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学案

2023-01-15

第一篇:反比例函数复习课学案

5.1 反比例函数(学案)

【学习课题】

九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一节

反比例函数 经开区试验中学:刘玉香

【学习目标】

1、能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

2 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习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 中的反比例函数;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学习过程】

一、复习测试

1 函数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次函数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

3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读教材

1 我们知道,电流I,电阻R, 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1)请你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R越大时,I怎么变化?当R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2 汽车从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1262km),全程所用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

(km/h)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

变量t是v的函数吗?

请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 、 一个面积是6400m 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则a关于b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

2、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列车平均速度为 v(km/h),全程运行时间为 t(h),则v关于t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3、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8,它的底边长y与底边上的高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4、 实数m与n的积是—200,m关于n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观察对比:

由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六个函数: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观察一下,四个函数有何特点?

问题(2):你能仿照y=kx的形式表示一下上面函数的一般形式吗?

明确: 上述函数中,两个变量的积等于一个非零常数,都可以写成y=k/x (k≠0)•的形式.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y=k/x (•k•是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自变量x不能为零

另外注意:形如 y=kx-1 k=xy 的关系式都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问题: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何异同?

从形式上来看,正比例函数是关于自变量的整式,反比例函数是关于自变量的分式;

从内涵上来看,正比例函数两个变量的商是一个非零常数,•反比例函数两个变量的积是一个非零常数;

从自变量和函数的取值范围来看,正比例函数中的自变量和函数值都可以为零,反比例函数中的自变量和函数值都不能为零.

三 典型例题

例1: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x均表示自变量,那么那些是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 k是多少?

(1)y=5/2x; (2)y=0.4/(x-1) (3)y=x/2 (4)xy=2

例2:完成教材P133“做一做”

m2-3例3:若函数 y=(m-2)x 是反比例函数,求出m的值并写出解析式.

例4:若y与x成反比例,且x=-3时,y=7,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

四. 达标反馈: 1 . 教材P134习题5.1 1题 2题

补充

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 的矩形草坪,草坪长为 y m,宽为 x m,则 y关于 x 的关系式为______;

a2-8

2、当a=________ 时,函数y=x+a-3是反比例函数?

3、已知y+2与x-1成反比例,且当x=2时,y=-5,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5时y的值。

五. 延伸拓展:

1. 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并且当x=2时,y=-4,当x=-1时,y=5,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六.课内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且认识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

2. 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 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第一单元复习课学案

复习课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本单元20个“我会写”的字,27个“我会认” 的字及相关词语。

能力目标:复习、做题中,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知识点, 联系上下文,再次品味

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再次走进西部,感受西部的美好,激发热爱西部的情 感。

课前准备:给学生发放学案,鼓励学生高效完成自学部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

学案自学:

一、我会读写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

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 翠

色欲流、襟飘带舞

提示: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混淆、难写、难记?提出来,让大家都留意。

二、我会背诵

1、背诵《草原》一文的

1、2自然段。

2、背诵《白杨》一文中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3、背诵本单元的日积月累。

提示:背诵的时候,千万别添字掉字奥。

三、我能理解

1、《草原》一文,按的顺序,描绘了图,图,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不仅美,更美。最后用诗句

“、”结束,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之情。

2、《丝绸之路》一文中,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是。

3、《白杨》一文中,爸爸的话写出的白杨的三个特点,分别

是:。

4、《白杨》一文中,写了爸爸次沉思。第一次是思,第二次是

思。

5、《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

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充分反映了建设者的精神。

总结: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你在内容、写法上都什么收获?

四、我能延伸

西部印象(节选)

对我来说,西部印象是与荒凉、遥远、新奇和异域风情连在一起的 。她是众山之巅、

江河之源,是茫茫无边的黑色大戈壁、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但她也是丰润的绿洲、肥茵的

大草原、淙淙的雪山泉水、悠扬婉转的牧歌。她是葡萄架下的笑声、旋转的裙子、飘舞的辫

子。她是油滋滋粘满孜然的羊肉串、大块白嫩嫩的手抓羊肉。西部是东西方文明的通道,

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大陆桥。她是上古开通的丝绸之路,是络绎不绝的商队,是和平与

繁荣的使者,是驼背上诱人的香料与丝织物,是大车里精美的瓷器和工艺品,是艰难的长途

跋涉,是阳光下欢快的驼铃。西部曾有过极盛的繁荣,因而在古代,人们对她并没有遥远

的感觉。节旄出塞是常使,立功异域为殊荣。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他

仗剑他国,白发飘零,游历和歌咏了祖国山水。五十年来的西部,是铺天的麦地,是无际

的棉田;是井架,是运油车,是输油管;是原子基地,是发射架,是内地支边,是生产建设,

是强大国防,是赫赫国威。眼下,西部就要发生一场更大的变化。她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奇

迹,21世纪的硕果。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络绎不

绝:。 长途跋

涉:。

2、认真读短文,找找哪些语句与下列中学到的课文内容有关。 与《草原》相关的语句:。 与《白杨》有关的语

句:。 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语

句:。

3、短文的第①段是写对西部的; 第②段是写西

部;第④段是写西部。

4、“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根据你课内外对西部的了解,请对它的未来作

一下预测。

课中

一、小组合作

1、自学(用红笔画出自己学案中不会的内容)1分钟

2、对学(找出两个人的不同之处,探讨)3分钟

3、群学(统一答案,将需要展示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安排展示人员,预展)8分钟

二、班级展示20分钟

1、听写词语

()()()()() ()()

() ()()

2、展示学案中的

二、

三、四题。

三、质疑探究2分钟复习至此,对于本单元,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我们共同

解决。

四、自悟自得1分钟本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如知识、情感、道理等,我想说:

五、达标测评5分钟

1、形近字组词蹄()崖()绍()陷()

啼()涯()沼()焰()

2、判断对错。

(1)《草原》一文是老舍写的,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和《草原》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车窗外事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两句中的“茫茫”

一词的意思不同。 ()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西部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写几句话夸夸他们

吧。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学科:语文教师:杨雁波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诗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

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学会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

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4、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情感。

5、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 的能力。

三、 课时:二课时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五、 教学过程

1.课的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走进西部”。(读句子:“草原美景

如画,蒙汉情深似海。”“石雕浓缩历史,见证昔日繁华。”“明写白杨暗喻人,托物言志表寸

心。”“天路神奇穿越雪域高原,藏汉情景见证党恩似海。”)谁能告诉我,它们与哪篇课文有

关?(学生答)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本单元的字词。

二、字词复习重点

1、能读会写下列词语,并说出重点词的意思。

a、学生自己找出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襟飘带舞、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清晰、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b、对难写的字,如:襟、涩、勒、晰、疆、陷等,教师加以指导。

2、多音字组词。(掌握多音字读音,积累不同读音的词语)

a、蒙、似、载、曾、碴、薄、倒、行。

b、引导学生读出它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c、多音字在句中的正确运用。

3、形近字组词,易错字组词。形近字:毯、毡、毽疆、僵陷、掐辩、辨 易

错字:吟、貌、襟、涩

b、学生齐读。

c、学生组词,并选用所组词造句。

4、写出近反义词(巩固词意理解)

近义词:天涯~天际勾勒~勾画羞涩~羞愧等

反义词洒脱~拘束典雅~粗俗清晰~模糊等

5、课堂检测

a、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1、 我竭力进行(),终于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消除人们对我的误解。

2、 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不清刚才过去的是不是她要找的那个人。

5.课的小结:总结本课复习内容。

六、总体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复习

1、 生字、词语

2、

2、 多音字(注音组词)

3、

3、 形近字、易错字组词

4、

4、 近反义词

5、

5、 理解运用

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32分)tǎnyínyūtímào 绿(毯)低(吟)( 迂 )回马( 啼)礼(貌)

jūjiāoxuànyájùn( 拘)束摔( 交 )

( 渲)染天(崖)(骏)马lâxiusâxīshàojiāng 勾( 勒 )(羞涩)清(晰 )介( 绍)新(疆)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8分)

一( 碧)千里翠色( 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三、词语搭配。(10分)茫茫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冻土 小

小的昆仑山银装素裹的灯火 粗壮的大戈壁斗志高昂的身影 高大的争论彻夜通明的风火山

巍峨的枝干逞凶一时的筑路大军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

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

么(),不(),也不()。

4、(),浪淘风簸自之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5、美景——()——()——()——联欢。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深:① 颜色浓② 开始以来经历的时间久

③ 距离大,跟浅相反④ 程度高⑤ 极;很⑥深入;深远

1、夜深.了,人们

都进入了梦乡。()

2、这件衣服颜色太深.了。()

3、那件事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4、那口井特别深.。()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6、我们对他的遭遇

深.表同情。()

六、选词填空。(9分)可是由于尤

1、上网冲浪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也要注意节制。

2、

()连续高温,杭州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办法以减缓旱情。

3、暑假里,小学生要特别

注意人身安全,()是在游泳时,一定要有 大人带领。

七、照样子,改写句子。(9分)例:这是一个娇嫩的小生命。这是一个多么娇

嫩的小生命呀!

1、杭州的西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2、人们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3、我向往大熊猫的故乡。

八、请你当医生,给下面的句子治病。(6分)

1、我敢肯定今天

2、元宵节,大街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大红灯笼。 可能会下雨。

第三篇:第一章证明复习课学案

九年级(上)第一章《证明(二)》复习课学案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五、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六、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七、反证法:

基本思路: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出矛盾,从而肯定结论。

第二部分:过关检测:

九年级(上)第一章《证明(二)》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的是()

A、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D、底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

垂足分别为E, F.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AD上任意一点到点C,B的距离相等;②AD上任意一点到边AB 、AC

的距离相等;③ BD=CD、AD⊥BC;④∠BDE=∠CDF.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3个D. 4个

3、若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边上,则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4,另一边为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7B、22C、13D、17或2

25、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原命题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下列各组数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①2,3,4;②5,12,13;③2 ,3,2;④m-n,m+n,2 mn.其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以下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A、两条线只有一个交点B、同位角相等C、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D、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相等

8、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的比是1∶2,则它的顶角等于()

A、90°B、60°C、120°D、150°

9、如图,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

A.45°B.55°C.60°D.75°

10、△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BC于点D,若CD∶BD=1∶2,BC=6cm,则点D到点A的距离为()A.1.5cmB.3cmC.2cmD.4cm

11、如图所示,∠AOP =∠BOP=15º,PC//OA, PD⊥OA,若PC=4,则PD等于()

A.4B.3C.2D.

112、已知ΔABC中.AB = AC.∠A=50º,P为ΔABC内一点,且∠PBC=∠PCA,

那么∠BPC等于()A.100ºB.115ºC.130ºD.65º

13、在Rt△ABC中,已知∠C = 90º,∠A =30º,BD是∠B的平分线,AC=18,

则BD的值为()

A.4.9B.9C.12D.1

5222

214、若△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经过顶点A,与BC相交于点D,且AB=2AD,则△ABC中必有一个内角的度数为()A.45ºB.60ºC.90ºD.120º

15、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那么ab

2的值为(). (A)13(B)19(C)25(D)169

16、如图,l

1、l

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选择的地址有()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

17、如图,在Rt△ABC中,∠ACB=90°,AB=2BC,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A、4个B、5个C、6个D、7个

18、如图,△ABC中,AB=AC,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且BF=CD,BD=CE,则∠EDF=

1∠A

21C、180°–∠AD、45°–∠A 2()A、90°–∠AB、90°–

第15 题图第16 题图第17 题图第18 题图

二、填空题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有一个角是80°,那么顶角是度;

2、如图所示,正六边形DEFGHI的顶点都在边长为6cm的正三角形ABC的边上,则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cm.3、如图,△ABC中,∠C=Rt∠,AD平分∠BAC交BC于点D,BD∶DC=2∶1,BC=7.8cm,则D到AB的距离为cm;

4、如图所示,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BP′,若PB=3,则PP′=。

5、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顶角的一半,则此三角形是三角形;

6、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注: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都填上.)

(第3题图)(第4题图)(第6题图)

7、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

15、20和25,那么它的最大边上的高是.8、⊿ABC中,∠A是∠B的2倍,∠C比∠A + ∠B还大12,那么∠BAD =度

9、如图,△ABC中,∠ACB=90°,以△ABC的各边为边在△ABC外作三个正方形,S

1、S

2、S3分别表示着三个正方形的面积,S1=81,S3=225,则S2=;

10、已知,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BC = 10 cm,则△ODE的周长是;

11、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EH≌△CEB。

1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D⊥BC,PE⊥AB,PF⊥AC,则△DEF是

三角形;

(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第12题图)

090

13、已知⊿ABC中,∠A = ,角平分线BE、CF交于点O,则∠BOC =;

14、ΔABC中,∠C=90º,∠B=15º,AB的中垂线交BC于D,若BD=4cm,则AC=___________.15、在等腰△ABC中,AB=AC,BC=5cm,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腰AC于D,连结BD,如果△BCD的周长是17cm,则△ABC的腰长为。

三、解答题

1、如图,△ABC中,AB=AC,∠A=36°.仿照图(1),请你设计两种不同的分法,将△ABC分割成3个三角形,使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要求标出每个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2、如图,求作一点P使PC=PD,并且使点P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如图,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AD=CB;(2)AE=CF;

(3)∠B=∠D;(4)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B

4、已知,如图,O是⊿ABC的∠ABC、∠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若BC = 10 cm,求⊿ODE的周长;

5、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9cm ,∠BAC=120º,AD是ΔABC的中线,AE是∠BAD的平分线,DF∥AB ,交AE的延长线于F,求DF的长。

6、已知,如图,⊿ABC中,∠A = 90,AB =AC,D是BC边上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 = AF,求证:ED⊥

FD

第四篇:《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公开课上完了,总的感觉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我认为本堂课成功的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定位较准,立足于本校学情。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本节复习是按知识点复习,目的是落实知识点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题型,通过教学来看目标已达成。

二、习题设计合理,立足于思维训练。本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通过练习学生的解体技巧、方法、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三、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时,紧紧抓住关键词语,突破难点。性质强调“在同一象限内”,而我们学生往往忽略这个问题,无论是怎样的两点,都直接用性质,对此,采用讨论的观点,结合图像观察,让学生看到理解到:在同一象限内可直接用性质,不在同一象限内,

一、二象限的点的纵坐标永远大于

三、四象限内点的纵坐标。这样,非常明了的让学生把最容易混淆的知识分清了,突破难点的同时及时总结出这其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四、大胆尝试信息技术教学。“班班通”走进了课堂,信息技术的教学正冲击着传统的数学课堂,虽然白板的功能还没完全了解,使用的也不够熟练,但也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灵活性、直观性,对本节课“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多处教学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之处:

一、预见性不够。这主要体现在知识回顾中的第二题,本来打算一点而过,结果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预想,老师势必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他们一一纠正,从而浪费了时间,自己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灵活性还不够,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太少。本来想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因为紧张回答问题不积极,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焕发出学生的激情。如果在一开始就用生动活泼激趣的语言导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对少数同学的回答能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不但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坚定学习的信心。

三、角色转换不彻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主题、围绕学生提问的多,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很少.不能大胆放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今后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上课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只有给了他们情感上的极大满足,学生才会获得渴望成功的动力,我们的自主学习活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努力学习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制作,把它作为教师备课、教学改革的工具,使电脑、网络、光盘、白板等现代媒体成为像黑板、粉笔一样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恰如其分地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真正为教学服务。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作为身处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迅速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勇于创新,积极接受挑战。

第五篇: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登封市嵩阳中学 九年级教学组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形式、性质、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会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综合问题。

复习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复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复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学习的三种重要函数之一,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约占分值3到12分,为了更好的掌握及应用,本节课就反比例函数的三个考点进行复习。

(二)考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三种形式 (1)一般的,函数_________叫做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有: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

(三)考点随堂练

1、下面关系的两个量,是反比例关系的是 (

) A、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 B、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与压强; C、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

D、某人的年龄与体重。

2、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

)

52(1)y2x1;(2)y;(3)yx8x2;x31a(4)y2;(5)y;(6)yx2xx

3.某厂有煤1500吨,求得这些煤能用的天数y与每天用煤的吨

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24.当是反比例函数? m取什么值时,函数y=(m-2)x3-m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四)考点(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________,

所以我们把反比例函数也叫做________. (2) 反比例函数

当k>0时,图像在________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函数y随x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比例函数当k<0时,图像在________象限,在每个象 限内,函数y随x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对称性:是________图形, 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图形, 对称中心是_______.

(4)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意一点向两坐标轴作垂 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等于_________. 考点随堂练

2k-15.[2011·黄石] 若双曲线y=的图象经过第

二、四象限,则x

k的取值范围是( ) 111 A.k> B.k< C.k= D.不存在 222

-1 6.[2011·怀化]函数y=2x与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x象是 ( )

17.[2010·孝感]如图14-3,点A在双曲线y=上,点B在双曲线y图14-1 x=上,且AB∥x轴,点C、D在x轴上,若四边形ABCD为矩形,则它3x的面积为________.

图14-3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2,1)和Q(1,m). 8.(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求Q点的坐标; (2)(3)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图象的示意图,观察图象并回答: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考点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五)考点随堂练

9.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电阻R( Ω)成反比例,该电路中电流I与电阻R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14-4所示,则用电阻R表示电流I的函 数解析式为( ) 66A.I= B.I=- 32C.I= D.I=

图14-4

RRRR

10.某村的粮食总产量为a(a为常数)吨,设该村的人均粮食产量为y吨, 人口数为x,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大致图象应为( )

图14-5

11 .[2011·南京]设函数y=2x与y=x-1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a ,b),则11a-b的值为__________.

12m-5 .[2011·襄阳] 已知直线y=-3x与双曲线y=x交于点P(-1,n). (1) 求m的值; (2) 若点A(x1,yy=m-51),B(x2,y2)在双曲线x上,且x1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反比例函数的三个考点,请同学们回忆和总结一下,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

(七)课堂检测

1、已知点 P(-1,4)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则k的值是( A.-14 B.14 C.4 D.-4 )

72、已知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是A(-2,y1)、 x

B(- 1,y2)、C(2,y3),能正确反映y

1、y

2、y3的大小关系的是( ) A.y 1>y2>y3 B.y1>y3>y2 C.y2>y1>y3 D.y2>y3>y1

3、如图14-3,已知A(4,a),B(-2,-4)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 m 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交点. x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的面积.

课外延伸

图14-

1k如图14-4,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在 2x

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点,过A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已知△OAM的面积为1.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果B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点(点B与点A不重合), 且B点的横坐标为1,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最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房产中介电话销售技巧下一篇:房产销售计划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