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2023-02-04

第一篇:关于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一)

作者:李燕燕

"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周国平

随着年龄渐长,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对很多事情多了许多无奈,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台词,"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而这种变化是保护自己的有效途径,虽然无奈,确实有效。可是,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时,也会讨厌现在的样子,而拯救自己的只有书。读书,不似与人交谈,不用担心别人没时间、没心情,甚至遇冷碰壁,只要你有时间,有想法,就可以坐下来,静静地读上许久,尤其是经典,多为浓缩精华,句句透着哲理,好似长者娓娓道来人生道理,轻松惬意,又受益颇多。

而周国平的散文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人生的坎,想不开,过不去时,我喜欢读读他的文章,很多时候都会深有感悟。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困于自身想法出不来,烦恼、痛苦、郁闷也就接踵而至。读周国平的散文,让我懂得,人活一世,活着是一个态度,正如周国平所说,"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所以,端正态度,活出性情,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才不枉此生,也会因此更积极地看待人生浮沉、世间百态。

所以说,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感悟社会、体味人生,也会更容易更清醒地去认识自身、活出自己。社会愈加现代与科技,人们却愈加烦恼与高压,一剂很好的良方就是书,读好书,好读书,很多事情就会看得透,想得开,人生的路也会更好走些。

与书相伴,人生幸哉!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二)

执著,亦是超脱

王丽阳

细细想来,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是很短。

说不长,是因为在帝国兴衰、王朝更迭的历史长河中,在星辰的运转中,区区几十年太不值一提了。说不短,是因为和只有数十年甚至更短寿命的动物们比,几十年又是那样的漫长。

在这样一个不长不短的人生中,我们会无可避免地思考、直面一个问题:人只有一个人生。那么,纠结的问题来了,面对这一个人生,我们是悲观地看成虚无,还是乐观地完全看成所有,还是以平常心去面对?

如果我们悲观地看作虚无,也就是将整个人生看作零,那就会毫无希望。捷克作家昆德拉笔下的主人公常说:"只活一次等于未尝活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活过,直接将一次人生和虚无、零画上了等号。这种想法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而且只有一次机会,确实挺煎熬的,每天都要想着会不会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但要是天天这么折磨自己,那不是天天不快乐吗?天天伤心,那倒不如不活。

换个角度想一想,既然人只有一个几十年的人生,为何天天要愁眉苦脸呢?为何不将每一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呢?人,要活在现实,活在当下,不要每天担心明天的事,谁会知道明天发生什么呢?所以要把握现在,将每天都过得充分、开心,这不就足够了吗?所以我们要执著于当下的每一天,而不是虚无的未来,更不必沉湎于过去。

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执著。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童心,始终用孩子纯净天真的眼光看向世间万象。可是,这又是一把双刃剑,童心让他的诗词风格独树一帜,也将他推入了万丈深渊——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但,就在这样薄凉的世界里,他旷达乐观随缘自适,执著却不固执,获得了无上的快乐,这何尝不是一种超然脱俗?

执著,并不是固执。执著,亦是超脱。

东台市实验中学 初三(18)王丽阳

指导老师:陈晋华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三)

哲学的力量

-----读周国平散文精粹集有感

文 | 杨华

我对哲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是通过阅读周国平的散文精粹集意外获得的,周国平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我近期阅读的散文集《守望的距离》是其代表作之一。书中包含了周先生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所写散文十二辑,内容主要是哲思和人生寓言、以及关于幸福、自我、生死、智慧等心灵感悟体会。

曾几何时,我与大多数远观哲学的人一样,对哲学心存畏惧,认为哲学书通常是厚厚的大部头里,藏着满满的高深莫测和玄妙晦涩,是很难生出勇气去逐页翻阅的。而周国平先生在《哲学与随感录》中表达了他在哲学中的成长和悟道,让你突然触碰到哲学的亲和,周先生认为寻找自己是一种智慧,而哲学就是教人智慧,他倾向于用随感的方式本然地写出关于思想感情的真切感受,令其保留不间断的生命的线索并呈现质朴的美,这看似简单愿望与做法,却正是他在哲学上全部的野心。当然,这也成为我对其文章浓厚的阅读兴趣所在。

跟随周先生对哲学的理解,我渐渐发现,他表达出的这种哲学思想,更象是一种豁然的生命观,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一种诚恳的价值态度,一种在面对自我时的精神慰藉,()它奇妙地一步步将你带入更加平静的态度去正视这个充满压力与浮躁的时代,重新审视自我、回顾人生,唤起每个人属于自己的人生思考和喜悦。

也许正是因为他书中贯穿的这些全无高高在上、权威般的独断性思想,加之全文当中字里行间轻松流淌着诗意的文笔、绝妙的生活洞见,使其哲思更易使读者心灵贴近并与之呼应,令你不断会欣喜地发现生命中的种种相似共通。

周先生曾说"读书的收获有两种。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到的东西叫知识。二是通过读书发现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因此获得了生长、开花、结果的机会。这样收获到的东西,我称之为智慧。"阅读周先生的文章,情不自禁地会引起我们在认识各种书的微妙关系思考,"人与书之间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恋,反目,共鸣,误解,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给人生添上如许情趣。"

哲学的本源无疑是深刻的,初读周先生关于哲学与女人之间关系的论调时有几分诧异,他说"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乍一看,真以为是男权意志的反映或轻蔑,细读方知他对于哲学之爱的深切和对女性饱含的怜惜,他说哲学如果仅仅令人深刻,这并非一种喜悦,进入思辨的迷宫,反而丧失了一种女性的柔软。这一番话,令人惊叹,真正智慧的哲学思考是藏着深度与温度的,周先生的智慧里不仅包含对哲学的敬重,同样也饱含着对女性哲学的包容,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哲学的深刻,并不应该是我们所竭尽全力追逐的力量,女性保留的直觉与情感对于哲学而言,散发的本来就是有别于大深刻的柔性力量 .周先生的散文集令人着迷之处,不仅在于他豁然的人生观,那些哲理象一束光汇聚,照亮困惑之路,抚慰茫然不安的心灵,更重要的是,他悄悄地开启了读者思考的神秘按钮,点拨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活得更加清新质朴、沉静从容。

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生命、目标、自我该如何呈现?

关于生命,他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本色,"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对于生命的思考,他感叹"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关于目标,他告诉我们应懂得超脱人生的沉重枷锁,因为他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始终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真性情所引导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他对于这种所谓的真性情的定义,正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和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关于自我,他相信人格独立之下的丰富内在,相信"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他在书中平和唤醒读者的真实感受,帮助我们清理杂乱的思绪,让我们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真正的自我,读懂人生的价值,勇敢寻觅未知的可能。我想,生活中对于哲学的思考,应无惧任何沉重的人生话题,无需苛于是非的论究,我们当敢于自嘲,敢于与过去的时光和解,便是一种豁然的智慧。

作为一个哲学家,周先生他所作的是一种探究人生之谜,追索生活价值和意义之旅,虽然在功利下的时代,这种探究难免显得孤独,但是却极其珍贵。因为普通人能透过他的文字传递,明亮生活的颜色。

人生漫长的历程,或多或少有来自工作与生活的各种风浪与变故,在读周先生的散文时,我也发现虽然周先生对世俗的权力与利益并不热诚,但他也并无消极的清静无为思想,甚至他还抵触这种哲学,他觉得人生就应该生机勃勃,就应该欢畅淋漓,他认为,心灵是个奇特的账薄,只有收入,没有支出,痛苦与欢乐的体验都是一种收入,人真正意义的成熟,一定是消化了社会的成规陋习之后将其扬弃并返朴归真的过程。若没有独立的人格作为强大的支撑,容易遭受打击或崩溃。仔细阅读和体会周先生在散文集所传递出的哲思,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有思辨,有深刻,还有温度,虽然他清楚男性的理性成熟往往以退化感性作为代价,却更加包容地愿意接受女性哲学的一丝柔和。阅读周先生的散文,教会我们的更多是对人生经历的梳理与思考,寻找与发现生活、贴近与热爱生活、让本真归于生活的态度。

周国平这本《守望的距离》饱含哲学思辨,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的智慧魅力,文笔中保持着诗意的美好,更象是一本谈人生美学的书,透过他对生活的自然感悟,激活我们对生活的爱与审美之心,以超出功利、更开阔的视角看待人生变化,这样想来,守望距离 ,也是守住初心,以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观望未来的人生之路吧。

(文/杨华)

第二篇:周国平读后感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周国平的《妞妞》不是一本让人读后“潸然泪下”的书,而是一本让人“泪如泉涌”的书。“十一”期间到新华书店买书,站着随手翻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两页,眼泪就涌上来了。从某种程度而言,流泪是奢侈的,因为泪水可以涤荡人心的许多杂质;又或许父母之爱是一种本能,对生命的敬畏与珍爱也是一种本能,这种感情一旦被唤醒,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会让人心疼。而在后来从头至尾的阅读中,我确实都被这种心疼揪痛着。

《妞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妞妞的父亲是个哲学家,母亲是个天真未泯的小女人。他们的婚姻虽有问题但感情新鲜别致。对于父母而言,妞妞无疑是一个天使,但这个天使来到人间十八个月后便被上帝召回。她徘徊在无可挽回的死亡的旅途上,却一路播洒欢笑。在此过程中,哲学家一直思考着生与死的重大问题,而小女人慢慢成长为一位真正的母亲,三个人彼此依赖,彼此温暖,愈陷愈深……

如果说死亡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命题,那么妞妞则是很早就直面的。她既是无知的,又是代表灵性的。她泡沫般的短暂一生,似乎专为承受苦痛而来,她生命的序曲同时也意味着终结。但她始终兴致勃勃地“呀呀”学语、学步、学看世界,不曾计较生命的一寸寸逝去,而是以童心拥抱每一寸获得;哲学家是代表父性的,小女人是代表母性的,他们看世界、看待生与死的角度和方式都不相同,他们沉沦的姿势也全然不同。妞妞夭折后,哲学家与小女人选择了分手,但妞妞永远是他们生命中的至痛,永远停留在彼此的记忆里。

每个生命都是偶然的,但这并不妨碍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有些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妞妞》一书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来,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与笑都是直击人心的,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让人肃然起敬。这不仅是一本不幸的父亲悼念他早夭爱女的书,更是一本颂扬生命,也缅怀和反省生命的书。本来很容易沾染的文人习气,因哲学的底子而显厚重;本来很容易出现的伤情、滥情,因情真意切和克制收敛的叙述方式而感人至深。

沉浸在书里的那几天,每天洗完脸照镜子的时候,我都会格外认真地端详自己的眼睛。我开始原谅它的近视,原谅它的单眼皮,原谅它的不亮不清澈,而格外感恩父母给予自己一对完好无损的瞳孔,因为没有什么比阻碍我与世界自由的视觉接触更为可怕。我想象着妞妞那黄色的“猫眼”长着丑陋而可怖的肿瘤,正渐渐往眼睛外面长,吞噬光明,继而吞噬妞妞可爱的美丽的娇小的生命……

十八个月,目睹一个生命从诞生到萎谢,经历悲剧的每一个幕次、每一处细节,体验大悲大喜。纵然那“喜”是卑微的、命运间歇性的赐予,也因此而尤显弥足珍贵。这出“将美撕毁给人看”的悲剧,自始至终是那么完美地、也是令人心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剧中人物无论是妞妞、还是身为哲学家的父亲(作者)、小女人的母亲(雨儿),甚至配角阿珍等等,都无限深情地投入,决不懈怠其中任何一个细微处,哪怕如芥豆之微。虽哭笑不由人,但都全力以赴……

从前读陆幼青的《死亡日记》,读陶金的夫人追忆、悼念丈夫的书,都远远不可能有这样的震撼。比起《妞妞》,前两者多少是造作的——尽管这样说是对亡者的亵渎,请原谅我无意中的不敬。

第三篇:周国平《妞妞》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国平《妞妞》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周国平《妞妞》读后感范文1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周国平的《妞妞》不是一本让人读后“潸然泪下”的书,而是一本让人“泪如泉涌”的书。“十一”期间到新华书店买书,站着随手翻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两页,眼泪就涌上来了。从某种程度而言,流泪是奢侈的,因为泪水可以涤荡人心的许多杂质;又或许父母之爱是一种本能,对生命的敬畏与珍爱也是一种本能,这种感情一旦被唤醒,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会让人心疼。而在后来从头至尾的阅读中,我确实都被这种心疼揪痛着。

《妞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妞妞的父亲是个哲学家,母亲是个天真未泯的小女人。他们的婚姻虽有问题但感情新鲜别致。对于父母而言,妞妞无疑是一个天使,但这个天使来到人间十八个月后便被上帝召回。她徘徊在无可挽回的死亡的旅途上,却一路播洒欢笑。在此过程中,哲学家一直思考着生与死的重大问题,而小女人慢慢成长为一位真正的母亲,三个人彼此依赖,彼此温暖,愈陷愈深……

如果说死亡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命题,那么妞妞则是很早就直面的。她既是无知的,又是代表灵性的。她泡沫般的短暂一生,似乎专为承受苦痛而来,她生命的序曲同时也意味着终结。但她始终兴致勃勃地“呀呀”学语、学步、学看世界,不曾计较生命的一寸寸逝去,而是以童心拥抱每一寸获得;哲学家是代表父性的,小女人是代表母性的,他们看世界、看待生与死的角度和方式都不相同,他们沉沦的姿势也全然不同。妞妞夭折后,哲学家与小女人选择了分手,但妞妞永远是他们生命中的至痛,永远停留在彼此的记忆里。

每个生命都是偶然的,但这并不妨碍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有些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妞妞》一书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来,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与笑都是直击人心的,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让人肃然起敬。这不仅是一本不幸的父亲悼念他早夭爱女的书,更是一本颂扬生命,也缅怀和反省生命的书。本来很容易沾染的文人习气,因哲学的底子而显厚重;本来很容易出现的伤情、滥情,因情真意切和克制收敛的叙述方式而感人至深。

沉浸在书里的那几天,每天洗完脸照镜子的时候,我都会格外认真地端详自己的眼睛。我开始原谅它的近视,原谅它的单眼皮,原谅它的不亮不清澈,而格外感恩父母给予自己一对完好无损的瞳孔,因为没有什么比阻碍我与世界自由的视觉接触更为可怕。我想象着妞妞那黄色的“猫眼”长着丑陋而可怖的肿瘤,正渐渐往眼睛外面长,吞噬光明,继而吞噬妞妞可爱的美丽的娇小的生命……

十八个月,目睹一个生命从诞生到萎谢,经历悲剧的每一个幕次、每一处细节,体验大悲大喜。纵然那“喜”是卑微的、命运间歇性的赐予,也因此而尤显弥足珍贵。这出“将美撕毁给人看”的悲剧,自始至终是那么完美地、也是令人心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剧中人物无论是妞妞、还是身为哲学家的父亲(作者)、小女人的母亲(雨儿),甚至配角阿珍等等,都无限深情地投入,决不懈怠其中任何一个细微处,哪怕如芥豆之微。虽哭笑不由人,但都全力以赴……

从前读陆幼青的《死亡日记》,读陶金的夫人追忆、悼念丈夫的书,都远远不可能有这样的震撼。比起《妞妞》,前两者多少是造作的——尽管这样说是对亡者的亵渎,请原谅我无意中的不敬。周国平《妞妞》读后感范文2

人生是一个过程,结果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因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应该得到认真的尊重。

但是,不是每一个生命的结束都是悲剧和罪过。死亡本身无所谓可怕和不可怕,折磨人的是眼见至亲至爱的凋零过程和等待,是那样的无可挽回,无可奈何。妞 妞是“这一个”,她还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她失去了看见美丽人间的眼睛,她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留恋,归去也许是她的幸运。所以,死者不能回头理解的惨痛 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剧体验。

因为有爱,所以有家;因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实质的形式和内容。回了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妞妞。每一个妞妞来到世上,都是爱的奇迹,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所以每一个人忙忙碌碌为了谁,才会有一个相同的答案。

可是世界上有无处不在的善良,也到处充满有意和无意的伤害,让觉醒的灵魂无处可藏,让脆弱的生命防不胜防。妞妞,妞妞的爸爸,还有妞妞的妈妈……上苍 无法让所有的善良得到疼爱和珍惜,上苍无法让所有的伤害得到惩罚和谴责,也许只有善待自己和呵护自己,才能让生活不会无奈的了结,才能让快乐长长久久地延 续。

让成功付出代价,让痛苦得到补偿,命运不会到处复制相同的悲剧。父精一母血,几亿分之一的机会,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上,已经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天早上, 可以和?光撞个满怀;每个夜晚,可以和甜梦共话往事。每一个生命来到世上的第一个声音是啼哭,这也许是一种荒唐。我们没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平,我们 有更多的理由面对岁月,说声感谢和感恩。

感谢周国平 ,感谢妞妞,感谢成为历史的.痛苦和眼泪,也感谢属于自己的坎坷和得失,让我们知道,让我们理解——活着,没有理由不好好地生活着。周国平《妞妞》读后感范文3

相比较周国平的其他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充满了一种来自亲情的感动和温暖。书里,一个父亲用爱与深情记录着他在世间存活了十八个月的、身患癌症的女儿的点点滴滴,包括她的一颦一笑,她的一喜一怒,她超乎寻常的聪慧,她面对病症的无知无畏,她原先散发着奶香的温热的饱满丰盈的小身体,她最后被病痛折磨的可怜巴巴黯淡无光的小模样,她留给人间的欢乐,她带往天堂的病痛……同时,书中真实地记述了拥有这样一个可爱却注定会夭折的孩子的父母要承担的凄苦、无奈、迟疑、委屈、愤怒、哀痛和绝望。而身为哲学家的周国平,书中自然而然加注了在那个特定期间,他对生命对生死对人性的慎思。然而,任何哲学、宗教、信仰都无法拯救苦难,只能活在当下。当时的周国平,只要做一个平庸的父亲,而不是什么杰出的哲学家。他的理由很简单:“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娇嫩的小生命那么使我爱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

最后,妞妞无可避免地离开了世间。而她的父母,在共同经历这样巨大的丧女之痛后,各自走向自己未来的生命轨迹。在这本书新版时,周国平已经再次拥有了一个像妞妞一样可爱聪慧健康的女儿,这不是对他曾经丧女的补偿,他坦承:“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而我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我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新生命的到来是我生活中的一个独立事件,与我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因果联系。”在他重享做父亲的天伦之乐时,他依然在心中最深处为妞妞叹息。

探询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在美国,它被称为中国医学人文学的重要作品,如果它能推动人类反省今日医学的非人道状况,自然是好事,但这绝非作者本初的意思。它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已逝女儿的承诺与怀念——写一本妞妞的书,为了忘却的纪念,用文字守住妞妞生前带来的快乐,也用文字抚慰妞妞离去的哀思,从而获得平静。

在我的想象里,周国平是个孤独的人。他说过:“如果你渴望爱,你必将孤独。”然而,他依然选择爱,爱这个热烘烘的人间,爱这世间的人和事。他的智慧不同于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把爱当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弃绝,扼杀生命的意志,他的智慧是把痛苦当作爱的必然结果加以接受,化为生命的财富。”他的爱不理睬佛的指导。在《妞妞》一书中,我进而发现周国平是一个体恤的人。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的朋友对他的不幸小心翼翼地回避着。周国平感受到了朋友的体贴与窘迫。有一天,他把他们请到家里。“什么也不用说,或者随便说些什么。”他微笑着对他的朋友说。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渐渐活跃起来,说着平时关心的种种话题。朋友走后,周国平感到一阵轻松。他终于把朋友在沉默中分担的不幸全部归为己有了。能觉察并做到这些,不仅仅需要从容的胸襟,还要温和的天性。因此,周国平的哲学,有着人间的温度。

【周国平《妞妞》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周国平妞妞读后感

2.周国平《妞妞》读后感

3.作文:父爱与珍惜 -周国平《妞妞》读后感

4.《妞妞》读后感范文

5.妞妞读后感范文

6.关于《妞妞》读后感

7.《妞妞》读后感

8.《妞妞暑假》作文精选范文

9.小狗妞妞作文范文

第四篇:周国平的《妞妞》读后感

把握现在的幸福

--周国平的《妞妞》读后感

高志忠

夜,静悄悄,静悄悄。

在温馨的灯光下,我认真捧读周国平为女儿写的一本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中年得女妞妞,在出生后不久却被诊断患有绝症,仅在世间存活562天的人生感悟。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极少,却令人心碎地发生了。而那个不幸又幸福的妞妞,在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一年半后,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依恋和渴望,带着父母深深的爱,在父亲一次次绝望的祈祷中,终于逝去。这种发病率仅为一万二千分之一的绝症,偏偏就落在妞妞身上,成为了本书最美丽、最悲惨的故事。

很难想象,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把这些刺心的痛从记忆深处掏出来的。

记录是那样的细腻:“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有人会说妞妞的离去是一种解脱。其实这是片面的,凭什么别的孩子可以在阳光下追逐,而妞妞却要解脱呢?如果妞妞存活,也可以像别人的女儿那样戴上红领巾上学,也可以像别的女孩那样谈情说爱,也可以像别的女人那样成为一个幸福的母亲……至情至性的周国平却用他的文字,留住了和妞妞相处的562个日夜,妞妞的可爱与不幸,死亡阴影下抚育女儿爱哀交加的心境,亦实亦幻的线描插图,一切让读者感到妞妞的呼吸与命运。

作者的随笔,融感情和理性为一体,给人以心灵的净化,人生的启迪,却又是那么的平实感人。

在书中,他用“幸福”“智慧”“生命”“死亡”“选择”“失去”“灾难”等字眼,诗性的情感,叙述着一个父亲从酝酿生命到期待生命的降临,从哺育生命再到与生命告别的整个心路历程。纵观这些文字,妞妞的一生虽然极为短暂,如同昙花一现,但是,却一直紧紧抓着我的心,使我深切领悟到生命无常、血脉相连的那一份挚爱深情。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偶然的,黄泉路上没老少,根本无法选择,妞妞和春天的花朵一起绽开,却伴着秋叶一起凋零。

在大自然的永恒循环中,她的生命是一个美丽又悲惨的偶然。然而,她的灵魂,将伴随父亲的祝福,一同升入天堂:“我相信天堂是一片花的海洋,当你在这花海里嬉戏时,你明亮的眼睛一定满含惊喜。”

合上书本,睡意全无,思绪万千。身为人父,我想起了远在他乡读书的女儿。因为路途迢迢,一年里只有寒暑两个假期才能回来团聚,平时与我交流不多。

遥想女儿幼时,无忧无虑的她整天像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跟在身边,总觉得“闹人”,盼望她快快长大;如今真长大了,却一下飞到祖国的大西南昆明。现在想想,孩子小时候的“闹人”,也是一种幸福!

有个笔友的QQ签名和“说说”经常更新,不断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缺少幸福感。我劝其静心想想,其实幸福一直萦绕在每个人身边,而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忽略了。只一味地抱怨命运不济,并不解决问题,回头看看,是不是我们迷失了心志,失去了平衡,忘记了自己所处的境况。

幸福也好,苦难也好,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情也好,亲情也好,需要我们的灵魂在场。用心去品味生活的滋味吧,正因为有了挫折,有了失去的悲伤,我们才应该更加懂得去珍惜那份握在手里的幸福。

随着气候转凉,已开始供暖,书房温暖如春。想想劈柴生火的日子,现在真幸福;此时,夜深人静,正待关闭电脑,惊奇地发现女儿也在线,通过QQ与她叙唠家常--得知学习、生活情况均好,甚是欣慰。

回到卧室,见妻子已经熟睡,发出了轻微、均匀的鼾声。我突然领悟:这平淡如水却温馨无比的日子,正是握在手里的幸福!周国平文集读后感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语录

第五篇:周国平妞妞、宝贝宝贝读后感

读完《妞妞》时准备写篇读后感,由于一些原因搁下了,于是在读完《宝贝宝贝》后一起写对这两本书的感想,周国平妞妞、宝贝宝贝读后感。

《妞妞》仍然是语文老师介绍给我的,那是在我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后和老师的一次谈话中得知的,当时我说我喜欢中国女作家的书,我总觉得译本失去了原有的味儿,而外国名著再有名,我也没有能力读原著,其次,女人的心思比男人细腻,而我作为一个女性读者,女人的书自然合我的胃口,老师说周国平比女人的心思还细腻。现在,我表示认同。

2011年8月23日新都桂湖大街上,中午由于午饭的事我和强哥发生争吵,为了避免难堪,我走进一家小书店平缓心情,然后就看见了《妞妞》,我毅然决然的掏了身上所剩不多的钱买了下来。之所以提到买书的过程,因为在后来失恋的那段日子里一直是妞妞陪伴着我,让我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提出了质疑,《妞妞》告诉我,没有任何东西比我还活着,还存在于天地之间更应该感到幸福。妞妞喜欢说:他妈的,我学会了,我愿意和妞妞一起咒骂,骂的是什么?骂一切该骂的。

《妞妞》后记里周国平提到了和雨儿的离异及现在的女儿啾啾,于是我托姐姐在卓越网买下了《妞妞》的姊妹篇《宝贝宝贝》。

读《妞妞》是沉痛惋惜的,读《宝贝宝贝》是愉悦欣喜的。啾啾是幸运的,拥有着妞妞没有的健康,有着常人的体质。然而,如若没有妞妞,啾啾的幸运便不会对比的如此鲜明,所以,其实我们都是幸运的,只是身边少了如妞妞一样的参照。

写到这儿,我有必要大概介绍下两本书:《妞妞》是周国平为先天患有癌症,只活了一岁半便重新回到天堂的女儿妞妞写的书,书中记录了妞妞一岁半生命的璀璨,同时也有大量的篇幅记录了与妻子雨儿关于妞妞、生命等的谈话,另外更有很多对人生思考的哲学,读后感《周国平妞妞、宝贝宝贝读后感》。 当然,这一切都围绕着那可爱至极、可怜至极的妞妞。《宝贝宝贝》是周国平为其与红的女儿啾啾写的书,书中分类呈现啾啾从出生以来的各类生活趣事,将啾啾鲜活的展现了出来,书中关于人生等高层次的哲学问题谈论的相对少一些,第三任妻子红也主要是以啾啾妈妈的身份出现在书中。

妞妞与啾啾,同父异母的亲姐妹,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命运。妞妞不是那在空中飞过没有留下痕迹的鸟儿,妞妞叩问着医德、透着朝气,说来奇怪,她短暂的生命却让我觉得焕发着更加澎湃的生机,她是一株过早凋零的芽儿。据周国平所说,啾啾在腹中5个月时有着和妞妞一样的遭遇,妞妞的死亡并没有对现今的医德起到一点点启发,也难怪,如果仅仅一些生命的逝去就可以改善当前的医德问题,那么医德早就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了。可是,连生命的逝去都无法改善医德,还有什么可以呢?

啾啾的幸运不仅仅相对于妞妞,啾啾的健康也不仅仅是相对于妞妞。啾啾有着一对开明的父母,有着很多孩子没有的健康心理。昨天我说了一句话:早上七八点起来学习,我会觉得你很认真,早上五六点起来学习,我会觉得你很可怜。我的这个观点会招来很多人的唾骂,可是我依旧觉得不应该过快节奏的生活,那样的高压只会让其成为生活的傀儡,享受生活更无从谈起。同时生活必定得用有意义的事来充实着,所以我也鄙视整天游手好闲的人,我想说的就是生活也需要一个度,当然这仅仅是我的观点。巧的是,和周国平不谋而合了。

两本书连着读下来,将妞妞与啾啾对比起来,我想说的依旧是没有什么比我还活着更重要。苟活,是可耻的,殉节,是伟大的。可是有些特定情境下,我认为苟活并不一定就耻于殉节,活着,是一种战略性的眼光,没有了资本,谈何贡献?所以,那段失恋的日子里,我始终将《妞妞》背在包里,我始终将健康放在首位,惭愧的是身体依旧出了些小状况,不过在妞妞的陪伴里,我挺了过来。挺了过来后的日子里啾啾开始陪我,啾啾的可爱,周国平在对孩子教育上表现出来的文人的淡泊指引着我,我想在接下来考研或考公务员这条艰苦的路上这样的心态将使我轻松许多,对结果也会看淡很多。

所以,最后,我感谢老师介绍给我这本书,感谢周国平写下这两本书,感谢家里长辈培养了我读书的习惯。同时,我也号召大家读书,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只有爱书之人才会发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一英语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关于小学生淑女和绅士

热门文章

周国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