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概论工商管理类

2022-12-04

第一篇:专业概论工商管理类

专业概论(物流管理类)课程总结

物流概论(物流管理类)课程总结

在2009—2010年第2学期里,通过对《物流概论(物流管理类)》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物流方面的基本知识,虽然在考试中我仅取得了合格的成绩,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物流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也不妨碍我从专业知识理论开始去开启物流世界这扇大门。以下我将对《专业概论(物流管理类)》这门课程的一些认识以小论文形式作出总结,以展示我对物流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我国物流业的发现状和趋势

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因此,认清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个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一个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第二个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第三是意见不统一。主要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进一步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这一时期促进了物流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Logistics)阶段这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的现代物流(Logistics)阶段。通过第二阶段分销物流的发展,使全世界都意识到,物流已经不仅限于分销领域,而且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放弃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而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

二、物流的定义

在我国,通常认为“物流”即是相关的物资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移动,涉及运输、仓储等各层次的活动。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1985年),“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修订了物流定义,将1985年定义中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修改为“产品、服务”。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既包括生产物流,也包括服务物流。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进行了修订:“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把物流的概念介绍到了国内。此后,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展开了对物流的研究,代表性的物流定义有:

1995年,王之泰教授在《现代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按用户 (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 要求,将物的实体 (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 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货物拣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

1996年,吴清一教授在《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2001年4月17日,由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国内贸易局物流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标准)正式颁布。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在这里,笔者认为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于物流的定义最为恰当,在这一定义中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最低。该定义充分考虑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强调“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并从“反向物流”——逆向物流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物流的内涵与外延。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我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1.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 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 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 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1.2.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1.3.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 服务水平提高。

1.4.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幅更大。

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四)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五)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式。

五、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一)物流企业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随着物流市场的全面启动,物流产业将由起步期逐渐过渡到发展期乃至成熟期,物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市场化发展必将对参差不一的物流企业进行淘汰。物流行业服务标准的形成和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确立,将使物流产业的规模效应迅速显现出来,物流产业的空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首先表现在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各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与并购,将会继续推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其次是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由于商业运作的复杂性,某一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方往往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结盟解决资金短缺和应付市场波动压力,并进而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企业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收购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

( 二)制造业、商贸业成为国内物流发展的主角。中国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是企业内部自行完成的,因此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我国物流水平的关键因素。2002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和参与国际竞争要求的影响下,制造业加快了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商贸业则加快了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工商企业的物流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三)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稳步发展。 一方面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如中远集团、中外运、中储集团、中海物流、中集集团等等。这些国有大企业走了三条路,一是整体改造、提升为物流企业;二是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组建物流公司;三是与外方或国内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股份制物流公司。

另一方面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例如著名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苏州宝供物流基地于年底之前落成运行。该基地座落于苏州市吴中区郭巷镇,规划用地总面积约400亩,首期建设用地为115亩。宝供集团计划在广东再建一个大型配送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另一家民营物流企业——安得物流公司则成立了一家第四方物流公司,专门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像这样的民营物流公司还有南方物流、大田物流等一大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务实、稳健,生气勃勃。

(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正如著名品牌推广人、网络分析师冯志亮先生所讲:我们提倡物流信息化要务实,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另一件基础性工作。目前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已经组织机构和队伍,开展了基础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正式颁布的两项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就是具体的进展。该两项国标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年末,交通部又发布了关于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行业标准。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筹备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标准化的建设。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很重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例如广东省政府转发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流通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加大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五)物流教育走向规范,理论研究稳步深入。

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物流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2002年在物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

我的体会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对物流专业的了解,我发现学习物流是我明智的选择。因为物流是经济活动的桥梁,物流专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给了我提供了一个向上发展的契机。物流专业的开办,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网络教育考生,规范的管理是我成长的沃土。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里还处于摸索阶段时,我暗下决心,继续对物流相关专业理论知进行深入的学习,日后要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为这一空白涂上绚丽的色彩。

第二篇:专业概论(工商管理类)第1次作业

一、主观题(共5道小题)

1.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可分为有递进关系的六个层次,具体是什么?参考答案:

(1)知识。也叫识记。是指学生对应该掌握的定义、原理和法则以及具体事实等的记忆。

(2)理解。也叫领会。是指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达到了了解和领悟, 能够说明和解释,并会加以区别和做出判断。

( 3) 运用。也叫应用。指学生对所学原理、公式、法则的实际应用,即能进行推理判断, 直接用于计算或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分析。指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分解。其中包括组成要素分析、相互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等。

( 5)综合。指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加以重新组合。

(6) 评价。是指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价值上的判断,确定其正确性。

2. 具体而言,学习工商管理专业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答:

1、工商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

2、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3、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4、使企业管理清晰,资本结构合理,决策恰当;

5、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

6、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3.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有哪些?

答:作为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 ,具有以下特点:

1、一般性: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多样性: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管理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企业管理学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属于边缘性科学。;

3、专业性: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4、实践性:提升企业家素质修养,树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自身价值。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同时,有效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只有通过一大批企业家时间才能带来实效,发挥其指导企业实际工作的作用,并在不断反复的实践中,完善企业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4. 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具体目标有哪些?

答:

1、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国内外工商管理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我国工商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管理工作与管理学科的特点,从构建管理系统的角度出发掌握并能够运用各项管理职能运作的程序、重点及常用方法,了解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缩短在理论方法上与国外的差距;

4、系统总结提炼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工商管理经验;

5、培养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6、为未来企业家的培训和管理咨询提供帮助。

7、强化实践技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商管理的实际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商管理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8、以工商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以快速成长的中国中小企业、区域产业群、服务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案例、归纳和比较等方法综合研究变动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规律及其对策。

5. 工商管理专业网络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答:

1、有利于学生建立整体专业的概念:平台栏目的设置是经过行业专业人士根据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渐进性和连贯性的心理特征而提出的。

2、有利于形成一个开放的专业网络课程体系:依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安排上考虑到了课程教学的交叉性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论到实践的层次递进关系,将网络课程划分为公共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实训课程四个区间,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课程体系。

3、有利于专业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在以专业为单位的网络教学平台里建设教学资源,不仅能集中精力系统化地搜集专业内的教学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孤立、丢失、遗漏等现象,而且为教学资源的重组、整合、优化和再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能给师生提供更丰富而有用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对资源的分类整合,指导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网络学习。

4、有利于师生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同一个专业的师生,共处在一个网络学习环境当中,可以在网上开展诸如专题讨论、作业设计、在线调查等活动。

5、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用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6、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使网上教学具有远距离开放教育的特点,力争在教学形式上取得突破。根据课程多媒体一体化的设计方案,按照课程网上教学需要,对网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其做到最佳组合。

第三篇:专业概论(交通运输类)

专业概论(交通运输类)主观题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其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各有其适用的范围。但在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中,这五种运输方式是相互协调、竞争和制约的,因此,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哪几种运输方式?

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优势。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特色。 专业内涵——立足轨道交通,面向综合运输 学科性质——理工管交叉,软硬结合 人才培养——强调复合型,突出实践能力

经过长期的积累、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交通运输专业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呈现出明显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24 × 2

5势。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优势。

列举本专业网络教学的资料来源? 教材

二、 参考书

三、 学术期刊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特色。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内涵特色 轨道交通优势突出的学科发展特色

立足四川,服务西部的学科区域定位特色

学科水平全国领先,专业排名全国前列 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优良 教学体系完善 师资力量雄厚

学生素质高,市场需求旺盛

长期以来,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围绕“创办品牌专业、培育一流人才”的目标,本专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四项优势: ① 国际交流优势 ② 教学梯队优势 ③ 科研创新优势

④ 具有三大优势领域 按照专业领域划分,交通运输学科研究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答:按照专业领域划分,其研究内容包括: ①

交通运输设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

种交通运输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技术原理; ②

交通规划原理——城市、区域、通道等不同范畴的交

通需求预测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共同原理、步骤和方法; ③

交通港站与枢纽——运输结点、即运输技术作业过程

的设备配置原理,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即综合交通枢纽的结构和功能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 ④

运输组织学——在一定运输市场环境下,运输生产的

规划、组织、计划、指挥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运输需求组织管理和运输资源的优化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⑤

运输商务——运输市场营销与运输商务过程的理论和

实务; ⑥

运输经济学——经济管理理论方法与交通运输系统的

有机结合; ⑦

交通安全工程——交通安全基本理论、交通安全分析

和评价方法、交通安全技术和交通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及其结合; ⑧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运输政策法规的制定、体系、

内容; ⑨

交通运输市场营销——运输市场基本理论、营销基本

原理、理论和方法; ⑩

交通运输史——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律及演

变原理。 9. 我校的交通运输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偏重于哪些方面?

我校的交通运输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偏重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等方面,即主要解决与规划设计、组织优化、运营管理、系统分析、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相关的问题。 10.

我校交通运输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该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

1.学生能力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2.突出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方针 3.重视学科交叉和综合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包括哪些内容?

本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毕业报告(论文)四个部分构成 12.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

1.应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交通运输理论基础 2.应具有一定的从事交通运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

3.应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熟悉相关的原理性知识

4.应具有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

5.应具有优良的品德与法制意识,较强的开放、创新以及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起源。

我国的交通运输学科和专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工科门类的学科,它的发展是伴随着“交通大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14.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教学环节包括哪些?

1.课程大纲。即课程中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是自学和复习的指导纲领。 2.课程讲解。 3.即时练习。 4.例题分析。 5.相关案例。 6.背景资料。 7.参考文献。 8.思考问题。 9.课程作业。

15.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主要方法。

一、利用纸介教材自学

二、善用网上多媒体课程学习

三、听教师导学

四、做精华习题

五、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

六、有问题勤于请教

七、关注时政,多留意身边的交通运输现象和问题

第四篇:专业概论(交通运输类)作业

专业概论(交通运输类)

一、主观题(共15道小题)

1.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 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网络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

2. 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哪几种运输方式?

参考答案: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 3.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特色。

参考答案:

① 专业内涵——立足轨道交通,面向综合运输

② 学科性质——理工管交叉,软硬结合

③ 人才培养——强调复合型,突出实践能力

4.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优势。

参考答案:

① 学科水平全国领先,专业排名全国前列

② 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优良

③ 教学体系完善

④ 师资力量雄厚

⑤ 学生素质高,市场需求旺盛

5.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特色。

参考答案:

①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内涵特色

② 轨道交通优势突出的学科发展特色

③ 立足四川,服务西部的学科区域定位特色

6. 列举本专业网络教学的资料来源?

参考答案:

1)教材

2)参考书

3)学术期刊

4)报刊杂志

5)网络资源

7.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优势。

参考答案:

① 国际交流优势

② 教学梯队优势

③ 科研创新优势

④ 本专业具有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三大专业方向的优势领域。 8. 按照专业领域划分,交通运输学科研究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参考答案:

① 交通运输设备

② 交通规划原理

③ 交通港站与枢纽

④ 运输组织学

⑤ 运输商务

⑥ 运输经济学

⑦ 交通安全工程

⑧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

⑨ 交通运输市场营销

⑩ 交通运输史

9. 我校的交通运输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偏重于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等方面,即主要解决与规 划设计、组织优化、运营管理、系统分析、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相关的问题。

10. 我校交通运输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学生能力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2)突出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方针。

(3)重视学科交叉和综合。

11. 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该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毕业报告(论文)构成。 12.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

参考答案:

1.应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交通运输理论基础。

2.应具有一定的从事交通运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3.应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熟悉相关的原理性知识。

4.应具有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

5.应具有优良的品德与法制意识,较强的开放、创新以及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起源。

参考答案: 从交通大学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最早开设铁路管理专业的学校;从学科的发展演变也可以看出,铁路管理专业应该就是目前交通运输学科和交通运输专业的前身。

14.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教学环节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1)网络授课

2)实时答疑

3)课后作业

4)网上讨论

5)课程考核

6)毕业论文(报告)

15.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1.利用纸介教材自学 2.善用网上多媒体课程学习 3.听教师导学 4.做精华习题 5.带着问题,学 习理论知识 6.有问题勤于请教 7.关注时政,多留意身边的交通运输现象和问题

第五篇:《专业概论(电气工程类》主观题答案

一、主观题(共17道小题)

1.

电气工程专业的性质是什么?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专业性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 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

专业特点: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解决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2. 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有哪些?结合你目前的工作情况谈谈在该领域电气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情况。

参考答案:

研究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

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等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第二问联系实际作答。

3. 本专业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谈谈你准备怎样学好本专业?

参考答案: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课件,做个有心人,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努力、努力。

第二问联系实际作答。

4. 电气工程专业形成了哪些研究方向?

参考答案:

1. 电力工程方向

2. 铁道电气化方向

3. 高速铁路方向

4. 电力机车方向

5. 什么叫电力系统?

参考答案:由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组成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统一的整体。

6. 简述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参考答案: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专业。

19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创立的 电磁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大学陆续设置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发展与电气相关的知识。

1908年,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大学堂设置了电机专修课,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

超过一个世纪。

一百多年的不断发展,本专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电气工程学科。形成为学科覆盖面广、学科理论体系完善、工程实践成功、应用领域宽广的一门独立学科。

1917年交通大学的电机专修科设置了电讯门,是我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

1932年清华大学率先设置电机系,1934年武汉大学设置了电机系。

1949 年后,我国出现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学院。自 1977 年,大部分高校“电机工程系”陆续改名为“电气工程系”,之后改为“电气工程学院”。

1998 年前,我国大学电类专业分电工类与电子信息类。

1998 年,国家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合并和压缩。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中的部分合并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目前,发达国家的大学,保留了“电气工程系”的名称,有的和计算机专业一起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电气工程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电子、信息等,传统“电力工程”内容不多见,很少有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专业。背景是发达国家的发电装机容量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用电需求年增长率不超过 2% ,电力发展趋于饱和,所需人才数量大为减少。

而我国电力工业还处于迅猛发展期,年用电增长率超过 10% ,2020 年预计装机容量约 9.5 亿千瓦,需要大量的电气工程人才。各著名工科大学都把电气工程专业作为支柱性专业,一般大学工科专业中几乎少不了电气工程专业。

7. 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哪三部分?

参考答案:

1. 电工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包括电路和电磁场理论。这些理论是物理学中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和延伸。而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可以看成是由电工理论的不断发展,电工理论是它们的重要

基础。

2. 电气装备制造:主要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机设备的制造,也包括开关、用电设备等电器与电气设备的制造,还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的制造以及电工材料、电气绝缘等内容。

3. 电力系统:主要指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电气自动化等内容。当然,制造和运行不可能截然分开,电气设备在制造时必须考虑其运行。

8. 简述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 信息技术的进步将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信息技术持续以指数速度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电气工程中众多学科领域的持续创新。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 了更新、更先进的工具基础。

2. 电气工程学科与物理科学的相互交叉面拓宽,将为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等领域。

3. 快速变化的新技术、新方法将为电气工程学科提供更科学的技术方案。寻求更多更科学、更有效的工程技术方案。

9. 简述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及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 明显的学科特色:长期服务于我国轨道交通和电力系统领域,特别在铁路、城轨、磁浮等行业优势明显、地位突出。引领我国铁道电气化事业的发展:从第一条电气化铁道供电制式的确定、第一台电力机车的设计研发,到实现铁路变电所无人值班、微机监控和远动技术、继电保护与微机监控技术、交流传动控制、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等,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 成果,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是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的一面旗帜。

2. 突出的行业背景:人才培养始终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为根本导向,注重强、弱电结合,以及电子设备设计和计算机应用,形成了铁道电气化、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磁浮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等方向,拓展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

3. 深厚的文化底蕴:60年的建设,形成了“厚德载物、求是创新”的电气精神;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0. 简述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哪些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1.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2.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专业课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

11.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 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12.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外语交流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交和协调事务能力。文献检索能力。

2.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具有实验方 案设计和选择的能力。能分析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类实验中具有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能力。

3. 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实践环节中,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并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创新实验能力。科研开发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13. 电气工程专业网络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电气工程专业网络教育采用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数字化教育”、“网络化教育”,其教学对象、教育资源、学习形式、教学互动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1)教学对象的相对熟悉

(2)资源利用最大化(3)学习行为自主化

(4)学习形式交互化

(5)教学形式个性化

(6)教学管理自动化

学习者能够选择自己认为相关或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能够在学习的时间、过程和空间具有更多的支配权;能方便地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并能及时反馈;教育内容实用、有趣。

14. 网络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五个任何: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

15. 本专业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学习方法:

网络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重点讲解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指导同学们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1. 确立目标,激发动机:详细了解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周密的个人学习计划,目标明确,引导和维持学习方向。

2. 调控心理,优化心境

3. 科学用脑,提高效率

4. 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5. 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不懂之处反复学习,如课程论坛、学生社区、E-mail、语音教室、电话等。

6. 完成作业,及时评价学习效果:独立、认真地完成相应的平时作业和模拟试题,深入地检验对

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科学运筹,巧用时间:灵活机动,见缝插针,关键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要轻易放弃每一点时间,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16. 学习了以上内容,谈谈你准备怎样学好本专业?

参考答案:

联系实际作答。

17. 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意识和意志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实践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2. 质量意识:在研制和开发的每一个环节坚持质量至上的思想。

3. 协作意识、团队意识。

4. 创新与竞争意识:不断追求新意境、新见解、敢于竞争,把握机遇、走向成功。

5. 坚毅意志: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钟跃民经典台词欣赏下一篇:怎样建设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