机制来运营,畜牧产业链各环节、各个成员都是市场化组织,进行市场化经营。但市场不是万能的,这种缺乏整体性分散型的市场化体制,造成产业链各环节彼此分离,种植业与养殖业是分离的,分别由不同的场户来从事;养殖业与加工业也是分离的,分别由加工企业与养殖场户来从事;加工业与销售业还是分离的,销售环节掌控在超市、餐饮、农贸市场等销售商手中。由于不是一体化运作,市场主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协调障碍,产生着极高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寻找交易对象耗费的人财物和时间,包括公关摆平交易壁垒、交易摩擦所发生的沟通协调费用。交易成本不包括交易价格,是价格外的金钱与时间代价,或者是某些不便、关卡、障碍等。由于农民位于产业链的最底层,地位低、分量轻,不掌握关键资源,没有话语权,经常被逼无奈地接受霸王条款,长期支付过高的交易成本。

中国最大的乳肉加工企业,都已由国际资本主导掌控,是资本的化身追求利益最大化,处在强势地位。种养业是产业链中的弱势环节,农牧民是弱势群体,地位不平等,分量不一样。需要政府站在农民这一边,为农民撑腰当后台。加工环节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乳品行业由于饲养业与加工业分离,乳品厂凭借强势地位,压低收购原料奶价,导致奶农陷入赔钱的困境。解决的办法是由政府掌控乳肉加工厂等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是产业链的制高点,为消除城市中大超市对畜产品的渠道垄断,国家要将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定位为公益性的非商业机构,以廉价和税收优惠等扶植政策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掌控加工厂这个咽喉要道,不占领销售渠道这个制高点,在产业链中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没有话语权,就会成为空架子。

城市中的大卖场是商业化渠道资源,农贸市场则是城乡居民购买肉蛋奶的主渠道,政府通过掌控农贸市场,将其廉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与大卖场进行市场博弈的重要阵地。采取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壁垒,使城乡资源进行互补性组合,能够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把城乡工农连接在一起。在农贸市场从业的城镇市民,只有“上山下乡”同农民结合组成专业合作社,才能进入农贸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这样工农之间就能够结合在一起,生产要素就能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民获得了城市销售渠道资源,有了立足之地,实现产销信息对称并精准对接,真正享受到城市化的好处。

我国畜牧业缺乏“攻守兼备”的自主能力,导致国际化冲击威胁加大

当今的市场化,是全球一体的大市场化。我国农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与价格的大起大落,都有国际化的背景和因素,是国际化因素造成了供需失衡。如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大豆、生物乙醇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能够独享玉米大豆涨价带来的好处。美国农业部操纵着粮油市场信息的话语权,通过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CBOT),操纵着全球粮油期货市场价格。美国联手巴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用大豆生产生物柴油,人为地制造了玉米大豆的市场短缺,拉动了全球玉米大豆价格的上涨。现代国际金融资本的力量无比强大,以股票、期货、基金等金融衍生品做工具,利用全球联网的股票期货市场做平台。通过人为炒作,既可以制造过剩,也可以制造短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制造市场价格的起伏跌荡。

加工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咽喉要道,流通业是畜牧产业链的制高点,在畜牧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在大豆产业链中,跨国公司就是通过购并垄断了中国大豆加工环节,上游控制大豆种植业,下游则控制豆油豆粕环节,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话语权,主导操纵了我国的大豆产业链。在中国,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大超市已经星罗棋布,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型餐饮连锁店更是遍地开花。流通业跨国公司在我国已占据垄断地位,掌控了采购价格的话语权。通过进店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对供应商进行巧取豪夺。利用帐期等手段占压供应商的资金,为集聚人气吸引消费者,经常拿肉蛋奶产品开刀,搞特低价促销,人为制造猪贱伤农、鸡贱伤农的悲剧,还凭借垄断地位恶意摧毁供应商品牌,试图让中国供应商长期做生产车间。

畜产品需求弹性低,产业进出的门槛低,市场有不确定性,生产有地域性、季节性,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有滞后期,在生产环节受自然因素左右,引发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多。为了畜产品的稳定和谐持续发展,对畜产品要重新定位,既承认它是商品,也承认它的公益品属性,承认它的社会事业属性。畜牧业欲实现稳定持续和谐发展,不能实行完全市场化运作。加工和零售环节不能交给商业利益集团,而应该掌控在政府手中,再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将咽喉要道的加工厂的资源给予农民,将商业制高点的农贸市场资源也注入给农民,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具有实力,能够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将养殖业与加工业结合在一起,将加工与销售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运作。通过占领制高点、控制咽喉要道这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实现产中产前产后、上中下游一体化运作,农工商无缝对接。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畜牧产业体系,有效化解国际化带来的冲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与国际市场已连接在一起。国内市场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畜产品的国际化战略,需要国内与国际市场一盘棋,即要走出去,也要守住国门。当前,守住国门比走出去更重要。走出去开拓畜产品贸易的国际市场,我们面对的是比关税壁垒更强大的绿色壁垒,是加了锁又设了岗的更高门槛。国内市场资源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在自家的地盘上操作,比开拓国际市场争抢别人的地盘总要容易些。“天上的仙鹤,不如手中的麻雀”,中国畜牧业的强大,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支撑,在目前不宜舍近求远地盯着国际市场,需要把家门口的市场牢牢地抓在手中。通过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国内市场实行化整为零分片包干式的产销平衡,进行市场区隔,等于修建战壕堤坝等防御工事,减弱化解国际化的冲击。利用鲜肉、鲜奶、鲜蛋产品做市场进入壁垒(国外产品是漂洋过海远距离运输进口的,只能采取冻肉奶粉等保质期长的产品形式)。鲜肉鲜蛋鲜奶实行地产地销,节约物流费用运输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减少了动物疫病传播的渠道。

我国畜牧业要克服“双重制约”,破解“双重挑战”,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

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化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方向路线问题。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技术路线是生态化,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我国畜牧业才能摆脱疫病药残的困扰,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坚持生态化的技术路线,才能产出绿色有机食品,进而提升我国畜产品的附加价值,破除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生态化畜牧业对工业化畜牧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生态化”也不是将“工业化”推倒重来,而是扬长避短地提升。既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颠覆与革命,也是对工业化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组织路线

我国畜牧业要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 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形成整个产业链有分有合的组织化。

(1)以小型规模化农户家庭经营为微观经营主体

市场供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仅有宏观调控是不够的,也需要有微观调控。现代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是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其经营机制弹性灵活,既有刹车,也有油门,产量能升能降,能够动态地进行产销平衡。这种产销平衡是市场微调,动态随机地进行,市场波动小,使畜产品市场不出现大起大落。

要将小型规模化农户扶植培育成有地、有房、有畜的富农,培育成有实力有活力的现代畜牧微观主体,培育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与中坚。成为富农后,它们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饲草饲料在自家地里种植生产,基本上不用花钱到市场上购买。鸡猪牛羊可以在自家的林地、草地、荒地里生态化放牧饲养。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源于自家,基本不用花钱雇工。养牛养羊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羔羊犊牛都是自家母畜生产,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减轻了对贷款的依赖,减少了发展农牧业的交易成本。通过强化农户的微观主体地位,使农户由贫农变成富农,让他们的后代有家业可以继承。让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型农牧业对农村青年一代有吸引力。既防止农民出现断层,也避免农村种养产业弱化萎缩,起到“把根留住”的作用。

(2)发展现代畜牧生产型服务业,以“小型规模化农户+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观经营主体

为实现畜牧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重中之重是发展畜牧生产型服务业,做农户的坚强后盾和强大靠山。没有现代畜牧服务体系,就无法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就失掉了支撑和保障,无法发展壮大。农牧业服务体系应该是廉价的、低门槛的,是为农户量身订做的。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与广大农户紧密结合。当前,除了需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推广等服务业外,尤其要加强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销售渠道服务业的构建。

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需要社会成员以服务体系的角色介入其中,来提供专业支撑。需要打破城乡工农之间的封闭状态,采取开放的方式,修桥铺路搭建平台,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介入。向三农注入人财物等物质要素,注入知识信息等智力资源,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第一要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能引诱城市及社会资本涌入三农,与农户结合建立合作社。第二要靠投入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赤手空拳打天下,要把屠宰场等加工厂资源、城市中的农贸市场等政府掌控的资源,廉价租给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使农工商能够一体化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3)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一体化运作

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农户对农户,合作社对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需要整个产业链协调配合行动。所以,产业化必须进入更大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进行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能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组建的畜牧产业联盟,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

中国特色的畜牧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不是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权威和能力)。其职责是对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平台、给角色,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为农技人员与养殖户对接,为农村金融机构与养殖户对接,为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对接,为流通渠道与合作社对接,设计接口、搭建平台。各级产业联盟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实行有实有虚的组织化,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主动及时地对畜牧业的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为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应对国际化挑战,需要制定产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也需要产业链成员一体化运作。畜牧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是畜牧业的宏观经营主体,是国际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从全局着眼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产业突围方向。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站在制高点上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产业链成员统一行动,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实行一体化运作。做到不乱阵脚,不自相残杀,搞恶性竞争。

二、

几年后,郑州市民可以喝到更优质的奶品。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沿黄绿色奶业示范带”要求,

信息来源: 农民养殖网(http://) 详细参考地址:http:///news/201105/48694_06.html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心内科护理工作计划下一篇:项目建设推进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