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时间看公文与报告文学的区别

2022-09-13

里蒙·凯南将叙事时间“看作故事事件成分在本文中的编排形式”。叙事时间也称作文本时间, 是事件内容具体呈现在叙事文本中的时间序列。事件出现在文本中的时间按作者的主观意图安排, 与事件的客观时间序列相区别。

事件既然有发生的客观时间序列, 那为何不直接按照此叙述呢?兹维坦·托多洛夫回答了这一问题, 他认为叙事时间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原始事件的时间是立体的, 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而叙事的时间是线性的, 需要通过话语将事件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将事件“一件一件地叙述”, 实现了从立体转化为线性、从现实跳跃至文本。

但如若按照“一件一件地”叙述, 就有着诸多排列组合, 相应有了多种叙述的可能, 而每个组合的“叙述”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 写作者可根据写作需要选择相应的叙述组合。

另一方面, 如果事件按照原有时间的发展写作, 事件会呈现得不生动, 读者也无法把握重点, 也就产生不了兴趣。而如果适当地调整时间顺序, 文本故事就会变得精彩。以上两个方面, 即提出叙事时间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叙事时间主要从时序安排、时点层次和时距处理三个方面来表现, 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具体比较二者差异, 进而指导公文写作。

一、时序安排

简单来说, 时序是按时间的先后进行故事的叙述。事件从发生到结束这一过程体现出客观的发展顺序, 即故事时间顺序, 而叙述者在文本中对事件的发生时间重新安排, 即文本时间顺序。

跟报告文学对顺叙、倒叙、插叙多种时序的运用相比, 公文只求事实清楚、完整, 不求新鲜、生动,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单一地使用顺叙。

如傅秀堂的《抗击98大洪水的长江委人》中有这样一段叙事:“1998年2月, 长江委科学预报, 长江今年可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96年大洪水刚过, 按一般规律, 继发大洪水的概率应该不会太高……自6月11日以来, 长江流域有12次降雨过程……6月30日, 国家防总发出……7月17日, 国家防总再次……部署迎战长江第二次洪峰。7月24日, 第三次洪峰到了……1996年大洪水就很危险, 李鹏总理、姜春云副总理曾亲临指挥;1998年, 洪湖大堤更险。”以上文字, 从“自6月11日以来”“6月30日”“7月17日”“7月24日”几个时间点看, 可以毫无疑问地得知运用了顺叙, 而“96年大洪水刚过, 按一般规律, 继发大洪水的概率应该不会太高”“1996年大洪水就很危险, 李鹏总理、姜春云副总理曾亲临指挥”正是插叙的运用。

同样以洪灾为主要叙述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明电〔2013〕18号) 中只运用顺叙来表述:“今年入汛以来, 全国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雅安、都江堰等地先后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 即分叙。它是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方的事件, 采用“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的方法进行叙述。在报告文学中, 分叙的运用还是较为普遍的, 如:吴申的《西岳群英谱》、钱刚的《唐山大地震》、朱玉的《天堂上的云朵》等。在公文中, 分叙用得较少, 但在通报中叙述不同单位在事件中的表现或作用时就有可能用到。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违规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案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国办发〔2007〕41号) 中分别叙述了河南省濮阳县违规修建办公楼及领导干部住宅楼问题、山西省粮食局违规修建培训中心及“粮神殿”问题、甘肃省兰州市财政局违规修建综合办公楼问题和山西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违规修建办公楼等问题。

二、时点层次

作为报告文学, 其叙述的时点层次分为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作者采访的时间点、作者写作时的时间点。从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上叙述几乎在每篇中都能看到。但报告文学的作者很多时候不在事件发生的现场, 对事件的了解是通过“事后采访”得来的, 叙述事件时还需要借助与事件相关的人。李春雷的《木棉花开》中不时地出现采访的情形:“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作斌告诉我, 当时的省委真是左右为难……”“公元2007年11月, 我去采访的时候, 任仲夷已经逝世两周年了……”还有的报告文学交待写作时间, 暗含深意。如魏钢焰的《忆铁人》结尾“当我搁下笔……推敲、沉思:铁人会怎么评价这篇稿子呢?”体现出责任感;麦天枢《活祭》中“当我就要住笔的时候, 又有消息从岳阳来……”预示着事件还没有结束。

和报告文学相比, 公文叙述的时点只有事件原发层次的时间点。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明电〔2013〕18号) 中:“目前全国已进入主汛期, 台风进入活跃期, 自然灾害多发, 必须高度警惕。据气象部门预报, 近期四川、山东、山西等部分地区还将出现强降雨过程……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

虽然报告文学和公文叙述时都存在立足事件原发的时间点, 但仍有区别。在截取事件的时间点上, 报告文学通常会具体到事件发生的最精确时间, 如×时×分×秒, 而公文除了用于告知重要情况的通报、向上级反映情况的报告可能会在时间上要求精确外, 通常在叙述上不会那么细化。如2011年发生的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在报告文学中时间的表述是这样的:“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 而在公文中则是表述为“7·23”。

三、时距处理

时距, 是指叙述时长与故事时长相互比照而形成的时间关系。当叙述时长与故事时长相近时, 即为等时叙述;当叙述时长短于故事时长时, 即为加速叙述;当叙述时长比故事时长还要长时, 即为减速叙述。

这三种时距的运用在报告文学中均有体现, 如《孤城记》中运用了等时叙述:“烫!开始吴军还以为自己在做梦……看看手机, 是晚上9点半。窗外已经人声鼎沸了……突然, 灯又灭了。吴军的心沉了下去。灯又亮了!他不再说话……死死盯着电灯。又亮, 又灭……终于, 电流稳定了”;朱玉的《天堂上的云朵》中运用了加速叙述:“自小学后, 蒋敏离开了北川, 在绵阳上了中学, 之后, 上了四川省警校。警校毕业, 她分回到了北川, 在擂鼓镇派出所工作。工作4年后, 蒋敏再次离开了北川……调到了距离成都只有30公里的彭州”;理由的《扬眉剑出鞘》中则运用了减速叙述:“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小栾轻捷地跃进几步, 挥出剑去……小栾越逼越紧, 对方一直推到‘警戒线’上, 出现短暂的相峙。小栾奋臂挥剑, ‘啪’的一声, 把对方的剑向外一击……对方本能地把剑向内拨去……这正是小栾所预料的。她连续转入第二战术意图。趁对方头一个防守动作还没完成, 一抖腕子, 把剑抽了出来……同时弓步向前, 飞剑直刺……”

公文除了在表彰或惩戒性的决定和通报中可能会采用等时叙述外, 几乎都用加速叙述, 通常体现在“近年来”“××年以来”“×月×日以来”等表述上。因公文讲求简明、高效, 故不采用减速叙述。同样是写冰雪灾害, 报告文学《孤城记》中运用了等时叙述, 而公文则采用加速叙述, 如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冰雪灾害防御工作方面发布的紧急通知中这样写道:“1月13日以来, 我省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气象部门预报, 未来几天全省大范围将维持雨雪冰冻天气, 局部地区还将降大雪。”同样是写运动员获胜, 《扬眉剑出鞘》中运用了减速叙述, 而公文则采用加速叙述, 以《上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上上虞市获奖运动员的决定》 (虞政发〔2010〕18号) 为例, “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 我市运动员……奋力拼搏, 取得了1枚金牌、1枚铜牌和2个第七名、1个第八名的优异成绩。”

虽然报告文学和公文都采用加速叙述, 但二者存在区别。《天堂上的云朵》中在叙述蒋敏一家在汶川地震中的遭遇时, 先简单介绍了蒋敏的生活经历, 她所发生事件的时间点如“自小学后”“在绵阳上了中学之后”“警校毕业”“工作4年后”, 虽然加速叙述了, 却与客观相符;而公文为了体现其实用性和定向性, 在加速叙述上人为地用“近日来”等表述减去了无关紧要的时间, 把重点指向了要叙述的事件。

以上从叙事时间的角度出发, 具体分析了公文与报告文学在时序安排、时点层次和时距处理三个方面的区别, 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指导公文的写作。公文写作时需要考虑到其自身特点、发文目的等, 客观、准确、直接地叙述事件。

摘要:在社会重大事件的表述上, 公文与报告文学具有叙事内容的相似性, 但从叙事时间看公文与报告文学的写作, 二者有所区别, 主要在时序安排、时点层次和时距处理三个方面。了解区别, 有利于指导公文写作。

关键词:公文,报告文学,叙事时间

参考文献

[1] 里蒙·凯南, 姚锦清等译.叙事虚构作品.三联书店出版社, 第6~7页.

[2] 长江水利网http://www.cjw.com.cn/.长江文化.

[3] 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公文公报.

[4] 周淼龙.非虚构叙事艺术:报告文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第137页.

[5] 新华每日电讯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08年02月15日4版.

[6] 湖南省人民政府http://www.hunan.gov.cn/.政务公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家庭教育视野下初中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公众理解科学视角下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