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尊严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人类尊严范文

关于的尊严美文 尊严无价

吉林 李辉

【导语】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曾说过: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是啊,尊严无价,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美文一】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钟丽思

那年12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求学。

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两个半小时。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各种各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上对话课的教授: “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全校。有时,他也提问,问题刁钻古怪。总而言之你要小心,在课堂上他几乎让所有学生都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已开课两个多月了。上第一节对话课时,我就被教授提问: “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 “概括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推了推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知道您的主编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 “概括讲,我的主编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堂大笑。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起了大拇指。

教授把两只手插入裤兜,挺直了胸膛问: “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

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对教授说:“先生,我没有听清楚您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地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是什么意思。

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都是落地窗的教室里,我清楚地感觉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3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都看向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连眼睛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教授盯牢了我,又抛来一句话: “您走遍了中国吗?”

“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没有去台湾呢?”

“现在还不允许,先生。”

“那么,”教授靠在讲台上,搓搓手说, “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由谁负主要责任呢?”

“该由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时候他们还年纪轻轻呢!”

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却始终不肯放过我: “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

“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我说, “我没有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顺理成章地接下了我的话: “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是你们的父辈吧。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面前的台湾问题并非是最重要的。”

教授浓浓的眉毛好像一面旗子展了开来,向上升起: “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面前?”“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依然对我穷追不舍: “我还想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里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感慨万千,竞恨得牙根儿发瘁,狠狠用眼睛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地: “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倏地离开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地说: “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的。”然后,他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 “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不约而同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摘自《看世界》)

【特色鉴赏】

尊严,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有时要上升到国家高度。一名留法学生,在对话课上与法国教授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舌战。教授步步紧逼,留学生的回答掷地有声。我们不得不赞赏留学生的机智善辩、不卑不亢,他以对祖国深挚的爱赢得了外国教授的尊敬,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美文二】

中国式尊严

冯华

如何在全世界面前保持尊严?我去吉隆坡读书的第一天,就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必须先参加语言水平测试,依据测试成绩确定入学等级。考试地点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学生们自由就座,由英语系的两位

第二篇:申论尊严

尊严

一、关键词解读

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被尊重。温家宝总理解释“尊严”的含义有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不难看出,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尊严”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一朵开在“蛋糕”上的花。人民能不能活得有尊严,还要看“蛋糕”做得大不大、分得好不好。

二、背景链接

2010年“两会”,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第一次提出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尊严”成为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热词。

三、真题回顾

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健康是关系人民幸福的大问题

200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民生问题

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民生问题

200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媒体与民主决策

20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

四、热点解读

给人民以尊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人民的“尊严”来自于国家的尊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尊严能离开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那份扬眉吐气的自豪感,透露出幸福与尊严。

其次,人民的“尊严”来自于制度的完善。自由、平等和博爱是实现人的尊严的基本前提,民主、法治和宪政是实现人的尊严的重要保证。只有整个社会是公平正义的,才能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歧视,并享有尊严。

再次,人民的“尊严”来自于个体的自尊。保护和实现人的尊严,必须从每个人自身做起。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自爱、自重、自律然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只有尊重别人,他人才会尊重自己,也只有充分享受权利并认真履行义务的成熟的公民才能真正成为赢得社会尊严的主体。

最后,能否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与公权力的依法施行有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当政府权力被运用于保障公民权利,当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当公民的权利丰满坚实、公共服务健全均等之时,一个更有尊严、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的社会也将随之来临

第三篇:维护人格尊严

打清洁工视屏

【名师教案】第四课第二框维护人格尊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

2.懂得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正确方法,培养提高依法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能力。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增强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尊重他人人格。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一些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起绰号问题的办法。

2.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学会用正确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尊重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2.在社会生活中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提高公民素养,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展现人格的力量。

3.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用自己的行动为法制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珍惜名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维护人格尊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知识体系

1.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我们应当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消除误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四、教 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谈话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材料导入:《乞丐为什么而荣幸?》

有一次,一位作家走在街上,一位乞丐向他讨钱,然而他掏遍了所有的口袋,竟没找到一分钱,于是他无可奈何地对乞丐说:“兄弟,对不起,实在是没有钱了。”

正当他感到很无奈的时候,那位乞丐却说:“先生,您叫我‘兄弟’,您让我和您站在一条线上,这比给我金钱还叫我荣幸一万倍呢。”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乞丐在对待金钱和人格尊严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引出维护人格尊严应成为我们每个人最起码的价值追求。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乞丐在对待金钱和人格尊严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引出维护人格尊严应成为我们每个人最起码的价值追求。

一、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

信息点击: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权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动画展示:《件件烦心事》

问 题:

1、判断所呈现的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侵权事件。

2、你身边还有类似的侵权现象吗?你能将他们归类吗?

设计意图:通过flash动画呈现和学生列举,搜寻中学生常见的人格尊严权受侵害的现象,请学生判断个属于哪一类侵权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通过感性材料使学生进一步分清不同种类的人格侵权现象的区别。

漫画欣赏:《蚂蚁和大象》

问 题:大象和蚂蚁在什么样的天平上是平等的?

结 论:在质量的天平上不平等,但它们都有一个宝贵的生命,它们在生命的天平是平等的。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分析蚂蚁和大象作为两个生命体,在生命的天平上是平等的,进而过渡到人和人之间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信息点击:《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二、劳动者的人格

材料:纳达尔们要求休息权

为了争取一个合理的赛程,以纳达尔和穆雷为首的众多选手已经与ATP斗争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些球员看来,ATP的赛程实在过于密集,导致他们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随之产生的恶果就是极容易出现伤病、影响职业寿命甚至退役以后的生活。“我爱网球,正是网球让我过上了美妙的生活。但是等到你结束职业生涯后,满身都是伤痛,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纳达尔坦言。不过,ATP方面似乎无动于衷:你闹你的,我比赛照办,你爱来不来。

视频:老清洁工被打

课堂讨论:(1)以上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如果你是面临“你闹你的,我比赛照办,你爱来不来”的选择时,你将如何选择?

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讨论,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观念,使他们明白,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让学生从中体味到依法维权所蕴含的无穷价值。悍卫劳动者的尊严是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会面临的选择。作为初中学生,虽然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劳动者,但在不久的将来走上社会后,同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三、消费者的人格

动画材料:《商场一幕》

案例分析:该商场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学生结合案例,对经营者的种种不妥做法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我国相关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权利的有关规定)

教师:超市无端怀疑消费者偷了商场的东西,进而将消费者强行拉到保安室,采取搜身的办法对消费者进行检查,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妥的,他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权。

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讨论列举类似情况下解决纠纷的可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维护消费者人格尊严的重要性,知道法律是维护人格尊严的有力保证)

教师:理直气壮地与当事人进行交涉,要求澄清事实、赔礼道歉,或找商场有关负责人要求恢复名誉,也可以直接诉触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信息点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有关消费者人格的规定。(为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生活感悟: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竞争使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顾客的重要性,“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是上帝”成为许多经营者的理念。“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是一种服务的心态。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理应受到足够的尊重,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不能违背顾客与商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在消费生活中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可以直接诉诸于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此过渡到到人格尊严受侵犯时的通用的维权途径,即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过渡:幽默一刻:《顾客永远是对的》

老板:切记,顾客永远是对的。

员工:真的吗?

老板:当然。

员工:昨天有位顾客说在这里开店的人是白痴。

问 题:你是如何理解“顾客永远是对的”这句话的?

探究:消费者如何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列举超市失窃的有关资料。盗窃次数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超市失窃已经为影响各超市正常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2.讨论:超市防盗措施与维护消费者人格权益的关系。 针对严重的失窃现象,超市要不要增加防盗措施?严格的防盗措施会不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权益?

正方:超市增加防盗措施侵害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

反方:超市增加防盗措施不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

3.出谋划策:如何在保障消费者权利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超市损失?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对于公民来说,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礼待和保护,但顾客也不能违背顾客与商家、经营者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样应得到维护。消费者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首先要诚信购物,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经营者维护自身权益应做到依法、科学、规范管理,不侵犯消费者的人格尊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格是平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市场竞争过程中,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但从法律上来说,经营者的权益,特别是人格尊严同样应当受到尊重,侵犯经营者人格的行为同样应当受到制裁。

板书设计:维护人格尊严

(2)劳动者的人格尊严

(3)宪法对公民人格尊严的规定

(4)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的救济

(5)如何正确看待消费者的人格尊严

(6)维护人格尊严对我们的要求

当被人误会时,应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

第四篇:国旗的尊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起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天天都在歌唱,然而真正能把五星红旗永远飘在心中的,却寥寥无几。

爱祖国不是表面上爱,更不是空喊口号的

爱,而是要真正的把祖国接到心中,把五星红旗看做生命中的一部分,把对她的真情融入到血液中来,就要行动起来,捍卫我们国旗的尊严。

作为当代社会主义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更

是有责任有义务的要捍卫我们国旗的尊严,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时常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情。

这件事情是我的妹妹告诉我的:在她们学

校开学的时候,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国旗的台基也需要修理了,所以国旗杆也自然需要弄倒,然而,在国旗杆倒下的时候,国旗也竟然在上面,并且随之而倒地了。当时,那么多的学校师生,领导,竟然没有一个人过来,将国旗捡起,相反,任由许多学生用脚在地上乱踩,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五星红旗,是我们

国家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是容不得任何玷污的,就是想到了也无动于衷。这是多么的令人可悲呀,同时又是多么的令人可恨,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良心何在!

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亲眼所见:

在我们学校,升旗有固定的国旗班,是由

12个学生组成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就可以了。在前一段时间,训练新一届的国旗班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负责训练的老师,在教扛旗子的学生,如何套旗子时,那个学生竟然在听的时候把手中的国旗扔在了地上,任由她沾满泥土,在老师批评学生的时候,其他的学生竟然跟着笑了起来„„,我不知道此时此刻,他们心中在想什么,也无法知道他们是真么想的,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会这样想的。我只知道,国旗是不容玷污的,我也是这么想的。

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每逢过“六一”儿

童节,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系红领巾,红领巾既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又是少先队员的标志,然而,一些学生在放学后,把红领巾卸下来,系在头上,玩“蒙面”游戏,甚至系在腰间玩,

更可气的是,每次过“六一”,校长都要在广播上喊:谁丢了红领巾。没有人会对她细心呵护。

作为一个当代中学生,看到这样的事情,

实在是令人痛惜。爱国,爱国,天天在喊,然而没有人把它付诸于实际行动,相反在把五星红旗的尊严,当做儿戏。

同学们,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数仁人志士的流血,染就了她的鲜红,她的每一次升起,都寄托了数亿的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她的每一次出现,足以使每个中国人,热血沸腾。我们要爱我们的国家,更要爱护属于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捍卫国旗的尊严的同时,也是在对我们祖国尊严的捍卫。

保德县城关初级中学:赵观伟

第五篇:尊严

7* 尊 严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3.理解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 他有尊严。”的含义。 重难点、关键

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1)板书“尊严”

(2)理解“尊严”的意思。

(3)生自由讲后归纳。 (“尊严”指的是“尊贵庄严”。) (4)齐读“尊严”后完成练习(小黑板出示)。 (尊严)的讲台 尊严的(人格) (尊严)的法律 尊严的(国旗) 民族的(尊严) 尊严的(法庭) (尊严)的心灵„„ 2.引入正课。

(1)老师叫你们填这么多“尊严”的目的是要认识到尊严在生活中 十分重要。

(2)现在我们自由学习一篇讲尊严的文章。

二、学文。

1.自学,完成以下任务。 (1)认识二类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

①文章讲了谁、什么事? ②你读懂了文中的哪些内容? (10分钟左右自学) 2.反馈自学情况。 (1)通读二类生字。 (2)解决①②题。

①文章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身处饥饿面对摆在面前的美 食,坚持付出劳动后进食,最后为杰克逊镇长所欣赏的故事。 ②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

(年轻人是逃难的人,他很饿,但是不肯随便吃别人的食物;这个年轻人坚持要帮助别人劳动后才肯吃别人的东西;年轻人后来成了石油大王;杰克逊大叔因为喜欢他,所以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年轻人现在是穷光蛋,可他拥有尊严,是个爱劳动的人„„任由学生众说纷坛,不会说的让他听后也讲讲) (3)师肯定引导:大家七嘴八舌就把课文的内容讲完了,而且讲得很精彩,理解力很强。现在我们要解决大家不理解的问题。 3.再通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任由学生质疑(估计学生有如下问题)。

①问题一:逃难的人都顾不上说话,狼吞虎咽地吃东西,这个年轻 人为什么不肯这样做。

②问题二: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先吃饭再干活? ③问题三: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爱干活? ④问题四:杰克逊大叔真的需要捶背么? ⑤问题五:杰克逊大叔为什么会欣赏他? ⑥问题六:杰克逊大叔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 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什么意思? ⑦问题七: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成为石油大王? (2)讨论、互教后将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条:

①作者怎样描写这个年轻人的语言、外貌、动作? ②从作者的描写中你了解到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3)解决问题。

找出表现年轻人外表、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勾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现在好好研究年轻人的外表、神态、语言、动作再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表现了年轻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①从年轻人的外表“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从他后面与逃难人一样 的“狼吞虎咽”看出他当时非常饿。

②从年轻人非常饿又不肯吃人家的食物看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是一个爱劳动的人。

(师遇上这种情况及时将话题引导到语言、动作上,如:把年轻人不肯吃人家东西的过程找出来。或者找出年轻人不肯吃人家东西时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③从年轻人的语言上看出这是一个决不白吃白喝的有尊严的人。 ④从他的动作上看出这是一个勤快的人。

⑤从他的语言,如“您”、“不,我现在就做„„”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讲礼貌、自尊的人。

(4)师及时归纳总结。(用练习完成) 讲得好,大家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基本上了解了

①这是一个人与一同逃难的人不同,逃难人的表现是连一句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而他则一定要先劳动才肯吃,这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目的在于强调这个年轻人与众不同(一个成语),因为他拥有十倍于常人的尊严。

②这尊严就是要用劳动去换取幸福,有了这尊严,就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就会使你成为大富翁。

三、自由选一处背诵(或同学们拓展课外讲一些与尊严有关的故事与话语。)

四、出示有关尊严的名言与学生同诵。

五、总结。

学了《尊严》一文,大家认识了石油大王哈默的为人,也理解了尊严是无价之宝,认识到了劳动是与尊严结合在一起的,有尊严,才会去劳动,去争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希望大家都用尊严去筑我们未来的人生。 课时作业设计: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那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②有一个人例外,就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人。他仰头问杰克逊大叔说:“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括儿需要我做吗?”

(1)上面的两句话采用了 的写法,这个例外的年青人是个 的人。 (2)从上面抄写一个写饿极了的成语,一个形容极瘦的成语。

(3) 从上面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俯身——( ) 红润——( )

2.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了,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 年轻人目光灰暗的原因是什么?

(2) 年轻人说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设计: 7* 尊严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

年轻人 目光灰暗—不能吃您的东西 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 尊严

蹲下捶背—现在就做,做完就吃

石油大王

留下帮工—狼吞虎咽 《尊严》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帮忙干完活以后,才吃这份食物。他的言行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由衷赞赏,他被杰克逊大叔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在困境中仍坚守自己的尊严;从杰克逊大叔的言行中感悟到每个人都应该诚挚地维护他人的尊严和尊重别人,认识到尊严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尊严” 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分析:

对于“尊严”一词,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因为它太抽象,无法用言语清楚地表达出来。应该说那是一种意会的精神。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对于自尊自强的认知是浮于表面的,不能真正从内心产生认同感。要孩子们通过文中对主要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感受其中深刻的含义那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孩子们毕竟还是有他们阅读后的一些感受和体验的,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合作学习,相信在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下,也能有一定的感悟。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有自己一定的见解,而且有较强的发言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4、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5、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文本。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①自学生字新词。 ②质疑问难。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②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③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④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①抄写生字新词。

②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 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

(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句子

(二)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并思考:从描写逃难者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立刻、狼吞虎咽、连„„也„„就”等词语体会逃难者的极度饥饿。) (2)通过指导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学生对逃难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抓住“逃难者”这一个词语,让学生去想象逃难者的可怜与悲苦,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形容“逃难者”的句子,变抽象为具体,一个简单的词语,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逃难者”这一词语的意思,而且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尊严”打下了铺垫。

4、让学生想象: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5、小结:吃的没有、喝的没有、长时间的奔波流亡,又天寒地冻,在这样饥寒交迫艰难的境况下,这些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指名说)食物来填饱肚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6、出示: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更需要的是 (指名说) 过渡:然而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他并没有马上接受这眼前的食物,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杰克逊是怎样评价这个年轻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说,目的让学生明白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食物面前,却拒绝了。初步感知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锁定重点,解读尊严,深度了解年轻人。

1、让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年轻的逃难者评价的句子。 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全班齐读。

(2)出示:贫穷、尊严、富翁 三个词语。 (3)然后引导学生口述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简单的词序调换,不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且是引导学生对“尊严”的诠释。

过渡:同是逃难者,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有如此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默的三句话,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示: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书本旁边写批注。 (1)学生自学,写体会。 (2)汇报交流:出示年轻人的话: 他仰起头,问

三、分析课文

(一)、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出三次对话。

师: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生: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并读给大家听。

生;第二次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全体男同学读。

生:第三次对话再课文的第

4、5自然段,全体女同学读。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我是通过"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quot;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营养,他是多么渴望食物啊!

生: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还有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我是通过"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句话中感受到: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师:作者从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板书:自立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

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

小组讨论,在书中画一画,议一议。

师:谁来说说第二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我认为他此时心里很矛盾,他很饿,真想大吃一顿,可是他又不能不劳动就吃饭。

生:我通过"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事物!"感受到尽管他很饥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不劳而获,宁愿忍受挨饿。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

生:三个"不"字更加加重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

生:我通过"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到年轻人很失望。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没活干时,他此时的心里很失望,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所以目光才变得灰暗了。

师:通过我们自学了第二次对话,你对年轻人又是怎样认识的?

生:我认为年轻人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板书:讲原则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同桌练读,指个别组读。

师: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

师生互评。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生:"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年轻人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讲原则,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

生:我通过"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的给杰克逊大叔捶背?quot;感受到:年轻人特别的有耐心。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年轻人还有哪些动作?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年轻人由站起来到蹲下去,再捶背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他的尊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生书写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尊严》一课,大家和老齐读课题 师一起书写课题,一起读课题,好吗?

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

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是中年级的能力训练目标。

2、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准备听写:杰克逊 沃 生听写 尔逊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脸色苍白 骨瘦如

一、复习导柴 狼吞虎咽

入,激发兴

3、对照屏幕自己订正。 趣。

生自己修改

设计意图

4、请同学们简述文章内容,尽量用上上述词语。 生准备 过渡:文中的年轻人只是一名穷困潦倒的逃难人, 而沃尔逊小镇的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生齐读。

师:杰克逊问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分 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文 章,走近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

横向比较,哈默与逃难

1、引导学生划出含有“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及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的句子,体会词语的含义1生划出。 及表达的感情。

2生谈词语意思。 为疲惫所困的处境。 1生划出. 2生谈词语意思。

3体会他们对食物的渴望。

二、比较异 同,初步感 受。

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体会逃难人、哈默他们为饥饿所困,为焦渴所困,人比较。同样的疲惫不

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比较中突出哈默的自尊自爱。

2、引导学生划出含有“狼吞虎咽”的句子,体会词

3、交流不同之处。

师:哈默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此时

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什么?可哈 预设:哈默是在劳动之后才吃食物的。 默选择的却是干活,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1、 自由读2---5自然段,划出对哈默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注意哈默与杰克逊对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感悟写在句子旁边。

2、 分角色读。

过渡:刚才,同学们从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初步了解了哈默,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回顾

1、生读,划出相关句子。

2、 边读边体会。。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哈默从不吃到吃的过程,再次感受哈默的尊严。

生边读边体会哈默用劳动换取食物,不肯接受施舍的 纵向对比,深入体会他 课件出示哈默与杰克逊的对话。

坚决态度。 自尊自强的品格。

(师生分角色读)

3、体会人物心理。

1)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的话里想象他是

怎么想的?

生思考,体会哈默的思想活动。

三、细读课 2)当听到“没活”时,他会想什么?

交流。

文,感悟尊3)当杰克逊要他捶背时,他又怎么想?

严。

4、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师:他因此得到了杰克逊的赞赏。

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

预设: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 对于重点句的理解,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 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师: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

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

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

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

1、 生思考 展。

交流

5、在你心中,哈默具有什么好品质呢?

预设:

1、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是他

能这样评价一无所有的哈默,你觉得杰克逊是

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个什么样的人呢?

2、 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

6、总结: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换取食物,

定他拥有一切。

这是一种尊严;杰克逊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

预设:自尊、自强(板书)

护别人的尊严,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

善良,尊重别人(板书)

7、假如哈默现在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写一写。

师小结:哈默的成功和他做人的原则是分不开的,

在逃难流亡之际,他仍坚守做人的尊严。他尊重

读写结合,既锻炼学

自己,所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

生写想说的话。 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以,最终超越了自己。二十多年后,

文内容的理解。

————————————————————。

以小结方式齐读最后一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练

1、积累有关尊严的名言和故事。 习。

2、好书推荐《勇敢的人——哈默传》

7尊严

板书设计: /

哈默 杰克逊

自尊 善良

自强 尊重别人

段,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帮忙干完活以后,才吃这份食物。他的言行受到了杰克逊大叔的由衷赞赏,他被杰克逊大叔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在困境中仍坚守自己的尊严;从杰克逊大叔的言行中感悟到每个人都应该诚挚地维护他人的尊严和尊重别人,认识到尊严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尊严” 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分析:

对于“尊严”一词,学生在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因为它太抽象,无法用言语清楚地表达出来。应该说那是一种意会的精神。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对于自尊自强的认知是浮于表面的,不能真正从内心产生认同感。要孩子们通过文中对主要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感受其中深刻的含义那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孩子们毕竟还是有他们阅读后的一些感受和体验的,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合作学习,相信在老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下,也能有一定的感悟。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有自己一定的见解,而且有较强的发言积极性。

【教学目标】

教养: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尊严、逃难、款待、朴实、狼吞虎咽、例外、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思量、疲惫不堪、面呈菜色、僵硬、许配等词语。

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形象。

教育:通过对哈默、杰克逊这两个人物的认识,从中懂得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

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解决办法: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课题入文,学习生字词,能读,会写,识记。

2、初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请你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欣赏人物——品味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一)、找准切入点,表层解读年轻人。

1、师:这一节课吴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者(出示:逃难者)问:看到这三个字,在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

出示:默读课文,用 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

(一)

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句子

(二)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并思考:从描写逃难者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立刻、狼吞虎咽、连……也……就”等词语体会逃难者的极度饥饿。)

(2)通过指导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学生对逃难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抓住“逃难者”这一个词语,让学生去想象逃难者的可怜与悲苦,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形容“逃难者”的句子,变抽象为具体,一个简单的词语,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逃难者”这一词语的意思,而且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尊严”打下了铺垫。

4、让学生想象: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5、小结:吃的没有、喝的没有、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又天寒地冻,在这样饥寒交迫艰难的境况下,这些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指名说)食物来填饱肚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6、出示: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更需要的是 (指名说)

过渡:然而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他并没有马上接受这眼前的食物,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杰克逊是怎样评价这个年轻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说,目的让学生明白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食物面前,却拒绝了。初步感知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锁定重点,解读尊严,深度了解年轻人。

1、让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年轻的逃难者评价的句子。

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全班齐读。

(2)出示:贫穷、尊严、富翁 三个词语。

(3)然后引导学生口述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简单的词序调换,不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且是引导学生对“尊严”的诠释。

过渡:同是逃难者,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有如此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默的三句话,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示: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书本旁边写批注。

(1)学生自学,写体会。

(2)汇报交流:出示年轻人的话: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抓住年轻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去体会年轻人心中的那份尊严:不应该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是坚决地认为:自己想要得到食物,就必须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3)出示: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自由练读—齐读—分角色,读出年轻人疲惫中带有坚定。

(4)再次出示:两个描写逃难者吃食物时狼吞虎咽的句子。

问:这个时候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所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的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指名说)

(5)发散说话: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并且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去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对哈默与众不同的做法有更深入地理解。

三、感悟文章中心,升华人物形象。

1、引读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板书:赞赏)

3、拓展介绍:幻灯片出示哈默照片,教师介绍哈默。

4、同学们,年轻的哈默是可敬的,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一个赏识他的杰克逊大叔,那杰克逊大叔可敬吗?(善良、有智慧、懂得尊重别人)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又攻破了难点。哈默心中那份高贵的尊严也不断耕植于学生的心中,杰克逊大叔的形象也植入了孩子们的脑海,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出示名言请学生读: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2、请你围绕“尊严”说或写一条格言来激励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

小结:让我们大家都做一个像哈默有尊严的人,也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1)推荐一本书《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

《尊严》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流亡到沃尔逊镇,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却依然坚持要劳动后才接受食物的事。

“尊严”这个概念是很抽象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三个层次,有梯度地设计了如下讨论,引导学生解读了“尊严”。

一、一读“尊严”

师:(板书“尊严”)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尊严”的?

生1:尊严就是自尊。

生2:尊严就是不受人侮辱。

生3:尊严就是尊贵庄严,不受人鄙视。

(没有学生再举手了,根据学生以往的经验的确也只能说出这几个答案。)

师:尊严到底是什么呢?最近老师读了一篇以“尊严”为题的文章,深受启发,今天它推荐给大家。读读这篇文章,你会有新的认识。

意图说明:这是学生根据原始经验对“尊严”进行的第一次解读,从学生的发言看,学生对尊严的认识只停留在字表的理解,在这里老师来了个“迟评价,缓说破”,把问题再一次踢给学生,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新的答案。

二、二读“尊严”

当学生通过品词析句,认识到年轻人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三次拒绝平白得到食物,一再坚持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时,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了一层涟漪,从学生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尊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1:尊严就是不平白接受他人的食物。

生2:我觉得尊严就是不愿不劳而获。

生3:我觉得尊严就是自食其力。

生4:尊严就是要坚持原则,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取食物。

生5:尊严是极其饥饿时坚持自食其力的意志。

师:古人有不吃嗟来之食的说法,“嗟来之食”是指来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文中杰克逊大叔他们的施舍带有侮辱性吗?

(学生通过再读课文肯定杰克逊大叔他们的施舍并没有侮辱性。)

师:你对“尊严”还有新的认识吗?

生6:尊严就是要自力更生。

生7:尊严就是要自立、自强。

生8:尊严就是要有骨气、有志气。

意图说明:读文章要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多次对话,已知道年轻人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却三次拒绝平白得到食物,一再坚持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的行为就是有尊严的表现。此时的学生已“入乎其内”。他们对尊严的理解又进了一个层次,知道了尊严不仅仅是不受人侮辱,尊严还表现为自食其力、有骨气、有志气,是一种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此时,学生的心灵与文本已达成共鸣。

三、三读“尊严”

在组织学生讨论“年轻人的尊严使他得到了什么”后,我第三次引导学生解读“尊严”。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最后,你是否对“尊严“又有了新的看法?

生1:有尊严的人能得到他人的赞赏和信任。

生2:我觉得尊严是一种美德。

生3:尊严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

生4:尊严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生5: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得拥有尊严。

生6:尊严就是“穷而有志”,中国有句俗话“贫贱不能移”也是有尊严的体现。

生7:作为学生,我觉得不抄袭别人作业也是一种尊严。

意图说明:有前面一系列的教学铺垫,学生与文本已融为一体,达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此时进行深层次德育渗透的时机已成熟,我引导学生对“尊严“进行了第三次解读。从学生的发言看,他们对“尊严”一词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字典里的意思,也不仅仅局限在文本里所显示的那种含义,他们不仅理解了尊严一词的真正内涵,还认识了尊严的价值所在,有的甚至发现了自己生活中的尊严。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已得到提升,道德认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此时的阅读已做到“出乎其外”。 【我的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已成了语文老师对语文教材的共识。但是,如何在平时的语文课中做到“文道合一”呢?

我想,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道德教育尤需如此。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只有倡导“无痕德育”,悄然渗透,真正唤起学生心灵的颤动,激发深沉的情感,才能达到“文道合一”。

拿《尊严》这节课来说,在三次解读“尊严”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问“年轻人的哪些行为说明他有尊严?”或“你觉得怎样去做才算有尊严?”之类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进行空洞地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反复诵读,体味涵咏,拨动了学生的那根心弦,却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了尊严的真正内涵。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效果也更持久。这就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追求的德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日语短歌范文下一篇:随笔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