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论文

2022-04-2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校园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角度阐述了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中医药文化特色,介绍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和新亮点。

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论文 篇1:

全力打造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精心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和专业文化,凸现了学校的中医药文化特色。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文化校园;打造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秉承“尚德尚能、国粹育人”的办学理念,以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特有的山海资源,将中医药知识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儒家“仁爱”思想精髓融入德育工作,打造出了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品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和谐校园、省平安校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谐校园等称号。

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支柱

学校各处室和系(部)从文化育人角度出发,遵从校园文化建设规律,建立自己的教育文化主体和特色,进而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体系。

(一)开展淑女教育

学校护理系以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树典型、塑形象、强素质,成立护生礼仪队、棋艺社、美容美体社等学生社团,编印《护士成才典型》,开展“校园淑女大讨论”、“学典型,亮我护生风采”征文评比、精品图书阅读、护理礼仪培训、文明行为自查自纠等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学校中医药系开展以“让我们携手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弟子规》系列讲座、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成立太极社等,把传统文化精髓引进课堂、渗透到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狠抓社会实践教育

学校充分依托专业优势,建立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充分融入医药、护理特色,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了七大系列活动,如雷锋月服务篇、环保绿化篇、无偿献血篇、红十字服务篇、尊老爱幼篇、关爱残疾人篇、社会公益篇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志愿者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抗震救灾、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爱心助孤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新闻媒体的报道。

二、增添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学校积极打造文化校园,让文化提升素质,以文化挖掘内涵,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传承中华医药传统文化,提高师生的人格和涵养。

(一)精神文化特色鲜明

学校的校徽图案似一只展翅鲲鹏,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鲲鹏寓意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翱翔九天、服务社会、振兴国药、志存高远的崇高境界,也喻示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飞跃发展的宏伟远景。校徽中所隐藏的“中”和代表医药的两个字母“Y”表示学校的中医药办学特色,校徽右上角的弧线断切喻示着一种突破,表达学校不拘传统、志在创新的开拓理念。学校的校歌《从这里启程扬帆》表达了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凝聚人心、激励着师生开拓创新。

(二)学术文化异彩纷呈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创办校刊。学校于2008年创办校刊《医药与教育》。主要栏目有学校管理、职业教育研究、素质教育、实验研究、应用研究、招生就业、学生园地、信息之窗等。每期均有部分版面刊发兄弟院校和医药卫生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的文章。校刊的创办,在学校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学校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建立起一座新的桥梁,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营造浓厚学术气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利用学校一刊(校刊)、一网(校园网)、四报(招生就业报、科研简报、督导通报、学校简报)以及校园橱窗、广播台、电视、网络等媒介反映学校在教学研究、学生心理、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情况。

(三)专业文化凸显成效

营造专业氛围,塑造职业教育环境。学校建有校史馆,介绍学校发展历程,学校开设专业的起源、发展及现状。在教学区域的走廊和墙壁有专业、行业的技术前沿信息、业内对人才要求的发展方向、业内杰出人物的成果、优秀校友和优秀企业事迹等宣传资料,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属行业的职业气息,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增强学习进步的动力。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多年来,学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专业建设。紧扣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建设重点专业,培养品牌特色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实际能力,积极开发新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十一五”期间,高职中药专业、高职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示范专业。“十二五”时期,高职中药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高职护理专业被评为省品牌专业。

三、塑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学校新校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占地468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按6000人进行规划。以中医“阴阳”“五行”、“归经”的理论为指导,开展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

(一)学校氛围彰显“美化”、“文化”

新校区整体为四方形,坐南朝北。在学校北门主入口处打造“乾坤太极”喷泉,寓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植物和雕塑制作的“文明、求实、勤奋、成才”校训相呼应。在行政楼两侧绿地建有文化长廊,弘扬古代医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雅量和“洋为中用”、“衷中参西”之胸怀,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专业特色和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按十二经脉中穴位名称命名道路(见表1),自拟方剂,以中药来命名建筑(如远志楼、玉竹楼、茯苓园等),依君、臣、佐、使配伍,养心、安神、行气血,寓意学校健康和谐,蓬勃发展。路桥、楼宇的命名与园林景观相映成趣,师生在校园中工作、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有身心同健效果。

(二)校园环境体现“绿化”、“香化”

学校依照五行(木、火、土、金、水)和方位(东、南、中、西、北)文化打造五色(青、赤、黄、白、黑)园林(见表2)。结合校园五行方位与五色园林,在东、南、中、西、北设置五常雕塑,弘扬“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文化。在植物配置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在香味的搭配上,一定时期内确定1—2种芳香植物为主要的香气来源,并控制其他芳香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避免香气混杂,形成与云台山相呼应的“四季常开之花、八节不绝之果”的宜人景色。

(三)实训基地着重“药化”、“产业化”

学校以“一园”(药用植物园)、“二景”(广场核心区、河桥两侧风景区)、“三馆”(图书馆、校史馆、中医药博物馆)为建设亮点,将药用植物园、中医药博物馆等教学和实习基地作为旅游资源和科普资源统一进行开发,使整个校园成为科普融合游憩的园地。学校积极建设中药饮品厂和中药试制平台,设备配置以领先或同步于国内目前大多数医药行业为原则,最大限度地真实体现药厂以及质检部门等实际工作场景和岗位的要求,服务地方百姓,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最终使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沉淀、提炼。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在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为直接的途径和最为坚实的支撑,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章跃一)

作者:张扬

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论文 篇2:

中医药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校园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角度阐述了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中医药文化特色,介绍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和新亮点。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医药;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党委的一项课题,成立了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和一线教师组成的专门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规划论证,按照“成熟一项、建设一项、发展一项、巩固一项”的原则,认真谋划、准确定位、扎实推进,逐渐彰显学校中医药品牌特色的内涵。

学校的中医药校园文化特色

(一)做“实”精神文化,塑造学校灵魂

学校从研究行业文化入手,学习认识行业愿景、行业目标、行业作风、行业使命等,贴近本土、面向社会,将中医药行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及行业精神融入校园精神,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学校的校徽给人的整体感觉似一只展翅鲲鹏,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鲲鹏喻示学校培养的莘莘学子服务社会、振兴国药、志存高远的崇高境界,也喻示着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飞跃发展的宏伟愿景。校徽中所隐藏的“中”和代表医药的字母“Y”表示着学校的中医药办学特色,校徽右上角的弧线断切喻示着一种突破,表达学校不拘传统、志在创新的开拓理念。学校的校歌《从这里启程扬帆》以艺术形式表达了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是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

(二)做“活”企业文化,彰显学校开放主题

“走出去、请进来”,把握企业和社会需求脉搏一方面通过“走出去”方法,实现师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教师通过到企业任职、挂职等方式走向中医药企业,把行业发展中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技术带回课堂教学中。学生走出学校大门,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式走上岗位,学习和体验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实现学校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面对面交流。学校定期邀请行业内优秀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主干课程标准、参与开发校本教材;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探索校院合作新途径,着力完善订单式培养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创新“校院合作”办学模式,尝试“2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学生先在学校进行两学年文化基础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三、第四学年在合作医院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法,每天上午在病区见习,下午、晚上上课,第五学年临床实践一年,将教育场所从学校转移到医院。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在医院,参加医院的各类活动,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工作要求的“零距离”对接。目前,学校已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开办“校院合作班”,国药医药有限公司、江苏正大天晴药业有限公司、无锡恒泽堂保健品公司等多家单位在我校开设了冠名班。

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提升校园文化的职业气息学校现有8个校内综合实训中心,其中中医药实训中心为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完全仿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来进行设计。学生进入实训中心,统一穿着实训服、持上岗证进入中心操作学习。为使实训基地将消耗性实训转变为生产性或低成本性实训,学校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药品开发研究的“药品中试基地”。目前,该基地已为江苏德源药业、江苏康缘药业等企业提供了50余次中试服务。此外,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和专业特点,在省内外选择了一批医疗技术水平先进、带教严谨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和具有一定规模、生产工艺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连锁药店以及大中型制药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过程中,学生有详细的实习日记,实训结束时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给出评语。

(三)做“优”专业文化,突出学校专业特色

营造专业氛围,塑造职业教育环境我校开设专业史课程,介绍学校开设专业的起源、发展及现状,介绍本专业对人类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强化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对从事职业的敬仰。在教学区域的走廊和墙壁上张贴专业、行业的技术前沿信息、业界对人才要求的发展方向、业内杰出人物的成就、优秀校友和优秀企业的事迹等宣传资料,使身在其中的学生能切身感受到所属行业的职业化气息,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增强学习进步的动力。

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多年来,学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专业建设。紧扣我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强化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建设重点专业,培养品牌特色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实际能力,积极开发新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围绕产业链形成专业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十一五”期间,我校的高职中药专业、高职护理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

学校新校区中医药校园文化特色

我校新校区位于连云港市新区科教创业园区,占地468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按6000人进行规划。校园划分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运动区以及核心区等五个功能区。

(一)学校氛围彰显“美化”和“文化”

新校区彰显“现代、网络、智能、园林、生态”的设计理念,合理巧妙地将中医药文化与连云港特有的山海文化结合起来。校内进香河的南北两侧拟建30米宽的绿化带,广泛种植云台山脉的药用植物。校园内道路和桥梁将全部以中药药材或中医药先贤命名,校园内种植数百种药材,制作标牌(或立牌)介绍其名称、所属种类、原产地、药用性能等相关内容。

(二)校园环境体现“绿化”和“香化”

我校在遵循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校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药用植物为基础,发掘中医药院校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把校区的科学绿化和云台山药用植物园林保健功能的研究与开发结合起来,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将校园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绿化区,分别对应木火金水土五行,绿化时采用不同的主色调。在植物配置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在香味搭配上,一定时期内确定1~2种芳香植物为主要的香气来源,并控制其他芳香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避免香气混杂,形成与云台山相呼应的“四季常开之花、八节不绝之果”的宜人景色。

(三)实训基地着重“药化”和“产业化”

我校在继承中华医药历史文化、哲学文化、伦理道德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从“药化”和“产业化”着手,开发探索中医药的“养生文化”、“种植文化”、“旅游文化”。充分利用连云港市旅游城市的特点和自身位于花果山大道的地理优势,将药用植物园、中医药标本馆等教学和实习基地作为旅游资源和科普资源统一进行开发。药用植物园和中医药标本馆的建立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研发功能和科普功能,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游憩、学习的园地,为学生和來访者提供一个寓学习药用植物知识于游乐的优美场所。此外,为使实训基地将消耗性实训转变为生产性或低成本性实训,产生较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校积极建设中药饮片厂、GMP车间和社区医院,设备配置以领先或同步于国内目前大多数医药行业为原则,最大限度地真实显现药厂、医院以及质检部门等实际工作场景和岗位要求,服务地方百姓,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最终使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沉淀、提炼。下一步,我校将继续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在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同步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为直接的途径和最为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温景文.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N].光明日报,2005-08-01.

[3]袁轩宇.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J].中国建设教育,2009,(12).

作者简介:

张扬(1983—),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办秘书,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作者:张扬

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论文 篇3:

新媒体在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初探

一、时代发展要求基于新媒体构建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除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外,还承担着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和瑰宝,中医药职业院校是发扬中医文化的坚实阵地,努力构建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意识习惯,塑造和培养着新的思维方式,高校师生作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之一,迫切需要抓好新媒体平台、校园文化内容建设等,积极引导新的文化形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基于新媒体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中医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对于中医药职业院校来讲,中医药文化本身就是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中医药职业院校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品牌就必须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着力建构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推进利用新媒体构建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的路径

1.明确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建设

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剧改变着高等学校的传统办学理念,使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发生空前转变。硬件设备是建设和完中医药职业院校新媒体文化的基础。校园文化要得到很好的传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具有强大的服务器、网络等硬件设备和应用系统作为其传播平台。同时需要完善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加强新媒体的管理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制度上进行有效规范。

2.积极组织,广泛宣传,为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奠定舆论与实践基础

建设传统中医药文化实体载体,构建校园物质文化。充分加强环境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建设中医药博物馆、人体生命科学馆、药用植物园、古代名医墙、百米文化长廊等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对中医药的感性认识。构建传统中医药文化活动载体,推动校园文化深入和发展。通过开展学术讲座、鼓励学生研究传统中医药文化、举办中医药高峰论坛、组织学生精读中医经典书籍,开展“思辨中医”青年论坛,引导大学生思辨中医,倡导有教无类,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推进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的深入发展,让广大中医药学子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奠定其在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

3.利用新媒体等新技术手段,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互动

随着使用的普及,高校网站已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和内部师生交流的一个综合性平台。校园网站的建设要从学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等方面下工夫。校园网上不能只发布日常新闻,还要有大量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可以在校园网上提供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的链接,还可以把教师的教案、课件等建成资料库,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新媒体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关注热点和接受方式,充分发挥圈子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了加强网站管理的系统性安全性,学校引入西安博达网站群系统,开发了校园移动学习系统APP,官方的公众号整合学校多个系统应用,“青春杏林”“最美护理”“针康之家”等公众号每天都推送学校新闻、通知和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信息,这些公众号对宣传中医药专业知识、传播校园正能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间接起到了宣传学校、宣传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目的,使学校声望逐步提高。

4.挖掘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资源,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渠道

将各系部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移动到校园中来,将中医药的历史名人和典故作为专题进行展示,把一些中医养生知识通过校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和转发,这些特色内容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吸引大批社会中医爱好者的访问和交流。构建以“中医文化”、“职业教育理念”为精髓的和谐校园文化体系,实现内容的多元互动,创新多种载体媒介,力求信息覆盖全体师生;让中医药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富有中医药特色的主题教育网站;利用人们感兴趣的医疗气功、武术、药膳、养生、保健等形式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宣传中医药文化;开设“知我中医、爱我中医”、中医师承教育、经典教育等专题栏目,贯彻“三贴近”原则,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

5.加强校园文化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想要实现新媒体文化育人的功能,必须建立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的队伍。通过定期对师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校园网与移动互联网,能从网上获取、分析所需信息,能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定期在各系部开展信息安全技术的讲座,定期开展技术比赛和校园PPT大赛等校园活动,定期对学生开展新媒体素养的培训,开展“春满杏林”、“校园摄影大赛”、“大学生读书节”和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等线上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新媒体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徐素旋.基于新媒体的职业院校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9(20):265.

[2]刘红旗.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

[3]崔维响,王磊.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通讯世界,2017(2):259-260.

作者简介

徐素旋(1985.06—),女,汉族,山东济宁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等。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基于新媒体的职业院校中醫药特色校园文化构建研究》编号:2019-148。

作者:徐素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风险防范式儿科护理论文下一篇:世界遗产与文化遗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