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滋润学生的心灵——浅谈校园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2023-02-28

音乐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唱歌、乐谱,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 通过音乐审美教育, 让学生自我提高自我教育。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深层发展, 素质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实施, 青少年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美感熏染下, 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 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学应是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 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 把德育融入美育之中, 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 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 就是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教育, 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 以美辐射, 把音乐教育渗透到其它教育中去, 充分利用美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对人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 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 更是无法替代的。

根据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的特征、功能、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促成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提高, 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

1 了解音乐教育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爱国思想是国民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校园音乐文化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蕴含情意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首好的音乐作品, 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 能够产生巨大作用。如《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等, 歌颂了勤劳勇敢, 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合唱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解放战争中, 一大批优秀的革命音乐家, 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旋律优美的音乐歌曲, 如“东方红”、“绣金匾”, 教师应当有意识, 以教材内容为主, 教材以外的音乐歌曲为辅, 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歌曲, 从中挖掘音乐歌曲中的德育因素, 结合不同历史背景讲解歌曲中的内涵, 在备课时就要做好准备。

1.1 在唱歌活动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

唱歌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应当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 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如《歌唱祖国》、《爱我中华》等歌曲, 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健全的人格, 良好的精神风貌。

1.2 在音乐欣赏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

音乐可以组织和协调人的意志和行为, 传达交流思想和感情, 从意志道德等方面对中学生产生影响, 激起潜移默化的力量。在学校里我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 精心选择每天的晨曲、课间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实践证明, “课前一支歌”活动的深入开展, 对学生有很大的好处。有计划的选择每周一歌, 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歌唱, 展开丰富的联想, 真正的陶醉于音乐中、歌词中, 精神得到了陶冶, 灵魂得以净化, 思想得以升华, 心情好了, 精力集中, 听课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2 运用音乐教育的功能,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艺术教育融思想教育于一体。要注重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的同时, 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配合。

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给青少年学生讲述一定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知识及意义, 还可精心组织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讨论。比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 并组织学生认真讨论, 正确引导他们。同时, 让孩子们在流行音乐大潮的冲击下, 听到从我们血脉源头传来的民族乐声。亦可播放一些像《祖国颂》这样的歌 (乐) 曲, 让他们逐渐领会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独具个性的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具有审美, 陶冶情操、修养品行功能, 音乐歌曲中也有糟粕, 学生比较热衷追“星”, “星”的音乐歌曲成了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外国的, 港、澳、台和内地“星”的音乐歌曲, 其中有些音乐旋律萎靡, 歌词消极, 有些歌词含意不清, 语句颠倒, 逻辑混乱, 重金属音乐中充满暴力倾向, “星”的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丑陋, 他们的道德操守受到人们的质疑, 学生盲目追“星”, 身心会受到负面影响, 教师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 对音乐歌曲优劣、美丑的鉴别,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释疑音乐所塑造的形象, 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理解美、认识美, 学会鉴赏音乐美, 培养美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因势利导精心设计教学, 根据音乐教学内容, 教学生唱歌、识谱、欣赏和综合训练时, 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 选用内容健康, 旋律优美歌曲,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这些反映了学生积极向上, 互相帮助, 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还要积极营造音乐学习, 音乐欣赏的课堂氛围, 结合教材讲有关音乐的故事。

我们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与表演, 通过创作来表现音乐, 加深对音乐作品理解与表现。如把民族音乐用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 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同时, 心灵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教师不仅要注重整洁大方、自然端庄的外表形象, 更要注重内在修养——师德修养, 积累掌握扎实的知识和音乐技巧, 孔子的“善美合”应该是音乐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好学生音乐的同时,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 好的音乐可以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收益, 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成长。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培养。音乐的教学目的, 不只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形态层面上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 而更重要的是基于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 音乐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 通过全面挖掘音乐的本体功能, 促进学生人格品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音乐,德育,渗透,教育

参考文献

[1] 潘广宇.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8.

[2] 陈礼旺.试林音乐表达情感[Z].

[3] 普通高中音乐教材大纲[M],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4] 孙鹭.中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河北教育 (综合版) [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论文下一篇:隐形的束缚——在广告审美文化中男女审美地位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