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2022-07-06

第一篇: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创业教育课程总结

姓名:张大伟 班级:2011级经济1班 学号:2011484359 创业教育课程总结 上了这么久的创业教育的课,受到的启发和思考真是挺多的。因为营销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所有本门课的总结主要是对营销的理解。 从大多数的成功企业家来看,他们的成长的最初岗位是营销员, 其实营销呢,不管是针对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都是对一个产品的的内在品质和内在形象的把控,与其说是对产品的销售,不如说是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和推销技巧的掌握程度,把握了这两个关键环节,那么就可以做到成功的营销啦。 那么,如何对一个产品做到更为熟悉呢,那就要把这一产品的分位划分好,各个环节确认好。按照任书记的讲解,对产品做了这样的划分,分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要想把一个产品做好,一定要有核心的产品,还要通

四买服务,就是买公道,买个平等交换劳动,买个心理平衡。买房款是血汗钱。您伺候别人,挣了钱买房子,卖房子的就该伺候你,卖房的拿了伺候你挣的钱,去买别人的伺候。全社会都在互相伺候,平等交换劳动,也就是平等交换爱心和责任。卓达小区由正规的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为住户提供物业管理和服务。您有什么困难只要拨通物业公司的值班电话,工作人员会在五分钟内赶到,为您排忧解难。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退伍军人和武警组成的保安人员昼夜值班巡逻,时刻保卫着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全心全意为住户服务,使您住得安心;受过专业培训的环卫、绿化工人让您生活在一个优美、整洁的大环境中,使您住得舒心;职业化的维修人员让您住得省心;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让您住得开心;卓达社会大学的专家教授可以让您开阔视野,获得新知,增强信心。我们的目标是给您提供星级宾馆的服务,每天有专人为您擦洗楼道,就这一条,你就不好找。 五买低收费,就是买回报,买个高标准的生活,低标准的负担。这好那好,但处处收费,工薪阶层也受不了,至于变着法高收费,住户则苦不堪言。勿庸讳言,省会居民收入在全国还不算高,收费低,是广大住户的企盼。卓达小区实行福利性物业管理,不但不再收各种集资配套费,而且保安、绿化、环卫、维修、开水、乘车、健身、娱乐等项目免费;乒乓球、台球、游泳、健美、武术、棋类等俱乐部免费开放;社会大学免费听课;图书馆阅览室免费借阅;我们每年还为住户子女提供二百万元的助学金等等。

六买品位,就是买自我超越的机会,就是买芳邻。在卓达小区,住有数百名高等院校的老师,有在各行业事业有成的人士,有自己的社会大学,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有免费的家教中心,有鼓励学习的奖学金,最为重要的是这里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在石家庄任何一个小区,都不可能同时居住数百名教授、专家,数百名的公司经理,而在卓达,这已是现实。高雅的谈吐、友善的微笑、文明的习惯、整洁优雅的仪表,在这样的人群中生活无疑提高了您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您孩子的成长将产生重大影响。若干年后,我们小区的孩子,将以德、智、体、美诸方面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令小区外广大家长羡慕,令教育工作者瞩目。

七买商业机会,就是买发展、买前途,买事业。在卓达小区,住户得到很多的商业机会(有的住户在这里买了一套房子,因为得到了较多商业机会,很短时间内,又赚出了一套甚至几套的房子)。这里有不期而至的机会可能彻底改变您的一生;这里有众多科研机关和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将有助您事业的发达;这里有现代化的商务中心,可以给您提供各种方便、迅捷、正规的商业服务。

八买升值潜力,也就是买未来。随着市区向东南方向拓展趋势的定局,卓达小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开始显现,土地及房屋的价格攀升显著,尤其后期升值潜力巨大。市中心一带的房子,每平米3000元以上,已基本接近石家庄人的最大承受能力,升值空间自然很小。而在卓达小区的房产升值潜力巨大,即便从投资的角度,人们也愿意选择卓达。

九买低价格,就等于买一拣一。卓达书香园公寓楼起价每平方米仅售1398元,基本上已是安居工程房的价格。之所以采取如此低的价格,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能够大规模运作,且从不怕吃苦受累,多干一些,利薄些也没关系。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工薪阶层的实际困难,在不影响企业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房价,让惠让利于广大工薪阶层,此举已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扬,众多单位和个人的积极入住就是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对广大购房者,也要算帐。若以距离来测算,比卓达近2公里,房价每平方米2000元;近3公里,房价每平方米2600元;近4公里,房价每平方米3000元。若买近2公里的2套,可以买卓达3套,买近3公里的1套,买卓达2套;买近4公里的1套,买卓达2套还余下装修钱。从生活发展看,在人们有了房子后,就要解决汽车,起码三分之一的家庭是这样。还以买近于卓达2公里120平方米一套房为例,买卓达房则可以省下一部

七、八万元的轿车钱。若与买近4公里的120平方米的房子相比,则可省下近20万元,足够一部奥迪车。说到车,几年内十分之一家庭有汽车,已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车停在哪?想想你身边,若居民区内五分之一的家庭有了汽车,生活必将瘫痪!卓达考虑到了这一点,整个小区规划到了每户一个车位。

以上是购房者的九买,也应是开发者的九卖。可以不买卓达的房,但买房不可不坚持这九买。 那么路长全的主要经营理念有十:一,顶天立地:大处要壮阔,小处要锋利;不顶天走不远,不立地走不动;中国企业营销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粉碎小框架,建立大思维.二,

先者生存:而非“优胜劣汰”,这是一个全新的游戏;营销世界正以前所末有的速度生发生着你闻所未闻的变化. 三,速度领先:导致资源富集 在社会大众眼里,丧失速度是最大的风险,“最快”就等于“最优”; 速度背后的低成本优势.四,优势突显:进取者不能没有制胜的优势。成功者要想持续保持优势,不能有致命的弱点;面对于积极争取的后来者,却不能没有制胜的优势. 五,升级超越:进一步海阔天空 。升级领先实现竞争超越,升级超越使你凌驾于对手之上;从生存竞争跨越到发展竞争,你就完成了从“地上跑”到“天上飞”的本质蜕变. 六,切割营销:将对手逼向一侧面对庞杂的市场怎么办?切割!切割!再切割!就像吃蛋糕一样,拿刀切一块下来!直接有效!这就是切割营销,将对手逼向一侧! 七,从“打靶”转向“搏弈”:推移时代的营销战略“变化”中抓住“不变”的主线;“不变”中利用“变化”的力量. 八,品牌4S战略:高效构建强势品牌 没有品牌的经济是“大树经济”,才真正具有竞争力,是有骨头的经济!九,战略是一把刀:握住刀背的那一面 战略是一把刀,你握哪一面? 如果你握住刀背的那一面,最坏的结果也会保护你;如果你握住刀刃的那一面,最好的结果也会伤害你。十:拒绝用管理“骆驼”的方法管理“兔子” 用管理“骆驼”的方法管理“兔子”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管理误区; 骆驼骨架大,不能跑得太快了,所以跨国企业稳健;而兔子生命特征是速度,没有速度,中国企业就没有未来。 以上是我对于营销的一些认识,当然关于两位营销专家的的具体营销策略,是课后我上网进行了搜索得到的。

第二篇:《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创业管理》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企业管理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让学生掌握小企业开办与管理全过程的理论和实务的一门创业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能力,为其就业开拓广阔的空间。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创新能力。 (2)为学生将来开办和从事小企业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掌握一定实际操作技能。 (3)学生个人创业能力培养。掌握个人进行创业选择、用人、决断、应变、承担风险、品格等能力方面的知识。

(4)帮助学生了解小企业开办的程序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5)帮助学生掌握市场环境因素以及存在的机会和威胁,掌握企业经营计划、生产布局、质量工艺、资金筹措、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组合、厂(店)址选择等方法与程序; (6)教会学生初步撰写创业计划和模拟创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认识创业及其本质(2课时)

1、主要内容

创业活动主要做什么,创业发生在哪里,创业存在哪些类型,创业的本质是什么。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活动的本质及独特性,了解创业活动的一般过程,了解创业活动产生的情境,分析创业热潮产生的环境因素

第二章决定成为创业者(2课时)

1、主要内容

创业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吗?他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成为创业者,决定成为创业者要考虑哪些主要内容。

2、学习目的

分析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分析归纳创业者的独特技能和素质,注重从创业神话中识别创业活动的理性因素 第三章识别与评价创业机会(2课时)

1、主要内容

什么是创业机会,创业机会来自哪里,如何才能更容易地识别出创业机会,怎么判断某个机会是个好机会,如何判断机会的价值,是不是所有的机会都适合个体创业者

2、学习目的

掌握机会识别和判断的基本方法,把握判断适合个体创业者的机会特性,了解创业机会评价的目的和方法,提升机会识别能力的途径,学习创意产生的主要技术 第4章开发商业模式(2课时)

1、主要内容

商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商业模式的赚钱逻辑是什么,商业模式开发的分析方法,如何开发有效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能模仿吗

2、学习目的 了解商业模式的内涵,了解商业模式的逻辑性,了解商业模式的思维方法,学习商业模式的设计,了解商业模式的独特性

第五章组建优秀的创业团队(2课时)

1、主要内容

团队和群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风险投资家总是特别重视创业团队?组建创业团队只是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么?组建创业团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创业团队?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了解团队组建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了解创业团队演变的一般规律,掌握优秀创业团队的标准。 第六章创业融资(2课时)

1、主要内容

创业者为什么难以融到资金,创业者可以从哪里获得资金,如何确定融资的需求量,为什么要准备创业计划书。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融资难的相关理论,掌握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差异,了解融资的过程 第七章成立新企业(2课时)

1、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注册成为一个企业,政府为什么鼓励创业但同时又对企业注册设定了那么多的限制,成立新企业要考虑哪些问题,除了成立新企业,还有哪些途径能够开展业务。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者可以选择的几种企业法律形式及其特点,了解新创企业选址的各种影响因素,熟悉选址的评估过程及步骤,把握新企业创建的程序和步骤,认识新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必要性和方式。

第八章为顾客创造价值(2课时)

1、主要内容

新企业生存的前提是什么,如何赢得顾客,什么是顾客价值,如何创造顾客价值,如何传递顾客价值

2、学习目的

了解创新企业生存的主要任务,把握新企业获取并服务顾客的基本策略,熟悉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营销战略。

第九章管理新企业(2课时)

1、主要内容

为什么很多新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很快但没有利润,新企业如何提升自身价值,如何管理并留住核心员工,为什么很多新企业都渴望上市。

2、学习目的

了解创业期企业的特征及其管理,了解成长期却的特点和管理重点,把握新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

第十章新企业的持续发展(2课时)

1、主要内容

企业成长存在一般性的规律吗,如何保持企业的持续成长,创业者应该如何培养接班人。

2、学习目的

了解影响新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掌握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把握新事业管理的重点,认识企业传承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公司创业(2课时)

1、主要内容 已存在企业、大公司甚至是非营利组织为什么也十分重视创业,公司创业与个体创业活动存在显著的差异吗,公司创业活动开展得如何,公司创业活动会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什么影响。

2、学习目的

了解公司创业实践的背景,理解创业精神和技能对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竞争优势的作用,比较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异同。

第十二章创业的普遍性与职业发展(2课时)

1、主要内容

不准备创业也需要学习和掌握创业技能吗,通过创业教育学习什么,创业与个人职业发展有关系吗。

2、学习目的

对全书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把握创业精神和技能的本质,理解创业精神与创业技能对个人职业发展的作用。

第十三章创业成功的基石(2课时)

1、基本内容:

积极心态的力量,积极心态的基本原则,培养积极心态的途径

2、学习目的

认识和重视积极心态对创业的重要,心态和行为的辨证关系,培养积极心态,排除消极情绪。 第十四章创业者能力培养

(一)(2课时)

1、基本内容:

成为一个创业者,创业者的品格魅力。

2、学习目的

创业准备,选择合适的创业方式,创业者的品格。 第十五章创业者能力培养

(二)(2课时)

1、基本内容:

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创业者的应变能力,创业者的决断能力,创业者的领导能力。

2、学习目的

创新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培养,决断能力培养,领导能力培养。 第十六章成功创办与经营(2课时)

1、基本内容:

小企业准确定位,小企业创办准备。

2、基本要求:

看清环境再投资,选择创业行业的诀窍,市场分析、资金筹措。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1、电化教学

课程教学过程采用电化教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加快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将教学内容部分制成PowerPoint片自动播放,部分制成投影片进行投影,并录制一些音像资料作为教学片段,以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声音令学生容易接受,极大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专题讨论

将课程中重点内容、热门话题、发展方向等进行专题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更深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看到更多的学习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每两周预先设定一个专题,进行全班讨论。每次讨论论题在前两周给出,由一个小组做准备,每人独立完成一篇有观点的小论文,讨论时该小组同学作专题发言,其它同学以组的形式集体参与询问或回答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不断补充引用新的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学生的发言、讨论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

五、学时分配(共计30学时)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授

实践

习题课

讨论课

其它

小计

1

认识创业及其本质

2

决定成为创业者

3

识别与评价创业机会

4

开发商业模式

5

组建优秀的创业团队

6

创业融资

7

成立新企业

8

为顾客创造价值

9

管理新企业

10 新企业的持续发展

11

公司创业

12

创业的普遍性与职业发展

13

创业成功的基石

2

14

创业者能力培养

(一)

15

创业者能力培养

(二)

16

成功创办与经营

2 合计

32

32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创业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美)布鲁斯R.巴林格/R.杜安·爱尔兰,译者:杨俊,

(二)教学参考书

1、《积极心态的力量》四川人民出版社拿破仑.西尔著刘进译

2、《挑战生涯富裕人生》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宋昊编著

3、《最成功的创业者》中国华侨出版社何君编著

第三篇:《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答案

一.

1.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

式。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

2. 就业的含义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

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3. 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明确双方权

利和义务的协议。

4. “改派”是指在一年内改变工作单位、重新办理派遣的简称。单位辞退改变工作单位需要重新派遣的才需要办理“改派”。但一般不要轻易因个人原因频繁

办理改派。省教育厅规定,原则上一年内只允许改派一次。一年以后,改变工作单位的就是

办理调动而非改派。

5. 是指合同当事人完全没有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一般说来,违约行为从属于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就包括民事违约和民事侵权两类。

买卖合同是对缔约双方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任何一方违反了合同义务;就应承担违约的法律后果,受损方有权提出损害补偿要求。但是,各国的法律或国际组织的文件对于违

约方的违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对该后果的处理有不同的规定和解释。

二.

1.1)、 查明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

签订就业协议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一般而言用人单位必须具有从事各项经营

或管理活动的能力,单位应有录用指标和录用自主权。

2)、 按规定的程序签订协议

毕业生凭学校发放的就业协议书,在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交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处。

3)、有关条款的内容必须明确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签约时,尽量采用示范条款。如确有必要进行变更或增加,亦应在内容

上必须明确。

4)、注意与劳动合同的衔接

由于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在先,为避免在日后订立劳动合同时产生纠纷,应尽可能将劳动合

同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并明确表示在今后订立劳动合同时应予以确

认。

5)、 对合同的解除条件做事先约定

毕业生就业协议一经订立,就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不得随意解除,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2. 毕业生在就业签约时应当注意的原则:

① 要按照规定程序签订协议。按照规定程序,毕业生应凭用人单位接收函与用人单位

签约后,应将就业协议书交学校就业工作部门鉴正、登记,该程序由学校作最后把关,人得

于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但有些毕业生往往为图方便,自己在协议书上签字后,要求学校先盖

章,再交用人单位签约,而有个用人单位在协议书上另增加有损于毕业生权益的其他条款后

签字盖章,等毕业生与学校知道后,因三方已签字、盖章,协议已生效,只能由毕业生承担

不利于自己的后果。

②要注意有关条款内容是否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一般由主管部门事先拟定,对毕业生

与用人单位起示范作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有关条款可以进行协商,应尽量采用规范条款。

如确实有必要进行变更或增加,应在内容上予以明确,以免产生歧义,尤其是涉及福利待遇、

工作期限、违约责任等应具体明了,否则一旦发生争议,由于事先约定不明确,不利于毕业

生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果没有附加条款,应当将协议书中空白部分划去。

③注意与劳动合同的衔接。由于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在先,为避免在日后订立的劳动合

同时产生纠纷,应尽可能将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并明确表示

在日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中予以确认。否则双方就日后劳动合同有关内容达不成一致意见,且事先无约定时,若毕业生表示不愿意在该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可能会反过来要求毕业生承担违反就业协议的责任,大多数就业纠纷就属于这种情况。

④三方如有其他约定事项可在协议书“增补栏”中加以补充确定。在补充约定时须注意约定条款是否合理,如有的单位在协议书中写道毕业生要服务多少年,如果毕业生违反约定,少服务一年赔偿多少,但是却没有写明如果单位违反约定,将赔偿毕业生多少,这显然是有失公平的条款。双方如果在“条款增补栏”中约定补充条款,必须要有双方签字盖章,否则当日后发生争议时,由于没有双方签字盖章会导致约定条款没有法律效力。这些补充条款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移到劳动合同中。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无特别约定,应在“条款增补栏”中注明“此栏空白”。

3. 答:(1)持报到证到单位报到;(2)办理落户手续(由个人或单位办理);(3)查问档案:一般情况下,档案到单位后才能办理其他相关手续;(4)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有关劳动合同的知识请参阅《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个别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毕业生报到后迟迟不与毕业生签订用工合同,这是错误做法。试用期应包含在合同期内。毕业生报到后就应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毕业后一定要及时办理档案转接及落户事宜,工作有变动的同学一定要在毕业后一年内办理改派手续,把户口落回家庭所在地或各级人才中心,千万不要把户口迁移证保管在自己手中。

4. (1)

1、由毕业生本人向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在遗失地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遗失声明上应注明姓名、性别、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及专业、就业报到证开往单位及报到证号);

(2)经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核实后,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出具补办报告。

(3)毕业生携带学校报告和报纸即可到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办理。

5. 持《择业通知书》的毕业生按规定登记后,可继续自主择业,择业期为三年。择业期内,在市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的,凭毕业证、盖有接收单位和县(区)人事部门印章的《择业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3份),到市人事局专技科办理就业派遣手续;在市以外落实就业单位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到省人事厅办理就业手续,师范专业毕业生到省教育厅办理就业手续。(1)在市人事局已办理就业派遣手续的毕业生,一年内又落实了新的就业单位,要求改派的,凭新接收单位的接收函、原接收单位同意改派的函和市人事局已签发的《就业报到介绍信》,新就业单位在市以内的,到市人事局专技科办理改派手续。新就业单位在以外的,经市人事局签注意见后,到省人事厅办理改派手续。期限一年,逾期不再办理。(2)派遣到外地就业的毕业生,一年内要求回本市重新就业的,必须先在本市联系就业单位。凭原派遣单位同意改派的函、新接收单位的接收函(县区人事部门加注意见)和毕业证书,经市人事局同意接收后,到省人事厅办理改派手续。期限一年,逾期不再办理。(3)委培和定向毕业生要求改派的,凭委培单位同意解除委培合同的函(或定向单位同意解除定向协议的函)、新接收单位的接收函和毕业证,到市人事局专技科办理改派手续。(4)实践生回原单位就业,不允许改派。

6. 主要表现在:

1). 就用人单位而言,用人单位往往为录用一名毕业生作了大量的工作,一旦学生违约,会给用人单位造成被动。

2). 就学校而言,用人单位往往将毕业生违约行为认为是学校的管理不严,从而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

3). 就其他毕业生而言,违约会影响其他毕业生的就业,造成就业信息的浪费。

三.

1. 毕业生就业方案的制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准确客观的原则,确保就业方案的严肃性、真实性和客观性。要以国家当年招生政策和现行就业政策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定为依据,没有学籍或不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不得列入就业

方案,委培、定向毕业生按当年招生政策规定和招生合同就业。

2. 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

1)、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并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用人单位应在协议书上注明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的名称和地址。

2)、用人单位进人,如须经主管部门同意则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如当地的人事局、去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则另有要求)

3)、毕业生将签订好的协议书直接送到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处。

4)、学校会及时将协议书的审核情况反馈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

5)、对于考研、专升本的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时要说明情况,如用人单位在知情后同意签约,毕业生在录取研究生或升入本科后不承担违约责任。没有签约的考研、专升本的毕业生将就业协议书统一交到就业处。

6)、在2005年5月20日前签完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将协议书及时交到就业处,确保在毕业时能及时拿到就业派遣证。

3.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两者分处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表现在:

1)、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的,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的,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是劳动合同的见证方,劳动合同是上岗毕业生从事何种岗位、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2)、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计划进行派遣。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劳方方面面,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3)、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就业协议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4)、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将来可能发生违约情况时的判断依据。

4. (1)、若改派目标单位与原报到单位属同一地市,持原报到单位解约函、与改派目标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书》、原就业报到证和毕业证书到当地教育局(师范类)或人事局(非师范类)就业管理部门办理改派手续。办理时间遵照当地教育局或人事局就业管理部门相应安排。(2)、跨地市之间改派和涉及到中省直、或外省单位的改派,在毕业当年的7-12月份,持原报到单位解约函、与改派目标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书》、原就业报到证和毕业证书到学校就业管理科办理改派手续。毕业次年1月份以后,非师范类毕业生须持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出具的介绍信、毕业证书、原就业报到证、原报到单位退函和与改派目标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书》到省人事厅毕分办办理;师范类毕业生仍到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办理。(3)、凭新《就业报到证》和原《户口迁移证》到单位所属户籍部门办理户口改迁手续。档案则由新接收单位与原单位协调解决,不再经过学校办理;留在学校的档案由毕业生个人凭就业报到证到学籍科办理。(4)、凭新《就业报到证》到新单位报到。

5.(1)经与原单位协商后,由原单位出具同意解除协议的函,并退回协议书

(2)写出申请,说明违约原因,并请所在学院学工办老师签字确认

(3)携带以上材料到毕办申请新的协议书,如合理,将发放新的协议书

(4)为有效利用就业资源,毕业生只允许违约一次

第四篇: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和要求,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引领型人才社会需求,进一步深化北京大学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部署,以及《北京大学章程》和《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改革背景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有着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传统,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链:其中包括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输送主干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与课外活动支撑体系以及创业训练与企业孵化实操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有利于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综合改革,同时有利于发挥北大学科综合优势,履行社会责任,为大学生和全社会提供创新创业理论指引与实践指导,为构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

北京大学的核心使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引领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围绕这一核心,北京大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改革方向,树立大学整体明晰的价值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构建通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北京大学教育综合改革。

(三)改革思路

紧扣学校的核心使命和发展目标,找到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厘清其内在联系,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修养、创新能力与企业家精神等核心内涵的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科交叉,促进思想理论、科学前沿和未来技术的创新;

以理清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规律与大学使命的契合为关键点,探索建立具有北大特色、植根于北大精神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内生机制;

以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点,整合校内外各方资源,调整各相关部门和院系的利益关系,破除高校管理行政化的积弊,打通创新教育和创业服务的生态链;

以调动创新创业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为生长点,尊重创新创业参与师生的利益诉求,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释放蕴藏在师生中的创造潜力。

二、任务和措施

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来自其对人类发展进程的贡献。北大正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大培养的毕业生要致力于推动人类思想、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进步。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围绕学校综合改革的战略定位,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让“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坚忍不拔、承担压力、执着敬业、诚信责任”的企业家精神和品质根植于每个北大学子心间,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一)构建和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

参照国家标准修订实施各专业类教学标准和学术型、专业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匹配。充分发挥北大学科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包含学科大类培养、元培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人才培养、辅修/双学位培养、医学生培养等综合构成的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

1.加强基础,尊重选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体系建设为基础,发挥学校综合学科优势,在本科学习阶段注重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逐步构建北京大学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广阔的空间。

深化专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实现知识传授、思维训练、能力养成和品格培养的有机统一。

全面启动北京大学优秀学术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加强专业教育各个环节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资金投入上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予以倾斜,重点支持相关学科建设、教学条件改进、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学生科研训练等。

2.开展交叉学科建设,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借助北大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各个学科不同研究视角、不同思维方法的相互碰撞,强化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整合创新行为。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筹建“整合科学”、“数据科学”、“认知科学”等跨学科专业。

进一步完善辅修和双学位制度,鼓励和吸引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辅修专业,鼓励学生跨校跨专业选课,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架构与综合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发展空间,促进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充分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力

1.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现有通识教育选修课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强调阅读原典、深入研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美育与科学教育并重,推动创意创新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创意创新素质,将通识教育理念深入到学生认知与价值层面。

2.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加强行业前沿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在现有的《社会企业家精神培养实验》等30多门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广泛涵盖、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设立创新创业辅修/双学位和专业学位方向,将高水平科研优势和产学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以培养更多引领未来的创新创业领袖。

3.推进课程互通和共享。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模式,逐步实现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互通,逐步实现院系课程资源全校共享。充分发挥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的共享优势和慕课等新型教育手段的技术优势,积极推进与兄弟院校的优质课程共享,牵头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共享课程。探索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打造全方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支持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训练、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和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面向全校学生进一步开放国家级、市级、校级科研基地和各类实验室,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以“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牵引,鼓励学生组建跨国别、跨文化、跨专业、跨年级的创新实践和创业训练团队。制订和推广暑期国内外短期科研专项计划,进一步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2.强化实践环节要求,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化校企、校地、校所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充分利用北大教育资源、研究资源和校友资源等各种资源建设北大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创业示范、文化创意和科技创业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性创业,通过学生虚拟经营企业,熟悉创业流程,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成长计划”,全面推进创业服务载体“北京大学创业大讲堂”、“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公益孵化基地和北大科技园创业孵化器建设,调动社会资源、面向社会服务,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开放公益的创业教育与扶持平台,形成北大创新创业孵化生态链,扶持优秀学生和校友企业成长壮大。

(四)以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1.建立学生开展主动学习的激励机制。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因素纳入学生综合评价。

2.建立适应个性化培养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学术科创活动认定为一定学分。探索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客观记录和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习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停学创业,并简化审批程序。设立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奖学金,增加评奖评优比例用于表彰创新创业的优秀学生。

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方式,教育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教育体验,开展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创新思维,持续深入推进“小班课教学”、“新生研讨班”、“高年级学生学术研讨班”、“学术前沿讨论班”等系列研讨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结合网络共享和其他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改革试验,推进信息化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改革。

4.持续深化考试模式改革,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非标准答案考试,引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五)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1.探索国际联合培养。探索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多样化、国际化的联合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学生接触国际研究前沿,鼓励学生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研究与创新。以“世界课堂”等国际化课程为基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系列课程。

2.组织国际创意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借助北大国际化战略发展优势,以 “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未来领袖国际文化创意大赛”、“创启未来国际青年创业大赛”等发源于北大并已产生一定国内外影响力的国际竞赛为基础,进一步支持学生组织和参与各类国际创意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发起并推动全球青年创新创业联盟的建 立,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国际竞争力。

3.完善国际交流体系。完善学生国际交流方面的制度建设,理顺经费管理、资源对接、安全保障等配套机制。丰富学生国际交流的形式内容,完善学生国际交流的长短期结合模式,建立和完善具有北大特色的、全面覆盖课堂教学、科研训练、创意创新创业实践、第二课堂等各个教学育人环节的国际交流体系。

4.加强外文课程建设。落实《北京大学本科非语言类外语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大对外文授课特别是英文授课课程的激励和支持力度;邀请国内外优秀师资来校开设长短期英文课程;整合全校英文授课课程,鼓励课程开放与共享。

(六)全面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明确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作用,从转变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入手,通过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活动,提高全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意识和能力,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校友和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导师或兼职教师,来校举办讲座,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形成学校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加快完善学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

(七)积极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将创意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扬北大传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业热情。相关部门和院系进一步搭建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广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邀请优秀创业校友和企业家校友,定期组织创业论坛、沙龙、讲座、访谈等活动;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主题突出、丰富多彩的学科创新、艺术创意和创业实践活动;总结推广学校各单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秀经验,表彰和树立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增强感染效果,进一步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集成学校各种创新活动资源,组织具有国际视野、北大深度、青年引领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活动--“全球青年创新节”,连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与青年创业三大要素,汇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代表队展示创意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国际化的创新创业交流机会,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三、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院系和科技园参加的各专项工作小组,具体统筹推进相关专项工作。召开创新创业工作会议,校领导和各部门、院系负责人参加,由教务长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或院系承办;形成教学主管部门牵头,各相关单位联动配合、协调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开展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各院系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系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副院长(副系主任)和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院系工作日程。

(二)制度保障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部门和院系资源,以专业机构、专职人员、专用经费和专属场地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行全程指导、持续支持和一站式服务。在北大主页设立“创新创业就业”一级目录链接,组织编写大学生创新创业报告,推出“北大创业”官方微信平台,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

各院系和相关单位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重点,细化各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目标、具体措施和时间进度,落实各项政策细则,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教学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外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将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院系发展和办学水平、考核院系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检查和督促各单位落实情况,并逐步纳入到考核内容,稳步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三)经费和条件保障

学校进一步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在经费投入上重点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项目予以倾斜,用于支持相关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条件、建设实践基地、支持学生科研训练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投资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学校基金会尝试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北京大学将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围绕提高质量这一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构建通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并完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北大风格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北大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北京大学新的历史性贡献。

第五篇: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论文

摘要:近几年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贡献,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初见成效,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低效状态,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滞后、学时及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等问题,文章从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大学生需求状况、设置课程目标和构建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力求提出卓有成效的解决途径。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大学生需求

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倡导、研究和实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至今进行了二十多年。但就高校的重视度、大学生创新思维、大学生创业在全体学生中的所占比例、研究领域的成果而言,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则远远落后。创新创业教育从政策层面、战略层面得以大力倡导和引领则开始于近两年。在2015年3月份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总理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社会赋予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之前不同,传统的创业教育更侧重于强调大学毕业生创业率的高低,新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强调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能力有条件有需求者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率的高低只是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指标之一而非唯一指标。在这一大前提下,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追溯

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追溯,其目的是分析以往此方面研究的关注点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程度,分析其所获取的成绩、研究和实践的空白点,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做好铺垫。

1.1理论研究回顾

国外虽然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但是更多研究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其本质和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相同的。近十年国内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徐茂华(2009)、赵世浩(2015)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价值取向和基本目标的研究;张鸽(2012)彭振芳(2015)等以某一大学为例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李昌八(2015)等以网络为平台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从信息平台的搭建、微课内容的开发及团队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业就业教育的微课程可行性探索;李昆益(2013)、赵世浩(2015)等对某类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1.2实践发展追溯

在国外,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始于1947哈佛大学创业企业管理课程的开设,随后相继形成了哈佛大学的“注重经验”模式、斯坦福大学的“系统思考”模式及百森商学院的“强化意识”模式,这些模式自成体系,但均注重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如“创业融资”“创业营销”等。在国内,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课程改革高校有很多,有特色且出成效的主要有以下几所:北京大学构建了“课堂思辨+网络互动+大赛训练+创业实践”的4G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清华大学构建了创意、创新、创业“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1.3综合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研究数量少: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检索词对2005-2015年进行主题路径检索的文章为23篇,进行篇名路径检索结果为71篇。研究方向分散:对理论知识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分析研究较少,以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对象的研究较少,缺乏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证性。在教学实践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数量不少,但取得成效的不多。尤其是绝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学到的知识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在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2研究方法选择与数据分析

2.1方法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访谈法和调查法。对一些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对相关主管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然后对访谈的资料分析整理。访谈的主要问题涉及到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数量,所开设课程的名称,课程选用的教材,课程开设的针对对象,隶属的管理部门,是否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学时,是否分配学分,是必修还是选修,在高校的哪一级学生中开设,是否有相关课程的实训课程,课程开设的效果如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否建设了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实训系统,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和困难,提高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最主要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调查中对这些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并在访谈结束后对记录内容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对学生的信息收集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2.2对数据的定性分析

调查的四所高校中,每一所高校都开设了创业基础相关的课程,只是所选教材或开设课程的称谓不同,有的为《创业基础》、有的为《创业学》、有的为《大学生创业指导》,有的将创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融入了各个院系的专业教学过程;调查的高校中对此类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设置不同,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为32学时,2个学分,少数高校设置为72学时,4个学分;此类课程均向全校所有学生开放;课程的隶属部门不同,有的隶属于招生就业部门,有的隶属于教务部门;有的有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有的初步建立了课程体系但不完善,有的则比较完善;各所高校都有较为完善的创业实训系统;但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整体不太理想,专职教师较少,只有极个别高校有较充分的专职教师配备。在大学生对当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认同度及效果等的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认为高校缺乏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高校为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太少,高校没有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应课程和知识支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创业老师虽然引导了学生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但做得还不够好;也有少量学生认为教师完全没有引导学生从创新思路方面解决问题。接受调查的395位同学中193人认为创新型人才具备的重要素质中“独到的思维方式”最为重要,其次为“探索精神”“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感”“团队精神”“高科技素养”等。有44%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不能够很好的考核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有46%的学生则认为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完全不能考核出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水平。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研究”和“实操演练”为主,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模拟”“专家讲座”“名师讲座”也是不错的教学模式;更多学生认为应该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的课程主体。在希望开始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内容和方式调查中,44%的学生认为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应作为穿个指导课程的主体,有25%的学生认为应开设创业必修课程及由创业者成功者讲授创业经验,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应定期举办创业者及企业家讲座。

3研究结论

3.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滞后

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尚无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和与学生就业指导融合在一起。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门的科班出身的创新创业的教师,教师大都是兼职,主要来自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其他一些学院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承担自己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创业基础的课程教学工作。造成这些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学校相关部门对此工作也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能够借鉴的经验只有一些在此方面起步较早的国内高校和一些国外高校的成熟做法。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任教师数量极其少,即使兼职教师的数量也不能够满足全校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3.2学时、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理论课时数量少,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脱节。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时量偏少,大多数为32学时,部分高校还将此32学时划分为理论与实践课时两大类。以宜春学院为例,创业基础课的理论课时安排为16学时,也即8次大课。实践课时教学计划安排为16学时,但由于设施、师资、操作难度等原因实际并没有开展实践课教学。因为师资力量有限,在课堂教学安排上,均采取了大班教学。如笔者所授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为4个班级,合计160人左右,大班教学很难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学效果不明显。

3.3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被动的吸收一些枯燥的知识,使得学生的课堂兴趣大大下降。大部分学生上课来听课,没有教材、笔记本,只带一只手机,更有甚者耳朵还戴着耳机,教师前去干涉,则表示很不耐烦。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的内容较少,和学生专业结合的创业案例较少,创业教育没有和专业相融合,专家与名师讲座较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直接体现在期末的创业项目报告的反馈中。学生们学期末提交的创业计划书很少有学生或团队是自己真正构思的一些想法、思路,大多都是从网络上参照别人的创业计划书修改而成,有的直接拷贝,所以呈现在教师眼中的都是在学校周边经营“奶茶店”“咖啡馆”“甜品店”“超市”等项目,毫无创新思维可言。

3.4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初见成效

从近几年几所高校学生参与各种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创业大赛来看,获取了一定的成效。在学校号召、教师动员及学生热衷共同的作用下,一些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创业大赛,并有部分学生在省级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各大学的部分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到各类创业实践中,有的取得了成功,如宜春学院涌现出了朱霖望、黎江等一批创业典型。这些创业大赛的佼佼者和创业的初步成功者无疑和政府、高校重视创业的大环境有关,也和高校对创新创业实践和对各项赛事的重视度有关。

4几点思考

4.1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

任何一个行动都有其背后的根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首先是为了适应社会的潮流、顺应政府的政策导向,但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高校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等大的背景下,高校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本文认为,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新型个性,使受教育者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基于此,本研究对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做了调查,并思考根据需求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2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梯式需求

通过调研,研究小组发现,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人占有比例不同。本文根据研究数据把大学生的需求层次分为:基本需求、中等需求和高等需求三个层次。基本需求指大学生希望过课程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了解基本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中等需求是建立在基本需求基础之上的,指大学生除了基本需求希望的到满足之外,还希望自己能参与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过课程学习,提升自己大学期间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高等需求是建立在基本需求和中等需求之上的,指大学生在上述需求满足之上,希望实实在在地从事创业活动,以创业代替就业。从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需求层次比例分配来看,三层次需求的人数百分比分别约为:22%、73%和5%,这说明相当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在大学期间参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仅有极少部分学生希望以创业的方式就业。

4.3分层次的课程体系设置

本文提出进阶式的系列课程体系。主要思路是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受教育需求来界定课程关键目标,然后再根据课程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对于仅仅有基本需求的学生,将课程关键目标确定为创业意愿、创新意识及创新创业素质的教育,可以考虑开设创业基础、创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塑造、创业心理学、创业政策等课程,同时增设与创业直接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显性课程,以弥补创业显性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采取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而且采取大班教学,有条件的采用小班化教学,学时设置为32学时。对具有中等需求的学生,将课程关键目标确定为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帮扶大学生参与各种创业赛事,建议开设创业项目计划、相关法律法规、团队精神训练、行业动态、相关市场分析、模拟创业演示等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对各个专业中有中等需求的学生采取小班化教学,为了方便讨论和指导,每个教学班人数为25人左右,学时设置为72学时,其中包含了专家讲座、创业项目指导以及实践课学时。对于具有高等需求的学生,将课程关键目标确定为协助大学生完善创业的前期准备及开业工作,建议开设创办公司(企业)流程介绍、创业融资方式方法介绍与帮扶、一对一课程指导、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评估与开展等课程,采取团队教学的方式,即每几个创业团队安排1~2名指导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课程和创业过程的教学和指导,教学时间可以安排在大三和大四,课时可以灵活设置。如此设置可以有效提高不同需求层次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5结语

全国范围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动已经开始,高校也已经拉开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帷幕,但由于各种原因,创新创业教育在绝大多数高校仍处于“高开低走”之势,无论是课程的设置、学时的设置、实践课的安排较为随意,没有成体系,系统性有待提高。本研究提出要针对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并针对目标开设相应的系列课程,以提升现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加强其针对性,期望此研究能丰富现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内容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彦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及体系构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1.

[2]徐茂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5):109-1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成语故事及主人公下一篇:成语使用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