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金融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传统金融学是一种比较理论化的金融学,传统金融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有效市场假说”作为解决市场金融问题的关键。在解释金融问题时,传统金融学往往会将市场条件看作是一种理想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学公式对金融投资问题进行解释,但市场是变幻莫测的,理想的市场条件往往与实际不符。

第一篇:金融学论文范文

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比较

摘要:随着金融学的发展,行为金融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崛起,被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所承认,本文基于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理论之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两者相互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现代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研究;比较

一、现代金融学概述

现代金融学的开端是由Markowitz在1952年发表《证券组合选择》一文开始的,1965年有效市场的概念被Fama首次提出,此后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论证,以及各种金融学理论的改进和完善,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金融学被定义为:在有效市场假设基础上,以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的标准金融理论。也确立了现代金融学理论在金融领域的正统地位。

二、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是“新时代金融”的开始,而其中的代表是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体是投资者的行为特征,解释了投资者理性决策偏差的原因。在现代金融学发展以来,人们对其进行诸多研究检验,发现了很多不能被现代金融学解释的现象,如股市反应过度,股市溢价效应等,为了解释这种现象,行为金融学被人们所关注,行为金融学分析了标准金融学的理论缺陷,发现了投资者在行为和认知上面的偏差,比如过度自信、保守主义、代表性法则等,并就投资者心理学以及其他学术的经验出发,对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由此可见,行为金融学通过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弥补了现代金融学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金融学的革命,促进了金融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三、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比较

1、研究内容比较

在研究内容上,两者存在共同点: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都是为了实现市场均衡,并且获取合理的产品价格体系。这是两者在研究中的理论目标和主要研究的内容,其中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资产定价。

两者的不同点:首先,两者研究的“视角”不同,现代金融学是在完全理性的框架下建立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传统经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也就忽视了投资者个体之间在决策行为上的不同。决策者的心理会因为风险的不确定性而变化,也就影响了最终的决策结果,而理性选择具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研究“视角”的不同也就照成了两者在研究理论上的不同;其次,现代金融学为研究过程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标准,它的研究是基于预期效用下的研究,而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往往会存在诸多背离预期效用的现象,因此非有效市场成为了人们研究方向之一,这也照就了以非有效性的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最后,现代金融学提供了分析工具,用简明的模型来分析复杂的经济行为,而行为金融学不仅有这些分析工具,更重要的是运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各种假设,通过数据收集来完善理论的缺陷。

2、研究范式比较

(1)研究视角和参照系变化

传承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现代金融学,是以完全理性的范式为基本框架展开研究,而决策者也是完全理性的前提,这种理性是贯穿整个研究理论的核心假设,对决策行为之有简单的测度,而行为金融学突破了现代金融学这种只重视理性投资的范式,运用以人为本生命范式取代现代金融学的研究范式,以投资者心理为基点,研究投资者的行为规律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的刻画市场。

行为金融学利用全新的分析工具,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经验为基础使其视野更加的开阔,对投资者的行为偏好描述涉及到形成、决策和判断的过程。将这种偏好归纳为:1、对后果本身不重视,只关注行动与参照点的不同;2、更加关注损失,从而对损失更加敏感;3、敏感性会递减;4、风险态度;5、社会动机和公平意识;6、没有稳定的偏好。而这种偏好是在决策中体现出来的,行为金融学就这种研究范式的不同也更加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

(2)决策和判断过程中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中,投资者会根据经验做判断,这种判断可以簡化决策的过程,但是这种判断受到心理以及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大,会受决策者当时心理的不同而不同,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种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很明显,而认知方式的不同也会加大这种偏差的发生,从而导致决策违背了理性的情况。

3、体系框架比较

现代金融学是对完全理性假设下的市场产品价格机制的研究以及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前提之下,基于资产定价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研究体系。现代金融学研究的前提是完美理论下的研究,有效的市场以及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是前提,而简单的说金融投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行为金融学体系框架是以人为中心,研究心理学对人们的认知以及决策的偏差的影响,而投资者决策的期望是根据心理不同而不同,不是预期假设的各种理论,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偏差的主要因素之一。行为金融学研究了个体之间的作用联系,进一步研究出金融市场整体的行为规律,从而得出市场的价格波动规律。

四、融合趋势研究

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有关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就一直存在,而对于两者地位的认识,一方面,现代金融学理论一直存在下去是因为有其合理性,这种理论可以用简单的工具解释大量的金融学问题,但是一些异常现象的发生,表明现代金融学也有很大的缺陷。另一方面,行为金融学的出现极大的弥补了现代金融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分析上的不足,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的理论,以基本公理为基础,解释市场上的行为偏好导致的结果,从而预测个体的心理变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就上述的观点可以看出,行为金融学和现代金融学的本质没有很大差异,两者的目的都是利用统一的框架来解决金融市场发生的诸多复杂的问题,而当下主流的观点是两者的共同点是可以实现两者融合的前提条件。所不同的是,行为金融学利用心理学的经验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好进行了有效研究和解释,而两者的不同点也可以更加完善金融学领域的理论。

由此可见,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融合是有可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金融学的发展和完善有很大的作用。就可能性而言,两者的研究对象相同,都是以投资者的为切入点,虽然现代金融学将投资者作了完全理性的假设,而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了非完全理性下的投资者的行为,但是两者的研究并不是相悖的,存在可以调和的可能性。如前面所述,两者的分歧只是假设理性与否。行为金融学认为在个体进行直观判断时得到的信息是有偏差的,但是这些偏差的阐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习并改正,也就是说人在非理性状态下的初始行为最终会变得理性。而且当我们仔细的思考研究会发现,可以用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理性标准,在行为金融学理论中找出理性成分。再者,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在模型的建立上是一脉相承的。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相互融合的趋势很明显,对未来金融学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五、结束语

当下金融学理论更注重微观现象的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对研究的影响越来越重,所以行为金融学在满足当下的要求同时也为现代金融学的存在问题作出了完善和解释,从人的心理分析问题,完善了现代金融学的不足。行为金融学从全新的的视角出发,提出全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应用不同的参考系和现代金融学的分析方法,被现在主流的金融学理论所接受。伴随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行为金融学也将不断发展完善,前景也将更加广阔,但是,就目前来看,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直到现在,行为金融学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理论也只是弥补已有的研究理论的不足,这样是不够的,需要提出一个新的体系,能够解决更多问题,并能包含现有的理论,所以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完善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姜黎黎.  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可以期待的融合 [J].经济研究参考.2007(34).

[2]王忠玉.  现代金融学的数量化进程探析 [J].经济评论.2000(04).

[3]谷家东.  现代金融学的困惑和行为金融学的崛起 [J].海南金融.2004(07).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作者:吴家璇

第二篇: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

摘要:传统金融学是一种比较理论化的金融学,传统金融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有效市场假说”作为解决市场金融问题的关键。在解释金融问题时,传统金融学往往会将市场条件看作是一种理想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学公式对金融投资问题进行解释,但市场是变幻莫测的,理想的市场条件往往与实际不符。与传统金融学不同的是,行为金融学不仅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还将心理学运用到金融投资领域。文章通过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理论分歧,希望能够为金融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传统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歧

行为金融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金融学理论,他是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学的不足之处。行为金融学是一种独立的学科体系,它不仅需要经济学和数学的学科知识作为支持,还融合了心理学学科知识、生物学学科知识以及行为学学科知识和社会学学科知识等。传统金融学和理论金融学具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理论基础、决策的风险分析法以及决策模型。

一、传统金融学和理论金融学在理论基础方面的巨大差异

传统金融学是金融学发展早期阶段的一种金融理论,这种金融学理论是以理想化的市场条件为基础的,整个理论围绕着“有效市场假说”开展,并将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分析市场资产投资的重要信息依据。根据传统金融学的观点,每一个资本投资者在资本投资活动当中都是一个理性的人,做出的所有投资决策也是理性的决策,每一种投资行为都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在传统金融学看来,每一个资本投资者都在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投资,并且每一次资本投资行为都在试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效果。因此,传统金融学理论是比较理想化的理论形式。著名金融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施莱佛(Shleifer)认为“有效市场假设”理论应该具备以下三种主要的市场假设条件:首先是金融投资者必须是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投资面前必须保持理性的思考,并且能够作出理性的决策。其次,投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得以抵消,使投资活动能够在整体上保持理性。最后,即使一部分投资者出现了不理性的投资行为,但是在市场变化当中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重新回归到理性投资当中,因为在投资市场当中,资本价格的变化会迫使投资者从非理性当中醒悟过来。

与传统金融理论理解不同的是,行为金融学并不认为市场投资行为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纯理性行为,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投资者本人的影响,但是投资者本人并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投资者本人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会出现心理或者生理上的波动,这些都会影响投资者对投资行为的决策。行为金融学主要是针对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对市场投资变化进行深刻地理解。市场具有很大的变化,往往会使投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这种变化与波动也是瞬息万变的,来不及让投资决策者进行详细的调查,只能依靠投资者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做出决策,因此,资本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投资者来实现的。除此之外,市场资本投资也并非完全按照投资规则进行,一些时候,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交易内幕,当然,这些都是投资者无法准确获知的消息,而投资者只能依靠公开的信息进行决策。根据金融市场的运转规律,通常情况下,金融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指的是“非财富最大化行为”,在现实的投资当中,由于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一些投资者在投资活动当中有时候并不是把利润作为最大目标,在这种投资目标的指引下,这些投资者可能会做出一些看起来是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另一个方面则指的是“系统性的心理错误”,由于各方面认知偏差的影响,投资者的心理活动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就会导致投资者在决策的时候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将投资者看作是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即使出现各种偏差,但是投资者的最终行为在整体上也依旧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则并不认为投资者的行为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理性行为,而行为金融学则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对投资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的。

二、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金融学进行的挑战

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理性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往往会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理性投资进行研究:首先是“贝叶斯”理性规则,这种理性规则的主要内容是指主观概率更新规则,具体是指在投资者获取投资信息之前,投资者自己会有一个先验概率,当投资者接受到信息之后,投资者需要按照“贝叶斯”理性规则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自己之前得出的先验概率进行修正,最后再得出理性决策。其次是“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具体指的是,当投资者通过“贝叶斯”理论得出后验概率之后,投资者利用函数对信息进行计算,并根据自己的期望,对资源进行合理重组和优化配置,通过投资来达到自己的期望目标。

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金融学家也开始对理性人假设提出了三个主要的疑点。首先,在投资当中,投资者往往会选择一个投资参考点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但是投资参考点往往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当中的,因此,在投资当中,投资者需要对投资参考点的变化进行分析。其次,每一名投资者都会在投资活动当中积累一定的投资经验,投资者在投资当中首先考虑到的通常会是自己的经验,而不是“贝叶斯”法则。最后,金融市场具有很大的复杂性,投资者获取的各种信息可能是真实的市场信息,也可能是一些虚假信息,这些都会对“理性人假设”提出挑战。

在金融市场,投资者的个人因素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者个人的原因也是投资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行为金融学的观点,认知偏差具体指的是投资者的行为和投资决策经典理论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他们分别是投资者面对投资风险时的一种态度、投资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投资者过度乐观的态度或者是过度悲观的态度。在投资活动当中,投资者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避免经济损失,而并不是投资者本身对风险存在厌恶。在关系到人们自身的收益状况时,投资者往往会出现对风险的厌恶,反之,当风险关系到投资者的损失时,投资者往往会表现出对风险的爱好。其次,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一些人天生比较乐观,而另一些人则比较悲观,这些都会影响投资者对投资的判断和决策。

金融投资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金融市场往往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投资者,不同投资者之间会出现相互影响的现象,从而使投资市场出现一些非理性的偏差行为,在金融学当中通常会将这种行为称之为“群体行为”。但是,在传统金融学理论看来,虽然金融市场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但是这些非理性行为会出现相互抵消,从而使金融市场能够在整体上保持理性。与传统金融学不同的是,行为金融学则并不认为非理性投资行为是一种随机行为,受这种观点的影响,行为金融学认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之间并不会出现抵消。

有效市场假说是传统金融学当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传统金融学认为在有效市场的影响下,市场价格是资本内在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样的资本必须依据自身固有的价值进行交易,不能够出现不同的价格,然而,与传统金融学的理论观点不同的是,在现实的交易当中,资本可以在不同的市场当中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出售,行为金融学正是看到了金融市场的这一特点,并对金融市场的这一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有限套利”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了价格对信息的错误反应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行为原因。除此之外,噪声交易也是导致市场非理性的主要原因。

三、投资决策模型方面出现的分歧

在传统金融学当中主要包括了两种金融决策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别为有期权定理论模型以及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模型。除此之外,行为金融学投资决策模型则包括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具有很大的区别,行为资产定价模型没有将投资者看成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理性人。根据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将投资者分为两种主要的种类,他们分别是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两种主要的情况。在具体的资本投资活动当中,信息投资者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理性投资者,在交易当中会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开展,他们能够在投资决策当中始终保持理性,并不会受到各种各样认知信息的影响,他们的出发点是如何将资本通过配置获得最大利润的。与信息交易者不同的是,噪声交易者并不会在具体的交易活动当中严格遵守资本资产定价模式,他们通常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认知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非理性决策。当然,在金融市场的现实运转当中,这两种不同类别的交易者会在交易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决定金融市场的资本价格。如果金融市场里面的交易者多为信息认知型的交易者,那么金融市场将会表现出很大的效率,当然,当噪声交易者成为了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时,整个金融市场将会表现出比较低下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市场行为模型当中,行为金融学中还出现了两种比较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他们分别是DHS理论模型和BSV模型。最后,市场理论模型还包括有统一理论模型和羊群理论模型这两种模型类别。

四、结语

在经济学当中,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也是经济理论学说的理论基础。由于理论基础的不同,目前主要有两种最基本的金融理论,他们分别是传统金融学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是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完善,他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

参考文献:

[1]赵晶.解析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J].学习与探索,2014(10).

[2]丁志国,徐德财,赵晶等.由理想市场到现实交易:现代金融学理论假设的演进[J].当代经济研究,2013(10).

[3]柳维芳.基于双拐点预期理论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J].生产力研究,2014(03).

[4]李源,李杰.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行为分析及策略建议——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3(12).

[5]郎镐.行为金融学在我国市场上的应用探析[J].时代金融(中旬),2015(01).

[6]任元江.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效率探析[J].城市地理,2014(18).

[7]沈玉星.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与公司理财——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4).

[8]付杰.行为金融学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2).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作者:甘兴军

第三篇: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

摘要: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现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它就是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在传统金融学的基础上,行为金融学在传统金融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继续发展。同时,风险管理理论已成为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针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在风险管理理论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本文将分别论述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希望可以通过比较给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传统金融学;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发展态势稳健,同时金融界的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又反过来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在面对高收入的状态下,随之而来也伴随着风险事件的发展,金融风险不仅会损害到收益,严重时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研究金融学的风险成了金融行业的研究重点,降低风险,保证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二、传统金融学理论基础

传统金融学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是专家们经过不断地探索而形成的一门理论,在金融学理论不断发展的状况下,有效市场假说仍作为金融学理论的基础。在传统金融学中,将资产化为有形的人,认为市场的价格变动不受市场摩擦力的影响,而是单纯地反应资产的相关信息。同时,传统金融学理论将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视为理智的行为,不存在盲目的投资,将投资者们限定为不愿承担风险的形象,并且期望投资能得到最大的收益。在这种假设的情况下,证券的价格就是投资者意愿以及受欢迎度的体现,但是价格的发展仍存在不可预测性。总的来说,传统金融学是将有效市场假说作为理论基础,同时各种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假说之上,同时附加以严密的数学公式,来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预测。

三、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

行为金融学是在传统金融学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进化演变出的新学科,行为金融学不仅基本包含了传统金融学的基本内容,同时对传统金融学的不足进行研究补充,形成了涵盖、心理学、数学等多方面内容的新理论。行为金融学将投资者的行为用心理学、行为学加以分析,将决策和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行为金融学不仅研究一般的金融现象,同时对于金融行业的异常现象也加以研究。行为金融学的诞生不仅丰富了金融理论,同时也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帮助。

四、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相同点

行为金融学作为传统金融学的延伸发展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对于风险的研究理论存在相同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理论来源相同

行为金融学是作为传统金融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的理论来源是相同的。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是在充分融合了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上,加之对于传统金融学的缺点进行完善,进行有效的补充,比如,在对资产的角色进行假设时,传统地金融学认为投资人的投资行为是完全理智的,而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人的投资行为的认定是认为投资人存在理性的一面,同时也有非理性一面的存在。同时对于市场的发展,传统金融学忽视市场摩擦力,认为市场摩擦力不存在,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的价格能反映出投资者对于证券的信任和欢迎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行为金融学完善了传统金融学的不足。

(二)对于风险的研究手段相同

两者对于风险的研究手段均是依靠假设,将经济学假设作为理论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一定的金融市场发展模型,提前对风险进行预测。我们可以知道,完全建立在预测模型上的风险预测是受到各个方面影响的,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因此风险预测模型需要有切合实际的假设,从各个方面研究不同因素对于市场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市场整体,对金融界的异常现象进行解释,提前对风险进行规避。

(三)理论的切入点相同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对于风险管理理论具有相同的切入点,主要表现为对市场行为的决策、市场的运营状况、市场活动以及证券价格变动等:在对影响市场活动的因素方面来说,传统金融学以及行为金融学普遍认为人是主导市场活动,对市场活动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人是市场活动的中心,任何市场活动都将以人为中心进行,体现了人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市场风险管理的量化方面,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普遍采用理论模型的方法,科学、准确地对市场变化进行分析。

五、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不同点

(一)基本假设存在差异

传统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对于市场的摩擦力为零,投资者的行为均是理性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理性的投资者可以认识并抓住每一个合适的投资机会,避免不合理的投资,从而使得非理性的投资者无法获取收益,最终慢慢地被淘汰。而对于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认为不同的投资者具备不同的能力,导致在面对投资市场时,對于信息的获取和决策能力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行为金融学将传统金融学对于市场的假设进行补充和修改,认为不存在传统金融学所假设的市场环境,在有了合理的市场环境假设的基础上,便方便进行风险的预测。

除此之外,传统金融学对于投资者的角色设定是理性的人,而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者的角色则是存在理性和非理性两面的。在传统金融学的假设下,投资者会努力在金融市场中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行为金融学则会充分考虑投资者的不同心态,加之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学、行为学分析,各个方面综合作用影响投资者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者的假设更加贴近于实际。

(二)理论构建模型存在差异

传统金融学的理论模型主要是针对资本资产等的定价模型,而行为金融学则是针对行为资产定价的模型。不同的模型对于投资者的角色设定存在差异,这样就会导致在两种模型下出现不同的市场环境。同时投资者的行为若缺乏理性,则会产生市场噪音,过大的市场噪音会导致金融市场逐渐向无序的方向发展,如果投资者大部分为理性地投资者,那么市场的运转效率将会大大上升。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理论构建对于投资者和市场的假设都存在差异,导致对于风险的预测程度也存在差异。

(三)理论基础不同

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将期权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作为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于风险的设定,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是在保证规避风险,风险变动符合预期设定的情况下,将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扩到最大化,这将大大忽略投资者在决策时因心理活动对决策产生的影响。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建立在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并全面地借鉴于心理学、行为学等理论,对市场主体的心理及决策行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理论发展、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市场风险管理的规范化,更大程度的规避了风险,科学地实现了风险的管理。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者的研究融合了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更加贴近于实际的金融市场,因此在市场中,行为金融学更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通过研究行为金同学,投资者可以更好地通过构建自己的投资策略来谋取收益,避免了过分受到自己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发展完善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构架完善的理论体系,更好地帮助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又琳.浅析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J].全国商情,2016(16):108-109.

[2]甘兴军.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J].中国集体经济,2015(30):85-86.

[3]郭奕汛.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比较分析及启示[J].新经济,2015(Zl):56-57.

作者:王程 李振波 余承谦 徐子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税法论文范文下一篇:营销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