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发热出疹性疾病

2022-08-28

第一篇:儿科发热出疹性疾病

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了解玉溪市红塔区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流行病特征,全面掌握红塔区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防控麻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红塔区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红塔区2005-2009年共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257例,其中本地人口报告102例,占报病例数的39.68%;流动人口报告155例,占报病例数的60.31%;实验室确诊麻疹151例,占报告病例的58.75%,确诊风疹11例,占报告病例的4.28%,其他为实验室排除病例。结论 红塔区近几年麻疹发病仍处于较高趋势,病例主要呈散在流行,冬春季病例相对较多,麻疹发病人群呈现低龄化,开展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实验室监测仍然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关键词] 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麻疹;风疹;流行病学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极强,人群免疫薄弱的地区易引起暴发流行。红塔区自1982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稳步推进,目前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麻疹发病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距消除麻疹还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及2006年下发的《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要求,结合辖区内麻疹发病情况,红塔区疾控中心在做好儿童常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疑似麻疹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工作。通过分析红塔区2005-2009年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更加科学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红塔区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病例实验室检测诊断结果由市级麻疹网络实验室提供。

1.2 实验方法 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试剂由珠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均在效期内使用。结果判定采用美国产Etx808型酶标仪进行,以S/N值≥2.1判为阳性。

1.3 统计分析 采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EPI info6.04)软件和Excel2000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月报告病例分布

2005-2009年共监测发热出疹性疾病257例,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以冬春季节病例较多,共报告144例,占监测报数的56.03%。各月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报告病例数分布见图1。

2.2 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年龄分布

257例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分布在各年龄段,发病年龄主要为<3岁的婴幼儿,共报告147例,占报告病例数的57.20%,其次为30岁左右的青壮年,报告40例,占报告病例数的15.56%,各年龄段病例分见下图2。

2.3 不同户藉人群中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

257例发热出疹性疾病中,本地户藉102例,占报告病例的39.69%,外地户藉155例,占报告病例的60.31%,外地户藉报告病例数多于本地户藉。各不同户藉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见表1。

2.4 发热出疹性病例的实验室监测

对报告的257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其中麻疹-IgM阳性检出151例,阳性率为58.75%,风疹-IgM阳性检出11例,阳性率为4.28%,其他为实验室排除病例。各病例报告的构成比以及麻疹-IgM、风疹-IgM阳性率见表2。 3 讨论

为有效控制麻疹发病,红塔区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制定的标准[1],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在做好适龄儿童常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自2005年以来,要求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开展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采集血清标本及时送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2005-2009年红塔区疾控中心共监测到疑似麻疹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257例,实验室证实为麻疹的151例,占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的58.75%;证实为风疹11例,占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的4.28%,其它为实验室排除病例。监测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年龄段中,报告病例147例,占总报的57.20%, 其中<8月龄的病例44例,占<3岁年龄段病例的29.93%。说明麻疹发病年龄呈现出低月龄化的趋势[2],可能与近几年处于育龄期的妇女大多为接种麻疹疫苗后而获得免疫的人群,由于人工自动免疫时间过长,自身体内抵御麻疹的特异性抗体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导致母传抗体弱或提前消失 [3]。是目前低月龄婴幼儿未到麻疹疫苗初始免疫接种月龄而感染麻疹病毒发病的主要原因。

在监测的257例病病例中,经麻疹网络实验室检出麻疹IgM阳性151例,占报告病例的58.75%,检出风疹IgM阳性11例,占4.28%。为按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仍然必须坚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时效性,预防麻疹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最终达到控制消除麻疹的目标。

第二篇: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岗前培训计划

2012年枣庄市立医院

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岗前培训计划

一、 培训内容

1、感染疾病科工作规范

2、流感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3、枣庄市立医院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

4、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5、枣庄市立医院2012流感监测方案

6、我国传染病的流行现状、新发传染病的进展

7、发热原因待查

8、消毒隔离制度

9、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标准预防管理制度

10、医院感染散发、流行、爆发报告及控制制度

11、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1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二、 培训方式

专门培训,采用自学、参加集体授课等方式。

三、 培训要求

1、按照培训计划,所有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2、每人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10小时。

3、落实培训考核要求,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不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感染疾病科

2012.1.1

第三篇: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卫生指导和出院指导,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做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师查看患者;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史。

4、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送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新患儿入院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2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2次;免测脉搏及呼吸;高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服用磺胺药者多喂水。

9、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好床栏,以免坠床。

10、入院后三日内收集大小标本作常规检查。

11、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便者,按医嘱给予泻药,并记录。

12、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置,更衣。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沐浴,修剪指甲。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设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13、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

2、评估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观察有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神经症状,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神志迷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病室环境清洁、通风,室温22~24℃,湿度5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给予高营养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进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颜色、四肢温度、尿量等,观察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是否为痰中带血或呈铁锈色。

4、高热者头部放置冰袋,或给予30%~50%酒精擦浴,或冰盐水灌肠;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1次。

5、痰液黏稠者,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雾化用具一人一消毒或一人一套专用,指导患儿雾化时保持平静,轻轻张口,用口均匀呼吸。每次持续雾化10~15分钟。雾化吸入后给予患儿洗脸、漱口及拍背,鼓励患儿多饮水,不要随时吐痰,痰液多的小儿患者禁用镇咳药。

6、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

7、药物治疗的护理:用药前必须做皮试,注意用药剂量、时间准确且无配伍禁忌,滴速适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8、做好心理护理,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疾病,减少患儿对疾病的恐惧、紧张。

【健康指导】

1、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与温度适宜,避免吸烟。

2、小儿衣着适中,小儿穿着盖被是否适中以成人感觉到小儿手足温暖为宜。

3、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凉等诱发因素。母亲感冒后宜戴口罩,其他感冒人员不宜接触小儿,避免抱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定期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与耐寒锻炼。

三、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发病诱因。

2、评估患儿面色、神志、皮下脂肪厚度,观察有无皮肤感染及全身感染征象,有无腹泻。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2、给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宜消化饮食(水肿者暂给低盐或无盐饮食)。

3、加强巡视,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患儿,应随时注意面色、呼吸、脉搏、神志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免因营养不良而猝死。

4、做好皮肤护理及口、眼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双眼缺乏维生素A者,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烂,每周测体重2次。

5、补液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按4~8滴/分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记录出入量。

6、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指导合理的喂养方法,添加各种辅食,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四、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患儿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史。

2、评估患儿临床表现,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及体重等。评估水肿的部位、程度、有无压指痕等。有无颈静脉怒张及肝大,肺部有无啰音等。观察患儿排尿的次数及尿量、尿色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肝肾功能、尿常规、免疫学及细菌学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两周以上;水肿消退、血压平稳者可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3月内避免剧烈运动,血压正常可上学;尿沉淀12小时阿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正常活动。

2、按医嘱给予饮食。水肿明显时,给无盐饮食,适当限制入水量;水肿消退后改少盐和普食,防止发生低钠综合症;明显少尿应限制液体量;尿量增加血压正常水肿消退可恢复正常饮食。

3、病室布置应符合患儿心理特点,周围环境安静,能使患儿保证充足的睡眠,病室气氛温馨、活跃、多彩,病室环境应使患儿感觉在家里一样,以减少患儿的畏惧心理。

4、病情观察: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每周留尿常规2次。每日测血压2次或进行血压监测,若出现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均提示高血压脑病,应加床栏以防止意外发生。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的变化,注意有无严重的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表现。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

5、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受凉感冒;经常更换体位,阴囊水肿严重者,可用四头带托起。

6、消肿期隔日测体重1次,消肿后每周测体重1次。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多发病,常见病。对于链球菌感染者,应与2~3周内密切观察尿常规变化,以早期发现肾炎。

2、夏季防蚊虫叮咬及皮肤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及皮肤感染应及早给予抗生素治疗。

3、强调限制患儿活动是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尤以前2周为关键。

五、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有无出血诱因。

2、评估患儿贫血的程度,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及毛发、指甲的情况。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及出血倾向,有无牙龈肿痛、咽痛、咽红、皮肤破损及红肿,肛门周围。外阴有无异常;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有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惊厥等,有无腹痛、便血、血尿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轻症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病情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碰伤。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食欲不振者,给清淡可口饮食。

3、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按医嘱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如发现剧烈头痛、呕吐便血、皮肤黏膜、鼻腔等处出血先兆,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4、严密观察药物反应,胃肠道出血患者需禁食。长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保护血管,按医嘱给予成分输血。

5、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坚持定期消毒制度。

6、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指导患儿进行自我保护,预防出血,如不玩尖利的玩具和使用锐利工具,不做剧烈的、有对抗性的运动,常剪指导,选用软毛牙刷等;忌服阿司匹林类药物,避免感冒,衣着合适。

2、鼓励家长坚持治疗,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学会压迫止血方法。出院后定期复查。

六、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感染史。

2、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卤门有无隆起或紧张、患儿有无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4、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家长及患儿有无焦虑或恐惧。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内造成窒息。

2、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鼻饲,注意食物的温度,注入速度宜缓慢,以防呕吐。

3、保持呼吸畅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备好氧气、吸痰器、开口器、压舌板和急救药品。

4、密切观察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志、瞳孔等。注意观察是否有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5、对昏迷及鼻饲的小儿,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肺炎及压疮的发生;协助医师做好腰椎穿刺或硬模下穿刺手术。硬模外穿刺放液须按压局部。

6、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静脉输液的患儿,应观察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顺畅、

7、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儿,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健康指导】

1、大力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化脓性脑膜炎。按时预防接种。

2、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解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3、恢复期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能力训练,促进患儿康复。

七、婴儿腹泻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喂养方式及营养状况,了解人工喂养患儿用何种乳品、冲调方式、喂养次数及量,了解添加辅食及断奶的情况。

2、注意腹泻开始的时间,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气味等。评估有无发热、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3、评估肛门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 【护理常规】

1、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2、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尿量等,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前卤、眼窝、皮肤弹性、周围环境等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水果。

3、禁止进不易消化的脂肪类食物。腹泻严重者禁食6~8小时,腹泻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4、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以免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6、正确执行静脉输液,经常巡视,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 【健康指导】

1、加强新法育儿知识宣传,做好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避免夏季断奶。

2、注意保持食物新鲜、清洁,食具严格消毒,避免肠道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3、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衣着合适,避免感冒,夏季多饮水。

八、小儿肾病综合症护理常规

按儿科及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有无引起肾病综合症的诱因。

2、评估水肿部位及蛋白尿、高血压的程度,了解尿量及体重变化。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水肿明显、大量蛋白尿或严重高血压者均应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可过累。

2、严格按医嘱执行无盐或低盐、低蛋白或高蛋白饮食,设法增进患儿食欲。

3、观察病情,注意生命全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特别是血压、尿量、水肿程度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和体重,根据病情每日测体重或每周测血压2次。

4、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水肿严重部位如阴囊、臀部、足踝等处应加以保护,预防压疮;预防呼吸道感染,寻找慢性病灶;保持会阴部清洁。

5、准确收集尿标本:常规尿标本应在清晨收集新鲜尿液;中断尿培养应争取于治疗前送检,并注意无菌操作;留24小时尿,收集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并加防腐剂,注意不要混有大便。

6、由于此病需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可产生肥胖,脱发、痤疮等一系列毒副作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7、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晃儿及家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8、肾衰竭者行结肠透析、腹膜透析或人工肾,按相关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关爱患儿,与家长交谈,指导家长认识疾病的性质,本病病程长,易复发,要求家长树立信心,坚持系统而正规的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并与家长保持联系,对患儿进行追踪。

2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一旦发生感染及早有效治疗;预防接种要待症状缓解、停药6个月~1年后进行。

3、感染和劳累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应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年幼儿要加强生活管理,避免劳累,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注意休息和营养,重视体格锻炼,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坚持治疗。

4、定期到门诊复查尿常规和血浆蛋白。一旦发现皮肤。上呼吸道感染,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九、小儿心脏病一般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及母亲的妊娠史,了解有无导致发病的诱因。

2、评估心功能及活动耐受情况,观察有无心力衰竭、心率失常。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2、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有水肿者适当限制摄入量,给无盐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监测呼吸、脉搏,每次1分钟以上;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视水肿轻重,隔日或每周测体重1次(严重心力衰竭者除外)

5、输液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总量。

6、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压疮,预防感染。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加重心脏负担。

8、服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每次服药前应测脉搏,幼儿脉搏低于100次/分钟,儿童低于80次/分钟,立即报告医师停药。、

【健康指导】

1、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点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2、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3、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变换,患儿应及时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4、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第四篇: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卫生指导和出院指导,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温度以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作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师查看患者;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史。

4、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送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新患者入院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2次;小于3岁测肛温,免测脉搏及呼吸;高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服用磺胺药者多喂水。

9、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定好床栏,以免坠床。

10、入院后三日内收集大水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11、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小便者,按医嘱给予泻药,并记录。

12、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臵,更衣。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淋浴,修剪指甲。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13、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

2、评估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观察有无败血病、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神志模糊、烦燥、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病室环境清洁、通风,室温22~24℃,湿度5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给予高营养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进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颜色、四肢温度、尿量等,观察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是否为痰中带血或呈铁锈色。

4、高热者头部放臵冰袋,或给予30%~50%酒精擦浴,或冰盐水灌肠;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测体温、脉搏、呼吸每4小时1次。

5、痰液黏稠者,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雾化用具一人一消毒或一人一套专用。指导患儿雾化时保持平静,轻轻张口,用口均匀呼吸。每次持续雾化10~15分钟。雾化吸入后给予患儿洗脸、漱口及拍背,鼓励患儿多饮水,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多的小儿患者禁用镇咳药。

6、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

7、药物治疗的护理:用药前必须做皮试,注意用药剂量、时间准确且配伍禁忌,滴速适当,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8、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疾病,减少患儿对疾病的恐惧、紧张。

【健康指导】

1、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与温度适宜,避免吸烟。

2、小儿衣着适中,小儿穿着盖被是否适中以成人感觉到小儿手足温暖为宜。

3、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凉等诱发因素。母亲感冒后宜戴口罩,其他感冒人员不宜接触小儿,避免抱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定期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与耐寒锻炼。

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发病诱因。

2、评估患儿面色、神志、皮下脂粉厚度,观察有无皮肤感染及全身感染征象,有无腹泻。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2、给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水肿者暂给低盐或无盐饮食)。

3、加强巡视,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患儿,应随时注意面色、呼吸、脉搏、神志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免因营养不良而猝死。

4、做好皮肤护理及口、眼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双眼缺乏维生素A者。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烂;每周测体重2次。

5、补液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按4~8滴/分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者记录出入水量。

6、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指导合理的喂养方法,添加各种辅食,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注意饱暖,避免受凉,做好保护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患儿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史。

2、评估患儿临床表现,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及体重等。评估水肿的部位、程度、有无啰音等。观察患儿排尿的次数及尿量、尿色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肝肾功能、尿常规、免疫学及细菌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两周以上;水肿消退、血压平稳者可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3月内避免剧烈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尿沉渣12小时阿迪氏计数正常后,可正常活动。

2、按医嘱给予饮食。水肿明显时,给无盐饮食,适当限制入水量;水肿消退后改少盐和普食,防止发生低钠综合征;明显少尿应限制液体量,尿量增加血压正常水肿消退可恢复正常饮食。

3、病室布臵应符合患儿心理特点,周围环境安静,能使患儿保证充足的睡眠,病室气氛温馨、活跃、多彩,病室环境应使患儿感觉在家里一样,以减少患儿的畏惧心理。

4、病情观察:观察尿量、尿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每周留尿常规2次。每日测血压2次或进行血压监测,若出现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均提示高血压脑病,应加床栏以防意外发生。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的变化,注意有无严重的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表现。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

5、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受凉感冒;经常更换体位,阴囊水肿严重者,可用四头带托起。

6、水肿期隔日测体重1次,消肿后每周测体重1次。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治多发病,常规病。对于链球菌感染者,应于2~3周内密切观察尿常规变化,以早期发现肾炎。

2、夏季防蚊虫叮咬及皮肤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及皮肤感染应及早给予抗生素治疗。

3、强调限制患儿活动是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尤以前2周为关键。

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有无出血诱因。

2、评估患儿贫血的程度,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及毛发、指甲的情况。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及出血倾向,有无牙龈肿痛、咽痛、咽红、皮肤破损及红肿,肛门周围、外阴有无异常;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有无头痛、嗜睡烦燥不安、惊厥等,有无腹痛、便血、血尿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轻症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病情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碰伤。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食欲不振者,给清淡可口饮食。

3、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按医嘱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面色、神志,如发现剧烈头痛、呕吐便血、皮肤黏膜、鼻腔等处出血行先兆,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4、严密观察药物反应,胃肠道出血患者需禁食。长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保护血管,按医嘱给予成分输血。

5、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坚持定期消毒制度。

6、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指导患儿进行自我保护,预防出血,如不玩尖利的玩具的使用锐利工具,不做剧烈的、有对抗性的运动,常剪指甲,选用软毛牙刷等;忌服阿司匹林类药物,避免感冒,衣着合适。

2、鼓励家长坚持治疗,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学会压迫止血的方法。出院后定期复查。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感染史。

2、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囟门有无隆起或紧张、患儿有无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象等。

3、了解实验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4、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家长及患儿有无焦虑或恐惧。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腰穿后去枕平卧4~6小时,昏迷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内造成窒息。

2、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应鼻饲,注意食物的温度,注入速度宜缓慢,以防呕吐。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备好氧气、吸痰器、开口器、压舌板和急救药品。

4、密切观察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志、瞳孔等。注意观察是否有脑水肿、脑疝的发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5、对昏迷及鼻饲的小儿,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经常理换体位,预防肺炎及压疮的发生;协助医师做好腰椎穿刺或硬膜下穿刺手术。硬膜外穿刺放液须按压局部。

6、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静脉输液的患儿,应观察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顺畅。

7、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儿,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健康指导】

1、大力宣传卫生知识,预防化脓性脑膜炎。按时预防接种。

2、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解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3、恢复期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和语音能力训练,促进患儿康复。

婴儿腹泻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喂养方式及营养状况,了解人工喂养患儿用何种乳品、冲调方法、喂养次数及数量,了解添加辅食及断奶的情况。

2、注意腹泻开始的时间,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气味等。评估有无发热、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3、评估肛门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4、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 【护理措施】

1、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2、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尿量等,观察面色、神志、皮肤、黏膜、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周围循环等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禁止进不易消化的脂肪类食物。腹泻严重者禁食6~8小时,腹泻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4、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以免交叉感染。

5、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6、正确执行静脉输液,经常巡视,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

【健康指导】

1、加强新法育儿知识宣传,做到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要循环渐进,避免夏季断奶。

2、注意保持食物新鲜、清洁,食具严格消毒,避免肠道感染。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3、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衣着合适,避免感冒。夏季多饮水。

小儿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

按儿科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有无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诱因。

2、评估水肿部位及蛋白尿、高血压的程度,了解尿量及体重变化。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水肿明显、大量蛋白尿或严重高血压者均应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可过累。

2、严格按医嘱执行无盐或低盐、低蛋白或高蛋白饮食,设法增进患儿食欲。

3、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特别是血压、尿量、水肿程度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水量和体重,根据病情每日测体重或每周测血压2次。

4、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水肿严重单位如阴囊、臀部、足踝等处应加以保护,预防压疮,预防呼吸道感染,寻找慢性病灶;保持会阴部清洁。

5、准确收集尿标本:常规尿标本应在清晨收集新鲜尿液;中段尿培养应争取于治疗前送检,并注意无菌操作;留24小时尿,收集标本的容器必须清洁并加腐剂,注意不要混有大便。

6、由于此病需要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这些药物可产生肥胖,脱发、痤疮等一系列毒副作用,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7、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儿及家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8、肾衰竭者行结肠透析或人工肾,按相关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关爱患儿,与家长交谈,指导家长认识疾病的性质,本病病程长,易复发,要求家长树立信心,坚持系统而正规的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并与家长保持联系,对患儿进行追踪。

2、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一量发生感染及早有效的治疗法;预防接种要待症状缓解、停药6个月~1年后进行。

3、感染和劳累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应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年幼儿要加强生活管理,避免劳累,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注意休息和营养,重视体格锻炼,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坚持治疗。

4、定期到门诊复查尿常规和血浆蛋白。一旦发现皮肤、上呼吸道感染,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及母亲的妊娠史,了解有无导致发病的诱因。

2、评估心功能及活动耐受情况,观察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2、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有水肿者适当限制摄水量,给无盐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监测呼吸、脉搏,每次1分钟以上;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视水肿轻重,隔日或每周量体重1次(严重心力衰竭者除外)。

5、输液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总量。

6、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压疮,预防感染。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加重心脏负担。

8、服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每次服药前应测脉搏,幼儿脉搏低于100次/分钟,儿童低于80次/分钟,立即报告医师停药。

【健康指导】

1、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2、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3、先天性心肝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并发心力衰竭,帮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的变换,患儿应及时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4、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第五篇: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卫生指导和出院指导,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 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已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 做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师查看患者;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史。

4. 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用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 新患者入院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两次;小于3岁测肛温,免测脉搏及呼吸;高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 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 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 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服用磺胺药者多喂水。

9. 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便者,按医嘱给予 泻药,并记录。

10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定好床栏,以免坠床。

11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置,更衣。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沐浴,修剪指甲。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设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12、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儿科重点专科的建设下一篇:二年级下册暑假作业


Fatal error: Call to a member function setFuzzy() on a non-object in /www/wwwroot/99xueshu.com/e/data/tmp/dt_temptext1.php on line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