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论文

2022-05-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和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更好地解决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我们科技管理工作者根据新的形势和存在问题来不断的加以完善和改进。文中主要就对当前科技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明确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为科技管理提供借鉴。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论文 篇1:

专业机构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 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提出,抓住了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本文提出欲建设一支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队伍,必须首先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并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同时基于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靠近甲方的第三方”的定位,研究设计专业机构选拔制度。

【关键词】 项目管理 专业机构 科技计划项目

一、引言

科技计划项目通常是指在政府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是政府为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由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各类、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设立,不仅显著提升了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而且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长,各类、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数量不断增加,资助金额不断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与难度也随之不断增加,以往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科技项目管理的最新需求,导致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状况。对于如何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国家科技部万钢部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首要问题就是加强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国发〔2014〕64号)明确指出,要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项目管理将由专业机构组织实施。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目前业界尚未开展此研究。鉴于此,研究如何建设规范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迫切,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为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及评述

当前,业界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相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与之密切联系的科技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移、委托代理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引入第三方机构等方面。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国家到地方都意识到要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引入“第三方”,陆续出台的各种政策文件也让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引入“第三方”制度有了政策依据。但是,对这一理念进行深入探索,并将其用于指导实践,还是有较大挑战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与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相关研究的角度显得较为单一,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需要出发而产生的有方法论和指导性意义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目前,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或引入独立“第三方”开展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领域,针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特点进行的专业机构建设研究成果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满足科技体制改革发展的最新形势需求。

二是与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相关研究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研究成果与实践需求差距较远。当前,关于引入独立“第三方”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必要性、制度建设以及业务设计等宏观领域,对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如何定位、如何建设以及如何运作等微观领域的研究却鲜有出现,理论研究探索与实践需求差距较远。

三是与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相关研究的全面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研究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转变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职能与建设规范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孰轻孰重,但当前大部分研究却把重点放在专业机构建设或引入独立“第三方”方面,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政府职能职能转移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

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需求

对于如何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改革,本文认为核心问题就是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考虑。科技管理部门必须从项目日常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用于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在欧美一些科技发达国家,政府部门不插手具体的科研项目管理已成主流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就成了“甩手掌柜”,而是应该努力做好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例如,美国的“高技术发展计划”和日本的“产业振兴计划”等,都经历了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并报国会审议批准,这样就使得科技计划的发展目标、资助重点、资助对象、管理部门的权利义务和运作程序等都具备权威的法理依据。欧盟根据项目的不同功能定位形成了合作类、创新类、人才类、能力类等四位一体的差异化项目分类管理模式。在做好过程管理的同时,政府应主导建立严格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二是基于项目管理专业化的考虑。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可提高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对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设置有多种模式,有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有的隶属于政府部门,还有的委托社会化的非营利机构管理。不管哪种模式,都必须坚持专业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如果离开了独立性和专业性,那么专业机构依旧是行政的附庸。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专业机构的建设要兼顾现实可操作和未来长远发展。当前,应主要依托现有具备科研管理专长的单位进行改造,形成一支符合要求的专业机构队伍。政府部门要坚定地去推进放权,积极培育第三方中介机构成长。

四、政府职能转变与项目管理模式调整

科技创新要求科技管理必须创新,而科技管理创新要求科技管理理念必须首先创新。欲建设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必须首先加快推进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并对当前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管理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指项目管理简政放权的领域及幅度以及需要强化或完善的政府职能。如前文所述,转变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职能与建设规范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的领域及幅度可以说基本上决定了专业机构的工作范围及介入深度。但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改革的重点不是简单的精简政府职能问题,而是需要不断完善、优化相应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职能。也就是说,一方面,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计划项目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往后退一步”,把指南编制、科研立项、资金拨付等具体管理事务交由独立业机构完成;另一方面,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计划项目中应该“往高站一层”,集中精力用于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在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或完善政府职能。

二是适时调整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指科技计划项目体系调整以及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理顺并对以往的科技计划项目体系进行适时调整是引入第三方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应当在对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和科技创新规律,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与此同时,研究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方分立的科技管理机制,即建立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部门联席会议、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以及高层次专家咨询委员会于一体的新式管理体系,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不同主体之间的互相衔接。

五、专业机构能力建设与选拔机制设计

鉴于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主要是由于项目组织单位(甲方)而非项目承担单位(乙方)的需求才存在,可以将其定位于“靠近甲方的第三方”。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项目管理模式调整的同时,必须加快专业机构能力建设与选拔机制设计。

一是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能力建设,主要是指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专业化、规范化以及独立性建设。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是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其能力和水平将决定项目管理的最终成效,间接决定项目管理政府职能转变是否成功。为此,加快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核心能力建设,应当从建设高素质的人才和团队入手打造专业化能力,首先对具备科研管理专长的单位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一支专业化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从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标准入手打造规范化能力,便于科技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对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监督与评价;从正确处理与科技管理部门、专家的关系并接受社会监督入手树立第三方独立性,通过推进行业自治树立专业评价的公信力。

二是建立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选拔制度,主要是指专业机构具备条件、资格招标选拔以及退出制度。结合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实需求,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选择要兼顾现实可操作和未来长远发展。首先,应当在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所需专业机构资质、资历条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由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项目专业机构管理制度和标准;其次,在对当前部分地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适时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领域引入资格招标采购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参与竞争;最后,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监督评价和动态调整,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专业化能力和规范化水平,促使其公正、公平地行使职责。

六、结语

随着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与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往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科技项目管理的最新需求。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提出,抓住了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欲建设一支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队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必须首先加快推进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并对当前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同时,基于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靠近甲方的第三方”的定位,加强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专业化、规范化以及独立性建设,研究设计具备条件、资格招标选拔以及退出制度。

(注: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规划、创新管理研究与实践领域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2014A080803003)。)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国发〔2014〕64号)[Z].2015-01-12.

[2] 政府不再直接管项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解读[N].科技日报,2014-10-21.

[3] 方勇等:政府职能转变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第三方评估咨询[J].中国科技论坛,2010(8).

[4] 王明明: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过程管理中第三方评估咨询介入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

[5] 马歆卉: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08.

(责任编辑:刘冰冰)

作者:侯小星 香小敏 陈志聪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论文 篇2: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形势下我市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强化探究

摘   要: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和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更好地解决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我们科技管理工作者根据新的形势和存在问题来不断的加以完善和改进。文中主要就对当前科技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明确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为科技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  项目  管理

1  目前科技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在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比较完善的基础上,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科技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有待提高。加强科技宏观管理,促进自主创新,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按照建设诚信科技,提高管理透明度的要求,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透明、重复分散等一些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

(2)咨询专家库建设有待完善。加强专家库建设,咨询专家遴选使用机制,咨询专家的水平层次,咨询专家的责任心等等是深化科技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如何规范专家管理、推动评审工作公平公正也是一个坚难的过程。

(3)信用管理和奖惩制度的约束力不够强。为提升科研诚信意识,逐步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和奖惩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诚实守信,打击科研不良行为方面,目前还没有对少部分科研人员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财政资金等方面达到较强的约束力。

(4)过程管理有待弱化。在原项目实施过程中,从项目申报到结题验收,材料报表繁多,过程检查不断,对科技人员研究课题带来极大的干扰,给予科研机构和科技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是推进科研创新的重要保障。

(5)主管部门及科技人员存在重前轻后现象:主管部门和科研人员存在严重的重立项轻管理轻验收的思想,在前期项目申报时对材料严格审核把关,但到后期验收时才发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无法完成,项目经费不到位,使用不规范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项目验收是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发现存在问题以及确定后期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的管理方式却淡化了对这一阶段的管理,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项目前期立项管理上[1]。

2  新形势下改进科技管理工作模式的建议

为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并结合“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市特制订“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管控和评价,从而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我们认为,可以从以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推进科技计划信息公开管理。在“十五”期间我市已建设了市级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来不断的加以改进。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评审信息公开制度,是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具体体现,科技管理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将项目评审的有关信息反馈给申报单位和申报人,使其知晓知道项目的不足以及以后如何改进,即使没有立项,申报单位和申报人也可以根据专家咨询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设计方案,更好地促进项目的实施。

(2)加强咨询专家信息管理。目前我市专家信息库共有专家13227名,外省专家12037名,涉及多个领域,每年通过产学研合作交流会、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荐等方式不断增补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的专家,采用多重分类体系和多样化标签系统,对专家进行科学分类和精准定位;同时实行痕迹管理、信用管理,加强对重要廉政风险点的防控。为政策咨询、项目评审评估等科技计划管理提供支撑,还将为人才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服务[2]。

(3)强化科技信用记录制度。我市分别对事前资助项目及后补助项目,通过对科技计划项目责任主体,建立覆盖项目申请、评审、立项、执行、验收等全过程的科技信用记录制度,对信用不良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纳入市科技计划项目信用不良记录,视情进行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市级及以上财政资助项目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3]。

(4)全面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数据智能管理模式时代的背景下,利用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实行全流程电子材料网上报送,将项目申报、评审、验收、评价、科技报告、科研诚信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将人工管理向数据智能化管理转变,将科研人员从“繁文缛节”中释放出来,为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提供了保障[4]。这也是李克强总理给予科技管理部门殷切期望“信息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路,信息公开让管理更透明、流程更规范”。

(5)减化过程管理,强化绩效管理。减少繁琐的检查及审批手续对项目实施的干扰,赋予更大自主权给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是推进科研创新的重要保障[5]。我市出台的科技计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减少报送相关检查报表和相关项目材料,大幅减少管理过程检查和不必要的过程材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绩效指标的前提下,项目承担单位可以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强化绩效考核和结果运用,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要求,“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实行绩效分类评价制度。引导类项目在项目结束后2~3年内进行绩效跟踪综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

(6)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和后期验收。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强化项目的合同制,在项目立项时订立科技项目合同书,合同中明确规定任务内容、目标、权利和义务等违约责任,以此来确立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和实施主体责任人接受监督的责任和义务,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对项目实施不好的管理者和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对项目实施较好的给予优先立项同时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对由人为因素造成项目无法完成并造成不良后果的,3年内取消承担项目的资格并退回全部财政资金。这样各主体之间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可以有效促进科技项目高质量实施[6]。

3  结语

科技项目管理是从项目申报、专家评审、项目立项、项目验收至绩效评期间,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目标与成果,对项目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项目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着我市总体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在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变的背景和趋势下,要想获得在国际国内具有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亟须对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建立与新模式相适应的科学的科研项目管理理念和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楊海燕,韩非,李磊,等.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8,50(5):29-34.

[2] 李跃盛.西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构建[J].青海科技,2019,26(2):55-57.

[3] 丁继伟.科技项目管理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9(7):31-32.

[4] 王欣宇,朱焱.科技项目放管服改革对策建议[J].科技经济市场,2018(12):93-95.

[5] 张江丽.深化科技管理改革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之我见[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3):18-19,30.

[6] 丁继伟.科技项目管理的研究[J].企业管理,2018(9):32.

作者:朱海燕 羌丹丹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论文 篇3:

质量管理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对经济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计划项目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突出效益和质量,科技创新对于发展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改革实现经济发展由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基于项目质量管理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控制的重要作用,结合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践,就科技计划项目质量管理进行阐述和重点分析。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质量;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全国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 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9%,全年国家安排了3 997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 129项“863”计划课题。昆明市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46%,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74%,全年全市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69项,项目经费支出29.19亿元,其中市级科技资金投入1.08亿元。

科技计划项目作为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目标的实现和项目预期成果的绩效,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多年的努力,改革创新,初步建立起了立项、检查、验收等各环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并使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逐步形成以目标为导向,向管理要绩效的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改变以往“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如何构建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绩效,建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管理机制,成为了当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管理又成为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一、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项目质量是以项目为主体,通过实施管理工作,以确保项目达到或超出项目预期效果,满足项目实施需求的管理活动。《项目管理只是体系指南》将项目质量管理概括为三个主要过程,即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同时指出,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了保证项目满足其目标要求所需要的过程,它涵盖了“全而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决定着质量的政策、目标、责任,并在质量体系中凭借质量计划编制、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提高等措施决定着对质量政策的执行、对质量目标的完成以及对质量责任的履行”。

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要求

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本身就属于“项目”的范畴,管理活动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项目,可以对科技活动运用现代项目的方式加以组织和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是一系列相互连接、互相影响的管理活动,一般包括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结题验收管理的过程管理,并囊括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科技成果的管理等专门性管理。

一方面,科技计划项目是财政资金对科技事业发展投入的重要手段,科技计划项目质量必然关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和质量评估成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项目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管理和控制。科学研究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特殊性和科技计划的政策性导向,决定了科技计划项目本身的衡量标准不适用一般性产品和项目的评价标准,质量管理通过对科技计划项目的预期目标、计划方案、执行过程、项目成效等有计划和目的的有效管理,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取得一定的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中,大多注重项目技术研究,而忽视项目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如果项目不能按照预期目标完成,几乎都将责任归咎于项目自身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问题,并不充分考虑项目管理的环节问题。因此,项目质量管理应当成为科研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管理避免管理过程失控,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执行的成功率。

三、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

早在2001年国家科技部以第5号令的形式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目的在于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效率。2003年昆明市也出台了《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实施成效,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07年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昆明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近些年来,昆明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科技计划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使得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质量大幅提升,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目前,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主要是采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直属事业单位辅助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理职能对应的相应处室负责对项目进行管理,各职能部门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开展工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授权直属事业单位,在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项目申报受理、评估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全过程辅助管理,定期向科技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近年来,昆明市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励企业主动创新,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研发能力,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践证明,此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获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但由于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因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四、质量管理在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一)质量计划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计划编制包括确认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将质量标准纳入项目设计是质量计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计划是为达到项目预期目标和标准,对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和标准所做的计划与安排。从广义的角度看,质量计划包括了政策文件、规划纲要等,从狭义的角度看,质量计划包括了具体的计划、方案等。

科技计划项目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为推动某领域或某类科技发展而设立的相关科技计划,各类企事业单位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申报,并获得科技计划立项支持的项目资助的科技发展计划。GB/T19000-2008定义了“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政策文件,就成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质量计划。

昆明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核心问题,高位统筹、精准发力,力图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2016年3月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面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科技计划项目与资金管理改革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按照“存量统筹、增量倾斜”的思路,强化财政科技资金统筹力度,构建统一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和更加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实施意见》是昆明市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订了质量计划,即将要出台的《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将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统一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并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支持。遵循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规律来布局优化科技计划,研发活动突出创新导向,公益性科研聚焦全市重大需求,市场导向类科技计划突出企业主体,重大专项突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目标导向,再造市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框架体系。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从中央到省、市围绕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质量计划,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各层次、类别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二)质量保证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预先的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过程不仅要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过程承担质量责任。 项目质量保证工作是一种事前性和预防性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项目质量保障是在执行项目质量计划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经常性的项目质量评估、项目质量核查与项目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工作,是确保项目质量计划完成而开展的系统性的和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在指南发布、申报受理、专家评审、立项签约、中期检查、评估验收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中,通过质量保证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效益性。从制定年度申报指南开始,一直到评估验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评估评审、项目追踪管理机制,对立项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在过程管理中进行中期评估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进度掌握明确,项目验收结题后开展年度绩效评价,通过建立相应的成果评价机制,从科技成果实用性、有效性及创新性进行综合考察评价然后给予相应的科技奖励,促进科技成果的鉴定、转化及推广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质量控制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控制是监控特定的结果,确保它们遵循了相关的质量标准,并识别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随时掌握项目的实际过程,若出现项目的执行与计划(质量标准)相背离时,管理部门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消除由此产生的令人不满意的结果。

在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对管理过程的监控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一是开发使用项目管理系统,通过总体规划、系统集成、深化应用,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积极推进信息化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二是开发使用科技专家库,涵盖省、市级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3 000余人,专家库建成并投入使用三年多来。截至目前,专家库已为全市各类项目咨询和评审活动服务3 000多次,服务项目2 000余项次,很大程度上为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及验收工作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提高了政府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推动专业机构规范化,对下属具备科研管理能力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造,将具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委托给具备条件的专业机构。2016年,昆明市科技局下属6家科研事业单位均已通过ISO9001认证,100余名科技管理工作者取得科技评估师资格认证,为承接项目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提升了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

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水平和能力也对稳步提高,在昆明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传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研开发工作的要求。

目前,在发布项目申报指南之前,对各研究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相关的基本情况,及该领域未来一段时期的项目布局、重点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等内容的研究力度还不够。因此,对各领域内项目的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缺乏全而、系统、前瞻性的分析,从而难以对科技计划项目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进而影响了项目的质量管理。

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针对一些重大项目,在立项实施后,均要进行中期检查,检查方面多半按照项目申报时的计划书进行。但是,科研项目的创新性决定了项目实施的不可确定性,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因为条件的改变而调整项目执行计划,这就会造成项目实施与申报计划不符,检查出现“问题”。

昆明市科技专家库的使用,的确提高了项目评审的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充分发挥了科技咨询专家的重要作用,提高了评审的公平性和公证性。但是,由于在专家专业分类、行业归属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所抽取的评审专家容易造成“专家不专”“外行评内行”的尴尬局面,甚至出现过冶金专家评审软科学研究项目的情况。常此以往,势必造成立项项目质量不高,该立项的没有得到立项,不该支持的却给予了扶持,不仅降低了科研水平,更是财政资金的浪费,反而降低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质量。

六、对策和建议

加强决策科研,预研、研判是科技工作中带有战略性的决策活动,在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鉴于领域预研工作对于科技项目的重大影响,应当重视领域预研工作,加大对科技项目领域预研工作的投入。研判工作要与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相结合,在领域预研时就应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在预研的基础上发布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

建立健全检查机制,结合项目中期检查制度,研究制定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检查标准和方法,注重全过程管理,面向真正的动态管理。对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不单纯依靠承担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也不将申报计划书作为“铁律”不能做任何修改,应该结合实际,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允许项目承担单位变更计划书,甚至更变研究方向,能够让更多的项目真正成为科技创新项目,产生更多的“炼丹成火药”的重大科技成果。

进一步完善科技专家库结构,健全专家库运行机制,深入分析研究专家专业分类、行业归属,对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信息。降低专家入库门栏,对某些学历低、无职称,但在行业中贡献突出、影响较大的特殊人才放宽入库条件,有意识地增加金融界、企业界的专家,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注重创新创业实干家的选拔,使得评审专家在项目立项评审时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申请项目严格把关,切实服务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在确保学术性的同时兼顾项目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4.

[2] 2015年昆明市科技统计分析[Z].2015.

[3] 王忠平.现代项目管理在科技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6):28-31.

[4] 宋东林,葛苏行.我国科技计划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46-49.

[5] 陈省平,李子和,刘涛.科技项目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6] 胡骏红.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梁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土鸡林下生态养殖论文下一篇:西线工程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