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研究论文

2022-04-26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会计信息失真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中一个突出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论文 篇1: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摘 要:简要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结合我国会计相关制度和准则规定,对会计失真的原因作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可行性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会计 信息失真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都存在,给企业财务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市场环境和相关的制度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就要客观对其产生原因做好探究,然后通过实施相应对策来从源头上减少会计产生的信息与原始凭证不相符的情况。

一、会计信息失真简述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

会计信息就是企业单位利用财务报表等形式将单位的经营状况传递给投资人、债权者等其他信息使用人的信息形式,会计信息的失真则主要指会计信息的录入和输出不一致,存在虚假信息的情况,其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手续混乱。会计处理手续不规范,使得一些实际并不合格的收支凭证也被处理得符合形式,变假成真,进而造成会计信息混乱;②资料不全。属单位没有及时报送收支原始资料,同时汇总部门在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也有疏漏;③审查制度不完善。对下属部门所报资料不加以严格审查,使得虚假资料也被计入会计处理,审查制度过于形式化的企业输出的会计信息是无法保证其真实性的;④故意造假。通过随意篡改会计数据来达到私人利益目的,会计信息的造假一方面为人为,另一方面也与审查监督制度的缺漏有关。

会计信息的失真对社会的经济有着极大的危害。从微观上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使得一些权力层或管理层人员能够通过做假账来以公济私,滋生腐败现象,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破坏,给企业发展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从宏观上来说,会计的信息失真则会影响国家的税收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威胁企业的生存环境,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时腐败贪污等不良风气也会逐渐滋生,形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判断标准

会计信息的首要原则就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提出的“真实性”,部分企业对真实性没有做到实质的理解,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很多企业都有存在。因此要想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失真,首先要对信息的失真标准作出统一的规定和理解,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度的理解联系起来,可靠的信息必须具有很高的真实度才行,而百分百真实的信息肯定也是可靠的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度要用量化的标准来进行衡量,从“绝对真实度”到“合法真实度”,再到“可接受的真实度”,之后的真实性自然是不合法也不被允许的会计信息,每一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判断标准,通过这种严谨判断标准的制定,就可以做到对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进行正确的判断,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信息失真可能带来的危害。

二、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企业的会计系统依托于企业和其所处的整个市场的经济状况,会计信息的产生也从这个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交流而来,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要从企业内部和市场经济环境中去寻找,企业对自身会计信息失真进行分析时,需要将会计系统和市场整体联系起来考虑。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信息之所以失真,与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有一定的关系:

(1)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市场经济制度主要包括现代企业的制度、产权关系制度以及市场资源配置理念等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如果不够完善的话,一些非理性的人为因素就会通过存在的缺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造假,从而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大为降低。

(2)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性。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包括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规则、严谨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同时各项制度的执行度都非常高。经济秩序不规范会使会计信息作假行为有机可乘,混乱的市场经济秩序无疑会成为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

(3)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理性程度。人的理性程度是决定其行动选择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经营者和利益所有者等参与者的有限的理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理性程度体现在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理念和风险防范理念中,而有限理性在经济活动出现利益矛盾时最容易被破坏,如果企业的相关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的话就很可能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

(4)法律法规约束性的高低。法律制度的制定是硬性的,但其实际约束力则是软性的,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资本市场监管者、企业经营活动以及企业会计等行为的约束,由于监督不严、执法存在缺陷等问题,法律法规的约束性下降,使得经济活动中的不法行为能够借助漏洞,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影响。

(5)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离不开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包括内部产权规制、创新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控制约束体系和制度等,会计信息真实度的提高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来进行配合。

(6)公司会计制度及体系。上述各项原因都是会计制度外的影响因素,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只能进行间接的影响,会计活动的进行还是需要公司会计制度来进行直接的约束。具体包括公司会计核算体系、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等内部政策,只有正确选择和制定公司的内部会计政策,并在实际会计活动中得到落实,才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减少会计失真的可行性对策

(一)规范会计工作,落实会计责任

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石,企业要重视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并建立相配套的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会计制度和规定能够落实到平时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各方面的工作责任要明确划分,增强公司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对做假账、虚报账目以及随意改账的行为加以抵制,通过会计责任的落实能够强化会计人员的理性程度,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二)实施会计道德素质教育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高低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很大关系,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会计信息的输出结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对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强化其法制观念,实施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和素养,在会计工作中做到诚信对待,杜绝虚假财务信息被混进会计信息的处理之中。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当然很重要,但有的时候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会对会计结果的真实性造成更大的影响,要想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就要从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做起,只有会计这个行业拥有规范统一的道德要求,会计信息的处理和输出才能更加真实。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

如今会计工作已经和计算机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计算机的应用一方面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方便进行信息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电算化管理的水平提出了要求,在会计处理工作中,不同操作人员权限和个人密码混用,以及会计人员电算化能力的不足,都会给会计信息的处理和输出形成不利影响因素,也加大了信息被不法操纵和篡改的可能性。所以提高会计的电算化管理能力和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提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会计信息在经过处理输出之后,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审计和核查,如果审核制度和程序存在不足,也会增加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企业会计审计和监督力度的加强,需要做到下面两个要点:其一是开放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市场,这样国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国内市场可以提高国内会计的审计水平和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能力和质量;其二则是加大会计的监督力度,鼓励知情人对虚假会计信息进行检举和披露,积极的社会舆论支持可以协助对企业会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度。

(五)强化处罚力度,健全制约机制

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的落实,需要执法部门加大处罚力度,使得硬性的法律也能起到硬性的约束力。会计信息的处理不仅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也是关乎社会经济生产的大问题,对会计信息作假的行为一定要严厉进行打击,处罚和打击的力度要得到足够的加强。只有对会计信息处理加强管理,完善制约机制,才能从法律上遏制会计信息作假的不正之风,促进企业会计向良好方向发展。

四、总结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重要阶段,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在这个阶段会计信息的失真将会给经济造成很大的创伤。会计信息的失真与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有关,更与经济活动参与者的道德素养有很大关系,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根源,只有加强对会计信息处理的审计监督,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养,明确每个人对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立云.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367.

[2]原晓珍.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建议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192+237.

[3]刘正军.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48-52.

[4]缑智君 刘焘.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综述[J];才智;2009,28:2-4.

(作者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市姜堰区供电公司

江苏泰州市 225500)

作者:张波 刘峰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论文 篇2: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研究

摘 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中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从政府、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中介结构四个主体角度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从而指明了会计信息失真在误导经济行为、扰乱经济秩序、导致资源浪费和信用危机等方面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内部和外部监督控制机制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企业治理层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帐外设帐,转移国家资产及粉饰虚假业绩。这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干扰了国家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公众利益。因此,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对于国家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发展壮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特征主要为以企业法人为代表的委托代理行为,而不是企业个别人员违法行为的表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人为调节会计利润,致使会计报表的相关内容不实。有的企业根据不同的用途任意更改会计报表,致使会计报表的内容严重失实。当企业缺乏资金时,如果按照真实的报表内容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再向银行贷款时虚增报表上的资产,从而达到掩饰不良资产的目的。而向有关税务局申报纳税时,却肆意隐瞒利润。向主管部门上报经营业绩时,却又向实际数字“注水”。企业改制时,通过各种不良手段把净资产、利润变为负数,已达到个人谋利的目的。

②有关的会计原始资料失真。会计原始资料作为企业经营情况的最原始证据,正是由于会计原始资料的积累才形成了会计报表。会计原始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各种票据,有些企业对原始凭证要求不严,制作不规范,又由于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致使最基础的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的归类,最终导致了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等各种现象,也导致了相关的会计报表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③各种成本费用核算不实,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会计理论虽然规定了相关的成本费用核算方式,但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效果。如企业对原材料的核算有几种方式,既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又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同一企业来说,使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就会致使库存原材料的成本价值不一样。又如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使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同一产品承担的制造费用也不一样。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使用缓摊待摊费用、少提或不提折旧等手段降低成本;相对的利用虚列成本费用、超额计提折旧等方法增加成本。

2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 主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原因,极为复杂,不是单一行为的后果,而是多种原因、多个相关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须从政府、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中介机构四个主体角度分析其原因。

2.1.1 政府行为原因

①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缺乏。一方面,如财政、税务、统计、审计等国家机关人员对新的《企业会计准侧》的学习意识重视程度较低,并且对有关的会计法律相关规定掌握的知识较少;另一方面,这些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较为粗略,即职责不清,加之有关主办人员的工作较为怠慢,往往造成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加剧了对相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的出台,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②有关政策制定的原因。政府为鼓励一些企业优先发展,往往制定一些优惠的地方政策,如对在经济开发区内的高科技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建立扶持基金等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生产有关的替代产品、同质性较强的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竞争,这些企业为了寻求既定的会计利润,不惜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对会计报表造假,使会计信息失真,给报表相关利益者造成了损害。

2.1.2 单位负责人原因

①企图偷减税赋。企业单位法人为了少缴税,通过采取另外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形式,向财税机关部门提供不真实的会计报表,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

②减少相关重要信息的披露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相关的信息披露方面的原因,尤其对上市企业来说,如果不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披露会计信息,将面临着处罚,如果有些信息披露了,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③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企业根据本单位的会计报表的不同用途,擅自设立不同的会计账务,并且违反《会计法》的规定,私自设立单位小金库,造成了资金的截留,严重影响了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2.1.3 会计从业人员原因

①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一方面,一些企业会计业务量较少,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其会计从业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认为会计人员从事的会计岗位没有科技含金量,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从而导致新的会计知识得不到学习应用。

②会计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法盲”意识。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招聘重视相关的会计技能,而对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关注。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往往发生了违法的事情,而作为当事人的会计人员却没有意识到,从而给单位带来不良的影响。

2.1.4 中介机构原因

①经济利益驱动。我国有众多的会计中介机构,并呈现出规模大小的多样化,而整个会计业务方面的市场竞争却十分激烈。因此,在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有些规模较小的中介机构不得不为了生存的需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争夺市场业务量,出具不实财务报告。

②执业人员素质较为低下。虽然我国实行了严格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一些人员专门作具有法律意义的会计工作,但这也只是会计理论上的水平,即使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加强业务学习,“打铁还要自身硬”。其次表现在道德素质上,他们能够违背道德、诚信原则而采取金钱贿赂、作弊等手段来赢得市场。

2.2 客观原因

①有关会计准则内涵较为模糊,不是非常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既借鉴了国外会计准则的内容,又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综合制定。因此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人员组成是否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释义的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在解释上并不统一,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有多种解释。所以,在这样的准则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②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中的运用成效不明显。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是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方针。而在实际中,企业并未严格按照上述方针建立起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即使是上市企业这些制度也不健全。我国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国有企业,尤其是权责问题未能彻底解决,这就产生了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问题,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完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

③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评价企业的优劣,往往从会计报表上的数据得出结论,所以形成了以财务报表唯上的评价体系。这种过分倚重于相关的财务数据业绩评价指标,必将导致企业只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了长远的利润,这种投机行为发展到极端就演化为直接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编造数据以达到预期的业绩评价标准。

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按照国家规定企业内部应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以监督企业的合法经营,而内控制度的重要监督形式就是要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准确,没有虚假行为。但从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看,大多企业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对相关的控制对象没有起到监控作用。而且,由于企业的会计人员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其工薪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我国的工商、税务、金融、审计等部门由于工作重点不同,各部门之间又缺少沟通,不能形成监督合力,放纵了弄虚作假的行为。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①会计信息失真误导相关信息使用者的经济行为。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是企业最终的经营表现,是企业所有经营状况的直接体现,是数据化的量化过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成败。如使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分析市场机会,可能使企业失去重要的市场机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调控上决策的失误,并且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的制定政策解决,一旦问题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会计信息失真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帐”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有些企业故意利用失真的会计信息,以谋一己之私。如有些企业的经营者故意使企业的会计报表出现重大的经营亏损,来争取国家的资金扶持或贷款支持,从而导致生产经营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导致政策失误,极大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的建立。

4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①在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时,尽量准确,减少模糊的内容。在制定准则之前,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分类召集相关专业人士,征询意见。在制定过程中,参与人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详细做出阐述,并解释清楚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的标准。

②要大力加快企业改革,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按照法人主体的内涵去经营企业,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③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说,企业的管理好坏关键看是否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保障,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基础,各个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外部环境来说,要不断提高中介机构的监督能力,还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严格要求当企业的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必须要经过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其真实性。其次,应尽快理顺工商、税务、金融、审计等部门在会计信息监督中的关系,形成监督合力,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并完善法律惩处,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民事赔偿额度,增加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成本。

④要不断加大有关的会计违法的打击力度,提高其因会计信息造假造成的损害。经济学最基本的一个假设就是经济主体的“理性人”,而会计信息的相关责任主体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为了经济利益进行会计造假。另一方面,由于《会计法》规定的处罚力度不是很大,如处罚金额太小等,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远小于其风险收益,致使会计信息造假难以避免。因此,要不断地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造假的惩处后果,减少其心理预期收益。

参考文献:

[1] 史明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2,(8).

[2] 王军华.会计造假与信用危机[J].经济师,2002,(8).

[3] 陈信元.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5,(8).

[4]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5,(7).

[5] 曹建晋.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8,(2).

作者:梁振国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论文 篇3:

委托代理制度下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论述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中各级别代理人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分析总经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源头,而后探究总经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机会,最后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委托代理制度;会计信息生成;会计信息失真;总经理

企业管理中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在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生成的会计信息表现出来,但现实中却经常有一些代理人有意篡改会计信息,导致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一、委托代理制度下会计信息的生成

(一)委托代理理论及其相关分析

现代企业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委托代理理论。在詹森和麦克林认为委托代理是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体现为代理人要以委托人的利益进行决策。在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下产生的委托代理理论也是现代产权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公司企业中,企业的股东(所有者)是委托人,企业的经理(经营者)是代理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委托,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委托人委托的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委托人根据代理人对企业经营的状况给予代理人相应的报酬。

对委托代理双方进行分析其实就是对双方经济利益进行分析。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个人利益具有差异性,加上代理人能够利用会计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因而会引起双方利益的相互冲突。例如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越努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就可能越好,委托人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越多,而代理人获得的报酬却没有预期的多,引起代理人对委托人的不满,为了自身利益伪造会计信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看,会计信息使用人通常是委托人,会计信息提供人通常是代理人。委托人为了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经常采取行动去监督代理人,以防代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故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对委托代理制进行相关分析还要遵循古典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为前提的假设,委托代理双方都是按照在签订的契约关系的条件下,为自己所能获得最大收益的目标而行动。委托代理理论也是制度经济学中契约理论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力资源市场都是“契约关系的综合”。委托代理双方签订的契约的本质是信息的交换,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与会计信息在有些领域内是互通的。

(二)各层次代理人对会计信息生成质量的影响

1、作为底层代理人的业务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在委托代理制度中,作为最底层代理人的业务人员,他们通常是部门经理的代理人,受部门经理的委托亲自经办经济业务。业务人员在经办经济业务时一般是独立完成的,而业务人员的报酬主要取决于自身与企业签订的契约报酬。业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则可能会采取虚构经济业务或隐瞒经济损失情况等方法美化自己经办的经济业务。作为底层代理人的业务人员可以在主动控制自身的行为(比如伪造原始凭证和销毁原始凭证),增加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作为委托人部门经理的利益,进而损害总经理、董事会、债权人等高层次委托人的利益。

2、作为中层代理人的部门经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部门经理是企业中的中层代理人,因为部门经理既是总经理代理人,同时又是作为企业底层代理人的业务人员的委托人,在企业日常进行的经营活动中也扮演着企业日常经营决策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部门经理在日常进行管理行为需要业务人员的配合。部门经理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与业务人员合谋,虚构经济业务或隐瞒经济损失情况等方法美化自己经办的经济业务。作为中层代理人的部门经理可以在主动控制自身的行为(比如与业务人员合谋伪造原始凭证等),增加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作为委托人总经理的利益,进而损害董事会、债权人等高层次委托人的利益。

3、作为高层代理人的总经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总经理是企业的高层代理人,总经理既是企业董事会的代理人,同时又是作为企业中层代理人的部门经理的委托人,在企业的管理层中也是最高行政人员。同作为企业底层代理人和中层代理人的业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相同,作为高层代理人的总经理的报酬也主要取决于自身与企业签订的契约报酬。总经理可能为了自身利益与会计人员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合谋损害董事会等人的利益,比如采取推迟摊销成本和提前记录收入等方法来美化自己经办的经济业务。通过推迟摊销成本和提前记录收入等方式会导致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的混乱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失真;更甚的是总经理可能直接干预会计报表的编制。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源头

在委托代理制度下不仅是业务人员、部门经理和总经理,可能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的还有董事会、控股股东、会计师事务所等。在现代企业委托代理制度下,全体股东的代理人是董事会,总经理接受董事会委托,并且为了自身的利益努力工作。但总经理孤身一人,精力有限且分身乏术,因而总经理会根据企业的不同事务把整个企业分为若干部门(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并以委托人的身份再次把各部门事务委托给各部门部门经理(如生产经理、销售经理、财务总监等)。这些负责人面临总经理的压力却同样分身乏术,只好委托给业务人员。其中财务总监承担了组织和监管会计信息形成并报告总经理的责任,财务总监再把会计的具体核算任务委托给财务主管人员以致具体会计人员。会计信息是从企业的财务部门生成的,而财务部门的所面临的压力来源于同一个地方——总经理。

二、代理人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和机会分析

(一)总经理选择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经济学分析

为分析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总经理为何会做出可能会使自己面临牢狱之灾这样不理性的行为,现作出如下假设:假定有在竞争市场中分别有两个企业面临相互竞争关系,两个企业的总经理分别是A和B;A、B两名总经理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只能在符合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情況下作出决策;A、B两名总经理在作出决策时面临两种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且两名总经理之间不能互通信息;若A、B提供的会计信息均为真,企业各自获得3单位利益;若A、B提供的会计信息均为假,企业各自获得2单位利益;若一名总经理提供的会计信息为真,另一名为假,则假者企业获4单位利益,真者企业只获得1单位利益。

作出以上假设后利用博弈论分析A、B两名总经理为所在企业所获最大利益所做出的博弈,如下表:

从以上博弈过程可以推断:首先对A进行分析,若B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A提供真实会计信息获利为1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获利为2单位,作为理性经济人A会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若B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则A提供真实会计信息时获利3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获利4单位,因此A也会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样对B进行分析会得出作为理性经济人的B也会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因此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对于A和B均是占优战略,在两者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达到纳什均衡。所以不论一名总经理如何选择,作为理性经济人和竞争对手的另一名总经理都会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总经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机会分析

1、总经理和所有者之间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差异

由于作为企业日常经营者的总经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都清楚知道,因此在有关企业各种信息方面处于优势和主动。而作为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委托人和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清楚,只能通过作为代理人的总经理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因此在有关企业各种信息方面处于劣势和被动。这种在双方获取信息方面的巨大差异的情况下,总经理利用自身优势和主动的信息地位,只需要在企业内部实现有效控制,便能够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不完备

虽然董事会在与总经理在双方签订的契约里对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但却不可能规定当企业一些偶然事件发生时,总经理应该做出某方面的决策等相关内容。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总经理可以利用这种与委托人签订的契约上类似的漏洞,在对外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前对会计信息进行内部操纵,符合自身的利益。这也是在实际中总经理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机会。

3、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如果总经理经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为自身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与获得的报酬不对等,造成了总经理对现有状况产生不满,加上对总经理工作缺乏适当激励,更加会削弱总经理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对代理人监督不到位,总经理也有机会对会计信息进行内部操纵满足自身物质需求。

三、在委托代理制度下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为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保障自身的利益,委托人会委托企业外部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因而产生了独立的第三者——注册会计师。但是注册会计师以争取委托获得报酬为首要任务,在与委托人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后,面临各方压力,难以自身的职业道德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等相关的法律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对代理人经营决策过程考核代替原有的对经营成果的考核

现代企业普遍遵循的是以代理人的经营成果为指标来考核代理人经营业绩,虽然这种考核方法简单易行,但也会给代理人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代理人为了美化工作业绩可能会采取修改会计信息。若改变策略对代理人的经营成果考核为辅,经营决策过程考核为主,不但在对代理人经营过程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使委托人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且能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保障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建立健全对代理人的激励机制

激励方式不外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例如允许代理人员有按比市价低的价格购买企业一些股票;给予代理人在企业内享有不同的尊荣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在适当的激励方式下使委托者与代理者的利益趋同,能够激发代理人工作的热情和效率,代理人在对充满成就感的工作中和归属感的企业中,篡改会计信息的行为几率也会降低。

(四)加强企业经理人才市场的建设

竞争是最好的监督,建设企业经理人才市场对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起着很大作用,因此要加快将经理人才市场引入企业董事会对代理人的任命中,使专业从事经营者的专业人才面临同行竞争的压力。但是建设有效的企业经理人才市场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而后还需要建立经理人员档案制度,使整个经理人才市场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迫使经理人员为追求长期利益而放弃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大峰.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会计信息质量探讨[J].财政监督,2010,(4):67-68

[2] 周江燕.委托代理与会计信息披露[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0):90-91

[3] 付永生.会计信息质量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关系研究[J].财会研究,2009,(4):43-44

[4] 岳世忠,郭家萍.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4,30(3):42-45

作者:范浩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写作水平英语论文下一篇:中学化学教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