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发展与完善论文

2022-04-2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劳务派遣发展与完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文章从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针对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是典型的政府建设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创新是随着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而提出的一个新的问題。

劳务派遣发展与完善论文 篇1:

炼化企业的劳务用工形式

【摘  要】企业人力资源能否实现科学性、合理性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与生存,所以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关键构成部分。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以往采用的企业用工制度已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对此企业怎样有效管理劳务,是当前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文章将着眼劳务派遣与业务外包这两种劳务用工形式,对相关管理路径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劳务用工;炼化企业;管理路径

引言

现阶段,劳务派遣与业务外包是我国企业重要的用工形式组成,我们应清楚认识到劳务用工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向用工管理体制发起挑战。炼化企业对劳务用工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一方面是对他们切身权益的有效维护,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炼化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在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构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分析

1.1优势

第一,有效转移和控制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例如辞退减员、工伤申报、违约等有关风险事件。专门的劳务派遣机构充分掌握劳动保障法规,通常在工资支付、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问题方面的操作更加规范,而且可以在离职、工伤处理等问题上实现主动沟通,予以专业性更强的预防举措与意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降低发生劳动纠纷的概率。虽然产生劳动争议,因为用工单位没有和受派遣工之间形成正式劳动合同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能有效避免和其产生直接的劳动人事纠纷。

第二,减少人事管理与人力成本投入,有助于企业管理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用人单位依托劳务派遣,无论是招聘成本、信息搜寻成本还是管理成本均可以有效降低。与劳动合同制员工相比,劳务派遣具有更低的用工成本。

第三,更为灵活的用工方式。通过劳务派遣为企业提供的用人机制更加弹性化、人力资源补充更具及时性,针对企业而言能依据自身实际需求,在增加业务时适当增加员工,同样在业务减少时也能及时减员,实现人员按需配置。

1.2不足

第一,员工易缺少归属感。处在用工企业的受派遣员工,其劳动关系主体仍从属劳务派遣公司,无法享受用工企业的工会福利,由于缺少强烈的归属感而逐渐丧失工作积极性。

第二,人员流失率偏高。通过企业采取按需配人模式,如果生产任务在减少时因为会直接引发减员,这时往往作为减员主体的劳务派遣员工,由于职业发展前景相对模糊,所以导致企业人员流失率的提高。可是这种用工形式也带来了许多发展机会。首先,企业可以“短中择长”。在客户企业和受派遣员工进行双方之间的互相选择时,可以重点培养感到满意的员工然后转变成直接雇用,这样在企业现有人力资源中可达到“续短为长”的效果,提升用工的双向选择意愿。站在人才储备视角分析,能将劳务派遣用工筑构成企业人才储备库。其次,用工激励机制的有序性。通过企业对长效性劳务派遣机制的构建,不仅能起到缓解用工的作用,还可以激励劳务派遣身份的员工朝着劳动合同制转变,同样也可以由劳动合同制变为劳务派遣身份,这样的用工激励机制会更有效。

2.业务外包用工形式分析

2.1优势

第一,能实现用工风险有效降低。针对具有明显季节性生产任务或者是不稳定的企业,可借助外部资源的获取减少招用人员带来的风险。通过业务外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员补给,而且还能降低由劳动争议造成的不必要麻烦。

第二,提高企业资源应用率。企业通过实施业务外包,把可用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但是外包公司具备相比本企业更具进行性、效率性的完成某种业务的知识与技术。通过业务外包可以将企业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应用,强化企业针对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让组织更具敏捷性与柔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2不足

第一,削弱员工工作热情。有关业务外包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触及一些员工的自身利益,要是其知道其工作被外包仅仅是时间问题,自然会降低员工职业道德与工作热情,导致其丧失工作原动力与对企业的自信心,进而降低工作业绩。

第二,致使企业责任外移,提高企业管理风险与难度。因为在企业外包经营过程中缺少对业务的有效监控,极有可能出现企业责任外移问题,进一步加大了管理与质量监控难度。如果外包企业不能积极处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在发包企业工作的外包员工,会不断提高劳动关系风险、安全管理风险、现场管理难度等,如果安全责任问题发生,则需要发包企业担负相应的连带责任。

3.提高劳务用工形式水平有关路径分析

第一,提高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调动劳务用工积极性。炼化企业应提高个人发展特征,企业所处的市场发展形势,构建与健全分配激励机制,这样可以提高劳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工作岗位的不同,企业可以设计相应的薪酬体系而且也需形成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办法。可以依据岗位的不同进行差异性的绩效考核,提高绩效考核实效性。炼化企业还可依据自身效益状况,发放年度奖金、季度奖金,也可以建立节约成本、创新敬业、团队合作等奖励制度,结合实际情况设定阶段性目标,出色完成的人员颁发特定奖励。对于日常工作中具有突出表现的劳务工作人员,也可以为其予以相应的物质奖励。完善企业现有分配制度,可采取完善奖金福利、提高工资等多元形式,使企业劳务工作人员可以切身感受到来自企业的重视,进而调动劳务用工人员的积极性。企业还应在工作中树立起工作典型,予以其相应的奖励与表彰。在平时工作中需要做到“以能力留人”与“以感情留人”,这样有助于劳务工作人员价值的体现,在工作中提高劳务用工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创业热情。以岗位为依据设置不同的试用期,通过试用合格的劳务用工才可以继续工作,如果没有通过试用的退回派遣单位。

第二,劳务派遣规范化运作。炼化企业应与务派遣单位针对劳务派遣协议进一步完善,重点突出“精干、必须、高效”等基础原则。落实岗位的用工制度并依据用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进行有效控制与严格管理,需要清楚出示履行审批程序防止非法用工。炼化企业应依法为企业劳务工作人员按时缴纳社保,维护好劳务工与企业的合法权益。完善企业自身劳务用工岗位,适当调整涉及混岗作业的岗位,对外整体采取承包可针对岗位进行科学的工序管理,例如招收劳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管理、安排岗位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发生混岗的现象。炼化企业应定期考核劳务用工,且依据考核结果支付给承包单位相应的费用。在劳务用工管理阶段企业应严格根据劳务承包合同,明晰承包单位与企业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4.结束语

劳务用工是一种灵活用工形式,在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形式,实现灵活性用工,为就业人员有效就业提供保证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企业劳务用工管理进一步科学规范实操细节,可以在确保就业人员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将用工风险降至最低从而建立和谐良好的用工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广平,司文涛.劳务派遣用工市场异化:源起、辨析及路径推演[J].理论学刊,2018(06):66-72.

[2]舒虹.浅析炼化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8(05):323+325.

[3]朱德香,石新山,杨新跃,于碧鲲,钟学情,罗孝文.某铅酸蓄电池企业劳务工综合性职业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职业医学,2014,41(05):547-551.

[4]蒋建武,赵珊.劳务派遣员工组织认同动态发展研究:面子和身份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4,11(04):541-547.

[5]王庆军,周锋.《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影响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1):81-84.

[6]李家骥.行业劳务基地化 企业劳务二元化——論建筑劳务实行基地化管理[J].建筑经济,1991(12):33-36.

作者:孙君 李廷君 张娜

劳务派遣发展与完善论文 篇2:

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摘 要:文章从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针对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发展趋势

公共图书馆是典型的政府建设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创新是随着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而提出的一个新的问題。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行业的自身特点、地区法规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岗位管理改革的有效之路[1]。

1 公共图书馆的岗位管理

从狭义上讲,公共图书馆的岗位管理是针对岗位自身进行的基本建设,涉及岗位设置要求、结构比例、职责分析、评价管理等内容;而从广义上来讲,岗位管理是围绕岗位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流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岗位设置管理、岗位绩效管理和岗位薪酬管理[2]。岗位管理最早的雏形出现在企业管理之中,图书馆的引入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控、引导,将其作为提升服务效率、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1.1 政策背景

事业单位进行岗位管理是国家的要求,并为此相继制定了多项政策和办法。2000年颁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通知指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即推行员工岗位聘用制度,探索员工与岗位之间的聘用关系。2002年颁发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也指出:应由过去重视身份转向看重岗位,由“任用”改为“聘用”。2006年颁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通知中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同时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制定。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印发了《深圳市事业管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深人社发[2010]109号文件)和《深圳市事业管理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深人社规[2012]11号),这对深圳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及聘用制度的推行做出了明确规定[3]。一系列的政策与办法充分说明了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同时也指明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2 图书馆行业转型及技术挑战

近年来,从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的趋势来看,推行岗位管理改革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信息技术及科技能力的日新月异,使读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阵地服务已经无法顺应当前环境及读者的发展需求,所以,图书馆必须进行改革,并不断更新服务手段和创新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服务模式、服务理念、服务体系的变化对图书馆员的能力、素质、构成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岗位管理及聘用制度强化行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图书馆行业自身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对图书馆行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加快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合理设置岗位体系。

2 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现存问题

2.1 现行人事体制与岗位设置互相矛盾

岗位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而现行人事体制基本上还是沿用干部、工人等身份管理,岗位管理与身份管理交叉,且多种工资并存,与岗位设置要求的三类岗位存在矛盾。如:一些既无行政级别又无专技职称的人员的安置问题,原先的比照相应技术等级制定工资标准的人员如何套入新岗位,以及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但没有行政级别的管理人员的继续被聘任等问题,都没有较为稳妥的解决办法。

2.2 岗位结构与职数比例不匹配

依照中央、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通知的相关规定:在公益服务性事业单位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的评定结构比例应为1:3:6,但在实际工作中,人员比例结构却是难以控制的,并且时刻发生着变化。同时,“终身制”的职称评定,“只上不下”的职称管理,逐渐形成了“上级”岗位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岗位结构却只能保持不变。

2.3 终身岗位制形成的思维固化

由于图书馆没有轮岗的规定,员工一经分配到某一部门,往往一干就是好几年,致使思维缰化、视野狭窄、技能单一、知识陈旧,并出现对其他部门缺乏了解、协作观念差的状况。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在具有岗位基本任职条件的前提下,允许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人员互相流动。但是由于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办法并没有与之相配套,所以人员流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4 地位低、收入少,人才难求

由于图书馆馆员社会地位低、收入少,因此,图书馆对高学历、高技术、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并且由于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使一些技术性强、智力投入高的岗位在人员工资、津贴、福利待遇上与一般岗位差别不大,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4]。

3 岗位管理的发展对策

3.1 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配套机制

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与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将岗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架构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图书馆应对馆内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外包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对工资经费进行总额管理,建立以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为主的人员管理机制,发展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岗位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岗位设置管理与现行体制之间存在的矛盾。另一方面,图书馆竞聘设置应体现在“讲学历,看能力,重业绩”,注重人员的基础知识技能与业务能力水平。同时,图书馆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聘用制度、考核体系、薪酬绩效分配制度等配套政策及法规体系,形成以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专业人员评价机制,真正实现“评聘分离”,打破专技岗位聘任终身制,以保证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工作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

3.2 探索符合公共图书馆特点的机制

目前,事业单位薪酬绩效分配改革已经逐步在启动和执行,公共图书馆应结合馆内实际情况构建收入水平与岗位职能、工作业绩、服务效益等密切结合的分配机制。只有对不同岗位及贡献的绩效实行不同的分配形式,才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保障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得到相应的奖励,图书馆更应在专业领域内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社会化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机制。图书馆的各个重难点问题也要深化改革,同时制定适合图书馆长期发展及有效运营的图书馆岗位设置管理规范,从总体上及根本上进行管控,以确保人员管理有据可依,为实际操作提供根本保障。

3.3 实行图书馆非核心业务的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主要是指图书馆针对部分业务岗位或者业务,引入社会力量共同承担、执行和实施。目前,岗位社会化早已在图书馆以不同的方式实行,这一方式可解决人力资源的不足,提升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效能。如:以天津图书馆为例,在2011年6月,天津图书馆所属海河园教育馆面向社会招聘社会化工作人员30名,所聘岗位为“书刊借阅岗位”,其管理方式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工资参照天津市有关工资标准执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另外,深圳市的深圳图书馆、罗湖区图书馆和盐田区图书馆等,自2012年起就开始实行了图书馆部分业务的外包,包括文献上架、图书加工、书目采访、书目加工、活动支持、网络管理等。

3.4 构建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机制

目前,公共图书馆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服务工作已经由单一、被动转向开放、多元和主动的服务模式,同时,图书馆也要不断地变更服务手段、开拓新的服务业务。而服务的提升,则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知识基础技能,并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对于有较强学术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图书馆业务,图书馆需要进行分类编目、智慧化管理、数据库建设、特色馆藏建设等,也需要不断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甚至提供相关在职教育的机会,以提高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5 构建工作人员合理有序流动机制

长期以来固化的工作氛围容易使图書馆员倦怠,所以图书馆管理者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引入流动、竞争机制,这样才能够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①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图书馆要在馆内定期实行轮岗交流,引入竞争上岗等制度,打造馆内积极竞争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主动改进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②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轮换机制。推行聘任制,实施“引智工程”,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确保馆员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情绪。③协助员工做好职员生涯的规划与管理。把轮岗、晋升、培训、考评相互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形成馆内人才与社会人才相互竞争、相互流动的局面。

4 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的创新趋势

4.1 推行法人治理

推行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改革,实现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引入公共图书馆管理社会化,强调市场经济机制,从而增强公共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同时,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使用的有效配置要求,将图书馆工作人员资源有效开发起来,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总体运行效率。在具体的岗位层面,理事会作为上层机构,享有规划、决策的权力;图书馆管理层则是理事会规划、决策的具体落实人;图书馆员则是依据管理层的要求,按照各自岗位的职能、职责来履行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因此,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体系是图书馆理事会、图书馆管理层、图书馆员与图书馆用户实现共赢的焦点[5]。

4.2 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多元化

随着智慧图书馆概念的出现,大数据、“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涌现,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早已和过去大不相同,信息素养及专业化已经成为图书馆员的基本要求,馆员需要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服务能力、沟通能力。面对各图书馆差异化馆藏和服务,馆员的职业要求也愈发多元化,包括针对特藏专业的相关知识、能力、经验等,这些都将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同时对岗位管理的可持续进行产生较大的冲击。如:为保证数据的有效组织与服务,国外一些图书馆纷纷开始设置“数据馆员(data librarian)”,招聘专业人才专门从事数据管理服务工作[6]。为了适应图书馆未来智慧化服务与管理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员除了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还需要有终身学习的决心,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图书馆员通过自身拥有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可以发现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并主动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智慧图书馆员是高于学科馆员而存在的,需具有过硬的综合分析、应用、开发能力,可以帮助决策者重新认识图书馆[7]。

4.3 社会公益文化队伍将成为岗位资源的有效补充

目前,深圳市的志愿服务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其管理模式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化及制度化。同时,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被人们广泛接纳并推行,如:人们志愿加入文化义工,在志愿U站工作,已成为深圳市民八小时之外的另一项工作,而这支志愿者队伍也已成为深圳市公益服务的中坚力量。我国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如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佛山市等地也相继引入了志愿者服务。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义工服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在发展思路、管理架构、常态化运营、制度建设等方面均有待加强。另外,在今后的日常服务岗位设置中,图书馆可以结合志愿者队伍的特长优势、公益服务的需要、图书馆空间资源的宝贵性,开设一些特色的人性化服务,如:阅读指导、送书上门、爱心讲故事、学习指导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就经常招募志愿者为初到馆的美国学生实施“家庭作业帮助者(homework helper)”计划。因此,图书馆需要做好招募、培训、管理和激励等配套工作,实现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和志愿者价值实现的双赢局面[8]。

4.4 政府购买服务与图书馆核心岗位相结合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提到:“培育市场主体,丰富服务供给”。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上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将在规范的引导下逐步向多层次、多方式的模式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市场培育程度不高”,图书馆等事业单位也缺乏市场竞争性,导致了购买社会服务的管理模式仍需时间摸索检验。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趋势,对图书馆的岗位管理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管理者需要对在职员工进行积极引导,做好思想工作,让其明白图书馆的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有压力、有竞争,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在职人员的核心业务效率和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其主要目的是期望图书馆在编人员能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专注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在实行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面对的是第三方的企业或者机构,图书馆自身需要更加做好人员管理、业务培训和服务评估工作,如此才能够全面提升和优化公共图书馆的各种投入、效益及产出[9]。

参考文献:

[1]国家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06-11-17].http://www.gov.cn/zwgk/2006-11/17/content_445979.htm.

[2]張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7.

[3]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试行办法》深人社规[2012]11号[EB/OL].[2012-08-25].http://www.flssw.com/fagui/info/43227677/.

[4]赵琨.图书馆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15(10):68-73.

[5]王冬阳.机构法定理事会治理岗位管理:基于公共图书馆推行法人治理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2014(1):31-33.

[6]孟祥保,钱鹏.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岗位设置与管理机制[J].图书与情报,2013(4):12-17.

[7]武婧.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9):113-114.

[8]赵琛.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岗位设置与管理[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3(3):14-16.

[9]吴雪芝.高校图书馆岗位社会化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4(3):130-132.

(编校:崔 萌)

作者:刘爽

劳务派遣发展与完善论文 篇3:

加强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

摘要:安全生产会对员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在当前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下,烟草企业作为特种行业,应该在管理与安全生产方面紧跟时代步伐,进行积极的改进与创新。如果烟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那么就容易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所以要想确保烟草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就需要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对此,在烟草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积极解决自身在安全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降低自身发生事故的概率,进而从根本上杜绝重大事故的产生,实现烟草企业更加安全稳定的生产。

关键词:烟草企业;安全管理;重要性探究;具体策略

引言

安全生产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落实,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烟草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下,业务外包以及劳务派遣等相关方已经介入到了烟草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成为了烟草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这些力量的主体作用,让烟草行业得到更高质量的发展。

1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规范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更加規范的操作来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产生,让职工干部的生产行为更加安全规范。

1.2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是烟草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

安全管理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确保员工、设备以及产品质量的安全。其中员工个人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如果企业连员工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那么便会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工作。与此同时,质量安全同样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那么便会逐渐降低企业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产品无人购买。在烟草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能够对自身产品质量、环境以及职业进行管理的方法。会从员工、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制定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规定,以此来提升自身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产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除此之外,设备安全同样对企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依托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够更加高效地生产出大量合格产品。因此,应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确保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2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2.1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

要想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企业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并且要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进行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避免各类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现象的发生。而且,通过采取一系列安全生产措施还能够对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有效保障,避免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受到破坏,让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

在烟草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包含了消防、资金、物流、安全生产等众多方面。而且安全与生产以及效益之间也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2.2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

安全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烟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烟草企业当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对此,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以及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产生,不仅是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当前企业管理当中的一项基本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及我国的基本政策。在烟草企业当中,其存在着大量的电气设备,这些大型设备在旋转运行过程中极容易产生火灾,一旦发生类似事故,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在烟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监控所有环节的生产,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要做出及时解决,以此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当中不会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在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要求烟草企业要对自身技术进行改革,而且在生产设备方面也要进行不断升级更新。要将企业做大做强,向大品牌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烟草企业的安全管理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3烟草企业的危险性剖析

3.1火灾

1.当企业不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大功率电器后,容易造成企业发生火灾,严重危害到自身的生产安全。

2.当企业进行动火工作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作业,清理可燃物不及时,那么便容易在作业期间引入外来不明火源。而且作业安全距离不够也容易发生火灾,让企业遭受损失。

3.如果没有经常对企业的卷烟机以及成型机刀头等设备进行清理,那么就会导致设备积灰,进而在工作摩擦过程中引燃机会,造成火灾事故。

4.当企业发生火灾后,如果缺乏足够的灭火器材或者灭火器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那么便无法第一时间消灭火灾,导致火灾事故更加严重。

5.在一些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如果企业没有做好有效的防雷系统,那么便容易遭受雷击,进而造成意外的火灾事故。

6.如果没有对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那么便会加速设备的老化,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摩擦积热,发生火灾。

7.如果卷烟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进行合理储存,存放的空间不通风或散热不畅,那么同样容易造成产品自燃、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打击。

3.2触电

1.电器(气)使用、维保、临时用电、设备拆装不规范。

2.电器(气)过载使用。

3.电线裸露、线路老化、发热和破损。

4.设备未断电、接地失效等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整改。

5.临时用电施工作业未审批,安全防范措施不当。

3.3爆炸

1.当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出现异常时,那么便会因为压力问题引发爆炸,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2.在企业对压力容器等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发现压力表等设备的问题,那么同样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3.如果企业的生产设备出现柴油或天然气泄漏现象,那么其在运行过程中便容易发生火灾,进而产生爆炸。

4.如果烟草企业的酒精和氮气瓶储存不当,那么同样会给企业带来爆炸危险。

5.当员工没有按照企业规定在厂区内吸烟后,也容易造成火灾以及爆炸事故。

3.4机械伤害

1.在运输机以及传动电动机等设备运行时,如果没有在其周围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或相关装置失效,那么便有可能给员工造成机械伤害。

2.在使用叉车、吊装设备以及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工作时,如果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他们便会给员工的工作带来危险。

3.如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那么同样会导致部分员工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进而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如果员工在工作时没有按照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那么也容易产生机械伤害。

3.5中毒、窒息

1.筒体、柜体等密闭设备、污水处理站等有限空间作业时未配備劳动防护用品、作业期间无人员监护,监护人与作业人员未能保持有效联系,作业未进行审批等。

2.危化品的储存和使用不当或者不按规定操作吸入有毒有害气体。

3.制丝车间发生二氧化碳泄露,可能导致人员窒息。

3.6高处坠落

1.吊装、起重作业时物品固定不牢固导致物体坠落对人体造成伤害。

2.违章作业、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人体坠落。

3.7职业危害

1.职业危害作业点噪声(临界)超标对人体造成伤害。

2.职业危害作业点粉尘浓度(临界)超标对人体造成伤害。

4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烟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都在使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并没有对其进行改进与创新。虽然这些安全管理机制在烟草企业发展初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随着目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安全管理标准也做出了更加完善的规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烟草企业这种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存在很大问题,并不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在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烟草企业的规模正在不断加大,这更加需要企业对自身安全管理作出进一步完善。积极面对当前所遇到的新挑战,尽快找出自身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解决。

4.1烟草企业安全管理意识不高

在当前的烟草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意识不足是其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对此,本文将从两方面入手,对烟草企业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方面,在烟草企业当中,部分领导干部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一些烟草企业领导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他们通常会更加重视企业的收益,因此会对安全管理有所忽视。这种主观上的忽视导致企业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对安全管理作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并不能够有效促进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

另一方面,烟草企业的员工也并不具备较强安全管理意识。在部分一线生产车间内,员工们存在着安全意识薄弱的特点,因此会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各种失误。更关键的是,目前很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都认为自己不会出错,因此企业并没有在细节上进行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

4.2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

从目前来看,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在烟草企业当中,动力车间、制丝车间、卷包车间以及物资储运科等不同车间的管理制度各不相同。而且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管理制度也缺乏明显的针对性,很难保证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开展。

4.3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培训力度不够

烟草企业之所以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安全管理培训力度不足。通过笔者的观察研究能够发现,虽然我国大部分烟草企业都会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培训的内容大多是一些专业技能,并没有涉及到太多的安全管理知识。这就导致即便烟草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培训,那么也很难让员工将这些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

4.4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除了安全管理培训力度不足外,烟草企业在安全管理监督力度方面也同样存在着明显不足。从目前烟草企业的具体情况能够看出,当前很多烟草企业都没有专门的安全部门,即便一些企业拥有安检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也并不具备过高的专业素质,这让安检部门彻底流于形式,并不利于对烟草企业潜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5建立烟草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5.1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5.1.1系统性原则

安全管理体系应由目标层、战略层、执行层三层结构组成。

①目标层:要将烟草企业打造成智慧型、监督型、效能型服务型、创新型以及专家型为目标的生产企业。

②战略层: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责任制度,让企业完成更加标准化的生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风险分级防控排查机制,第一时间做到风险的识别与防控。除此之外,要让企业具备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通过设计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演练,确保企业能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将损失降到最低。

③执行层:要抓紧基层安全管理,以此来巩固企业的基础,提升其基本保障能力,确保所有安全制度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5.1.2流程控制原则

安全管理需要做好防控工作,之所以企业能够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主要还是因为企业内部存在人为或设备等不安全因素。因此,在烟草企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所有流程进行严格的管控,进而从根本上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烟草企业工作人员提高自身工作责任感,对生产流程进行严格把控,让所有生产流程都能被精准控制。

5.2安全管理體系结构

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应从明确安全战略、落实安全执行力、清晰安全流程以及建立安全文化等方面入手。而且还要制定与安全有关的检查体系、信息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等内容,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建立完善的安全评价考核制度等方式,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5.2.1安全文化因素

要构建以“辨危控险、物防、人防、技防”为理念的安全文化。在企业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文化方面的建设,通过安全文化渗透将安全责任落实在所有员工身上,以此来确保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与此同时,企业还要不断加强与安全文化内容有关的宣传,充分发挥出安全文化所具有的指引作用。让员工能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为烟草企业安全生产奠定扎实基础。

5.2.2安全战略因素

烟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建立科技兴安战略,而且还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创新,创建更加智能的安防系统。在当前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安全防护软件已经日趋完善,能够一直在线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监测。而且当生产设备出现异常时,安全防护软件还能在第一时间对所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整理收集,第一时间找出潜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通过风险识别软件还会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让整个安全监管更加智能化。通过这些先进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监管方面的效率,让科技兴安战略得到真正落实。

5.2.3安全流程因素

烟草企业的生产工序存在一定复杂性,有着十分繁琐的流程。因此,在对所有流程进行控制时,需要掌握各个流程的控制要点,认识并了解各个流程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因素。与此同时,在生产期间还要对重点领域进行严格把控,以此来确保所有流程都能够安全规范的运行,真正让每一处生产细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管理。

5.2.4安全执行力因素

只有将所有安全理念和战略目标都落实到实践当中才会具有意义。对此,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规范烟草企业员工的执行力,让他们能够按照企业所规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化操作。在此过程中,要对烟草行业当中的各类危险化学品进行严格把控,从根本上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

5.3优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思路

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多角度运作的系统,需要依靠刚性的目标、方针以及制度进行强化落实。与此同时,还需要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对于安全管理体系而言,其需要转变事后检查的管理方式,将其变为事先干预。通过所有员工的力量,对产生事故原因进行充分分析,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对整个安全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掌控。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人本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对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加强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在落实安全工作时,要将其当成是一项永久性的任务,只有企业领导的安全管理意识得到提升,才能够将相关的安全制度和考核等内容落实到实践当中,进而起到规范员工行为以及激励员工的效果。在烟草企业当中,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于安全管理的学习,以此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所有生产流程都能够安全稳定运行。而且在企业的仓储以及物流等环节,也要加强对于安全管理的掌控,以此来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实力,让烟草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远红.烟草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意义和方法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1):219-220.

[2]李文好.关于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考[J].大众科技,2021,23(01):153-155.

[3]卢建平.浅谈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J].科技资讯,2021,19(04):93-95.

作者:聂嘉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出版业面临挑战管理论文下一篇:不诚信扰乱就业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