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路径

2023-02-18

第一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路径

注塑机节能减排改造路径研究的论文

摘要:

从零件设计、加工成本两方面对机械加工当中的零件结构合理设计进行了分析。合理的零件结构设计不仅能够影响零件和机械之间的契合度,还能够有效提升机械的工作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减少加工成本。

关键词:

注塑机;降低碳排放强度;路径

在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的条件下,降低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已纳入我国“十二五”、“十三五”及其之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碳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目标,分解落实至各省市,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制造业中的注塑机是耗能的电老虎之一,且数量庞大,仅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各型号注塑机约10万多台,其中东莞约3万台,深圳约2万台,注塑机数量多,使用寿命长,经济使用年限在12~16年[1],因注塑机设备价值量高,实际服役期超过20年很普遍[1]。在深圳制造业细分30个子行业中,塑料制品业的碳排放占制造业的相对值高,其工业增加值虽然占制造业产值比例3.25%,主要消耗电力,能耗却占制造业能耗的10.62%,深圳市塑料制品业2010年碳排放量为329.4万t[2],可见,塑料制品业机器设备的能耗之重,因此,对深圳能耗大户注塑机的节能措施分析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1注塑机节能标准

2014年10月我国颁布实施了国标《橡胶塑料成型机能耗检测办法》(GB/T30200—2013),制定了单螺杆注塑机的能耗标准,单螺杆注塑机能耗分为1~6级,在标准工况下,额定锁模力不大于1000kN,判定节能评价值不大于0.7kWh/kg的注塑机符合节能产品认证的技术要求;额定锁模力大于1000~10000kN的注塑机符合节能产品认证的技术要求;判定节能评价值不大于0.55kWh/kg;额定锁模力大于10000kN,判定节能评价值不大于0.40kWh/kg的注塑机符合节能产品认证的技术要求。大于0.7kWh/kg的注塑机均不符合节能产品认证的技术要求,按照东莞市工信局的核查,东莞具有节能改造价值的注塑机1.5万台,占保有量的50%,推算深圳有改造价值的注塑机1万台。通过对注塑机部分部件进行改造,包括“注塑机智能变频节能控制技术”、“塑料注射成型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注塑机定量泵系统改为变量泵系统”等技术,实现其控制方式的改变来减少注塑机的耗电量。

2注塑机技术改造选项

根据《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推广目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导向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电机节能先进技术目录》等国家部委发布的节能减排技术目录,以及国内外塑机行业专有技术,通用技术的发展动态,对现存注塑机的技术改造的选项分为:1)“注塑机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将普通电机更换为交流同步伺服电机,并更换油泵,安装驱动器、压力传感器(见下页图1),伺服电机通过驱动器控制输出电场带动电机永磁转子转动,电机自带编码器将角速度或角位移进行反馈,驱动器比较计算后调整输出,实现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双闭环控制,使伺服电机运行功率与负载需求功率完好匹配,节能量约为40%以上。按深圳现具有改造价值的注塑机保有量计算,最大CO2减排潜力为82.3万t,占注塑机技术类减排潜力的17.5%,其对应的节能量为41.4万t标煤,平均投资额3200元/kW,全部推行需要的投资额为49.3亿元[3]。2)“注塑机智能变频节能控制技术”,其原理如图2所示,针对定量泵电机进行改造,加装变频控制器,读取注塑机控制系统的流量、压力、行程开关等信号,分析处理后调节液泵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各工艺阶段的压力和流量,每个工作周期内油泵的流量随着负载的变化而改变,基本消除了溢流损耗,油泵电机的平均功率降低,此改造成本低,但电机加减速响应较慢,对设备的产能有影响,企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用改造方案,其节电量约25%~60%。在深圳市全部推行的最大CO2减排潜力为99.7万t,占注塑机技术类减排潜力的21.2%,其对应的节能量为50.2万t标煤,平均投资额750元/kW,全部推行需要的投资额为21.2亿元[2]。3)“注塑机定量泵系统改为变量泵系统”是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液压泵排量,同时电机负载也会随着排量而改变,达到省电的目的,节电量在38%左右。最大CO2减排潜力为63.5万t,占注塑机技术类减排潜力的13.5%,其对应的节能量为32.0万吨标煤,全部推行需要的投资额约为20亿元。4)“注塑机安装炮筒热套和电磁加热技术”是一项改造成本低、改造操作简便的技术,节能措施是安装保温防护罩、保温毯、电磁加热圈、纳米远红外加热圈。保温防护罩和保温毯主要使用环保材料通过隔热保温的方式来降低电能损耗。电磁加热圈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有升温快,热效率高、热惯性小的优点。纳米远红外加热圈利用镜面反射层将表面反射红外线又折射聚焦于物体体内,从而达到加热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实现节能的效果。通过减少注塑机的加热器暴露在空气中热量损失来减少注塑机电耗,节电率约为15%~35%。在深圳市制造业中最大CO2减排潜力为111.3万t,占注塑机技术类减排潜力的23.7%,其对应的节能量为56.0万t标煤,全部推行需要的投资额为11.2亿元。5)“注塑机余热回收改造”是注塑机技术技术中减排潜力最大的一项技术,用集热罩收集炮筒外散的热能(代替传统干燥机的发热管),通过热风输送系统将集热罩收集的热能通过风机送到干燥桶内,作为烘干塑胶原料使用,节省电能,能够节省35%以上的电热部分。此项技术的最大CO2减排潜力为112.6万t,占注塑机技术类减排潜力的24.0%,其对应的节能量为56.7万t标煤,全部推行需要的投资额为14.8亿元。在广东空气湿度大,存量塑胶原料中含水分超标情况比较普遍,利用废热烘干更具有现实意义[3-4]。上述部分技术是针对同一设备同一环节采取的不同方式的改造,对于这类技术,企业在进行技术选择时可在多项技术中选择一项即可,如:注塑机智能变频节能控制技术、塑料注射成型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注塑机定量泵系统改为变量泵系统,理论上有技术替代关系,为三选一。

3注塑机技术改造推行难易程度和优先级分类

以单位减排成本和推行的难易程度为依据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排序,据此对技术进行优先级分类。优先推广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且技术相对成熟、较易推行的节能减排技术。适时、适度推广会造成额外成本且技术难度较大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的推行难易程度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

3.1经济因素

某项技术生命周期内的单位减排成本是考量它是否适合选用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即单位减排成本为负)的节能减排技术。此外,技术的投资成本、维护成本等也是重要考量因素。若技术所需的投资额和运行维护成本过大,企业无法一次性支付这项成本,技术也就不易被采用。尽管部分节能减排技术能通过长期地节约能源和原料费用,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许多投资者面临着较为急迫的财务压力,会选择收益率高、回收期短的技术,而放弃使用对应的节能减排技术。同时,虽然一些节能减排技术会带来收益,但由于企业投资者的收益目标较高,最终导致这些技术难以在私人部门中得到应用[5]。

3.2技术因素

技术成熟与否也是影响推广难易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项技术比较成熟,那么其运用风险较低,将会使得它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广。另外,操作较为简便的技术通常比较容易被接受,潜在应用范围广的技术会被更频繁地使用。在其他技术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如果某节能减排技术能够解决该问题,即使是操作复杂的技术也有可能被选用。

3.3市场因素

市场成熟度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很重要。在市场成熟度不高,信息传播途径较为缺乏的情况下,即使某技术较为新颖,潜在收益很大,也可能由于其市场占有率较低、企业管理者对其不够了解等原因,导致该技术不能被广泛应用。

3.4政策因素

政策导向也很大程度地影响各项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由于成本和外部性因素的存在,部分节能减排技术较难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如果政府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出台政策要求相关企业应用该部分技术,则在此情况下这些技术的覆盖率将会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志明.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第3版[M].北京: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深圳统计局.2011深圳统计年鉴[EB/OL].[2012-02-16]

[3]马晓明,胡贝蒂,粟辉,等.2016年深圳市制造业碳减排潜力研究[R].深圳:深圳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2016.

[4]朱冬啸,宋丹丹.企业常用注塑机节能措施及应用实效[J].上海节能,2013(10):35-39.

[5]马小刚,鲍建辉,沈玉梅.我国注塑机能耗标准及节能技术研究进展[J].塑料,2015,44(4):22-24.

第二篇:产业集群成为纺织发展主路径

产业集群成为纺织发展主路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日前表示,面对外需疲软、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问题,依靠产业集群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当前,纺织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行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

王天凯是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十周年工作会议上作出以上表述的。

目前,纺织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以骨干企业为纽带,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为依托的产业集群不仅能形成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产生技术和知识外溢,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从2002年开展试点至今,纺织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技术水平逐年提高、产业链愈发完善、区域品牌影响加大。

以江苏盛泽、新建、祝塘、川姜、湖塘五个镇为例,2011年总资产1179亿元,比2001年增长728%。同样,浙江省慈溪市作为毛绒制品生产聚集地,毛绒制品产量占据全球的60%。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90个纺织产业集群,经济总量超过行业经济总量的40%。“集群和企业好比草地和树木的关系。集群可以在研发、监测、培训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滋养企业发展,企业灵活性也使集群更具活力和生命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说。

中纺联表示,未来将着重通过产业集群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的提升。中纺联将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链,培养更多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张辛欣) 体恤衫:http://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1]

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以安徽临泉县为例

农业产业化是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扩大内需,开拓农产品市场至关重要,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要推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必须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的综介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的项重要措施。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拓展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的止确选择[1杨荣萍;王利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农民致富之友2011年第10期]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战略意义及基本形式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大多数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农业产业化应当包含六个要素:一是生产的产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是主要依托当地自然优势、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发展和生成农业产业,三是生产过程实行专业化分工;四是产业经营和发展要有一定规模:五是在生产环节采取农、工、商、产、供、销密切结合的方式;六是在经营管理上尽可能地采取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昌县为例,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鲁楠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安徽繁

1.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

1.1.1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农产品只有依据市场需求的动向,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才能生存和发展。

1.1.2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起着把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衔接起来的桥梁的作用,因此只有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来。

1.1.3以一大批农户组成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实行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经营集约化,才能为“龙头”企业提供大批量、高质量的农产品

1.1.4形成农工商有机的产业链。即将农业生产部门、农产品加工部门和产

品销售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由工商部门实行保护价收购,同时,也使农产品加工和经销部门有可靠的货源。

1.1.5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链中的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共同体。这里主要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必须形成一定程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之间的凝聚之所在,也是农民获得利润返还、提高比较效益的利益机制。

1.2、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1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中央强调要“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农业产业化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出路之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1.2.2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实践证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强大动力。龙头企业与农户个体相比,具有强大的开拓市场能力,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使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地降低了市场风险,减少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

1.2.3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1.2.4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乎段。目前我国整体产业化水平低,绝大多数地方还是以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生产自 2

求平衡,还摆脱不了“ 大而全”“、 小而全”的羁绊。这种超小规模经营容易造成农业吸纳新技术的边际成本高,使一般农户通过采用新技术、发展高产优质农业以实现增加收益的动力不足,也使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农业科学技术难于推广使用。而实行产业化有利于解决这种小规模经营与采用先进科技的矛盾,形成一种新型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不仅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必将对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过渡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改变原有分散的、细小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把千家万户的农民联合起来,形成信息、技术共享,生产、加工、销售等配套服务的规模化生产,从而较好地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3发展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张涛,凌丽华。农村展望 2005.11]

1.3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

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组织结构和利益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划分为很多种。

1.3.1公司+基地+农户。这种“龙头”企业带动型式以公司和集团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在实际运行中,公司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进行专业协作。这种形式在种植业、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由公司强化农业资源开发,增加产出,并使其增值,统一组织运销,尤其适合在市场风险大、技术水平高、分工细、专业程度高的类型中运用。这种类型对公司各方面要求较高,它应以充足的资金为基础,以先进技术为先导,具有高效率的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1.3.2专业市场+基地+农户。这是一种市场带动型产业经营模式。它是指有一个专业批发市场与几个基地收购市场组成的市场群体,其中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应具有较为完备的软硬件服务设施与措施,并且具有较大的带动性,带动周围大批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与中介贩卖活动,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几个基地收购市场,使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不仅成为基地农产品集散中心,而且成为本省乃至全国范围的农产品集散地。

1.3.3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这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面对社会大市场,为发展商品经济而自愿或在政府引导下组织起来的。专业经济组织是以协会为依托,创办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运销企业,组织农民进入大市场。合作组织负责组织、生产、引进良种、技术指导与收购产品,进行加工或销售等活动;农户按照合作组织的要求进行生产与出售农产品。

这种模式应该会成长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模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与实现成员之间的合作权益,合理分享市场交易权益,合理分享市场交易利益,比其他模式更为直接,更为农民所信赖。

1.3.4主导产业+基地+农户。这是一种主导产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同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从发展特色产业与产品入手,多种经营起步,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与拳头产品。这种模式,特别适合那些经济不发达,但有资源优势的地区。

1.3.5开发集团+基地+农户。这是一种综合开发集团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一些企业集团根据市场的需要,发展某种支柱产业项目,并转包给农户,通过订立合同,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等。开发集团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模式可以规避农户单独生产的经营弊端,诸如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技术水平跟不上等。

2.实证部分:安徽省临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2.1 临泉县农业产业化现状

临泉县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临泉县地处安徽省的西北边陲。全县总面积1818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耕地173.7万亩。土地资源 县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地域属淮北平原、淮河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0米至38米。土壤多为砂姜黑土,土质稳定,酸碱适度,保肥力强。

临泉是全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红芋、大豆、芝麻、玉米、棉花、花生、蔬菜、药材、水稻等,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已建成生姜、大葱、瓜果、食用菌、中药材、三粉、芝麻、生猪、山羊、黄牛等各具特

色、初具规模的十大农业优质种养业基地,初步形成了脱水蔬菜、肉食冷冻、三粉加工、粮油加工四大产业链条。临泉为安徽省第一养羊大县和阜阳市第一养牛大县。牛庄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安徽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其穿心莲的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内脂含量高达5.15%,居全国同类产品之冠。

临泉县农业产业化现状主要有: 2.1.1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2.1.2强化政策措施引导 2.1.3突出特色规模经济 2.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2.1.5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2.1.6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2.1.7扶持合作经济组织。 2.临泉县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临泉县农业产业化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和自身不足。主要有: 2.1运行机制不健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够活跃,农民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尚未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市场条件不成熟、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法律条款不完善等问题。

2.2企业融资困难。农业发展银行对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条件,部分县级龙头企业和从事畜禽养殖加工的龙头企业难以得到贷款支持;全县信贷担保机构数量偏少,且面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担保业务非常有限,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部分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2.3农业人力资源的匮乏。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根据土地面积、地理位置等因素,按规定比例配备农技人员;二是老同志不断退休离岗,补充人员受编制的限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进入不到农业系统工作;三是由于多次乡镇机构改革,致使下派的农技人员流失到乡镇部门工作;四是目前的农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4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造成青黄不接,人才断档;五是由于受经费等条件制约,农技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很少,知识更新与技术进步不能同步。

2.4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仍需加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品牌化、工业化程

度还不高,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执行、完善还存在薄弱环节,农产品的整体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5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不强。各地有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发展规模不大、精深加工层次较低、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关联度低,农村二次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3、农业发展对策

3.1健全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3.1.1首先是市场条件。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农民自己的或是代表农民利益的市场中介组织;同时加强对市场通讯、交通、邮电、金融、信息等方面配套建设,使之成为运行成本低、效率高、统一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每个角落的大市场。

3.1.2是行政管理体制条件。要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贸工农、产加销、种养加、农科教一体化经营,必须改革现有的条块分割、产加销脱节的管理体制,打破区域界限、所有制界限、行业界限,坚决实行政企分开,促进多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使农工商由原来的对立走向合作,走向联合。

3.1.3最后是法律条件。农业产业化要健康发展,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政府法规作保证。在保障农业效益方面,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规范大中型工商企业的行为,防止工商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发生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国家应出台严格的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法规,以避免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环境破坏问题。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建立农产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为了鼓励和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加快农业合作组织的立法工作。 3.2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升级,农业也将逐步转化成为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化解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专项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引导工商企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工商企业 6

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重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体私营投资。培育农业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上市公司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扩大农业上市公司规模,通过资本营运的方式增加投入。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与农业部门沟通,加强信贷管理,做好信贷调查、发放和收回工作,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政府和农业组织应大力宣传信誉美 德,确立讲信用、重诚信的理念,建立农户信用等级和生产经营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发放。

3.3注重人才培养。注重培育和鼓励农业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具有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与技术人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让优秀人才流向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总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农业科技进步的实践最终是依靠农民完成的,只有通过农民的实践,各种农业科技成果才能转变为生产力,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需要大量懂得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各级各类的农业专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由低效益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迫在眉睫,政府应对农民职业培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办学为辅的职业培训体系,使农村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培训。农民职业教育应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使其具备能适应多个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形成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技术人才的需求彭岩猛,2012.6 中国对外贸易]

[4推进农业产业化对策,

7

3.4大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项目资金,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品牌创建工程。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出口名牌产品,以及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国家地理标志,做大做强做响“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等特色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关系到我国农业是否能够得到更快的进步、关系到农村是否能够合理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是否能够提高,所以必须处理好众多关系,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入手,切实为农民办实事,真正解决农业问题,是农村得到快速发展。

3.5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继续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加强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载体建设,构建项目集聚平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着眼于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发挥农业产业化“酵母工程”作用,以食品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集聚。继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采取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农业项目,推动县内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步伐,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第四篇: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

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2007-02-10 16:48:08

乡镇工业是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新形势下,发展乡镇工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思考乡镇工业发展路径亦成当务之急。

一、推进环境创新,不断扩大招商引资

一是要解放思想,创新政策环境。思想解放是发展乡镇工业的前提,对工业化的不懈追求是区域经济永续发展的动力。早期的乡镇工业主要滞碍于交通掣肘、市场竞争、路径依赖等诸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乡镇工业,僵化

地固守和盲目地模仿都是行不通的,必须联系实际,锐意创新,迎难而上,扬长避短,围绕市场找题目,围绕政策做文章。要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本地能确定的政策要更加灵活宽松,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和承诺的兑现,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除部门利益思想,牢守“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原则,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思想层面上为“工业兴乡”提供可能和条件。

二是要标本兼治,创新服务环境。落实好“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各项措施,同时对执法部门严格监督,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严肃查处,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现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进入“门槛”,乡镇应该建立更加宽松的审批制度,推行“零干预”,把办事程序和环节降到最简。通过严格的制度、明确的责任、有力的教育,全面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

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主动的服务、超前的服务、周到的服务为乡镇工业搭桥铺路。

三是科学定位,创新招商环境。要坚持把招商引作为乡镇工业的突破口。全面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市场潜在需求大的产品,真正做到对市场变化的趋势判断准确,对经济发展的先机掌握及时,为招商引资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要突出强调本地所具有的优势,根据资本市场投资趋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正确查找和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项目来源的切入点,遴选出有潜在市场需求、有本地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做到以优引外。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攀高枝、靠大树,寻求联姻与嫁接。

二、搞好制度安排,有效建立发展机制

以民营经济为生力军,推动乡镇工业持续快速分展。乡镇工业的优势和潜

力是民营经济,希望在民间、发展靠民力。鼓励有专长的党政干部,转岗创业,离岗兴业,承办、领办、介入、租赁乡镇企业,从事乡镇工业。要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市场准入,大力发展“能人经济”。鼓励现有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乡镇工业发展活力,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致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工业态势。

建立健全信用制度,解决资金“瓶颈”。乡镇要主动向金融机构通报产业发展方向、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银行要经常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信贷投放的重点和信贷资金运行情况,在互通互动过程中更好地服务工业经济发展。按照“政府导向,银企选择”的原则,围绕企业资产重组、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引导银企之间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加强担保机构建设,成

立担保业行业协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投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尽快构筑乡镇企业的融资中介平台。

要在土地等生产要素安排上予以倾斜,激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乡镇工业。对在乡镇落户的工业企业,应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制度安排。如地价适当让利,或整体出让后向企业收取土地补偿费和财政一定税收返还回收模式,或采取村镇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共同入股,并以地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等多种开发模式,对重点企业税收采取先征后返的扶持政策等。总之,对工业企业发展的用地、规费收取、金融、税收等各方面的制度安排要更加灵活,催生工业企业并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壮大。

三、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占领科技高地

实施人才“一推一揽”工程,建立乡镇工业人才成长机制。“推”即是鼓励支

持农民外出务工,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促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工业发展准备物质和思想条件。在此基础上实施“凤还巢”工程,把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凤还巢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劳务人员集中城市设立驻外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老乡联谊活动,广泛调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积极性。“揽”即是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引进工业企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工业类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创业,聘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退休技术人才和科研人员担任乡镇企业的技术顾问和技术骨干,依靠上级向乡镇工业选派优秀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实现高位嫁接。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搜寻人才信息,建立各类人才库。利用驻外办事机构为引进人才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对高级人才要给予户籍调动、子女入学、住房分配、医疗保障等各种

优惠待遇。总之,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进、使用各环节打破常规,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要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倾斜优惠政策,通过各部门加强对工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创建人才培训中心,把工业经营者的再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为企业家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条件,为乡镇工业发展培养一大批安心乡镇企业、扎根乡镇企业、有志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乡镇工业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真正培养出一批企业家队伍和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

四、寻求聚集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增长

一是要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乡镇工业要把资源开发与农产品加工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发展资源依托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依托水能、矿产、旅游、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项目。因地制宜建设

一片基地,因势利导发展一批企业。山区乡镇不能离开农业谈工业,要把农业产业化放在重要位置,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建设农业特色基地板块,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最终形成资源加工能力。

二是着力培植核心竞争力。一个乡镇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也可以发展多个企业,但从区域经济的本质要求看,只能突出一两项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如果什么都搞,势必使有限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于产业发展也无益。核心企业就是核心竞争力。要加速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核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调优结构,打造品牌,做大做强,走质量推进之路,最终形成集群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三是着力推进工业布局上相对集中。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条件。要对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实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形成

“三化”互动的发展格局。即把工业企业集中于工业小区,引导企业向小区集聚,将工业小区建设集中于小城镇,形成“三化”互动的载体和平台,使企业上下游之间高度关联,近而形成了八峰独有的经济现象。

第五篇: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优化探讨

[提要] 农村金融经过多次重大改革,其体系日益扩展,金融体制不断完善,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体制、产品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带来较大冲击。同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先天定位,也使农村金融机构面临风险化解机制缺乏、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不完善、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困境。本文结合台州农村金融实际情况,从完善体制建设、完善农村金融大数据征信体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方面,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优化农村金融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普惠;台州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7月11日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的十九大要求的三大攻坚战之首,首当其冲的是防控金融风险,而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步骤,也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一、台州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截至2017年末,台州市实现生产总值4,388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中小企业贡献的生产总值超过80%,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截至2017年末,台州市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余额1,110亿元,占台州市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余额的17.3%;吸收存款余额1,693亿元,占台州市各金融机构吸收存款余额的22.2%,台州市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65.1%,积极支持了当地中小经济,促进了当地经济良好发展。

?S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日益扩展,除了农村信用社、农业合作银行外,主要新增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改革颇有成效。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体制、产品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带来了较大冲击;同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先天定位,风险控制问题突出、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亟待提高和农村金融环境不佳等困境。

(一)农村金融机构缺乏资金来源。农村金融机构受制于市场定位,只能在当地拓展业务,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目前,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加大机构下沉力度,业务延伸到农村,与当地农村金融争夺资源;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因品牌知名度较低,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例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在设立开始阶段,存款吸收难度较大。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因规模较小、评级偏低、缺乏专业人员,加入银行间交易市场、债券交易市场难度大,导致无法通过发行债券(即使有发行债券资格,因评级较低,发行成本较高)、发行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方式吸收资金。

(二)风险控制问题突出。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其自身实力有限,抵御风险能力较弱,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台州地区民营经济发达,资金需求旺盛,由于大量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因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采用信用或担保方式,导致贷款逾期后处置贷款难度较大,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经营负担。截至2017年末,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1.49%,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1.46%,比台州市平均不良贷款率0.97%均高出不少。

(三)农村金融贷款形式比较单

一、期限短。出于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坏账率的考虑,同时也受限于缺乏对农户的风险状况有效的识别手段,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主要围绕存贷款业务、汇兑业务等展开,信贷产品集中在农户抵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且“惜贷”现象普遍存在。从中国人民银行台州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来看,超过65%的贷款为短期贷款,若剔除个人消费贷款后,短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75%。从担保方式看,以抵质押贷款为主,担保方式次之,信用方式寥寥无几。此外,贷款在还款方式上缺乏灵活性,以按季结息和利随本清为主。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背影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等大中型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例如贷款业务还款方式推出灵活还款、按月计息、还款无缝对接等,农村金融机构受限于人才、技术等原因,缺乏创新,产品类型较为单一。

(四)农村金融环境不佳。良好的金融环境对促进经济建设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反之则阻碍经济的发展。目前,金融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村贷款户在这些方面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整体金融信用环境不佳,进而导致涉农贷款风险偏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无法得到保障。农户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只能转向民间金融机构。然而,民间借贷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规范,其利率要比金融机构高,并且贷款期限和可持续性也无法得到保证,这些不但使农民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也会对农村金融发展带来隐患。

二、影响台州农村金融发展的原因

(一)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农户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时,农户充分了解自己的资产实力、经营状况以及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属于信息的优势方;而金融机构却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掌握不同经营范围农户的真实状况,属于信息的劣势方。这种信息的不均匀分配,会导致一系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方面的问题。此外,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可能导致农户擅自改变资金的用途,将其转投一些高风险的项目,为了控制风险,减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金融机构会降低发放贷款的意愿。

(二)农户信用意识薄弱。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不足,农户获取门槛高,农业大户截流与垄断了金融资源,低端农户往往难以通过政策途径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于初次获得金融服务的农户,有可能存在着对金融服务的误解,有些甚至将金融普惠性借贷服务误当成国家政策性福利,并且也无法意识到违约会计入个人征信系统,对再次贷款将造成重大影响,最终导致农户贷款违约率较高,失信问题较为普遍。

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金融机构仅仅凭借自身的人力和精力无法从外部获取农户的真实信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金融机构为了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往往会收回对农户的援助之手;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农户为了能顺利获取贷款而想方设法,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频频出现。

(三)缺乏有效抵押物。现阶段,因农户担保缺失问题严峻,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授信业务的开展。农户的核心资产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但往往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抵押物,因为这些资产的价值评估受地域、使用年限等一系列的因素所限,并且流动性也受到限制,往往无法被金融机构所接受。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将必然导致融资难的问题。

三、优化农村金融发展途径

(一)加大政策支持,?U大资金来源。政府应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综合运用赋税杠杆,推动农村金融协调发展;应提高银行资本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比例,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的浮动可能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涉农贷款利率定价可更富有弹性;还贷期限可以结合农产品的成熟期有所浮动,扩大涉农“信贷扶贫”投放。

(二)完善农村金融大数据征信体系。建立并完善农村金融征信体系,是充分掌握农户的资信水平,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已经运行了四年,在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提升了银行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效能。金融机构可以借助这个平台,通力合作落实农户信息采集工作,多方位了解农户的经济实力、经营风险、品行状况、风险偏好、消费状况、信用记录等综合信息,以便在遵守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准确判断出农户是否符合放款条件及恰当的放款金额,以此降低信贷风险。

(三)创新担保方式,推广普惠金融产品。通过建立担保体系,创新提保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风险化解的效果,同时也是建立具有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重要保证。

1、整村授信。台州银行积极采取与村居合作,整村抱团授信,小额信用贷款批量覆盖,面向“三农”群体发行的具有融资功能的借记卡――“村聚易贷?兴农卡”,彻底解决了农户担保难进而融资困难的问题。截至2017年10月底,台州13家银行充分发掘地域优势,已与4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达成共建意向,因地制宜地设计并推广支农金融服务与产品,为广大农户解决资金问题。

2、量身定制。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温岭支行将党建与金融充分融合,推出“党员先锋贷”,并结合当地经济特色,量身定制创保贷、乐农贷等多种金融产品。椒江农合行凝心聚力践行普惠金融政策,根据不同类型农户的贷款需求,精心设计了“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贷”、“失土农民创业贷款”、“失海渔民创业贷款”等十余种支农产品,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3、信保基金。台州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行中心,于2018年6月,推出“农户贷款”担保产品,将服务对象范围从小微企业延伸到农户个体,该产品进一步拓宽了农户的担保途径,是助力台州的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加强对“三农”群体金融服务的又一有力举措。

(四)“互联网+”深化三农普惠金融服务转型。台州的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小微金融服务提质升级工作要求,不断延伸网点和服务,将网点优先布置在金融空白或薄弱的农村地区,浙江三门银座村镇银行深扎三门县的13个村居,构建“金融便利店”,为周边的农民提供日常消费金融服务,极大地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满足率。

台州银行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从2014年开始推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客户服务移动工作站”,实现“送上门、一站式”的金融服务。2016年台州银行推出“微信分行”、“网上分行”,2017年2月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推出“直销银行”,这些都是建立“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的新金融模式,这些集移动开户、信贷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平台,真正意义上让更多、更偏远、更贫困的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普惠金融的红利,解决了农户资金周转难题。

(五)引入人才,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农村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专为高价值客户服务的特性不同,农村市场本来就是经营规模、资金需求等情况各不相同,风险大、利润薄、信用等级评价难度大,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应充分挖掘客户的信用潜力,减少排斥心理,提高服务意识,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明贤,唐文婷.农村金融成长路径、农户金融参与和融资约束缓解[J].管理世界,2017.4.

[2]张贺.农村金融的功能效应与普惠金融发展――嬗变中的“道德”与制度正义[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3]洪晓成.普惠金融理论与我国农村金融扶贫问题调适[J].山东社会科学,2016(12).

[4]王曙光,郭凯,兰永海.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及其金融支持模式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5]刘靓.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方案[D].西南财经大学,2013.

[6]刘宏博,唐青生.云南沿边金融开放中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14(10X).

[7]陈思.普惠金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

[8]蒋妮娅,罗帆,蒋慧慧.“信用+小微金融服务”的台州样本[J].浙江经济,2017(14).

[9]苗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科学,20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纪念澳门回归班会教案下一篇: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