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2022-12-19

在化学必修课程教学中, 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维目标的载体, 过程与方法是衔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维目标的桥梁, 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对“三维目标”不能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 一般而言, 教材中“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是显而易见的, 比较容易把握, 是显性的, 而“过程与方法”、“清高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往往是隐形的, 而且难以检测, 那是否就可以因此不予重视。当然不行, 下面文章从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与大家一起探讨。

1 备课

在备课中应该特别注意认真研究教材, 紧扣教材, 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讲透, 讲好, 对于新教材删去的内容不要过于留恋, 更不能按照老教材随意补充添加, 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2 教学方法上注重探究性学习

案例:以《金属性质》公开课为例。首先是引课, 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金属?并展示相应图片, 让学生讨论金属使用的年代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没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从而引入课题。在讲解时先让学生注意到金属钠特殊的保存方法, 留下悬念, 引导学生观察钠的色、态, 再让学生用刀切来感知钠质软,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断面颜色及变化以巧妙地引入化学性质, 接着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一步步总结出所要学习的化学性质,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学生探究学习的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最后的练习, 设计成六道习题分三种分值, 分值越高难度越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及掌握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题, 答对了还有相应的奖励,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在小结后把我们传统的课堂练习变成了一组学生提问, 一组学生回答, 效果很好, 学生提问水平很高将本节的重难点都涉及到, 这说明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发挥他们的潜力。当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需要在教学中不停的摸索、总结和反思。

另外还可充分利用了化学学科本身具有的优势确立生活中化学为主题的研究性课题, 如《厨房中的化学》、《垃圾的处理和分类》、《饮食中的化学》、《装修材料及服装材料的污染与处理》、《汽车尾气的污染及处理》等,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探究性学习如何开展, 都要视具体的情形和教学内容而定。如对物质的量这样理论课的学习采用学生探究就不太适合, 毕竟他们还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 而相应简单一些的知识则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教学中应注重适当的探究, 重视学生的探究也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解, 关键是教师要研究“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 真正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上下工夫, 切不可为了追求形式新颖而探究, 以免最后造成“学的热闹, 作题烦恼, 考试糟糕”的尴尬局面。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 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感受科学的作用,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为学生在化学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设计以实验为主的学生探究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精心设计以实验为主的学生探究活动, 把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总要途径, 我备课时对于化学必修一上所有的实验做了认真的研究, 哪些做演示好, 哪些让学生课堂上做好, 还需补充哪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 增加这些实验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什么好处, 这样才能使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 效果也会更加好些。比如在备课中我发现金属钠的燃烧实验由用石棉网换成了坩埚,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 多少年我们都是用石棉网, 操作简单且现象明显但唯一的缺点是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黄色不容易观察出来, 现在新教材中换成了坩埚到底是为什么呢?当做过实验之后, 惊喜地发现新教材上对装置的改进竟然弥补了产物过氧化钠黄色不易观察的缺点, 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坐着不易观察实验想象, 考虑能否换成蒸发皿, 做过之后发现学生坐着就很容易观察到实验想象。做好实验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让学生充分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 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些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选修课程是极为有利的。

4 辩证地认识旧课程与新课程的关系

我们既要看到旧课程的不足, 也要看到旧课程的优点, 旧课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而新课程改革是在旧课程的基础上调整和改进, 注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问题。新课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新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字——新、实、精”。“新”新教材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从观念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实”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精”指精心构建教材体系。与老教材相比一是深度不如老教材, 而广度大大超过;二是难点相对分散, 而知识点相对集中;三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四是教育方法的改进 (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如何更好地处理新老课程的关系?

5 重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

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首先要联系实际进行讲授。例如, 在学生氯气与碱的反应时, 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自来水的消毒剂, 向他们提问:你们知道消毒用的漂白粉吗?接着要求他们从不同的知识点解释如下问题:制取漂白粉的原料和反应原理;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漂白粉长期放置后失效原因;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漂白粉存放的方法;怎样使漂白粉发挥漂白作用;次氯酸盐和次氯酸稳定性的比较;次氯酸和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有关漂白粉的知识, 又能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形成知识网络, 从而把知识学深学活, 并学以致用。

6 正确处理好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比如“物质的分散系”、教材通过“活动与探究”栏目探讨了胶体与溶液的鉴别方法、Fe (OH) 3胶体的制备及净水作用, 教材没有涉及胶体的全部性质。其意图是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 认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恰当把握教材内容的广度, 不必扩充胶体的其他性质, 以免给学生增加负担, 但可以考虑在化学兴趣小组给个别学生补充,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处理不当, 势必产生课时与内容之间的矛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是一个崭新的维度, 既包括化学学科方面的认知过程和方法, 又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活动, 并且适当拓展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拓展到认知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过程和方法, 它们的实现依赖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精心设计和展开, 而这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无法实现的。

摘要:化学课程的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3个维度的目标彼此渗透, 相互融合, 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之中, 只有更好的实现了后二个目标才能使“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含金量更高。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过程与方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图书馆优化读者服务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初中体育教材教法钻研的粗浅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