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小学德育论文

2022-04-2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语文课程资源小学德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伴随社会发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日显重要。而实际上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却面临多重困境,小学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创新路径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资源小学德育论文 篇1: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道德教育的培养。小学对学生而言,是塑造基础的重要时期,学校应重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更高的道德素质。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学生德育也能有效地促进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培养,因此本文重点对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素质

小学语文课不仅是我们教学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实现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情况并不乐观,存在教师、学生对德育教育认识不深刻、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需要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切实提高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文化与品德的同步发展。

一、深化教师认知,围绕德育设计教育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作为学生德育发展的引导者,在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德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实施,要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转变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念,使教师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语文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各种教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根据“体会老屋的真善美”这一教学目标,深入探究文章的德育教育资源。发现老屋不仅具有乐于助人、心怀善良的高尚品质,其实小蜘蛛也存在善良的品质,它无形中做的事情,给予老屋不倒下的支撑力,使这个老屋依旧能够为更多的人“遮风避雨”。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增设:“文章中体现高尚品德的人和事有哪些?”并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指导,必定能够让学生逐步探索,并逐渐地深入其中,了解高尚品德,从而将此作为自己前行的标准,或以更高的品德标准要求自己,在未来的成长中帮助更多的人。

二、创设内容情境,围绕德育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融入德育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学习时收到“双重”影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要积极研究解决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學生有效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道德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文化”“德育”两开花。

例如,教师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地融合,并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首先教师对内容进行排序和分析,并以视频或图像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多维情境的打造,让学生融入巨人和孩子、深入花园,进行有效的课堂体验,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如何带来真正的快乐,从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怎么正确地追求生活幸福。最终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兴趣,围绕德育营造趣味氛围

营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实现学生的德育。积极推进班级教育改革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积极与教师互动,营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德育效果,实现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此外,教师还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优质内容,并将“德育”作为教学中心的一部分,然后再开展趣味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认知,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有效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分析和讨论鸟类找树的经历,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鸟类在“找树”过程中遇到的事情,并将此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进行重点讨论。当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必定能够对德育内容产生深刻的认知,从而实现德育教育,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加强教师的重视,将语文内容与德育教育进行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小学德育的有效开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既有语文文化知识的底蕴,也能够具备品德素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伊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求学,2021(24):75-76.

[2]吴修峰.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6):46-47.

作者:李翠连

语文课程资源小学德育论文 篇2:

系统构建小学语文教学闭环式德育体系研究

摘要:伴随社会发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日显重要。而实际上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却面临多重困境,小学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创新路径势在必行。本文拟厘清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职责,探索其德育优势,明晰其制约因素,创新其提升路径,以德育效果为导向,逆推德育环境、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的创新,最终系统构建小学语文教学闭环式德育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  德育  路径创新  闭环式德育体系

一、现实之需:多重因素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具有紧迫性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小学生的德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社会群体的素养和社会稳定与和谐。而小学的德育工作不仅是德育课程的职责,小学语文也肩负重要的德育任务。而且,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具有紧迫性。

首先,受国际国内各种思潮影响,小学生德育工作具有紧迫性。攀比之风、低俗之风、过度消费、佛系文化等多种亚文化、甚至是一些错误言论等冲击小学生的“三观”形成,小学生德育工作具有紧迫性。青少年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接受多种人际传播信息,同样需要德育树立良好的“三观”,免受负面思潮的影响。

其次,在传媒化生存的现实语境下,小学生德育工作具有紧迫性。小学生较早地通过微博、微信、QQ、客户端、抖音等各种新媒体、自媒体接受庞杂的信息,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却又缺乏是非观,少年犯罪等负面社会事件时有发生,德育是保障小学生思想纯正的时代之需。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立场的信息在网络空间,尤其是自媒体空间传播,青少年群体在缺乏辨别力的情况下,容易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遭受相关负面信息的影响。

再次,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优势明显。研究认为,“许多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文章……给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德育渗透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小学语文课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层次性、审美性、共鸣性、渗透性”等特点。除了独立的德育课程,语文的德育功能非常显著。而实际上,小学语文的德育功能实现的效果并不理想。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缺乏师生沟通”等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德育功能的实现。

综上可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职责具有紧迫性。

二、深层之困:多重因素制约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深受社会各界的认可,而德育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其深层之困需要破解。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缺乏丰富的教育主体。德育讲求言传身教,小学语文教学仅局限于老师的课文讲解与朗读,其教育主体过于单一。比如,邀请军人进课堂讲述军民一家亲的故事,并朗诵《吃水不忘挖井人》,其德育效果不言而喻。再如,邀请老农讲述耕种的辛劳,并朗诵《锄禾》同样会给小学生很大的震撼。而实际上,小学语文只是教师一個人的讲解显得乏味单调,德育效果相对受限。

第二,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缺乏适宜的教育环境。德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发展。同时,也是德育课程与语文课程以及其他课程之间的协同发展。社会环境存在不良因素,家庭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尤其是自媒体传播的奢靡之风、攀比之风、低俗之风等诸多负面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校德育效果,环境育人实现难度大。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缺乏足够的受众意识。研究发现,“小学德育存在着说教多、内容空、模式化等痼疾,缺乏应有的亲和力与实效性。”新时期的小学生在生活环境、思想特征、信息接受渠道等很多方面都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缺乏受众意识,依然年复一年的老调重弹,只会引发小学生的心理反感和抵触情绪,实际德育效果不佳。

第四,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缺乏系统的创新思维。当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只局限于一些爱国诗人的爱国诗句的朗读和解读,生硬地教育小学生爱国明礼,实际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在于其缺乏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创新思维,包括对德育客体的准确认知,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渠道等的创新探索。结合新时期小学生的信息接受特点,创新德育方式,入脑入心,并外化为实际行为,才落实到最终的德育效果。

第五,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缺乏有效的融通观念。研究认为,当前的很多语文教学“没能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其德育系统存在顾此失彼,不能兼顾的现象。其实德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非对立,完全可以实现多向度融通,协同发展。也即在掌握词汇语句表意功能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等。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应该融通小学语文的多个教学内容,包括古诗词、阅读、写作等。另外,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应该融通教学的多个环节,包括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实践等。只有潜移默化地深度融通于小学语文教学,其德育效果才会深度持久。

简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实现需要一个教育系统,而实际上这个教育系统的多个环节或要素都存在不足,制约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实现。这种深层之困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亟需解决。

三、创新路径:多角度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德育体系的构建

德育是一个说服的过程,不是强制教育对象接受某种价值观,而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职责实现需要创新,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多个角度的创新,最终实现教育效果的提升。

第一,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主体创新。说服传播强调说服主体的强大影响力。《朗读者》的朗读嘉宾不仅因为其朗读的水平,更是因为其人格魅力赋予其强大的说服能力和教育能力。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主体不仅是语文老师,也可以邀请社会各界英雄朗读相关文章,或者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各类具有人格魅力,提升德育效果。比如,邀请当地农民讲述种地的辛苦并朗诵《锄禾》,就比老师朗诵更容易打动学生。

第二,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内容创新。研究者基本达成共识,即小学生德育需要潜移默化的方式,比如,认为“融合古诗文诵读犹如春风化雨,可有效提升德育渗透力。”再如,“一是利用语文的人文性渗透德育;二是利用语文中的优美语言来渗透德育教育;三是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渗透德育教育。”其他还有,强调“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物育人”“以景育人”等教育内容创新。其实最基本的汉字书写可以引导小学生认识汉字之美,结合汉字演变历程讲述中华历史与中华文化。词语、成语的学习可以引出相关历史典故,同样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他语篇学习更是蕴含丰富多元的德育素材。而且,语文的课外阅读素材比较广泛,可以多角度实施德育职能。简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教育内容可以创新的空间很大,关键看小学语文老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三,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方式创新。研究者提出,“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教师影响。”这些教育方式已经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开始延伸到课外,甚至是教师自身的人格影响。其他研究者也强调,“善于利用和发掘教学过程的德育时机;链接课内与课外。”研究者要求,“融德育教育于无声无形中,注重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判断与辨析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很多研究者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方式,“挖掘并运用课内的阅读材料,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拓展阅读教学资源,借补充材料渗透德育内容;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拓展德育渗透渠道。”以及,“要注重坚持润物无声的原则,科学合理渗透德育思想”,帮助小学生成功塑造正确的是非观。另外,还有研究者强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实现德育效果。因为,“故事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染力,是了解历史、体验生活、认知情感的有效素材。……让‘故事’发挥无痕的教育引导作用。”在传播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的现实语境下,创新教育手段的方式还有很多,关键是要适应小学生的信息接受习惯,适合小学语文课的德育需求。

第四,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环境创新。环境育人是一种共识,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大的教育环境下,营造适宜的小环境,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日月潭》课文学习可以结合日月潭的魅力风景,带领小学生沉浸于其独特的自然之美,引导小学生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再结合当前的台海局势,引导小学生认识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不突兀,有深度,且入脑入心,效果持久。再如,学习课文《农业的变化真大》时,老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实地感受近年来农业的变化情况,体认祖国的进步和强大,这样的德育不会显得牵强附会。其他比较简单易行的方式还包括借助背景音乐朗诵课文,借助视频感受课文的环境魅力等,都是教育环境创新的探索方向,以提升小學语文德育效果的有效方式。

第五,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效果检验标准的创新。现在一些德育课程仍然采用考试的方式检验教育效果,其实是对于德育效果的一种误读。德育不只是知识传递,更不是应试教育的知识点记忆,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心灵引导,关键是要“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判断与辨析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认知也应该基于这样的德育效果探索创新举措(如图所示),以德育效果为导向,倒逼德育环境、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的创新,最终系统构建小学语文教学闭环式德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何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J].基础教育研究,2012(18):61.

[2]黄小兰.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10):6364.

[3]苗雨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5859.

[4]石哲菁.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47.

[5]彭小艳.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7):81.

[6]石哲菁.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力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47.

[7]赵志玺.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5(30):100.

[8]陈天金.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德育八法[J].人民教育,1992(09):47.

[9]黄小兰.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10):6364.

[10]洪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科学,2019,35(01):4347.

[1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57.

[12]董忠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4647.

[13]唐卫民.教书 育人 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J].求知导刊,2020(21):8586.

[14]何静慧.语文教学渗透无痕德育的尝试[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7374.

[15]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57.

作者:罗国敏

语文课程资源小学德育论文 篇3:

基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摘 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的德育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更有效地融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以此更有效地传承和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对其中的优秀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进行更有效的吸收和继承发扬,以此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教育载体,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基于此,在本文中重点分析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基础进行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小学德育 综合实践活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85

中华传统节日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传统节日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针对端午节来说,它有着十分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可以作为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载体进行更充分的融入,以此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更有效的传承和弘扬,进而为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具体来说,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基础推进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造更加良好的视听环境,使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有良好的传统节日氛围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针对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而言,在对其进行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想呈现出更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推广和应用的氛围,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互相融合的手段,营造出良好的节日氛围和校园环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智慧校园平台构建等相关新型形式,进一步融合学校专栏宣传和黑板报推广等相关模式,实现新旧媒体形式的有效融合,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创设出更加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微信、智慧校园等新媒体,确保各类信息和节日文化内涵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播和推广,同时更有效地融入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符号、仪式等等,在各类媒体传播方式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呈现。

例如,针对端午节节日文化进行宣传推广的过程之中,可以对其习俗、仪式等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深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更有效地融入相对应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理念,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小学生德育的相关内容。针对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深刻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充分体现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让学生对于屈原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进一步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应有的小学德育目标和实践效果。

二、把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作为载体开展相对应的主题实践活动

在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把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作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各项活动内容,结合节日的特点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主题系列,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结合主题,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体现出一致性和实效性。例如,针对端午节传统节日进行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拟定与端午节相关的研究调查方案。所涉及的方案内容可以包括端午节的具体来源、传说习俗、史书记载、经典诗文等相关内容,同时也要包括地方特色和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等等。在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可以小组分工,实现互助互帮,深入到社区或者乡村进行实际的采访或者调研,然后制作出与端午节相关联的调查报告。同时,可以把端午节作为专题进行知识竞赛或者辩论,进一步有效评判谁掌握的习俗多,谁挖掘的内涵更深入,也可以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和深刻内涵。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更深入的感知和领会,在这样的活动推进过程中,充分呈现出良好的德育效果。同时,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无穷魅力也可以进行深刻的感知,在企业文化之中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渗透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

在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有效利用学科的教学过程推进相关的活动内容也是关键所在。在实践活动中要确保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融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等一系列相关课程中,都要充分融入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以此体现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为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的资源和载体,这样可以在推进的过程中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体现出更为显著的发展效能。同时,也可以在学生的习作教学过程中进行阅读资源的有效挖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于传统建筑文化进行高度关注,同时也可以把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写作的灵感和来源,确保传统节日文化能够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载体和资源。

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指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实践,收集相对应的作文素材,观察生活,体验民俗,确保自我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悟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写出自身的真情实感和对于节日文化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种广泛调研和实践的推进,可以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写作效果,进而更真切地表达出学生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另外对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也能够起到巨大的助力作用。

例如,在课外写作训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端午粽香》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与端午节相关的作文写作,然后评选出优秀的文章,装订成册,在各个班级进行穿越,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具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和理解程度。

四、与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进而体现出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在小学德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实践的综合性、多元性,在不同方面融入和整合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例如,在针对端午节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进行融入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科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可以进行更有效地融合渗透,在综合实践过程中进行重组、延伸和整合,进一步提升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发现各个课程之间的联合点,有效发现相关方面的问题,并且获得相对应的德育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相关学科的融入和拓展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进而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展开《浓情相约端午节》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把音乐课程、体育课程、美术、信息技术、语文课程等等进行更有效的整合,让学生通过相关形式表达出端午节的主要特点,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并且讲述端午节的传说习俗。可以唱一下与端午节相关的歌曲,或者表演与端午节相关的舞蹈和小品,朗诵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或者画一幅与端午节相关的图画,或者制作出与端午节相关的龙舟等等,通过这种多元化、综合性的互动和体验,充分地展现出端午节的丰富性和综合性特点,通过这种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和完善,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融入的热情,使学生在更加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充分地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之美。同时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进一步创造端午节的内涵之美,表演和欣赏端午节的深刻内涵,在具体的参與和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相对应的德育和创造力的提升,进而为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除此之外,在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中,也可以把端午节和学校文化节的相关活动进行更有效的融合,把传统节日文化和艺术元素进行无缝衔接,有机结合,以此体现出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效果。例如,在举办学校文化节的过程中可以绘制《未来的龙船》等相关文化活动,或者举办“万水千山粽有情”现场包粽子、“亲情香包”现场香包制作等相关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民俗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展现出自身的才艺,走进端午节,充分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爱国情怀,培养其家国情怀和对于祖国的热爱。

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充分看出,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推行德育实践综合活动,在活动中融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德育效果,让学生在体验与谋划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优秀节日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在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融入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来,通过多种形式、多方面内容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领会和认知,进而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连作鹏《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学周刊》2018年第35期。

[2] 邱林山《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学周刊》2018年第25期。

[3] 谢文军《“传承的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32期。

[4] 朱立坚《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华礼道文化的实践与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3期。

作者:杨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教法上的教师德育论文下一篇:现代农业要求物流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