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发展历程及教学体系对比分析

2022-09-11

一、美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两大分支学科, 它产生于20世纪初, 以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以及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等技术方法的出现成为了管理会计的萌芽。20世纪40年代, 为配合职能管理和行为管理, 会计实务中又增加了“责任会计”“本量利分析”等内容。20世纪60年代, 西方出现了系统管理理论, 形成了以系统原理为依据的“系统管理”学派, 他们把企业看成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认为应该从企业领导层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总体出发, 顾全大局从而实现经济活动规划与控制的最优化。20世纪80年代, 美国管理会计实物委员会发布了14个《管理会计公告》, 管理会计开始朝着规范化、准确化和理论化方向迈进。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经济的推进, 各国继续深入开展管理会计的理论以及实务研究工作。未来, 在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管理会计将会在许多新兴领域有所应用。例如质量成本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生产系统与存货管理等, 推动现代会计学在西方国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2016年, IMA协会正式发布了《管理会计能力框架》, 在该框架中, IMA总结了五点管理会计核心能力:

(一) 规划与报告

该能力要求管理会计师可以根据企业运营状况预测未来, 考核绩效并且报告财务业绩。

(二) 决策

该能力要求管理会计需具备的能力为指引决策, 管理风险, 建立道德环境。

(三) 营运

该能力要求管理会计可以助力公司进行运营转型, 可以兼具跨职能商业伙伴的角色。

(四) 科技

该能力要求管理会计需具备的能力为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 驱动有效运营。

(五) 领导力

该能力要求管理会计需具备领导人的能力, 鼓励团队按照既定的目标努力并达成。

在聚焦五个领域能力的同时, 《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还确定了28个管理会计核心胜任能力, 并划分出有限知识、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技能和专家五个能力级别, 为行业人才管理与职业发展提供指引。

二、管理会计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改革开放初期, 其编著的《管理会计》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后半叶, 西方管理会计学届出现了一场否定管理会计的理论危机。许多学者认为, 管理会计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 管理会计体系所产生的信息与企业决策越来越失去相关性。这是一种极端看法。

我国管理会计在研究起初, 对西方发展的管理会计投入了大量精力,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 没有明显的市场特征。20世纪90年代之后, 随着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开始引用, 标志着管理会计进入到了决策管理阶段。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根据《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我国财政部于2017年10月18日发布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首批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三、国内外管理会计发展综述

综合国内外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可以将其划分为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

20世纪初至20世纪五十年代可称之为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和控制, 后期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例如成本性态分析是为企业成本的控制开辟了新的方法;本量利分析当中研究成本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等, 但是在实践中, 管理会计的行为还始终停留在个别和分散的水平上, 着眼点仅限于既定方案的落实和经营计划的执行上, 其职能集中体现于“控制”, 又称以控制为核心。

20世纪50年代至今被称为现代管理会计阶段。这一阶段, 管理会计的特征为以预测和决策为主, 以规划和控制为辅。

四、管理会计教学体系比较

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 本科教育中管理会计的教学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 几乎所有开设会计学相关专业的高校在培养方案的设定中都有《管理会计》这门课程,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 美国的管理会计师教学体系与国内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虽然大致相同, 但还是存在不少差异, 应该在教学中引起重视。

(一) IMA管理会计内容

IMA管理会计考试体系共分两部分, 一部分为财务计划、绩效与控制, 另一部分为财务决策。

第一部分里, 涵盖了财务报告决策、规划预算与预测、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决策指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确认、计量评估与披露。规划、预测与预算中, 主要涉及预算的相关概念, 预算编制的方法类型, 比如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财务预测中, 简要介绍一些定量方法例如回归分析法及学习曲线分析。绩效管理中主要介绍收入, 成本, 利润及资产投资;基于弹性预算和标准成本的各种差别分析;收益, 成本, 贡献和利润中心的会计责任。成本管理中包括成本的概念, 流程和相关术语, 成本衡量概念;详细介绍一些成本核算方法。例如什么样的企业适用于分批成本法、哪些情况适用分步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实施等;业务流程绩效中涉及很多著名的管理理论如JIT, MRP等, 约束理论, 价值链分析, 基准分析, ABM以及持续改进等相关理论。内部控制部分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环境、程序及标准;内部审计的责任与权力;审计类型;会计信息系统控制充分性评估。

第二部分财务决策中, 主要内容为财务报告分析:介绍财务报表信息局限性、财务报表解释和分析, 包括比率分析和比较分析;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对比、公允价值会计。同时介绍了一些国际问题, 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 (GAAP) 为例作主要对比和区分;简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外融资以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和调节, 对收益质量做一定的说明。公司财务中以数据分析为主, 介绍风险类型、资产组合管理以及风险测量的方法, 期权及期货的概念、长期融资资本工具;红利政策、影响最优资本结构的因素以及资本成本、并购和国际融资的相关知识。决策分析中进行本量利分析介绍, 进而引出边际分析;同时插入自制或外购决策的一些案例分析, 介绍跨国公司的定价政策。风险管理中涉及经营风险, 危害风险, 金融风险以及战略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投资决策中介绍现金流估计、现金流贴现概念、净现值、内部回报率等指标, 以及投资项目评级、风险分析、实物期权和估价模型。职业道德中主要讲述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人士的道德考量以及组织的道德考量。

(二) 国内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主要内容

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以体现管理会计五项基本职能为主, 介绍相关基础理论的同时, 包括预测与决策、规划与控制, 责任会计等。理论基础中介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预测与决策中主要涉及经营预测、经营决策以及长期投资决策;规划与控制中涉及相关的成本控制。例如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 还将全面预算纳入了规划与控制中。同时还介绍有关责任会计方面的内容。这些理论与方法是管理会计五项职能的具体体现。

(三) 两种模式下管理会计教学差异对比

2014年, 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成为我国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6年, 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使中国管理会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 管理会计的发展已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 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同时, 在我国高校教学中起到了不小的影响。首先, 我国高校对管理会计的教学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美国管理会计体系, 由于两国国情的不同, 一些在美国适用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 (GAAP) 的对比为例, GAAP允许存货核算中使用后进先出法, 而我国的存货核算准则与IFRS要求一致, 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适用于我国的各项理论与准则, 使学生能够在就业于国内市场时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教学和案例相结合, 把管理会计理论综合运用在培养中、高级会计师资质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过程中, 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强化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使培养过程更加多样化。

摘要:本文以中美两国的管理会计发展路径不同为背景, 全面梳理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两国管理会计教学体系的异同, 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性。

关键词:管理会计发展史,教学体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路桥施工存在问题和质量控制下一篇:消费者协会的地位和职能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