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周教案范文

2022-05-21

教案的特征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学习、思考和模仿。教案撰写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而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则关系到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12周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12周教案范文

12周教案 -

语言活动教案

第11周(11月18日——11月22日)

第一课时

梅花 活动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二、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三、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梅花图片、课件、古筝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朗诵古诗《青松》后讲话引出主题。 师: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仅有勇敢高洁的青松,而且还 有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花

二、 认识梅花,指导梅花不怕冷,在冬天开放。

(一) 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欣赏。

(二) 认识梅花: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

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 请幼儿欣赏课件,理解古诗内容

(一) 播放课件欣赏,知道古诗的题目,一共有几句?

(二) 再次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古诗意境。 “墙角数枝梅”是什么意思? “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 “遥知不是雪”是什么意思? “为有暗香来”是什么意思?

四、 学习朗诵古诗

五、 鼓励幼儿尝试配乐朗诵古诗《梅花》

第二课时

识字四

太阳 月亮 地球 星星

第三课时 客人来我家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有朋友是快乐的。

2、学会使用待客语言:XX好、请进、请坐、再见。

二、活动准备

1、门铃一只;请一位外班教师配合教学。

2、事先与家长交谈过,了解幼儿家里有哪些朋友。

3、角色游戏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外班教师按门铃引发幼儿兴趣。

――门铃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问“你是谁?”)

2、外班教师回答:“我是X老师,我是X老师的朋友,X老师在吗?”

3、现在应该怎么做?(请进,X老师好)

4、外班教师进来后向老师问好,客人进来了我们又应该怎么做?(请客人老师坐,在家应请客人喝水,将好东西拿给客人吃)

5、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家里的朋友。你们是怎么招待的?

6、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客人,其他幼儿做主人。

7、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游戏。 建议

活动后可利用画面练习礼貌用语。

拼音活动教案

第11周(11月18日——11月22日)

声母r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

(1)z c s zh ch sh,挑出翘舌音读一读。 (2)zhi chi shi 读一读,这些都叫什么?

2、用活动卡片直呼音节。

(二)教学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1、出示书上的音节: re ru ruo,加上声调请学生自由拼读。(指名读,开火车,齐读)谁能给这些音节加上声调,并且组组词。

2、板画太阳和小苗苗,在其上填写rì rè 等音节。(自己读读,指名读)

(三)看图拼读音节。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拼拼读读图上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日出、骑车、读书,根据拼音读一读。

4、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四)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如果让你来欢迎台湾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6、课后能够背诵儿歌。

(五)认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

2、出示生字:出、读、书、骑、车、的、话。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六)巩固练习。

跟录音读课文,试着背诵儿歌。

(七)小结。

数学活动教案

第11周(11月11日——11月15日)

第一课时

10以内的数的倒数

一、 学习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

①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②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笔,托盘

2、知识经验准备

①能熟练地按顺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儿歌

3、环境准备

将数字贴在楼梯的阶梯旁,幼儿上楼时就会感受到数字变化与脚下阶梯的变化。

三、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猴吃桃子

2、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

①让幼儿将串珠按顺序摆放在盘子里,感知串珠是越来越多。 ②提问怎样将盘子里的串珠倒过来(将盘子换一个方向) 倒过来后,串珠是越来越少。 ③将串珠与数字相对应 ④看着盘子里的数字倒着数

3、游戏活动

开火车:每个幼儿胸前贴一个数字,将10放在最前面,让后面的幼儿按倒着的顺序依次排列。

4、分组活动: ①连线

3 2 7 5 6 4 8 9 1 10—□—□—□—□—□—□—□—□—□ ②按倒着数的顺序排列串珠和数字卡。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33—34页的活动。

2、利用吃饼干时,让幼儿感知吃掉一个少一个,进一步感知倒着数数。 教学资源:

小猴子 作猴状 吃桃子 作吃状

10个大桃子 张开两只手,手指伸直 啊 作咬状 9个大桃子 弯下一个手指头 啊 作咬状 8个大桃子 弯下一个手指头 „

桃子吃完了 摊开两只手 创新意图:

将教学与幼儿的动作相联系,由动作直接来感知倒着数,再与粗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利用幼儿的身体来感知数的变化与量的变化,直接来理解数学中的重难点。 第二课时

练习10以内的顺数与倒数

一、活动目的:

1、让幼儿掌握从1数到10,10数到1的顺序数和倒数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数的顺序。

2、让幼儿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二、

活动准备:

1、楼梯、10层楼房5幢、1--10的数字卡,阶级图12张、投影仪、电视机。

2、学具 :作业纸、铅笔若干;写字本、笔每人一套。

三、

活动过程:

一、游戏:爬楼梯。

幼儿自由上下楼梯,上楼时顺数

1、2---10,下楼时倒数

10、9—1,理解什么是按顺序数、什么是倒数。

二、幼儿探索活动:

1、给楼房编上楼层号,后根据楼层号的数字住相应数量的小动物。

师重点引导幼儿比较小动物数量的多少,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关系。

2、给阶梯图排上相应的数字后练习按顺序数、倒数

三、观看投影仪播放的阶梯图。

以小猴爬楼梯的形式:引导幼儿发现顺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后面的数少1,倒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

四、游戏:数数接龙。

幼儿两人一队,剪刀、石头、布、看谁赢谁先数数,后数的小朋友要根据先数数的小朋友数相反的数例。

科学活动教案

第11周(11月11日——11月15日)

第一课时

东西南北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两边等方位。

2、在游戏中学习完整讲述句子,学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

活动准备:各种毛绒小动物或头饰

活动重点:感知前后、两边等方位。

活动难点:能完整的讲述句子。

活动过程:

1、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里?”(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

2、游戏—找方向:

—“你们做兔宝宝,我来做兔妈妈。我捏捏鼻子你们就到我的前面来;我拍拍屁股你们就到我的后面来;我拉拉耳朵你们就到我身体的两旁来。好,我们现在来试试吧。” 教师边拍屁股边说:

—“快到我的后面来。”

依次:边捏鼻子边说:快到我的前面来。

边拉耳朵边说:快到我的旁边来。

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

教师转身,改变方向,只拉耳朵不说话。

—“为什么还是拉耳朵,你们要变方向?” 师生共同小结:改变了方向,旁边也跟着变了。

3、游戏—捉迷藏:

—“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游戏,让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小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

分组游戏:请一半幼儿抱着动物们躲藏,另一半幼儿寻找并说出躲藏地。轮换进行游戏。

第二课时

尾巴的作用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动物的尾巴,了解它们外形特征和用途。

2、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分享,提高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对探索观察动物有兴趣,乐意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动物尾巴”、“苍蝇找尾巴”多媒体课件。 (2)没有尾巴的动物及尾巴图每人一份。 (3)自制动物尾巴、头饰(多于幼儿人数)

2、经验准备:

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调查表(附后),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调查表):小朋友,前几天老师请大家回家做了关于动物尾巴的调查,下面请大家来把你的调查结果说给大家听听。还可以把你收集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

2、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教师(播放课件):老师也带来了有关动物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幼儿观看、听赏多媒体课件。

*教师:儿歌好听吗?想不想学?好,我们一起跟着念一遍。” *操作练习:给动物找尾巴。

教师(出示没有尾巴的动物):森林里出现了一件怪事:一位魔法师把小动物的尾巴给偷走了。现在老师已经侦察到小动物的尾巴就藏在我们后面,我们一起去帮小动物找尾巴好吗?你们有信心找出来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 *幼儿帮小动物找尾巴。

*教师:找好了吗?和好朋友说一说,讨论一下:你帮谁找到了尾巴,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幼儿向同伴讲述后请愿意向大家讲述的幼儿一个一个挨着说一说。

3、了解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小动物找回了它们的尾巴,小动物们真高兴,说:谢谢小朋友。动物王国真奇妙,动物的尾巴是各种各样的,你们知道苍蝇有尾巴吗?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苍蝇找尾巴》。

*教师(播放课件):讲述故事《苍蝇找尾巴》 *教师:故事里有谁?苍蝇向谁借尾巴? *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

*教师(播放课件)小结:幼儿看课件,原来动物的尾巴都很重要,不同动物的尾巴有着不同的作用。袋鼠的尾巴在跳跃时,尾巴能调节身体的平衡,又有方向舵的作用,还能当凳子;蛇在爬行时,尾巴能使身体平衡;狐狸会用尾巴扫掉留下的脚印迷惑对方,放出臭气熏人,还能用尾巴当被子;鱼在水里游,鱼的尾巴能把握方向;牛尾巴能躯赶蚊子和苍蝇。猴子的尾巴能倒挂在树上。

4、游戏:抓尾巴。

教师:动物的尾巴用处真多呀!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抓尾巴”的游戏。请小朋自己选动物的尾巴和头饰,扮演小动物。找朋友和你一起玩抓尾巴的游戏。 活动建议:

将不同动物尾巴的用处编成儿歌。如牛的尾巴赶苍蝇,小虾的尾巴当浆,小鱼的尾巴当船舵,袋鼠的尾巴当凳子坐等。

健康活动教案

第11周(11月18日——11月22日) 第一课时 得了水痘怎么办

一、活动目标:

了解水痘的主要症状,懂得配合预防和治疗,建立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活动准备:

1、预防水痘的宣传画。

2、“宣传画”表现的水痘预防方法。

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了解水痘.

(1)——师:“宝宝们,你从哪里看出画上的小朋友生病了?”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画面的体温表;小朋友脸上、身上都是小痘痘,脸上表情很痛苦;小朋友在吃药等。 “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得的是什么病吗?”

师小结:得了传染病人会感到不舒服,没有精神,很痛苦,如果得了水痘,还会在皮肤上长出一颗一颗的水痘,使皮肤非常的难看!

(2)经验知识的回忆

“哪个宝宝小时候得过水痘?得病的时候,身体感觉怎样?” “怎么会得水痘的?”“万一被传染上水痘,该怎么办?”(幼儿讨论)

(3)幼儿听老师讲宣传画上的内容:水痘是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和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主要的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儿的口腔、鼻腔里含有大量的水痘病毒,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喷到空气中,健康的宝宝吸入后就会发病;还可通过接触或使用病人的餐具、玩具、衣、被、毛巾等也可被传染,此病传染性很强。

2、观看报道,了解水痘的主要症状

“得了水痘,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和反应?” “皮肤很痒,为什么不能抓?很痒的时候怎么办?” “德勒水痘为什么不能上幼儿园?要在家休息多久?”

3、师幼讨论:怎样才能不得水痘。

师小结:宝宝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传染季节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不接近带传染源的病人等。这样我们就远离水痘了。

还有不到得了传染病的病人家去玩,不能接触病人摸过的东西,并能勇敢地按时进行接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咬手指„„),这样我们就不会生病痛苦了!身体就能棒棒的!

4、 那得了水痘,应该怎么办呢?使幼儿知道生病了不要害怕,要听医生和爸爸妈妈的话,勇敢地打针和吃药,接受治疗,这样就会很快好起来。 第二课时

保护牙齿

一、活动目标:

1. 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惯。

2. 使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二、活动准备:

1.龋齿形成过程的教学挂图一幅,刷牙方法图解。 2.活动前两天把洗净蛋壳的一半浸在醋里。 3.每人一面小镜子。

三、活动过程: 1. 用谜语引出牙齿课题

启发幼儿猜谜语,从而引出有关牙齿的课题。 2.小实验:

(1)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蛋壳,比较在醋里浸过的和没在醋里浸过的蛋壳有什么不同? (2)讨论蛋壳为什么会变黑变软? 3.找龋齿:

请幼儿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有没有龋齿。 4.组织幼儿讨论龋齿形成的原因:

(1)请幼儿吃饼干,然后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或同伴之间互相观察牙齿,说说牙缝里多了些什么?

(2)启发幼儿借助蛋壳变黑变软的现象,结合教学挂图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5.启发幼儿讨论:

如何预防龋齿?怎样保护牙齿? 7.延伸活动:

(1)在生活活动中,请幼儿欣赏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2) 课后组织幼儿阅读幼儿用书3—16。

活动效果:通过活动教育了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使幼儿了解了龋齿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龋齿的有关知识,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效果很好

第三课时

胖和瘦

一、活动目标

3 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意识到太胖和太瘦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4 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初步了解自身成长的需要,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

5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2 活动前根据“学前幼儿体重标准表”为本班幼儿测量体重。

3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表格各一,并根据幼儿体重情况制作三种颜色的圆点卡片。活动前发给幼儿。

4 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

5 “健康棋”六套,各种食品的卡片若干(活动前请幼儿画好)

三、活动重点 通过幼儿自由辩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胖和瘦的概念。

活动难点 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突破方法:利用不同颜色的圆点来表示幼儿的健康状况,并请幼儿自己贴到相应的表格中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通过集体讨论、多媒体课件和“自助餐”的游戏来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育意识。

四、活动过程

(一)大胆表达,各抒己见

幼儿将自己有关胖好还是瘦好的想法在集体中展示、扩散,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实例说服同伴。

过程:幼儿各抒己见,运用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幼儿的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学前幼儿体重标准测量表”,知道胖瘦有一定的标准,太胖和太瘦都不健康。 (二)了解自身,对症下药

(1)出示红、绿、黄三种颜色的表格,请幼儿根据手中圆点的颜色寻找自己在表中的位置,(红色表示偏瘦,黄色表示偏胖,绿色表示正常)从而了解自身以及本班幼儿成长的状况。 (2)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既不胖也不瘦,身体更健康。

(3)“对症下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为不同情况的孩子“开处方”。

(三)分组游戏活动,经验梳理

(1)棋盘竞赛:幼儿通过竞赛性游戏,在下棋过程中获得有关健康生活的经验。 (2)自助餐 :幼儿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挑选一份营养合理的美餐。

活动延续

幼儿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特点,坚持健康饮食和锻炼,并把有关的信息带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继续鼓励幼儿搜集资料,研究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 第四课时 不能乱吃药

一、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一些预防药物中毒的常识、知识;不能自己拿家里的药片吃,

不动家里的农药、不玩盛农药的瓶子、不摸鼠药;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自编故事、flash

三、活动过程:

1、讲故事《平平中毒了》,让幼儿感知自己乱拿药吃的危害。

提问:(1)平平怎么了?(理解“中毒”一词)

(2)平平为什么会中毒?

2、小结:药物种类很多,每一种药都有不同的用法来治疗一个病。但不能乱吃药、乱用药,用错了药、吃错了药,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麻烦,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3、讨论:生病吃药时要注意些什么?(要听医生的话,要有大人的帮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药、自己吃药。)

4、启发幼儿还有哪些东西也不能随便吃?进行防中毒的教育

家里的装农药的有怪味的瓶子,粉末的东西,不知道的药片,散落在地上的药片、食物等。

5、欣赏flash,加强幼儿的意识。

美术活动教案

第11周(11月18日——11月22日) 第一课时 我的好朋友

一、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尝试运用多种手段在纸盘上大胆地制作,表演自己的好朋友。

2、活动中遇到困难会主动请求老师或同伴帮助。

二、准备:

1、圆形、徒圆形若干,数量等于幼儿人数。

2、制作的工具和辅助材料:水彩笔、绒线、纸及一些废旧材料。

3、活动室内展示老师制作的纸盘,共幼儿欣赏。

三、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看看桌子、柜子上又那些材料?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用纸盘来表演自己的好朋友,可以选用那些材料?

3、幼儿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启发幼儿运用多种表演手法,如:用纸、绒线粘贴头发,用彩笔在纸盘上画武官。鼓励幼儿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同伴或老师帮助,并提醒幼儿制作完后要将所有物品归放整齐。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并猜猜“这是谁”,延伸活动:

可将幼儿作品布置于墙,供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学习增加同伴间的友谊

第二课时 找不同

第三课时

飞机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纸折叠飞机,感受折纸的乐趣。

2、学习将折好的飞机按大小排序。

二、活动准备:

1、事先折好的大小不同的飞机。

2、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若干。

3、折飞机步骤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折好的大、小纸飞机,让幼儿自由观看、玩耍,激发幼儿折飞机的愿望。

2、幼儿自由探索折飞机的方法。

(1) 教师出示折飞机的步骤图,引导幼儿自己看图解折飞机。 (2) 教师重点向幼儿示范难折的部分,如:机翼的折法。 (3) 幼儿再次看图解折飞机,教师巡回指导。

(4)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折出大小不同的飞机?鼓励幼儿选择大小不同的纸进行折叠。

3、教师鼓励幼儿将折好的飞机进行排序。

(1) 引导幼儿自由排序,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 可以多人合作一起进行排序。

4、展示自己的作品。

音乐活动教案

第11周(11月18日——11月22日) 第一课时

小兔乖乖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唱歌、表演

2、愿意和同伴分角色来表现歌曲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唱准旋律、激发幼儿喜欢参加表演。

难点是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要分角色来扮演大灰狼、小兔子、兔妈妈,并且尝试用不同的表演来表现歌曲。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小兔子乖乖”的录音磁带

2、小兔子、兔妈妈、大灰狼的头饰

3、小房子一座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歌曲大多是具有表演性的,在边唱边表演中幼儿展现的是个体的表演。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他们对一些歌曲之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幼儿在和同伴分角色的基础上表现角色,能提高幼儿的表演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力。

五、活动流程

欣赏——创造——表现

1、欣赏

教师可按排多种途径提供幼儿欣赏作品,如图书、音乐欣赏、看教师表演。其中在指导音乐欣赏时,尤其是要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熟悉旋律。

2、创造

让幼儿在角落活动中尝试分角色来表演歌曲。

说明:小班幼儿较善于独自一个人的表演,要尝试分角色表演需要教师共同参与他们的角落活动,也需要教师提供如头饰、小房子等道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同时,教师还需要在 活动中不断地点评幼儿的表演,使他们彼此之间更默契,使他们的表演更精彩:如:点评幼儿能按角色的变换唱准歌词;点评小兔妈妈的声音真好听,像妈妈的声音;大灰狼的样子真可怕„„

这一创造活动可在角落活动中按排二周左右,引导每一位幼儿都来尝试与同伴合作,都要尝试表演。

3、表现

(1)教师可利用每一次角落活动的讲评,作为幼儿表现的舞台,让参与表演的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让没有参与表演的孩子有欣赏的机会。

(2)利用集体活动让幼儿共同尝试分组分配角色参与表演,这样教师也可以在这一时间里给予孩子一些共性问题的指导:如根据情节根据歌词用不同的声音刻画不同的形象,如激发幼儿都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自的形象。

(3)教师即兴表现歌词,利用孩子们中间的“闪光点”分角色表现歌曲,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激发再尝试的欲望。

第二课时

敲敲打打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乐趣。

2. 乐意敲打会发声的器具,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奶粉罐,一次性筷子。 2.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用手敲打奶粉罐,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听听是什么声音?(幼儿自由猜测) 2.教师出示奶粉罐,再次拍打发出声音,并发给幼儿每人一个让 幼儿自由拍打。

3.教师放音乐,请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拍打。 (1) 第一段请幼儿坐在位置上敲打。

(2) 第二段请幼儿起立,在位置前面边走边敲打。

4.发给幼儿每人一根筷子,请幼儿用筷子敲打奶粉罐,感受和用手拍有什么不同。 5.教师再次放音乐,请幼儿在A段时敲打奶粉罐盖子,B段是敲打底部。 6.教师将筷子收回,请幼儿跟着音乐边敲边离开教室。

第二篇:中班教案第12周

中班:玩具柜(重点领域:健康)

执教 第十二周

活动目标:

1.学习收拾整理房间的简单方法。

2.乐意自己收拾整理房间,保持环境的清洁整齐。 3.能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有序。

活动准备:

事先排练好两段幼儿在家游戏的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集体观看情境表演。 1.观看情境表演一。

明明在家里,看完书后随手往地上一扔,然后坐在地上玩汽车,接着把胶粒往桌上倒,弄得满桌满地都是。外面有人喊他出去玩,他扔下胶粒就跑出去了„„

2.观看情境表演二。

伟伟在家里,看完书后把书放回书架,然后坐在地上玩汽车,把汽车放在橱里后,接着把墙角的胶粒桶放到桌上,用一个玩一个。外面有人喊他出去玩,他把胶粒放回桶里,把桶放回墙角再出去„„

(二)引导幼儿讨论,知道整齐清洁的环境能使我们感到舒适。

教师:你喜欢谁的家?为什么?说说自己在家里是像明明还是伟伟。我们应该向谁学习?

(三)请幼儿说说应该怎样收拾整理房间。

教师:伟伟是怎样收拾整理房间的?这样收拾整理有什么好处? 、

(四)幼儿实践练习。

1.请1~2位幼儿帮助明明整理自己的房间。

2.请幼儿看看班上的玩具是如何摆放的,并说说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3.游戏“送玩具”。

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各种玩具在玩具柜中的位置,并记在心里。 、

活动延伸:

平时游戏结束后,及时提醒幼儿立即收拾、摆放好玩具。

中班:我和小鸟做朋友(重点领域:科学)

执教 第十二周

活动目标:

1.喜爱鸟,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2.感知鸟的多种多样,认识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鸟叫的磁带。

2.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内。 3.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鸟》。

活动过程:

(一)欣赏鸟鸣,激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1.出示小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它来和我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猜猜它是谁? 、 2.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 教师:你听到小鸟在唱些什么吗?

(二)观察小鸟,感知鸟类的多种多样。 1.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教师:你喜欢鸟吗?为什么?你认识哪些鸟? 、

2. 幼儿自由观察室内鸟及其相应活动的教学挂图,认认自己熟悉或喜爱的鸟。 教师: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

(三)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1.观察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了解鸟对人类的用处。

教师: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你知道哪些鸟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 、

2.介绍 “爱鸟周”鸟类中大部分都对人类是有益的。他们有的可以捕杀害虫,有的可以捕杀鼠类。他们对农业、对森林和果园都有益处,所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国家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的一周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号召全国人民都来保护、爱护鸟类。

3.小结。

教师: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可爱的蜗牛(重点领域:美术)

执教 第十二周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搓长、绕螺旋线和剪的方法完成蜗牛身体的造型。

2.通过观察蚊香外形并迁移游戏 “卷炮仗”的经验,知道可以由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内一圈一圈绕出螺旋线。

3.体验用橡皮泥进行造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清楚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会玩“卷炮仗”的游戏。

2.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小号水粉笔、白色油泥、剪刀若干,蚊香一盘。 3.幼儿用书《可爱的蜗牛》。

活动过程:

(一)了解螺旋线,找出螺旋线和蜗牛身体相似的地方。 1.玩游戏“卷炮仗”,体验在教师的带领下大家越卷越紧的状态。 2.教师请幼儿观察蚊香,并用笔把它的形状画下来。 、 3.启发幼儿发现螺旋线和蜗牛造型的互通之处。

教师:蜗牛是什么样的?你们看看螺旋线和蜗牛有什么地方是相似的?

(二)教师引导幼儿探讨并尝试运用橡皮泥制作蜗牛的方法。 1.幼儿自己尝试用油泥制作蜗牛。

教师:桌上有剪刀、汕泥,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来制作一只蜗牛。 、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制作蜗牛的步骤。

教师:第一步?第二步呢?第三步呢?第四步呢?有没有遇到困难? 3.教师在幼儿语言表述的基础上,进行制作步骤的总结。

教师:第一步,先将面团较平均地分成两块;第二步,将其中一团面搓成长条形 、 4.对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或其他幼儿可对其进行局部示范,帮助该幼儿解决问题。

(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蜡笔画底色的纸放蜗牛。 、 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困难的幼儿。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不仅在造型上要提出要求,还要有意识迁移已有 的纹样和色彩的经验,对蜗牛进行装饰。

教师:蜗牛做好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装饰蜗牛。

(四)分享和展示作品。

教师:找一找自己喜欢的“蜗牛”,讲讲为什么喜欢它?

中班:一片树林(重点领域:美术)

执教 第十二周

活动目标:

1.感受画家笔下与众不同的丛林。

2.知道画家是通过丰富的色彩对比、比例巨大的植物、倾斜的树干表现出暴风雨下奇异的丛林的。

3.能够大胆表达自己对画的理解和画面情节的推测。

活动准备:

1.卢梭的作品《奇袭!热带飓风与虎》、《被美洲豹袭击的马》、《愉快的诙谐者》、《被美洲豹袭击的黑人》、希斯金的《榆树》、凡高的《丛林下》。

2.各种水粉颜料、笔、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不同风格的关于树林的作品,初步感受卢梭的画风。 1.作品展示,引导幼儿初步欣赏作品: 、

2.重点介绍卢梭和他的主要作品《奇袭!热带飓风与虎》 ‘

3.教师小结:卢梭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他画了很多的丛林风景。你们来推测一下,这里还有哪些画可能是卢梭画的?

(二)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重点欣赏作品《奇袭!热带飓风与虎》。

1.欣赏作品中准备袭击猎物的老虎:这只老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重点感受感受作品中与众不同的树林。

教师:这只老虎生活在一片什么样的树林中?当时树林里可能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哪里感觉到下了很大的雨?还有大风、闪电?这时的树林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林一样吗?卢梭画的树和其他画家画的树一样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感觉?

3.重点欣赏作品中色彩和色彩的对比。

教师:这幅画画家主要用了哪些颜色?有没有对比色?是哪两类颜色产生了对比的效果?谁来指给大家看看?绿色基调主要应用在画面的什么部分?金色和橘色基调主要用在画面的什么部分?这样用色有什么好处? 、

(三)迁移感受到的画家风格,简单欣赏其他三幅作品。

教师出示作品《被美洲豹袭击的马》、《愉快的诙谐者》、《被美洲豹袭击的黑人》:这是卢梭的另外三幅作品,它们和刚才我欣赏的作品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四)出示绘画工具与材料,幼儿自由操作。

再次欣赏幼儿用书中的卢梭的作品,鼓励幼儿在上面大胆作画。

中班:舞狮(重点领域:体育)

执教 第十二周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挥自身体能。

2.能与同伴合作玩“舞狮”游戏,动作协调一致。 3.感受明见传统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舞狮的玩具,彩球。 2.欢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幼儿听信号变速走或跑。

1.教师拍铃鼓,鼓声快,幼儿就走得快;鼓声慢,幼儿就走的慢。 2.听音乐活动四肢。

(二)游戏“舞狮”

教师出示舞狮玩具,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过舞狮吗?下面我们就来玩舞狮的游戏。 1.两个小朋友合作,听老师的铃鼓声游戏。

2.两人舞狮游戏,幼儿两人一组。

(三)游戏“舞狮玩绣球”

1、教师讲解,幼儿师范:幼儿三人一组,一个人当舞彩球的人,手持彩球逗引狮子跳舞。

2、另外两人分别当舞狮头的人和舞狮尾的人。然后,三个人相互配合,进行走,跑,跳的练习,试着将狮子舞起来。

3、幼儿游戏。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合作练习舞狮。、

活动延伸:此活动可在晨间锻炼时继续进行,引导幼儿想出多种“舞狮”的动作。

中班:荷包蛋(重点领域:音乐)

执教 第十二周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学习用身体动作和语音节奏来表现音乐。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有关煎荷包蛋和冒烟的身体动作。 ‘ 3.在轮流做身体动作,念语言节奏的时候,控制好自己动作和声音。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观察成人煎荷包蛋的经验。 2.幼儿用书《荷包蛋》,投影仪。 3.小铃、铃鼓、响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用书《荷包蛋》画面,理解图中内容。 1.观看用书。

教师:大家看看图上有什么呀?

2.幼儿观察图中小朋友的脸部特征,理解图的含义。

教师:我们看看这几个做朋友跟平常画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幼儿边听音乐边说语音节奏:看看看、闻闻闻、吃吃吃、笑笑笑。 、

(二)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创编煎蛋和冒烟的身体动作。 1.教师哼唱曲谱,幼儿回忆妈妈在家里做煎鸡蛋的动作并做一做。

2.教师反馈幼儿创编的一种煎蛋动作,一边哼唱曲谱一边带领幼儿进行集体练习。 3.教师哼唱曲谱,幼儿创编荷包蛋冒烟的动作。

(三)幼儿听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哼唱乐曲,完整地用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哼唱曲谱的前16小节,幼儿做煎蛋和鸡蛋冒香气的身体动作。 教师: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煎鸡蛋,让鸡蛋煎得冒出热腾腾的香气。 2.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身体节奏动作。

(四)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节奏动作。 1.幼儿选择打击乐器,尝试演奏乐器。

教师:我来做指挥,你们看我的指挥来煎荷包蛋。 2.幼儿尝试为乐曲配器。

教师:煎荷包蛋我们用什么乐器?冒烟动作我们用什么乐器? 3.幼儿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乐曲。

中班:理发店(重点领域:音乐)

执教 第十二周

活动目标:

1.积极、高兴地参加歌唱活动。 2.学会并能用轻快的声音唱这首歌。

3.能友好地与同伴合作扮演理发师和小顾客的角色。

活动准备:

1.材料:小围肩、小椅子、硬纸制成的剪刀、推子、刷子。 2.情景表演,观看理发店理发师理发的过程,从而引出课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简单的谈话,引出课题。 1.创设情景

教师:理发店里,是谁现在为客人剪头发?

‘ 2.幼儿大胆模式剪刀的节奏和发出的声音,自由表现。

(二)学唱歌曲

1.教师富有表情地,正确清楚地范唱。 2.用提问幼儿听的方式使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3.幼儿能完整地唱歌曲,提示幼儿用轻松愉快的情感唱歌,边唱边做动作。 4.用领唱、齐唱相结合的方式演唱歌曲。

(三)学习合作进行歌表演。

1.老师创编歌曲动作,幼儿跟学,幼儿学习根据歌词记忆创编动作。

2.在幼儿会唱歌的过程中,老师请几名幼儿两两结伴,商量好了取道具进行扮演理发师与顾客的角色。 、

3.把请合作得好的幼儿作了师范后,鼓励教育幼儿要向他们好好学习。

中班:竹篱笆和牵牛花(重点领域:阅读)

执教 第十二周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童话,感受竹篱笆和牵牛花情绪转变的原因。学习词语:孤零零、寂寞。 2.通过看图和讨论,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3.理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竹篱笆和牵牛花》。 2.牵牛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牵牛花的图片,引出活动。

教师:这是什么?它今天有些不高兴,为什么呢? 、

(二)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一遍故事。 2.教师提问,提炼故事内容。

教师:牵牛花开始时为什么哭?是谁帮助了它?、

(三)利用幼儿用书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竹篱笆一开始高兴吗?为什么?什么是“孤零零”,什么是寂寞?后来竹篱笆为什么会高兴起来了?

(四)组织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讨论,感受故事中表达的情感。 1.教师:为什么竹篱笆后来感到幸福极了?它是怎么说的?

2.幼儿讨论:一个人什么时候会高兴,什么时候会难过?怎样帮助别人才能使大家都感到高兴?

3.找出故事中有关篱笆和牵牛花不高兴的高兴的词语,引导幼儿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

在幼儿园里为幼儿提供种植牵牛花的机会。

第三篇:中班教案第12周

中班:夏天的歌(重点领域:语言)

执教 第十三周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中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优美的诗句。

2.利用图标学习散文,能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创编散文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图标、头饰若干。

2.幼儿用书、勾线笔人手一份。

事先录制好的各种动物的叫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散文。 1.教师以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谁能告诉我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

教师:你们喜欢夏天,小动物也很喜欢夏天,它们都跑出来唱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

(二)引导幼儿边看表演边学习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三名幼儿扮演成散文中的小动物,分别出现在三个场景中,边做小动物的动作边发出叫声。

2.逐句边说边出示图标。 3.教师完整朗诵散文。 4.师幼完整朗诵散文。 5.请幼儿分组看图标朗诵。

(三)学习创编散文。

1.请幼儿看幼儿用书画面朗诵散文。

教师:你们听到谁在唱歌?是怎么唱的?在哪里唱的? 2.引导幼儿创编。

教师:除了这下小动物,还有那些小动物会在夏天唱歌呢? 3.幼儿操作。

教师:请你们把想到的小动物花在幼儿用书的第15页地空白处,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尝试朗诵散文。

(四)指导幼儿戴上头饰表演《夏天的歌》 。

中班:筷子夹夹夹(重点领域:健康)

执教 第十三周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初步掌握正确的持筷子的姿势和方法。 2.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会拨、夹物品,锻炼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人手一双小筷子,一只碗,小盆子。 2.小木珠、小布包子、花生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猜谜语,导入话题。

教师: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

(二)幼儿学习持筷,用筷的方法。

1.示范,讲解持筷,用筷的方法,并让幼儿了解是我国特有的用餐工具之一。 2.幼儿自由练习持筷,用筷的方法并指导 ,

3.幼儿练习。每人练习用筷子在小碗里拨、夹布的东 西。

(三)游戏筷子“夹夹夹”

讲解玩法。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只小盆子,盆里装一些小的蚕豆、花生等物品。每组3-4名幼儿围在一起,每位幼儿用筷子从盆里往自己的小碗里夹小物品 ,

活动延伸:

1.在操作区里提供一些筷子夹夹夹的游戏,巩固练习。 2.

中班:蚂蚁(重点领域:美术)

执教 第十三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西瓜子组合拼贴出一只蚂蚁,并用水彩笔添画蚂蚁的脚和触角。 2.知道用棉签蘸少量的乳胶抹在纸上再粘贴瓜子。、

活动准备:

1.西瓜子若干(放在分类盒中),乳胶,投影仪,蚂蚁图片。 2.幼儿已观察过蚂蚁做出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变化 。

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经验,了解蚂蚁的基本构造。

1.引导幼儿关怀擦单只蚂蚁图片,表述已有经验,知道蚂蚁主要由头、胸、腹部分组成。

教师: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有没有变化? 2.观察多只蚂蚁图片,拓展创作思路。 教师:两只、三只蚂蚁在一起又会怎样??

(二)学习用瓜子组合出各种造型的蚂蚁。 1.观察准备材料,引出活动方式。

教师:这是什么?以前它有什么用?今天我们要用瓜子来作画。 2.师幼共同讨论蚂蚁造型的拼贴。

教师:如果我们用它来拼贴小蚂蚁,你觉得它像蚂蚁的生命地方?可以怎样拼? 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总结。

教师: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再画上触角、眼睛、嘴和六条腿。

4.分析蚂蚁的动态。

教师:这只蚂蚁好像在干什么?小蚂蚁还可以怎么拼? 5.讨论使用乳胶粘贴的方法。

教师:瓜子很小,小朋友在粘贴蚂蚁的时候应怎样抹乳胶。

(三)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不同的蚂蚁造型。

1.教师引导幼儿变换瓜子的不同位置和方向,表现各种蚂蚁的不同动态。 2.提醒幼儿正确的使用乳胶 。 3.引导幼儿添画蚂蚁的其他部位。

(四)展览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中班:大馒头(重点领域:音乐)

执教 第十三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活动准备: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 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中班:加油干(重点领域:音乐)

执教 第十三周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劳动风格,学习边唱歌边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拍出节奏型。 3.体验用“嗬嗨”的语言表现歌曲的力度。

活动准备:

1.《加油干》和《瑶族舞曲》A段的音乐磁带各一盘、录音机。 2.幼儿用书:《加油干》 。

活动过程:

(一)对比欣赏乐曲《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

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抬桌子的图片。幼儿倾听《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将图片与乐曲进行匹配。

教师: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听听老师放的两段音乐,觉得哪一段音乐和小朋友做的事情比较像?

2.带领幼儿在《加油干》中的重音处匹配上语音节奏。 教师:你们听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需要我们使很大的劲呢? 、

3.教师和幼儿共同在《加油干》的重音处口呼语音节奏。教师反馈幼儿的语音节奏,例如“嘿嘿”“嘿哟”等。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最用劲的地方说“嘿嘿”。

(二)学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师范唱歌曲《加油干》。 教师:听听我是怎么为大家加油的吧! 2.教师和幼儿共同学唱歌曲2到3遍。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和力度。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我们用拍手的动作为他们加油!请大家边唱歌边拍手。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拍手的节奏。

教师:音乐慢的地方,我们拍手的速度怎么样?音乐快的地方,欧姆拍手的速度又怎么样呢?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 4.幼儿边听音乐边练习身体动作。 5.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中班:小猪和靴子(重点领域:阅读)

执教 第十三周

活动目标:

1.阅读欣赏故事,感受小猪憨厚、可爱、乐于助人的性格。 2.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 3.愿意大胆想象,萌发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 教师根据幼儿用书画面自制大图书1本,并将所有的“红”字用红色大一号字体标出,

2.幼儿用书:《竹篱笆和牵牛花》。 3.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自制图书,引发幼儿阅读和想象的愿望。 1.教师打开图书的第一页,引导幼儿看图观察。 2.教师:小猪发现的这个口小底大的东西是什么颜色呢? 3.教师:它摸上去很光滑,像什么? 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二)师幼共同翻阅大图的画面,启发幼儿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并自主讲述。 1.教师:小猪碰见了谁?八哥鸟是怎么说的?

2.教师:小猪有碰见了谁?狐狸对小猪说了什么?小猪把这红红的东西当做什么了? 3.教师:小猪捧着“花瓶”又碰见了小狗,小猪和小狗把“花瓶”送到生病的小熊 小熊说了什么?

(三)引导幼儿认读汉字“红”。

1.教师:这本大书还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呢?

2.教师一边轻轻翻阅大书,一边启发幼儿观察、发现“红”字。 3.师幼共同认读汉字“红”字,并一起在大书中寻找汉子“红”。

(四)幼儿边翻阅幼儿用书边完整欣赏故事录音。 1.教师:怎么一边听故事一边翻书呢?

2.对于故事中一些简单的词句,课鼓励幼儿复述跟读。

3.找出故事中有关篱笆和牵牛花不高兴的高兴的词语,引导幼儿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五)师幼共同小结,感受小猪的性格特点。

1.教师: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

(六)教师小结,鼓励有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第四篇:第12周教案 文档间距

第十二周教案

文档间距

教学内容:

1、设置字符间距

2、设置段间距

教学重点:设置字符间距

设置段间距

教学目标:学会怎样设置字符间距和段间距 教具:电脑,投影仪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对文档进行排版操作时,除了对文档中的字体和段落进行格式设置外,还应对字符与字符之间的间距,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当设置,这样可以使文档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二、教学过程:

1、设置字符间距

利用“字体”对话框的“字符间距”选项卡可以对文档字符与字符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设置,从而使文档达到疏密有致的效果。

设置字符间距,其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文档,选择标题文本

(2)选择“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单击“字符间距”选项卡,在“间距”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加宽”选项,在右侧的“磅值”数值框中输入“10磅”,单击“确定”按钮

2、设置行间距

通过“段落”对话框中的“行距”下拉列表框及其右侧的“设置值”数值框可以对文档中行与行之间的距离进行精确设置。

设置行间距,其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文档,选择除标题文本以外的所有文本

(2)选择“格式/段落”命令,在打开的“段落”对话框的“行距”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固定值”选项,在其右侧的“设置值”数值框中输入“20磅”,单击确定按钮

注意:

单倍行距:选择该选项可将行与行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容纳所在行的最大字符并附加少许额外间距

1.5倍行距:选择该选项可将行与行的距离设置为单倍行距的1.5倍 2倍行距:选择该选项可将行与行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单倍行距的2倍 最小值:选择该选项后,可在右侧的“设置值”数值框中设置行距的倍数 (3)完成行与行之间距离的设置

3、设置段间距

通过“段落”对话框的“段前”和“段后”数值框可以设置文档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距离

设置段间距,其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文档,选择标题外的所有文本

(2)选择“格式/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在“段前”数值框中输入“6磅”,在下方的“段后”数值框中输入“6磅”,单击确定按钮

(3)完成段与段之间距离的设置

三、学生练习

1、练习设置字符间距

2、练习设置行间距

3、练习设置段间距

第五篇:12姜丽12周客房第五章教案[精选]

学科: 客房服务与管理 授课人: 姜丽 授课班级:15海乘

客房服务与管理 (总第73—79课时)

【项目名称】:客房服务用语

课时安排:7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日期:2016年11月4日周五

【项目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客房服务的规范用语

2.能力目标: 熟悉客房常用英语

3.情感目标:

增强用正确规范的客房英语与客人进行交流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客房常用英语

2.难点:客房常用英语点菜的情景对话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分析法,图片演示法,模拟演练法

【教具】:PPT,课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语言是人们表达意愿,交流思想感情的交际工具。各种不同职业的人员都有符合自己职业特点的特定语言。酒店客房服务也是一种职业,有其特点的语言,客房服务人员学好,用好这些语言,对于特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胜任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知识点』:

学科: 客房服务与管理 授课人: 姜丽 授课班级:15海乘

(三)人体语言: 1.表情语言 2.动作语言 3.物饰语言

第74课时

(四)饭店基本服务礼貌用语: 1.直接称谓语: Gentleman 先生 Sir 先生

Mr. 某某先生 Lady 夫人、女士

Madam 太太 Mrs. 某某夫人、某某太太 Miss 某某小姐

2.间接称谓语:

The gentleman 那位先生 The lady 那位女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国大业1范文下一篇:述职报告1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