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文化发展论文

2022-04-2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高校班级文化发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和根基,现在部分高校班级文化存在着学风不够浓、班风不够纯、班级活动不够特色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要努力提高学风浓度、提升班风纯度、打造班级活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围绕大学生的所需,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班级文化发展论文 篇1:

浅析和谐校园里的班级文化建设

摘摘要:班级是高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高校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在大学的几年学习和生活里,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同学们的思想行为,班级文化有着不同于课程教育的文化育人作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加强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和谐校园 班级文化 途径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长期发展和办学实践中培养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校园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主体以及多样的形式教育引导和陶冶全体师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是高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高校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直接的影响着同学们的思想行为,班级文化有着不同于课程教育的文化育人作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班级文化的基本定义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人们对它既有狭义的理解,也有广义的理解。广义上班级文化就是班级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构成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一般认为,班级文化首先是的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精神、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和班级环境布置等方面融合而成的整体。主要包括班级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风格、班级舆论、学习态度,以及为班级成员所认同的文化意识和思想形态[1]。

二、班级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是所在高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所在高校中的校园文化为根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对象,制约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发展,我们只有把班级文化搞好,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也就不难培养。社会学研究发现,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变化和发展受他们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影响最大;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知识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资源和力量,我们所要营造的是和谐校园下的和谐班级文化,它是一种充满民主、文明、自由、团结和理想的综合体;我们不但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还要增加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科技含量,以先进的科学理论做指导,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敢于面对困难、直面挫折的文化氛围,才能将班级文化建设做的有深度、有层次,和谐的校园文化才有所保障。

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分析

(一)前期准备工作整体规划统一思想

班级的整体规划是班级文化的主体结构,作为班级的主要指导老师(班主任或者辅导员)需要根据班级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向以及学生的特点,仔细研究,确定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制定出一系列的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依据。另外,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师生统一思想。当一个新的班级组建后,班主任带领同学们共同展望本班级的美好未来,要将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传达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全班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班级文化建设上来[2]。

(二)中期实施过程周密实施及时调整

当班级文化经过整体规划和设计并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可之后,就需要开始对班级文化的规划予以组织实施。这一个阶段是时间最长、变化最多、情况最复杂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需要调动班干部和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需要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就需要规范师生的言行,保证班级文化建设朝着既定目标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文化也逐渐形成。在这期间,要根据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对班级的各种行为、现象和影响查缺补漏及时调整。若经过系统分析和评估后,发现有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行为,要及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对于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在这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和工作等多方面考虑,不可以只顾及班级目标而忽视甚至伤害学生。

(三)后期巩固工作认真完善继承发展

班级文化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不断形成的,这就需要对班级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予以继承和巩固,同时不断深化和完善。班级是学校系统里的一个子系统,当班级在校园这个大环境下,逐渐形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班风和学风时,必将促进班级学习环境的优化,巩固和完善了班级文化建设,而班级的发展又会持续地推动班级文化的建设,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也能带动整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对荣誉的崇尚,一方面,我们可以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调动他们积极性。通过参与形成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组织对个体的崇高评价,班集体荣誉或成员荣誉的授予其,都可以满足班级成员的自尊需要,是激发班级成员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另外,我们也要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以否定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3][4]。

(二)构建民主治班的工作机制

在自主择业的竞争压力下,在社会大的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是无可非议的,学生为了获得自身的某种利益,如为了拿奖学金、争取各种荣誉称号、入党、为今后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等。因此,班级的各项工作应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力求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和文明的班级环境。逐渐建立起班干部产生机制、班干部监督机制、班级议事机制、公平竞争机制、财务公开机制以及奖励和惩罚公开机制等。各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道意识,有利于广大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

(三)开展有深度的班级文化活动

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是提高班级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虽然校、院开展了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但毕竟是点上的,不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直接参与。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同学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只有班级里的集体活动才是面上的,才能保证每个同学的直接参加。活动不但能提供全班同学展示才能,发挥特长,提高能力的机会,同时,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也的一個共同进步与提高的过程,活动可以促使同学们相互理解,相互认识,化解隔阂,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并进一步推动学风班风建设。

(四)从宿舍文化建设入手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和完善,班级作用受到削弱,宿舍概念逐渐强化,我们有必要从宿舍为单位入手做好宿舍文化的建设。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休息、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休息、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实施教育、管理、服务的最小单位。宿舍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教育思想、教育措施的接受态度,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学风建设和宿舍成员的文化素质。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一个安全、整洁、文明、和谐的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素质能力的提高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健康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环境可以促使学生精神振奋、愉快,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取得成功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日趋迅速,高节奏,高竞争,高风险,高压力的社会,机遇与风险并存,成功与挫折同在,希望与痛苦兼有。作为大学生,必须不断的提高心理素质,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能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不健康的心理则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精神颓废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者疾病。我们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切合实际的目标,力求做到胸襟开阔、性格开朗。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共同思想、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基石。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和人文的外部环境,更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参与,遵循基本的原理,按照一般的程序,采取各种方法,突出重点,提升靓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也只有当班级文化建设能被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所接受,制定的规章制度能够被绝大多数同学所遵循,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和实现的时候,班级中的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便能够产生极大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形成一种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永生.管理学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母海林,胡叶茂.论班级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06,(6).

[4]申望,周欣.员工管理手册[M].新华出版社,2006

[5]王金宝.现在阶段高校班主任工作的若干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

作者:赵 伟

高校班级文化发展论文 篇2:

高校班级文化的现状和建设路径

[摘 要]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和根基,现在部分高校班级文化存在着学风不够浓、班风不够纯、班级活动不够特色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要努力提高学风浓度、提升班风纯度、打造班级活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围绕大学生的所需,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班级文化;现状;建设路径

班级是高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大家庭”,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单元。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班级文化对班级建设来说不容缺失和不应重视不足,班级建设始终应围绕班级文化建设这个核心,大抓班级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感染力、创造力的班级文化,以良好、卓越的班级文化育人氛围促进大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研究班级文化,需要界定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包括哪些部分。史华楠等认为:“班级文化实际上指的是班集体的所有同学在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集体氛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班级组织行为及基于班级文化进而表现出的一种集体思维能力、集体意志品质等。”陈国梁认为:“班级文化应该是在不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浸染与渗透下,班级成员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班级文化是由班级理念、班级制度和班级形象组成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内的统一概念。”本人认为,班级文化应该是所有班级成员在一个共同集体中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意志品格、目标追求和人生态度等特点的群体生态亚文化。班级文化应当包括班级活动、班级学风及班级班风等。

当前,高校班级文化从总体上说是积极、向上、健康的,总体上能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趋势。但也存在着班级文化内驱力不足、凝聚力不强、向心力不够、创新力较弱等现实问题。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风、班风和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校一些班级的学风堪忧、班风日下、活动无味时有发生。

1.高校班级学风氛围还不够浓

作为高校大学生,学习是主业,应在大学阶段养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但是有不少同学缺乏自制力,没有毅力、缺乏韧劲,在大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形成充足的学习动力,学习上没有积极性、上进心不强,具体呈现方式为:有不少部分同学平时喜欢打游戏、耍剧、睡大觉、逛大街、谈朋友等行为,有一部分同学即使去上课了,上课状态也不集中,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课后作业多为借抄学习好的作业或者在网上下载抄袭。期末快考试了,就考前几周或一周临时抱佛脚进行突击备考,只求60分及格万岁的心理追求,更有甚者,也有同学违背诚信原则,考试不遵守考风考纪,考试作弊,有一部分只是没有被抓到的所谓“胜利者”,也不乏获得奖学金的所谓学习“好学生”。

大学之道,学术为魂,学术能力对于一个同学来说至关重要。但不少同学大学四年下来,进不了几次图书馆,看不了几本书,毕业前的毕业论文也多为抄袭复制,毫无创造性和学术价值。

2.高校班级班风还不够正

班风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班级是否团结、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是否具有集体荣誉感。作为对班风具有约束力和激励作用的班规,也存在着不少级班规的制定,只是简单地参考学校校规和学院院规,没有发动全班所有同學的积极参与制定,没有做到想班级同学之所想、急班级同学之所急,班规的制定相应地缺乏一定的班级群众基础。而且班规四年下来,基本一字不变,不能随着年级发展阶段和环境的变化,做动态的适当修改。

作为班规的制定者和应该带头维护班风的班级学生干部,应该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做好“头雁效应”,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干部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反而利用自身作为班级学生干部这个特殊身份,行使干部“特权”,时不时触动班规。同时也存在着班级班委内部不团结,向心力不强,从而心不能往一处想和劲不能往一处使的不利局面,不利于班风建设。

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班级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维护。对于目前班级中出现的“小集体”“小圈子”“个人主义”的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他们大多以寝室为单位,很少与班级其他同学交流和沟通,交际半径较小。

3.高校班级活动少且形式单一

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班级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容易增进班级成员彼此认识、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形成友谊的重要桥梁。除了学校团委、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开展的大量活动外,班级自身反而开展活动不足和形式单调,班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厌倦学校和学院活动的“被观众”身份,班级成员其实非常希望班级能多开展具有满足需求、亮点特色、增进感情、愉悦身心的精品活动。但是班级即使开展了相关班级活动,也因班级活动质量不高,宣传、组织不到位,或为了应付检查而只是走走形式、拍拍照片等效果不佳。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现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思,需要找准病因,好对症下药。

1.班级没有目标,班级成员没有梦想

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班级,四年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大方向和发展总目标,而且也没有一学期这样的近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班级班委尤其是班长和团支书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关于班级建设他们应该做好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助手,对班级情况应该做到相当清楚,应该有一个总体的班级战略和一个个具体的发展计划,而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的班委只是简单地下达学院老师们的通知或任务而已,上传的信息也不一定就是老师们急需掌握的第一手信息资料。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建设若没有一个明晰的发展目标,也不利于促进班级成员的个人成长。

大学生群体应该是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的一个知识文化群体,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是大学,大学的内涵是什么”,不乏有些大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一个“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管不着”的自由之地,从一些大学生身上看不到大学生该有的样子,一些大学生沉迷于自我意识之中,而不去睁眼看世界,他们认识不到大学生应该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认识不到大学是一个追梦的知识之地和圆梦的神圣之地,认识不到自身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和追逐青春理想,大学四年没有学涯规划,任宝贵的青春一天天流失。

2.高校班级文化队伍建设的作用发挥不够

班级文化要想建设好,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特别是需要专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班级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学生、家长的通力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但是事实要么自身就没有做好,要么就没有协同,要么协同的力度还不够,还不能满足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

3.高校班级活动的重视度不够

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平时由于事情比较多,时间和精力分散,没有更多的心思去关心班级活动建设,作为班级学生干部由于平时可能深受学校和学院活动安排“被观众”的苦恼或者忙于自身事务或者觉得要想搞好班级活动有相当的难度而不去实施或者没有意识到班级活动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即使相当的班级班委搞了班级活动,也没有对班级活动引起高度的重视,内容陈旧,方式单一,提前没有做好调查研究,没有创新思维特别是互联网思维,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传统线下活动的深度融合,做出班级同学喜闻乐见的特色班级活动。

三、高校班级文化的建设路径

针对班级文化的病因,做到对症下药,一一解决存在的问题。

1.加强高校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离不开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引领作用。首先,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应重视班级学风,加强日常的学风管理和监督;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多打造和宣传身边的学习标兵、励志榜样,使其身边人身边事充分发挥带动感染作用;再次,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有真本领、真情怀,能做学生锻炼品格的引领人、做学习知识的引领人、做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多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最后,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选拔好班级班委干部队伍,选拔出的班级班委干部具有学习成绩优、奉献精神佳、学风调动强等特点,充分发挥班级班委干部的“头雁效应”。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使学生本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乐趣性和学习的成就感,从他们内心最深处激发出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生命特征,对于班级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其次,班级学生主体要有你追我赶、不愿落后的良好学风氛围;再次,班级学生主体要做好人生规划,做好本科四年的学涯规划,紧紧抓住大学四年学习的黄金时期,以“图书馆”“运动场”为朋友;最后,班级学生要做到“四要”,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2.促进高校班级班风建设

班风建设事关班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做好班風建设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加强班规制度建设,充分调动班级每一个成员参与班规的起草和制定,确保班规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班级制度切合班级建设实际和可落实可执行,充分发挥班级制度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好班级班委的作用,班级班委对待工作要有正确态度、奉献精神、吃亏精神、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是做好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及时甄别心理问题,化解班级矛盾,调和班级人际关系,使班级成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四是专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学生、家长要充分沟通交流、形成协同合力关系。

3.重视高校班级活动建设

班级活动意义重大,要引起足够重视。班级开展活动前,要做好方案的设计和规划,要深知开展活动的初衷和意义,要做好调查研究,筛选大家希望开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把确定下来的内容要反复打磨,确定活动是精品,活动有亮点和特色,同时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把该想和该做的细节做到位,取得班级同学的广泛支持;在开展活动中,要注意把握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让参与的同学有被尊重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不是作为“被观众”和简单的看客,而是作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是活动的贡献者;活动后,班级要及时总结,查找活动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活动取得的成功要大力宣传。

参考文献:

[1]史华楠《校园文化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第147页.

[2]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06(4).

[3]李小玲.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2.

[4]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笫22页.

[5]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05-03.

作者简介:范天运(1986—),男,河南方城人,法学硕士,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邵秋芳(1986—),女,河南许昌人,西华师范大学,助教。

作者:范天运?邵秋芳

高校班级文化发展论文 篇3:

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侧重于艺术类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从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当前艺术类高校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探究加强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班级文化;内涵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信念、价值观、态度观的复合体,并可将其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1]。高校作为大学生储备知识、增长才干和技术能力的摇篮,是思想文化的聚集地,通过文化育人的方式实现大学生的管理和培养,现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的重要的表现形式。

一、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艺术人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创新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学校和教师紧紧结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班级规章管理制度、班级学习计划等,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和约束,科学地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活动,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道德情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增强团队意识、如何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弱点、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超越自我,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增进强烈的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堅强意志的培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艺术类高校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班级管理盲目和随意。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对学生具有调节和约束作用,它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共同学习目标、班规、班风、班训、班级制度、班歌等,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由于对班级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在班级管理上的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健全,而且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班级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班级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学生全面发展。但因艺术类学生多以特长为主,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而且艺术类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在班级制度建设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班级各成员的特点制定积极进取的目标,全面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怀和团结奋斗的凝聚力。

2.集体观念相对淡薄,自我意识观念比较强。 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多以艺术成绩优异而取得高校入学资格,艺术专业学生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现自我个性特征,追求自我价值,过分的彰显自我特色,对待事物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严重脱离客观事物本身和现实世界。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对待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等各方面還不够成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情绪波动幅度较大、不够稳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偏激行为,并且自我控制能力业很弱,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于社会的不良恶习极易受到诱惑和感染。在班级中,艺术类大学生多以自我或小团体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相对淡薄,自我意识观念比较强,行为涣散,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3.过分注重形象气质,缺乏内涵修养的塑造。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多为表演、音乐、舞蹈、戏曲、播音主持等专业为主,形象、气质佳,而且家庭条件也较好,容易受到西方拜金主义、小团体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对待事物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集体主义、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急功近利、不思进取思想泛滥,花费大量的时间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气质,过分注重自己的容颜和穿着打扮,同学之间攀比心理严重,把主要精力放在iPhone手机、LV手包等奢侈品和衣着打扮上,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获得美女帅哥的美誉,却没有心思来刻苦学习,没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学习和自身内涵修养的塑造和培养上。

4.喜欢个性化标新立异,缺乏独立价值判断。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思想行为都比较活跃、亢奋,而且特别喜欢表现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一面。尤其是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特点,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就特别容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性特征,性格活泼、客观积极、思想活跃、与众不同,但是对于事物的认识严重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加强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和完善。在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高校教师应该结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坚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学管理工作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坚持立足眼前、眺望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发展目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使班集体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同时,班级成员根据班级近期和远期目标,奋发图强、不懈地努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与班集体同舟共济。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级成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约束作用,具有规范学生言行的作用[2]。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集体主义、大局意识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在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长优势,组织学生设计班徽、班服、班旗等,不断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班集体命运与每个人的利益密不可分,使大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与班集体密切相连,荣辱与共,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3.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班级文化发展新模式。在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管理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发展的新模式。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坚持班级制度管理人才,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保障。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规范其具体的行为准则,思想品德量化管理,做好学籍管理,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强化和管理。

4.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班级文化、凝聚人心的最好途径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3]。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结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质和情感喜好等,不断拓宽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和方法。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通过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不断培养集体主义情操,热爱班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班级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在班级活动中,创新思维、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挖掘潜能、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着德育育人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有效促进班级制度建设和完善、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使班级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滔,卫润丰,于晓佳.浅谈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前沿,2016,(11).

[2]庞馥珊.关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

[3]李明娟,侯文华.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作者:史泽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化旅游产业研究论文下一篇:行政消防工作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