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思考论文

2022-04-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思考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界定了本文研究的体育个性化教学的涵义,然后根据界定的涵义从教师的教学个性化,到学生的学习个性化给出了具体的贯彻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思考论文 篇1: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摘要:体育教学培养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进取和竞争的意识,使其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心理素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学校作为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最佳园地,应明确地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主要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 健康心理 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个人所形成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一定生理素质基础和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学校体育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活泼地发展。

一、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体育教学

学生个性发展特征,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 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自我认识和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2. 学生性格发展的特征:学生性格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化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3. 学生人生观发展的特征:从学生人生观的形成过程看,是一个主动的、激烈的、复杂、日趋成熟的过程。学校体育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系统,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根本特征,区别于学校教育中德育、智育过程。它主要是从身体锻炼的角度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有各层次、级别,如年级、班级、成绩、目标等。不同的层次按照系统的要求,去完成各自的任务。按系统论的原理,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体系有整体性、层次性和优序性等基本特征,当然,不得与德育、智育相割裂。从满足个体发展的角度讲,学生有要求和参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权利,也有必须承担并参与体育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义务。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课余锻炼中有就更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充分、自由地的发展广大空间。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性及独特作用

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因为个性属社会属性,它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从社会发展的纵向观点来看,个性的发展与人类创造力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良好的个性发展最佳特征之一就是人类独有的创造力的发展。由此可见,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从个性的形成过程来看,发展健康的个性是十分必要的。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是一种富有高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个性发展的不和谐,必然导致某种不健康的个性,必然会呈现出心理和生理上的病态来。可见,个性发展的先天因素固然十分重要,但后天的培养教育,及环境的影响起作决定作用。从体育教学的对象来说,体育教学所面对的是身心交融的人体,而连接人体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纽带是人的心理。个性发展和体育教学都是以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为基础的,两因素能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求发展,这应是体育教学的功能和目标之一。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性与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行为活动之中。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没有像其它学科那样,被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内,而是拥有较为广阔的教学环境。在这个较为广阔的地天里,学生可以尽情地游戏、运动、学习,思维活动和机体活动紧密结合,个性也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机体运动对人个性的塑造起着长久的、稳定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学生的机体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身体活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官的刺激,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并在机体上反复感觉,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正常的交往活动,可以得到师生的尊重,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增强自信和自尊,使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重要的是如何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要明确地把发展学生个性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主要任务。首先教师要摆正发展学生个性在体育教学中的位置,要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入手,使教学目标和发展个性的任务都得以完成。其次,要充分了解所教授学生的个性,如:合群、好动、胆大、不合群、不好动、胆小等。对于这些表现,教师应认真思考、精心施教,才能有效发展他们的个性。再次,有意识、有目的地强化学生的心理,对他们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其身心达到良好状态,以满足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和增强体质的需要。最后,营造一个融洽的体育教学环境。应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要多选择生动有趣,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

2. 用教师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所传授的教学内容,而且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感染力,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去发展自己的个性。

3. 要使体育的教学效果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在体育教学中应按学生的个性分班、分组,将个性相近的学生编在一起进行教学。譬如:兴趣分组法,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组成学习小组,教师的组织安排,可以更好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也可以合理掌握课的运动量,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发展个性。譬如:在课的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法,做各种走、跑、跳、投等练习,配以优美和谐、节奏鲜明、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练习积极性,使其在快乐中发展个性。

4. 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个性教育的指向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势利导,塑造其积极的个性品质。如:对胆汁质的学生,在个性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其豪放、勇敢的个性品质,防止高傲、任性、粗暴等不良表现;对多血质的学生,应着力培养热情、自信、机智的个性特征,并养成专一、克服困难的精神,防止散漫、轻浮、见异思迁等不良表现;对粘液质的学生,应着力培养踏实、稳重的品质,防止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等不良表现;对抑郁质的学生,应着力培养机警和细致等个性品质,防止忧虑和自卑等不良表现。

树立体育课程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对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这种特殊形式在体育课教学、课余训练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充分、自由地发展,发挥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同时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发展学生个性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注意加强学生思想中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创造性等方面的个性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对思想中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个性加以改正和克服,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钱伟,《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

[4] 许德顺等,《新体育课程标准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4(5)

作者简介:

罗雅莉(1977-),女,汉,四川,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作者:罗雅莉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思考论文 篇2:

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

摘 要: 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界定了本文研究的体育个性化教学的涵义,然后根据界定的涵义从教师的教学个性化,到学生的学习个性化给出了具体的贯彻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關键词: 体育教学 个性化教学贯彻方法

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仅局限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方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也仅局限于对其体育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体育对培养人多方面能力的作用和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过于程式化、模式化,严重扼杀了其教学的个性。现代体育教学就是要创造风格、培养个性,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因此,现代体育教学非常有必要倡导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本文对个性化教学涵义的界定

个性化教学,即尊重教学主体和客体个性,关注主客体情感需求和心理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依据此,本文认为个性化教学应该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两方面,亦即主体(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客体(学生)个性化教学。

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贯彻方法

1.采取个性化教学备课。

个性化的课前备课,是实现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个性化的课前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方面:首先,备教材,即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的同时,要坚持个性和共性相结合,不能离开教材所安排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当今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对体育锻炼提出了个性化的需求。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如果遇到自己不爱的项目,学生一般都会采用敷衍、随便动两下或者直接不动的态度对待练习,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还用跳高、跳远、跑步和做广播体操等单调的运动形式设计体育课,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教材,而是备学生,即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时,要围绕学生来备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设计课程,考虑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运动需求,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认真识别、承认和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在体育教学课堂上,不再是枯燥的讲解、示范、练习再练习的学习方式,而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为此在课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集情、趣、智于一体的个性化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活动、角色游戏、展示形象挂图(或照片)和音乐多媒体等方式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课本剧,引用蕴含哲理的诗词歌赋、名言俗语,或进行出神入化的即兴表演等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个性化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后蹬跑”一课时,可以首先以个性化的导语导入新课,诸如:请划过船或观察过划船的同学想一想,船怎么就向前走了呢?为什么桨向后划,船却向前走呢?示意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又可以发问:有人观察过马跑过留下的蹄印吗?是不是发现马的前蹄印深,而后蹄印浅呢?为什么?同学们在跑100米时,若第一次没有穿跑鞋,第二次穿跑鞋,则第二次比第一次跑得快,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个性化富有情况的导入设计,能激发学生对后蹬跑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因教材而异,因学生情况而异,因教师素质而异。

3.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改革教学方式,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实现体育教学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球类和游戏类等运动项目能充分表现出学生个性的主动参与和学生快乐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教学“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一课时,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整套动作,教师也可以把整套动作顺序颠倒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尽量减少注入式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在课堂内多设游戏,让学生自由放松,以通过自主学习培养爱好和特长,通过爱好和特长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更深刻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健身方法。

4.培养学生优势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锻炼方法及技能,建立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配合等方面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中找到自己合适的锻炼方法来提高动作技能水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在自己设计的方案中练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一味地使用测验或考试,要体现出个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建立一个完整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提高学习的动力。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策略贯彻方法

1.学生可根据性格和兴趣等分类标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个性化学习。

学生的性格或兴趣不同,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针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学生可根据性格或兴趣等的不同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具体而言,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高,运动能力强;而内倾型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另外,学生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下棋等静的体育项目,而有的学生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诸如篮球、足球等激烈的体育项目。因此,在完成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后,不同性格或兴趣的学生可在课后可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项练习,分享体育技能,交流体育学习经验,进行体育项目比赛等,从而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2.学生要不断总结反思自身学习成果。

课后学生可以进行反思、总结,写出简单的学习笔记。在学习笔记中要认真总结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何感受和体会;是否完成自我学习目标,若没有完成,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练习点选择不当,还是目标不切合实际,从中得出教训,以修改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与努力方向。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教师也可通过查看学习笔记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和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心理和技术上的个性需要。

参考文献:

[1]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明晴.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3]林仙.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4]丁勇江,林宗德.体育教学应重视个性化发展[J].体育研究,2006,(3).

作者:邰秋萍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思考论文 篇3:

大学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摘要: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任何物质资源都是人的智力创造的产品或人的智力的延伸,离开了人的创造,任何物质产品都不会具有智力特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体育教学中要发展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成才。

关键词: 个性 个性化教学 兴趣

教育面对人的生命,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的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去遏止、压抑和抹杀这种个性和独特性。让教育为个体而生存,创设适合个体独特的生命的个性化教育,也是体育对待生命的最基本的态度。发展个性教学模式是从大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多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以发展学生个性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活动方式。其指导思想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这种体育教学思想是现代社会培养具有生动活泼个性的现代人需要的反映。

一、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正从整齐划一、同步化、标准化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使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而后者更突出地表现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然而,在部分地区和学校依然存在着忽视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现象。千人一面的“标准件”人才培育模式仍很突出,这些现象不仅反映在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反映在高等体育教育中。比如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一样,考核评价指标相同,很少能按照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去因材施教,个别培养。长此以往将影响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也保证不了学生能有一项体育活动陪伴终身目标的实现。

二、体育教学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也对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 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2.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

3.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二)个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1. 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得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 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向型和外向型。属于外向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向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因材施教

了解和掌握人的个性心理,在体育教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既是体育教学的结果,也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就是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体育教学时因材施教的主要依据。这样做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任何教育影响的效果都以它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础上为转移。所以,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当前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1. 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

2. 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

3.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4. 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5.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6. 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体育教学要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相统一

为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得到统一,应按学生的个性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兴趣或性格分组)。

1. 兴趣分组法即按学生兴趣选择,组成各教学小组。由于整体成员都是因为喜爱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学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就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尽情运动、享受,身心都会得到有益发展。

2. 性格分组法即按照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由于该方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这就使教师能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且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从而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

(三)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在未来某方面有所成就的“先兆”,很难设想,一个人对某种事业毫无兴趣而会有所成就。兴趣,做为引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某种心理需要。应当看到,当一个人的兴趣升华为志趣时,他对所要实现的志向目标的投入量就会远远超出兴趣阶段。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参加实践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尤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它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白,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其次,要注意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及教学方法。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要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凡是优秀体育教师都善于利用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学手法。第三,应搞好体育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课外活动,使学生对体育产生直接兴趣。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项目,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四)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将技能学习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快慢与程度上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要应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接受空间。如果教学中有些练习占用较多时间而使学习显得枯燥时,可将练习设计成活泼的、游戏性的练习,或者编成小组来练习,借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这样的学习,既可以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的学习,又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二要兼顾教学中不同练习形式的特点。体育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只有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技能。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教师将本次课学习的目的、内容预先该子告知学生,然后将学生带入活动场地,教师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很熟练地做起动作来,而另一些学生也会很快模仿别人的动作练习起来。教学中有时对操作性的学习活动采用这样的方法,有助于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观察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学生通过自我练习有了一些体验后,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就可以避免学生过分集中于某一器械而耽误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三要注重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学生体育知识 技能的个别差异性,并不决定学生全面提高体育技能,也不决定全面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只要体育教师围绕其个性特点注重提高其一方面的能力,就会使学生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并认识到更高的学习目的。四要在自我评价中发掘个别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阶段性的学习结果评价,是外在的。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是内在的,能为长期学习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自我评价中发掘个性,有助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培养自我意识,进行主动的、阶段性的总结,有利于长远的学习。自我评价是直接的、内在的、有效的学习反馈系统,是一种内在的认识过程,是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总之,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类型,悉心研究体育教学在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影响,根据不同的个性特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得到很好地培养,以适应21世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蔓莉.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J]. 2002.10.

[2]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7:153-155.

[3]陈录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83-84.

[4]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4.4.第2期:11-14.

[5]高凤华.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J].中国学校体育.2004.6:12.

[6]甘任泉.试谈大学体育学习的兴趣及培养[J].2002.10.

[7]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6:107,108.

[8]马永胜.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J].2002.10.

[9]张雷风.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 2002.10.

[10]张萍、田文林.体育教学对学生良好个性影响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6:85.

作者:宋保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组合作模式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师生互动应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