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论文范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教师素质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让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那么素质教育中教师应具有哪些素质呢?笔者从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要掌握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方法和技能,要加强师德修养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篇:教师素质论文范文

安全教育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教师具备安全教育素质是关键。但由于过去我国师范教育在培养教师安全素质方面缺乏相应的课程,造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性缺失。为了适应中小学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不可回避的时代话题。

一、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1.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进行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只有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良好安全素质的学生。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7年2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这段时间,安全教育课程并没有进入师范课程体系中,也没有进入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中,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缺失。加之许多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与升学无关的其他内容不重视,在观念上忽视学校安全教育,因而教师不仅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也缺乏相应的安全自救自护的常识与技能。因此,当前学校要开展公共安全教育,首先就是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教育素质,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性的缺失进行必要的弥补。

2.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现代公民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就是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最好的概括。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高是有目共睹的,在不长时间里,就连续出现了王家岭矿难、玉树地震、福建南平、广东雷州及江苏泰兴等多期校园重大血案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反映了我国在预防与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与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说明我国公民的安全素质与科学素质的严重缺失。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民的安全素质偏低是造成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成为现代社会对所有公民的时代要求。专家认为,如果我们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80%的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大大减小事故或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要迅速改变这一现状,极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公民的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安全素质。我国教师队伍人数有1414.84多万,占总人口的0.11%,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素质,减少教师在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中的伤亡,是教师适应现代社会的客观需要。

3.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者与落实者,是学校进行安全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安全工作的成效。首先,教师是学生在校安全的第一保护人,当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教师是学生安全的保护者。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杜正香、张米亚、严秀等人民教师,就是用他们柔弱的血肉之躯,用鲜活的生命抵挡住死亡,保护了学生的宝贵生命。同样,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由于有了一群具有安全素质的校长与教师,从而使所有学生的生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其次,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可以减少校园内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对象是教师,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与教师的安全素质和师德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安全教育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的基本精神,把学生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最高追求,就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相处”的安全意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反之,就会成为学校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如常发生的师源性伤害、职责性伤害、课业性伤害、引导性伤害、方式性伤害等,就是由于教师安全素质低下而造成的。

二、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

教师安全教育素质就是教师从事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公共安全知识,安全防范能力和生存技能,有效选择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等。

1.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是教师对教学、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安全现实的反映,是教师个体自我保护层面与保护学生的先在要求。它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心理形式,是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础。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具体包括:首先要认清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的严重性,认清安全对于现代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重要性。事故与灾害的发生,一方面造成社会、企业、人民的重大经济损失,使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对国家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现象我们已司空见惯,如上述的三鹿奶粉事件等。面对现代社会的这种发达与危害并存、利益与风险相伴的现实,我们基本的法宝就是依靠科学,利用科学的安全方法和手段,来防范现代社会的灾害与事故。充分认识确保校园安全是涉及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以保护学生安全为核心,树立六种意识。即教师必须树立:时时处处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遵纪守法、保护自我的法律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等。

2.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

公共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有些突发事件是人类认识领域至今还没有涉足到的领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适应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做到终身学习。当下,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基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涉及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防治、危险化学品管理、体育安全、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平安校园”创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国家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纲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等。

(2)进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必备的知识。主要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预防和应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和遭受侵害事件,预防和应对火灾、拥挤踩踏、涉及学校和学生的交通事故,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影响校园和学生安全的其它事故事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师德修养与学校安全等内容。重点是教师在各类安全事故、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过程中以及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系统知识与基本方法。

3.教师的安全防范能力与生存技能

安全防范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学习、生产等活动中自觉规避、处理安全隐患,掌握生存技能,进行自救自护的方式方法与心理特征。生存素质既是现代公民的安全素质之一,也是教师必备的安全素质之一。而具备应有的现代安全生活和工作技能,则是安全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个合格的教师,基本的安全技能包括:

(1)工作岗位的安全技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为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必须掌握的安全技能有:具有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安全技能。教师要根据所带学科的不同要求,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如体育教师要具有防范运动损伤的能力,化学教师要有防范化学物品的毒害及试验事故等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具有安全上网及防范网瘾的技能等。教师应具有防范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的技能。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率较多。如踩踏事件、火灾、学生打架斗殴、性侵害等,教师要具有应对这些事故的技能。教师应具有保护自我健康的技能。用嗓过度与使用粉笔,多坐少动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鲜明特征,许多教师由于不会科学利用嗓子,缺少运动,咽炎、颈椎病等是教师职业的常见病,教师要掌握保护嗓子等健康的方法。

(2)公共安全生活的技能。现代公民的公共生活丰富而多彩,但是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公共生活将会成为痛苦之源。教师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包括: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技能,公共场所防火与逃生,躲避与应急娱乐场所危险、公共场所危险的技能,在公共道路上行走、骑车的安全技能,在人口繁密、交叉路口等危险之地的行动;野外雷电、大风、暴雨等环境中的安全技能;公园娱乐、春游等活动的安全技能。

(3)家庭安全生活的技能。教师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是家庭的成员之一。家用电器、化学物品、燃烧物质是每一个现代家庭的必需品;家庭生活的空间和过程会出现运动和高能量的形态,如居住高层建筑、使用电梯、在阳台上活动、接触高温的物体等,这就使得家庭生活充满着危险。因此,现代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应有的安全生活技能。如防止室内运动损伤,预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预防食物中毒,防止利器伤人,家中危机自救等。除掌握上述预防意外事故的技术性家庭生活安全技能外,家庭生活的安全保障还需要有防盗、防扒、保险等社会安全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4.教师选择有效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

指教师具有能够根据安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活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起作用并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另一个是物质的因素,即有关教学工作的各种物质设备和这些设备的有效使用,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访问法;研讨法;宣传娱乐法等外,一方面还要具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如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实景模拟的教育方式、案例教学模式等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特别强调教师要根据安全教育的特殊性,熟练掌握现场说法、案例分析与学校公共安全应急演练等方法。

三、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我国教师教育需要迫切应答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内容没有进入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是教师教育内容的一个空白。为此,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安全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

1.职后的安全培训是在职教师提高安全教育素质的主要方式

由于安全教育内容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结构性缺失,造成了我国在《纲要》颁布前,在职教师中几乎全部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安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安全知识与意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师会议,学校或班级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摸索与自学得到的。就以教师素质整体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为例,据调查,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师人数也仅占12.6%,近九成的教师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的[1]。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全体在职教师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为此,《纲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各省教育厅、各市区县教育局等,在各教师培训机构举办中小学教师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专项培训,如陕西省教育厅从2006年开始,利用了两年半的时间,首先对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管理的专题培训,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再用两年半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二是各学校利用校本研究的方式,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学习掌握有关安全知识与技能;三是教师利用业余方式进行自学,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职培训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能很快解决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安全素质不高的现实;但教育投入大,教师学习内容不系统,具有头痛医头的应急行为的不足,不利于教师安全素质的形成,因而也只能是暂时提高教师安全素质的方式。

2.职前的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本方式

师范教育是教师产生的摇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正如前述,由于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缺少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师范生在学校没有接受系统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这是造成我国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根源。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师范教育到底要不要开设该门课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客观需要为依据。如果我们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那么高师就必须要开设这门课程。如果大家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共识,那么在师范教育中开设课程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解决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或教材)、教师、教学时间(或学分)等问题。目前,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教材。研究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如何培训教师,规定多少教学时间等问题就有了依据。为了适应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有条件的师范学校,目前可以先把该内容作为师范生的选修课程进行开设。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未成年人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也将日益成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目前,培养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核心。但应该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涉及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让我们在《纲要》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努力探索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艳虹,等.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教师教育研究,2008(1).

(责任编辑任洪钺)

作者:杜德栎

第二篇:素质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摘 要】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让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那么素质教育中教师应具有哪些素质呢?笔者从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要掌握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方法和技能,要加强师德修养素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业务素质 师德修养 教学手段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人们的观点亦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科专才,还要成为教育通才,在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有宽厚、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要多才多艺,这样更有利于从多方面教育、指导学生。教师要具有“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具备了高尚品德,才能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从而能高质量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

一 教师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教育的能力,还要有一种高尚的品德,所以教师应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中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汲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才能为21世纪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当代科学知识的发展出现了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现象越来越突出,学生对知识需求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面对这种形势,教师必须扩大学习知识的范围,在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只有教师掌握了更广范围的知识,讲起课来才能旁征博引、生动有趣,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能把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融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高度信任。

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自古以来,教育界一直倡导“言传身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师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得一手漂亮的板书,既有美感,又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师讲课时科学严谨、字词正确、授课内容深入浅出、比喻形象幽默,语言富有艺术性,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模仿,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二 教师要掌握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能,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现代教育的出现,为教师和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电视、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以书本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育,而是要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在实施教育教学中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探究知识以及发现和想象的能力,不断地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现代教育是指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教学需要学习者学会搜索信息和利用丰富的现代教育资源,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通过探究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不但要掌握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能,更要把这种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多种技能,并在学习中会使用这些技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和掌握知识,让他们自己开阔视野,拓宽学习知识的范围,不断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教师要提升师德修养素质

教师的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也是教师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和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修养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藏能力,自觉地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遵守校纪校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用自身良好的师德修养去感染学生、感化学生,真正体现出为人师表的精神面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才仁央宗

第三篇:论教师的语文素质与素质教育

摘 要:语文能力影响着教育客体思维形成,关系到社会个体的生活质量,承担着民族文化振兴发展的重任,提高教师素质则是一个始终不能有丝毫淡化的课题。

关键词:教师;语文素质;素质教育

提高教师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备课、授课、批改、辅导、考试、知识的有序传授、能力的逐步培养,思维深度的发掘,个性发展方向的指引,这些目标的实现均是以语文能力为前提,其目标实现也均是以教材的透析为中介,但其实现的可能性或者说其实现程度则全面依赖教师的个体素质。教育的主体客体在共同尊重素质的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将是教育过程中质量方面的决定因素。其次,“善教者,学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愚教者,学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教者有术,学者得法,教学双项的相得益彰,才构成有成效的教育。达·芬奇从师的经历便是这一点的有力说明,而佛罗基奥则是高素质教师的典范。

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素质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首要条件。

一、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时间的不可复制决定了教育的不可复制。因而作为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精神,给予教育对象全面而充分的关注,诸如思想的成长、思维的开拓、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思维方式的习惯性选择和突破性建设等等。应该说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是对教育客体、对国家、对民族的负责行为,应是首要具备的素质。

二、具有认知能力

语文能力强调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剖析,对人们的道德情操、价值标准的建设。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语文教师就需要认知社会现象,掌握正确的观念,确定符合时代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个性光辉。

三、具有及时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要想使语文真正服务于当代、未来,面对当今社会的瞬息万变的风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不至于抱残守缺。

四、不仅有组织教学的能力,更强调综合能力

教育客体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所具有的细密、繁复、多变的特点,教师的综合能力是避免同化教育不利之处的先决条件,其表现主要为教师从教中的方法性选择。只有教师具有综合的协调能力才会使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大力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和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优劣。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第二高级中学)

编辑 张 俐

作者:安凤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业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生物学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