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

2022-04-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论述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进的策略,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关键词】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进策略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酒店数量增长迅速。

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 篇1:

管理创新:深化校企合作的抓手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化校企合作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实施“十个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提高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有效对接。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融合;管理;创新

近年来,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盱眙中专)以合作项目为基础,以共建共管为路径,积极探索“十个融合”,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和有效对接,形成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良好局面。

一、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融合

盱眙中专大部分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职业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学徒。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与学徒融合,盱眙中专主要采取三种做法。一是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如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宋雷部长、生产部朱其祥部长与盱眙中专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负责人徐祥、张红霞老师等共同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把企业对人才的素养与职业技能的需求融入该方案之中,如忠诚敬业、自动自发、刻苦勤奋、追求卓越、知恩图报精神的培养。对于企业需要的数控车工、汽车维修工、餐厅服务员等各项操作技能,学校更是加大师资、设备、经费等投入,通过技能大赛、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训练学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该企业的产品生产,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从而保证了学生与学徒的培养质量。二是校企共同招生与管理。如南京金陵饭店与笔者所在学校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同招生,入学之初就有金陵饭店人事部经理对招收的学生进行普通话和形体面试,并为录取的学生每月提供150元的生活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金陵饭店培训部多次派人到学校授课,把饭店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与专业教师共同组织和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深入班级参与管理与考核评价,从而保证了学生与学徒培养的有效对接。三是校企共同教学与实践,实施教师与师傅融合。职业学校教师既要教理论知识,也要懂企业生产,并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尤其是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技能。企业师傅既要手把手教学生操作技能,也要做兼职教师,以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如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曾获得江苏省首届技能状元大赛淮安赛区第一、二名的员工盛修权、宋雷师傅不但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更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被笔者所在学校聘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兼职教师。他们把职业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融入学生实训之中,有效保证了学生与学徒培养所需的师资队伍数量、层次与水平。

二、以能力为本位,

实施理论与实践、产品与作品融合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更新频率的加速,劳动者在一生中将会多次变动职业和更新职业技能,这就要求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培养人的单纯的‘谋生’、‘就业’本领转变为培养既具有初步职业技能,又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1]围绕“能力为本位”,盱眙中专在校企合作中,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融合。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讲到《车工工艺》时,把合作企业的“扁孔销”产品作为教学内容,把学生以完成这个项目的产品工艺分析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在组织学生观摩产品的整个加工流程的同时讲解教学内容,使原本枯燥、抽象的专业理论课变得有趣和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接受。二是坚持产品与作品融合。如针对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年级学生,学校要求把合作企业的“扁孔销”产品作为学生实训的作品之一,把学生完成产品的数量和合格率作为作品来考核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以场景为基础,

实施教室与车间、实习与生产融合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就是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浓缩并模拟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甚至将现代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使学校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从而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2]盱眙中专积极探索把课堂搬到车间去、把车间搬到教室去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机电工程系教师在讲到校企合作产品扁孔销螺纹轴的加工时,将教室设在车间,通过车间真实的生产场景创设氛围。教师还根据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形成了具有鲜明教学特色的零件加工工艺课堂,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职业技能,又了解了企业产品的加工过程,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工科学生实习过程中会用到大量耗材,若学生实习后留下的“产品”成为“垃圾”,就形成了巨大的浪费。学校鼓励将实习与生产融合。该校机电工程系教师在讲到法兰盘时,把企业的产品变为前期学生实训的零件,先让学生使用从企业拿来的毛坯练习车外圆——车端面——车内孔——车内螺纹这样一个流程,最后把产品加工起来,这样不但节省了实训耗材,还培养了学生独立生产的能力。目前,该校有29个这样实习与生产合一的产品基地。

四、以技术为辅助,

实施实训与仿真、教学与科研融合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设备少、学生多、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多数情况下实训的效果不好。为了较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盱眙中专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实训与仿真融合。实训与仿真融合的目的是“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其能通过计算机或网络接受操作指导,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并可根据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技能测评。同时,系统能够方便指导教师进行维护、管理和监控,为学习者提供适时的和有针对性的辅导。”[3]盱眙中专机电工程系徐详老师通过分解方法把校企合作的产品“左/右转轴”转化为学生前期实训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教师运用3D软件绘制出“左/右转轴”产品的立体图,并分析其加工工艺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该产品的生产过程,然后再通过斯沃数控车仿真软件,在仿真软件上模拟加工出来。原来该项目理论教学需10课时,实训教学需30课时,但学生的接受与实践效果还不理想,完成产品的生产合格率仅为50%。现在,通过先虚拟仿真模拟加工、再进行实际操作,使该项目的理论教学仅需4课时实训教学只需10课时的操作就能使学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生产率提高了3倍,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校企合作项目的引入为该校的教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活力,指明了研究方向,即企业的产品开发就是其科研的方向和目标之一。学校徐祥、稽士友老师带领的校企合作团队为企业开发了26个新产品(如左/右大转轴、法兰盘、皮带轮、399端盖、402端盖、扁孔销、扁孔销螺纹轴等),其中12个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他们还通过改进工艺和工装,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20多万元并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万元。

五、以职务为节点,

实施班主任与班组长、系主任与车间主任融合

管理是社会组织实践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努力实现校企一体化,班主任与班组长、系主任与车间主任的角色尤为重要。盱眙中专积极探索班主任与班组长、系(部)主任与车间主任融合。如机电工程系二年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3个班学生分别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两个月半工半读实习,杜鹃、李彪、张红霞3位班主任在轮换到他们班的学生实习实训时,身份由班主任转换为车间班组长。他们除了承担本身的各项工作外,还根据企业要求组织本班学生学习和执行生产车间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接生产岗位并责任到人,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责任制。结束时还协助车间的技术人员对学生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测、打分,并结合学生全天的实习情况参与评价。

同样,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系(部)主任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他(她)是系(部)的教育教学管理者,负责落实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协调系(部)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教学规范要求管理师生,履行系(部)主任职责;系(部)主任到合作企业就是部门的主管,负责按企业工作要求合理安排调度,安排人员在规定时间完成工作任务。盱眙中专与四星级酒店——泗州君悦大酒店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旅游系李正、刘静静两位主任分别被酒店聘为客服部和餐饮部经理,他们在学校是系(部)管理人员,到酒店则是部门领导。他们参与酒店管理人员会议,接受酒店的领导和考核。机电工程系的王瑞光、汽修系的王志远等其他系(部)主任也长期担任校企合作企业的车间主任。由于校企合作使系(部)主任与车间主任这二者身份的高度融合,系(部)主任能够随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掌握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交际和沟通能力,提高管理教育教学的能力,对于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十个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盱眙中专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促进了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培养了教师、学生与工人、技术管理人员,提高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并给学校提供了很多的启示与思考。一是坚持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融合,有利于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让学生体会到成为一名合格企业员工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如学校机电工程系13名专业教师,其中12名取得了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6人参与和承担了部分出口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产品与作品、教室与车间、实习与生产融合,有利于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形象、直观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并领悟到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理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三是坚持实训与仿真、教学与科研融合,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提高实训与生产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参与技术研发和流程改造,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四是坚持班主任与班组长、系(部)主任与车间主任融合,使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有了很好的结合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时的职责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进教师能力的拓展与提高,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产业动态,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提高专业和职业素养;有利于推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推进系(部)二级管理,打造品牌专业;有利于企业生产与学生实习的结合,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钟秉盛.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1).

[2]孔凡成.国外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6(22).

[3]李杰,李捷.关于职业教育机构虚拟实训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2(20).

(责任编辑:张志刚)

作者:林新农 张红霞

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 篇2: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进探究

【摘 要】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论述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进的策略,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 教学改进 策略

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酒店数量增长迅速。在酒店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酒店服务人员的水平需要提高、酒店管理方式比较落后、难以跟上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等。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开设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教授学生客户服务与管理技能的课程。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忽略了实践应用性。改进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酒店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任课教师采用课堂教授方式来进行,缺乏实际情境的体验,学生对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知识的了解只是局限在书本理论方面,难以体验酒店服务生与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境,对酒店服务理念、酒店工作细节处理、服务与管理流程的运作等都难以形成全面且系统的认识,更是难以体验酒店工作的辛苦程度。因此,很多学生对客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认识形成一种误解:酒店服务员就是做简单的清洁或者简单的前台登记。这一种认知上的误解更加使他们缺乏学习上的动力。

在酒店开设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情境教学,能使教师和学生对客户服务与管理工作有零距离的了解与接触。对于教师来说,酒店实训教学活动能够根据酒店经营管理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酒店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在酒店里学习,能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和遇到的问题有亲身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酒店进行实地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欲望,近 95.8% 学生认为在酒店学习相较于课堂学习更能掌握实在与有用的知识。

二、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酒店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也会有深层次的革新。对教学内容来说,根据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工作流程整合课程知识点,可以整合为客厅服务模块与客房管理模块,然后根据工作特点继续细分。服务模块教学流程,可以细分为住店服务、礼宾服务、预订服务、离店服务等教学流程;管理模块可以细分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物资管理等教学流程;客房部的工作可以分为管理层经理、领班、主管等教学流程;管理层可分为服务质量管理、客房产品设计、成本控制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知识等教学流程;基层服务员工作流程分为客房的清洁与保养、洗衣房服务、公共区域与客房的服务清洁与保养、布置草房等服务知识。在教学上,应该对学生进行从基层服务直到中高层管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酒店的客房岗位来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可以采取现场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在酒店实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与纠正,学生也可以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求教师的帮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把酒店管理出现的问题整理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如在“在酒店中,当为客人洗衣服的时候,对衣服破损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及面对各种问题的具体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再对各种方案的优点与缺点进行点评。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联想创新思维能力。再次,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大体去认知知识,之后布置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客人退房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清扫客人的退房。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做检查。通过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清理客人退房的注意事项,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酒店管理中的不同角色,通过独立思考运用学到的知识处理情境事件。如当客人要求服务员帮开房门时,应该如何处理?当客人遇到尴尬的事情时,如何处理?通过情境模拟教学法,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三、开展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其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加强教学管理方面,首先要完善教师的巡视制度。在酒店客户服务的授课过程中,场地由教室直接转移到酒店,学生获得了比较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这时候,如果没有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就会给自觉性比较弱的学生制造钻空子的机会。所以,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还应该是领班,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承担监管责任。如教師应该经常巡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巡视过程中保证教学环节的纪律性,并且给学生提供现场的指导,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应该严格执行签到制度。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时候,要与酒店员工工作保持一致,按时签到和参加例会、培训等。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酒店中服务员与管理员的真实工作情境,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一个完整认知过程,使学生从了解知识上升为对知识的灵活掌握。通过对学生进行酒店式管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力,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根据酒店管理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目前,酒店管理员工一共分为三个层级,即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通常员工入职酒店客房部的初始岗位是担任普通员工;在工作一两年之后,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可以发展为酒店基层的管理人员;在酒店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五年或者十年后,可以成为中层管理岗位人员。根据酒店管理的特点,教师在设计酒店管理教学内容上,应该和员工职场发展保持一致。根据酒店的客房部工作内容与岗位层级,把课程内容设计为对应的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达到课程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课程内容实施方面,应该体现职业教学环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根据客房部岗位层级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应该配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上的不同岗位,对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营造符合多样化教学方案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形成职业习惯,增强职业意识。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客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征对师资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发挥着穿针引线的指导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熟悉酒店服务行业情况,有亲身工作的实践经验,深入行业开展调研学习,掌握酒店服务行业的最新信息。另外,学校也应该重视酒店服务行业就业方面的培养,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各个酒店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工作,增强工作实践经验。在顶岗期间,教师可以开展本行业与本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酒店行业目前的状况与将来的发展趋势,为教学活动补充最新的酒店行业内容。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应该招聘大量经验丰富的酒店从业人员。让这些从业人员经过教学方法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之后,不断充实在专业的教师队伍之中,从而形成一支由中青年教师与企业家共同组成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及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在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制上,应该改变传统的书面成绩决定优劣的标准,采取“平时成绩+综合大考”的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就是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情况、课堂讨论情况、情景演练、实训考试成绩、作业成绩等来评价。2.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设定综合大考,大考由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两个部分构成。理论考核,主要是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可以采取撰写课程学习心得、论文和调研报告等形式;实训考核,主要是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的规范,考核学生掌握的酒店前厅客房操作技能的情况。3.在考核形式上,应该是以学生的表现情况即所体现的吃苦耐劳精神来衡量,不是以分数为标准,可以分为学校考核与酒店主管考核。学校考核,就是教师在巡視酒店与现场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的考核;酒店主管考核,就是酒店主管根据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做出的打分,共分为员工评价、客人评价、学生实训报告考核三个部分。实训报告是对学生在平日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归纳,能对学生学习与吸收知识的情况做出科学的反映。学生的出勤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态度的科学反映,也是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期末综合考试,可以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两大板块。理论知识考试就是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应用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灵活处理问题与运用知识的能力。5.在成绩构成比例上,平时阶段考核成绩占 30%;期末综合考试占 70%,其中理论占 25%,实践应用占 45%。在考试与考核过程中,教师与一线管理人员都参与,以确保考核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参考文献】

[1]余 丽.基于岗位技能分析的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开发设计[J].考试周刊,2014(46)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责编 罗汝君)

作者:杨亦燕

教师与经理一体化酒店管理论文 篇3:

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文章以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教育部“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办的“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为例,对该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及项目的实施成效进行系统阐述和科学分析。对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得到关注,高职专科明显多于本科层次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订单式、就业导向、市场需求、国际化、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现代学徒制、全员导师制等培养模式得到广泛探讨和实踐。探索的视角有创业[1]、涉外[2]、应用[3-4]、工学结合[5]和产学合作[6]等。梳理文献发现,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以下问题值得关注:(1)从单一视角出发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果相对较多,综合考虑高校转型发展和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尚不多见。(2)较少从旅游行业人才(岗位)市场细分的视角来探究某一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3)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大多停留在浅层合作层面,缺少校企深度融合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有鉴于此,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教育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大胆探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为依托,从2015年开始在旅游管理专业当中选拔部分学生成立“卓越酒店经理人”班,从旅游行业就业市场细分视角来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立志于从事酒店行业的既具有一定酒店基础服务技能,又具有崇高职业道德、良好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卓越酒店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理由如下:(1)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和旅游行业的复杂性决定其人才培养需要依据旅游劳动力市场岗位细分进行区别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2)多年来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模糊,学生专业认可度不高,毕业后酒店对口就业的比例极低;(3)作为本科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一定要与高职专科及中专层次区分开来,适当强化基础服务技能的同时,更须侧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学习和研究能力,从而避免出现就业过程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状况。

二、“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采用“5+1+1+1、两阶段、三层次”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目标,培养满足酒店业中高层管理岗位要求、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并有潜力快速成长为酒店行业精英的中高层次管理人才。

“5+1+1+1”:前5个学期在校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后3个学期在合作企业(酒店)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其中,第6学期到合作酒店进行为期6个月的以酒店基础服务技能训练和服务意识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实习。第7学期以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为目标的管理实践顶岗实习。第8学期在酒店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以提高学生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

“两阶段”:是指第6、8学期的校外实践学习分为第6学期的以服务意识与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基础实践阶段和第7、8学期的以提升学生管理、沟通、交流和研究能力为主的管理实践高级阶段。

“三层次”:保证学生在整个实习阶段全程经历一线服务员、基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三个层次角色的锻炼,从而确保其既能熟悉酒店基层服务情况,又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基层服务技能和经验快速提升其管理能力。

三、“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改革

“卓越酒店经理人”班调整第7、8学期的教学计划(见表1)。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强化酒店管理类课程和酒店英语、粤语等酒店管理人员工具类课程的开设;“卓越班”开设8门课程,课时数和学分数均多于普通班。相比而言,“卓越班”酒店管理类课程比例提高,同时,还额外增加了酒店英语和粤语等语言工具类课程。(2)强化实践环节,遵循“学中做和做中学”原则,大幅提高实践课时比例。

(二)以酒店兼职教师为主实施教学

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实训场地等优质教学资源,这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卓越酒店经理人”班遵循的重要原则。“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课程主要由酒店领班、主管和部门经理等兼职授课。酒店兼职教师不但具有较好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更具有高校专职教师所欠缺的丰富的酒店管理工作经验。为此,“卓越酒店经理人”班将酒店的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以及部分优秀主管和领班聘任为学院兼职教师,使其成为“卓越酒店经理人”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以2013级首届“卓越酒店经理人”班为例,第7学期开设的8门课程中的7门课程均由酒店兼职教师承担。

(三)建立兼职教师授课的长效机制

鉴于兼职教师定期到校授课难度大的客观原因,“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通过酒店顶岗的方式,将教学场地搬至酒店,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其优点在于兼职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授课,操作性强。而且,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结果:对学校来说,充实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增加了优质实训场地等,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酒店来说,缓解了酒店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培养了后备酒店业人才;对于学生来说,享受了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接近“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其就业和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诸多好处。由此可见,“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立了兼职教师授课的长效机制。

(四)双导师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校和酒店各一名教师形成双导师指导。双导师制具有诸多优点:(1)能够加强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引导和管理,弥补学校集体管理的缺失;(2)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精英化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比当前学校大众化教育更为精细化的教育;(3)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传统的“老带新”“师徒制”的优势;(4)能够增强师生间课堂之外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大学扩招后,教师短缺、师生交流急剧减少的弊端。我们的做法是:(1)严格控制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确保指导质量。一般校内教师指导人数不超过5人,酒店兼职教师不超过3人;(2)明确导师的责权利问题,在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增加导师制的可操作性;(3)每位导师配发一个导师记录本,要求导师对指导过程进行记录。制定导师考核办法,期末对导师进行考核,从而确保导师制落到实处。

(五)授课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灵活化

为解决课程考核问题,“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制度设计是:根据学生“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采取酒店员工培训课程(学分互认)、学校教师远程网络授课、酒店兼职教师系列讲座、酒店导师面授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

1.酒店员工培训课程:国际品牌酒店的员工培训课程,内容涵盖酒店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最新理念、发展动态、技能等。学生可以以实习员工身份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学校对其学分进行确认。

2.远程网络授课:当前的网络条件完全可以支持学校教师的远程视频授课。例如,在我们的首届卓越班中,“旅游消费者行为学”采用的就是远程视频授课。通过学校建设的MOOC课程网站,学生远程学习、教师远程批阅作业和答疑。

3.酒店兼职教师系列讲座:邀请酒店各层次管理人员不定期举行酒店管理讲座,构成“酒店管理系列讲座”课程的教学内容。

4.酒店导师面授:设计一些酒店管理实务类型的课程,由酒店主管、领班、部门经理等管理人员集中面授。鉴于酒店的特殊性,每门课程由多人主讲,每个兼职教师只需要授课2—3次即可。学校和酒店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实现。

结合酒店学习环境的具体实际,采取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法。多样化和全过程化考核是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中,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1)充分贯彻全过程考核理念,每门课程的考核次数明显增多;(2)依据课程特点选择平时小作业、读后感、观(听)后感、面试、小论文、调研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合理组合对其进行考核(见表2)。

(六)驻点顶岗教师参与教学管理

为强化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也为了促进学校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将学校的“挂职锻炼”政策与“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相结合,派出一位专任教师赴酒店进行顶岗“挂职锻炼”,同时担任“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班主任,负责同酒店人力资源部就教学运行等相关问题进行衔接与沟通。

四、“卓越酒店经理人”项目实施成效

(一)专业认同度大幅提升

首届“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明显改观。(1)学生对“卓越酒店经理人”班的兴趣明显增强,2016年首届招生宣传时对该项目有兴趣的学生不多,几经努力之后才勉强组建了由10位学生组成的“卓越酒店经理人”班。而2017年第二届卓越班招生时情况明显改善,很多學生主动报名。(2)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加深,特别是对酒店行业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毕业后志愿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比例明显提高。例如,首届卓越班的10位学生,有7位学生选择了五星级酒店就业。

(二)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高

通过“卓越酒店经理人”班工学结合真实情景教学环境的锤炼,学生的沟通、交流、管理、研究等酒店职业经理人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相较于普通班学生,他们不但对酒店行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多了一份理解和认同,而且为毕业后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酒店中高层管理者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学校、酒店、学生“三赢”

从学校来说,拓宽了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补充了大量技能型师资,弥补了学校技能型师资缺乏的短板;对酒店来说,卓越班学生的加入,一方面,解决了酒店临时性用工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更高、综合素质更为全面、酒店从业意向更为强烈,因此,该计划实际上为酒店行业培养贮备了后备管理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酒店行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忠诚度人才短缺的矛盾;对学生来说,花同样多的学费,享受比普通班更好的“精英化”的优质教学服务,受益是必然的。

(四)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卓越酒店经理人”计划的另一成效是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构建以及高校教师的转型和再教育。(1)技能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聘请那些具有丰富酒店管理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为我们的兼职教师,真正实现学校和酒店共同培养。充分利用了酒店的优质人力资源,弥补了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短板。(2)有效促进学校专任教师和酒店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通过深层次的挂职锻炼和实习指导、班主任工作等途径,强化了专职教师对酒店行业最新动态的了解,专任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成效明显。

参考文献:

[1]顾婷婷,严伟,张维亚.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微观视角[J].文教资料,2013,(29).

[2]王培英,杨培玉,刘咏梅.应用型本科涉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1).

[3]孙虹飞.就业能力导向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4]刘华.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J].大学教育,2014,(5).

[5]蒋亚奇,高丽华.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2).

[6]严伟,冯年华,顾婷婷.基于产学合作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来自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微观案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

作者:邹君 彭惠军 李克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批评教育艺术有法而无定法论文下一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