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文化数据库与数据管理论文

2022-04-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石油文化数据库与数据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油气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技术在油田企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油田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油田企业对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節省大量的人力资源。

石油文化数据库与数据管理论文 篇1:

地图出版与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及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以地图出版与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的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项目建设的内容,从文化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市场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建设需求,进而从软件、实施方法、质量控制和组织管理4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地图 公共服务 数字化平台 建设 应用

1 平台内涵

建立地图出版与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以此为依托研发多领域的应用服务;建成多种用途、多类模板、多元符号的地图出版数字化平台,适应地理信息产业体系多元化发展构建需要;建成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形成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建成公共服务平台及相关应用,形成有效的运行服务机制,为政府宏观决策、国家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地图出版及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是以地理信息数字化数据为基础,以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和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为目的的数字化平台及相关应用。具体而言,地图出版及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是指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他软件和硬件对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各种地理信息要素(如控制点、地貌、土地类型、居民地、水文、植被、交通运输、境界等)的数字信息文件进行专业化处理,建设适应地理信息产业和公共服务需要的平台及应用。

2 建设需求分析

2.1 文化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工作从传统测绘发展到数字化测绘,进而向信息化测绘迈进,无论在产品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地图的使用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模式走向个性,由平面向数字,全方位的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公众需求,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方向和活力。

地图出版是地理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复合领域,它的发展是地理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交融、共同繁荣的结果。测绘工作是地图出版的根基,但是作为文化商品,它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帮助。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地图产品才能摆脱单一的纸质地图、地球仪、立体地图的较为原始的出版形式,扩展到电子地图、网络地图、多媒体,甚至移动网络终端等多种领域,同时地图产品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产业体系的进步。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测绘工作比较重视“为政府、科研和教学单位提供测绘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但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地图出版则淋漓尽致地扮演着城市向导的角色,为公众、企业、单位提供各种便捷的地理信息服务,生产了大量的地图文化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我们国家虽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更新,但由于诸多因素,大量的测绘成果还锁在库中,无法转换为文化产品投诸市场,为公众服务,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

而无论是纸质地图产品,还是电子导航地图和网络地图,都离不开地理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数据的编辑制作和维护更新是其核心竞争力,有效、方便、适用的传播产品是其生命力。而当前我国公开版地图的编制生产工艺还处在计算机辅助制图向数据库制图过渡的阶段,出版的地图产品缺乏统一规范,各类地图成图周期较长,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地图生产编制工艺已成为地图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与之相配套的文化产品技术含量、创新程度也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地理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而政府、公众等对于地图出版文化商品使用越来越频繁,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在内容、形式、使用方法还是服务形式上都需要更新、更好、更便捷的地图出版文化产品。因此地图出版与公众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及应用建设是地理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需求。

目前国内地理信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大部分是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取得的,这类数据缺乏精确的数学基础和投影参数,生产中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因比例尺凑整和拉扯变形导致地圖的数学基础模糊。在GIS概念遍地开花的今天,国土、农业、交通、公安、环境等部门也生产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大量测绘数据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因设计及数据标准上的不一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既有的地理信息数据,要么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应用,要么被束之高阁,无法进行数据的再利用和进一步增值,浪费了大量有效资源,亟待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

(2)科学、先进的地理信息资源存储、管理方式需求。

数字化平台建设依托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存储、分析等功能,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裁切方便等优点,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提供按需个性服务,因此最终必将成为地图文化展示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技术主流。本项目通过研究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交换及更新模式的技术体系,对地图生产工艺流程重新整合,达到提升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库于生产的手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数字化出版和提供快速公共服务。

(3)数字化阅读的时代趋势要求。

数字化阅读和使用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建立科学先进的地图出版数字化平台是时代趋势要求。数媒阅读进入了人们的各种生活,地图出版业必须适应时代,积极发展数字化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与GPS相结合的手机地图,解决了人们出门关注的3w问题:“where我在哪里”、“what我附近有啥”和“where目的地在哪里”。数字化阅读,是新时代文化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积极拓展新媒体的地图文化产品成为了决定测绘行业生死的关键。

对于地图出版文化产品而言,简单的复制而没有艺术的创造,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进行全新的设计编制地图文化产品,为百姓提供符合当代潮流地图文化产品,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繁荣。

2.2 强烈的市场需求

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将成为集聚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的基础平台,为政府决策、灾害防御、传统出版、网络访问、移动阅读、汽车导航等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本项目是成都地图出版社,完成文化企业转制后的积极面向市场化的先期项目。本项目的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信息产品。

地图出版数字化平台及应用能够提高生产工艺、减少生产成本、提升的地理信息产品的质量、拓宽地理信息产业体系,为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多品种、更好品质、更高品格的地理信息产品。

(2)互联网地图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地理信息的服务方式向网络化电子产品为主导的服务转变,人们对网络电子地图服务和定制空间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不断加强地图数字出版技术的研究,研究适合公司发展的网络电子地图服务模式与盈利模式,打造独具特色、内容丰富、服务方式多样、能够吸引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的地图服务网站,并提供相关网络地图服务的应用开发。

一个平台,多点应用,利用整合后的资源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服务,扩大社会影响。择机切入地图游戏领域,开发寓教于乐的系列地图动漫产品。

(3)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及出版。

汽车已经在中国家庭中逐渐普及,搭载GPS、电子地图的各类终端介质已经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市场容量增速很快。将车载导航电子地图移植到其他介质上出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将通过我们的工作得到市场的检验。

(4)web.2.0时代的产品增值。

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建设完成,数据库的更新可与相应企业、单位进行良性互动,导航、餐饮、宾馆、酒店等单位经过授权后,可以自由调用相关地理信息服务资源,进行专题信息加载、增值服务功能开发,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从而大大节省地理信息采集更新维护所需的成本。出版社也将在地图电子出版产品中进行实时修改出版数据,达到数据与出版的及时互动,并且增加出版物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也进一步增加了出版物的价值。

(5)遥感影像产品。

数字化平台搭建后可利用新的影像源数据开发新的地图产品,拓展影像数据新的发布平台与展示方法。

(6)移动终端产品应用。

中国即将步入5G时代,移动终端阅读成为势不可挡的阅读新媒介。在此趋势下,运用新建的数据库与电子公司进行合作,积极研发适宜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移动终端的产品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在数字出版大潮中站住脚跟。

2.3 旺盛的公共服务需求

数字化办公已经是政府办公的主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十分需要准确、及时和丰富的地理信息。具体来说,以下几个领域对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的需求最大。

(1)政务管理与服务。

当前,从国家、省再到市州,俨然已将GIS作为数字城市和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继而编辑出适应不同需要的地图,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地理信息资源为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决策服务,而且有些政府部门还建立了以电子地图为基础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务信息发布和为民服务的总平台。

(2)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城市的地上地下基础设施(电信、自来水、道路交通、天然气管线、排污设施、电力设施等)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且这些设施具有明显地理参照特征点。借助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出版的各类专用地图,可完成对基础设施的网络分析、管理、汇总和统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公共安全与应急减灾。

应用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出版各类防灾地图,可以帮助更有效地建立公共安全应急预测预警,加强应急减灾中的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及灾后重建工作,防御突发灾害事件,保护生命、财产及公共设施的安全。

(4)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

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矿产及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专用地图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加合理地规划、管理和利用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經济的快速发展和车辆、人口的增长要求交通运输的管理更加智能化。利用数据库可以解决庞大的交通地理数据,进行复杂的网络分析,通过地理可视化和数据的有效组织,可以对公共交通、公路、铁路、航空、港口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3 建设需求

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3.1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平台建设的基础工作,包括基础网络建设、基础硬件采购升级、安全保障环境建设和机房建设等内容。

3.2 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群建设

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群是平台建设的核心,通过对现有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公众电子地图数据库、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库、公众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设适宜地图出版与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的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群。

3.3 数字化平台建设

优化数据库群,建设数字化平台是项目的关键。根据地理信息产业和公共服务的多源任务结构特点,平台建设符合当前地理信息产业和公共服务所需求的数据管理、交换及更新模式的技术体系;具有满足科学和艺术多重标准的符号库群,实现地理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数据的按需提取、内容资源的按需重组。数字化平台实现对不同属性的各类资源快速整合,提高资源的精细度、集成度和规范化。

3.4 数字化平台应用建设

数字化平台应用建设是在数字化平台基础上研发满足不同需要的平台应用。包括应用软件研发、平台门户网站、共享数据管理系统、元数据与目录服务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发布系统、地理实体编码管理系统和运行维护系统等,以及一系列数据服务接口和功能服务接口组成,用于支撑平台涉及的各类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管理、交换、共享以及应用服务。

4 项目实施策略

4.1 实施软件

商用电子出版软件:通常的做法是将图形软件(如coreldraw)和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结合使用。其工艺流程:原圖扫描→图像处理→屏幕矢量化→矢量编辑与拼版→喷样检查→输出。图形软件平台及相关数据格式,注重地图的美观协调与出版功能,但不能兼顾地图建库。

GIS类软件:如Arcinfo、Mapinfo、Geostar等,是用数据库来组织管理空间地物的查询、定位和分析,这类软件的数据在应用上没有从地图制图出版印刷这一目的出发,制图要素的美观化、符号化的表达有所欠缺,因此用GIS类软件出版地图既不合适也不划算。

专业地图出版软件:如中国地质大学的MapGis、EzMap(山海易绘)等,此类软件最大程度兼顾了数据库的制图表达。但在前两种数据的对接过程中,数据转换比较繁琐,过程必然造成数据损失和冗余。

4.2 实施方法

为在生产中有效解决问题,项目研究如下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保证项目实施:基于专业地图出版软件的地图数据建库方法;研究图形数据的赋属性建库方法;研究图形插件借助数据库框架契入地图制图的方法。

4.3 质量控制

该项目流程将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流程的规范化,进而确保地图出版与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项目的质量。并且在项目建设与应用中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出版、测绘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4.4 组织管理

本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来负责本项目的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开展管理活动,指挥部下设总务部、财务部、人事部、研发部、技术部等部门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要严格遵循项目建设制度,落实项目主管责任制,健全和完善项目工程设备招标采购、项目合作公开招标和合同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建设中招标采购、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强化管理,遵循项目程序,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与质量。

5 结语

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及应用的建立是文化产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为了适应数字化出版和高效公共服务需要而积极创新、不断开拓的结果。

它以地理信息数据为核心,通过基础数据、数字化平台及各种应用满足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要求。它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是实现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有效平台。地理信息数据是信息时代下地理信息产业对外服务的直接模式,它是作为其他专业信息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的基础。就构成要素而言,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平台包含了数据、软件、环境等的集成配置,较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内涵更为丰富;就数据内容而言,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平台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提取了部分内容,又扩充了部分要素;就定位而言,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则是内容要求个性化、信息集成化的各类用户;就服务层次而言,地图出版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平台则提供了数据引用、共性功能直接使用、个性功能定制开发等多种层次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银虎,王琛.“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出版平台的商业模式探索[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6-40.

[2] 马明明.互动出版:数字出版时代的新潮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3-154.

[3] 王芳.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商业模式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2(6).

作者:鄢来勇 马红文 张忠 刘国强

石油文化数据库与数据管理论文 篇2:

浅论油田企业节能管理实践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油气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技术在油田企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油田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油田企业对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節省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是计算机数据管理与维护的过程中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安全发展,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油田企业的计算机数据管理与维护水平提出几点有效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油田企业;节能管理实践;油田计算机数据

油田企业发展过程中,节能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在油田企业数据管理与维护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企业节能管理的目标。本文首先针对计算机技术在油田技能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有效建议。

一、计算机技术在油田企业节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之中,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会加大对资金、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需要加大对新兴科技的利用,引进各种先进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在此背景下被引入石油企业中的,计算机技术在石油企业数据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为企业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但是计算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疏忽,导致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黑客侵入、病毒感染、数据丢失和损毁、员工误删等现象,不利于企业数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会为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不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问题,油田企业的很多数据管理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其安全意识不高,因此在操作计算机时会存在操作不灵活,操作错误,导致数据误删、记录混乱的问题。而且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由于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安装很多来路不明的软件,从而为计算机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其次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黑客、病毒等软件的侵入,会使用杀毒软件,由于杀毒软件不正规,最后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最后石油企业应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管理工作时,为了维护企业数据的安全性,会对计算机中储存的数据进行备份,但是现在很多的数据管理人员在使用计算机时会对数据进行备份,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与损坏。

二、油田企业节能管理实践中如何进行计算机数据的管理与维护

(一)加大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油田企业计算机数据管理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因此企业需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灵活操作计算机,保证计算机数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加强对数据安全工作的重视,如果出现数据误删等失误操作,可以按照相应的操作方法来进行数据恢复,如果数据无法恢复,则应该立即请教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帮助,及时的对数据进行修复,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正确选择

油田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开展数据管理工作时,应该选择正版的计算机系统,因为盗版的计算机系统中可能会携带病毒,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危害,正版的计算机系统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还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对计算机系统定期进行系统升级和不定安装,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工作人员在安装其他软件时需要对软件进行查看,看是否是正版,是否安全,是否存在捆绑软件,当这些不安全因素都排除后再进行安装,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三)做好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保护措施

为了保证计算机数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工作人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安全措施。首先需要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杀毒、清理垃圾。例如360杀毒软件、瑞星杀毒软件等,运用这些软件及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杀毒,并及时的对杀毒软件进行更新升级,保证其效果。其次需要对计算机系统安装补丁修复系统,对计算机存在的漏洞进行修复。工作人员需要对计算机定期进行电脑体检,卸载不必要的软件,提高其运行效率,从而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为了避免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问题的出现,工作人员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客户资料进行备份,或者是将其存储到网盘或者U盘中,以免数据的丢失。

总 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油田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油田企业应该加大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减少对企业的资金、物力、人力等资源的投入,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企业数据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油田企业数据管理工作中引进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企业数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数据管理效率,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但是计算机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企业数据安全的保证,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使用正版的计算机系统,下载正版杀毒软件,对数据进行备份等措施来保证油田企业数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提高数据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曹洪涛.浅论油田企业节能管理实践——油田计算机数据的管理与维护[J].商业文化,2014(32):82-83.

[2]任重.油田生产节能管理及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石油大学,2014.

作者:陈伟

石油文化数据库与数据管理论文 篇3:

数据管理大潮下电子文件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在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强力推动和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数据大量形成,相关概念日益普及,数据管理领域迅速发展,形成时代潮流。文章首先解读数据管理大潮,其次梳理电子文件管理面临的挑战,最后尝试分析可能的对策。电子文件管理面临受到数据管理相关概念冲击、海量数据难以归档和管理、在数据管理框架中定位单薄、相关主管部门博弈艱难等挑战,需要建立电子文件与数据管理概念关联,坚定推动单轨制电子文件管理,锻造多元数据管理能力,构建协同发展的电子文件数据管理生态环境。

关键词:数据管理 电子文件管理 数据治理 融合发展

21世纪20年代,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强力推动下,数据概念日益普及,走入中央政府的文件里,走入大众媒体的话语体系中,“数据资产”的价值已经获得广泛共识。数据管理相关政策标准先后出台,行业组织和实践活动日益活跃,围绕着数据展开的管理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一股潮流,电子文件管理既是这个大潮的一部分,又受到其强烈的影响。本文首先解读数据管理大潮,其次梳理电子文件管理面临的挑战,最后尝试分析可能的对策。
一、数据管理大潮已经来临

(一)数据海量生成

联合国官方网站指出:“世界上的数据量呈指数增长,约90%的数据是过去两年创造的,预计数据量每年将增长40%。”[1]希捷与IDC预计,2025年全球的数据量将是2016年数据量的十倍,达到163ZB。[2]这预示着电子文件的数量正以惊人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增数据是过去没有的新型形式,换言之是档案部门不熟悉的数字对象,如机器自动采集的科学观测数据、关系复杂的社交媒体数据、内容极为丰富的3D数据等。“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二)数据管理大军集结

在手工管理环境下,图书馆,档案部门(档案馆、档案室)以及传统的情报分析机构是集中保管数据的主力军,处于中心位置。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据管理主体迅速多元化,单位内部的信息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大数据管理机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第三方信息服务商等不断出现。[3]在工信部《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信发〔2020〕67号)、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4]等政策推动下,一些企业设置了新型数据管理部门,大力推动数据治理。在此情况之下,业务数据管理格局已经改变,哪怕是历史业务数据管理领域,档案部门也已经不是独行者,核心位置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比如,全国有20家国家级的科学数据中心,管理着国家最为重要的新型科技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科学数据,但显然已经和档案部门甚少交集。[5]

(三)数据管理技术推陈出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推陈出新,新技术不断涌现和迭代,比如版本控制、文档协作、图文转录、自动采集等数据生成技术,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湖、数据中台等数据集中存储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文本分析、知识图谱等数据分析和开发技术,数字签名、数字摘要、时间戳、区块链等数据真实性维护技术等。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带动了人工智能应用的热潮,涉及文件档案管控决策、知识服务和数据化处理的方方面面。这些技术相互叠加融合,呈现出一幅非常复杂的图景。为何新出现的数据管理部门都是技术实力雄厚之主体?原因很简单,新型的、海量的数据管理需要使用与数据特性相匹配的新技术,唯有技术掌握者才能掌控资源。

(四)数据管理政策法规汇拢

在国家开启信息化战略之初,信息资源就被作为重要的要素之一。随着信息化推进,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数据的价值认同达到空前的高度,2020年前后,各类相关政策法规以“数据”为主题标识迅速汇拢。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对外公布,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中。2020年7月和10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草案先后公布,2021年4月《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二审稿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6]这两部法律将为数据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保驾护航。2016—2020年间,国家先后在政务、科技、工业、文化领域出台数据管理相关政策,包括《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信发〔2020〕67号)、《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文改办发〔2020〕3号)等,推动各行各业数据管理的发展。
二、数据管理大潮下电子文件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一统天下”的数据概念

《数据安全法(草案)》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非电子形式对信息的记录。”这里的数据概念非常之宽,所有信息记录都是数据。长期以来,档案界一直在文件、档案概念之间争吵不休。毫无疑问,文件也好,档案也罢,都是电子或非电子形式的信息记录,都是数据。随着数据概念的流行,一方面,“文件档案究竟是什么样的数据”的问题日益突出,若回答不清楚这个问题,便无法明确档案部门在数据管理大潮中的定位;另一方面,数据管理的相关概念也随之流行,包括数据归档、数据治理等,将对档案界的概念理解造成冲击,比如数据归档多指不活跃数据的冷存储,与文件归档概念存在较大差异。[7]在这些数据概念的冲击下,档案专业概念面临被淡化、被误解的风险,档案工作的社会角色也面临挑战。

(二)海量数据的归档与管理

新增的海量数据会有多大比例归档?如何选择和留存?档案部门的技术支撑如何?这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能否回答好这些问题,关系到档案部门在未来能否胜任留存数字时代留存社会记忆的法定职责。从大的方面来说,电子文件归档工作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远超既往数量的海量数据,档案专业系统的底层技术能否支撑归档相关应用。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听说过因归档文件数量达到千万级别导致系统崩溃的情况,这涉及系统技术架构和技术能力。业界此前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相关系统的讨论多聚焦于功能,而对技术的先进性、可拓展性则较少涉猎。世界上凡是有影响力的数据管理机构无不立足技术高峰。美国国会图书馆2010年获得twitter授权保存所有推文,历时多年仍无成果对外公布,技术掣肘乃重要因素,这值得我们所有传统数据管理部门重视。[8]

二是缺乏传统档案对应物的新类型数据,这些数据很难“原样”归档,应如何决策。以电子发票为例,发票数据产生时为结构化数据,为了符合人们原来使用习惯的凭证,按照固定表单样式生成版式、加盖电子签名输出电子发票文档。事实上结构化数据已经保留了电子发票的所有内容信息,也可以生成数字签名,从功能而非形式来看完全可以履行交易凭证的作用,所以在电子发票技术界存在是否保留版式发票的争论。再如三维模型包含了之前多份二维图纸的信息,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集成性,在归档时候是将其作为一个简单的对象收过来管,还是到模型的内部去做一些选择和加工?这些都是新时代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电子文件数据内部,认识数据构成,了解相关规则,逐个场景加以钻研判断。

(三)层次单薄的文件管理定位

文件管理在数据管理中定位如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有档案界的自我认知,也有外部认知。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 International)的数据管理职能框架反映了技术主导的数据管理领域的基本认识。在图1中,一个单位内部所有的数据管理职能活动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监督层,主要包括对整个数据管理开展战略规划、建立原则和策略等内容的数据治理,以及推动适应数据管理的文化变革。中间层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生命周期管理,包含规划与设计、实现与维护、使用和增强三类活动。最下面的层次是支撑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活动,包括风险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等。“文件和内容管理”属于中间层次“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最后一个类别“使用和增强”。其中“内容”指非结构化数据,它是一个技术术语,现有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大多为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而在档案界的认知中,文件档案管理贯穿数据整个生命周期,覆盖监督、生命周期管理和基础活动所有层次。目前内外认知差别巨大,层次单薄的定位对电子文件管理的深化发展造成巨大挑战。

(四)艰难博弈中的国家数据治理的格局

上文提及国家对数据和数据管理越来越重视,颁布了系列政策法规,全面覆盖政务、科学、工业、文化等多个领域,但是文件档案体现甚少,且缺乏衔接。比如,《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规定“加强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館等公益设施建设,构建文化传播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但是《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文改办发〔2020〕3号)并未涉及档案馆。这样的局面对于文件档案管理纳入数据管理极其不利。一些地方、个别行业开始寻求突破。如浙江、江西、上海等多地的档案部门将档案共享服务嵌入政务服务平台,启动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2020年10月份颁布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国家档案局、科技部第15号令),首次把科学数据纳入科研文件归档范围中。尽管如此,在国家数据治理的整体格局中,文件档案管理远未占据其应用的位置。


三、电子文件管理的可能对策

(一)塑新思维:建立电子文件与数据的概念关联

电子文件是什么样的数据对象?它与其他的数据对象有何区别?我们通常会说电子文件是电子化业务的信息记录,是业务凭证性、记忆性信息,会强调其固化特性,实际操作时会要求“版式文件”格式存档。然而,一方面,因为电子文件与计算机文件之间并不仅仅是一一对应的简单关系,还可能存在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复杂关系;[9]另一方面,计算机文件中包含越来越多地依赖软件实现的功能性要素,比如电子签名、数字摘要、超级链接等。[10]因此,单一的版式格式并不能完全承载电子文件信息保存的历史重任,需要我们对电子文件数据对象有更为全面立体的认知。笔者认为电子文件在更多意义上是数据的逻辑组合,它可以被视作一个动态生长的业务数据体。“动态生长”的意义在于:第一,电子文件的构成和呈现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第二,上述变化过程不是被动的转变,而是有规划、有设计的求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档案部门参与电子文件的动态变化过程,换句话说参与构建了电子档案;第三,电子文件的归档,并不强求所有要素原封不动留存,而是要根据保存条件和相应规则去选择业务的真实数据,在选择的过程中,部分要素是可舍、可换、可变的;第四,需要用持续的元数据来描述和补充维系业务真实记录的价值;第五,电子文件数据体本身可能有相对灵活的组织和展示的方式,但是,不管具体的组织和展现方式如何,有机关联一直会是文件数据的血脉。在数据世界里,我们需要转换思维,重新认识管理对象,从数据流动生长的过程中观察和积累什么是文件档案管理视角,并以新思维来反哺推动电子文件管理方法的革新。

(二)夯实基础:坚定推动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

文件档案管理是非常有特色、有传统、有积累的一个领域。若要在新兴数据管理中占得一席之地,得有自己的看家本事,即独特的数据管理视角、方法和技能。那么文件档案管理进入数据管理的看家本事是什么?笔者以为就是在单轨制进程中积累的电子文件管理知识技能和方法。一方面,档案界从凭证性保护的角度持续探索数据管理路径,没有其他领域像文件档案管理领域如此重视凭证性业务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本领域专注文件对象构成、元数据、四性维护、四性检测等问题,在反复应用和研究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体系。另一方面,档案界也在数字世界里传承和探索文件价值鉴定、维护文件关联的方式方法,这对于数据管理是有益的补充。这些独特的贡献将是我们进入数据管理的基础。在笔者和数据管理部门有限的交流中,也了解到在元数据方案、信息组织、数据真实性维护等方面信息技术领域亦在向文件档案领域学习。

因此,应在国家层面坚定地推行单轨制电子文件管理,在此过程中夯实专业根基、积累经验,将我们的专长扩大化,而不是在犹豫观望中降低对电子文件的管理要求,延误专业知识更新和积累的良好时机。2021年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提出了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法定条件,为电子文件单轨运行、单套保存提供了法律保障。根据调研结果,电子公文、电子发票、工程项目电子质检单等类型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正在加快试点,有铺开之势。

(三)多元路线:锻造数据管理的能力

电子文件管理需要依靠以系统为中心的综合体系。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事实是:档案部门普遍缺乏技术实力来接收一些特殊类型的数据实体,比如结构化数据、三维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对于形成软件有严重依赖的文件,这些文件即便脱离原始环境保存下来,看上去也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丢失原件的风貌。在此背景下,我们管理数据的能力要得到进一步的锻造。笔者以为无论是总体技术路线,还是具体技术应用,都需要着力加强。

电子文件归档的总体性技术路线有两个:一是将其物理归档到档案管理系统来加以管理,这种路线延续了传统档案实体管理的做法;二是电子文件实体仍然留在原来系统当中管控,其部分元数据可能同步传送至档案管理系统中,这种逻辑归档模式是新环境下的新路线,对档案部门的管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中石油按照系统中所形成的数据类型将87个统建业务系统划分为综合管理型系统、经营管理型系统、生产运行型系统、连续监测型系统等四大类,对每类系统的数据归档范围、归档方式及长久保存模式制定不同方案。其中,综合管理型、经营管理型系统中的数据采用物理归档方式,而生产运行型系统、连续监测型系统中的数据归档后仍在原系统中保管。[11]逻辑归档提出多年,期间也受到质疑和挑战,目前的迫切任务是落地实施。但是,从长远来看,电子文件终将脱离其形成系统而保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探索逻辑归档方案中档案部门的管控之道,另一方面,面向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系统研发和技术选择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持续应用,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档案部门应该采用哪些数据开发和管理的新技术,强化文件档案数据资产的管理能力,活化文档资源开发?新技术在文件档案管理中应用有三个方向,[12]每个方向都有待探路:一为管控,即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规范化管控提供决策支持,如自动分类、自动鉴定等,在文件数量激增且档案专业人员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管控智能化给出了破解难题的机会;二为利用,即开发档案内容服务利用需求,如智能推荐、关联检索等,现在的用戶逐渐会用一些互联网使用习惯、体验来要求文件档案服务,如在淘宝上购物时,当用户购买了某个产品之后系统会推荐另外类似或相关东西,那么就会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抱有类似期待,即在用户利用了一份文件之后推荐相关材料;三为数据化,即将面向人工阅读理解的大颗粒文档加工转变为机器可以识读、理解和计算的小颗粒数据,为文档管控决策和内容开发提供数据基础。这是一个容易为人忽略的基础性领域,然而没有文档数据化,就不会有电子文件管控和内容开发利用的智能化。

(四)推动协同:构建良性的电子文件数据管理生态环境

在复杂的数据管理格局下,管理好电子文件,协同是唯一的选择。文件档案管理领域需要和其他的数据管理主体合作,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形成合力,联合更多力量推动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巩固专业领域,促进电子文件管理良好生态系统的养成。

学界和业界非常关心档案部门和政府大数据部门之间的关系,认为应对两者职责分工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协调。笔者调研过的一些地方档案部门对一网通办背景下政府数据能否以及如何归档表现出较大的担忧。浙江、广东等省份通过《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广东省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对职责分工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夯实档案部门接收数据归档、保存档案数据的职责,[13]为其他地方类似问题提供了参考。根据调研,在科学研究领域,同样存在档案部门与科学数据管理部门之间关系需要理顺的问题,[14]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司牵头推动相关课题的研究,中科院档案馆积极探索科研档案和科学数据管理的协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形成互补,成为夯实丰富科学数据档案化管理和科研档案数据化服务的关键。

此外,产学研用全链条的深度合作,也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文件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是文件档案管理系统的良性输入,另一方面,良好的技术和工具是提升文件档案管理水平的數字化手段。这个行业中各类成员之间应加强对话和合作,相关服务商在盈利的同时成长,相关的用户单位在合规中发展,相关的科研教学单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拓展,形成相互支持、同向演进的良好局面。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在此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2020年12月,该中心和上海鸿翼联合发布了《数据管理中的文件档案与内容管理》的白皮书,其目的是提供文件档案管理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涉及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系统实践等通识性知识,以加强文件档案管理领域和技术领域的对话和合作,推动文件档案管理事业与内容管理行业的共同发展。[15]

在《数据管理中的文件档案与内容管理》白皮书中,课题组提出了文件档案管理框架,如图2所示。在这个框架中,文件档案管理的层次和范围都得到应有的扩展,自上而下包括价值实现层、文档治理层、管理活动层和技术实现层,并贯穿文件从生成到处置或保存的整个生命周期。这是档案界对于文件档案管理定位的描绘,图2和图1的差距就是我们需要着力弥补的地方。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我们能够在数据管理世界中从图1出发,构建图2,实现电子文件管理与数据管理的深度融合。

注释及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数据创新促进发展[EB/OL].[2021-02-25].https://www.un.org/zh/sections/issues- depth/bigdata-sustainable-development/index.html.

[2]51CTO.2025年全球数据将攀升至163Z[EB/OL].[2021-02-25].https://www.sohu.com/a/140027985_655957.

[3]刘越男.政策背景下政务文件归档面临的挑战[J].档案学研究,2018(2):107-114.

[4]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EB/OL].[2021-02-25].http://www.sasac.gov.cn/ n2588020 /n2588072 /n2591148 /n2591150 /c15517908/ content.html.

[5]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的通知[EB/OL].[2021- 05- 20]. https://www.sohu.com/a/319669645_726570.

[6]网经社.全国人大法工委披露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二审稿修改内容[EB/OL].[2021-05-20]. http://www.100ec. cn/detail--6590734.html.

[7]刘越男.数据治理: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新视角和新职能[J].档案学研究,2020(5):50-57.

[8]高晨翔,黄新荣.国外社交媒体文件归档的政策研究[J].图书馆,2017(7):6-11.

[9] DURANTI L.THIBODEAU K.The Concept of Re? cord in Interactive,ExperientialandDynamicEnvironments:the Viewof InterPARES[J].. ArchivalScience,6(1):13-68.

[10]刘越男,杨建梁,张洋洋.单轨制背景下电子签名的归档保存方案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9(3):26-35.

[11]王强,高强.业务系统数据归档研究:以中国石油业务系统数据归档实践为例[J].浙江档案,2019(12):36-39.

[12]刘越男,杨建梁,何思源,等.计算档案学:档案学科的新发展[J/OL].图书情报知识,2021:1-10[2021-05-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085.2.20210401.1122.002.ht? ml.

[13]徐拥军,张臻,任琼辉.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档案部门与数据管理部门的职能关系[J].图书情报工作, 2019,63(18):5-13.

[14]何思源,刘越男.科学数据和科研档案的管理协同:框架和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1(1):49-57.

[15]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数据管理中的文件档案与内容管理[EB/OL].[2021-02-25]. http://erm.ruc.edu.cn/filespath/1606635961.pdf.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

作者:刘越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