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辩”课堂彰显高效课改

2022-09-12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教师应努力构建一个“思辩的课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就此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1 设计多种活动,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1)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主学习, 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 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 (2) 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 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学生能发现的, 教师就不要点明, 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 运用激励赏识的手段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1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我认为: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要形成充满生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参与度要面向全体, 形成一个紧张、有序的课堂整体。如张振武小学的曹红教师她在上《圆的认识》这节课把学生代进三个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紧张的、激烈的思辩学习氛围, 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度高。第二, 课堂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如果把课堂当成军营, 一味强调铁的纪律, 个个正襟危坐, 人人战战兢兢, 不许交头接耳, 不许相互争辩, 只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无形枷锁, 不利于学生发展, 因而课堂上给学生一定自由, 引导他们自学、交流、讨论、思辩, 并及时加以引导, 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模式, 让学生感到这样的学习“带劲”, 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三, 注重整合课堂, 教师要整体把握课堂走向动态,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整体把握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能, 进而整合一个“最佳组合体”达到理想的界。

2.2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无不对课堂气氛产生影响。张振武小学要求教师力求做到:一要着装朴素大方、自然, 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把笑容、精神、激情带进课堂, 最大限度地宽容、理解、善待学生。努力把每节课都当作一节优质课来上, 切忌将生活中的烦恼, 工作中的挫折, 与同事的矛盾等情感因素带进课堂。二是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教师要用明白的话去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 这是一位名校的校长说的。我们认为, 除此以外, 还要用学生愿意听的话去讲学生不明白的道理。优美的语言是优化课堂环境的润滑剂, 师生双方在融洽的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完成交流, 坚决杜绝我行我素, 自说自话的课堂教学心态和举止。

2.3 搭建一个舞台, 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学生, 不论学习水平如何在心理上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 所以在课堂、在生活中要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舞台, 给他们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 尊重是启示学生心灵的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核心, 就其本质上说, 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 是祖国的好公民, 是父母的好儿女, 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可见, 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教育对象, 要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实施尊重教育, 可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实施尊重教育, 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尊重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 这也是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2.4 科学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有时一句不当的评价可能会让一个孩子失去了成才的机会。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发下作业本来, 很多同学在教室里争着看别人的本子, 看老师的批语、评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 善于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要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点, 并且要用爱用鼓励来帮助他们, 千万不能恶语挖苦。

3 创设多种条件, 激活思维火花, 促进思维碰撞

3.1 开放式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 态度在情感和价值里沟通

学生的课本知识与非课堂渠道得到的知识链接, 思想与智慧在过程中绽放。在教学实践中可分三步走:其一, 用视觉教材—刺激思维;其二, 做层层透析—诱发思维;其三, 搞调查讨论—拓展思维。

3.2 创设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 理清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阅读”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学生阅读教材时往往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即理解为背教材。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 提高阅读教材的质量。

3.3 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增强思维活动的强度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吊起学生的胃口, 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鼓励学生自主发挥。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要结合教材注重从现实生活出发, 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社会现实和生活问题, 运用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增强思维活动的强度。

4 改革教学方法, 在思辩的过程中建塑学生优良人格

优良的人格, 需要反复地磨练、修正和健全, 这更需要在“思辩”的过程中培养与塑造。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作用。个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和积极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强烈的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意识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里。

总之, 构建一个“思辩的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树立崇高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理念。同时, 也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育效果。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 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机制, 是我们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基本课题。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 新的课程改革又对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思辨,高效,构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借助《英语世界》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下一篇:数据不确定情况下模糊随机网架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