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论文范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网络消费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网络直播作为电子商物下的一种新兴模式正以一种难以预料的姿态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直播。网红带货掀起热潮,消费者在屏幕另一端观看主播们的演示受其引导从而激发购买心理,产生购买行为。本为主要从电商直播的兴起与发展现状,对消费者网络直播中的消费行为和心理分析等方面对网络电商直播进行系统的分析。

第一篇:网络消费论文范文

网络消费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消费”俨然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消费方式。在网络消费中凸显了诸多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消费的动力不容小视。

关键词 网络消费 大学生 消费观

消费是确保人类生命延续和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支撑,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笔者认为,行为总是受观念的指导和支配,要使人们有正确的消费行为,必须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加以指导。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问题

(一)主流消费观念偏离

在以往,节俭的消费伦理是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的主流消费观念,而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和西方消费主义的冲击,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流消费观念地位也被动摇了,在这种情况下,在思想上冲击最大的是作为网络消费主要群体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超前消费、信贷消费、攀比消费在大学校园内比比皆是。

(二) 网络消费结构失衡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大学生的主要重心是学习,消费结构很单一,网络消费打破了时间上、空间上的局限性。当代大学生也不再满足于单调的两点一线的教室、宿舍生活方式。由于网络消费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日俱增,消费内容的排序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像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超前消费,购买高价品牌商品的攀比消费,享受消费等。使消费结构变得多样且畸形。

(三)消费道德意识弱化

良好的消费道德会规范人们的消费观念。而在消费社会中,消费道德的缺失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一方面,网络市场为了刺激消费,而忽视了舆论导向对大学生的影响,使过度盲目和攀比的消费行为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对消费道德与不良的消费风气没有明确的分辨能力,只是片面地追求物质,被崇尚物欲的思想所蒙蔽。对学校和家长灌注的观念存在逆反心理,形成了无视消费道德、拜金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腐朽风气,这种不良风气直接冲击了大学生原本就缺失和脆弱的消费道德观念。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强

作为大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生作为没有收入的消费者,经济来源依靠家庭的供给,在消费活动中作为弱势群体而存在。而经济科技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两个主要的方面:首先,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的种类变得丰富多样,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更广的选择空间,销售手段和销售渠道的增多也使得消费途径变得更加的便捷,这些便利一方面为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其次是,商家追求片面利益,很多的网络商家不注重诚信为本的原则,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假冒产品在网络上横行,这种网络营销的乱象,商家利用网商平台管理的盲点,等待着马虎的消费者“落网”。

(二)主渠道教育内容的不足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重视的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更多关注的是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教育。其次有些学校理财课程一片空白,很多大学生是第一次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因而,如何合理的支配每个月的“收入”,就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有时候往往管不住自己,过早地把生活费花在一些不需要的地方。对于可独立支配的这部分花费,不少学生还是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月初节余,月底拮据,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三)家庭消费观念的不合理

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消费观念具有传递性,一个人的消费观的形成是通过模仿开始的。大学生的消费观与自身成长的家庭有着及其紧密的联系。大学生深受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并且继承了他们父母的消费观。其次,子女的消费都是有父母一手包办,孩子很少有自己理财的机会,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对于金钱概念的了解。最后,中国的家长大多奉行“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将精神上的溺爱转换为行动上盲目的物质支持,从而助长了大学生消费观的不良倾向。

(四)自身消费自律能力不强

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步入校园并且独立的支配自己的生活开销,从由父母一手包办的告诉你需要买什么、不应该买什么一下子转变成我的钱我做主的阶段。绝大部分大学生对金钱缺乏明确的概念,而大部分的家庭也不会限制他们的消费,在网络商家的鼓动下和大学生群体影响下容易冲动消费,无法客观的辨别消费与需求。在大学校园内出现的追求名牌观念浓厚和攀比心理严重。在当下网络商家大肆宣扬品牌消费,不少自律能力差以及缺乏理性消费观念的大学生会盲目的追逐品牌消费,认为别人能买的自己也能买。致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扭曲、变形。

三、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

在网络消费中,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以及缺乏对商品质量和服务的判断力以及网络消费虚拟教育等特点,容易出现网络诈骗的现象,造成大学生经济损失。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网络消费监管力度,规范网络竞争行为,建立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机制,利用先进的监管系统辅助政府的管理是发达国家管理互联网的普遍做法。要加紧对互联网内容监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不断的升级监管技术手段,准确把握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网动向,进而强化网络环境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各类网络应用及某些网站的控制和过滤。对那些非法网站和不健康的网站要及时的屏蔽,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网络。以切实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消费市场。

(二)完善高校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

2011年4月《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青少年网民在整体网民的比重为45.1%。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有网络的体验,在大学之前的教育体制中也未有开设网络知识课程,所以为促进大学生正确网络消费观念的形成,应当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网络安全技术。其次要把消费观教育真正列入高校课程安排,使消费观教育在学校得到持续性开展实施。大学生校园若缺失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教育势必会造成大学认知消费现象能力的弱化,不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适度、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三)注重家庭引导,增强大学生理财意识

家庭作为子女入校之前的第一任老师,在培养子女养成合理消费观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家庭提供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从根源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家庭作为大学生一个长期生活的环境,家长的消费观念潜移默化所起的作用是极其显著的,家长的消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有效借鉴。其次是部分家长出于对子女的溺爱所以就表现为行为上的来者不拒,满足一切物质要求,不问是否合理需要,对此,父母也应该从家庭内部进行检讨,充分的认识到消费要有理有利有据。对于不合理的消费应该要及时的制止或者给予引导。

(四)深化自我教育,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是通过自身将学校、家庭的教育转化对自身内在的要求,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内化的心理过程。大学生应该要反思自身的消费行为是否科学、健康、适度、文明、可持续的消费,是否有利于自我的成长进步、自我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正确客观对待网络购物以及对网络购物的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要学习识别合法网站的知识,主动增强网络消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最后要合理安排消费结构,当自身生存方面所需要的物质能够得到保证后,应当在发展性消费上扩大比重,不要过分看重人情消费,更不可盲目炫耀攀比消费。

四、结语

大学生是否拥有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消费模式及发展趋势。透过纷繁复杂的消费行为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有助于研制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教育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可持续的消费观,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消费者和优秀的建设人才。

(作者单位:梁远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陈小艳 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礼英姿.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11.

[3]苏志宏.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遭遇文化帝国主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究,2006(1).

[4]汤云珠.论和谐社会建构中大学生的消费观及教育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作者:梁远钢 陈小艳

第二篇:网络直播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分析

摘 要:网络直播作为电子商物下的一种新兴模式正以一种难以预料的姿态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直播。网红带货掀起热潮,消费者在屏幕另一端观看主播们的演示受其引导从而激发购买心理,产生购买行为。本为主要从电商直播的兴起与发展现状,对消费者网络直播中的消费行为和心理分析等方面对网络电商直播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  网络直播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一、网络电商直播现状

电商直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近期爆火的李佳琦和薇娅为首的达人直播,另一种则是以店铺直营店为首的店铺自播。网络直播除了美妆外品直播间还覆盖了服饰、食品、家居、数码家电、汽车等在内的几乎所有行业。直播平台上的“剁手黨”战斗力不容小觑,目前网络直播业务呈现出极强爆发性。

二、网络直播消费行为

(一)直播中消费的原因

1购买动机的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总是受一定的购买动机影响。消费者在进入直播间的时候通常只是对直播产品感兴趣,并不是真的需要购买。例如李佳琪通过试口红的颜色,分析每种口红的受众,引导粉丝进行购买适合自己的口红,有时还会请一些明星站台,发挥明星效应来诱导粉丝。

2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主播在直播间展示商品,一些对商品感兴趣的用户会与主播进行互动,向主播询问一些问题,或许有些人只是物欲不强,但因为没有参与活动,觉得自己不合群。从众心理便是这样出现,当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将自己的认知判断偏向多数人的时候,便失去了独立性。

(二)直播消费行为的分类

1冲动性消费行为

消费者在主播们的卖力促销和其他消费者竭力购买的情境下,突然涌现出一种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且马上付诸行动,购买产品。这种冲动使消费者对于自己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后续情况丧失了思考能力,只顾购买眼前产品。

2理性消费行为

不管主播们如何夸赞自己的产品,也不管产品在直播中展现的种种性能,消费者往往可以通过理性分析自己是否需要购买种产品,并且分析自己购买产品后产生的影响,思考利弊后再购买产品。

三、网络直播中的消费心理

(一)影响直播中消费心理的因素

1内部个人情感因素

网络直播购物中消费这可以与主播进行实时沟通,与主播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有些消费者不喜欢自己单独购物,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又都没有时间陪同购物就会产生孤独感,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不光有自己一个消费者,直播间里比较活跃可以消除自己的孤独感。

2外部因素

电商平台技术、移动客户端和虚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消费者足不出的户就能用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浏览各大直播间实现轻松购物。

(二)直播中的消费心理类型

1个性心理

往往有一些消费者喜欢追求潮流和凸显个性的东西,而在传统的购物中商品都是符合大众审美,没有新意。还有的消费者不喜欢自己的东西与别人的“撞衫”。一些主播就会在自己的直播间里推广一些很难见到或很有新意的商品,吸引这部分的消费者购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心理。

2人际交往心理

有些消费者在现实里很孤独,周围的朋友很少,就会在直播间里进行交流,与主播进行互动,与平台里的其他消费者分享自己的看法,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走出封闭区,还可以享受人际交往的乐趣。

四、网络电商直播出现的问题

(一)直播间里的销售可能存在套路

有一些直播间里的购买者可能是主播或厂商花钱请来的托,为了营造一种产品卖得很火热,消费者不买就会吃亏的假象。有些消费者出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就会购买这种产品,而产品买来后一般是用不上闲置在一边,花钱做了无用功。

(二)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难以保证

电商直播间里的产品虽然是消费者通过屏幕亲眼看到的,那些主播通过亲自操作已经向消费者展示了所卖产品的优良性能,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找主播,主播会推脱他只是帮厂商销售,产品质量问题不归他管,主播和厂商相互推脱,而消费者的售后问题得不到解决。

(三)对直播产品进行虚假宣传

有些主播为了突出所售卖的产品有时会虚假宣传,在直播平台上展示虽然比较直观,消费者可以看到试产品的全过程,但是消费者并不是直接与主播面对面,还是隔着一个屏幕。主播欺骗了消费者,消费者这也不知道,还是根据主播的引导进行商品购买。

五、正确进行直播中消费的措施

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避免从众攀比心理,理性消费。在看直播过程中,不能看到别的消费者进行购买就认为自己也需要此类产品,要在消费之前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自己是否该买此产品。

消费行为要根据自己实际的财务状况。有些消费者在直播平台进行消费就专挑那种可以分期付款或花呗、白条支付的直播间进行消费,提前透支以后的工资。这些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符合自己财务状况的消费行为。

六、总结

直播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每一位在直播中消费的消费者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只在直播中购买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雁白,张建香,赵晓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 陆军.青年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特征研究[J].价值工程,2012.

[4]  时琪.大学新生从众心理及其行为的调查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5] 耿黎辉.消费心理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临沂大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作者:刘治敏 钱妍妍 任春颖

第三篇:浅析网络消费异化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消费领域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领域,已不再仅仅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手段而存在,人类的异化已经进入到了消费领域,不仅仅是马克思所处时代生产领域的异化。消费从手段变成了目的,遮蔽了人的真实需要,提供给人虚假的自由体验,最终使人变成了经济目的的手段,在异化消费中人丧失了主体性,成为了非人。

【关键词】消费异化;符号消费;消费成瘾;理性消费

由于世界化大分工的出现,消费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更是离不开消费,消费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渗透到消费领域,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方式,并成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正依托这张神奇的信息之网迅速变更着自己的消费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

一、对网络消费异化的界定

网络消费就是指直接或间接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商品的买卖,人是网络消费的主体,互联网为载体。网络消费是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借助互联网实现类似传统交易的买卖,购买到满足自身发展的商品的活动。消费者在进行网络消费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消费的过程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了异化。“消费异化”指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离,导致了生产本来意义的改变。消费异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消费主体侧重对消费客体的占有,久而久之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产生依赖,反而受消费客体的制约;另一种是消费活动无法满足消费主体再生产的需求,使消费主体无法从消费客体中自拔,在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没有得到满足和提高。

二、网络消费异化的表现形式

网络消费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符号消费

所谓“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与消费商品的过程中,追求的不仅仅是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还包括商品所附加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和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权利等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符号消费是现代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的一个关键词汇,人们在满足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后,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后,越来越多的把消费兴趣转移到商品的符号意义层面。现代消费社会的特征是从“物的消费”过渡到“符号消费。

在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的时代,工具性、生存性消费是首要的消费方式。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网络购物这种新兴消费方式的兴起,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这就迫使商品生产者赋予产品更多的符号意义,与此相对应,当消费者的基本生存需求在得到满足之后,消费行为会更多地演变为意义消费和符号消费。随着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炫耀性消费在生存消费之外迅速崛起。人们对消费品的占有也不再是仅仅为了它的使用价值,而主要是炫耀其附加值。符号消费的实质在于物的符号性而非工具性,消费者将物品当做抽象符号来使用,以便向他人传递一定的信息和符号。鲍德里亚指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也具有符号价值。

2、消费成瘾

网络消费成瘾分为网络娱乐成瘾和网络购物成瘾。网络娱乐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网络的重复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产生强烈再度使用的欲望,并对网络产生心理、生理上的依赖,分游戏成瘾、聊天成瘾两种类型;网络购物成瘾,随着网络、团购、代购等新型购物方式逐步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成为“购物狂”,人们觉得似乎什么都可以买,也让人感觉什么都能买到。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谈到消费欲望,他认为社会中人们通过大型技术的统治组织,这个统治组织无时无刻不在激发人们无法克制的欲望,而这欲望促使人们进行不正常的消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一书中对自由市场的能力限度进行了合理怀疑,并非生活领域的所有东西都适合纳入市场经济领域,桑德尔说,通过将所有的东西明码标价,我们就从“拥有一种市场经济”最终滑入了“市场社会”。前者不过是一种组织生产活动的有價值和高效的工具;而后者则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关系由市场所决定的社会。

网络消费依赖和消费的非理性,造成网络消费的盲目性与无目的性,无法分辨哪些商品为自身需要,没有充分了解信息的正确性,而是全盘接受网络上呈现的信息和价值观,结果造成消费者个人脱离生活实际,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生活被网络消费所主导。网络消费者中不乏有人整天上网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在这种异化了的网络消费中并没有给消费主体带来消费的享受和满足,也偏离了消费最初的消费需要,消费客体成了消费过程的主导。

3、网购道德困境

符号消费、消费成瘾以及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导致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异化,从而带来人本身的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迷失在自己创造的市场与商品中。在网络时代,网络本身实质上也是一种符号控制,网络本来是主体实施控制的一种工具,但是当人们盲目无止境的迷恋使用这一工具时,便无法摆脱该工具,主体放弃了自身所拥有的控制权,这种符号异化导致在网络消费中人最终控制权的放弃。进而表现为网络沉溺、游戏成瘾等。在网络中,由于超脱了现实生活中的地区、地位、身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虚拟的符号,彼此不知道地位、背景、身份等,但是符号化的人在网络消费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也容易异化。由于网络个人身份的隐藏,都是以昵称这样的虚拟符号出现,使人不需要背负太多的道德责任。在网络消费中,不诚信的人开始没有顾忌的做不道德的事,这些事在现实社会中要付出声誉或者法律的代价,但在网络消费中,做出这些不道德的事所要付出的代价就会极大地减少。

网络消费由于是在虚拟的条件下进行,买卖双方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仅通过一台机器和几张图片完成交易,因而卖方不守商誉,买方不守诚信的问题比较严重。无论是国内的淘宝、京东还是国外的亚马逊等都经常出现被广大网友指责经营不守信誉的事件。在消费者购买的过程中,还会碰到制假售价的虚假广告,收到的货物与卖家描述严重不符合的现象。更甚至于在网络经营活动中出现违法经营活动,诸如网络欺诈、色情网站、网络陷阱、网络盗窃等违法现象。

三、总结

网络作为一种渗透性和渲染力很强的新兴媒体,在消费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制造和引领了一大批消费热点和增长点。在全民网络消费时代已然到来的今天,在不可避免的网购热潮冲击下,我们唯有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遵循市场消费规律,自觉避免网络消费主义、符号消费的荼毒,唤醒消费主体的自我意识,方能发展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 周丽蓉. 媒体奇观下的网络消费文化特征与异化表现[J]. 传媒研究, 2012(2).

[2] 何小青. 符号消费与广告伦理[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樊 葵. 论媒介崇拜[J]. 当代传播, 2007(5).

[4] 迈克尔·桑德尔. 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

作者:张倩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合理消费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扶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