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

2022-10-16

第一篇:水果的秘密教学设计

7水果的秘密

(一) 语言

活动名称:水果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不同水果的剖面

2、尝试用“有的„„,有的„„”句型描述图画内容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根据水果特性用猜谜语方式引出部分水果,让幼儿猜猜水果的名称 ——幼儿回答之后,教师拿出水果实物和幼儿一起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描述水果

2、水果秘密的探索 ——看一看、瞧一瞧

(1)教师将水果纵面切开,请幼儿观察不同水果种子位置的不同 (2)比一比,哪种水果的种子多?哪种水果的种子大?

(3)根据种子的位置、多少和大小,学习使用句型“有的„„,有的„„”表述图画内容

——咬一口、尝一尝

(1)取出切开的水果,让幼儿闭上眼睛闻一闻,感觉不同水果的味道 (2)品尝水果,体会水果的软硬以及咀嚼的声音、味道,并使用句型表述

3、制作水果画

——教师示范水果画:手握切开的水果,将水果的剖面蘸上颜料,拓印在纸上 ——请幼儿做水果画,观察不同的水果不同的形状剖面,进行辨认

第二篇:小班科学说课稿《水果里的秘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秘密》。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设局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水果是小朋友爱吃的食物,但是水果的种子却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秘密》,让幼儿对种子又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帮助他们积累有益的经验,发展幼儿的主动探索的能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水果的秘密》让幼儿从触觉、视觉、味觉多种感官认识观察水果的种子,通过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种子在土里会发芽、开花、结果,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此过程符合《纲要》中提出的“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且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食物,因此,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学情分析 小班幼儿对水果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知道一些常见的水果,但认识还不充分。《指南》中指出3-4岁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通过品尝水果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深入地进行观察认识水果里的种子。

(三)活动目标

通过分析课程内容并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里的核就是种子,种子在泥土里可以发芽、开花、结果 2.能有意识地观察种子,并能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观察种子、体验探索发现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活动的重点、难点如下:

1.活动重点:知道水里的核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可以发芽、开花、结果

2.活动难点:能够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

为突破活动的重点、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通过品尝水果,幼儿得到水果的种子,并对其进行观察、交流讨论,再播放视频让幼儿直观了解种子在土里会发芽、开花、结果,最后通过“种子宝宝”的游戏来实现活动的重点。

2.教师表扬积极主动大胆表达的幼儿,奖励其另一种水果,并鼓励其他幼儿积极主动的表达,以奖励、鼓励的方式实现活动的难点。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的水果有一定的认识

2.物质准备:每人一个小盒子,内装一种水果;每组一个水果分类盒(3格分别贴上苹果、梨、橘子等水果的标记);种子生长全过程的小视频

二、说教法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有:

1.直观教学法:通过品尝水果实物并进行观察以及观看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小视频,将种子以及种子生长的过程直接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得到直观的感受 2.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了解种子的基本特征,这符合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

3.游戏法: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扮演种子宝宝,体验种子宝宝的发芽、开花、结果,从而加深幼儿对种子的认识,并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本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水果、仔细观察、交流讨论、再次观察、游戏巩固等方式参与探究活动,在尝一尝、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的过程中认识水果里的种子。

2.观察法:幼儿通过味觉、触觉、视觉等多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观看视频直接获得印象,从而对种子有一定的认识。这符合小班幼儿以知觉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为辅的年龄特点。

3.交流讨论法:幼儿围绕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基本特征进行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及锻炼了语言能力,又加深了对种子的认识。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品尝水果

教师发放各种水果并提问幼儿都有哪些水果,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分别是什么水果。教师提醒幼儿把吃剩下的东西放到水果分类盒中并提问幼儿吃剩下来的东西是什么。这一环节通过让幼儿品尝,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引导幼儿知道种子是什么。 第二环节:观察种子

教师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苹果种子,通过提出: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苹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吗?这一问题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种子的基本特征。然后教师再让幼儿以同样的方式观察其他水果的种子,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回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醒幼儿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仔细地观察,整个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第三环节:相互交流,再次观察

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在交流讨论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建构知识。幼儿通过在说一说、看一看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种子的认识。

第四环节:观看视频,大胆表述

在幼儿对种子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视频更直观的展现种子生长的过程,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与欲望。然后提问幼儿看到了写什么并请幼儿大胆地说一说。接着让幼儿回顾,并说一说刚刚自己看到的种子的特点。教师表扬积极主动大胆表达的幼儿,奖励其另一种水果,并鼓励其他幼儿积极主动的表达。通过师幼互动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种子的认识。

第五环节:活动小结,游戏结束

教师总结:水果里的核就是它们的种子,每一种水果的种子都不一样。教师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说出种子的不同,且说出种子在土里会发芽、开花、结果。最后进行游戏“种子宝宝”结束活动,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扮演种子宝宝,做出发芽、开花、结果的相应地动作,让幼儿在直接观察、间接体验中更加深刻的了解种子生长的全过程。本环节通过游戏营造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第六环节:活动延伸

为了巩固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本次活动延伸设计为在自然角播种种子,并定期与幼儿一起进行观察记录,加深幼儿对种子的认识,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乐趣。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举手的秘密》教学设计

胜利中心小学 梁冬辉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小秘密,有一位作者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举手的秘密。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生书空。 齐读课题。

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

过渡:是啊,举手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会有什么秘密呢?老师和你们一样想知道答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解决心中的疑问吧。

二、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课本,完成以下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 (2)、思考:举手的秘密是谁和谁之间的?这个秘密是什么? 生读课文。 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解释“尴尬、窘态”

尴尬:神色、太度不自然,或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窘态:难堪的样子。 比赛读卡片。

提问:举手的秘密是谁和谁之间的约定?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 生读第6自然段。

副板书:不会,举右手;会,举左手。

2、精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课文中提到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是不一样的,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生回答,师板书。

提问:是谁让我有这样大的变化呢?(生答)

过渡:是我的老师,一位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的老师,从哪一段知道我们都很喜欢她呢?(生答:第2自然段)怎样读出同学们对这位新班主任的喜爱呢?(语速适中,突出“年轻、好看”)指名读。

(2)过渡:因为喜欢老师,想得到她的微笑,所以每次老师提问时,不知道答案我也举手,因此我出了洋相。

第几段写了我答不出问题出洋相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画出描写我当时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提问:你觉得哪个词最能概括我当时的的处境?(尴尬)

你遇到过举手后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吗?你当时心情怎么样?最希望什么?

提问:老师是怎样做的呢?你体会到了什么?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老师都是怎么做的呢?(没有为难我,订立秘密约定)

提问:你觉得举左手和举右手心情一样吗?生答。 课文中哪一段描写了我举左手的样子?生读。

由此可以看出我当时高兴、激动、急切的心情。怎样读出这样的心情呢?(用欢快的语气,强调“终于,高高,站,生怕),指名读,练读。

(3)在订立了秘密约定后,两次描写了老师的眼神,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然后思考并和小组同学讨论:从老师的眼神中,“我”分别看出了什么呢?

老师用自己的眼神传递出了对“我”的关爱和鼓励,树立了我的信心,让我变得自信开朗,成绩优秀。

可见作者对老师眼神的描写非常传神到位。这就是细节描写,刚才我们分析的对“我”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也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它可以给人更生动、真切的感受,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细节描写,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更优美。

刚才,我们在老师的眼神里,体会到了老师对我无私的爱,正是这份爱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变得越来越优秀,我对老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齐读最后一句。

在最后一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对老师的感激) 感激老师什么?(板书:尊重、友善、宽容)

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用尊重、友善、宽容把一个内向、迟钝、不自信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开朗自信,成绩优秀的孩子,我们感激老师的同时,也应该怎样做呢?是的,向老师学习,对别人也要尊重、友善、宽容„„。

让我们再读一次课文,回顾我的转变过程,感受老师的尊重、友善、宽容对我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学习老师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四篇:钟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获取与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等环节。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缜密思考、严谨实验的科学研究态度.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教学难点: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生谈话:请说说在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物体也像它们一样运动?(学生自由发言,比如:玩过的秋千;在奶奶家见过的钟摆;邻居家小孩躺的摇篮……)

活动2【活动】探究活动

1.展示摆

(1)教师讲述:这个溜溜球像我这样拿其实就是一个摆。你能介绍它的各部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它研究摆动的一些现象。(教师板书课题:摆的秘密)

(2)讲解:什么叫摆动一次?(结合教具再次强调,来回一次为一个摆动次数。师生共同合作,做好自主探究的准备。)21cnjy.com

(3)猜猜: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4)师随机记录下学生的猜测。

2.做实验:

实验一: 同一个摆的摆动快慢

实验要求:

1、1号同学手拿摆,第一次把摆拿得高一些,(第二次把摆拿得低一些)老师计时30秒钟;。

2、其他同学仔细数摆动次数。

3、2号同学填好实验单。

4、3号同学汇报实验结论。

师: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二:摆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

思考:

这个实验我们在设计时应注意让 保持不变,

发生变化。

实验要求:

1、1号同学用橡皮泥加重摆锤的重量,摆线长短不动,并拿摆听口令操作,老师计时30秒钟;。

2、其他同学仔细数摆动次数。

3、3号同学填好实验单,(注:摆锤轻的次数可采用实验一的次数

4、4号同学汇报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实验三:摆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短的关系

思考:这个实验我们在设计时应注意让( )保持不变,( )发生变化

实验要求:

1、1号同学把橡皮泥去掉后,把摆线长缠在铁架台的横杆上,使摆线变短,并拿摆听口令操作,老师计时30秒钟。

2、其他同学仔细数摆动次数。

3、2号同学填好实验单,(注:摆线较长的次数可采用实验一的次数。)

4、3号同学汇报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1、摆摆动的快慢与 摆线长短有关

2、摆线越短,摆动的越快

活动3【活动】小组讨论

1.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摆在摆动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慢慢停下来。

2.教师总结:静止的摆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摆动,然后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摆慢慢停下来。

活动4【练习】考考你

1、怎样使你的摆摆动的慢一些?

2、 30秒内,哪个摆摆动的次数最多?

A、摆线长20厘米,摆锤重10克。

B、摆线长20厘米,摆锤重20克。

C、摆线长10厘米,摆锤重10克。

D、摆线长30厘米,摆锤重20克。

3、做一个听话的摆:

一个一分钟摆动50次的摆,要使该摆在一分钟内摆动60次,该怎么做呢?

4、小朋友玩同一个秋千

1、力气大的荡得快,对吗?

2、体重小的荡得快,对吗?

3、体重大的荡得快,对吗?

4、谁荡得快呢?为什么?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钟摆的秘密

摆 摆线 摆锤

摆线长短 摆线越长摆动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

摆锤轻重 无关

第五篇:摆的秘密教学设计

10、摆的秘密

一.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研究,学生发现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

2. 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及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铁架台、螺丝帽、线、秒表。 教师:(与学生材料同) 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听说过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吗?(生:听说过)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伽利略的小故事。

2、出示flash课件:讲述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3、讲述: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伽利略观察到的吊灯摆动就是一种摆的现象,那么在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还有哪些呢?(生回答,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

4、讲述:生活中有这么多摆的现象,那么摆动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就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摆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摆。

教师拿起一个摆,问学生摆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回答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1)讲述: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1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

(2)学生分组安装。

(3)讲述:我们要研究摆动的规律,首先要知道怎样才是摆动一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做摆动一次。

(4)讲述:为了更好地观察摆动的规律,我们来观察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我们每个实验都要做两次,时间是30秒。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由教师统一计时,各组学生默数,把观察结果记在实验报告单中。)

(6)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7)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每个组的摆,在2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相同)各个组的实验结果是否都是这样?这说明每个组的摆在一定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板书: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3、指导学生研究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1)讨论:

a. 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那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刚才门各组在汇报时的数据不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b. 讨论完毕,小组代表交流意见。(有的组说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系,有的组说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是否有关系)

(2)讲述:下面我们就分组通过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吧。注意把实验数据记在实验报告单中。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数据和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出示ppt课件: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没有关系。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长摆动慢,摆线短摆动快。

(三)巩固练习

讲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题,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一下。出示flash课件

(四)布置实践性作业

出示ppt课件:怎样能让摆摆动的快一 些(设计一个试验方案) 板书设计:

10、摆的秘密

摆:摆线

摆锤

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课后小结:

《摆的秘密》一课的教学,我们期望以“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的知识作载体,让学生在科学的思维过程的经历中,其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1)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以科学的思维过程,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为主线展开的。

(2)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起思维。做一个摆,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难的,而我们则希望学生在做摆及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判断,在知识、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3)在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流于形式。 (4)本课的教学中,概念的形成可能与学生的固有的想法存在差异,同时会影响学生在知识上的学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施工违规整改通知单下一篇:施工进度管理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