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视资源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历史影视资源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合理、科学地将影视资源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推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为更好的掌握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为实际历史教学及其他学科提供参考,在掌握影视资源运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策略探究。

历史影视资源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1:

影视资源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利弊

[摘 要]相比传统的教学材料如教材、图片等,影视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性作用,这是每位需要使用影视资源的教师应该意识到的重要问题。以《走向共和》为例,可以探讨在中学课堂中运用影视资源开展教学所存在的利弊。在课堂运用影视资源,可使教材上的历史人物形象显得生动、鲜活;同时,视听结合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与人物有更直观的感受与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提高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易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提升他们价值判断能力。

[关键词]影视资源;历史教学;《走向共和》;史观导向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化,学校教育也日趋电教化,教师和学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交流的机会也变多了。为了让课堂富有吸引力,许多中学教师早已开始引入网络的一些影视资源来辅助教学。在近代史教学一段,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某些视频片段常被用于中学历史课堂中。2003年央视播放此剧时,曾引起学术界和网友的大量讨论,有学者指出《走向共和》一剧在史观或价值取向方面存在暧昧不清的问题,也有学者说它在宣扬新集体主义的史观、崇尚变革[1],还有学者指出剧情中存在大量的史实错误问题。[2]但少有文章讨论在课堂上使用这些影视资源的利弊,笔者拟以《走向共和》的课堂运用为例,对把网络上的影视资源引入中学历史课堂的优势和在使用时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做以下探讨。

一、将影视作品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现代影视作品“综合了戏剧、小说、音乐、绘画……几乎所有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元素,凭借高科技的支持,对广大受众是一场视听刺激感受的盛宴,电视剧正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3]当中学教师把这些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时,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和影响是很大的,以下先谈谈其积极作用。

(一)使教材的历史人物形象显得生动、鲜活

历史学往往被认为是一门深奥、枯燥的学科,在中学历史学习中,历史科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从教师到学生,多数人认为历史科的学习只需背背教材知识就可以过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许与教材知识的枯燥、平面、繁杂有极大的关系。历史科中需要学习的东西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任何人都没办法回到过去去体验、感受。有人说“过往”即异国,对涉世不深的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要真正认识、理解历史确实是件困难的事。新世纪以来,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出现,其中不乏优秀者,如电视剧《乔家大院》《大宅门》《走向共和》《大染坊》《走西口》《闯关东》《芈月传》,电影《东京审判》《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等。将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引入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资源,对于学生理解过往的事情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可以从影视剧的艺术演绎中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某一段历史,像《走向共和》《东京审判》《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直接把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搬上银幕,确实加深了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认识,教科书的历史人物马上就变得形象鲜活、有血有肉,学生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认识、理解也加深。

(二)视听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色彩和声音容易对人的感官形成“刺激—反应”回路,影视作品综合了戏剧、小说、音乐、绘画等几乎所有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元素,能够给受众带来视听刺激。恰当运用一些影视作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在《走向共和》里,慈禧被还原为一个会唱京剧、喜欢养花观鸟的老太太;李鸿章苦心奔走于各国之间,为清廷游说;袁世凯有情有义;孙中山则是充满浪漫情怀的幻想家,为革命到处碰壁。这些人物一反教科书里人物平面化、呆板、無趣的形象特点,容易引发观众的关注和评议。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仍处在具象认知向抽象认知发展的层面上,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会更强一些。有声有色、画面感强、善于叙事的优秀影视作品无疑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感受,触动其灵敏的神经,减少其模糊不清的认知,增强其学习效果。黄牧航先生曾指出:“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越古老的事物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就越遥远,学生要感知的难度也就越大。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能力

在观赏影视作品时,观众沉浸在叙事情境中往往会产生某种判断和情感倾向。许多网友看过电视剧后会在网上发表言论,以下摘录网友对《走向共和》的几条评论。

“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签订五项卖国条约,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历史已经把李鸿章钉在耻辱柱上……有些错事,做一件,你就损害了千千万万人的利益,伤害是几百年,不管你做多少好事,也无法补救,也会遭世人唾骂。”[4]还有网友说:“洋务运动失败,明治维新成功,这条教训今天仍值得记取。中华民族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先在思想上现代化;中华民族当前最需要的,是民族性的批判精神,敢于自我否定,敢于取人所长,鲁迅先生那样的思想启蒙者要比一时的经济增长宝贵得多。”[4]

姑且不论网友的认识正不正确,通过电视剧的演绎,观众包括学生对当时的人与事会有一些评判和领悟。若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对不同观点给予恰当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影视作品作为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可能存在的问题

电影、电视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确实带给观众许多美的享受,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影视作品允许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甚至能够唤起人们对某段历史的关注,引发人们的思考,可以说“大众媒介是大多数受众获取娱乐和知识的主要来源”。[5]而当这些影视作品被用于中学历史教学资源时,就有更多可能存在需要引起使用者和学习者注意的问题。比如,中学课堂大量使用的《走向共和》的某些片段,在史实呈现和价值观引导方面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一)影视剧存在歪曲历史的情节设计

影视作品属于艺术范畴,它不是学术,也不是教材,我们无法拿学术研究、教材编写的标准去要求编导进行创作。即使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为了情节的推进,创作团队可能会牺牲掉一些真实的历史细节。这些影视作品若是被细究一番,存在知识性硬伤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比如《走向共和》的第九集出现孙中山谒见李鸿章,大谈共和、鼓动革命,被李鸿章婉言谢绝一幕。孙中山在广东巡抚衙门前、在清兵的阻拦下剪辫子的情节;光绪帝召见康有为一节,情节表现为康有为在朝堂上面对众大臣的质疑、反对时,建议光绪帝斩杀几个二品以上的大员以推进变法。这几个电视情节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呈现,据学者考证,1894年,孙中山上书建言,希望谒见李鸿章,李鸿章则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不见。孙李在历史上是没有会过面的。[6]孙中山上书的内容主要是“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这些建议没有表现孙中山要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说到剪辫子,则是在孙中山逃到日本后才做的事。光绪帝欲召见康有为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军机处大臣先见康,后光绪帝才在颐和园召见康,而康建议杀大臣之语也仅见于其私人信札。[7]

(二)为了凸显人物形象,夸大某些史实

艺术作品大都存在通过虚构、夸张等手法突出人物的某些形象特点来表达作者的价值追求的现象。影视剧首先是作为艺术作品存在,这就决定它们会存在某些与历史学研究要求不符之处。

比如《走向共和》剧中有李鸿章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辛丑条约》签订时向八国代表豪情坦言告诫和慈禧太后向侵华的八国宣战这些情节经常被作为教学资料在课堂中播放,具有典型性。为了表现李鸿章也是为国鞠躬尽瘁的救国志士形象,在剧情安排上多了一段情节——李鸿章在《马关条约》签署时带伤向伊藤博文乞求,希望减点赔款,随从感动跪地,李鸿章为国鞠躬尽瘁的形象跃然荧幕。面对八国代表的强取豪夺李鸿章又愤然告诫八国:不要瓜分中国,那样的话,会引起更多的义和团。[8]

剧中“慈禧慷慨发表宣战誓词”一幕[9],慈禧追溯明朝中期葡萄牙侵占澳门的往事,其言辞上升到为国家、民族利益的层面,有夸大史实的嫌疑。这种加入创作者的情感与价值判断的情节设计,夸大历史人物在历史的真实地位和作用,容易给人罔顾史实之感。

(三)在历史细节上出现史实错误

影视作品的创作人员可能大都没有受过历史学的专业训练和学习,对一些历史专业术语、历史细节的把握不够准确、到位,在场景安排,情节、台词设计,细节呈现等方面容易出现一些专业人士看来是“低级错误”的问题。

电视剧《走向共和》在情节上出现许多错误,比如废八股、改策论问题,电视剧剧情发生在甲午战争前,翁同龢与徐桐就张謇和李盛铎的“策论”试卷辩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废四书、五经文”,事实是废除据四书五经出题的八股文。剧本把张謇和李盛铎两人安排出现在同一年的科举榜上,张是癸巳年状元。事实为李是光绪己丑科榜眼,张是甲午科状元及第,两人不是同年,并且癸巳年没有举行会试。剧中第九集“医学博士”孙文拜见康有为一幕,事实是孙文从未获得博士学位,倒是在香港学过医学,并在广东中山大学开创光华口腔学科,“Doctor”应是对孙先生“医生”职业的称呼,而不是指他获得的某种学位。据庄政先生考证,孙文也没有得过博士学位。[10]

此类错误在剧中经常出现,不胜枚举。假如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引,而直接作为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会带来不良影响。

三、影视作品作为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应遵守的几个使用原则

影视剧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已经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对于人们认识某段历史有帮助,教师把其中某些特别优秀的作品引进课堂,在发挥它们优势的同時,也应该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与学生进行共同学习、讨论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运用正确的史观作引导

从全剧来说,主创人员强调“此剧不是以道德为标准,而是以人物在中国近代历史中起到的推动作用来评判”[11],然而这样的题材标准,让该剧呈现出来的许多历史细节颇受学界的质疑,多位学者都对这部电视剧呈现的历史情节及体现的历史观做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剧名为“走向共和”,而引领这一历史大潮的主要人物孙中山则被边缘化、矮化,大力宣扬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功绩,给观众感觉“辛苦地为中国找出路的人,都是有能力、有作为的改革家”。[12]这些剧情的呈现,让人以为好人不好、坏人不坏。到底该如何做出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在剧中没有明确的答案,这种模糊的判断标准容易造成人们的认识混乱。电视剧与教材两者各执一词,没有一个良好的指引者在中间做恰当的引导,学生在认知上无所适从是自然的事。由此可见,教师应注意严格筛选教学资源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切不可盲目使用影视资源。

(二)确保知识的准确性

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毕竟不是真实历史的再现,它是对历史的演绎,遵循的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某些历史细节上未必做得到完全符合史实。正如龚书铎教授指出的:“电视剧和历史教科书不同,历史教科书要完全根据史实,不能虚构,电视剧则必须有虚构。”[13]中学生正是判断力、情感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历史课堂尤其应该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知识和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假如教师在使用影视作品这些教学资源时不作分辨、筛选,且在课堂上不加以适当的引导,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混乱和干扰。

结语

影视资源以其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彩弥补教材内容静态、单调的不足,即使是一些存在问题的作品,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在使用时如果能选取典型材料,目的明确,并且能做好知识与价值观的引导,把握好分寸,还是可以借助影视资源来增强学生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形象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培养其良好的历史素养的。

比如上述視频虽然有夸大历史事实的嫌疑,但是教师可以在播放结束后,通过提供史料与学生一起探讨、辨析、得出结论,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视频里哪些地方是恰当呈现,哪些地方是过度演绎。经过这样的辨别,更可以让学生辨清历史真实与艺术演绎的区别和界限。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不加选择不加引导地播放视频,甚至是以视频代替课堂教学,则是不可取的做法。

概而言之,相比传统的教学材料如教材等,影视资源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作用,这是每一位需要使用影视资源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和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具体可参见萧功秦的《从〈走向共和〉的人物形象看历史范式的转换》、张海鹏的《历史电视剧〈走向共和〉宣扬什么历史观》、邵燕君的《“新保守主义”的集体无意识——解读〈走向共和〉》、雷颐的《复杂暧昧的〈走向共和〉》.

[2] 具体可参见张海鹏的《是一部历史政论剧,而不是历史正剧——关于历史剧〈走向共和〉的零星感想》、龚云的《尊重历史,才能展现历史——评电视剧〈走向共和〉》、龚书铎的《〈走向共和〉严重歪曲历史》、史革新的《两个不同形象的李鸿章不容混淆》.

[3] 盛和煜.编剧盛和煜:我写《走向共和》[N].法制日报,2003-04-11.

[4] 临风整理.《走向共和》网友众议[J].大众电影,2003(12).

[5] 贾枭.小议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教育功能——由《走向共和》的社会舆论所想到的[J].声屏世界,2003(9).

[6] 张海鹏.历史电视剧《走向共和》宣扬什么历史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5).

[7] 龚云.尊重历史,才能展现历史——评历史剧《走向共和》[J].高校理论战线,2003(6).

[8] 电视剧《走向共和》第10、第26集.

[9] 电视剧《走向共和》第25集.

[10] 庄政.孙中山是医学博士吗[N].团结报,2003-05-29.

[11] 李文海.《走向共和》给人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新的历史观点”?[J].高校理论战线,2003(6).

[12] 邵燕君.“新保守主义”的集体无意识——解读《走向共和》[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3).

[13] 龚书铎.《走向共和》严重歪曲历史[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4).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李事明

历史影视资源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2:

影视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合理、科学地将影视资源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推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为更好的掌握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为实际历史教学及其他学科提供参考,在掌握影视资源运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影视资源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情境

将影视资源运用到教学中的相关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出现。在那个时候,也开始研究电影电视同史学的相互结合,不同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影视在史学中的影响做了探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通过实践也已经证明,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实现历史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对影视资源具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也势在必行。

一、影视资源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

1.影视资源选择的合理性

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选择合理的、符合当课教学内容的影视资源是影视资源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毋庸置疑,同教学内容无关的影视资源不仅达不到要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例如,在历史八年级上册课文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讲授中,可以选择“地雷战”“西安事变”等具有主题意义的抗日战争电影题材。影视资源选择的合理性其实就是说,影视资源的选择要真实,要符合课堂教学目标。

2.影视资源的整体性

利用影视资源来进行历史教学,诸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虽有感染力,但单一的影视资源进行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影视资源只是其中一种途径,还需结合校内校外各种具有优势的资源,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进行全面的、整体性的教育教学。影视资源虽有其优势,但并不是说运用影视资源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在这其中,也不可忽视资源的整体性,要达到整体结合的统一。

3.影视资源的教育性

遵守影视资源的教育性原则,一是在进行知识教育的时候通过欣赏作品获取一定的同历史教学相关的知识或者从中提炼知识。一是通过对所选作品的欣赏进行思想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所提高。现如今各种影视作品的“含金量”有高有低,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选具有教育性的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题材。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具体运用

1.创建历史情境

针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教学,给予其真实的体验,在教学中创建历史情境很重要。基于影视资源选择的基本原则构建历史情境,联系生活和历史创建具有探索性的情境才可让学生在获得时空体验的同时吸收历史知识。

例: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课件。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尤其是侵华战争的背景、侵华战争的原因以及时间,理解《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就要带入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可搜索相关题材的影视资源将学生带入到那个年代的时空中体验。

播放视频“八国联军”,学生思维进入侵华战争的历史时空中。然后教师展示侵华战争发生的背景。对比播放的电影视频,让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产生的直接和根本原因,随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又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的军人作出了怎样的牺牲,让学生了解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军人所表现出的勇敢奋战的精神。

在该课的讲授中,利用影视视频展示历史知识外,引领学生到历史时空中对历史事件作分析,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也有很大的作用。

2.建立影视资源库

新课程改革促使更多的教师对传统的教材进行反思。将教材看成是一本教科书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教材,但并不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材料。一本完整的教材应该实现文字、音像等相配套资源的结合。影视信息的运用则是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同课程结构相适应中被挖掘出来的。而且,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也使得教科书作为唯一信息资源这一情况得以改变。丰富的历史影视资源也为影视信息的开展提供了资源。

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教学同历史题材的影视可以说是一致的,很多历史知识都可以在影视视频中找到。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影视资源库,选择符合学生观看的历史题材影片,让教师在教学时可更好的选择。同时开设历史影视欣赏课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欣赏课中播放的视频体现的积极的精神和情感也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这对深化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3.应用影视印证文本

不同学生年龄以及阅历的不同,对复杂的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有高低。对此,教师在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影视史料进行辅助,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而且影视史料也可以印证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历史知识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要由教师在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同教学相关的影视史料,使得教材文本同史料相互印证。在观看影视史料中学生进入到一定的情境中思考,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事件,学生也可以重新思考自己原有的历史知识。

例: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在本课中教学的难点是,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因初中生阅历以及文化的掌握还不足,对孝文帝为何实施民族融合不好理解。因此,应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民族融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农作生产劳动的变化图并配以史料说明,了解这种历史现象变化的原因。然后让学生思考孝文帝为什么向汉族学习,为什么实施汉化政策。在让学生思考后,播放小段的影视视频,视频中呈现北方民族语言、服饰以及劳作等的变化。通过视频和文字史料的印证,总结汉化政策实施的原因。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文本同影视资源的印证,使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问题形象化,同时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获得感受,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情况。

影视传媒的传播以及影视资源潜力的发掘逐渐让人们意识到影视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利用价值。历史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往往显得枯燥。而媒体技术的发展正促使着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利用,利用影视资源生动可感的特点,将之融入到教学中已得到认可,也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启涛,倪世敏,洪丹,赵珊珊.历史题材影视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评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8:143-144.

[2]陈蓉.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以课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例[J].老区建设,2011,14:56-58.

[3]黄玉仙. 网络影视素材在中学历史辅助教学中的运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2:173-174.

作者:龙陆云

历史影视资源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篇3: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提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运用生活中的各类资源来实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有效地开发与运用地方人文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和历史影视资源,有利于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

[作者简介]陈蓉(1986—),女,南昌市第二中学教师,中特二级。(江西南昌33000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历史教学资源是历史教学的载体,教师的备课以及课堂教学过程,其实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的过程;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实际是落实现代教学理念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力的提高。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历史课程标准》的实现以及我国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历史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对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能力。

一、教育资源的开发

(一)地方人文资源的开发

中学历史教学就是通过历史知识的教与学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利用地方人文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以地方特有的人文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利用地方人文景观资源推进历史教学,使得历史不再遥远,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地方人文景观资源,让学生接受身边的历史知识,必将有助于学生通过对地方人文景观资源的感知,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探究地方人文景观的浓厚兴趣。“教育的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历史教师应积极挖掘和有效利用地方人文景观资源,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地方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认识。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

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由于其本身具有过去性的学科特点,主要依靠教师的描述来进行知识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容易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困难。现在通过网络从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将其下载用于教学和课件制作,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性也越来越高,一个班的学生90%都能够运用网络来进行交流。因此,网络资源对于学生来说也更容易接受,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再者,网络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还能够促进教学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多元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现真正意义的终生学习。

(三)历史影视资源的开发

关于影视资源,《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其次,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除严重违背史实的以外,也是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它们或多或少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影视资料的开发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现代教育学理论非常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在选择影视资源的时候,也要十分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样既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生活经验与教科书上的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建构起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知识。

2.要充分依托教科书,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科书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历史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因此教材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教材观和超越观,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依托教科书,结合教材的需要进行,不能喧宾夺主。

3.要甄别性地开发和利用影视资料

影视资料是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包括真实的历史纪录片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而这两者在实际使用上是截然不同的。真实的历史纪录片的内容科学可信,真实地]绎了某一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现代人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再加工再创作,虽然它们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但使用要慎重,尤其是将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作为历史课程资源时,必须有选择性地使用。

二、教育资源运用的基本原则

在上述教育资源的开发中,本人认为地方人文资源是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加以运用;网络资源由于其本身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普及性,可以在课堂及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历史影视资源则由于其本身是被加工过的历史,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甄别性地穿插运用。

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我们在选择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时应注意时间的长短,在选用时应尽量采用短片或对原有资料进行剪辑,以更加贴近中心,更加节约时间,使学生能全面、中心突出地掌握、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发上述地方人文资源、网络资源、历史影视资源,有利于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教师通过运用“影音魔术手”、“绘声绘影”等现代网络技术,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整合、加工所需材料,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案例展示(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课结合南昌本地的人文资源,同时利用网络寻找出大量珍贵老照片,充分利用影视资源,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把影片、历史、现实、教师、学生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将南昌四组照片对比,一组为50年代以前的南昌,另一组同样的地点,当代南昌。

设计目的:用学生熟悉的家乡照片导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以小见大,从南昌的变化看到中国的变化,揭示本课的主题“变化”。

(二)古代中国社会生活

播放从部分古装历史剧剪辑制作而成的片子《古代社会生活》。绘制图表,让学生从交通、通讯、娱乐、衣着、礼仪等五方面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情况。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片子,自己总结出古代社会内容,从而体现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课标要求。

(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

播放从部分以近代为背景的影视剧中剪辑的百姓生活场景片子《近代社会生活》。绘制图表,让学生从交通、通讯、娱乐、衣着、礼仪等五方面总结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情况。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片子,对比近代与古代社会生活的区别,从而得出结论,亦是本课题——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律冬顺.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的整合[M].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冯中荣.网络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M].新课程学习,2009.

[4]姚风华.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科教文汇,2008.

[5]杨生军.地方人文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M].宁夏教育,2008.

[责任编辑:李志敏]

作者:陈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成本会计影响下的知识经济论文下一篇:隐性就业影响下的失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