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2023-04-08

教案是教育者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把教材中严肃的政治话语书写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把教材用语转化为教学用语,通过简单的修辞、轻松的语境唤起教育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内心认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四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四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索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读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了解大自然,并益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今天学习的“自然之道”将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作者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自然之道”的。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读准字音。

幼龟

沙滩

侦察

嘲鸫

企图

啄食

愚不可及

返回

无遮无拦

海鸥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22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来。贯,连接,连续。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文中指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做了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发在什么地点?

课文写了我们好心救幼龟的事。发生在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2、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作重写了些什么?结果是什么?

事情的发生是由我们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我们要求向导救那只幼龟。作重写了成群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过程。结果我们明白了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怎样给课文分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事情开始,看幼龟离巢入海。 第二部分:探险的幼龟遇危险,向导救援。 第三部分:群龟鱼贯而出,被啄食,我们极力拯救。 第四部分:我们后悔。明白了要遵循“自然之道”。

四、练习巩固。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遵守自然规律,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并组词。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

23 (自然界自身的规律)

2、课文中讲了“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发现幼龟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头时,不顾向导劝阴,要向导把幼龟抱回在海,结果巢里的幼龟鱼贯而出,被食肉鸟池成美餐。)

3、从这件事中,我们认识到什么?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三、复述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要抓住文章的起因、发展、结果线索,以每个部分的中心句或重点句段来复述。关键是把事情的经过说明白,说的有条理。

2、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因此,概括也应该交待清楚发展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这六个要素想清楚,再连起来叙述顺畅。

本文讲述的是作者和同伴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时,因不听向导的劝阻而害了幼龟的事。教育我们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四、渗透法制教育。

通过课文学习,我们明白了办事要遵循自然法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第四条、第六条、第十条中充分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尊重。

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老蚌生珠动物科学研究。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第六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五、积累

抄写课文中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

2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运用,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完成练习。

1、拼音写词语。

yòu(

)龟

zhēn(

)察

pì(

)图

cháo(

)笑zhuó(

)破

沙tān(

)

愚chǔn(

)

海ōu(

)

2、补充词语。

响(

)云宵

无遮无(

)

(

)不可及

气喘(

)(

) 见死不(

)

争先(

)后

(

)无其事

鱼(

)而出

3、选词填空。 观察

侦察

观看

(1)(

)了这场演出,大家都说大型眼界。 (2)我一直在(

)蜘蛛捉虫的现象。 (3)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

)敌情地呀! 企图

妄图

希望

(4)敌人(

)把战士们一网打尽。 (5)妈妈(

)我多学点本领。 (6)嘲鸫(

)把幼龟拉到沙滩上去。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1)理解词语。 若无其事—— 颓丧——

(2)找出反义词。 紧张—— 冷淡——

25

(3)概括两自然段的段意,说说两自然段的关系。 转折关系。

(4)说说你对向导“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的理解。

板书:

9、自然之道

我们——焦急

向导——若无其事

震惊

极不情愿

悔恨

发出悲叹 ——不遵循自然之道,好心会办坏事。

教学反思:

26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3、培养学生懂得自觉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4、渗透法制教育内容: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概况。 教学重难点:

了角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保护自然的启示。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化的呢?让我们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课题,读题。

二、阅读课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祸河

乃至

淮河流域

媲美

繁衍生息

叫苦不迭

侵蚀

有限

开垦

土壤

一亩

频繁

关键

经营

不折不扣

2、思考探研

(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的治理方案是什么? (2)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3、总结归纳。 板书:

黄河的变化:凶猛暴烈、经常决口、改道——祸河

27 黄河变化原因: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土质松散、水土流失。

人为因素——无限开垦、森林毁灭、草原破坏、植被破坏。 科学家治理方案——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恢复植被;合理规划;修筑水利。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感想。

四、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1、说说面对黄河的变化,科学家们提出了哪些科学治理方法? (回顾课文内容)

2、你还知道我国对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治理方的哪些举措?

《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日前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中国将再治理沙化土地2000万公顷,到2020年将治理一半沙化土地。

《规划》的目标任务是: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加大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全面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积极预防土地沙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00万公顷,其中2011年-2015年和2016年-2020年两个阶段各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000万公顷。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

《规划》确定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是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明确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范围,确定封禁保护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封禁设施建设、监管能力建设和妥善安置农牧民生产生活;二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确定造林营林、沙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流动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区生态移民和小城镇建设及沙区农村新能源建设为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防沙治沙重点工程;三是发展特色沙产业,明确了发展沙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区域;四是加强能力建设,

28 提出了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加强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三、练习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板书:(见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反思: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不愧为我们人类的老师,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受到的启发。你们知道哪些这样的发明呢?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9 蝙蝠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苍蝇 铃铛 揭示 障碍 荧光屏

2、理解词语。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清朗——凉爽晴朗。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边读边思考:

1、课文开头写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

2、科学家做了什么样的试验?做了几次?结果怎样?

3、飞机为什么能夜间安全飞行?

4、课文可以分层意思?

(课文按“提出问题”“试验发现”“模仿发明”分为三层,用“‖”标出来。)

四、练习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部分。引出问题:飞机与蝙蝠的关系。

2、第二部分。科学家用蝙蝠做试验: (1)蒙上眼睛——铃铛没响 (2)塞上耳朵——到处乱撞 (3)封住嘴巴——到处乱撞

蝙蝠夜间飞行的密秘——(读课文第7自然段)

3、第三部分。科学家的发明:雷达。

蝙蝠与雷达的联系——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耳朵,荧光屏就像蝙蝠的嘴。

30

三、总结全文。

科学家在大自然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发明创造,解决了人们生活及生存的许多问题,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四、阅读资料袋。 什么是仿生学?

五、完成《家庭作业》练习。 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蝙蝠

障碍物

天线

雷达

荧光屏 教学反思: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角课文内容,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阅读提示。

2、板书课题,读题。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1 扫帚 异想天开 腐烂 枯枝烂叶 土壤 栖息 捕食 繁殖 制服 机翼 机毁人亡 惨祸 关键 轻而易举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理。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呈现新面目。 逞凶——行凶,做凶暴的事情。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轻而易举——形容办事毫不费力。

三、细读第一篇短文。

探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德国林务官下了什么命令?

2、“打扫”是怎样的打扫?结果怎样?

3、林务官的命令正确吗?为什么?

4、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课文讲述了德国林务官异想天开地下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毁灭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大自然也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

四、把感受深的句子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篇短文《人类的老师》。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科学家们从哪些生物得到启发,发明了什么?

2、性能优良的飞机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3、轮船的航行速度是怎样提高的?从什么身上得到启示?

4、说说“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的意思。

三、总结。

《人类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我们要好好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32 两篇课文都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第一篇是写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第二篇是科学发现和利用生物自身规律,发明和改进了许多东西,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改变人类的生活。

四、积累运用。

完成《家庭作业》练习题。

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

违背——自然规律——受惩 利用——自然规律——受益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要求:

1、拓展视野,培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

3、培养口头交流与书面表达能力,积累优秀词句。 教学重难点: 口语表达与习作能力。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之道》《“打扫”森林》启示人们尊重自然规律,不可随意人为地干预自然界,要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启示人们要重社环保,切不可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导致灾难的产生。

33 《蝙蝠和雷达》《人类的老师》告诉我们大自然有许多奥秘,我们可以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创造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从这些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有它的神秘与美妙,我们可以研究自然,探索自然奥秘,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科技,丰富生活。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就从自然的奥秘开始吧。

二、读题,明确题意。

三、分组交流。

四、集中汇报。 小组推荐一人发言。

五、随堂总结。

拓展:同学们,科学与自然,人类与自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及时观察、发现、模仿……将它用于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希望同学们课后多阅读科普知识书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习作训练:写一写我的发现。也可结合清明节踏青扫墓,写“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内容:写自己的发现;写自己活动经过。

2、要求: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修改。

二、指导习作。

1、内容方面:

交待清楚观察什么,进行了怎样的观察或试验,了解到了什么,可以解决人类生活中哪些问题。

2、写作顺序: (1)可以先提出问题。

(2)从某种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观察试验过程是重点,我详写。发现了什么密秘,要概括写清楚、明白。

(3)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习作(草稿) 教师巡视指导。

3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修改习作并誊写。 教学过程:

一、习作交流。

小组或同桌互相阅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指派一人阅读,共同欣赏。

二、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1、教师指导。

挑选2-3篇习作,师生交流,找出优点和缺点。 (1)结构方面—— (2)内容方面—— (3)字词句方面——

2、按照以上方法,认真修改习作。

三、誊写习作。

要求:字迹工整,段落清楚,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内容。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读句子,认真比较不同,说说加点的词起到什么作用。

(1)加“终于”,表明科学家的研究非常艰苦,时间漫长。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2)加“根本”,说明海龟受到伤害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 (3)加上“居然”,难以相信的程度更加深了。

二、日积月累。

1、读句子,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

35

2、小结:这些句子都是谚语,总结了农事与天气的特点。

3、读一读,写一写,背下来。

三、展示台。

办一期手抄报建,展示自己搜集与获得的知识,以“保护自然”为主题。

36

第二篇:四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

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P17所有内容3遍。

2、勾画教材中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字母表示法,并抄写一遍。

3、填空:

84+62=( )+84 a+( )=58+(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17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1 / 41 (—)谈话导入,

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列式,师板书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 27+73 (2) 37+58 73 +27 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出示书上的主题图, 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2 / 41 让学生举例,

如35+20 =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3 / 41 (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完成P18做一做第1题。 2.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3.“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4、“练一练”

128+326 45+562 254+3208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5、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 101 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 (1)将卡片470、880、10

13、

214、

58、58发给六个同学。 (2)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37+73= + 在 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4 / 41

(五)课外作业: 练习五第

2、3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加法结合律

预习要求:

4、认真阅读教材P18所有内容3遍。

5、勾画教材中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及字母表示法,并抄写一遍。

6、填空:

172+58+42+28=(172+ )+(58+ ) 31+67+19= 67+(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18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5 / 4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 引入。

也不知道知道李叔叔骑自行 车 旅行 情况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2.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 (不论那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二 、探索规律

1、加法结合律。

(1) 三天 一共行多少千米?可以怎样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8+104+96

88+(104+96 )

=192+96 = 88+ 200

=288 = 288 问: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学生讨论交流 后汇报结果: 后两个数先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 ○ 88+(104+96) 怎么填?

6 / 41 (2)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秘密?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符号表示。

( ◢+★)+●=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 (5)问:这里的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 ?

四、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2、练习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3、练习五第5题。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想一想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作业:练习五的第4题。 教学反思:

7 / 41 第3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P20内容3遍。

2、尝试把例3补充完整。并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的。

3、尝试完成练习。

458+(175+142) 76+141+59+124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2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激趣。

2、口算:

25+75=100

123+177=300 48+52=100

201+399=600 85+115=200

284+116=400 8 / 41 235+115=350

103+97=200 324+76=400

151+349=500 124+276=400

725+125=200

3、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出示定律内容及字母表达式。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1)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3)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指名学生板演。 (4)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明理由。

2、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1)引导学生比较几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在计算方面你发现了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9 / 41 115+132+118+85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365+85 =200+250

=450(米) =450(千米)

(3)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用上小括号使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样计算简便?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利用加法定律,把能得到整百的数先结合起来再进行算计很简便。

(4)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76+18=18+76 (

) 37+45=35+47 (

) 31+67+19=31+19+67(

) 56+72+27=56+(72+27)(

)

24+42+76+58=(24+76)+(42+58) (

)

2、做一做第1题。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0 / 41 425+14+186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3、做一做第2题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作业:

1、同学们,你们听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 1+2+3+„„100的和是多少?

你知道高斯是怎样计算的吗?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2、练习六第

4、

5、7题。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减法的性质

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P21内容3遍。

2、说一说例题中的计算方法,尝试归纳减法的性质。

3、尝试完成练习。

640-237-163 569-256-44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21例4及相关练习

11 / 4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72-6-4 85-8-2 126-70-30 72-(6+4) 85-(8+2) 126-(70+30)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12 / 41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尝试各种算法 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黑 13 / 41 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

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例4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5、⑴独立列式计算;⑵指名板演

6、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 14 / 41 算。

三、巩固练习:P21做一做

1、2 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

四、小结 :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六第

1、

2、

3、

6、

8、9题 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应用练习

一、加法运算定律基本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

15 / 41 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二、解决问题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要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16 / 41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三、减法的性质基本练习:

1、根据性质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与数:

320-64-36=320-( + ) 184-58-42 = 184-( ○ ) 1789-(789+238)= 1789- ○ 286-37-42-21= 286-(37○42○21) 82 – 甲– 乙 = 182○( ○ ) ★ – (18+ ●) = ★-0 ) (497+2884÷28)×506 (3)文字题.

①304除以19的商.加上16的5倍,和是多少?

②870与840的差去除1530与840的和,商是多少? (4)1350减去24与18的积,再加上541,得多少? (5)72与39的差乘45与35的和,积是多少?

(6)48与142的和除以54减去35的差,商是多少? (7)45与54的积,减去214与86的和,差是多少?

五.应用题.

(1)三

(一)班的男生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7人,女生有16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一个篮子里有25个鸡蛋,这个篮子和鸡蛋一共重1525克,篮子重400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克?

(3)王师傅每小时加工42个零件,小李每小时加工37个零件,两人同时加工6小时,王师傅比小李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40 / 41 (4)5部插秧机6小时插秧24000平方米,平均1部插秧机1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41 / 41

第三篇:浙教版品社四下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好大一个家

1、56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知道我国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友好往来,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3、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

4、通过搜集信息、举办展览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乐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难点: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通过搜集信息、举办展览等活动,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师唱《爱我中华》。这所歌曲唱的是什么?

1、我国有56个民族。

2、民族团结是一家。揭示课题:56个民族是一家。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

二、初识56个民族。 汉族

1、我们都是哪个族的?汉族人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根据全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祖国大陆31个省、市、 自治区的 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数的91.59%。

2、我们大都是汉族人,那你了解汉族的灿烂文化吗? 阅读课文P47。学生交流。

汉族的四大发明、四大名著、汉字、书法、汉语„„ 师: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

3、作为汉族人,你了解汉族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吗?

大米、面粉为主;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

少数民族

1、多少个少数民族?

2、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通过字典、电脑等方式了解。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3、你能记住几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学生练习记名称。 先要求每个人至少记住5个。 同学挑战:我能记住更多! 分组挑战:我们组能记更多!

4、你对少数民族有什么了解呢? 服装、饮食、传说故事、人物等等。

师补充: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1800万,珞巴族人数最少,3000 人。

三、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56个民族大致有了个了解。为了让更细致 地了解各民族的特点,我们分组在课外进行调查。

2、服装组、饮食组、节日组、明星组。

第二课时

一、师生对话:

上节课回顾:1+55=56个民族是一家。

二、学习小组汇报:

1、服装组汇报。 结合课文p48. 蒙古袍 满族服 壮族服装 维吾尔族 朝鲜服 师:从这些丰富多彩的服装中,你感受到什么?

我们的民族丰富多彩。怪不得每年的春节晚上上都要跳起五十六个民族的歌 舞,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团结,展示了各民族的风采。

2、节日组汇报。 火把节、泼水节、„„

师:周总理也曾经参与过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明白日里万机的周总理,为 什么前去参加这个民族的盛典呢? 出示: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 学生阅读课文p51

3、饮食组:

手抓饭、怒族敬酒敬茶、烧烤、回族不吃猪肉„„ 小结:入乡随俗,需要我们尊重各民族的习惯。

4、明星组:

阿凡提(维吾尔族)、彝族(阿诗玛)、宋祖英(苗族)„„ 小结:每个民族都会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为本民族争光。

三、课堂小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我们相互尊重,共 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2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师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一次主要分布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壮族。

2、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在了解五个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懂得了解接纳和喜爱的基础,尊重是参与的前提。能接受和欣赏五个少数民族,在参与和模拟体验中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歌舞和礼仪。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 和广西,依次主要分布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壮族。

2、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

在了解五个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懂得了解是接纳和喜爱的基础, 尊重是参与的前提。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题:

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同时,它在一定的省份又相对集中。居住 特点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我国,设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你知道吗?

揭示课题: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二、初识自治区:

1、从地图上找到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 西壮族自治区

你知道相对应的主要民族吗?

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壮族

2、了解什么是民族自治区: 学生交流。

阅读P5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指在中 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大致了解即可)

三、我眼中的五大少数民族:

1、小组学习。挑选小组感兴趣的民族,认识了解它的风俗习惯、服装等。待会交流。速度快的,可以选择两个民族。

2、分组交流,其他组补充:

西藏自治区

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珠玛朗玛峰

藏族的待客之道。主人敬酒。学生表演献哈达。全体表演,感受民族风俗礼仪。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游戏:摔跤 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射箭

蒙古包: 为什么不像汉族一样建筑房屋呢?体会民族生活的方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山水甲天下

电影《刘三姐》:学唱山歌“嗨,芝麻开花节节高嘞„„”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天山好风光,葡萄沟葡萄好味道 民族名人:库尔班大叔

新疆舞蹈:移颈、摇头 学生表演,全体参与。感受民族舞蹈特色。

宁夏回族自治区

散布全国,主要与汉族杂居。

居住:

服饰:

语言:

回族人不吃猪肉。兰州拉面。

3、小结个小组交流情况,表现佳的给班级加五角星。

四、课外延伸:

请大家课外,进一步去了解这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相关民族的特点,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你对它们有 什么了解?

二、再识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1、出示网络资料: 服装、民风„„

2、你们对这些民族还有什么了解? 学生交流。

三、学生活动:

1、通过表演或语言,让大家猜测,是哪个民族?

2、学生准备。

3、学生活动,进一步巩固认知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风土人情。 教师参与:背诵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蒙古)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民族特色丰富多彩,五十六个民族,真是五十六多花。

3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

教学目标:

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特征的缩影。知道“云南民族村”的情况。

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搂,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各自民族特色的建筑。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

3、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

4、通过搜集资料、填表答题、闯关游园进一步了解关于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国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锻炼搜集资料、表演表现、设计考题等方面的能力。

5、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特征的缩影。知道云南民族村反映了云南多民族的情况。

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搂,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各自民族特色的建筑。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

3、通过搜集资料、填表答题、闯关游园进一步了解关于民族人口、民族分布、我国的民族之最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锻炼搜集资料、表演表现、设计考题等方面的能力。 难点:

1、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

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回顾少数民族居住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今天,我们要走进少数民族之乡——云南。

3、知道为什么称云南为民族之乡吗?学生交流。出示地图。 出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 在云南,聚集着20多个少数民族。

二、走进云南:

1、走进云南,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各个民族不同的建筑。你了解哪些?阅 读课文59。 学生交流。

欣赏民族建筑,你对这些建筑有什么了解吗? 板书:吊脚搂、竹楼、白塔、三塔

(吊脚搂、竹楼第一层都不住人。是因为云南气候潮湿。体现了他们的智慧。)

2、走进云南,让人感受最深,是各个民族的文化活动。你知道哪些民族活 动》

泼水节、火把节

师生交流这些节日的来历。

三、学生活动:

1、师:我也去过云南,而且还拍下了许多照片。但要看到这些实景,还 必须过三关。

2、学生活动: 幸运第一关

第1题:请说说云南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

第2题:请问云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之乡” 幸运第二关

第1题:云南有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傣族竹楼、苗族吊脚楼、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 第2题:猜猜看,为什么傣族竹楼、苗族吊脚楼第一层不住人? A 云南温暖多雨,潮湿,雾大。 B 浪漫。

C 野兽多。 幸运第三关

第1题 幸运搭档 每个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比划,一人猜。 词语:孔雀舞 划龙舟 泼水

第2题 刚才我们提到的孔雀舞、划龙舟、泼水祝福,这些活动都是一个少数民族节日里的活动,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3、出示教师旅游照片,再次感受云南民族村等少数民族文化。

四、课堂小结:

1、现在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旅游、查看资料等,进一步了 解这个民族之乡。

第二课时

一、学生活动:

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知识竞赛。

二、活动规则:

1、必答题:每个小组三题,每题10分,答错不扣分;

2、抢答题:共分10分题,15分题,20分题,答对加分,不答对倒扣。

3、获胜者每人加两颗星,并为班级争得一个发光五角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违反纪律的,不仅个人要扣星,班级、小组也相应扣星!

三、知识竞赛题 【必答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 )少数民族。

2、是非题:我国共有55个民族,( )

3、( )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

4、是非题: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5、是非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6、( )男子习惯戴白帽或黑帽。

7、马头琴是( )的传统乐器。

8、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 ( )、( )。

9、( )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10、( )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民族。

11、是非题:布达拉宫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

12、( )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抢答题】

))、(

10分题:

1、( )人民创作的长诗《阿诗玛》背拍成电影。

2、壮族的歌仙是( )。

3、桂林山水位于( )自治区。

4、葡萄沟位于( )自治区。

5、连线题:

苗族 曼飞龙塔

傣族 大理寺崇圣寺三塔 白族 吊脚楼 15分题:

1、“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指的是( )省。

2、少数民族居住特点是( )、( )。

3、少数民族之最:

人口分布最广(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聚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

4、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至2000年年底,我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已经达到18个,请你说出五个。 20分题:

1、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 )、( )、( ),共同繁荣进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3、请唱出一首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歌曲。

第四篇: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下第三单元教案

三、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平角、周角、系统认识角,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和分类,画角;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画角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单元教学建议:

1、灵活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素材,通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学习知识。另外,还可通过实际情况,创设符合当地特点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2、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及问题情境,组织操作活动,如摆弄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分三角形纸板学习三角形分类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图象表象。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科学组织学生参与探索活动。如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可让学生亲自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具,通过体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安排学生修理桌椅,开展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等活动,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

三、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

课题:隆隆作业的挖掘机---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32—33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预习设计:

1、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种角。

2、做一个活动角。

3、读一读课本32-35页,认识各种角。

检查预习:

1、说一说你见过哪些角。

2、用活动角折出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 鼓励学生,同学们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 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展示同学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3、分类。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 (小组活动):

把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 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可能会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 个别学生可能会按平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

4、认识平角。 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 这是角吗?为什么?

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5、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6、认识周角。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学生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学生说出它的名称。

(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是角。

(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师演示: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汇报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周角是直角的4倍 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

2、找出身边的各种角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3、播放生活中的各种角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斜拉桥、路灯、篮球架、滑梯、起重机、各种扇子、自行车等等)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角有很多用处、生活离不开角、角的作用很大、学数学很有用 „„

四、总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就像大海,我们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吧!

五、限时作业:课本35—36页

1、

2、3题。

第二课时

课题: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材33-35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预习设计:

1、读一读课本33—35页,了解什么是“度”,认识量角器。

2、试着量一量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检查预习:汇报一下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出“度”

1、小明和小花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学生自由想办法。

2、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引出新知。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 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20° 90°

角。问: 10° 由几个1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

10°

20° 90° 角。

板书: 1° =1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半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

小组内交流画法。

(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

再练习画几个角。

三、全课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四、限时作业:

1、量一量三角板各角的度数

2、画出60°、100°的角。

第三课时 角的认识练习课

序号: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角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在隆隆作业的挖掘机上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二、梳理知识,自主练习

1、回顾梳理角及角的分类、大小比较。

谈话:什么是角?(学生回忆)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并且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记法。(学生画、说)

谈话:用你手中的纸随便折出一个角,跟你的同桌比较一下你的角大小。互相说说怎样比的。(学生活动)

谈话:同学们你能试编一句顺口溜记住角的分类与大小?(学生试说)小指代表锐角,无名指代表直角,中指代表钝角,食指代表平角,大姆指代表周角。

谈话:同学们喜欢顺口溜吗?“量角中心对顶点,零线重合角一边,若想知道多少度,分清内外看他边。”老师的顺口溜说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

2、自主练习。 ①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同学们对基本知识掌握得很好,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 (学生量角并比较)集体校对 ②自主练习第8题。继续量角训练

谈话:从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看,大家都知道节约时间,同学们知道吗在钟表上还藏着许多角的知识。

教师出示钟表教具,先演示,学生口答几个,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一圈是多少度?每一大格多少度,每一小格多少度?

(利用规律限制时间同桌解决第8题,一人用得到的规律解决,一人用量角的办法。) ③自主练习第5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在书上量角量得很好,现在我们量量手中的三角板,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量角,量后把你的结果汇报给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以下信息: ⑴都有一个角是90度。

⑵一个三角板是有一个角是45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⑶每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

④自主练习第11题。

谈话:对于一个三角板同学们了解这么多知识。两只三角板你又能得到哪些角的知识?学生口答一些拼成的角,并举着自己的三角板演示给其他同学。 谈话:刚才同学拚得很好,下面个人动手拼一拼谁的发现最多?把你得到的新角画在本子上。

(学生动手拼摆画,可能有的学生几个人合作,运用三个三角板拼成的角要给与表扬鼓励。)

三、综合巩固,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0题。

谈话:通过刚才练习,同学们对角的有关知识掌握得不错,现在老师考考你的眼力。手势判断对错。(师生共同完成)补充:

①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这三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

)

②把一个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来,得到的角是50度。

(

)

③角的两边画出的越长,角就越大。

(

) „„

2、自主练习第13题。

让学生动手画在练习本上,教师在黑板上跟学生一起画。

谈话:你画出一个什么图形?量一量第3个角是多少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⑴两个角的另一条边交于一点,得到一个三角形。 ⑵三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180度。 „„

3、自主练习第9题。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你喜欢体育运动吗?你知道哪些运动项目?你知道运动员优美的动作上藏着角吗?谁表演给同学们看看,并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之后同桌互相表演画角)

4、应用拓展。 自主练习14题: 谈话:同学们对于量角画角都掌握了,那么你会计算角吗?先观察第一幅图,你通过看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可能: ⑴有一个角是135度。

⑵角1和135度的角正好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⑶角1和角2正好也是一个平角180度。 „„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表扬,同时提出要求借助已经掌握角的知识,继续寻找生活中与角有关的知识为我们学习今后的知识打下基础。

五、作业:

教后感:

信息窗2:三角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和分类

序号: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4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

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这其中的高楼大厦是在什么机器的协助下盖起来的吗?(塔吊)(出示信息窗)来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

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

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活动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

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总结:刚才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可以说它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像这样的小木凳,(课件出示木凳)用得时间久了,经常会不牢固,你们有办法修修它吗? 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活动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

谈话:每个小组里都有几根小棒,请你试着用它们摆出三角形,边摆边思考:三角形是怎样构成的?

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 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

活动四:观察分析,按角分类。 1.新授:

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学生操作)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学生分类) 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学生:三个都是锐角,

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扮演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我是一个三角形,我的特点是„„)其他同学根据它的介绍来猜猜它的名字,好吗?

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活动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

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

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

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反馈、订正)

练习:再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书45页第4题)在地板砖图案中,你能找到哪些三角形?还能找到哪些图形? 活动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

谈话: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样画吗?谁来示范一个?(学生板书)

谈话:今天我们就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边画边讲解)任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看清楚了吗? 作业布置: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

序号: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2、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2、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

详细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 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3、故事中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1)量一量

师: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量角,求和,完成第43页的表格。 学生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学生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左右,这时教师要相机诱导: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正常的,因为同学们画的角不够标准,量角器的不同,还有本身测量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误差。)

师:看来量一量会出现误差,那么你还有其它的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吗? (2)拼一拼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展示交流,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3)折一折

小组活动,学生交流:

生1: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是180°。

生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因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

2、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争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规律做系统的整理。

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

师:好,大家已经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你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

1、判断

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

) 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小于90°。

(

) 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

(

)

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少有一个钝角。

(

)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2、自主练习第6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用量角器验证计算的结果。

小结:以后如果遇到求一个三角形内未知角的度数时,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一算,简单又精确。

3、游戏:

选度数,组三角形 (课件显示如下)

请选出三个角的度数来组成一个三角形 10°

18°

15°

150°

130°

72°

20°

50°

70°

35°

75°

52°

56°

54°

58°

60°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操作课件,把学生选择的度数拖入方框内,通过电脑计算相加是否等于180°,来验证学生的选择是否正确。验证学生选的对了以后,再让学生判断选择的度数所组成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并说出理由。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五、作业布置:

教后感:

第六课时

课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该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去探求真理的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 。

预习设计:

1、用小棒来摆一摆,摆成三角形。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量一量三条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检查预习:

1、汇报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三角形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屏幕显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你认为这句话中最重要的是哪个词?什么叫“围成”?

2、那么是不是说,只要给你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教学预测及应变策略:大部分学生凭直觉都会自信地说“能”,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教学也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师:请同学们各自在小组内选一套小棒验证一下(要求三根小棒首尾相接。这些小棒的长度是任意的,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 (教学预测:有一半学生摆不成,验证的结果与学生自己的直觉不一致,从而产生“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该问题的强烈欲望。) 师:通过摆小棒验证,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有的组选用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组则不能。

(教学预测及应变策略:有的学生说自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有的说围不成,如果还有个别学生说出其中的“原因”——即三边关系,则可把这“原因”作为学生的猜测,直接引导学生验证。)

3、对于大家摆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有的能围,有的不能围?到底什么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的疑问,实际上很早以前许多科学家就提出来了。后来,他们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实验探索,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小数学家,一起探索这个问题,愿意吗?

二、猜想探究,揭示三边关系

(一)引发猜想

刚才我们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现在如果有六条线段,猜猜能围成几个三角形?

(二)操作验证,揭示三边关系

(1)分组实验:请四人小组合作,将学具袋里的六根小棒围一围三角形(蓝:2cm

紫:3 cm

黄(两根):4 cm

白:5 cm

绿:9.5 cm),各组可自行确定验证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可填写以下的《探究报告单》。 (附探究报告单)

所选小棒长度:(两边之和

>第三边

两边之和

=第三边

两边之和<第三边 )

能否围成三角形 第一次 a=( )cm b=( )cm c=( )cm a+b〇c a+c〇b b+c〇a

第二次 a=( )cm b=( )cm c=( )cm a+b〇c a+c〇b b+c〇a

第三次 a=( )cm b=( )cm c=( )cm a+b〇c a+c〇b b+c〇a

第四次 a=( )cm b=( )cm c=( )cm a+b〇c a+c〇b b+c〇a

我们发现了

(2)汇报小组围的结果,有什么发现吗?举例。(课件演示)

(三)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完整地说说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2、电脑出示数学家的探索结果: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件出示)我们的发现和数学家的探索结果到底一不一样?为什么?

3、既然都一样,这里为什么强调“任意”呢?(课件出示一幅三角形图,边长分别是5厘米、7厘米、9厘米。)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们看,用上“任意”两个字,就把三角形边的关系的三种情况都非常简洁地概括了出来。多好啊!但是,判断的时候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

同学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探索出了跟数学家意思一样的结果,老师祝贺你们!

4、总结揭题。这节课你高兴吗,为什么?刚才我们当了一回“小小数学家”,探索的就是——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5、质疑问难。

三、巩固应用

1、直觉判断。

① 3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用它们围成的三角形的

1

5厘

(

)

② 任意3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

③ 用3根长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

)

④ 有三条线段,其中两条之和大于第三条,那么这三条线段一定能围(

) 成

⑤ 一个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小于第三边。

(

)

2、完成自主练习8 每组中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后,请学生说出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共同探讨,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这只是三角形其中的一个秘密,其实它的秘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话,我们以后可以继续研究。

四、限时作业

1、完成自主练习9 请学生说出到海边走哪条路最近?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2、完成自主练习10

小猴子要做一个三角形支架,已经准备好了长8cm和12cm的两根木料。那么第三根木料该准备多长?并说出你的理由。

第七课时

课题: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7~48页

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系统地整理各种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学会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解决数学问题。2. 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正确的分类(按边分、按角分)。3. 通过动手自己拼搭三角形,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梳理归类

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今天就一起来上一节三角形的复习课。 (出示课题:三角形) 1.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找找生活中的三角形。(观看媒体图片) 2. 出示五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提问:“你们看了这些三角形,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并板书各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那你愿意自己也来画一组这样的三角形吗?

二、分析推理,判断属性

1、出示七个三角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角与边,判断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和理由。

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三角形分分类。

2、分组合作,交流汇报

⑴:按角分可以分为:①③是锐角三角形;④⑦是直角三角形;②⑤⑥是钝角三角形。

⑵:按边分可以分为:②⑥⑦是等腰三角形;③是等边三角形;①④⑤是任意三角形; 3. 复习各种三角形的概念

问:那什么是锐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 按边分的时候,你的依据是什么? 4. 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

1)

问:根据我们刚才的分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⑦不但是直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那这样的三角形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有一些三角形不但是等腰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2)

出示:2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一样吗?

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都相同,但是大小可以不同。

三、组织讨论,判断正误

⒈ 教师用屏幕出示下列判断题,要求学生先小组议论每道题的说法是对还是错,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中交流。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

) ⑵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 ⑶

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

(

) ⑷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 ⑸

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 ⑹

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

(

) ⑺

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直角三角形。

(

) ⑻

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⑼

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90°

(

) ⑽ 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

(

) ⑾ 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

) ⑿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也可能小于第3边。

(

) ⒉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2。组内交流,集体反馈中注意请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理由。

四、探究实践

1、完成自主练习14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法,以确保不重复也不遗漏。

2、完成自主练习13,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分别划出底边的高,并画在书上。集体交流时,明确画法,特别关注学生垂直线段的画法。

3、完成自主练习15,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想象,拼出各种美丽图案。活动结束展示学生作品,生生间评价。

五、独立思考,据理计算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大家对三角形的知识更加熟悉,理解也更加深刻。接下来给大家出三道题目,看看自己解决得怎么样。 130° 2 1 30°

1、求下图中∠1和∠2的度数

2 1 50°

2、计算下面各题:

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共130°,它的顶角和底角各是多少度?

⑵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比另一个锐角少18°,这两个锐角各是多少度?

3、自主练习16。摆一摆,想一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下节课交流。

六、作业布置: 教后感: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我学会了吗?

第 课时

序号: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角数,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设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呈现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第三单元,它一共有2个信息窗口,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可能回答:角的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图形的拼组。

二、查漏提升

谈话: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角的意义,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等等)

1、整理有关角的知识。

让学生任意画一个角,以此为依托,回顾整理相关知识。 (1)、回顾角的意义,根据自己画的角,同位互说角的意义。 (2)、回顾角的分数,通过复习前面的锐角、直角、钝角,引出平角、周角,并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关系怎么样?

(3)、回顾角的度量,用量角器量出自己画的角的度数,以此来回顾角的度量方法。

2、整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谈话:三角形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这里面还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并找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同位合作,找出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谈话:有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有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课件出示:老师每天上班都要从学校先经过加油站,再从加油站到学校,有没有更近一点的路呢?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把这几个地点和路线看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出从家直接去学校近。)

判断下面的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2厘米

4厘米

6厘米)(5厘米

2厘米

5厘米)

(6厘米

2厘米

5厘米)

(师引导学生总结窍门: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遍,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

③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能做多少个?如果每一小段剪成整厘米长,能剪几个?

3、整理角和三角形 谈话:关于角和三角形,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知道了周角、平角;知道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等。

4、回顾三角形内角和。

让学生用三角板,任意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计算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以此充分回顾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⑴

选一选:

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5°,另外的两个角可能是(

)

A 95° 20°

B 45° 80°

C 55° 60°

②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00°,一个底角是(

) A 100°

B 40°

C 50° ⑵求角的度数:

①∠1和∠2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已知∠1=32°求∠2 ②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③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顶角的2倍,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三、拓展应用:

1、动手实践、计算:

(1)

数一数,填一填。

(2)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35°

(

)个锐角三角形

∠1=(

)

(

)个直角三角形

∠2=(

) (

)个钝角三角形

(2)

你能求出六边形内角和吗?

2、解决问题:(第48页情景图)

让学生独立看懂情景图,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

大部分学生会找出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

有的学生会用量角器量出时针和分针量出角的度数

;也有的学生会根据3时整,时针、分针形成90° 角,即1时时针分针形成30°角,5时即是150°角。

(3)

涂一涂,学生会根据题意顺利地完成涂色。

(4)

学生首先用量角器量出顶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 是180°,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很快求出底角的度数。

(5)

学生可能会提出7时、8时、9时„„时针和分针形成多少度角?

四、作业:

教后感:

第五篇:四下第三单元作文

蜘蛛的启示

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它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麦子低垂,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雨滴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众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这一次,我从蜘蛛身上得到启示。

在一个星期天上午,阳光明媚。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恐龙世界》,无意中发现墙角有一只小蜘蛛。我大吃一惊,“啊--”地叫了一声。我正准备用书打死这只小蜘蛛,可又看见它从嘴角吐出上点细细的丝,想必是要织网了。我便蹲在一旁看这小蜘蛛怎么样织网。

只见它吐出丝后从墙角的一边爬到另一边,这样,开头就丝好了。织呀织,正当织到一半的时候,调皮的风弟弟跑过来了,把还未完工的蜘蛛网吹破了。小蜘蛛又从头织起,可这次的结果和刚才的一样,也被吹破了。可这小蜘蛛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不懈地织网,可是织了又破,织了又破„„这样重复了

四、五次。我不耐烦了,刚想起身离开,可又想到:连这只小小的蜘蛛都不放弃,我还有什么理由要放弃呢?我又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小蜘蛛的网总算织好了。

连一只小小的蜘蛛都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更何况是我们呢?我想做任何事都应该要向这只小蜘蛛一样永不放弃。

蜘蛛的启示

每天中午,我在学校吃完午饭,然后老师就带我们出去散步。

这天,我们在小树林里边看见一只又大又黑的蜘蛛在织网,只见它上爬爬,下爬爬,我们便好奇的观察这只蜘蛛,只听见刘老师说:“好好观察!下午每人写一篇详细的作文给我。一听完,我们便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来观察这只蜘蛛,还是目不转睛的呢!而且我们还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呢!生怕错过了哪一个镜头。它织了半天,才织好了小半张网。天有不测风云,只见一条树杈不偏不倚,歪打正着的打破了这张网,我们大叫一声oh mgay!我心想,完蛋了,下午还怎么写这篇作文呢?大家都崩溃了,认为它不会在织下去了。没想到,它居然毫不灰心,继续爬到树上,继续织网。我们又变的信心十足了,我们只看见刘老师笑了笑。就好像在给我们鼓舞士气。我很兴奋的继续观察,,而且我还是个好学生呢!一定不能让老师失望,加油!努力!争取拿好成绩回来回报老师对我们的栽培,还有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从中还要学习蜘蛛织网的精神。

大自然的学问可真多呀!想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蜘蛛的启示

蜘蛛,是一种丑陋的虫子:八只长长的脚上毛茸茸的,有些种类还有毒„„所以,蜘蛛成了我最讨厌的虫子。但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蜘蛛的看法。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正坐在家门口看书。忽然,树上一只倒挂着的蜘蛛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慢慢地凑过去看着。只见它挂在一根细丝上,在几根丝毫没有任何规律的丝上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织好了。

但是,那时的我是打心眼里讨厌蜘蛛。于是,我折下一根树枝,三下五除二就把这张网弄得不成样子了,蜘蛛也逃到别的枝桠上去了。看着它狼狈的样子,我满意地笑了,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我回屋去了。

过了一会儿,我想看看伤心的蜘蛛正在干什么。当我走到树底下时,我惊呆了。只见那只蜘蛛正坐在一张崭新的网中间,等待这猎物送上门来呢!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又用树枝将网戳破了,但我并没有离开。我看见那只蜘蛛躲在一边,确认没有危险的时候,爬到了那张残破的网上。它把没用的丝吃了下去,并吐出一些丝进行修补。几分钟后,一张好好的网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彻底相信了,我相信我继续破坏下去,它也能把网补好的。但我没有这样做,我拿着树枝的手慢慢放下了;我对蜘蛛的厌恶逐渐消失了。

蜘蛛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将使我一生受益!

苍蝇的启示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蝇眼摄象机。

苍蝇的灵敏感知,发明了危险探测仪,用在危险工作场所。

从猫的眼睛上得到了启示

在漆黑的夜里,听见“砰砰”两声枪响,原来是一位解放军战士在黑夜里练习射击。在漆黑的夜里,他居然能百发百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们从猫的眼睛上得到了启示。

我们以前看过猫在夜里捉老鼠,每次都能百发百中。猫是不是能在夜里看清所有东西呢?科学家研究了猫的眼睛。发现猫眼的视网膜上具有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圆锥细胞能感受白昼普通光的光强和颜色,圆柱细胞能感受夜间的光觉。一般只能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如鸟、鸡等,它们的视网膜中常常只有圆锥细胞;而另一些只能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其视网膜上只有圆柱细胞,此外,猫眼还有一个特点,在它感受弱光时,瞳孔能够随着光的不同强度而自动调整。在光线十分微弱的晚上,瞳孔又能放大呈圆形,以便保证在黑暗中也能看清楚各种物体。 知道这个原因后,人们就从猫的眼睛里得到启示,发明了一种“夜视仪”,它能像猫一样在夜里看清东西,让人们更好的观察黑夜。

乌贼是一种快速海洋动物,最大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一百五十公里,这主要靠它那简单的结构和那安全可靠的高速喷水推近器。科学家模仿它制作出了有喷水推进器的侧壁气垫船,能在不足一米深的水里以每秒四十千米的速度航行。

人们还从许多种动物身上受到了启发,发明了各种实用的工具。我们要好好研究动物,在它们身上受到更多的指示!

蚂蚁给我的启示

今天下午,我在家边玩耍时,发现了几只蚂蚁,看见他们正在搬食物。突然,一个问题从我脑中闪过: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难道他们的记忆力超常?眼睛特别敏锐?„„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去查找书籍。可是,不巧,我的《十万个为什么》刚被朋友借走。这可怎么办?

正当我苦恼时,我扫视了一下四周,突然,我眼前一亮,三步化作两步,向电脑前走去。我启动电脑,在网上用“百度”查找。经过几分钟的查找,我终于找到了蚂蚁不会迷路的原因。果然不出我所料:蚂蚁的视力和记忆力非常好,它不仅能根据陆地上的景物认路,还能利用太阳在蓝天上射下的日光认路和他的位置认路。 蚂蚁不但能依靠视力和记忆力来认路,而且能根据气味认路!

有些蚂蚁会在爬过的路上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它们能根据这种气味找到回家的路,所以它们不会迷路。但是,如果这种气味被其他气味掩盖了,那蚂蚁就会迷路了。

我知道了蚂蚁的秘密,受到了启发,想发明一种鞋子,这种鞋子主要帮一些年龄大了的老人找到回家的路,因为有些老人年龄大了会迷路。

穿上这种鞋子的人,在走过的路上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人类辨别不出这种气味,但是鞋子里安装的辨认器能辨认出。它的语音系统会告诉你向哪里走。但是这种气味不会被干扰。所以穿上这种鞋子,就不会担心迷路了。 世间还有许多奇妙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它会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启示:在狂风中傲然挺立的小草告诉我们要坚强;不惧风雪的青松告诉我们要坚强;滴水穿石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小小的蚂蚁告诉我们要团结„„

有一次,我写完作业。来到院子里,我发现草丛边有一大群蚂蚁正在有条不紊地搬运着沙石。它们排成一队队,声势浩大。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仔细地观察起来。哦,原来它们是给自己筑巢呢!我想:它们这么小,要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工呀?可是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它们的分工是那么的明确,协调有序,就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它们搬的搬,抬的抬,运的运,团结一致。就这样反反复复,将近一个小时,这伟大的工程就算完工了。整个过程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被它们这种就小成多﹑聚沙成塔的精神所折服,被它们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所感动。

回头过来,再想想我自己,每一次遇到困难,我不是逃避就是对自己没有自信,根本没有勇气来去面对。经过这次经历,我明白了遇到事情就要坚持不懈,团结一致,要勇敢去面对。我觉得,这就是大自然中蚂蚁给我最大的启示。

大自然就像一本无字的书籍,里面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走进大自然,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

从植物身上得到启示

一天,我去野外玩。走着走着,我发现了一些“天气预报员”——含羞草。

含羞草是非常有趣的植物,只要我们用手轻轻地碰一下它,它就会“害羞”地闭合,过一会儿,又恢复原状。可是,含羞草怎么能预报天气呢?

原来,当天空晴朗,空气干燥时,它的闭合能力比摊开的能力要强许多。这时,如果用手碰它一下,叶子便很快收缩下垂,而且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复原,这说明空气干燥、湿度较少,天气将会继续晴朗;相反,如果即将下雨,含羞草就会受到湿度的影响,其恢复原状的速度比闭合的速度要快。这时,如果我们碰它一下,含羞草收缩闭合得很慢。下垂迟缓,甚至稍一闭合又重新张开,这说明空气湿度大,天气将由晴转阴或者快要下雨了。

回到家里,我突发奇想,我要是能发明一个利用含羞草来预报天气的天气预报仪就好了。它应该是这样的:天气预报仪像一个手表,可以直接带在手上,方便携带。天气预报仪里有一曾空间,装有一棵机器含羞草。预报仪上有一个红色的按纽。当你一按按纽,机器含羞草就开始工作,按照天气原因收缩,张开。之后,预报仪里的感应器就会根据机器含羞草来把天气情况显示到屏幕上。

这种天气预报仪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想出去玩,但是不知道要不要带雨伞,就可以利用预报仪了。每当我们外出时,只要带上预报仪,就可以随时随地地预报天气了。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当个发明家,给人们造福!

我从花的诉说中得到启示

这是城市里很普通的一个角落,每到花开的季节,牡丹、杜鹃、太阳花„„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争奇斗艳,让路人都忍不住止步观赏。 静静地,你听花儿在说:“小蜜蜂是我的好朋友,因为是她们把我带到这里,开始吸足水分,萌芽生长的。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时,这多彩的世界让我眼前一亮:这里山清水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我贪婪地吸吮着清晨的甘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我的伙伴们在这幽静、迷人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花儿很兴奋,说:“我喜欢小蜜蜂在我的身上蹦蹦跳跳,她们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但我更喜欢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他们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对,是他们使我的未来不是梦,给我带来无穷的美丽和快乐„„” 花儿说:“我的家族一直在这里繁衍生长,但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曾遭遇过破坏。”说着说着,花儿渐渐陷入了回忆„„ 花儿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由于‘城市化妆师’在这块土地上任意地涂鸦、造型,漫天的灰尘遮蔽了蔚蓝的天空,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渣、废水污染了清澈的小河。尽管人们的生活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华丽的高楼替换了矮小的平房,昔日的乡间小道也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交。但人们似乎忽略了我们的重要,我和我的伙伴都差点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家园,小蜜蜂们也不知飞向了何方,这一切都曾让这块生存的土地不再有活力,而那时的我似乎感觉快没有了明天。” 花儿抖了抖精神,又说:“但人们很快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会有多少可爱的小动物因为环境的破坏而失去家园,又会有多少动植物因为生态的破坏而濒临灭绝„„如果这样,又如何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呢?终于,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重要了。” 花儿说:“我要感谢这块给予我生命活力的土地,更要感谢这里赋予我生存动力的人们,我会用我的“美丽”来回报他们,让这个最洁净的城市更加绚丽多彩。”

花儿的故事是真实的。我们也许能从花儿的诉说中得到一些启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去珍惜每一份“绿色”,去呵护和谐的环境! 大自然的启发

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就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秘密”,那就是:我发现了为什么蚂蚁搬家了,明天就一定会下大雨。

在以前,我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好奇。当我七岁时,有一天,我在郊外的草地上玩时,我发现,一大群的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走向一个小洞口,而且每一个小蚂蚁身上都有着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我心想:这些小沙粒是什么东西?我满脑子都是问号,我怀着好奇心就去问了爸爸说:爸爸,为什么小蚂蚁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向小洞口走去呢?每一只小蚂蚁的身上都会有一个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呢?后来爸爸才告诉我说:“那就是因为小蚂蚁每次遇到闷热这种情况,就会告诉“蚂蚁群”,当蚂蚁群得知这种情况就会马上搬家,天气在闷热的情况下,第二天就会下大雨,小蚂蚁们就会找到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小洞口,它们搬家也是因为他们以前的房屋会受潮,所以它们要搬家。小蚂蚁身上的那些像小沙粒的东西那就是小蚂蚁们的粮食。”哦!我这才明白啊!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蚂蚁可以预测到第二天会下雨呢?爸爸说:“蚂蚁和我们人类是一样的,它们也会感觉到闷热,所以蚂蚁在感觉到闷热的情况下,第二天就会下雨。”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还听爸爸说:“人们只要看见蚂蚁搬家的话,明天就会下大雨。”这也证实了一句谚语,那就是: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我这又知道了明天一定会下大雨,我真是觉得为什么会这么地神奇呢?我又想起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但是我对我的无知是谦虚的。我不知道小小的蚂蚁可以给人们带来这么大的帮助,我又相信了一段话,那就是:他们在觉醒的时候对我说:“你和你所居住的世界,只不过是无边海洋无边沙岸上的一粒沙子。”在梦里我对他们说:“我就是那无边的海洋,大千世界只不过是我的沙岸上的沙粒。”我也想告诉蚂蚁们说:“你们不是最小的。”

大自然是我们的启迪,也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聪明才智,和想象的空间。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

大自然给了人类许多启示,它就是人类最早的“老师”。 历史上给了我们很多好的例子。因为萤火虫发光的启示,科学家发明了日光灯;出于对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的启迪,科学家们发明了汽车;更因为小龟可以在大龟的背上360度转动,科学家们发明旋转型坦克„„

近日我也发现了些大自然的秘密。星期六的时候,我发现家里有条大青虫把它的屁股放进了蚂蚁洞里。一只瘦小的蚂蚁使劲地咬了大青虫一口。可是大青虫却排除了一粒米粒般大小的大便,说:“小蚂蚁,你还是放弃吧,你现在简直就是给我抓痒痒而已,不知量力。”可是蚂蚁还是不放弃,不停地咬来咬去„„直到小蚂蚁已经筋疲力尽了,可是大青虫看起来还是不痛不痒。这时小蚂蚁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了。我以为小蚂蚁就这样放弃了。可是几分钟后,事情却出乎我的预料,小蚂蚁搬来了千千万万的救兵,这小小的蚂蚁还真是聪明,居然还会叫救兵,看来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的奥秘。上千只蚂蚁连续的紧紧的咬着大青虫,任凭大青虫痛得上下翻滚,蚂蚁们就是不松口。一不小心,大青虫就摔进了水沟里,挣扎了几下就被水淹死了。小蚂蚁灵机一变,把大青虫当成了美餐,抬进了它们的家——蚂蚁洞„„

从这件小小的事件后,我更加相信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所以只要我们对生活处处留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一定能得到很多启示,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有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下一篇:述学述法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