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培训品牌建设论文

2022-04-26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政企培训品牌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以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对辽宁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实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辽宁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推动企业从产品经营与企业经营向产业经营转变、培育品牌企业、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行家政服务标准化等方面。

政企培训品牌建设论文 篇1:

旅游地品牌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以“邓小平故里”广安市为具体研究对象,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红色旅游地广安的旅游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广安旅游地品牌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安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策略: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政府主导进行旅游品牌构建、政企合作进行品牌传播和维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红色旅游  旅游地品牌  品牌建设

1 旅游地品牌研究概述

旅游地品牌研究既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的热点,也是将品牌化的概念应用于旅游业研究中一个新的热点,有关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研究最初出现在1997年于美国迈阿密举办的市场营销科学(AMS)会议上,此次会议的发言和讨论主要集中在目的地品牌发展方面。

21世纪初,由Morgan(2002)主编的关于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著作正式出版,作者在书中进一步指出,有关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实证研究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国外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品牌学的视角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旅游地品牌的创建、培育和塑造、旅游地品牌形象建设和维护以及旅游地品牌与旅游地收益的关系进行探讨。

国内的研究主要从市场营销学角度关注旅游地品牌的概念、特征、内容构成的基础研究,以及旅游地品牌的管理、旅游地形象影响因素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成长、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几个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旅游业的地位也得到极大提升。从旅游资源、旅游接待量、旅游收入来看可以说是旅游大国,但仍然不属于旅游强国。尤其在旅游品牌建设、经营和推广方面还比较落后。虽然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业界对旅游品牌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也涌现了一批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品牌,如黄山、桂林漓江等,也有一些专门促进旅游品牌建设的组织,如中国旅游品牌发展促进会,但总体来看,品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红色旅游地的品牌建设,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2016年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年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4部门联合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可见,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旅游地发展的需求,更是国家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2 广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邓小平故里”广安市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等10多项城市桂冠,是国务院《成渝经济区规划》中四川唯一川渝合作示范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广安位于四川省东部,东与达州市相交,西南毗邻重庆,北与南充市相接,既是川東北旅游区的重点建设城市,又是大三峡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旅游业区位优势明显;邓小平同志在广安度过了十几年的青少年时光,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除邓小平故居之外,还有邓小平纪念馆、翰林院子、协兴古街、北山小学堂、东门码头、佛手山等旅游资源,邓小平故里是具有典型唯一性、垄断性的红色旅游资源,广安发展红色旅游优势突出。除此之外广安华蓥山以世界罕见的喀斯特早期发育石林奇观为典型景观代表,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山岳型石林,并且流传着著名红色小说《红岩》中华蓥山游击队的传奇故事,留下了华蓥山游击队革命遗址、中兴纸厂遗址、华蓥山武装起义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

广安市以培育“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目标,紧紧抓住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等契机,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精心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广安已有A级旅游景区18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处、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发展旅游业能有效地提高地方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的商业发展,提高旅游地人口收入,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政府也逐步将广安的红色旅游打造成为新兴产业,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8年广安全年旅游收入403.1亿元,同比增长14.9%,接待旅游人数4052.1万人次,增长4.5%。旅游业尤其是红色旅游已成为拉动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广安红色旅游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Kaplanidou(2003)认为品牌绝不仅仅是标识或商标,还包含品牌形象、品牌特征、品牌文化、品牌个性、品牌识别度、品牌灵魂几部分,它们共同形成目的地品牌理念。

基于品牌建设的内容,广安旅游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旅游品牌形象不突出,文化内涵不够丰富

广安邓小平故里旅游区是边建设边规划,对核心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对邓小平的伟大理论及精神风范还缺乏有形化的旅游产品展示,红色旅游缺乏与休闲度假、研学等旅游形式的融合,旅游组织形式缺乏参与性和深层次体验,还停留在纯观光旅游的阶段,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有限。

同时没有完全把广安市这座从北宋就建制,有着3000余年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特色突显出来。然而目前,除了小平文化,其他地方文化感受不强烈,所以有一个如何挖掘与弘扬文化的问题,广安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同周边城市比显得不足,与加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还有一定距离。

3.2 旅游要素处于较低发展层次,旅游产业链不完整

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来看,“吃”的方面旅游餐饮特色不浓,规模不大;“住”的方面总体上接待能力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是接待水平低,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和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方面;“行”方面,省际旅游线路的申办比较困难,对直接影响外省客人到广安旅游,对二、三级客源市场的拓展也比较受限;“游”方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品牌内涵和吸引力,同时接待能力和留客能力不足;“购”方面,旅游商品没有特色和竞争力,没有专属旅游产品和品牌,游客无产品可购,旅游购物收入低;“娱”方面,特色文化娱乐产品挖掘不够,缺乏兼具内涵和娱乐参与性的娱乐项目,娱乐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3.32%,比重小。

3.3 旅游品牌意识和传播不够,旅游市场较狭窄

旅游目的地要保持对客源的充分吸引,依赖于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想象以及对旅游品牌的传播;同时,因为红色旅游地除了受市场淡旺季影响之外,还受政治因素影响,客源市场比较局限,需求市场波动明显。如有较大纪念活动的时段游客会明显增多,反之游客减少。

4 广安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条件分析

广安建设红色旅游地品牌有很多有利条件,同时也有一些制约因素。有利条件主要是包括资源和品牌的唯一性、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邓小平故里红色旅游资源和品牌的唯一性

“邓小平故里”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和典型性构成了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这是发展红色旅游在旅游资源和品牌上的绝对优势。旅游区基于此也在特殊的时间段举办与邓小平同志相关的纪念活动,如诞辰纪念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为广安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游客,游客通过这些活动在这个具有唯一性特征的旅游目的地,寄托对这位为中国发展所作贡献的伟人的真挚感情,同时也成为各级学校进行红色教育的教育基地,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4.2 政策优势

从四川省到广安市各级政府都极为重视广安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尤其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广安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旅游兴市”战略,明确提出打造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和华鉴山旅游区两大精品,积极投入川东北文化旅游区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

4.3 区位及交通优势

广安位居川东,是全省3个省际交界的次级交通枢纽和12个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之一,是川渝经济结合部的重要联接点,已经融入川渝经济圈,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需1小时,到成都只要2.5小时,到南充机场仅需0.5小时,旅游可进入性强,经济区位优势明显。

广安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条件明显,制约因素主要有两点。

一是旅游资源深入开发难度大。广安的红色旅游有一定知名度,但游客仅仅限于故居游、纪念馆游这些单一的类型,缺少游客参与性、体验性项目,这样单一的内容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在深入开发旅游产品,建设旅游品牌、旅游产品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是周边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除竞争异常激烈的成渝两地之外,周边其他城市都是同区域客源的争夺者。如南充市依托三国文化长廊和阆中古城、朱德故里等精品线路打造三国文化品牌和嘉陵江流域旅游品牌;遂宁市大力开发“中国死海”;达州市重点发展大巴山红色旅游及绿色休闲度假旅游。在竞争对手众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何突出广安的旅游资源特色,持续打造和传播“邓小平故里”等红色旅游品牌,走出广安特色的旅游发展路线,是广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5 广安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策略

旅游地品牌建设主要包括品牌创建、品牌推广和传播、品牌形象维护等,是一项系统工程。广安虽已具备开发旅游品牌产品的优势条件,但其品牌化程度低,无论是从品牌形象、品牌特征、品牌文化、品牌个性、品牌识别度等方面来看都比较欠缺。

现有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内涵不足,旅游活动参与度低,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向性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整个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性差,没有形成品牌优势,难以形成营销合力。基于此,要想把广安红色旅游品牌化,应从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突出特色资源、品牌传播和维护、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几个方面去进行。

5.1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充分调研消费者市场,根据调研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广安旅游消费市场细分。二是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提升游客满意度。重点整治旅行社、景区、酒店企业等违规行为,开展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专项检查,确保红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根据最新的国际国内旅游标准,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红色旅游标准体系,规范服务秩序,提升服务质量。

5.2 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品牌建设

以政府为主导,组织旅游地品牌的设计、塑造,并在旅游地品牌的传播方面与旅游地管理方面一起从不同的视角和渠道进行,激励旅游地品牌塑造方式和传播路径的创新,同时规范旅游地品牌形象的使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是大胆引进专业的品牌策划团队,打造广安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全新形象。

二是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拓宽传播渠道,将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与新型的传播渠道相结合,进行品牌推广。

三是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品牌意识,培养其自觉维护和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和旅游地整体形象的意识,并制定旅游地形象维护和破坏的奖惩措施。

5.3 政企合作,进行品牌传播和维护

通过政企联手、市县联动、部门联合,创新旅游品牌传播模式,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产品线路,旅游市场全面激活。

一是开展看展系列主题活动,增加旅游地曝光度和游客参与度。

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介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如旅交会和旅游展会,提升旅游知名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三是开展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继续开展与周边其他地区的旅游合作,如以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为契机,主动融入重庆和成都旅游经济圈,深度开发广安—重庆—遵义—贵阳红色旅游体系,形成特色区域旅游产品;在与延安、井冈山等10个旅游城市共同签署和实施《红色旅游发展井冈山宣言》的基础上,联合打造红色旅游“圣地”,形成抱团发展优势。

5.4 培养旅游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

组织开展红色旅游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资源共享方式举办红色旅游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训班提高红色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同时积极与政府和周边高校合作,努力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董志文,王德红.近二十年国外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研究述评[J].科学决策,2013(08).

辛旅.提升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着力点[N].中国旅游报,2018-05-01.

Kaplanidou K, Vogt C. Destination Branding: Concept and Measurement[R]. This Paper is a Result of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ravel Michigan and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ommunity,Agriculture,Recreation and Resource Studies(CARRS),2003(08).

鄭颖.广安“邓小平故里”旅游地品牌建设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7(05).

韦赐钰.旅游文化的功能及其品牌塑造分析[J].品牌,2015(08).

刘嘉毅.国内文化旅游品牌研究:回望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5(05).

肖怡然.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陈钢华.海岛型目的地的旅游渗透度——海南案例及其国际比较[J].旅游学刊,2012(11).

作者:肖怡然

政企培训品牌建设论文 篇2:

辽宁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启示

摘要:以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对辽宁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实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辽宁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推动企业从产品经营与企业经营向产业经营转变、培育品牌企业、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行家政服务标准化等方面。其理论启示是,发展知名品牌,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开发新型服务业态,延伸产业价值链;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产业信息平台;以标准化立身,树立产业风向标。

关键词: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实践探索;理论启示

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时代的到来,辽宁城市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增长迅猛。据统计,2013年末辽宁省有家政企业1.3万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家,多数企业年营业额为50万元以下。由于家政服务业具有门槛低、易操作等特点,加之行业监管缺位,导致家政服务机构良莠不齐,产业竞争无序、运作不规范,“小、散、弱”状态显著。而到2015年末,全省各类家庭服务企业(机构)发展到3.25万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行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还涌现出一批品牌化、规模化家政企业。为此,本文以辽宁为例,总结其实践经验,旨在为我国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家政服务企业向正规化、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辽宁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

(一)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

家政服务业是朝阳产业,也是弱势产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政策扶持。200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由多部门(单位)参加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从此有了工作体系保障。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以家政、养老、社区照料、病患陪护四个服务业态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受此牵动,辽宁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也陆续颁布了多项力促家政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2011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家庭服务业政策体系与监管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家庭服务市场与经营机构,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备的惠及城乡居民的家庭服务体系,家庭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2012年,家庭服务业被纳入辽宁十大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提速计划。2017年,省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加快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居民和家庭服务资源联网,完善信息服务平台,畅通供需对接渠道;推进家庭服务业向规模化、质量化、标准化发展。”另外,以国家和省级政府的相关政策为依据,结合本地实际,各地市区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扶持家政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两孩”政策实施、新型城镇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省家政服务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调查显示,目前辽宁省近40%的城镇家庭有家政服务需求,需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约80万人,市场缺口达50万人;沈阳市平均35个家庭才拥有一个家政服务人员,10名客户中至少有7个找不到家政服务人员;铁岭市家政市场常年处于服务人员短缺状态,平均1个家政员后面有4个雇主在等待。调查还显示,我省市场对家政服务需求迫切的家庭依次是离退休老人家庭、有婴幼儿的家庭、月稳定收入较高的双职工家庭以及个体私营业主家庭;所需服务项目以家居保洁、家庭做饭、母婴护理、照料孩子、照顾病人、陪护老人等为主;家政从业人员主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下岗人员和退休人员,“4050”人员占绝大部分。另外,伴随家庭结构与家庭消费能力的变化,高品质、多样化的家庭服务需求也应运而生。以大连市为例,5%的家庭有高端家政服务需求,现有高端家政服务从业者约2万人,而需求量约为12.65万人,其缺口在10万人以上。

综上可以看出,辽宁省家政服务市场不仅存在总量上和季节上的供不应求,而且还存在质量上和结构上的供不应求。这为家政企业进一步开发市场、进行差异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辽宁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

(一)推动企业从产品经营、企业经营向产业经营转变

回望家政服务业30年发展史可以发现,我省家政企业是循着从产品经营到企业经营再到产业经营的轨迹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家政企业是从传统的中介服务模式起步的。得益于当时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旺盛的家庭服务需求,一部分企业逐步做大。随着供需矛盾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家政企业开始通过加强培训,将服务内容分解,形成流程化、标准化,组合成一款款服务“产品”,迈向产品经营阶段。此后,一些家政企业又面对市场,走进社区,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场景,收集、整理、深耕服务需求,实现家政服务供需一体化,升级为企业经营模式。如今,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少数企业借助信息技术与资本的力量,将消费者的生活场景“搬迁”到移动网络,组织不同门类的服务提供商形成供应链,与消费者的需求链对接,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或重要参与者,率先向产业经营模式转型。

成立于2003年的沈阳娘子军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与北京无忧草家政集团和福建瑞泉集团合作,引进社区、入户式居家养老和护理整体循环模式,与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建立规范化陪护中心,与属地街道、社区合作建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现已发展成为覆盖保洁、护理、养老等多领域的集团化公司。创建于2001年的沈阳金牌家政连锁有限公司,目前其旗下拥有高级管家机构、母婴服务机构、铁西、皇姑等分公司,金牌、新普惠两所家政培训学校,通辽、鞍山、建昌等加盟公司,以及开原、阜新、铁岭、抚顺等多家培训与劳务输出基地,并与沈阳市内300多个社区合作,实现了培训和就业的统一结合,形成了集家庭服务、育儿早教、职业培训、家政就业安置、家政项目创新和研发于一体的大型集团性公司。

(二)培育品牌企业

品牌少一直是辽宁省家政服务产业发展的“短板”。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家政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商标注册率;鼓励企业采取“品牌化提升、特许式经营”的模式,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并选择重点企业予以支持,通过发展品牌、在核心社区布局家政品牌店、制定品牌服务标准、建立服务标准体系,打造知名品牌家政企业与家政产业集群,发挥其示范效应。

由女大学毕业生冯靖然于2006年创建的大连“爱恩家政”,初创成功后不久就申请注册了商标“爱恩”,并以特许连锁加盟的方式,在大连、鞍山、沈阳、营口、河北、吉林等地发展连锁店,到2013年3月,“爱恩”已拥有家政服务员万余人,年服务客户量达2.7万次,年营业额达近千万元,成为融家政服务、家政培训、跟踪管理以及家政增值特色业务于一体、专门针对中高端客户的家庭服务品牌。为持续提升品牌价值,爱恩除了抓好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外,还特别注重品牌宣传和全国性加盟体系的拓展。爱恩先后通过《大连晚报》、《大连日报》、《半岛晨报》、《新商报》、大连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宣传与报道,还荣获中国家庭服务业十强企业、辽宁省家庭服务业龙头企业、大连市政府重点扶持的“标杆式”家庭服务企业等称号。爱恩总部为加盟店制作统一形象店铺网站,并接入官网,全年提供免费广告展示;总部的网络技术中心统一进行网络推广,提高加盟店网站的网络排名。目前,爱恩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网点已达100多个。

(三)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整合家政行业各类动态信息,鼓励家政企业开发点对点呼叫服务等家政服务信息互联网技术,不断促进家政服务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盘锦市40余家家政企业联合成立“盘锦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与国家、省及其他省市家政服务协会,密切沟通联系,搭建了家政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设立了行业资讯、走进家协、政策法规、协会动态、养老护理与母婴护理等模块;通过在线QQ开通信息互动平台,让广大客户及时了解家政服务动态,免费为市民与家政企业提供信息对接;升级技术服务系统,针对不同客群提供包括家庭服务预订、医疗陪护、老人及残疾人关爱、精神慰藉、人文关怀等服务。鞍山市也创建了家政网络服务平台,网站信息量大,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百姓拨打“96855”家政平台特服号码,即可预约服务。朝阳市安平集团旗下的安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携手社区共建“十分钟家政服务圈”过程中,以市家政服务网络平台为现代运作手段,为社区居民、各类家政企业建立服务供需对接、人员调配、服务信息咨询、标准制定与服务监督等功能模块。作为“十分钟家政服务圈”对接供需、增值服务、规范服务、保障安全的有效载体,网络平台开通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总之,辽宁省越来越多的家政企业开始触网,客户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家政服务信息、预订服务、点评、与商家及时交流,企业在提升基础技术的同时,也加快了服务体系的升级。

(四)推行家政服务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年组织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以来,辽宁省质监局及时牵头建立了全省家政服务标准化协调推进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活动,大力推进家政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则明确提出,要加强家庭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制订或修订各业态服务标准,完善标准体系,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扩大标准覆盖范围。

2010年6月,铁岭市爱心家政服务中心、本溪市新大路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定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爱心家政”围绕月嫂、保洁、陪读、陪护四类服务项目,展开服务标准化工作。2011年12月,“辽宁新风采家政连锁中心”还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2011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承担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的试点任务。此外,在省服务业委指导下,沈阳管婆儿家政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承担了省家庭服务行业标准化文本起草工作,目前,《家庭服务 保洁标准》等十一项标准通过验收,成为辽宁省地方标准。

家政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与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不仅提升了家政服务人员素质与顾客满意度,还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沈阳管婆儿家政”来说,它目前已在全國20个省份开设连锁店200多家,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并获得了“中国家庭服务业诚信经营单位”、“中国服务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等多项殊荣。

三、辽宁家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实践的理论启示

(一)发展知名品牌,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目前,家政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八大生活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服务产业。家政企业应抓住机遇,走出传统模式下的“小散乱”怪圈,从发展理念、业态结构、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革新,通过产业优化升级,确立规模竞争优势;要培养品牌意识,从服务产品、服务质量、服务流程、服务技术等方面,找准定位,打造品牌服务项目,以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作支撑,向专业化发展;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统一商标字号、形象标识、经营模式与管理制度等,提升品牌形象与服务水平,向规模化发展。

(二)开发新型服务业态,延伸产业价值链

在“互联网+”背景下,属于微利行业的家政企业可应用产业思维,通过产业融合与重构、企业管理系统的建立,强化产业协同,推动业务模式升级,深化业务结构,为社区及家庭生活提供品质化、精细化、便利化的服务,延伸产业链,进而打造核心竞争力,扩大利润增长点。家政企业可根据城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消费需求,努力开发和家政服务相关联的服务产品,因地制宜地拓展家庭用品配送、家教、洗衣、理财等新服务业态,把相关服务产品与家庭服务共同打包提供给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同时,要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积极开发面向农村中心乡镇的家政服务市场。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产业信息平台

“互联网+家政服务人员+人工智能”是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政府应鼓励发展集聚家政企业的信息平台,支持公益信息平台的運营保障与升级改造,以此推动家庭服务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组建家政行业诚信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信息联网。推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对接诚信服务管理平台,普及诚信服务卡的应用,不断推进家庭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企业应加强家庭服务业同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依托既有电商平台,或自建服务平台,展开线上线下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收集数据,利用互联网分析数据,据此了解客户的日常生活习惯,为其创造更好的服务体验。

(四)以标准化立身,树立产业风向标

实践证明,家政产业标准的制定不仅利于产业健康发展,而且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正所谓“二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因此,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家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树立标准意识,协助企业进行标准制定与申报,力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与协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在家庭保洁服务、育婴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以及行业发展急需的领域,加大标准制订与修订的工作力度,紧密结合实际,研制家政服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家政服务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家政标准得制定和推广,集中开展宣贯培训,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李玉梅,万佳丽.家政服务产品公平定价机制探究[J].商业时代,2013(02).

[2]邢秀凤.家庭服务市场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李爱萍.家政服务企业品牌建设的文化观[J].经济问题,2017(03).

[4]贺景霖.中国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4(01).

[5]方义桂.家政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研究[J].北方经济,2013(03)

[6]李曦靖.浅析我国家政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7(04).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家政服务标准化建设研究”(L16BGL001)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陈芳,渤海大学管理学院;付铁山,渤海大学经法学院)

作者:陈芳 付铁山

政企培训品牌建设论文 篇3:

提质扩容: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政行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江苏家政服务业具有良好基础,对照新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保障要求,需要进一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以提质扩容为核心,加快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唤高质量家政服务

家政服务业务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员进入家庭成员住所或以固定场所集中提供对特殊人群进行照护以及保洁、烹饪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务行业。以南京市为例,根据初步调研了解,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大大小小家政服务机构近4000家,其中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公司化经营企业25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2018年全市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约60亿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行业管理框架基本形成。为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2011年南京市级层面成立了家政服务业协会,挂靠在市商务局,2018年正式与商务部门脱钩,现有会员企业110多家。多年来,南京市家政服务业协会通过探索建立行业管理标准、加强行业培训、调处行业矛盾纠纷、建立家政企业服务平台等举措,实施行业自我监管,构建行业生态,促进南京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政府、企业和从业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家政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这几年来,在积极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南京十分重视行业品牌化的引导培育。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形成74个家政劳务品牌,其中有8家企业被评为全国百强家庭服务企业,14家被评为全省百强家政服务企业。特别是南京“好苏嫂”品牌,2009年创立,目前已经有联盟企业1603个,线下门店83家,累计安置女性就业10万余人,服务家庭20多万户,成为全国最知名的家政服务品牌之一。

新型网络平台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众多家政企业借助网络平台推进模式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比如,“e家政”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生活服务生态圈,在全国82个城市开设了分公司,年服务量超过100万单,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超6000人次;江苏斑马电商云从成立之日起,立足家政行业,专注信息化,目前已入驻企业249家,服务人员8000多名,每天为近100个南京市民提供在线预订家政服务。

家政节庆展会初具影响。为促进行业交流研讨,选树行业模范样板,促进行业共荣共进,从2017年开始,每年牵头举办一次“南京家政节”活动,全国各地同行踊跃参展参会,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家政节”以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多媒体宣传、多渠道展示,重点反映家政行业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家政节”正逐步成为展示南京家政行业风采的标志性盛会和重要窗口。

家政服务业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实则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事关百姓民生。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看,它一头连着广大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另一头连着从业者尤其是进城务工者的就业与增收。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就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出台意见(国办发〔2019〕30号),提出了以提质扩容为核心的部署要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家政服务由原来的传统产业变成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一举多得的产业。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地区的城市规模、城镇化进程以及老龄化程度紧密相关。江苏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城市化和老龄化程度都比较高,家庭生活照料需求多,加快发展高质量家政服务业更加显得迫切和必要。

二、家政行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家政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高,一些负面事件还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扩大家政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规范行业发展的呼声非常强烈。从江苏情况看,家庭服务业虽然起步不晚,成效明显,但通过走访家政服务企业、家庭雇主和从业人员发现,与市民百姓要求相比,与先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找家政难、做家政难、经营管理家政企业也难的现象同时并存。

从业机构“小、散、弱”。以南京为例,目前全市4000家家政机构中,绝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他们主要从事类中介服务的工作。一方面,家政中介公司自身存在运行不规范、标准不高、监管不力等问题,无法从制度上有效约束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另一方面,企业层次不高也造成了从业人员的不稳定。据调查了解,目前员工制家政服务员仅占到从业人数的4%。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一个家政服务员往往会选择挂靠在多個家政中介公司旗下,且大多数没有和家政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家政服务的内容看,当前家政服务正从传统的保洁、搬运、保姆等,向月嫂、烹饪、陪护、保健等细分领域发展,但现有的家政服务多以家庭保洁为主,育婴师、月嫂等服务人员相对紧缺,如育婴师仅能满足全市50%的需要;从家政服务的层次看,大多数从业人员只能干技术要求较低的简单家务活,高水准、高质量、高技能的“综合型”家政服务人员不足,家政服务供给端的总体质量水平还比较低。

行业信用缺失问题时有发生。目前南京全市10多万家政从业人群中,有不少没有经过身份信息、犯罪记录、健康状况认证,部分家政服务员隐瞒健康、征信等信息,不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家政服务存有安全隐患。家政公司之间人员管理相互割裂,缺乏统一的平台进行跟踪监管,这些现象对雇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很容易扰乱家政市场秩序,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对雇主也没有相应的信用制度约束,损害家政服务企业和服务人员权益的现象并不少见。

家政服务培训市场尚需规范。培训是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几乎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家政服务企业都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工作,但是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培训师资、内容、课时等差异很大、参差不齐,很多家政服务人员虽然经过短期培训,但是能力提升有限,仍然远远达不到雇主的要求。另外发证机构缺乏权威性,几乎任何层级的培训机构都可以自行发放培训结业证书,而且证书格式内容五花八门,不仅雇主对证书持怀疑态度,家政服务企业自身也信心不足,心存疑虑。

三、加快推进江苏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当前,江苏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市民百姓需求,把家政服务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规范培训市场,完善行业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信用体系,推进职业化、规范化发展,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实现提质扩容。

着力推进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核心的家政培训。以国家实施家政培训提升行动为契机,推进家政持证上门服务培训,定制规范统一的“上门服务證”,切实保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严格家政培训机构资质。对江苏省内依法登记,在家政服务培训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社会信用良好,无违法、失信等不良行为记录,以及有一定规模的家政服务企业或机构,由人社部门颁发认定其培训资质。二是探索推进家政证书考教分离。试行考试发证和教学培训相分离制度,由学校或企业等机构进行教学、培训,由家政服务业协会负责组织考试、颁发证书,有效解决低水平培训机构滥竽充数、培训质量低劣的现象。三是推动家政服务校企合作发展。将家政服务列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先领域,通过“理论培训课程+实际操作培训课程+实训基地见习”的方式,打造一批校企合作示范项目。

通过“互联网+”为传统家政服务业提质赋能。家政服务业既是传统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不断融入了许多新模式、新业态的元素,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家政,可以有效拓展家政服务业发展空间,为家政行业提质赋能。一方面引导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提升人才培训水平、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推广应用高水平家政产品和服务,推动家政服务业同养老、托幼、保健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引导共建共享。普及推广江苏斑马电商云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引导与关联产业在基础设施、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信用建设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培育以专业设备、专用工具、智能产品研发制造为支撑的家政服务产业集群,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双向促进从业者增收入,消费者少支出。

加快建立健全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平台体系。以“家服e”诚信平台为基础,完善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加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一是完善信用监管体制。建立跨部门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可由商务局、发改委等部门牵头,公安、人社、妇联、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搭建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平台,开展信息共享、信用监管、分析评价等应用服务。二是建立持证经营制度。全面推行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信息登记,做到“一企一证一码”,形成服务机构和人员的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评价。三是落实家政企业主体责任。家政企业负责家政服务员的信息登记核实,为所管理或服务的家政服务员建立信用记录,及时生成并更新相关信息。四是坚持奖优罚劣机制。加大信用监管力度,对失信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员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让守法诚信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能有更多参与市场交易和提供服务的机会。

积极探索推动一批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引领示范效应的家政服务品牌,推进家政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一是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完善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发行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支持家政企业连锁发展和行业兼并重组,扶持一批优质家政公司发展壮大。二是探索员工制家政企业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引导优秀家政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强化员工制企业内部管理,试行常态化培训和内部管理分级制,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服务技能和品质。三是加大对员工制家政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实施员工制家政服务业,支持利用城市现有设施改造作为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集体宿舍,落实员工社保优惠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员工制家政企业按规定返还失业保险费,并为其员工提供免费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

进一步改善优化家政服务业发展外部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为家政服务业快速规范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一是加大组织力度。充分认识家政服务行业在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扩大内需、精准扶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这项工作的组织程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牵头部门,研究制定相关部门单位职责任务。二是探索行业立法。立足推动产业加快发展、行业有序规范,最大限度地保障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雇主三方面权益,研究探索并积极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立法。三是培树先进典型。将家政从业人员纳入“五一劳动奖章”、巾帼标兵、“三八红旗手”、青年文明号等评选表彰。通过服务技能大赛等,树立一批家政从业人员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强化舆论宣传。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强化引导,激励更多高素质人员从事家政服务行业,提高整个社会认知度,共同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戴群英

作者:颜崇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学作家自然主义论文下一篇:教学改革下护理学论文

热门文章

政企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