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

2022-09-13

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历史, 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犹如开满鲜花的花园一样各据风格, 无论是描绘奇峰异石画面狂野或是歌颂当时统治者的丰功伟绩以或是乡村的小桥流水低矮的茅草房田园人家一片祥和的风景。他们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但是在中国的绘画中以山水为上, 山水画自古以来在历史发展长河展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 从唐朝到元朝它从始创、繁荣、到最后的衰败。都在各个朝代中给我们后世留下了一副又一副精品, 供我们后世学习观摩以了解当时的文化。山水画主要分为两大类:青绿山水 (金壁山水) 、水墨山水, 青绿山水早于水墨山水, 主要区别与青绿山水主要歌颂江山的壮丽雄伟歌颂皇上, 水墨山水只是以画家自己当时心境而定。但是山水绘画却以水墨为上。

山水画的初创是在唐朝, 由于当时的唐朝国力昌盛、社会稳定经理繁荣、对外的交通十分发达, 它的首都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所以当时的文化是多元的。而山水画则是由人物画演变而来, 人物画背景中的山水与山水画中的人物相辅相成。画面主要以青山绿水为主要风景的就叫山水画。唐代张彦远评价前人的山水“则群峰之势, 若钿饰樨栉, 或水不容泛, 或人大与山, 率皆附以树石, 映带其地。列植之状, 则若伸臂布指。”说前人画山不像山水不像水, 山就像装梳子一样排列的很整齐, 人比山都大, 画棵树长的都像人的手张开了一样。 (敦煌249石窟西魏的壁画《狩猎》就如此)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是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 在游春图中画面整体的风格都已经改变很多了, 人物变小树木三五成组与前人相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古书画不分家, 大书法家王维在绘画的造诣上也十分高超, 他是水墨山水的开山鼻祖:王维, 子摩诘, 汉族, 祖籍山西祁县。公元701年生于蒲州。王维在诗方面的成就被后世称为“师佛”。所以在他的山水画中传达出一种文人气息, 水墨山水意理深厚。王维的《山水诀》中表示到“夫画道之中, 水墨为最上, 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笔墨婉丽, 气韵高清”王维的《长江积雪图》云水飞动, 意外尘出, 创意经图, 既有所缺, 笔墨婉丽气韵清高, 巧象写成, 亦动真思。表现出了大江两岸是绵延不断的山峰, 皑皑白雪覆盖上面, 树木都是干枯的枝丫, 村庄里的房子、河边的浅滩, 也全都沉浸在茫茫白雪之中。表现出了天地之前一片清冷。王维的画面中轻视对外物的临摹, 注重对内心的表现, 所以他的画面都是有意境的。他还反对激进, 追求平淡, 所以他的画面都是水墨两色。苏轼评价王维“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水墨画繁荣与五代到宋代, 这个时候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 它既继承了唐代的风格又在此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有雄奇险峻的, 有平淡天真的, 有类剑插空的。雄奇险峻的画风多在于北方, 北方多崇山峻岭, 各种雄伟连绵不绝的大山, 姿态各异的山峰, 茂密的植被, 飞流的瀑布, 景色十分壮丽。如画家如荆浩《匡庐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关仝《山溪待渡图》。个人比较喜欢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从他的画面中第一眼就能看到大山的雄奇险峻, 巨峰垂直立于眼前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 树木的枝繁叶茂错综复杂, 飞流的瀑布从山间垂下, 在山间的小路上突然出现了一队商旅, 路边的河流涓涓流淌, 使我们在面对这幅画面的时候仿佛听到了水声、人声、骡马声, 正好点出了主题溪山行旅。整体气势恢宏, 雄伟壮阔, 画面中的墨色变化层次丰富及富美感, 山石之间的树木形态各异生机勃勃, 几头骡马低头赶路背上托着货物, 旅人在骡马后面悠闲的走着。荆浩的《匡庐图》同样也是几座高大的山头伫立在画面上部分, 山头布满了茂密的树木, 整体气势恢宏, 景色结构严密。平淡天真画风的南方画家董源《潇湘图》, 整个画面一眼看过去整个潇湘风光扑面而来, 整体地势平缓, 颜色清淡, 水波粼粼, 画面中水环绕着山雾气迷蒙都显得空灵朦胧, 显得平淡而悠远。给人以安静悠远。类剑插空的代表马远《踏歌图》整体画面上部分描绘了仙境一般的场景, 下部分描绘了农家踏歌的场景。

元代的水墨画达到了一个高峰。从他们的创作的思想, 艺术的风格, 生活的背景。全都都反应出画坛的动向, 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主要代表画家有:钱选、高可恭、赵孟頫他能都推崇摩古以求新的出路。在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中能看出画面中两颗巨大的松树占据了的大部分, 造型盘曲遒劲, 气势挺拔直冲云霄, 远处平缓的土坡, 山峦村庄房子静谧的河水全部都在它的俯视之下。远处的浅滩上有两人姿态悠闲仿佛在交谈这什么, 河面上有小船在缓缓前进。远山中低矮的树木也是姿势各不相同, 正副画面中给人以怡然自得的悠闲的生活态度。画面虽然用墨很少, 下笔很轻给人以寥寥数笔的感觉, 但是画面上却极具书法的笔趣和文人戏墨的意味。《水村图》是一个长的卷轴, 同样是赵孟頫的山水, 也是描绘了地方的风光, 它具有元代山水的简淡萧疏的特点, 但是已经具备了隐形的面目, 它是一片水边的风景, 树木清幽, 水光苍茫茅舍掩映, 远山遥遥相接, 淡墨挥洒与宣纸之上, 凭借自己的心而定。元代的绘画也融入了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不过于苛求, 要以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 对事, 对物。元山水正是这种不过分追求技法、画面构图、意境, 只是根据自己作画时的心灵而定, 以自然的态度来对待没一副画作。在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将进一步的推进。《富春山居图》描画的是富春江一带的景色, 黄公望带着无用禅师回富春山隐居, 此画是应无用禅师的要求做出赠与。画面层层递进, 井然有序, 水平树静, 风和日丽;村落错落有致隐居与山石之间;时而有垂钓者泛舟与江上, 气氛静谧和谐, 整体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倪赞的个人作品的风格十分突出, 构图简单, 笔墨简练, 画面气氛冷寂, 有很强的感染力。倪赞是出生于无锡的一个有钱人家, 属于元代的道家上层的一个人物, 享有一些特权, 所以就养成了清高自傲、洁身自好、富裕想象的性格。他经历了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社会动乱不安, 他就带着全家老小隐居于山水之间, 他的情绪也变得悲观, 直接的就反映到他的画面中来。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倪赞本人情绪变化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淡化了绘画的教育功能, 从而强调创作的自娱性。在倪赞的《江岸望山图》一座高大的伫立的山峰分割开了平静的水面, 山下的浅滩上植被茂密显得生机勃勃, 近处的岸边三棵树相互依偎, 树下的小亭子安静的呆这仿佛刚刚有人在这里静静地欣赏远处的高山林立。平静的水面一览无余让人觉得平静舒心, 怡然自得最远处的远山无限的向远处延伸, 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意境极远, 理想极高。这幅画面整体高树空亭, 隔江望山, 山石整体利用皴法但是并未使用折带的皴法, 他是用披麻皴, 继而利用山石上的苔藓, 和轻重缓急的手法和适当留白的手法, 将山石整体的立体感真是呈现出来。整个高山气势雄伟。清吴升曾经评价此画:“皴法全用大披麻, 得巨然神髓。迂翁画大抵平远山峰, 不多做树;似此高崖峭壁, 具太华削成之势;大小树点叶纷披, 都非向来面目, 乃知此翁绘妙中扫空蹊径, 有如许大手笔也。”由此可见倪赞的艺术造诣使中国的山水画的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王世贞曾经评价元人绘画:“宋人易摹, 元人难摹。”

中国的历史有如滔滔江水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未来流去, 我国得各种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正在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的山水区别与风景油画, 写实并不是最高追求, 彰显的反而是创者这本身的思想凝聚, 实景非主旨, 虚景显深意。或许就是创作者内心的桃花源。

中国山水画集合了中国人的处事哲学, 更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精髓, 中国人的思想, 无非儒道释三家, 儒家讲求中庸之道, 山水草木无优无劣, 不彰显山的宏大, 也不表现草木的渺小。释家讲求''空'', 山水之优美, 全然与心, 心静则山清, 心浊则草木无味。道家讲求天人合一, 不以山高盖人意, 不以人意惹尘埃。人与自然处于和谐统一的境界。山水画, 意在观看者的心与画家的意是否能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就是山水画的引人之处。总能让人回味无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理县生态农业发展刍议下一篇:从教学实践透视钢琴伴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