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作文教学

2023-02-23

目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无序, 盲目, 教师主观重视, 客观效果不好。怎样把作文训练落实到位, 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训练细化, 克服虚化和泛化

说到作文要求, 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要具体, 但怎样才能写具体, 学生心里一片茫然, 于是指着范文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等句子告知学生, 这样就生动具体了, 但学生还是写不出来, 因为这里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怎样学写这些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这些环节我们没有提出来专门训练过, 所以学生无从下笔。那么就从细节训练开始。比如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写到对话时往往只是“你说、我说、他说”, 而不会具体写出怎么说。不是学生不想写, 而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写, 因为没有具体地训练过这一内容, 这中间的链接是断开的。怎样补上这一空白?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对话的场景, 比如录像资料、现场表演等, 让学生感受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等, 由此写出相应的“怎么说”, 如“伤心地说” (表情) , “不耐烦地说” (语气) , “拍了拍衣服, 说” (动作) , 反复训练几次, 学生就掌握了提示语, 就能避免空洞的“你说, 我说, 他说”。同理, “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需要这样单独的训练, 这样学生就不会心中茫然, 笔下无物了。

2 活用教材, 贴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高尔基曾经说过:“千万不要从形式上去追求比别人写得好, 比别人写得差一点不要紧, 要紧是按自己的特点写。”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特点?我认为就是要让学生贴近生活, 从生活中中选材。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千姿百态。以往我们很多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只按照教材的安排, 让学生奉命作文, 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不知道要写什么, 从哪儿下手, 脑子里一片空白, 最终捏着鼻子乱吹一通, 草草了事。这就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做适当的修改, 让所写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

3 培养兴趣, 克服应付心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首先必须感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 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它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推动人兴致勃勃地学习。福楼拜也说过:“所有杰作的秘决全在这一点:题旨同作者性情符合。非凡的激情才能产生卓越的作品。”在教学实践中, 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呈现逐渐淡化的趋势, 老师布置作文后, 很多学生总是表现出“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态度, 应付了事。因为缺少兴趣, 他们才觉得作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一种精神重压, 所以产生应付心理。写完了, 也就可以交差了, 至于写的结果如何, 评价如何, 那是老师的事。要清除这一现象, 必须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同时, 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兴趣成为他们作文的“激素”。

4 利用文本, 学会遣词造句

学生写出的文章, 往往语言干涩, 缺乏色彩, 好词好句用不上, 或是用了好词好句, 却用得不是地方, 反而导致文章不通顺, 少有几篇语言流畅的, 并不是学生没有积累, 而是积累了的, 背了的, 在作文书中看见的用不上, 不知道怎样用或是用得不恰当。所以应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怎样用学到的词语或句子。如果是词语, 通常是造句, 指出具体语境等方法, 而句子呢, 除了原封不动地照搬, 还可以活学活用。如西师版教材第十册的课文《我和乌丽娜》结尾是这样的:“窗外是月光下的小镇, 月光在水波上跳跃, 乌丽娜, 你闻到月光的香味了吗?”这句话非常地美, 尤其是“月光的香味”这种说法非常的新颖, 我在教学这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可以把‘月光下的小镇’换成‘月光下的田野’‘月光下的草坪’等, 月光能在水波上跳跃, 那么在青草上、花朵上、绿叶上跳跃又有何不可?要根据当时具体的情景用上这个句子。”那一周的周记中果然就有学生活学活用了这个美句, 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5 读写相辅, 借鉴才能提高

每次的写作训练都要求学生做对等的阅读, 即阅读并摘抄同类优秀文章一篇, 画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精彩语句、主旨句, 目的在于以优秀作品进一步强化对写作规律的认识, 并促进对自己作品的反省, 比较中提高, 思考中深化。学生看别人是怎样写的, 自己是怎样写的, 对比借鉴, 才会有所长进。“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愚尚可医, 提高一点儿写作水平, 当是不在话下。

6 写好周记, 落实讲评

周记写作灵活, 行文自由, 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 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 学生必须对所见所闻, “知之尽量详, 识之尽量真, 思之尽量明。”常常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 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 越写越熟。而且周记内容比较自由, 且不限文体, 学生比写老师规定的命题作文要有兴趣得多, 对学生来说, 这基本可以算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王国, 就不会像老师的命题作文那样胡编乱套, 千山一形, 万水一色, 缺乏鲜明个性。写的是真事, 吐的是真言, 抒的是真情, 用的是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 避免了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学生有自己的感受, 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就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像, 自己的观察, 自己的真情实感, 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 写出的文章当然就有自己的特色, 且大多生动有趣, 内容比较具体。周记的讲评同样重要, 周记因为真实, 活泼, 生动, 所以学生对讲评也比较感兴趣。讲评课一般应有完整的文章两篇, 再有三四个片段, 但也可视情况而定。讲评周记时我一般只点评优秀的文章, 自己的周记能在讲评中出现, 也能提高学生写周记的积极性。

7 注重修改, 化顽石成美玉

修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艾芜曾经说过:“写作还有一个过程, 就是修改过程。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 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 冷静地修改。”才华横溢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尚且需要十年增删, 初学习作的小学生, 写文章怎能一蹴而就?但学生偏偏就不喜欢改或者是不知道要怎样改。这时, 就需要老师引导从哪些方面入手:改标点, 改错别字, 改不恰当的词语, 改不通顺的句子, 加细节改长, 删掉啰嗦话改短……形式也要不停变换让学生有新鲜感:自己改, 同桌交换改, 找好朋友改, 由学习小组的组长改……改后的读尤其重要, 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改有什么好处?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慢慢学会修改, 文章也就能慢慢美起来。

摘要: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 年轻的心, 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 要更多投入生活, 用心灵与自然交流, 用心灵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

关键词:兴趣,贴近生活,借鉴,修改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大纲.

[2] 孔子.论语.

[3] 艾芜.文学手册.

[4] 高尔基.世界名言录.

[5] 刘向.说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下一篇:“互联网+”视野下的教育改革趋势与教学思路调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