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现浇结构中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

2022-12-03

1 后浇带的设置

(1)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 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 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 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 还是先施工高层, 后施工低层, 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 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 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 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 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 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 一般情况下, 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 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 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 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 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 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 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 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时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 此位置弯矩不大, 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 弯矩虽大, 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 混凝土虽为后浇, 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 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 可按规定断开, 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 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 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 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冬虑便于施工操作, 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 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 可留企口缝, 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 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2) 后浇带的设置要求。

(1) 后浇带宽度为700mm~1000mm, 间距一般为20m~30m, 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 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 但不一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间, 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浇带的设置, 应考虑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 通过计算来决定其留置部位和距离。后浇带板墙的钢筋搭接长度为45d, 梁的主筋可不断开, 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2) 在施工基础垫层时, 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mm~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 后浇带应每隔50m设一集水坑, 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3) 后浇带四周应砌砖围护, 顶部应遮盖, 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到杂物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3) 后浇带的模板支设。

(1)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数, 支设模板, 并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

(2) 后浇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和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

快易收口网 (永久性混凝土模板) 是一种由薄形热浸镀锌钢板冲压成为单向u形密肋骨架和单向立体网格的模板, 特别适应分段浇筑的混凝土 (如地下室后浇带、施工缝、混凝土强度不同之处) 。快易收口网是作为消耗性模板来固定的, 当混凝土在模板后面浇筑时, 网眼上的斜角片嵌在混凝土中, 并与混凝土连在一起, 表面呈波纹状, 形成一个与邻近浇筑块相连的机械式楔。主要是用来形成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缝, 粘结及剪切强度可与经过良好处理的粗糙缝相比。一般采用平直缝, 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3) 在施工基础垫层时, 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mm~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 后浇带应每隔50m设一集水坑, 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后浇带四周应砌砖围护, 顶部应遮盖, 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到杂物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2 后浇带施工注意问题及技术处理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须检查钢丝网模板的加固和支撑。

采用冲毛处理的施工缝, 在混凝土浇筑后, 应派专人掌握初凝和终凝时间 (一般白昼初凝时间3h~4h, 夜间5h~6h) , 以便选择最佳时间进行冲洗。冲毛用水应由排水系统排出现场, 围绕施工缝在底板上设置宽和高各约250mm的排水沟, 水泥浆水流入排水沟, 再由水管引至附近地坑内, 用水泵将其排入排水系统。若冲毛局部不理想, 可采用人工凿毛, 但要掌握时间 (一般为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二天) 。后浇带应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灌实, 以免新旧混凝土接缝处因收缩而开裂。

(1) 结构混凝土浇注时的技术措施。

(1) 混凝土浇注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 以免浇注厚度过大造成钢丝网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外凸出, 造成尺寸偏差。

(2) 采用钢丝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在混凝土浇注和振捣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分层浇注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水泥浆流失严重, 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

(3) 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 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2) 混凝土浇注后, 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1) 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 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 用压力水冲洗、清除浮浆, 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 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 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为此, 在混凝土浇注后应派专人掌握初凝和终凝时间, 以便选择最佳时间进行冲洗。

(2) 对木模处的垂直施工缝处, 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

(3) 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 要使用凿毛机处理。

(4) 浇注后浇带混凝土之前应用喷枪 (用水和空气) 清理表面。

(3) 预防水浸入底板后浇带的措施。

(1) 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 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 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

(2) 为防止地下水从垫层上渗, 在后浇带位置垫层上铺二毡三油, 并在浇注底板后浇带混凝土时, 再在底板面浇注一层10cm厚的素混凝土附加层, 两者同时浇注。附加素混凝土附加层在后浇带两旁各+600mm宽。

(3) 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 在后浇带内, 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 用砂浆做出宽50mm、高50mm~100mm的挡水带。

(4) 防止杂物落入后浇带的措施。

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 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 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 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 以免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处的钢筋被污染、堆积垃圾。

通过设置后浇带, 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 加快了施工进度, 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 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 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 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

摘要:混凝土现浇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是通过设置后浇带, 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 加快施工进度, 缩短施工工期。本文从后浇带的设置、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及措施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现浇混凝土施工中浇带的施工, 论证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的实用性。

关键词:后浇带,设置,施工工艺,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吉人.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9.

[2] 张树仁, 黄侨.结构设计原理 (第2版)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9, 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依托“一带一路”借船出海战略拓展海外市场下一篇:高职网站建设实训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