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0

排球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国家教委就确定其为学科专业课程。在2003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将排球与篮球、足球这三大球并称为“球类”,划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任务的主要课程之一。目前,我国各高校体教专业排球课程通常设有普修、专修、辅修以及任意选修课程,其中排球专修课程在新的《课程方案》中被确定为第一系列方向选修课的主要课程,可见它是实现体教专业培养目标与任务的重要课程之一。

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的现状却不太符合新的《课程方案》及社会的需求。目前的教学状况是:教师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听、死劲的背和枯燥的练的状态,主动想像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受到严重压抑。面对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的教学状况,笔者有以下教学改革和实践思路。

1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关

新时期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应该适应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树立新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指导思想,要坚定姓“师”的信念。使我们的教学思想和观念适应中小学以及社会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积极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

排球专修课程目标的设置要摆脱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在兼顾学科体系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倡综合素质教育,追求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从单纯传授运动技术向知识、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要充分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实用性。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旧有的、传统的、注重表层的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学会知识、掌握知识的观念。要从高谈阔论的演讲中解脱出来,力求所讲的知识实用有效,要优化、精选教学内容,在考虑排球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开发排球运动的多元性,可以将软式排球、沙滩排球和其他形式的娱乐排球引入排球专修课程中来。要从唯我独尊的讲台上走下来,力求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内化,注重渗透性的养成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现阶段排球专修课程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需要的,掌握排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能胜任学校排球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排球科学研究、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排球人才。”因此笔者认为“站稳讲台、兼顾赛场、面向社会、多能一专”应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的培养方向,学生在毕业后要力争达到“在讲台上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在赛场上是一个合格的选手、在社会体育活动中是一个活跃的多面手”。

2 充实教学内容,切实突出师范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排球专修”是指学生在全面学习排球基本理论、技战术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排球专长而进行专项学习的深入和提高。它不但包括排球技术、战术、理论方面的深入和提高,还应包括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师范性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明确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排球专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征。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改革时,要充分体现师范性特征。排球专修课的教材体系要注意科学性和完整性;教材内容要与学生兴趣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教材编写必须具有多样化、地域化和优选化;教材必须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动态性,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强调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为教师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排球专修教学在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上都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它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方式来学习知识,巩固技能,创造性发挥技能的,因此要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实践性。排球运动是隔网对抗没有身体接触却不失激烈的对抗性的竞赛运动,是包括跑、跳、移动各项运动能力的综合性体育运动。排球比赛是在快速的移动、瞬间的判断、突然的变化、相互技术的串联复杂和对抗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排球专修班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排球技战术不断的发展,有身体高大化、进攻速度化、战术快变化的发展趋势。但我们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并不具备身材优势,所以更有必要加强专项身体素质的练习,方能掌握难度大、技巧高、技术性强的实用排球技战术。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其完成体育教育的任务。因此,排球课中要使学生明白怎样去练习某一技术所欠缺的素质,并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教学。

3 革新授课方法,挖掘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智能

排球专修课程教学中突出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自学更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时,体育教师能否正确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所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各种教学因索,科学而合理地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加以组合,才可以使体育教学效果达到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妥善的选取教学方法。高校教师不但要学会各种体育教学法,还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会科学地、恰当地选择、使用、组合和替代使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

教学中尽量做到两个转变:第一,从“满堂灌输”转变为“精讲多练”,力求理解与实践的统一。在专修课的教学中,关键的是如何教会学生把已学到的理论概念及时消化在实践中。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讲座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减少使用过去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很好的把握动与静的结合,贯穿边讲边做、边学边练,学生参与课堂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第二,从“教会学生”到“学生会教”,力求知识与应用的统一。传统的专修课教学只是把学生从不会教到会,从不懂教到懂,但会和懂距离实际应用还存在相当的距离,缩短和消除这段距离就是现今专修课的努力方向。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采取“小群体”、“互惠分组”、“领会”等先进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自主练习、共同提高。

除教学方法外,在体育教学进程中通常还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它包括了多种有助于体育教学和学生身体锻炼的媒介物,例如场地、器材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它影响着课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教学组织形式等。合理的教学手段能沟通教学双方的活动信息,进而调控教学过程,提高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效果,有力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排球专修课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争取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CAT、声像技术、三维摄像方法等,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学生对排球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排球技战术的提高。

4 注重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教师基本功和职业技能

根据排球专修课技能性较强的特点,应该定期开展以院系、教研室和课程小组为单位的专业教学观摩活动,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登上讲台以增强其课堂经验。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心理素质以及意志毅力、临场发挥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和锻炼,同时也会促进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和相互竞争。赛场的实践同样是排球专修课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各种排球比赛的锻炼除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排球的技术、战术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排球专业理论层次,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掌握排球竞赛编排和裁判组织能力,通过学生自我练习、自我探索中的尝试,从中发展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个性,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要建立排球专修课的科学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根据体育教师的职业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从专业技术知识体系方面,应该具备理论基础知识、各项技术以及教学技能、训练技能、健身技能、组织竞赛与裁判技能等。因此,排球专修课程的考核也应该分为排球理论基础部分、排球技战术部分和排球技能部分(包括教学技能课、训练技能课、健身技能课、组织竞赛与裁判技能课)。在考核中,把排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能力、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纳入学习评价范围,增加技能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建立集体考核形式,排球课的试卷和技术评定要采用教研组集体评定的方法,使考核更具有客观性、合理性。对学生的考核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并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给予整体评价,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可以使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为师生创造性发挥和个性化成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形成师生全面发展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摘要:排球专修课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本文针对高校排球专修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教学改革的探索思路,为排球在高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亚龙.河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M].20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生活形态下的智能家居产品设计概况下一篇:论公民意识对法治中国建设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