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2022-08-01

第一篇: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民主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一、加强民主法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重点任务。

1、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既要坚定不移实施,又要积极稳妥推进,特别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全会《决定》从三个方面提出和部署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二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2、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全会强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

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三个更加”意味着,今后国家会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通过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3、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会《决定》鲜明地提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就是推动两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理论方面的创新,当然也包括实践层面的创新,目的就是要更好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国家根本制度的作用。

全会《决定》强调:“完善人大工作机制,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近年来,我们辽宁省人大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去年以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就教育经费支出、大气污染防治、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进行了专题询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的论断。协商民主的推进有利于人民民主权利的实践,从而更好地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那么其次就是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有就是协商民主的推进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确保各级党委和政府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最后就是协商民主的推进还有助于我们推进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

全会《决定》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系统阐述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制度要求。“法治中国”将作为治国基本方略的依法治国思想进行了重大提升,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

1、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法治中国”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版”、“综合版”和“升级版”,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和法治基本精神的“具体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平台。

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法治中国建设,应当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意味着“法治中国”建设将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系统工程。

2、行政执法体制: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两大支柱。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全会《决定》针对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提出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建立权责统

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3、司法体制改革:公正、高效、权威

公平正义,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为了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改革主要侧重于立法的审查、执法的监督和司法的独立,做到这三点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我们司法的公正,让老百姓在整个司法的过程中、执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对他们权益的保障,体会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有助于建立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全会《决定》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三个方面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做了具体明确的部署。

4、劳动教养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实行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在历史上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它的弊端非常大。中央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央对人权的高度尊重。”

中央司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3月起,各地基本停止适用劳动教养,社会治安保持了平稳态势,社会各界也都认可。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议案,将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二篇:路社区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了中介组织和社区服务网络,军人家庭服务网络及两支900多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民58项以上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并从社区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服务群众,稳定社会,组织下岗职工自办社区小饭桌,老少特色娱乐服务等,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综合服务,创建生活便利、环境优美、安全文明的社区生活。多次接受省、市领导的检查,连续多年被评为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先后被评为全国交通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省级禁毒先进集体、市文明示范社区、市信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社区成立后,始终把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详细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社委会、社区警务人员、驻区单位、群众等组成的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各专业小组,围绕社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效的工作,把为社区居民做实事、做好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使社区建设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社区基层的任务,所以我们党总支在原有“金点子”信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居民接待日活动,直接将信访工作做到居民的家门口,定时、定点、定人,将原有被动式的信箱,转为直接面向群众征集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有关重点、难点问题转交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给全体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发了一封征求意见书、建议书,召开了党风监督员、社区党建联络员联席会议,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组织了由117名社区党员,158名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社区做贡献的活动,通过以上的工作,加强了社区党组织与广大居民群众的联系,知道了群众的需求,了解了群众的疾苦,倾听了群众的呼声。社区党组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做到“群众有困难我们帮”“群众有意见我们改”从而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合力,使党的工作贴近群众,融入到群众中去,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使社区群众真正感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把居民现实中的聚居区建设成为邻里大家庭的理念,通过社区党建给我们xx路社区居民营造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加快城市发展,在协助政府整治“三小车”过程中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积极分子、楼幢长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xx路社区共有“三小车”48辆,其中不少车主人户分离,为了即时有效地把政府相关政策传达给他们,社区调动全体社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分昼夜随时听从街道领导指挥,在三小车取缔之后,对三小车车主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如:由于受极少数人的扇动,残疾车主顾××思想波动大,多次要上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工作者多次上门,耐心细致向他宣传整治“三小车”的重要性,为帮助解决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向有关部门提议调整他低保金额,使其打消了上访的念头。社区还通过上门走访了解到三小车车主张川宝的女儿张燕在江苏干部管理学院毕业后,因支付不起7000元的学费,而拿不到文凭在发愁,社区了解情况后,找到院方领导如实向校领导反映她家情况,经共同协商,院方同意减免3000元学费,父女俩知道这一消息之后连声道谢,感谢党、感谢社区,张燕表示,走上社会后一定用实际行为回报社会。经过全体xx路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三小车的整治任务。

我爱“国旗”征文活动,针对小学生特点,举办寓教于乐的“英语夏令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还调动了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我们xx路社区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对社区居委会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依法开展了选举,借街道体制改革契机,组成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民,2003年初,xx路社区成立了社会工作站。社工站本着“服务、自助、参与、发展”的宗旨,在近一年的运作过程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架起了居民交往、学习、休闲、娱乐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去年的8月至9月是我市创建“全国卫生示范城”的关键时刻,xx路社区居民委员根据街道党工委的布置,发动广大社区居民对辖区进行大规模的卫生死角清理,参加清理工作的有志愿者服务队,低保服务队,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共清理卫生死角20余处,垃圾40余车,在保证辖区卫生合格的同时社区委员会还配合驻区单位搞好卫生清理工作,如帮助金陵刻经处清倒建筑垃圾,协助洪武商场清理大院车棚杂物,同时利用暑期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来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培养他们“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提高广大社区中小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树立他们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好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我们xx路社区在原有的良好工作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进新村科学发展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进新村科学发展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四新村事迹材料

襄阳区朱集镇四新村位于鄂豫交界的夹河套地区,远离襄阳城区50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709户、3270人、耕地面积4035亩,村年各种产业生产总值2.6亿元,2012年村集体总收入135万元,人平年收入7680元。该村自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讲政治、保稳定、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全力打基础、用心抓落实,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2009年7月被湖北省委授予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2008年度襄州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级经济发展“十强村”,连续3年分别被襄樊市委、襄阳区委评为“平安村”,连续6年全村无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一、村级党建管理“三三制”、奠定民主法治大根基

“三位一体”建好村级组织、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2011年底,四新村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2010年四新村成立了养殖协会,协会理事长由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刘大中同志担任,初步实现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 目前,四新村“两委”班子共有5人,全部实现了交叉任职,包括刘大中在内,均兼职担任村民小组组长。四新村党委根据村经济发展情况,成立了农业、商业、工业三个支部,由3名委员分别担任党支部书记。从2011年底开始,四新村党委按照“土地向大户集中”的思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从村民手中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1000亩,建立生态养殖园区。通过亲情招商的方式,先后吸引本地在外务

工、经商小有成就的人士回乡创办了5个“农”字号养殖企业,共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目前,全村已形成以四海牧业、红透天小龙虾养殖为龙头的畜牧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以马黄路沿线为龙头的麦、稻、玉米加工业,绿色生态养殖业正逐步成为四新村的支柱产业。“农”字号企业的入驻,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养殖业、水产业。仅四海牧业、红透天两个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直接带动周边350户农民从事养殖业,农民养殖的肉牛、小龙虾全部由公司按市场价统一收购。14家企业安置本地农民就业150多人,人均增收1万元。

“三会治事”运行有序、村事决策三方满意。四新村始终坚持民主治村,建立了民主议事制度,小事实行党委决策,村委执行,大事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基本上都与“三会治事”的要求相吻合。在今年3月,四新村集体预制板厂租赁到期,必须重新招标。村党委首先进行了讨论研究,制定了招投标办法草案。随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获得代表们全票通过,并作出了将租赁费用投入到发展养殖业上的决定。随后,村委会根据群众代表大会通过的决定,组织了招投标活动,并邀请部分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招投标活动,把招标的结果向群众公布。招投标整个过程基本吻合了“三会治事”的有关规定,整个活动从始至终开展的都比较顺利,实现了组织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襄樊市委组织部针对该村提出“三会治事”以后,村党委及时组织了学习,对照要求查找不规范、不到位的地方,重新修订完善了相关制度,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更加严格地按“三会治事”的要求来操作。

城乡互联抓共建、聚力惠民办实事。四新村作为襄樊市和襄阳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得到了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城乡互联共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区农办、共

青团区委等有关部门与帮扶对子,从资金、涉农项目、信息等方面进行帮扶,使四新村的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150家农户修建了沼气池,对300个“三改一通”的农户进行补偿,修建通组公路4.5公里,投资兴建了自来水厂等。二是采取“x+1”模式进行集中帮扶。2009年四新村被襄州区定为全区新农村建设“一片七点”试点单位,6名区委常委、2名副区长、25个单位和朱集镇党委对四新村村容村貌实行分段、分点包保,实行责任到人,分工到段,出资出力进行帮扶。从3月份开始以来,已修通下水道3000多米、农田排水渠4000多米、道路两侧绿化树木200多棵、道路两侧铺设彩砖1000多米、安装路沿石和下水道盖板1800多米;解决了三个村民小组1000多人下雨天出行难的问题,使1000多亩农田免受水淹,四新村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健全机构抓创建、法治教育造氛围

健全机构,建章立制。四新村两委班子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该村委会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7个活动小组,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的要求,村委会与7个生产组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禁毒责任书》,7个生产组又与709户农户签订责任书。同时村委会还对辖区内的4名刑释解教人员指定了帮教责任人,签订了帮教协议,按照帮教方案适时组织帮教,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多年来该村的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例重新犯罪。三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治保调委会的职责》、《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36个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管理规范。

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氛围浓厚。该村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村民自治工作。为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有的放矢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普法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村内治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整治,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违法青少年得到帮教。为了防止“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村内加强了对邪教本质危害和外在表现的宣传教育,使村民能分清正常宗教信仰与邪教区别,自觉抵制邪教的侵蚀,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和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民调组织网络健全,作用发挥成效显著。为使村级社会治安得到综合治理,该村建立了三级治保调解网络,村级设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各组设立了人民调解小组,每小组又根据村民居住情况,每10户设立一个调解信息员和治安中心户。三级调解网络健全后,工作职责明确,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97%以上,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和非正常死亡;二是能及时发现、整治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整治不了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近6年来,该村无因集体上访、群体械斗引发的民转刑和信访案件发生。

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有力、村级经济发展科学持续

借契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该村借2011年10月村委换届这一

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参与监督意识。一是抓好民主选举环节,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民主选举优化了村委干部结构,加强了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二是抓好民主决策环节,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经村委研究,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三是抓好民主管理环节,依法规范村民自治。村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制定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有关生产、财务、治安、计生、党员干部目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水平,特别是党员目标岗位责任制的创建得到了各级的肯定;四是抓好民主监督环节,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实行村民自治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规范,村委会每季度向村民公布一次村内财务及村务,做到给农民群众一个明白,还基层干部一个清白,推动了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不断优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调动了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抓整合、聚力“三方”促发展。2012年四新村两委班子成员科学规划发展思路,不断调整工作方法,村党委坚持“三个整合”的发展方案:首先是整合干部资源,激发村干部在发展中的作用。四新村党委在春节刚过就召开会议,讨论新一年发展规划,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干部管理方法,不断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制定了《四新村干部值班制度》《四新村干部考核制度》《便民手册》等,刚开始干部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但几天后干部也出现了危机感,在工作方式上得到了极大的转换,由原来的等事做、有时不想做转变为没事找事做,特别是把发展村级经济和建设新村列入考核内容之后,干部干劲十足,大大提高了四新村整体发展速度和水平,在经济发展中村党委不

断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参与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等;其次是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长期以来村集体的资产不断流失,使集体经济得到极大的损失,2012年初,村两委主动与镇“三资”管理中心联系,清理村级资源、资产、资金,村两委根据情况,把清理出来的集体资产进行公布,需要处理的通过“三会治事“的方式,村党委提议,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委会理事的工作机制,解决遗留问题,并且成功的解决了多起群众有疑问的集体资产。例如原来村废弃多年的一个预制场,因长期闲置群众有意见,认为是对集体资产的一种浪费,通过村党委提议,村民代表定事、村委会理事的方法,在全村公开招投标,并顺利的进行招租,盘活资金达20多万元;三是整合资金促发展。四新村集体经济快速的发展,但四新村人并没有停下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村两委通过整合集体资金,不断加大其它方面的投入,争取使现有资金用好、用活。 2012年下半年四新村还将利用集体资金加大园区建设,不断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

转思路、村级经济新突破。四新村村两委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团结奋进,坚持实现一个中心,即以群众服务为中心;两个转变,即工作作风要有原来的管理型干部向服务型转变,等事做向找事做转变;克服“三怕”,树立“三敢”即克服怕干事惹麻烦、怕说话得罪人、怕立制度受约束的思想,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四心”工作法,即为群众办事诚心、为群众解决问题耐心、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细心、倾听群众意见虚心,着力发展生态综合养殖业,强村富民,始终牢牢把握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宗旨,为早日把四新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2011年以来,四新村改变原有的发展思路,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的提出“人口向集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的

建设思路,根据本地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一边盘活原有企业,一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农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资金投入1000多万元,养殖企业7家,并成立了养殖协会。目前,该村生态养殖小区初具规模,园区经济正在稳步有序快速发展。

盘活村办企业,为集体增收。四新村原来有村办企业7家,由于各种原因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逐步被市场淘汰,不仅不能够正常运行,而且每年还使村里倒贴钱,这些企业成了刚上任新班子的头痛病。村书记刘大中和村党委一班人根据村情,对村办企业实行承包的方式,租赁给个体户经营,短短的三年时间,所有的村办企业,不仅没有倒闭,而且还实现了每年为村里上交承包费用40多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四新村整体经济的发展。

发展新型经济体,为集体增收。四新村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不断加大养殖企业的投入力度,村两委陆续引进并发展了四海富民牧业、550亩的红透天龙虾养殖基地、万只养鸭场,年出栏30万只的养鸡场等新兴实体,丰富了四新村原有的经济发展结构,同时也为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2012年上半年四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78万元。

总之,该村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各项工作实现法治化管理,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村民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村容村貌建设得到改善,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达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思考

摘要:邓小平同志曾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强调,只有发展民主法治才能体现和保障人民利益。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个特征就是“民主法治”。深刻认识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主法治的论述,对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民主 法治 建设 社会主义 正文:

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就十分重视民主法治建设

2、改革开放后,我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3、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选好目标,有序有效的推进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与发展

1、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基层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扩大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覆盖面。围绕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改进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丰富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2、是健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加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完善联系渠道,使群众有意见可以充分表达,党员干部把能力用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上。要敢于负责,善于迅速打开局面,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机制,真正实现群众生活更富裕、长远有保障。重点解决居民养老难、就业难、择校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困难学生、重度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3、是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一是广泛开展社会听证。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事项,如价格调整、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等,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组织由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公民代表参加的听证会。二是大力开展专家咨询。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组织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决策时充分尊重并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至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抓住关键,加强立法,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司法工作,依法创新,加强监督,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确保民主法治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马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邓小平文选》 文汉《浅析中国的法治与民主现状》

第五篇: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载体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2002年5月区县合并后,新的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区,打造江北新市区”的宏伟目标。依法治区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为“富民强区、加快发展”创造优越法治环境,我们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寻找工作突破口,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在全区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深化依法治村,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现将我区的创建

工作作一汇报:

一、创建的基本情况我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自去年5月开展以来,坚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出发,经过试点、推广,目前在全区118个村民委员会全面展开,其中区、镇街两级试点单位25个,占21。全区11个镇街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办法,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依法治镇(街)办公室负责牵头指导、检查、落实。

二、创建的具体做法回顾近一年来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一是统一认识,大力宣传,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创建前,我们通过座谈会了解到,有的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搞民主法治创建活动,会给村里的工作带来麻烦,会给自己套上“紧箍咒”,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有的人认为是搞形式主义,积极性不高。针对镇、村干部群众的种种想法,我们从不同角度向干部群众宣传分析创建的必要性,把提高镇(街)村干部的民主法治观念,统一对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必要的认识,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通过召开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举办法律讲座,开展送法下乡等形式,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维护村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把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具体做法向干部群众宣传;并利用各种机会,大造舆论,提高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创建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二是调查研究,联系实际,制定创建标准。创建前,我们先后向宁波、盐城等市了解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并结合村民自治模范村标准和农村支部升级达标(五好支部)标准及文明村的标准,与区组织、民政、宣传(文明办)、综治等部门协调,一道下基层调研。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拟订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及标准和示范内容讨论稿,发各镇(街)、部分村和区机关有关部门征求修改意见,共收到各类意见和建议三十多条。后又召开座谈会,再次征求意见,使创建的内容和标准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紧密结合实际,涵盖内容广,便于操作和考核。定稿后报区委、区政府批准通过,最后以区委办、政府办文件的形式转发(讨论修改的时间近四个月:8月-12月)。三是开展试点,培植典型,争取区委重视。我们选择了沿江镇冯墙村和珠江镇七里桥村作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试点单位,先后在试点村召开座谈会和工作会议进行宣传动员,围绕“四民主”、“两公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组织建设和综合治理等工作。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后,我们先后邀请区委分管领导和组织、宣传、民政等部门领导到试点单位听取汇报,进行考察指导,争取区委和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四是适时推广,加强指导,全面推进。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2年12月12日,区委在沿江镇冯墙村召开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现场会”,推广冯墙村、七里桥村的经验。区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各镇(街)分管书记、司法所长、部分村书记或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考核;组织、宣传、纪检、民政、综治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镇(街)党委、政府负责本地区创建工作;要求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绝大多数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二)明确目标,抓住重点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创建活动夯实基础。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把法制宣传教育贯彻创建始终,重点抓住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两种对象,广泛开展以基本国策、农村基层民主、农业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明确要求每个村应建一个法制宣传栏、成立一个法制学校、配备一套法律书籍,构建法制教育物质载体。法制教育坚持三抓:一抓村组干部、党员法律素质的提高。抓住冬训、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等契机,利用村法制学校,对村组干部和党员进行法律培训40余场次,参加人员近3000人次。二抓教育形式多样化。坚持“送”法进农户,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教堂等活动。星甸镇去年实施的农民教育工程,把法制教育列入其中,规定镇干部每人包10户,教师包5户,村组干部包3户,党员包1户,带领群众学法,年终检查考核,此举有力地促进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开展。三抓多管齐下,营造全民学法氛围。通过举办法制宣传月、法制文艺演出、文明守法户评比、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村民法制学校、有线广播、宣传栏(板报)等阵地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把普法工作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二是依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合作共赢的感悟下一篇:填石路基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