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学论文范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影像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趋势,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正在慢慢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而言,成果显着,优势显着。影像医学技术也是影像医学诊断的关键。影像医学的诊断可以为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信息内容和具体方向。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应用;分析;引言影像医学技术包括多种类型。

第一篇:影像医学论文范文

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中,并且有着极其优秀的应用优势。医学影像科技是确保医学影像检测成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石,而影像诊断的成果又为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以及指导方向。不论是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影像检查结果方面,都需要根据临床诊断的实际需求以及先进的影像技术,为医院影像诊断结论提出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医院的诊疗质量和医院治疗技术水平。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讨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性;关系

引言

医学影像技术其中包含很多种类型,种类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其自身所具备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在诊断不同患者时所应用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在临床中也有着很大的使用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引进和使用。医学影像技术和影像诊断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互补、彼此制约的关系,作为医疗领域的新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影像诊断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影像技术与诊断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相依赖性。

1 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

1.1超声诊断技术

临床中的超声波检查技术可以包括各种超声波类型,超声波类型主要包括了A、B、D、M、V型超声波检查技术,而各种种类的超声波在扫描身体时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体的各个部位所适用的超声波类型也有所不同。超声波诊断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使用超声波来扫描身体上可能会出现疾病的部位,同时利用接收器对身体组织及脏器所发送来的信息加以接收,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形,医生就能够把所获得的图像与人体正常组织脏器的图像相对比,并由此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类型。超声波检查技术的精确度、特异性和灵敏度都极高,而且整个扫描的流程耗时也比较短,因此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诊断率。

1.2X线诊断技术

X线检查技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超声波检查技术,它主要是使用激光X线对病人的全身进行照射并数字化扫描,同时把光信息利用数据转换器变为电信号,同时在电脑中产生相应的图像,X线诊断技术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X线检查技术在临床上具有相当广阔的使用范围,但由于检查的结果比较易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体的厚度、密度等,这些因素若差异过高将会为诊断结果带来严重的影响,并且对于鉴别人体软组织来说其能力水平有限。目前X线检查在临床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在骨科的检查处理中,可以将骨折的位置清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方便医师剖析其结构、严重程度等。

1.3CT诊断技术

CT设备通常是由计算机系统、扫描系统、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存储系统等几个部分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指的是对病人疑似存在疾病的身体部位实施深度扫描,同时收集有关数据,同时将其变换为能够产生图像的电信号,而运用图像重建技术可以将其变换为二维图形或三维图像,同时储存患者的病理图像。CT检查技术具备了较高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其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可以弥补传统X线检查技术的不足,使患者存在疾病部位及其状况可以比较容易直接地表现出来。而CT检查技术又可以包括CT心脏图像、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等,可以被应用于临床的不同各科。

2 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

2.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性

学影像技术具备诊断医学影像以及设备管理维护的能力。超声诊断技术、MRI技术、CT诊断技术、X线诊断技术、心血管造影等都在医学影像技术的范围内。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中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较多,但是影像诊断方面的人才却比较稀少,一方面,是医学院中这类人才本身就比较少,而且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关于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诊断目标和培养目标也都因此而发生了变化,许多学校都更重视于培训医用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人员,而忽视了对影像诊断学人员的培训,从而导致我国医学影像诊断方面的人才极其缺乏。熟练掌握医学成像技术与医学诊断的专业人员、具备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能力的临床专业人员,是医学机构改革中亟需的重要人才。所以,医学院校就应该在当前医改的重大背景下,从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到课程体系变革和发展,以提高医生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影像诊断能力和影像技能综合训练,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需要,实现人员与医疗设备的共同发展,从影像学诊断与影像技术的相关性,实现综合课程体系的设置,提高诊断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水平。

2.2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随着医學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影像诊断可以为影像技术提供科学的指导并拓展其工作层面,并且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必须要配备高质量、先进的影像技术,只有提高影像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才能够保证影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不同的影像技术有着不同的成像原理,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之间的专业性也各不相同,经过CT、超声、MRI等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后发现,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对最终的影像诊断结果做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出不同医学影像技术之间的优势与劣势。目前的医学影像技术已实现在各个医院全面覆盖,逐步扩大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其地位也逐渐被提高。针对于病情比较危急的患者,通过常规医学影像检查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明确其病变的位置,有助于后续更好的治疗。要想使医学影像诊断的真实性与准确率进一步提高,还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影像技术之间的特异性以及差异性,保障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程度,帮助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不仅能够促进影像诊断的不断发展,影像诊断还可以为影像技术提供科学的指导,但是如果影像技术存在问题,将会导致影响诊断的结果以及后续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因此,在保证医学影像技术操作无误的情况下,使医学影像技术变得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影像技术的操作要求以及知识差异,这就需要在诊断的过程中根据影像技术的不同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保证临床诊断的效果。(1)CT检查技术:其主要应用与骨骼肌肉系统诊断、心脑血管系统诊断、肿瘤疾病诊断、妇科诊断、寄生虫诊断方面的应用、(2)MRI技术:MRI技术在临床神经系统、骨骼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且鉴别能力比较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软组织疾病。

2.3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独立性

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对于专业医师的水平要求比较严格。首先,医师必须要详细了解并掌握MRI技术、CT技术、超聲波技术等常规放射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医生还需要认真熟悉和理解相关的基础医学、电子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再次,在治疗病变的过程中医师要掌握各种各样的影像检查技术和其功能;最后,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专业的主要技术以及发展趋势都要所有涉猎。与此同时,还需要在临床治疗以及诊断的过程中积极与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配合,以此来保证影像技术与诊断的准确率。除此以外,医学影像技术要想发展迅速,还需要定期为医师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医师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真实、准确的医学影像诊断需要临床医师具有专业的影像诊断知识与理论知识,还需要充分了解影像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工作原理,在诊断的过程中确定影像设备的应用范围,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影像治疗医生给出更专业的治疗信息,为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主要是利用影像技术观察与分析身体各个方面的信号,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总结与归纳所收集到的信息,从而获得正确、客观的影像检查结论,为患者临床判断和处理问题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医学影像检查制度和影像技术之间有着彼此相互制约、互动影响的关系,影像技术人员以及诊断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以及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以此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以及诊断技术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高我国医疗诊断水平,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功能与价值充分发挥。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临床检查应用中,应该根据各种技术手段的优点合理布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中的综合运用,不但要增加检查范围和检测内容,而且要提高诊断效果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还增加了对患者自身生态指标的了解,便于临床检查处理,增强影像学检查的疗效与精确度,有利于在医疗体制改革现代化的背景下提高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扎西桑姆,卢海燕.医学影像图像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J].西藏医药,2021,42(05):150-152.

[2]石磊.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3):190-191.

[3]冯梓峻,黎星阳,张君伟,王朝俭.CBCT三维重建影像解析二维图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6):108-109.

作者:王丽爽

第二篇: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趋势,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正在慢慢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而言,成果显着,优势显着。影像医学技术也是影像医学诊断的关键。影像医学的诊断可以为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信息内容和具体方向。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引言

影像医学技术包括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影像医学技术各有其非特异性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和疾病,能够合理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具有很高的临床医学应用价值。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是各种与危害相关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治疗的病理生理检查风险和患者诊治疾病的高安全系数加速了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高效、安全、省时、省力、精度高、易于实际操作等优点。在影像医学技术快速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影像医学的临床医学诊断越来越依赖于相关技术,影像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技术是临床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医学影像技术与诊断影像密切相关。影像医学的技术专长将立即损害临床医学状况的医学影像的准确性。此外,临床医学对疾病医学成像的准确性将立即危及医学成像技术的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医学诊断与影像医学技术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在特定疾病的诊断中,不同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必然不同,必须对疾病的诊断结果与不同影像诊断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发挥其优势。建立了不同疾病影像诊断的技术诊断。如果总和不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2.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方式分析

2.1计算机 X 线摄影技术分析

这种技术在具体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其关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图像板接收各个方向的X射线潜像,穿过人体后,产生一定的图像,那么激光扫描仪将被用于开发扫描仪,使用数据信息转换器等,将各种数据信号转换成图像。与传统的X射线摄影水平相比,这类技术应用具有相对较好的优势。

2.2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分析

这种技术在具体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利用X射线对身体进行分步扫描,按照相关医学检查规定,进行扫描。针对某个区域或类别,再利用将诊断信息转化为诊断信息的内容数据信息或解决方案,在生成截面解剖图的情况下进行综合解决.其次,在具体应用的全过程中,与传统CT相比,具有更高的优势。它可以加快扫描仪的工作速度,获得高分辨率,扩大数据和信息扫描仪和采集工作的范围,提高工作效率。效率,避免各级标准的约束,在增加技术改进范围的同时,慢慢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2.3CT诊断技术

CT机设备的关键由三部分组成:扫描仪部分、计算机软件、图像显示和分布式存储。其原理是患者怀疑是深部扫描仪的病变部位,收集相关病理数据和信息,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成为能产生图像的电子信号,再进行图像共创,产生二维或三维图像,并可存储病理图像; CT诊断真实、有效、稳定,实际操作简单 方便、安全系数高,能合理弥补X线诊断的不足,更能显示患者病变部位的情况视觉和三维。 CT诊断技术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CT灌浆成像、CT心血管成像、CT毛细血管成像等均使用率高。它旨在反映人体器官的血液灌浆状态和毛细血管。狭窄的血管管腔和阻塞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合理诊断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软件、人体器官肿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3.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主要临床应用

3.1 CR的临床应用

CR是常规体检的新项目之一,对肺、骨折、脊柱退变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R可为颅骨和脊柱疾病的鉴别提供更准确的依据,但作用不大。诊断以下类型人体器官的实际意义:腹部人体器官如胆囊和肝脏肿胀,神经中枢系统软件。

3.2 CT的临床应用

CT是常规体检的新项目之一,对肺、骨折、脊柱退变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长期以来被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治。它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人体骨骼肌肉的软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脑卒中、短暂性脑栓塞、血管性痴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其他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和头部恶性肿瘤中,CT还可以用于比较喉癌和鼻咽癌等疾病。诊断的高直接证据。

3.3MRI 技术的应用

MRI在技术上区分人体细胞,可以诊断先天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外伤。针对不同类型疾病选择MRI技术放射诊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效果非常好的特点。可为放射诊断合理提供影像资料,效果显着。

3.4高频超声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在疾病的诊断中,利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有利于区分肿块的良恶性,以高精度的成像手段诊断甲状腺恶性病变、淋巴结良恶性病变。此类技术可用于腔内检查,利用软管式小型摄像头识别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获得高精度诊断结果。同时可以建立恶性肿瘤的具体深度和范圍,掌握附近机构的迁移情况。尤其是在食管肿瘤患者的诊断全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区分是否可以切除,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4.结束语

一般来说,影像医学技术和影像医学诊断是相互融合的。前者离不开后者的应用,而后者在临床医学中的实际效果则取决于后者。影像医学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和影像医学诊断的全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影像医学技术人员和医学影像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逐步提升临床医疗诊断效率及水平,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就诊痛苦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黄景昱 .ACR TI-RADS 分类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广西医科大学,2019.

[2]曹文新,夏进东,王玥,赖跃兴 .MSCT 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柿石性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06):1002-1005.

[3]于大伟,曹章.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1):125-126.

作者:张祎瑞

第三篇:影像医学的教学体会

摘要:近年来,影像医学学科发展迅速,涉及内容广泛、繁杂,各学科交叉、融合,使得影像医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调整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策略,并且强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快知识更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影像医学;教学

自伦琴发现X线不久,X线即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影像医学是以放射诊断医学为基础的涵盖多种影像技术的学科,如普通X线摄影、数字摄影(CR、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乳腺钼靶摄影、CT、磁共振成像、超声技术、放射性核素扫描(SPECT、PET)等等。近年来,影像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创新,影像医学与临床工作息息相关,影像医学的发展使得影像医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影像医学的现状及进展

1.涉及内容广泛、繁杂,其基础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医学基础课程。当今医学影像诊断的四大影像技术是CT、磁共振成像、核醫学成像和超声成像[1]。前面提到了影像医学包含内容的广泛,而且基于这四大技术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多,不仅各有侧重,而且相互交叉。

CT、MRI以及超声三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影像基本为解剖结构成像,图像清晰。而核医学成像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解剖学结构,同时还可以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密度的信息,甚至是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学信息,因此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等基础医学学科都与影像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2.学科发展快,各种影像检查技术都有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各种成像技术均有很大的发展。超声利用更多的声学参数作载体,以获得患者更多的生理、病理信息,血流信号,通过数字化等途径努力提高声、像、图质量,使其能显示更微细的三维、四维组织结构。对比剂增强和动态CT、磁共振波谱和灌注显像技术等可显示血流动力学、分子微观运动、生理、功能、代谢变化以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等。新的挑战也促使核医学向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快速发展[1]。随着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核医学作为生物学、医学与核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随着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分子核医学。

而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2]。

3.设备发展快,多学科影像融合。从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来看,70年代主要是传统X线影像、核医学及超声;从信号角度来看,均以模拟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但由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和数字影像技术的导入,现在所有的装置均实现了用计算机存贮图像。

随着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影像学(解剖—功能影像学)形成了,将CT、MRI解剖结构影像与核医学SPECT和PET获得的功能代谢影像相叠加,更有利于病变精确定位和准确定性诊断,其代表设备为PET/CT。现在SPECT/CT、PET/CT和PET/MRI均已应用于临床。

二、影像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教学的步伐相对慢,实际应用能力差。相对于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教学的步伐相对缓慢,究其原因,大致有几点:其一,教材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教学大纲有时滞后于临床实际的发展;其二,教师自身知识更新速度慢、拓展能力差,对相关学科的关注度欠缺;其三,教师对PACS系统利用不足。

2.影像医学各专业独立运行,不利于学科发展。我国很多医院的影像专业,传统影像(包括放射、CT、MRI)、超声、介入、核医学等多年来都是独立运行的科室,并未搭建大影像学科发展平台,或者只是一部分专业的简单合并而形成“大影像”科。在这种传统模式下,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培训缺乏整体安排,由此培养出的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局限,综合能力差[3]。

三、解决影像医学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教学策略

1.调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现行的教材特点是各种影像技术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每门学科分别介绍各系统中各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表现,而就某一疾病而言,需要我们把它的超声、放射、甚至CT、MRI的影像特点比较出来,才能让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把所有资料结合起来。

据此,我们可以整合各种影像资源集中安排教学,即X线、CT、MRI及超声相结合;影像、临床、解剖和病理结合的新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立体的、三维的影像概念,建立起各种影像间的立体联系,增强学生多方面影像的认识能力[4]。同时,在教学中必须严格遵守临床诊断思路,不仅要根据影像图像分析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还必须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展现给学生一个影像学的视角,使学生从影像角度对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

2.分层次教学,将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解剖学是医学影像教学的基础,病理改变是医学影像教学的重点[5]。这要求教师牢固掌握系统、局部、断层解剖学,能回顾授课内容所涉及部位的解剖结构,并与病理、影像对照,加深理解。影像学中的三维重建技术是展示解剖学位置及相邻组织器官关系的好方法[6,7],三维重建后的图像立体感强、解剖结构显示清楚,还可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对认识正常及病变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复习解剖知识,利用其进行手术入路等的设计,将影像与临床紧密结合。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快知识更新。对于日新月异的影像医学,教师知识更新速度要快,不仅是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而且要跨专业、跨学科,比如以前具备了X线、CT、MRI知识,现在还要学习核医学、超声知识,及时把临床的新知识融合到教学中[8]。

4.互动式教学,学与教相互促进。学生们感兴趣的是怎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影像学教师应注重围绕问题进行教学[9],而影像本身是一门有着生动的图像的学科,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与教相互促进。读片会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读片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并积极发言,听取各种观点,与老师同学相互探讨,既可以让理论知识得以应用,还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主持阅片工作,激发他们的自主潜能,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10];参加随访病例的学习及病例讨论也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好办法,让临床验证影像,让影像回归临床。另外,在PACS系统上动手操作也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现在,医学成像技术仍在不断变革,一方面是前述各种系统性能的改进,另一方面还在探索新的成像技术。影像教学的任务仍然艰巨,要求我们不断总结、积极探索,使影像医学真正成为临床的“眼睛”,在臨床工作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少林,王荣福等.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2]吴兴旺,王乐,刘斌.非影像专业的影像学教学体会与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3):534-535.

[3]段小艺,徐贵平,强永乾,郭佑民.“大影像”学科发展对医学影像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及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4):618-620.

[4]刘东宇,宋玲玲.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2):255-256.

[5]袁小平,陈建宇,李勇等.TBL教学法结合影像诊断思维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4):71-72.

[6]黎杨梅.医学图像三维重建[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49-51.

[7]廖胜辉.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69-69.

[8]赵绘萍,张红梅,蒋高民等.影像医学的教学如何适应影像医学快速发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35(1):74-75.

[9]董伟华.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影像医学教学[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185-186.

[10]黄小伟,赵琳,刘齐,李伟.影像医学的临床教学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87-1089.

作者:丰佳萌 王雪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营销策略论文范文下一篇:医科专业论文范文

热门文章

影像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