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2023-02-03

第一篇:高一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整理

高一历史会考知识梳理

一、列强对近代中国的入侵战争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南京条约》(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

中国不败而败

4、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马关条约》(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

中国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

二、中国的民主革命史:

第一阶段: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开始)

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1911年,武昌起义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第二阶段:五四运动(1919年)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三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

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

2、合作开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4、合作的任务: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反帝反封

5、合作的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6、合作的结果: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三阶段: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7年)

1、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井冈山的斗争和土地革命

3、五次“围剿”与反“围剿”

4、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起止地点: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5、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6、日本入侵:九一八事变(1931)、华北事变(1935)、泸沟桥事变(1937) 第四阶段: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

2、抗日战争: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牺牲

3、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的抗战

4、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第五阶段:解放战争(1946-1949年)

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台湾问题:

1、第一阶段: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

2、第二阶段: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复台湾

3、第三阶段: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

4、第四阶段: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案真正停火

5、第五阶段:80年代,两案开始了民间交往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6、第六阶段: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案关系协会(海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达成共识——“九二共识”——“海峡两案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有利因素:○2“一国两制”的有利方针

○3海峡两案人民的共同心愿

○(2)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四、新中国的外交:

1、第一阶段:50年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1953年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

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首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3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第二阶段: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关键一环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11971年10月,第26节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上海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第三阶段:新时期活跃的多边外交

1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2001年10月,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2001年6月,中国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五、党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共二大:1922年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共三大:1923年

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内容

4、国民党一大:1924年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5、遵义会议:1935.1

1纠正了党内以王明为主的左倾错误;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原因:中共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成功的解决

○自己的问题。)

6、瓦窑堡会议:1935.12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

确立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年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中共八大:1956年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0、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政治上:拨乱反正,彻底的肃清了文革的“左”倾错误

主要内容:○2经济上:改革开放

○3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组织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班子

11、中共十四大:1992年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

12、中共十五大:1997年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3、中共十六大:2002年

确立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

六、法律史: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八、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前提: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第一阶段: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1)两条途径:○2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1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2)特点:○2产业结构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3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

○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第二阶段:初步发展 中日甲午战争后—一战前夕(1895年-1913年) (原因)

4、第三阶段: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原因)

5、陷入困境: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

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错误

(3)八字方针(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恢复发展 第三阶段:“文革”**的十年(1966-1976年)

“文革”性质:是由中国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在政治方面的最大教训:加强党的民主法制建设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

十二、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的历史巨变、三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核心:

1、第一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1911年)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

第一个伟人: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思想核心: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第二次历史巨变: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

诞生的第二个伟人:毛泽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引领者

思想核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回答的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

3、第三次历史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和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诞生的第三个伟人: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思想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回答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补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回答的党的建设问题。

第二篇:2010贵州高一历史会考答案

2010年高一会考历史答案

历史

1~25:AADAB BDCCC DABAC CDCCA BCCAB

26~30:经世致用,《资政新篇》;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攘内必先安外,第五次反围剿; 王进喜,雷锋 。

31:(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破产的原因及评价。(10分)

背景: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找巩固统治的出路。②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他们技术的先进。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已经产生,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④统治集团中少数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形成洋务派,在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⑤一方面为了克服内忧外患,另一方面也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纷争中,新掌权的慈禧太后站到了在地方和中央都拥有巨大实力的洋务派一边,对洋务运动的兴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⑥总理衙门成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破产原因: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外国技术人员谋取私利、敲诈勒索;②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③整个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地领导核心;④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评价:洋务派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目的,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而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②但洋务运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其历史意义。(6分)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历史意义: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3)**诞生的时间,地点,历史条件及意义。(9分)

32:(1)西安事变如何爆发的?如何解决的?有何意义?(9分)

如何爆发的:日本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而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却仍在顽固的执行他的先内后外的反动路线,从而促使西安事变爆发。

如何解决的: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有何意义: 第一种答案:

1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2 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蒋抗日”的方针得以实现; 3 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第二种答案: 第一,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推向高潮,团结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包括国民党营垒内部也要求实现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表明共产党团结抗日的诚意。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团结抗日顺应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

第二,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对于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一项实际接受国共合作抗日的决议,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中共七大的背景,内容,意义?(8分)

背景:结合1945年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进程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内容:(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

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2)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8分)

在农村实行放宽政策,收养生息的方针,之后再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厂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一大二公的人名公社旧体制。 在城市逐步扩大产业自主权。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还有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流通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等

第三篇:上海市高一信息会考总复习资料

基础章节

1.信息的主要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等。

2.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指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发布。 3. 各种数制的相互转换

十进制转其他进制 除以2(8,16)取余数

其他进制转十进制 将各位的数值与其对应的位权相乘后再求和 二进制转十六进制 从低到高,4位一组,每组用一位十六进制数表示 二进制转八进制 从低到高,3位一组,每组用一位八进制数表示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每一位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 八进制转二进制 每一位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

4. 1B(Byte 字节 一定要大写)=8 bit(位一定要小写)

5. 二态逻辑:电阻的大和小及电路的通和断等都可以认为是二态逻辑(或二态现象)。

解析:这样理解,二进制是0和1两个数码,用电阻控制电流强度以达到表达0和1两种数码的目的。当然还有多态逻辑。而且二态逻辑也作二值逻辑。 6. 汉字的存储:一个汉字存储时占用2个字节。(因为它多)

ASCII码由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时占用1个字节(8位,为了以后可扩展)。共能表示128个字符。

ASCII码中有34个控制符(不可打印字符)和94个字符(可打印)。 7.汉字编码

国家标准是:GB2312-80,一个汉字两个ASCII字符(占两个字节) 1) 汉字信息交换码(简称 国标码;以16进制表示)

2) 机内码(=汉字内部码=汉字内码=变形的国标码,提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等工作时统一使用的代码;以16进制表示) 3) 输入码(拼音码、五笔、字型码等)

4) 字形码(是汉字字库中 存储的汉字字形的数字化信息,用于汉字的显示和打印。) 8.声音编码(1)采样(2)量化(3)编码 9.图象编码

像素的数量就是图像的分辨率,通常是以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数量乘以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数量。单位面积像素数越多(或分辨率越高),表现出的图像越精细。

位图:使用像素表示的图 片文件(如 bmp格式,图像不经过压 缩)。一个黑白像素只要一位二进制码就可以表示,而一个“24位颜色”的彩色图像则需要24位二进制码(3个字节)来表示。如一个黑白图像的大小用分辨率表示为800×600,所需存储容量为:800×600×1÷8(B)

10.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总线:可分为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

其中,地址总线帮助控制器找到数据存放的存储单元。

11、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音箱等。 存储器:对大量信息进行暂存或保存。

通常分为内存和外存, 如内存条就是典型的内存储器。

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常见外存有磁盘、U盘、光盘和磁带。

运算器:实施 算术运算 和 逻辑判断 ,与控制器共存于一个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中。 控制器: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进行分析,向计算机各个部分发出控制信息,使其按指令完成任务。

12.CPU主频单位是赫兹,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

13. 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Current)->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Loading) 14. 软件:除了程序以外还包括与程序有关的各种文档资料。

15、 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

蠕虫病毒:爱虫,冲击波,熊猫烧香。

木马:QQ尾巴

16. 恶意软件: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的一种软件(如果他前面写程序,你也改成程序)。 17.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联系云计算)。 18.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千万别选成蓝牙之类的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a.集线器(采用广播的形式对数据对信号进行转发, 不安全,容易造成网络堵塞。一般用于家庭或小型局域网。)

b.交换机(根据目的地地址信息自动查找对应端口,避免冲突,安全,不堵塞网络。一般用于计算机数量较多,传输数据量很大。)

c.路由器(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如:和因特网连接) 19.计算机指令的种类

(1)算术运算指令 (2)逻辑运算指令 (3)数据传送指令. (4)移位操作指令 (5)堆栈及堆栈操作指令. (6)字符串处理指令. (7)输入输出(I/O)指令. 20.网络按地理位置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按拓朴结构一般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混合型; Internet是WAN(重要!) 各种协议:

TCP/IP(因特网最核心的协议)——必须掌握

IPX/SPX(应用于局域网)

NetBEUI(适合于“网上邻居”间传送数据)

IP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联的数据包协议,负责按照地址在计算机间传递信息,根据各个计算机的IP地址来确定收发信息计算机的地址。

TCP协议——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确保传输的数据是准确的。如果数据丢失或未收到接受方的确认信息,可要求重发;全部收到后,再重新整合成原始数据。

SMTP协议:发送邮件协议 POP3:接受邮件协议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ftp是文件传输协议

21.URL的格式: 传输协议:// 所访问的主机域名 / 路径和文件名 22.http:// 别写错,URL是统一资源定位器。

23.光纤接入上下行速率相同;共享宽带,受用户数限制。

ADSL上下行速率不同;上网和打电话不影响;传输速率高。

速度(kb/s)=传输速率(kbps)÷8 24. 常见类型 运算符 运算结果 优先级

算术运算符 +(加)、-(减)、(整除)、mod(求余)、*(乘)、/(除)、-(取负)、^(乘方) 数值 ^>* />mod>+ -

关系运算符 >、<、>=、<=、=、<> true或false 相同

逻辑运算符 and(与)、or(或)、not(非) true或false Not>and>or 三类运算符的优先级: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 25.结构一定只有一个出口。 计算机软件系统

1.指令:计算机执行一步 运算或判断的命令。 2.程序:指令的有序集合。 3.软件: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 4.软件分为:系统软件 、 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是操作系统(DOS, Windows, Linux, Unix) 程序语言处理的程序(Pascal、C、C++、VB、Java) 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SQL, Oracle, Foxpro)

=========== 条件语句

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循环结构(For)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语句组

Next 循环变量 循环结构(do)

一、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

Do 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

二、当条件满足时退出循环

Do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

算法: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

解析算法是指用解析的方法找出表示问题的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表达式的计算来实现问题求解。就是按问题本身的性质,

2. 枚举算法就是一一列举出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并检验是否是真正解。 查找: 顺序查找是一种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查找方法。它的思路是,从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将给定的值与表中逐个元素的关键字进行比较,直到两者相符,查到所要找的元素为止。 对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首先选取表中间位置的记录,将其关键字与给定关键字k进行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若k值比该关键字值大,则要找的元素一定在表的后半部分(或称右子表),则继续对右子表进行折半查找;若k值比该关键字值小,则要找的元素一定在表的前半部分(左子表),同样应继续对左子表进行折半查找

排序:把杂乱无章的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

冒泡排序 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重复以上过程,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使得第1个数不再小于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一直比较到最大数前的一对相邻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第二趟结束,在倒数第二个数中得到一个新的最大数。如此下去,直至最终完成排序。 Integer 整数 Abs(x) 求x的绝对值

long 长整数 Int(x) 求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single 单精度实数 Sqr(x) 求x的算术平方根

double 双精度实数 Exp(x) 求自然地数e的x次方

string 字符串 Log(x) 求以e为底的x的对数

第四篇: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分册:

1. 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2. 《吉尔伽美什》史诗

3. 《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

• 作用: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 历史价值:(1)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4. 最负盛名的金字塔名称:

•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 • 哈夫拉金字塔——第二大

5. 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6. 佛教的创始人,佛教创立和传播的时代背景

• 创始人:悉达多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背景:(1)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2)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遭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反对;(3)新教派和新学说流行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7.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发展、全盛的简况

• 形成:在平民与氏族贵族的长期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 基础: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 发展: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 全盛:公元前433至公元前429年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 8.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影响及其时代局限性

• 影响:(1)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2)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 局限性: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被排除在外 9. 《荷马史诗》

• 民间艺人(荷马)吟唱的口头文学作品 •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10. 希罗多德和《历史》

• “史学之父” • 《历史》:以事件为中心的叙述体史书 11. 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 公元2世纪初,达到最大规模

12.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13. “十二铜表法”

• 时间:451B.C.—450B.C. • 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 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14. 古代罗马法体系的历史价值和局限

• 完成:《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 • 积极作用:(1)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2)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3)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1 • 局限: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

15. 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创始人;伊斯兰教随帝国扩张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 时间:公元7世纪 • 地点:麦加

• 创始人 :穆罕默德

16. 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大帝国的时间

17. 16世纪以后持续扩张,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封建大帝国 18. 欧斯曼帝国控制亚欧商路,迫使西欧开辟新航路 19. 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

• 产生:6世纪下半叶 • 基本确立:11世纪前后

• 确立标志:封臣制(附庸制)与封土制(采邑制)相结合 20. “采邑改革”的影响

8世纪上半叶

• (1)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农奴化的进程(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2)土地被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3)国王权力实际有限,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21. 卡诺莎觐见及其影响

• 时间:1077年初

• 影响:其后教权不断增强,13世纪达到极盛。教皇基本上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罗马教廷也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地位

22. 阿维尼瓮之囚及其影响

• 1309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新教皇将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1377年,教廷重新迁回罗马

• 结果:教权急剧衰落,教权与王权斗争的转折点

23.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第二分册:

24.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和核心地区

• 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 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25. 夏王朝作为国家的基本特征

• 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

26.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 27. 司母戊鼎

28. 甲骨文:目前所发现的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29. 王国维《古史新证·总论》提出了“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30. 西周的建立——武王克商: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31. 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 内容:授土授民分物 • 方式:(1)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2)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

32. 东周的建立——平王东迁:前770年放弃镐京,东迁洛邑 33.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内容:

• 经济——最深的变革。(1)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2)农田的开辟;(3)竞相占地;(4)社会风气、氛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 政治——内政改革。政治、经济 → 富国强兵

2 • 文化:(1)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2)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34. 百家争鸣

• 背景:社会大变革,转型之时 • 影响:(1)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2)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3)影响最大的为儒(孔子、孟子、荀子)、法(韩非子)、道(老子、庄子)三家

35.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6. 商鞅变法

• 时间:356B.C. • 人物:秦孝公、商鞅 • 主要内容:(1)废井田、开阡陌;(2)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3)重农抑商,奖励农耕;(4)废分封、建县制;(5)什伍连坐制;(6)推行小家庭形式

• 作用:秦由弱变强,后来居上;实力大增,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7.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38. 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皇帝—御史大夫、太尉、丞相—郡—县 39. 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原因和结果

• 时间:公元前209年

• (1)直接原因:屯戍误期;(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 结果:(1)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2)六国贵族后裔纷纷拥兵称王 40. 汉承秦制的内容

• 继承:(1)继承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继承秦朝的监察制;(3)继承秦朝的郡县制 • 有所损益:(1)废除秦朝苛法;(2)察举制(选官制度);(3)编户齐民(赋税制度);(4)刺史制度(监查制度);(5)郡国并行制(地方制度)

4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

• 仅注重礼仪服制而未能真正按照儒家思想解决社会问题 • “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儒表法里”

42. 光武中兴——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称“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43. 三国鼎立:229年,曹魏、蜀汉、孙吴

44.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融合被推向新的高潮 45.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内容和实质

• 建立:初创于隋,继承发展于唐

• 内容:皇帝—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 • 实质:提高皇权,裁抑与分割相权,以加强君主帝制的中央集权 46. 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

• 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47. 开元盛世:唐王朝由盛转衰

• 出现原因:(1)唐玄宗的才干和努力;(2)贞观之风的继承;(3)前期发展所积累的良好基础;(4)开元年间治理与整顿的成效

•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 755-763 48. 丝绸之路的全盛

• 大致走向:以长安为中心,(1)往东可达朝鲜半岛;(2)往西经过敦煌,越过葱岭,经中亚西亚可达地中海东岸;(3)往南可达天竺 • 臻于全盛的原因:(1)唐朝政治的清明;(2)经济的发展;(3)民族的融和

第三分册:

49. 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 时间:960年

3 • 建立者:后周大将赵匡胤 • 都城:东京 (开封)

• 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50. 文官体制

• 目的:避免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重演 • 内容:

军事上:(1)中央——收兵权(“杯酒释兵权”、建立枢密院、三衙新体制);(2)地方——内重外轻(“强干弱支”、“守内虚外”)

政治上:(1)“重文轻武,以文驭武”——文官政府(提拔文人组成统治集团、官、职、差遣相分离);(2)加强中央集权——“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削弱和分割相权、设转运使集中财政权、集中司法权、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文臣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 51.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 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

• 普及教育、传播知识,地方启蒙教育深入基层

• 17世纪末和18世纪,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方式引起西方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重要借鉴

52. 靖康之变:靖康二年(1127年)

53. 南宋的建立:1127年5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1130年,定都临安(杭州) 54. 岳飞抗金

55. 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互市贸易的市场 56.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 57. 海上丝绸之路

• 背景:(1)传统商路受阻;(2)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3)政府鼓励 • 概况:(1)通商国约50余;(2)东南沿海贸易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3)市舶司(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4)“番坊”与“番市” • 内容:(1)输入——香料、珍宝、药材;(2)输出——丝织品、瓷器、茶叶(名称由来) • 内外影响:(1)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2)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58. 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 59. 沈括与《梦溪笔谈》

60. 元朝的建立:1260年,忽必烈称“大汗”。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1272年改燕京为“大都”。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开创了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统一王朝的先例

61. 元朝的行省制度

• 目的:在空前辽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 • 内容:皇帝—御史台(监察);枢密院(军事);中书省(又称“都省”,总理全国政务)—“腹里”(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分管具体事务);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全国共11个)—*宣慰司—路、府、州、县

62. 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63.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登基为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1368年攻占大都,推翻元朝 64. 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 • 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 殿阁大学士→内阁(文渊阁)——明成祖朱棣创制,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65. 明朝的灭亡与清军入关: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入关 66. 军机处的设立

• 康熙:设南书房,内廷决策 • 雍正:设军机处

• 乾隆:进一步强化军机处职能(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同虚设)——皇权空前加强

4 67.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 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尼布楚条约》

• 西北:平定准部分裂势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 西南:平定“三藩之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派出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 东南:消灭郑氏割据势力;设台湾府

68.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69. 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

•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 郎世宁设计圆明园中西洋建筑与景观

• 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等编订《 崇祯历书》

第四分册:

70. 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及形成时间

• 15世纪末英法发展为民族国家 • 要素:(1)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2)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领土的统一是政治因素;(3)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地区间的交流,这是经济因素;(4)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是文化因素。

7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

• 背景:(1)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更多的黄金;(2)《马可波罗行纪》叙述东方各国富有黄金珠宝;(3)奥斯曼帝国使得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4)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说、海图绘图技术发达);(5)航海和造船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传入) • 影响

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72.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代表人物

• 发源地:意大利 • 代表人物:(1)但丁:《神曲》;(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米开朗琪罗:《大卫》、《最后的审判》(4)马基雅弗利:《君主论》、《佛罗伦萨史》

7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长期议会” 74.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

• 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 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 革命之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75.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路易十四时代》 •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论法的精神》 • 卢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

• 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反对君主独断专行,主张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百科全书》(主编) 76. 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及意义

• 时间:1775年-1783年 • 意义:(1)既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2)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5 77.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78. 《法国民法典》

• 取消贵族特权,破除封建制度,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

•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对以后的革命运动特别是1848年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9. 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 首先,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 第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 第三,“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 第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最后,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80.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81. “三月十八日革命”的时间及结果

• 时间:1871年3月18日

• 结果: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5月27日,共社失败 82.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 原因: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斗争随着其领土扩张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日趋激烈。表现为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存废等一系列利益问题的处理上。 • 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 意义:(1)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2)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3)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4)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83. 俾斯麦的“铁血”统一道路:三次王朝战争

• 1864年,普鲁士与奥地利联手打败丹麦 • 1866年,普奥战争 • 1870年,普法战争

84.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作用

• 时间:1689年 • 作用:(1)增强了俄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使俄国由极端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较强大的国家,推动了社会进步。(2)由于军事实力增强,为以后沙皇的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85. 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86.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 内容:①政治上: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废藩臵县,“版籍奉还”,取消武士特权,倡导“四民平等”);②经济上: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确认土地私有权,改革地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关卡、行会制度,兴办工厂);③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征兵制)④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 影响:(1)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权益,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

87. 第二次工业工业革命的时间、核心内容

• 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 核心内容:电力的广泛应用 88. 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 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发挥规模效益,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与管理,促进生产发展 • 由于它操纵市场价格,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参与竞争 • 损害广大公众的利益

•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五分册:

6 91. 虎门硝烟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 时间:1839年6月3日 • 领导人:林则徐

•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坚强决心 135.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1842年

91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主要内容:(1)割让香港岛(2)赔款洋银2100万元(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

•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变化、主要矛盾变化、革命任务变化、历史分期变化、社会思潮变化)

92. 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93. 太平天国的两部重要文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94. 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结果

• 主要内容:兴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培养人才 • 结果:破产——破产标志: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 95.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 内容:(1)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地(台湾);(3)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4)开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5)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列强对华侵略由倾销商品转为资本输出

96. 百日维新的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 97. 八国联军侵华的具体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奥匈 98.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 内容:(1)赔款4.5亿两;(2)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3)拆炮驻兵;(4)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5)惩办祸首、严禁反帝

•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9.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时间:1912年1月1日 • 地点:南京

•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国旗:五色旗

•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权

• 《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 •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00.“同盟国”与“协约国”的主要国家及最终形成的时间

• 三国同盟:意、德、奥 1882年 • 三国协约:英、法、俄 1907年 101.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

• 民族、宗教、领土关系复杂 • 战略地位重要,列强争相插手

102.萨拉热窝事件与大战的爆发

1914年 103.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1919年

• 对德、对奥、对匈、对保、对土和约构成《巴黎和约》——构建凡尔赛体系 • 实质: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104.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1921-1922 • 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 实质:在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遏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05.十月革命

• 二月革命: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7 • 《四月提纲》的提出: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 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11月7日,革命爆发,推翻了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106.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 作用:(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巩固了工农联盟;(2)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取得了显著成果,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107.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1922年12月;解体时间:1991年 108.甘地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09.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革的内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 110.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 111.五四运动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 时间:1919年5月4日 • 历史意义:(1)是人民大众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2)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12.中共一大

• 时间:1921年7月23日 • 地点:上海法租界(兴业路)、嘉兴南湖游船

•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 113.第一次国共合作

• 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及内容: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及内容: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1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宁汉合流;东北易帜 115.币制改革:“废两改元”;法币改革 116.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 时间:1927年8月1日

• 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少奇 • 意义:(1)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1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秋收起义;主要领导人;井冈山会师) 118.九一八事变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 119.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张及标志

• 时间:1935年12月9日 • 口号:反对“华北自治”;“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20.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

• 时间:1935年1月 • 内容:(1)纠正错误军事路线,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2)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3)张闻天接替博古;(4)成立三人(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军事指挥小组 • 意义:(1)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3)幼稚走向成熟 121.三大主力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122.黑色星期四——危机爆发的时间:1929年10月24日

123.各国应对危机采取的方式(罗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确立) 124.英法绥靖政策的核心内容及表现:

• 内容: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

8 • 表现:(1)默许德国吞并奥地利;(2)签订《慕尼黑协定》,纵容德国吞并苏台德区 125.《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内容

• 时间:1939年8月

• 内容:互不侵犯;中立;10年;瓜分波兰

126.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

127.敦刻尔克大撤退:33.6万人成功退守英国,成为诺曼底登陆的主力。 128.《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1940.9.27 129.不列颠之战:二战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 130.莫斯科保卫战:1941.9.30-1942.4.20;“闪电战”第一次失败 131.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间及后果

• 时间:1941年12月7日

• 后果:揭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英与日德意互相宣战;二战进一步扩大 13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 信号(序幕):美国《租借法案》、英美表态支持苏联 • 基础:美英《大西洋宪章》,美英联盟

• 形成标志:1942.1.1,苏中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33.主要战场战略转折的战役

•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 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34.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瓦解的开始 • 1943年11月,中美英开罗会议——《开罗宣言》 • 1943.11~12月,苏美英德黑兰会议

•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1945年4月25日,盟军与苏军易北河会师 •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第六分册:

135. 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及其和平解决的影响

•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 影响:(1)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2)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蒋抗日”方针得以实现;(3)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36.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及影响

• 时间:1937年7月7日 • 影响:(1)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以国共两党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

13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口号。 • 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

• 毛《论持久战》报告,奠定理论基础。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其初步形成。

• 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中共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实现军事合作。

9 • 1937.9,国民党公布合作宣言, 正式建立。 138.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

139. 平型关大捷的时间及指挥者:1937年9月,林彪 140. 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及指挥者:1938年3月,李宗仁

141. 百团大战(敌后战场)的时间及指挥者:1940年8月,彭德怀

142. 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驶主权的时间:光复日——1945年10月25日 143. 重庆谈判的双方代表及主要成果

• 代表: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 • 成果:(1)《双十协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2)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带来了短暂和平、民主的局面 144. 内战爆发的时间: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45. 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形成“品”字形战略态势 146.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47.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及评价

• 形成:雅尔塔会议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

(1)1943.11,开罗会议,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

(2)1943.11~12月,德黑兰会议,苏美英,①通过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②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发表《德黑兰宣言》。

(3)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②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③战后成立联合国,④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德国的灭亡;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4)1945年,波茨坦会议,苏美英,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发表《波茨坦公告》,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 评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旧的欧洲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开创了新的美苏控制世界的两极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标志着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美苏都利用战后世界分化重组的时机,发起和组建了各种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组织机构,以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战略安排。

148. 布雷顿森林体系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149. 冷战序幕拉开——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150. 美苏争霸的重要事实:朝鲜战争、修建柏林墙、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151.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标志

152. 德国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的标志 153.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时间:1993年

154. 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的时间:1995年1月1日 155.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1951年5月 156. 抗美援朝战争

• 开始:1950年10月,志愿军赴朝参战

• 结束:1953年7月,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 意义: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五篇:历史必修一会考习题资料

一、选择题

1.(2008年山东会考2题) “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2009年湖南会考 1题)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007年广州会考 1题)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2009年安徽会考17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制 D.行省制 5.(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27题)“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 6.(2008年1月福建会考1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 7.(2009年6月福建会考1题)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A.郡县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8.(2009年湖南会考2 题)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这一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9.(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1题)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10.(2009年广东会考2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A.削弱皇权

B.缩小地方权限

C.加强皇权

D.扩大地方权限

11、(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2题)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12.(2010年1月新疆会考9题)“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其中罗马的“伟大”是指

A.议会制度

B.专制制度

C.法律制度

D.邦联制度 13.(2011年1月福建会考8题)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 14.(2009年福建会考9题)“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材料中的“法律”指的是

A.罗马法 B.“陶片放逐法” C.《人权宜言》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5.(2011年1月福建会考9题)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王位继承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16.(2008年天津会考8 题)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在他统治时期 A.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C.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发展 D.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17.(2009年7月新疆会考7 题)伯利克里说:“我可以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A.全体男子 B.全体成年男子

C.所有本邦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18.(2010年1月山东会考3题)古代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公民主主庭 C.五百人议事会 D.执政官 19.(2010年6月福建会考8题)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促使古希腊民主政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B.发达的海外贸易和商业 C.城邦制度的形成

D.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20.(2009年湖南会考18 题)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21.(2009年黑龙江会考1题)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近代西方启蒙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便来自于古希腊的经验。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独立自治 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D.小国寡民 22.(2010年6月广东会考2题)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执政官制度 23.(2007年江苏会考11题)在西方代议制中,突出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4.(2011年江苏会考28题)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25.(2010年6月广东会考3题)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利

B.商人的权利

C.教会的权利

D.国王的权利 26.(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4 题)德国是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发动者,这与其当时政体的哪一特征有关

A.民主主义 B.军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27.(2009年广东会考42题)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会议和帝国会议;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这些规定表明该国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首相没有任何权力

C.皇帝统而不治

D.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28.(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7题)右图是为纪念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美国的1787年宪法 29.(2011年1月福建会考10题)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法律基础是

A.《人权宣言》

B.《1871年帝国宪法》 C.《邦联条例》

D.《权利法案》 30.(2010年江苏会考24题)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 31.(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5题) 反映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文献是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32.(2009年安徽会考27题)图9中有两个建筑物内的机构,其主要职能同属于

A.国防 B.行政 C.司法 D.立法 33.(2009年江苏会考24题)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

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年宪法③法国1875年宪法 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34.(2008年7月宁夏会考6题)下列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美利坚合众国宪法②英国《权利法案》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④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35.(2007年浙江会考5题)图2所示充分体现了( )

A.古希腊“陶片放逐法”的精神

B.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精神 C.英国《权利法案》的精神 D.美国1787年宪法的精神 36.(2011年1月福建会考11题)图3是美国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该图所呈现的原则有

①专制集权

②三权分立

③制约与平衡

④轮番而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37.(2008年8月福建会考10题)2008年又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共和党的麦凯恩和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呼声最高,他们中的一位有望成为新一届总统。当选者任职期间

A.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B.主持国会工作 C.行使最高司法权

D.掌握最高行政权 38.(2010年6月广东会考44题)右图是一幅宣传海报,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39.(2010年浙江会考5题)近代列强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0.(2009年福建会考6题)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1.(2011年江苏会考8题)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42.(2007年海南会考2 题)“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 B.1927年—1936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 D.1946年—1949年间 43.(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2题)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是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被东方小国打败”是在下列那场战争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4.(2010年浙江会考4题)图1所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斗争密切相关?

A.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B.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斗争

D.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反帝斗争 45.(2010年广东会考9 题)为了将中国东北变为殖民地,日本发动了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鸦片战争 D.卢沟桥事变 46.(2007年江苏会考1题)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7.(2010年6月福建会考3题)中国近代史上,国门洞开。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48.(2011年1月宁夏会考3题)漫画《七七与切切》反映了

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D.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49.(2009年福建会考10题)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50.(2009年7月新疆会考 9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它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 51.(2008年1月宁夏会考5题)《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有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②欧洲工人运动兴起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④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2008年浙江会考6题) 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53.(2009年江苏会考26题)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54.(2010年1月福建会考10 题)图3 被美国教育部门指定为美国中学生必读的十五本书目之一。下列关于这部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②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④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5.(2010年浙江会考13题)图4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革命胜利意义的有

①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56.(2009年6月福建会考11题)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57.(2011年1月福建会考3题)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58.2008年2月27日,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59.20世纪50年代我国运用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是

(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60.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无关的事件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在联合国中,亚非国家日益增多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能力下降 61.(2009年深圳模拟)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62.(2007年海南会考8 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现状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走向是 A.两极格局

B.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一统天下 D.多极化趋势

63.(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4题)某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应研究下列哪些组织①欧洲联盟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4.(2007年广州会考13 题)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多极格局 B.两极格局 C.一超多强 D.强强相争 65.(2010年天津会考9题)观察下图并分析导致欧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一体化的发展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66.(2008年1月宁夏会考7题)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法国、德国、俄罗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中国主张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阿拉伯世界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这表明

A.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两极格局形成

D.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 67.(2008年8月福建会考12题)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 68.(2010年海南会考7题)1991年12月25日晚,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降下,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到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不复存在。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走向了

A、两极格剧 B、单极格局 C、多极化趋势 D、全球化趋势 69.(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9题)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 政治领域

B. 经济领域

C. 军事领域

D. 文化领域 70.(2011年海南会考17题)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应该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在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准备和尝试之后,1967年,欧洲终于迈出了走向联合的重要一步,建立了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71.(2011年浙江会考13题)在两极格局下,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于20世纪

A.30年代

B.40年代

C.60年代

D.90年代 72.(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0题)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B. 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C. 联合国作用得到加强

D. 多元文化的发展 73.(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8题)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德国的分裂 74.(2010年6月福建会考12题)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下列组织与之相关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盟

D.欧共体

75.(2008年海南会考12题)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时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极格局解体 C.单极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出现 76.(2010年广东会考46 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A.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B.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77.(2010年广东会考13 题)与两极格局瓦解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欧共体的成立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苏联的解体 78.(2010年浙江会考14题)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79.(2008年江苏会考11题)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A. 雅尔塔体制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80.(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13题)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下列各项中,与此史实有关的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欧洲一体化 D.马歇尔计划 81.(2009年6月福建会考11题)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8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会不符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8

3、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中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是

A、政务院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政协会议 8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遵义会议

D.国民党一大 85.“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地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支持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者,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联合中共,推翻帝国主义出中国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答案:(1)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或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秦朝 (2)唐朝 三省六部制

(3)废除相权,加强皇权 清朝

(4)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评价:①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②前期,基本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使国家统

一、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后期(明清后),阻碍了中国资本资义萌芽发展,背离了世界经济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2、阅读下 请回答:

图一《南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图一至图三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

(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列举两个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重要战争?据图四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2)《南京条约》。 答应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 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战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争(或平型关大捷)。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5)历史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参考答案

一、1-5 CBBBC 6-10 BBABC 11-15 CCDAB 16-20 DDADD 21-25 CBBBD 26-30 BAADB 31-35 BDACD 36-40 CDDCC 41-45 BCCCB 46-50 AABDC 51-55 ACDDC 56-60 DCCBC 61-65 BDDCC 66-70 BDCBC 71-75 CAADD 76-80 CDBAD 81-85 DACAD

二、8

6、(1)秦朝。(1分) 秦始皇(赢政)。(2分) (2)隋唐时期(如答隋朝或唐朝亦可)。(1分) ‘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2分) (3)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1分) 清朝设军机处。(1分) 8

7、(1)内阁制 (2分) 三权分立 (2分)(2)美国 (1分) 共和制(或民主共和、或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 (2分) 总统内阁:行政权 (2分)参众两院:立法权 (2分) 最高法院:司法权 (2分)(如按图中箭头所示内容回答也可给满分) (3)一致(或答是) (1分) 三权分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有助于维系国家的统一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答案也可得满分) 8

8、(1)马克思主义(3分)(2)十月革命(3分)(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对其中一项得3分,二项得5分,三项得7分)

89、(1)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4分)(2)在孙中山领导下,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分)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合作,全国军民英勇抗日,终于取得胜利。(4分)(3)一百多年前中国国力衰弱,政府腐败,屡遭侵略,致使文物流失;今天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对被掠文物的调查,也是维护国家的尊严。

(4分) 90、(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2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分)(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分)(3)(答案略,列举的事件只要符合本题要求,史实准确,具有代表意义即可得分。)(6分) 9

1、(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2)屈辱的外交;①②;独立自主的外交;③④⑤。(2分。错答或漏答不给分)(3)甲、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分)成就: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掀起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乙、事件:尼克松访华。(1分)影响:标志着中美关系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或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或中日建交。(2分。作答其中一点即可)(4)启示:如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9

2、(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分。或北约)(2)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国家);日本;欧共体;中国等。(4分。每点1分)(3)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只答多极化趋势的给1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留守儿童的演讲稿下一篇:关于开学第一课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