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2-05-08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结合案例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架构进行了集中分析,并讨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及标准化流程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以供参考。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1:

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台系统建设研究

摘要: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充分条件。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经之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总结企业建设管理中台的必要性,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管理中台系统建设方案,旨在为企业管理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中台信息化建设;资源管理;管理模式创新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台系统,具体而言是指企业运用中台管理系统进行权限与用户管理,通过制定中台统一战略规划,建立管理中台系统,促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从而降低企业资源浪费程度,减少软件功能的重复性建设,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让企业管理功能更为敏捷。

1 管理中台系统的概念

一个信息系统包含前台和后台,前台是用户的可视化界面,比如APP的界面,PC端的网站,都是前台系统,后台系统则是为这些前台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服务,中台则是居于前台和后台之间,提供共享数据支撑的一个中间层,中台有自己的管理网站,有自己的接口服务。中台系统一般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管理中台,运维中台。管理中台作为中台系统的一部分,是企业信息化中台化战略成功的必备条件,管理中台系统是为众多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登录授权管理、用户管理、菜单权限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管理、用户数据权限管理、配置管理的这样的一个系统。

2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建设业务系统不完全规范

一般中大型企业会根据自身业务场景的需要,会建立很多针对单个业务场景的系统,其目的是实现高效的在线办公,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规划不够完善,导致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相对应的权限管理功能和人员管理也比较滞后,有的系统有设置权限功能,有的系统干脆就不加这个功能,企业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权限分配也比较混乱,企业建设的系统越多,不规范的建设更为普遍。

2.2 企业建设业务系统安全意识不足

企业信息化管理虽然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但是其中的数据信息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每个系统的安全等级不同,导致有的系统安全等级过低,数据安全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质量来说尤为重要,一些系统的数据理论上都是需要做特殊加密处理。但是在实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失误、软件设计不规范、软件使用不规范、权限设计混乱,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用户越权行为,安全审计功能缺乏,都会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出现数据丢失数据泄露的现象,进而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2.3 企业建设业务系统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功能建设

大部分企业在实施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各系统之间账号不能有效打通,明明相同的数据资源却不能共享,员工反馈网站和账户太多,能不能做成一个通用的账户。此外,对于大量相似功能相同的系统而言,维护工作量极大,一旦涉及数据变更,意味着多个系统都要同步更新数据,也意味着系统不能提供服务的时间更长。业务部门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在线办公,但各系统之间有太多功能是重复功能,数据无法共享,数据录入重复,系统实现的功能也重复,造成数据维护异常艰难,开发苦不堪言,用户也抱怨系统难用。

2.4 企业建设业务系统缺乏参考模型

产品经理在提出产品需求时候,往往因为缺少参考模型,导致系统的某些必备功能丢失,系统仅仅满足了产品经理提出的部分业务需求,而一些安全权限,数据权限 审计功能往往都没有考虑在项目时间范围内,对系统而言,这些功能都是基本的,必备的功能,并且,如果建设的系统越多,每个系统的权限设计功能差别更大,因为缺乏统一的参考模型作为指导,对业务人员而言操作复杂度增加,安全功能设计也会因为不完善的安全需求而频繁更改。

2.5 一个用户登录多个业务系统时存在系统权限方面问题

企业在建设业务系统时候,这些业务系统往往会因为业务单据在各个系统之间有交互,用户会登录多个业务系统去处理跟这个单据有关的业务,此时,如果各个系统的权限分配规则不同,会存在一种情况,用户登录A系统可以看到这个数据,而登录B系统后看不到这个数据,因为权限没有设计好导致,对用户而言,这种不合理的權限设计会导致用户对系统有很大的抵触心理。

2.6 企业建设业务系统缺乏配置管理

一个系统如果没有好的配置管理,意味着系统会因为需求的变更而频繁发布,如果多个系统都没有好的配置项管理,意味着运维人员往往会因为频繁的发布系统而有所忧虑。

3 管理中台系统建设方针

3.1 正确认识管理中台

管理中台是为企业业务系统提供完善的、统一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系统管理,权限管理,好的管理中台,可以对接多个业务系统,并为业务系统提供稳定的,舒服的安全权限管理和人员授权管理,管理中台可以管理业务系统的登录用户,可以监控用户在多个系统的权限状态,可以有效管理用户在各个系统的权限范围,通过中台统一管理,用户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访问权限将会得到更佳分配,用户在中台分配了能看10家数据的权限,那么他登录各个对接管理中台的业务系统后,也能看到这10家的数据,这显然更符合用户的访问权限。好的管理中台也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的安全管理功能,安全人员通过去监控管理中台的账号状态,就可以跟踪这个用户在各个系统的行为是否越线。

3.2 制订完善的管理中台建设规划

良好的系统规划是企业实现智能商业的必备条件,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企业是否足够智能就在于能否有效地运用IT技术,提高公司运转效率,促进公司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管理中台的建设当然离不开管理者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管理者对中台系统的统一规划与建设方针,中台建设意味着要消灭信息孤岛现象,打通和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障碍,也需要各个业务系统负责人的支持,需要将部门人员信息提出来统一管理,将权限功能按照标准的模型进行设计开发,RBAC模型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机制,包含用户角色权限,可以作为权限系统开发的参考。每个系统的用户访问权限需要得到管理,系统用户的菜单权限需要统一管理,管理中台建立标准的配置规则,当然,管理中台自己的数据权限和访问权限也需要得到管理。每个系统都要设计一个唯一的标识,管理中台将基于这个标识进行对所有业务系统进行管理。管理范围包括登录账号管理,菜单权限管理,数据权限管理,业务系统配置相关管理中台规则也需要统一。其中账号安全设计尤为重要,可以考虑自定义的jwt令牌模式或者auth2授权机制,建议登录功能由公司内部开发,不建议直接使用现有的开源项目。此外,管理中台也可以针对企业的一些中间件进行运维管理,提高管理中台监控能力。当然,管理中台的后台需要实现高可用,高性能,可扩展,微服务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Java语言包括SpringCloud,SpringCloud Alibaba等,Golang语言微服务实现方案包括gRPC,go-micro等。管理中台的功能需要文档作为记录,以便其他开发人员或者需求人员浏览与使用。中台也需要高效的发布,Jenkins可以充当自动化部署的角色,通过Jenkins,可以自定义开发脚本实现自动化部署和自定义的通知功能。管理中台也需要监控系统资源,基于Zabbix,Grafana 可以构建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通过监控,有效管理中台系统的运行情况。中台也需要开放出一些接口,给各个业务系统进行。中台的数据库要保证高可用,未来当多个业务系统都来掉用管理中台的服务时,管理中台要保证自己的数据安全性和良好 的备份机制,同时增加操作日志,管理起来每一个服务调用的行为。

3.3 建立中台管理委员会以及开发资源的投入

管理中台的建设需要企业投入专门的人员和团队来开发,需要一个单独的组织来做这件事,至少要指定一个人来作为中台建设的总指挥,总指挥需要具备良好的架构设计能力,让系统的架构不成问题,需要具备文档编写能力,建设管理中台不仅仅是建立系统,同时也是为公司建立数据资产,文档就是公司重要的数据资产,总指挥也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配工作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企业中台建设的成败一般都与总指挥有关系。企业应该投入资金和时间,良好的激励制度来提高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中台的功能也需要经过测试团队的完整测试方可上线。此外,企业需要制订相应的人才规划,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性,经常举办技术分享会,提高员工的开发水平,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3.4 引入安全审计保证管理中台系统安全性

当管理中台满足了各个业务系统的人员权限等功能管理,那么管理中台将被作为重点系统被安全部门关注,安全部门应该针对管理中台系统建立良好的安全审计功能,防止有的用户登录管理中台改错了信息,用户针对管理中台的操作都应该被记录下来。在实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失误、软件使用不规范或者杀毒不干净等情况,都会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进而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1] ,引入安全审计功能很有必要。

3.5 积极跟进企业需求,不断完善企业效能相关的管理功能

管理中台本身的功能,不宜过多,也不宜一成不变,当人员账号权限功能建设完成后,也应该积极跟进企业新的需求,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该功能是否应该加入管理中台,积极将管理中台现有功能和其他业务系统进行分享,分享后,其他业务系统的需求人员也会以管理中台的标准化建设作为参考,进行需求的提炼,以至于可以考虑把一些管理功能纳入管理中台进行管理,这样,管理中台将会不断去优化自身,更好地适应业务系统,更好的充当高效后台管理系统。一方面,对员工而言,员工感知到通过使用管理中台系统,确实提高了办公效率,另一方面,对开发人员而言,相同的功能不用在重复开发,开发的工作重心也会有所调整,这促进中台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也促进了业务系统工作的进展。同时,企业管理部门也应重视管理中台系统,不断挖掘自身的管理需求,鼓励员工积极应用管理中台,让中台发挥更大的价值,当员工愿意使用管理中台进行管理工作时,开发人员将更有动力去完善中台功能,让管理中台功能更为完善。

4 结束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管理中台是为解决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而生。管理中台不仅仅解决业务系统相同管理功能重复建设的问题,也为企业实现智能商务,实现企业中台化戰略的重要一环。企业可以以管理中台为核心,建立相应的管理和开发团队,后续建立的业务系统也对接到管理中台系统,以管理中台作为技术支撑,不断完善业务系统,让系统更加适应业务场景,让企业管理更为敏捷,办公效率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 李冰.大数据时代下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46.

【通联编辑:代影】

作者:宋健伟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2: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创设及标准化

本文结合案例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架构进行了集中分析,并讨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及标准化流程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是常见的方法之一。企业建设有效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尝试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进行建构,建立完善并践行标准化运作流程,依照标准化管控机制和指标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确保信息化承载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发挥助推提升经营管理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案例分析

某市建设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16年参照信息化管理体系标准结构,结合自身情況建立了三层塔式企业信息化管理框架,并且策划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文件,在文件中将公司信息化建设手册作为基础,运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文件列为常规化管理文件。并且,企业结合建设工业的特征,制定了36个程序文件。1)4.0信息化管理体系,分别为文件控制程序和信息化管理记录控制程序,运行基础管理元素,约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文件管理机制。2)5.0管理职责,将员工培训单元、信息化管理评审控制单元、信息化目标管理程序单元、信息化管理责任制内部沟通单元以及信息文化建设单元列为重点,主要针对的是“企业文化”展开管理职责的约束。3)6.0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库资源、代码资源、信息处理程序资源等都是资源管理结构中的必要因素,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借助沟通和交流落实资源管理流程。4)7.0信息系统,针对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机制开展规范化控制,分别为信息化规划控制程序、信息化系统功能需求程序、可行性研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维护管理、保密管理、信息系统外包控制、信息系统应用设计、项目计划编制和管理等。5)8.0测量和改进系统,将信息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及信息化效益评估作为基础单元,运行数据分析程度的同时,确保纠偏改进程序有效开展。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概述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内涵。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就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运行有效且规范的信息化控制和信息化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完整且有效的诊断机制,并且利用可操作性的实现机制有效规范并指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实施成功率的统筹化升级,结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确保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完整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常规化管理机制和信息化要求的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理念和管控要求作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素,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基础,企业要对信息化投资比重予以重视,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诉求以及发展进程,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庞杂,且实际工作难度较大,就会造成信息化建设总体控制方面的问题。基于此,相关部门要积极践行信息化实施策略,结合企业自身的信息特征落实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对信息化建设机制和运行结构展开分析的同时,也要对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有更加明确的认知,采取多样化的系统管理手段,保证实施力度以及应用程度符合实际需求。成功地落实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就能在提高信息化技术以及设备先进性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将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结合在一起,按照规范性管理要求落实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容较多,要想从根本上落实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管理,就要编制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管理需求的全面化控制,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为企业管理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特征。企业运行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具体的运作信息,不仅仅涉及组织结构、人员活动、职责制度、过程要求以及资源文件等,将不同因素结合后形成具有互动价值的管理体系,并且从整体践行指导性、规范性以及控制结构较为完整的运作程序,确保操作流程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保证工作结构以及运行效果的最优化。在运作程序建立的同时,要将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作为辅助性管理机制。正是基于此,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特征和发展要求十分突出,也需要受到广泛关注。

企业信息化管理具有丰富性特征,涉及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不仅仅涵盖信息化规划体系,也包括一系列实施环节,要按照规划系统化的开展实施工作,促进持续性改进,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对于基础管理内容的要求也较多,涉及组织结构的建立过程、制度的完善过程以及考核审查过程,并且要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中对资源、信息以及程序要素等予以全面分析和核查,确保项目管理工作和软件工程学科思想的完整性,也为后续工作的系统化发展提供保障,实现资源信息以及程序控制的统筹化进步。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种较为标准的管理模型,需要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标准化特征能得以落实,且体系文件和标准管理模型之间建立有效的控制结构,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只有践行全面化管理机制,才能促进资源管理和活动控制的协调性发展。

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过程化管理,能将资源和活动结合在一起,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循PDCA的循环模式,为项目的持续改进提供便利,实现管理机制和管控效果的全面升级。

第四,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模式,借助标准化体系的动态性发展以及改动,实现持续性管理,确保理论和实践控制的有序化发展,也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融入体系后建立健全稳定且完整的管理框架,并且为企业信息化体系和管理工作的后续完善提供保障。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基础要素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建构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分析并且保证构成结构符合实际需求,才能促进标准化管理机制的发展。

第一类基础性工作要素,主要是员工的认知、组织机构、管理基础、IT网络化规划、企业资源整合与优化路径、企业信息化人才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基础设施涉及数据库、内部网、安全维护等工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借助规划中的效益预测对企业资源进行信息的集成,严格按照企业信息化规章制度落实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知识,促进企业和谐化发展。

第二类企业信息化投入和产出要素,主要是资金分布、信息化投资效益以及信息化整体占比等,要涉及软件、硬件、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化服务项目等。

第三类企业全过程信息化处理机制,标准和信息编码体系、产品管理体系、数据库应用体系、产品设计信息化体系、生产过程信息化体系等,主要是一些基础类的信息系统,PDM系统、DB系统、CAD系统、CAT系统以及CAPP系统等,借助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设计系统等实现产品信息化处理和完善。

第四类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化系统,主要涉及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客户管理系统等,对电子商务平台和辅助决策系统也有所涉及,能为企业决策信息收集、决策方案制定以及决策优化提供支持,促进商业化智能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标准化架构

企业运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信息化管理要求,按照标准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提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标准化程度,确保研究和应用效果符合实际需求,有效维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运行进程。

建立标准化、通用化管理体系,落实具体的标准内容和管理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保相关管理工作的完整性,也为全面践行统筹化控制机制提供保障。在标准化管理结构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建构系统化运行策略,在标准指导下按照PDCA循环机制和管理方法,积极建构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项目整合措施。只有运行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體系,才能促进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能有效地得到指导和开展,从根本上满足规范有序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要落实精细化管理标准,切实维护管控机制和管理措施的稳定性,并且要保证管理策略和管理落实程度的细节化,全面考量不同的项目因素,实现管理控制结构和运行体系的完整性,满足管理效率和管理整合效果的发展目标。在实际标准建立过程中,通用信息化管理体系标准也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以某市建设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为例,对各个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不仅要对体系的适用范围和制定标准文件进行管理,也要着重整合具体流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运行范围,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化区分和标定,确保管理效果和管理范围的契合度;标准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定过程中的引用文件,要结合地方政府以及市场需求对国家制定并要求的文件进行规范化执行;术语和定义,对具体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并且按照其管理需求进行统筹管控,确保信息化应用体系和管理流程的完整性;信息化管理体系,在管控措施建立的过程中,要将总体要求和文件要求结合在一起,确保管控措施的完整性以及实效性,也能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保障;标准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责,不仅要制定管理承诺,也要对员工培训过程、建设策划过程以及职权沟通过程等予以全面分析,保证管理评审项目符合实际需求;标准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软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予以全面认知,保证管理体系和管控效果之间的平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后,要对信息化规则、项目管理方法、项目计划流程、项目需求分析、测试装备以及系统转换推出流程等予以全面分析,确保系统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得以全面开展,只有从根本上维护业务流程诊断的有效性,才能为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及可持续进步提供保障;测量和改进模块,要结合监控要求和实际内容对具体工作进行约束和综合性管理,不仅能对应急工作进行反应和准备,也能对数据分析效果予以全面监督和改善。也就是说,在对信息化无形效益进行评价和量化的过程中,也能为其持续改进提供动力。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常见问题和对策

在企业运行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研究会遭遇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具体问题践行系统化管理措施和控制策略,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权责管理不严格,存在权限不明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流程以文件的形式进行规定和整合,并且保证信息主管以及部门权责得以全面落实,建构更加完整的内部沟通路径,促进企业标准的全面发布和管理。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才能促进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综合性进步。

第二,企业管理和决策存在随意性,整体管理工作较为盲目,加之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认知不到位,就使得整体管理工作受到限制,甚至会出现信息孤岛以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基于此,企业相关部门要参照标准化信息化实施方案,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建构系统化的管理策略和项目运行机制,制定并持续改进发展方案,建构信息化建设的总方针和目标,促进项目立项管理工作的协同化发展。最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后,要采用系统化的信息规划体系对信息标准化项目予以重视,满足信息管理标准化流程的具体需求。

第三,一部分企业存在信息化管理工作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的问题,就使得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成功率偏低,最终导致半途而废。针对上述问题,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要分析并且集中量化企业信息化的绩效水平,结合显性成分以及隐性成分对其开展系统化研究,强化项目管理力度,对IT管控工作予以全方位监督,建立健全信息化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标准化进程,真正实现组织变革和发展目标。

总而言之,企业构建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趋势,健全运行框架的同时,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确保管理工作能按照流程有序开展,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神华铁路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榆林车辆维修分公司)

作者:邬鹏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3:

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途径探究

摘要: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信息化支持,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高效发展十分重要的管理手段。要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就必须明确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达到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企业管理;应用;效率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主要是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辅助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管理工作的成效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不仅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要采用信息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在企业信息制度化建设上狠下功夫,才能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基本思路

(一)以优化企业管理问题为导向

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根本前提就是以优化企业管理问题为导向,借助信息化的优势来优化企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使企业管理变得更加专业和完善,切实减少由于业务、项目实施中由于监控不到位而引发的管理问题,对业务流程进一步调整优化,使企业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及管理效能。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当今信息化时代,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在管理模式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改变以往被动管理的状态,采取主动服务理念,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系统构建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信息共享,使企业在各种信息流、工作流、资金流和物流上实现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效率。

(三)以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为核心

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人,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以人为本。很多企业在认识到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优势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人”的因素,现代企业尤其缺乏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员工应用信息化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关键,反之,会直接导致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开展。因此,企业应积极地定时组织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一支“高、精、尖”的核心人才队伍。

二、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途径探究

(一)致力于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企业管理中,为促进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提升,首先需要构建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集成化的管理,并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深挖,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提升奠定基础。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有助于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尤其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资源的整合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各业务系统间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业务系统的信息价值,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动起来。解决了系统间信息不对称,重复录入的问题,并且从根源上规范企业信息化的源头,解决数据同源性问题。

(二)致力于管理模式的优化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具有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特点,更加注重管理向服务转变,并面向客户实施集成化的信息化管理。因此需要注重企业管理模式的重组,做好业务流程的优化,注重内外部资源传输效率的提升,着力实现不同信息资源的共享,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通过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起信息化的管控机制,以管理促发展。

如电力企业引入ERP系统优化生产与管理的业务流程,紧跟国际化企业步伐,实现真正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项目经营管理系统(ERP)搭建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以项目经营推进为主线,把生产、采购、工程管理、仓储各模块归集于一体,通过信息化技术统一大数据、形成综合性的全方位管控,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对项目的管控能力、经营能力,利用精细化的项目成本管理方式,把生产、成本、收入、费用等数据统一归集,更能直观地、透明地反映出各个节点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常态化工程结算夯实基础。(图1)

(三)致力于动态管理工作实施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内外风险的挑战和影响,为了抓住机遇并迎接挑战,需要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注重动态化管理的实施。通过大力实施动态化管理,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合同管理、项目进度和收入、利润等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数据库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数据信息,充分为决策助力,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比如强化合同管理,可以采用ERP系统来管理,结合项目实施进度,与财务系统整合之后,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为合同管理实施统计分析提供有效依据。再以项目计划管理为例,项目计划管理是企业各项项目管理的根本性前提,需要切实注重项目任务的分解,为确保分解后的项目任务得到有效实施,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制定项目进度示意图,实时掌握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根据制定的项目管理目标,加强进度管控,最终促进项目计划顺利完成。而在项目结算管理方面,主要是对项目进度和投资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信息化技术来计算,有助于项目结算效率与准确度的提升。从以上分析可见,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业务数据的共享,保证了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数据孤岛与各业务间的壁垒问题,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实时监测到项目的运行状况,为项目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图2)。

(四)致力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一是以大数据为载体,切实推动项目的组织管理,通过系统智能化分析,统一数据收集、统一数据分析、统一数据处理,进而提升整体的工作效能,改变传统的数据口径不一、数据分析能力不强的问题。(图3)。

二是以大数据为载体,加大运营项目和潜在客户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运营项目的大数据分析,能更好地找出企业的潜力客户,并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加强对企业管理方向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更好地契合实际需求,实现企业管理的实效性的提升。

(五)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切实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还要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注重信息化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是树立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管理转移到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管理上,把传统的管理理念转为服务理念,为企业的发展尽可能地留住和招聘更多专业的人才。比如在利用信息平台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和开展线上招聘的同时,还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在线交流、在线培训、在线辅导等方面,切实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二是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较为臃肿,经常存在職能错位的情况。而基于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着重考虑组织经营目标、外在竞争环境、内在员工需求、成本效益考量、企业资本能力等因素,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规划与自身相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不同子系统的有序衔接,做到环环相扣,借助信息技术对每个子系统的整合,如企业的招聘、薪资、培训、绩效等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模型加强对其优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来构建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在招聘、培训以及绩效、员工激励等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促进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三是在企业办公自动化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中很多报表和文档的处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所具有的优势已经被实践证明,也在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成效性还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具有粗犷化的特点。因此,要在办公自动化方面注重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比如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方面,除了将档案数字化之外,还要加强云档案、云库的建设,才能更好地降低管理成本,使得管理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提升,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企业应立足于市场,顺应科技发展的大潮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注重经验教训的总结,既要有明确的思路,又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制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丽佳.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03):59.

[2]罗云.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4):40-41.

(作者单位:广州泰捷建设有限公司)

作者:何洁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用电合同管理论文下一篇:幼儿园感恩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