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方言拾趣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雷州方言拾趣范文

孝感方言词拾趣

孝感人平时爱说的一些方言俗语中,有许多是代代沿袭而又无从稽考的,但也有少量的俗语和可以从一些典籍或行业传说中觅到来历踪迹,现举数例,以见一斑。

寒婆婆过江

农历十月十六日,民间流传有“寒婆婆过江”之说,相传此日若风和日丽,寒婆婆就能过江捡到柴禾,来年初春就寒冷异常;若天气起风下雨,寒婆婆未捡到柴,来年春天会暖和。又有一说,云十月十六日为一韩姓婆婆的生日,如果有人送柴禾,来年就有春寒。这些说法虽是传说,却符合孝感的气候特点:从晚秋开始,往往伴有寒潮出现,乍寒须防,江汉平原地处长江之滨,人们自然会韩联想到寒,“寒雨连江”的说法,唐诗中就有记载了。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初叶,武汉出版了一本名字叫做《商业大全》的书,书中有一篇《汉口岁时记》的文章,文章中写道:“(十月)十六日,俗云寒婆婆生日,马和尚过江,必大风雨,行者多避此日。”关于寒婆婆过江,在孝感武汉一带也有一个传说是,从前,有一位韩(谐音“寒”)氏和儿子马和尚寡母孤儿苦度岁月,非常艰难。韩氏对儿子百依百顺,而马和尚却吃喝嫖赌什么坏事都干,终于倾家荡产。于是他就骗韩氏说:“已是十月十六了,进入严寒,可我家还没有一根过冬的柴,你就去打点来吧。”接着,他驾船把母亲韩氏骗上江心的沙洲,扬长而去。以后,他卖掉仅剩下的房子,不久又输得精光。想起老娘定已冻死,那头上的玉簪倒是可以拔来变卖。十月二十四日,他又去沙洲,不料老娘未死,正在叹气。她想:“儿子不肖,只能怪自己对他娇惯!”马和尚横起心来,踢死母亲,拔走了玉簪,变卖以后,再去赌场。

玉皇大帝知道了,让风吹走小船,把马和尚困在沙洲上,要把他冻死。不料马和尚身强力壮,他捞鱼虾充饥,烧芦柴烤火,居然熬过了严冬。玉皇大帝又知道了,见已春暖花开,就突然来了个倒春寒,结果了马和尚的性命。从此以后,每逢十月十六日,人们就记起是寒婆婆打柴的日子,会教育子女别学马和尚。十月二十四日若是起风下雨,就意味着马和尚过不了江,来年必有倒春寒。

穷斯滥爷

“穷斯滥爷”本是论语里的一句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出于《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人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用现代语文可以解读为:(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作战列阵之事。孔子说对于俎豆之事——礼乐文化的精神我懂;军事学我还没学过,对不起,我不懂。孔子并不是不懂,但希望他不要发动战争。对侵略的战争,孔子是反对的。第二天就带了大批的学生们离开卫国,到了陈国,结果粮食断了。跟从的学生,因此病得起不来的很多。这时子路很不高兴,颇有怨言,对孔子说:“正人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孔子回答:“君子虽然困顿得无路可走了,但是,还坚守自己的君子原则。小人就不同了,就要想歪门邪道,便会胡作非为啦!”此处的“在陈绝粮”,字面是指的经济穷困,但在理解时我们觉得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事业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穷”的范围。而凡是到了这些关头,君子都应该具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既来之,则安之,走出困境。而不应该“穷斯滥矣”,胡作非为,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甚至屈态变节,苟且偷生。即一个人不论身处何种逆境,都应当考虑如何战胜逆境,走出困境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孝感人形容一个人很穷,往往会作这种评价,说:“这个人真是‘穷死滥爷’!”其实,这是把论语里这一句话的误用,是从《论语》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 一句衍化而来的,今人把原句改头换面,变成了另一种意思,是指某人穷得十分厉害的意思,这里和原意已是大相径庭了。

乌焦巴弓

孝感南部的人爱把这句话说成“乌几巴弓”,北部一些地方的人就说“乌焦巴弓”,都是指某东西被弄焦黑了或搞得乱七八糟,例:“么样搞的,都弄得乌(几)焦巴弓的。”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 这是套用《百家姓》中的句子,指的是“乌、焦、巴、弓”四种姓,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水火》:“《百家姓》:„乌焦巴弓。‟此四姓也。今俗以物烧焦者,谓之„乌焦巴弓‟。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百家姓》把四个字连在一起并不代表姓以外的意思,而本地人抓住“乌、焦”二字通常所具有的含义,牵强而自然地把这四种变成了地方成语式的词,倒也另有一番情趣。 “肖家里婆婆”

孝感有句方言词:“肖家里婆婆ⅩⅩ”,家读若“GA”,而这句话后面往往带“管”、“要”、“去”、“晓得”等词。如果是“肖家里婆婆管”这句话,在孝感话里也就是“谁也不管”的意思,“肖家里婆婆要”也就是“谁也不要”。为什么明明一句肯定句,意思却变成了相反的否定句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趣闻。

在孝南区和孝昌县之间有一个叫肖家坡的地方,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们除务农外,农闲时还多喜欢下汉口经商做买卖。

很早以前的一年,肖家坡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绝收,好多人都被活活饿死了。有一户肖姓老俩口,人们都称他们肖家爹、肖家婆,二老在家实在呆不下去了,为了活命,只得又走下汉口收荒货(拾破烂)的老路。

不久,老俩口来到汉口,租了一间僻街小巷里的小屋,开始收荒货赚钱。同行们见肖爹爹肖家婆年纪最大,人又和善,总是照顾他们。

这老俩口经营荒货十年多,渐渐占住了脚跟。后来,肖家婆年岁已高,不能出门收货,就在家收货。肖家婆经营有一窍门,凡是别人不要的东西,或者别人不管的东西她都能看出其潜在的价值,找到赚钱的门道。当天收下后,过若干天或过一年半载再卖,往往能卖到好价钱。于是,街邻就十分相信肖家婆的眼力,人家若有不要的东西,就会说:“这东西肖家里婆婆要。”“这东西肖家里婆婆管”。一来二去,肖家婆婆变废为宝的名声越传越远,汉口,孝感一带就慢慢流行开来这句有趣的地方俗语。

半吊(铫)子。

孝感人认为说话做事不通情理、爱得罪人的人是半吊(铫)子,这是有来历的。相传有一个孝感人,在外地做生意时被当地一个叫钱厚的商人嘲笑了一通,孝感人不好跟那人明着干架,只好用半吊钱(一千文)打了一个哑谜予以反击:他把一吊钱分成三份,先把半吊钱放在肩上,再在胸前挂上整整二百五十个零钱,剩下的二百五十个钱就挂在背后,即为前后二百五,暗喻钱厚(前后)是二百五(共半吊钱)。这个哑谜令那个叫钱厚的商人吃了个哑巴亏,便不再挑衅了。旧时代,一个零钱为一吊,也叫一贯,五百钱为半吊,自然就谈不上满贯。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不“满贯”,显然就是“半吊子”了。比“半吊子”还差一半的人就必定是个“二百五”。可见这两个词都带有贬义。“二百五”一词后来也成了通用语,这也说明了孝感方言词与普通话逐渐相融相通起来。另有一说是:孝感人喜欢喝汤,因此煨汤有独到之处。孝感人煨汤用的器皿,是一种“U”形的陶罐,称作“铫子”,简写成“吊子”。如果煨汤不满罐,就称作“半吊子”———它却成为孝感人骂人的一句话:“我看你真是个半吊子!”这句话效果比较严重,轻者引起口角,重者引起全武行。

除了上述意思之外,孝感人说的“半吊子”带有明显的指责性,是说某人不开窍、不清白、 2 不合时宜。与此类似的孝感方言还有“泡皮”、“二杆子”、“洋判”、“二百五”、“夹生苕”等。意思最为接近的一个词是“夹生苕”,就是半生不熟的东西。这也是骂人的话,还编成了歌:“生苕甜,熟苕粉,夹生苕,冇得整。”“苕”本来就是孝感方言中形容人蠢、笨的一个字眼,而骂人为“夹生苕”,可谓形容人愚蠢到了极至~~!

此外,孝感人烧柴灶时喜欢在灶门口挂一个铫子烧水,因为灶门口火小,一整铫子水难以烧开,只能打半铫子水。半铫子水烧开后,声响特别大,孝感人用“半铫子”比喻有些人的轻浮急躁,即满桶不荡半桶荡之意。

贩桃子。

这句俗语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成是卖桃子。“贩桃子”在孝感话里是半路开溜的意思。有的地方也泛指开溜、一哄而散、某东西被抢等意思。这是由于“桃”与“逃”同音,虽然有些牵强附会,却跟书面语“逃之夭夭”颇有一致之处。逃之夭夭,作为逃跑的诙谐说法,是套改《诗经》句子“逃之夭夭”而成的。《三侠五义》第十四回:“众恶奴见事不祥,个个加上一鞭,忽地一声,俱各逃之夭夭了。”贩桃子与逃之夭夭,是偶合,或是借用,有待考证。但是,相比之下,逃之夭夭比较典雅,而贩桃子却更加生动、含蓄。这也是孝感一些方言俗语词的特点。这里还有着一个传说,据传,清顺治年间,孝感南部汉水岸边有一间小茅草房,住有夫妻二人和一个不满十岁的儿子。俩口子经常吵架,丈夫说妻子与隔壁王大郎打皮绊(男女作风问题),妻子说丈夫被前湾的刘二妹勾引上了。隔壁人家(乡亲)过来劝架(调解),都不听劝。丈夫一气之下,拿了几件换洗衣服,装进一只白布口袋,一背就走了。

一段时间不见丈夫有回来的意思。儿子老看不到爸爸,就问妈妈:“母妈母妈(妈妈),伯伯(爸爸)几天不在屋里(家里),他到哪里气(那里去了)?”妈妈说:“你问那个不成器的搞么事(干什么),他去贩桃子了!”

儿子喜得不得了:“有桃子吃了!有桃子吃了!”

“吃?吃你母妈的个鬼!你一嘀卡(一点点大),晓得个么事(什么)?”

儿子说:“我亲眼看到他背一只口袋出的门,肯定会买好多好多桃子回来地!”

妈妈又好气又好怄:“你这个杂种,你哪里是想吃桃子,我看你是想吃扫帚条子(打小孩专用)!老子打死你这个小杂种!那个老杂种不是贩桃子去了,他是跑了!”

儿子一听说老子跑了,不由得在堂屋当中大哭:

一个出门玩桥子

一个在家养汉子

我说我要吃桃子

你却要我吃条子

你们都是败家子

苦了我这个苕儿子

“贩桃子”并不是真做买卖,是指跟家里人怄气,离家出走。据说“逃之夭夭”的出处就是《诗经》里面的“桃之夭夭”,跟“贩桃子”可能是同一个意思吧!

刮胡子。

孝感人把某人挨了批评或者训斥叫做被刮了胡子。这也是有来历的。 历史上的“刮胡子”,除了就是刮掉下巴上的胡须外,就是领导批评下属,喻为给下属刮胡子。两千多年以前,周灵王身边有一位难得的部下,也是他的儿子,叫王子乔的,此人博学聪慧,15岁就开始辅佐朝政。周灵王二十二年,谷、洛二水泛滥,王子乔坚持反对周灵王的壅堵治水之法,而招至周灵王的愤怒,于是,严厉训斥王子乔。周灵王的做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刮胡子”。这里的“胡子”不是胡子,指的是阙漏或者错误,而“刮胡子”就是对于错误的训斥或者批评。周灵王作为“髭王”,不仅“刮”了王子乔的“胡子”,还把王子乔废黜为庶人,致使王子乔17岁便抑郁而死。明清时期,采取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清代有一种叫“拔贡”的考试,规定每 3 十二年从秀才中选拔一部分人出来升为“贡生”,但条件苛刻到应试者不仅要文章好,而且还要五官端正,体无残疾。长相不好的人即使有一腔才学也不会被允许参加考试。据说孝感城关有一位王秀才,一脸络腮胡子,为了应“拔贡”试,忍痛拔光了胡子去参考,却没有考上。世上没有后悔药,王秀才只好作诗自嘲:“未曾拔贡先拔胡,拔贡未拔胡先无,早知拔胡不拔贡,不拔贡也不拔胡。”后来,人们又把考试未取,求人不得的事情称作被“刮了胡子”,现在又渐渐演变成受批评、受羞辱的意思。

拐子

近来,一些社会混混或者所谓“江湖人士”把自己圈内逞强抖狠的人叫做“拐子”。在孝感民间,人们还是把自己的兄长叫作“拐子”。旧时的一些戏剧小说中,“拐子”本来的意思是骗子、小偷的称呼。明无名氏传奇《桃林赚·夸技》中记载:“京城里还有神出鬼没盖样拐子来,他移星换斗、易日偷天,巧计偏奇。”到了清代,拐子简直是骗子加恶棍的代称。龚炜在《巢林笔谈》一书中说:“我不解天地生物,何以有毒虫猛兽?如今之拐子者,取人脑,堕人胎,断人肢体,惨毒非常!”在孝感方言词里,单就一个“拐”字而言,也还有“坏”、“调皮”、“捣蛋”的意思。但不知是何时,孝感人和武汉人一样,把拐子当成哥哥的含义,拐子在这里具有特殊的义项,就是老大,引申为头目。在汉孝一带是谑称,而非正规名称。《荒煤短篇小说选》有用例。此义来源于洪帮隐语。据《海底》第三章:“老大——拐子。老二——来子。老三——香炉脚子。”

死样活气

形容没有生气。活气 : 生气;活力:这里荒无人烟,死样活气的。形容没有生气。 鲁迅 《准风月谈·文床秋梦》:“文弱书生死样活气,怎么做得到权臣?”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至于此地报纸,则刊出颇难,观一切文艺栏,无不死样活气,即可推见。”另见《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剌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孝感人形容一个人没精打彩的时候也往往用死样活气形容,出典仍不详。

第二篇:雷州市优质水稻技术推广

【内容提要】近年来,在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指引下,湛江市相继实施了以水稻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为代表的重大农业推广项目。因此,雷州市各级主管部门重视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整合资源优势,狠抓关键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宣传,极力创新推广方式,自2008年实施的水稻高产创建以来,连续6年取得了湛江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本文通过对雷州市优质水稻技术推广作了阐述。

一、雷州市优质水稻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指引下,湛江市相继实施了以水稻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为代表的重大农业推广项目。特别是雷州市自2008年实施的水稻高产创建以来,连续6年取得了湛江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创造了广东省优质水稻大面积集中连片单产历史最高记录。

(一)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优质水稻的示范基地建立,让农业生产者了解到优质水稻的重要性。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进行优质水稻的好处,了解到优质水稻给人们带来的收益,这样在进行优质水稻生产的过程之中才能够有更好的表现。通过示范基地的生产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让人们对优质水稻有一个更切合实际的认识,这样会更具有说服力。雷州市优质水稻能够有今天这样好的发展,也是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对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样生产的好处,才使得优质水稻生产地区能够取得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根据不同区域资源优势和品种潜力制定技术方案,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推动了雷州市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增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6年累计实施13.2万亩,项目区水稻平均亩产721公斤,比全县增产22.3%,辐射带动全市水稻亩产由项目实施前的501公斤,提高到2013年的571公斤,增产14.2%。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5.4万亩,采集土壤样本3650个,分析化验相关指标项目2.1万项次,推广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为主的沃土工程45.4万亩次,为粮食高产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 创新综合技术突破水稻单产纪录

雷州优质水稻项目实施以来,针对生产中的主要技术障碍和制约高产的关键环节,累计引进高产优质良种30多个,引进示范水稻机械化育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机械化播种收获等新技术4项,开展品比试验、水稻氮钾后移、病虫防治药剂等试验16项次。筛选出一批适应城雷州市种植的优质高产主推良种和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药剂;优选出最佳施肥配方及施肥方式。坚持了密栽培、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防种(插)、收农机农艺结合、秸秆还田配套为核心的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路线。强化主推品种、播(种)插(秧)时间、插植密度、肥水运筹和病虫害防治五统一。开展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特色品种配肥研究与应用”等3个自选课题项目,分别获得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进步奖。通过科技转化应用,2008年南兴镇草洋村种植宜香1577,百亩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756.3公斤,2010年松竹镇山峰村种植渝优35,2013年龙六镇谢家村种植天龙优540,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65.7公斤和782.5公斤,刷新了雷州市水稻单产新纪录。

(三)发挥良好减灾保产增效技术

农业是露天工厂,雷州市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干旱、低温阴雨寡照、倒春寒、洪涝、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根据本地气候资源变化特点及不同年份间气象差异,在水稻生产上,针对农村山区,提出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通过选用稳产性好、抗旱、耐病品种,适时早播,化学调控及病虫害综防等技术减灾保产。在农业基础条件好,光温资源充足的农村洋田区,选用突出优质兼顾抗倒伏高产的良种,达到提质增效。在蔬菜生产上,引进示范稻茬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不但实现了不违农时抗淋播栽,降低劳动强度,避免秸秆焚烧造成污染,在节本增效的同时还达到了资源循环利用。

(四)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展示带动作用 建立高标准样板田,以点带面,是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我们坚持“村有示范户、乡有示范片、镇有示范方”的工作思路,为全市粮食生产树立了标杆。累计建立水稻高产百亩核心示范片2100亩,平均亩产755.4公斤,比全市平均亩增产15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7.36万亩水稻,亩均增产19.5公斤,增幅4.1%,总增稻谷338.52万公斤;建立蔬菜稻草覆盖栽培示范片3500多亩,带动全市年推广免耕栽培5.7万亩,节约生产成本500多万元;建立水稻机械化播种、插秧示范1400亩,均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展示带动作用。

二、实施雷州市优质水稻种植的基本途径

(一)重视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项目实施以来,雷州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市长为组长、农技中心及项目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和督导,并将其列为乡镇农业产业化考核的重点。其次是组建科技指导组,落实科技指导员。依托市业务主管部门科技人员组成专家组,实行首席专家责任制,制定方案,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从镇乡抽调技术骨干100多人,建立包抓示范户制度。对科技指导人员从进村入户指导时间、实施成效、示范户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镇有技术骨干、乡有技术标兵、村有技术能人”的技术网络。

(二)整合资源优势,狠抓关键技术

一是整合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市农业局将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业务站全部纳入项目实施小组,形成技术推广部门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包村联户指导,各尽其能。二是整合项目资金,落实物化补贴。将水稻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一村一品建设等项目资金全面整合,向高产示范村倾斜,仅高产创建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20多万元,从良种、肥料、农药等方面实施物化补贴,统一供种、供肥,发放到户。保证了以项目建设,助推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应用。

(三)广泛开展技术宣传,极力创新推广方式,

采取“项目带动、企业参与、部门协作”的运作模式,广泛吸纳粮菜专业合作社、粮菜加工及供种企业等多方面参与,延伸服务链条,提高种粮群众效益。累计推行优质稻订单生产4.85万亩,订购稻谷3500多万kg,为农民增收700多万元。在项目村遴选科技意识强、在群众中有威信的村级农民协理员,培育科技示范户,作为工作联系和指导的重点。利用电视讲座、雷州市农业信息网、现场会、板报、专家大院等多渠道广泛宣传培训。2008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200多场次,培训农民8.5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0.5万份;重要农事季节召开现场会30多场。大规模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有力的促进了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起点高、规模大,影响深远。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促动下,示范村围绕粮食产业先后组建专业合作社5个,培育专业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20个,依托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带动,确保水稻、甘蔗、蔬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市协调科技、财政、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纵横联合,把有限的财政支持资金用到重点区域建设。仅2013年以草洋、谢家为代表的20多个示范村,共吸引各类涉农资金1280万元,累计建成“U”型渠道衬砌42km,硬化田间机耕道路65km,新建抽水机井32眼,配套输变电线路4km,改良土壤1.2万亩,预计年可增加粮食221.75万kg,油料37.5万kg,年增加种植业总产值738.45万元,多部门一盘棋、大协作的联动机制为粮食增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结束语

农业农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要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目前情况看,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仍不如经济作物,短期内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的局面难以改善,农产品价格难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难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效率难以较大提升,因而必须以经济效益激发种粮者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其他政策扶持。第二加快经营机制创新。积极鼓励探索发展加速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和防止种粮副业化甚至土地抛荒现象发生。第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城固县36.4万亩基本农田,中低产田仍占到44.6%,旱涝保收面积也仅达到20.15万亩。为此,首先应进一步加大水利等基础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难题;其次是把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培育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作为挖掘增产潜力的重要途径;三要坚持标准化生产,严控面源污染,确保土地资源健康永续利用。第四突出农业科技支撑。相对照专家指导与农民习惯种植,以及普通大田管理和高产示范方比较,全市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至少有50~150kg的增产潜力,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轻简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同时稳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技能。

第三篇:义乌话拾趣

“义乌话”的形象生动,与它具有多种修格的方法分不开的。首先,它的词语中“打比方”(比喻格)的很多。如用事物打比方:铁硬、棉软、墨黑、雪白、屁轻、死人重等等,用像钢铁、像棉花、像雪片、像墨水、像屁气、像尸体这些物体来比如相近物体的性质状态。这类语言很多,如食生米、热狂病、无名件、有章程、眼睛孔浅、安脊定骨、硬板头颈、长柄肥勺、魂灵白骨等等。

如用动物打比方:蝈蚱(用其善蹦善跳喻人的情态行为太过份了)、麦鳅(喻家中做的面条像泥鳅般油滑)、牲犊(即畜生,骂人的品行如同牲畜一样)、启狗娘(用性发时不能自制的母狗来喻人的胡乱行为)。还有如老虎钳、蛀米虫、三脚马、近鼠眼、水浇鸭背、鹭鸶脚里割肉等等。

如用人物打比方:贼相(喻其人相貌行径像做贼的)、死颜(骂看不惯的人像死人脸颜那样使人厌恶)、叫化子(喻人的穿戴邋遢)、三姑六婆(喻爱管闲事、挑弄是非的女人)、哑口凑孽(喻不好的事都凑到一块来了)、里古反出(喻对自己人不忠)、伯嚭白捣(喻行为不诚实)、真个李逵(用梁山泊英雄黑旋风李逵来称颂不避险恶的正直勇敢的人)等等。

其次,义乌话中夸张手法运用自如。比如螺蛳壳里打道场(形容在很狭小的场所办不小的事)、做贼偷麦磨(形容拿价值小的笨重东西)、荷叶包铁钉(形容根本无法办成的愚蠢行为)、老虎咬天空(形容无计可施)、尖刀头里翻筋头(形容不顾一切的冒险行为)等等。

还有,义乌话里的对偶句、押韵句(叠齐话)、歇后语也多,既确切,又很生动。如旧性勿改,牵牛落海。口念阿弥,手挖心肺。做人恶毒,天雷敲倒。种田要勤,读书要灵。日长事多,夜长梦多。先苦后甜,富贵万年。冷在风里,穷在债里。狗朝屁走,人跟势走。牌子十足,行事调倒。种像种,蒲箩像狗笼。家无主,扫帚颠倒竖。夜里少食口,活到九十九。牛食稻杆鸡食谷,各有各的福。食起三斗碗,做起翻白眼。长伯晒衣裳,短伯做木匠。先下手为强,后下手搔痒。越嬉越懒,越吃肉越口淡。浇肥要浇根,做人要做正。客人是条龙,勿来人要穷。人多讲出理来,谷多舂出米来。锅头(里)饭好吃,过头话难讲。不怕青面,不怕白面,只怕皮面。好男不打妻,好狗不咬鸡。男侬勤,田头地角出金银,内家勤,衣裳鞋袜样样新。

义乌话中的修辞手法还有一些,本文仅择主要的举例说明之,借以抛砖引玉。

“义乌话”的形象生动,与它具有多种修格的方法分不开的。首先,它的词语中“打比方”(比喻格)的很多。如用事物打比方:铁硬、棉软、墨黑、雪白、屁轻、死人重等等,用像钢铁、像棉花、像雪片、像墨水、像屁气、像尸体这些物体来比如相近物体的性质状态。这类语言很多,如食生米、热狂病、无名件、有章程、眼睛孔浅、安脊定骨、硬板头颈、长柄肥勺、魂灵白骨等等。

如用动物打比方:蝈蚱(用其善蹦善跳喻人的情态行为太过份了)、麦鳅(喻家中做的面条像泥鳅般油滑)、牲犊(即畜生,骂人的品行如同牲畜一样)、启狗娘(用性发时不能自制的母狗来喻人的胡乱行为)。还有如老虎钳、蛀米虫、三脚马、近鼠眼、水浇鸭背、鹭鸶脚里割肉等等。

如用人物打比方:贼相(喻其人相貌行径像做贼的)、死颜(骂看不惯的人像死人脸颜那样使人厌恶)、叫化子(喻人的穿戴邋遢)、三姑六婆(喻爱管闲事、挑弄是非的女人)、哑口凑孽(喻不好的事都凑到一块来了)、里古反出(喻对自己人不忠)、伯嚭白捣(喻行为不诚实)、真个李逵(用梁山泊英雄黑旋风李逵来称颂不避险恶的正直勇敢的人)等等。

其次,义乌话中夸张手法运用自如。比如螺蛳壳里打道场(形容在很狭小的场所办不小的事)、做贼偷麦磨(形容拿价值小的笨重东西)、荷叶包铁钉(形容根本无法办成的愚蠢行为)、老虎咬天空(形容无计可施)、尖刀头里翻筋头(形容不顾一切的冒险行为)等等。

还有,义乌话里的对偶句、押韵句(叠齐话)、歇后语也多,既确切,又很生动。如旧性勿改,牵牛落海。口念阿弥,手挖心肺。做人恶毒,天雷敲倒。种田要勤,读书要灵。日长事多,夜长梦多。先苦后甜,富贵万年。冷在风里,穷在债里。狗朝屁走,人跟势走。牌子十足,行事调倒。种像种,蒲箩像狗笼。家无主,扫帚颠倒竖。夜里少食口,活到九十九。牛食稻杆鸡食谷,各有各的福。食起三斗碗,做起翻白眼。长伯晒衣裳,短伯做木匠。先下手为强,后下手搔痒。越嬉越懒,越吃肉越口淡。浇肥要浇根,做人要做正。客人是条龙,勿来人要穷。人多讲出理来,谷多舂出米来。锅头(里)饭好吃,过头话难讲。不怕青面,不怕白面,只怕皮面。好男不打妻,好狗不咬鸡。男侬勤,田头地角出金银,内家勤,衣裳鞋袜样样新。

义乌话中的修辞手法还有一些,本文仅择主要的举例说明之,借以抛砖引玉。

义乌早前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小县。悠久的农耕文化与时令、节日习俗派生出了一些有本地地方特色的谚语、顺口溜和歌谣。

清明

“清明冬至,前三后四。”清明冬至上坟祭祖,义乌人俗称“烧太公”。在义乌民俗中,烧太公早可在节日前的三天中,迟可在节日后的四天中进行。清明时节塘里螺蛳肥,因此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清明节食清明馃,做馃时掺以野艾嫩头,取其色青,以兆一年吉祥。“吃过清明馃,日日田畈坐。”指清明节后田间农活开始多起来。如果在清明节后的一小段日子里做了什么蠢事,常常会被义乌人取笑为“清明馃食昏了总?”

端午

“端午馄饨夏至面,食过节节健。”义乌旧时风俗,端午过节,仅为上午,所以有“端午大午前”的说法。以前农家在端午节有“送蠓虫娘”的习俗。用火把熠明屋角烙赶蠓虫到郊外,口念“蠓虫娘,蠓虫娘,送侬到东阳,转来望重阳”,念完把火把扔在地上而回。一般来说,蠓虫到了农历九月中旬开始销声匿迹。所以说,九月九,蠓虫叮捣臼。端午节后,天气转热,因此说“食过端午粽,棉被夹袄都好送”。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据说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好愁弗愁,愁个六月呒热头。”义乌民间有“六月六,狗洗浴”的旧俗。“六月六,不食肉,生个大疠毒”。传说杀鳖熬汁,只有在这一天不会凝冻。

中秋

“七月半,枣当顿。八月中秋,枣到苏州。”旧时的七月中旬,义乌的马枣、旗鼓枣、大枣相继成熟,打下后纷份加工成南枣、蜜枣,约在八月中旬开始销往苏州等地。中秋夜赏月食月饼。小孩子不能对着月亮乱指,否则会被视为对月神不敬,遭大人恐吓:“月亮姑姑会来割耳朵!”

除夕

年关临近,义乌人称之为“年到岁逼”。除夕则称为“三十夜”。三十夜隔岁,应说吉利话。一些平日里常说的词汇在三十夜和春节是禁用的,应换种说法。比如,“吹灭”改说“圆”;“杀”改说“宰”;“跌倒”改说“滚元宝”等等。一些地方更有大年三十讨口封的习俗。据说三十夜小孩无意间说出的话,来年往往能应验,于是大人们便会想方设法从孩子嘴里套出一些吉利话来。比如说往饭里撒一些稻谷,孩子见了会说:“恁多谷呢”;把钱放在地上故意让孩子拣着,孩子会说:“恁许多钞票哇!”

旧时义乌民间有一首歌谣,叙及了一年的农事:一粒星,像盏灯。两粒星,上台门。台门头,种块豆,豆铲铲,好种秧,秧齐齐,种荸荠,荸荠种得壳,摘菱角,菱角挂满船,划只船,一划划到义乌县,换来铜钿买索面。索面头,挂碗沿,爷食碗铲菜园,娘食碗纺木棉,媳妇食碗看雄鸡,雄鸡看不牢,一日打三遭。

在义乌民间,小孩子在大人的口中有各式各样的称谓。较常用的有“小个儿”、“小兵将”、“麻痘鬼”等。麻痘鬼是从俗语“痘里不去麻里去”转化而来,“痘”指天花,“麻”指麻疹,以前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过的两道关卡。“麻痘鬼”原是一句诅咒小孩早死的骂语,后来其贬义逐渐淡化,成为对小孩子的一种昵称,并特指男孩子。提到女孩时,则称之为“麻痘花娘”,早年初春时节,女孩子总是三五成群到野外挑田荠充粮,所以说:“草籽花开,麻痘花娘结堆。”

义乌人形容一个人年龄小,通常会说:“窝粒片儿都未脱”或“老八儿拖门坎”。比如夸奖自己的孩子很能干,会这么说:“阿拉的麻痘哩老八儿拖门坎的时候都会替爷娘看摊了。”

男孩子到了青春期,喉结突出,说话变得“大木”声。这时期他们常常被大人取笑为“雄鸡嗉”。“嗉”,义乌念“巨”,即嗉囊,是鸟类喉咙下装食物的地方,用它来比喻男孩子突出的喉结。雄鸡嗉囊凸出,表示发育成熟,开始对草鸡紧追不舍了。所以“雄鸡嗉”是取笑男孩子开始想老婆的意思。

青春期的男孩子体格发育很快,力气增大,因此说:十七八,松树连根拔。早先义乌民间早婚较多,加上当时生活条件限制,女孩子往往发育得迟,直到嫁了老公以后才丰润挺拔起来。因此义乌民间有“大姑娘见夫,好比荞麦用箍”的说法。箍,菜籽榨油后的饼状渣滓,可以当肥料。

都说结婚后女人比男人老得快,“男人三十正后生,女人三十老嬷茬。”茬,义乌话念“捐”,植物割去后留下的根茎。义乌俗话说,三十六岁归城隍殿。归,义乌话念“居”,(普通话中读“归”音的字,义乌话通常念“居”,比如:价钿贵,归来,乌龟,鬼怪,跪下来等)。义乌民间的迷信说法,人未活到三十六岁便死去的,寿月不足,鬼魂没有资格进城隍庙,只能呆在山脚野外的鸡笼殿里。

早前人们寿命普遍不高,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义乌人有“五十六十排死路”的说法。“七十

三、八十四,城隍老爷不请自己都要去!”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到八十四岁,意思是说人能活到圣人一样的年纪就该知足了。自嘲自己年纪一把,离死不远时,会说“黄泥平姆颈了”,或者说“黄泥香了”、“铁板香了”。嫌憎一个人活得太长命,会说他“活到背脊出牙齿”!

芸芸众生,命运不同。有的少年得志,中年潦倒,老来又富足,义乌人称之为“金扁担,两头翘”。有的人到暮年运气才变好,义乌人称之为“落山红”。

第四篇:读书拾趣

一提到书,有些人就会头昏脑涨。书中的那些烦琐的语句,冗长的故事情节,一啃就得花上好几天,还不如看电视来得直截了当,还不如听音乐来得轻松自在。而我却恰恰相反,偏偏钟情于书。在一个幽静的下午,沏上一杯茶,坐在沙发上独自沉浸于书的海洋,这可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啊!

我爱读书,这得归功于我妈妈。

小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古诗,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什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等等。我每背一首,就得到妈妈一个及时的奖励:一张欣慰的笑脸,一个充满爱意的亲吻。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

小时候,妈妈还常常给我讲童话故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使我听得如痴如醉。上幼儿园,妈妈又陪我看有拼音、有插图的幼儿读物。上

一、二年级,我开始恋上了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现在,我又迷上了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罪与罚》使我看清了当时的黑暗社会;《三重门》使我领悟了应试教育的残酷,《巴黎圣母院》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西游记》使我惊叹于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我真正尝到读书的乐趣。

我遨游书海中,天南地北,四方八极都令我的心自由来往。我虽没有到过北国祁连,却有“祁连雪山在眼前”的感觉;虽没有成年,却也懂得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悱恻缠绵。我和徐志摩一起“作别西天的云彩”,和三毛―起去眺望大漠星空,和席慕容一起去欣赏那海滩上捡贝壳姑娘的身影,和戴望舒一起去雨巷中寻找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女孩„„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每每我与古今名贤一起来往游玩的时候,我就深深感到读书的乐趣。

书给我们这些负担过重的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回到家放下沉重的书包,坐在沙发上,拿起一本小说充实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呢?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

我不信书中会有黄金屋,更不信书中会有颜如玉,但我相信书中有一个大世界,只要与书为伴,一定可以找到答案。这是读书所能创造的乐趣,一篇篇美文使你与真、善、美心心相印。是的,广博的知识以及深邃的思考,确实能够创造一个完美的你!爱读书,是当今社会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我暗自庆幸我有这样一个好习惯,也庆幸自己能深深感受到它的乐趣所在,拥有此举,今生何憾?

第五篇:名人妙语拾趣

山东临清市九龙街279号大院内 赵春梅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艺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言财富,这些财富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影响着方方面面的人。在闲暇之余,细细品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事业大有裨益。

逆向思维,绝处逢生。相传和砷与乾隆皇帝到某一寺庙上香。在通往寺庙的台阶上,和砷向皇上讨好似的说道: “皇上,您一步更比一步高。您是步步登高呀!”皇上听着顺耳,自然高兴。进香归来,皇上顺着台阶下走,灵机一动,转身问道: “和爱卿,现在怎么说呢?”和珅急中生智,奏道: “皇上,现在是后步要比前步高。皇上您啊,是后来居上。”

拆分引用,接力还击。在建国初的一次国际会谈中,一位敌对国家的政要对新中国大放厥词,进行无中生有的攻击。当时的周恩来总理沉着冷静,据理力争,使对方难以兴风作浪。对方气急败坏后抛出一句: “对牛弹琴。”周恩来拍案而起,朗声道: “对!牛弹琴。”把这个成语拆分开来,变成字同义不同的两句话来回故对方,让出言不逊的无理取闹者自取其辱。

调换词序,逢凶化吉。曾国藩初与起义军对阵,屡屡受挫,在奏折上不得不写上“屡战屡败”,如若不然就有欺君瞒上之罪:照实直说皇帝看了肯定不高兴,轻则丢官罢职,重则性命难保。苦思冥想的曾国藩采用师爷的建议,把“屡战屡败”换成了“屡败屡战”。奏折呈上,皇帝不但没有怪罪,而且认为其忠勇可嘉。这是因为,次序改变以后,虽然连吃败仗,但是体现了曾国藩面对强敌不服输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巧妙设喻,化解难题。春秋战国时期,晏子使楚。楚王为了羞辱晏子和齐国,特意让人押解一个被称作小偷的齐国人从晏子面前走过。楚王借故询问小偷是哪个国家人,随便说了一句: “齐国人,怎么尽出些偷鸡摸狗的人呢?”晏子不卑不亢,缓缓说道: “齐国民风淳朴,没有小偷。为什么到了楚国的齐国人竟然变成了小偷呢?这大概就像一种树,在淮海以南为枳,在淮海以北就变成了橘子——这大概是水土使然。大王您说呢?”楚王尴尬无比,笑着打了个哈哈,立即转换了话题。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很棘手的问题。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学会与周围方方面面的人进行交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而学习和借鉴名人的交际艺术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苜蓿拉运合同范文下一篇:鲁迅散文解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