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课堂教学优化

2023-02-21

第一篇:技术支持课堂教学优化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案例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入运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主流,自然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而且培养的单一技能目标,使学生很难适应当今社会职业变动快、职业变化多的情况,尤其是在兼顾理论学习与实际技能培训的教学实践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那么,如何更高效地实施课程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是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潜能,优化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手段,对小学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多侧面优化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从小学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及现状出发,指出了在小学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资源建设几方面探讨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形成典型的案例。在探究应用模式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目的。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显得很重要。

第二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单位:浏阳五中 姓名:黎利红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法方式和手段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地借助信息技术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活”——生活

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怎样把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现代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就能变许多的“不可能”为现实,让课堂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写出了北国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象,“天是响晴的,水是透明的”,而“最妙的是下点小雨”,描绘出一幅舒适温馨的北国风光图,这些对于南方学生来讲是难以领会得到。但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意境”,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文学符号所塑造的形象和提示的内涵转换成可欣赏的画面,同时配上文字解说,从而把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这样可以有效地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比起那种单凭语文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进行讲述,即便使用相当多的华丽词语,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不知所云的教学效果来讲,就不知高出多少倍。 2. 教学手段“活”——活用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什么时候该使用信息技术时,都必须保证其最终目的是在于能更好地完成一定的教学或学习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同时依据媒体的特性来设计课堂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不但要“活”,而且是要“活用”。

如生物学科中的《细胞分裂》一节教学中,如果单纯由教师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学生是不容易理解,更不说是掌握了。但如能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地制作出细胞分裂的变化过程,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学生能更形象,更详细,更快地了解到所有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在劳技课《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时,将物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并使物体上的主要表面处于平行或垂直于投影面的位置。用正投影法分别向V、H、W面投影,即可得到物体的三视图,但是在众多的线条中,学生要找到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不是那么容易,要找到三视图的投影关系就更难了。因此,我们可以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转动该物体,在同一平面上,从不同角度观察该物体,再将三视图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展开。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三视图的形成,又了解了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不过教师还得注意,选择媒体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一味追求形象化,这样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将有副作用。所以必须强调信息技术的“活用”,还注意恰当地选择多媒体教学。

3. 学生思维“活”——活跃

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知慧和灵感;没有智慧和灵咸,就无从谈起学生的思维。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知识,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是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借助多媒体之个“利器”,在课堂上使学生不仅是跟着教师去学习,更是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水平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去学习,由此拓宽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同时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如作文教学,教师让学生写春景,学生便可以从网络、电子图书、电视上收集资料,然后加上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用“画图”软件将景致制作成图片,然后加上文字说明,有的同学还配上了个人的演说词。这样不仅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对作文的编写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又如在教学中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时,教师收集大量资料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更加丰富多彩的的资料(相关图片或自己拍摄的相片等),从水资源到大气污染,从臭氧层到土地沙漠化等。课件成了师生的共同杰作。

4、教学机制“活”——灵活

教学的现代化,首先是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应更注重在现代教育思想的知道下让教学机制“活”起来。

信息技术让教学设计更显智能化。在交互式练习的课堂上,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涉及的语法题,一人一机,上机操作,看选择题输入正确答案。即时显示结果:对几题,错几题,正确率,最后判别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调整时间和难度系数,人人可以享受成功。教师通过控制程序可以知道全班学生整体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实现因材施教。

我们坚信:信息技术与我们的已有的教学机制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话,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活”起来,在课堂上把各科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都“动”起来,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精彩起来!

单位:浏阳五中 姓名:黎利红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一定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引导学生前进。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学习。“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于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教学法和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典型到个别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摸索学习,总结经验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具有一定优势:

1. 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具体,掌握学习内容更容易。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容易使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 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中,如果总是采用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给学生下达一定的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遇到问题时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或与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掌握知识,形成经验。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实际意下的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去操作、去尝试,去创造,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个性化、分层次和弹性教学。

计算机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所指定的软件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求知欲的,也是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需要的。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为了完成具体任务,一方面会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另一方发现有些功能教材中所介绍的软件不能解决时,就会尝试着寻求其它软件来帮助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习内容从教材内延伸到教材外。学生在探索其它软件的过程中,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软件的特点、优劣及相互间的区别,除了掌握教材规定的软件的使用方法,也了解了其它同类软件,学习的内容更多、更深,知识面更广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在课堂外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摸索。学习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分层次和弹性教学。

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来进行的,这个具体的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其中,使得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的自己的需要,提出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了他们的学习周期。

诚然,计算机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在同一节课内,全班同学所掌握知识多少会有不同,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知识点的疏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掌握的知识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学进度,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强的任务,使学生愿学、易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必将导致新课程理念下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都发生巨大变化,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方面,都将具有重大变革。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语文学科课堂教学需要,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优化

一、结合学科特点,整合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也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学科。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全部感觉器官,最大限度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学习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受到尽可能大的效益。“语文教育是审美教育。”它是体现寓教于乐,感染陶冶,从怡人到感人到育人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突破口,能使学生产生追求“真、善、美”这一崇高美好欲望的精神内驱力。“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一)形象直观,有利于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三峡》,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有利于形成情感体验

教学中所面对的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般优美隽永的语言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我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播放了有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录像,让学生面对着绚丽多彩、声色并茂的画面进行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声像手段,随着一阵悠扬婉转的笛声,在屏幕上出现了美丽的锦江,卡通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着诗人杜甫身居草堂,春光烂漫时,独自散步寻花的经历和感受,而后屏幕呈现江畔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景象,此时,播放诗歌朗诵录音,伴随着字正腔圆的诗歌朗诵,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声像手段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进了美好的大自然,加上抑扬顿挫的配乐朗读,又把生动的感性表象与抽象的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享受着悦耳的声乐,陶醉在美丽的画面中,愉悦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很快就读懂了这首瑰丽的诗。

七年级教学鲁迅先生《社戏》时,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将学生的思绪引向童年美好的回忆中去,我借助多媒体演示浙江海边农村纯净优美的田园风光,突出“社戏”片断。在导入新课时我就指出,被誉为民族文化瑰宝的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为大家所喜爱。文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么,是一场什么样的好戏,让先生这样倾心呢?让我们走进作品去看个究竟。这一导入中配有特色的背景音乐,悬念的设置等,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到了课文中来。

(三)拓展时空,有利于增强语文素养

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提高了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语文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合作共享,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活动发生的根本性改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运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并不是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我们还应结合具体课文,防止出现这几个问题:过多追求课件的“多媒体”,削弱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课件制作偏离使用价值;只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忽视传统媒体的运用;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多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等等。把握时机,紧扣文本,适度应用,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基本要求。

四、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相信,“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语文课堂教学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第四篇: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从大处着眼,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教师在学习套餐1中的方法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时,会从“导入”、“讲授”和“评价”三个环节考虑如何使用技术优化教学环节。除了对具体环节的思考外,我以为,教师能从大处着眼,思考如何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就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整个课堂教学的优化。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并非仅仅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具。由此出发,在导入阶段,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不仅考虑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现实情境,或者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或者引导学生关注元认知。同样,在讲授阶段,不要满足于把技术工具单纯用于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多地考虑采用技术手段,使知识的呈现更形象化、直观化和可视化,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和结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评价环节,不仅考虑标准化的测试,更多地从学生发展出发,考虑过程性的评价和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促进元认知。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于教学的系统设计,并非简单地操作技术。在套餐的技术篇,我们面临着许多要学习的技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些技术,都是可以用在课堂教学的优化中的。但是,技术的任何应用都必须融入精心的教学设计中,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技术的作用。例如,在导入环节和讲授环节,经常出现的技术喧宾夺主或者技术表现主题与导入环节的目的不一致且过于强势,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因此,我们要在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评价的设计上多下工夫,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的教学。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关注师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空间,并非仅仅服务于教师的讲授。在部分教师中,说到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联想到的就是PPT,就是考虑如何使用PPT帮助教师的教学。虽然,使用PPT是我们广大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第一步。但我们绝不能停留在这一步。在信息技术环境不断优化的条件下,我们一定要从教师使用技术迈向师生共同使用技术,来优化课堂的教学。在配备了电子白板的不少课堂中,教师仍然把电子白板当成演示屏,而不去充分地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测评功能等,让学生通过使用电子白板,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于教学事件的丰富性和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提高,并非知识传播总量的增加。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加涅,在吸收整合当时构建主义与信息加工两大学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学习论体系,提出了意义深远的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学习注意;(2)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预期);(3)回忆相关旧识;(4)呈现刺激(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7)提供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与迁移。这“九大教学事件”兼顾了学习者外部的学习行为和内在的学习心理过程。九大教学事件以线性方式阐述,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应该发生于“呈现教学内容”,还应该发生于创设情境以“引起学习注意”,通过“引发行为”、“提供反馈”和“评估行为表现”等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提高。这九大事件,既有导入环节的教学事件,也有讲授环节和评价环节的教学事件。把整个九大教学事件综合起来考虑,就可以更有效地优化整个课堂的教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作业

细节决定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它在对学生情感态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所以我们应重视对教材的开发和设计,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谈如下几点:

一、注重问题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教学,我深刻意识到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精彩的开始几乎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要根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学习内容不太多,学习难度不太大时,我们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而对于学习内容比较零碎、涉及面较广、学生完全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掌握知识有难度时,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有时也可以让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让小组派代表上台加以解释操作,教师再加以点拨也可。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体会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不断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生操作中,要注重有目的性的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主要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小知识点,处理机器故障及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除了教师的亲自指导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的快、做的好的同学作为老师的小助手,来帮助解有困难的同学,因为学生之间的语言更容易理解,交流起来更方便。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检查“小老师”是否规范掌握操作知识。通过教师的巡回指 导,能够及时的反馈信息,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可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四、让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油然而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后进生多给予表现的机会,充分发现后进生闪光点,哪怕整体作品做的一般,但是要发现作品的某个闪光点,不予吝啬的加以表扬。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在课堂45分钟,教师要做好一个“主持人”的穿针引线的作用。

五、大家一起来当评委

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还是会以作品的形式进行作业的提交,在评价时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再由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评价时一般不作好与坏的评价,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评价,注重对创新作品的鼓励。这样虽然用了较长的时间,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 相互交流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作品的欣赏与交流,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为以后制作更好的作品提供了动力。

六、精彩小结:你一言我一语

小结可以是教师课堂末尾时对知识的自我总结,也可以是学生的小结,小结要精彩,还是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加以小结, 提倡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可能在实施前期,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的木讷等,但经过慢慢的训练,学生掌握了套路,路慢慢也就顺了,学生的小结也越来越规范化了。

教学环节的最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学生充分的自主,还可能带来气氛的过分活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既要保持良好的氛围,又不使之进入无序状态。所以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只有善于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的基础上再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节最优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下一篇:江苏英语优秀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