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论文

2022-04-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心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然而,一方面,目前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

心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论文 篇1: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阶段塑造学生健康心理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以后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渗透心理教育的可行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策略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语文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包括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语文也是培养人的情感,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要注重人文和学生心理教育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学会将健康教育运用于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健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 教育方面

语文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方面,语文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非常大的作用。现阶段,语文受到当下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文和学生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将来步入社会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 实践方面

不管是在小学阶段还是以后的学习阶段,语文都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教育把语文课程安排在首要的位置,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语文课程的意义,并且能够体会语文课程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汉语教学的实践来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做到游刃有余。

(三) 内容方面

语文与文字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语文的内容充满着活力,也蕴含着魅力,一些蕴含深意的文章可以触动人们的情感,甚至净化人的心灵。语文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应合理利用这些语文资源去引导学生,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同样学生可以运用各种华丽的词藻修饰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将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自己的心理,充分感受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二、 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一) 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解

大多数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都是以友爱为基础进行贯穿的。教师应该利用教材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爱”的意识,这样的“爱”包括爱国、爱家、爱家人、爱朋友等等。友爱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被爱的感觉。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充分利用,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爱”。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课文中细腻的情感。同时也能理解教材传达的信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 对课堂氛围进行改善

当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时,神经就会形成兴奋中枢,对知识的获取就更容易。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体来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所以老师应该公平、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提高学生的个性。

(三)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你可以让学生试着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意义。教师运用创新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惊喜,可以使学生不再枯燥乏味。然后让每个学生与其他学生交换意见,最后根据学生的意思做出评价,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说,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进一步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

实践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对书本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教师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巩固他们对语文的认识,加深他们对汉语的理解。经过课堂上的学习以后,实践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 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一)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应及时、合理地评价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应该适当地鼓励学生,并以积极的话语来评价学生。教师应该理性对待不同的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处境。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理解学生心理,不能认为所教育对象都是一样的。他们应该给每一个同学不同的建议,这样他们就可以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要能把心理学运用于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灵活教学。在教学上教师要做出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将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意义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

(二) 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投入到教学当中。学生从教师的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多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把情感发挥到课堂中,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情感就会从中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谢谢习惯。所以说,教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并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记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关系上应该是平等的,尽管他们的角色不同。教师应在保证正常教学和学习的前提下,对每个学生都应该关心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现代的教学体系中,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说有着长期的影响。语文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文中,笔者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方法,为构建良好的课堂结构,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帮助。通过研究渗透心理教育在小学教育上的可行性,如使用教材、改善课堂气氛、优化课程内容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等等方面做出应对策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超.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6(10).

[2]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吕鹤楠,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中心校。

作者:吕鹤楠

心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然而,一方面,目前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如果按美国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计算,中国所有的师范大学开设一个心理学专业班级至少需要50年才能满足我国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数量的要求,而我国各中小学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只能流于形式,而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由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能单纯依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建立心理咨询室就可以实现。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效果。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一)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存在一致性

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道德品质、促进其人格发展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教学活动包括学生的认知活动、伦理活动、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通过教学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品德的培养,而且要完成对学生的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非认知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与心理教育是统一的。而初中语文教学有其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基本任务,还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特殊任务。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初中学生心理的自我组织过程,加强初中语文学科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初中学生心理素质,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既能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既不影响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又能有效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校心理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能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取决于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1.中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形象、生动,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能够陶冶情操,启迪人生,从而达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的教育目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绝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之作,这些优秀文章是人类文化的缩影,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认识生活的深刻性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为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文化沃土。如学习《论语》《训俭示康》《期行》《乘船》(七年级语文版上册)等文可以对学生进行诸如为人诚实,胸怀豁达,严于律己,崇尚节俭等完整人格的教育;学习《蟋蟀在时报广场》(七年级语文版上册)可以进行适应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的教育;学习《骆驼寻宝记》(七年级语文版下册)可让学生明白:人生活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多数人更好地生活,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才有意义,自己才会获得真正幸福。

2.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原理的支撑。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营造、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语文教学能变直接教育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各种有利因素,能在教学中达到优化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显然不同于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辅导活动在心理辅导老师的诱导和帮助下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显性的过程。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学科蕴含的心理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它是隐性的。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除了要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策略与原则外,还有其独特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是决定教学内容、过程、方法、评价和效果,影响教学全局的根本问题。从学科教学目标的演进轨迹看,无论是国外心理学家布卢姆(Bloom)和克伯屈(Kilpatrik)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还是国内学者郑和钧提出的学生素质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都可以看出学科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即学科教学的目标除了其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定性外,还应当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传统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人格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中学语文教学除了追求要专注于人的世界、人格的世界,还要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只有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强调知识、能力、人格和情感的共同协调发展,才能为学生可持续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在教学《永久的悔》一文时(八年级语文版下册),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1.学习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2.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3.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这样教学目标设计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包含在其中,在上课时就能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向与内容,较好地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二)充实教学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材的契合点

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掌握前人丰富经验的主要材料。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把传授知识与引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与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语文教师应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首先,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挖掘教材深藏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展开批判性的阅读,含英咀华,为我所用。其次,教师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捕捉鲜活的实例,给课堂注入新鲜的养料,让学生投身其中,身心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课堂成为师生不断发现和创新的园地,并在这一过程中自由自在地展示个性,提升生命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把可贵的团结、诚信、民主等精神种子播种到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文明和友谊之花开遍课堂,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及各种不良情绪。

(三)丰富教学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应将心理辅导的专业方法和有关训练引入课堂教学,以作为课堂教学形式的补充,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例如,可在教学中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在教学《犟龟》时(七年级语文版上册),采用学生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领会到犟龟的精神,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面对压力以及种种困难与险阻时,能发扬乌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语文教师还可将团体辅导中的团体讨论法引入课堂,创建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们还可组织一些心理训练。如,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对表述课文内容的无声的画面进行复述,运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和及时反馈记忆效果的记忆策略,对巩固所学学科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一张空白简历的填写来指导学生阅读传记性文章,不失为阅读策略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在研究性学习中,行为训练、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专业方法也可应用。

(四)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以教学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被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那部分环境,如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班级风气、教师期望等,它是教学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进而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自身所拥有的一些独特的育人机制,如启发、暗示、感化等,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优化语文课堂心理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开端,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佳切入点。叶澜教授说:“每个学生以完整的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师德修养,有较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里充分地认识自我、创造自我和展示自我,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增强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对生活的高度热情,使他们自觉地沉浸在民主融洽的课堂环境中,从而达到心灵与环境协调一致,个体与群体和谐统一。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总之,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不仅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实践领域,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变革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与完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牵手,让课堂与生活接轨,让教材与心灵相通,带领学生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增志.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电力教育,2001,(3):26.

[2]郑和钧.学校心育系统协同构建的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6-80.

[3]王毅华.优化课堂心理环境[J].心理研究,2004,(4):35.

[4]叶澜.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M].三联书店,1999.120.

(尹振懿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寨南中学513326)

作者:尹振懿

心理教育运用于语文教学论文 篇3:

试论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

摘要:人格教育是中职语文的灵魂,活动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按人格培养目标和活动主题设立、任务确定、任务准备、活动实施、评价总结等五个环节开展,在设计、实施、评价时应考虑注意事项,其对中职生人格培养很有效。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

人格教育无疑是教育的灵魂。处于中国学生边缘的中职生人格问题一直突出,却因教育大环境被忽略。所谓的职业教育在中职教育中成为不变的主角,中职语文的工具性一度作为唯一价值存在,而没有人文特性的中职语文无从谈人格教育。在此背景下,探讨中职语文人格教育尤有意义,活动教学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中,增大了人格塑造的可能性,笔者在此论述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1.中职语文人格教育

程红兵认为,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那么,中职语文人格教育即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授语文知识同时,结合语文素材,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影响中职生,引导和暗示他们人格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2.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因此,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是指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素材,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与方法,影响中职生,引导和暗示他们人格健康发展时,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人格教育,教师引导和学生内化是重要的两方面,内化是核心。人格内化分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两个阶段。内化过程中,学生理性认同的社会道德目标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知识”升化为情感认同的稳定道德人格特质和道德行为模式。体验是理性认同到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

(一)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的特点

1.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性

与运用于中职其他科目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相比,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性。中职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素材,有表现我国壮美山川、灿烂文化的,有关于热爱集体、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内容的,有体现坚强意志的,有表现作者主体价值观魅力的,有表现各种审美视角的。其浓厚的人文性对塑造中职生健康人格具有其他科目无可比拟的优势,并通过活动教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突出了人格塑造的目的

语文教育无外乎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重心在人格教育。语文教育中,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相融于语文教学,但二者各有侧重。运用于中职语文知识教育的活动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突出人格塑造这一目的。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在具体操作时,各环节都是为了塑造学生某方面人格,围绕活动人格塑造目标展开的。

3.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中职语文人格教育几乎都采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教师挖掘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人格教育素材,定人格教育目标和内容,课堂上以知识形式传授给学生,人格教育成了现成的结论性知识教育。学生对这些“知识”停留在理性认同上,它们很可能只作为是非标准影响学生判断,而不能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决定学生行为。这种缺失学生内化的人格教育,很可能是失败的。但活动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形式。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设定人格目标,进行活动教学,这让学生的思想和实践结合起来,道德观念停留在理性认同的学生,处于主体意识引导之下,在活动中体验,逐步进入情感认同,使得人格教育极大可能地真正实现。

(二)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的优势

1.以活动为中心的语文人格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社会情境

活动教学使中职语文人格教育围绕活动展开。语文教师在进行人格教育时,不再是以口授式引导为主的教学,而是通过活动展开教育。活动成为语文人格教育的中心,教师把语文教材的人文素材和活动结合起来,人格教育的目标寓于活动当中。活动成为学生体验的社会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活动,反观教师引导的道德认知,不断思考,实现情感认同,使人格内化,促成健康人格的塑造。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人格内化的可能性

试论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

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教师转化为主导,作为引路人导学生进入情境;学生转化为主体,作为主要参与者,进行活动各环节。学生处于既设的社会情境中,不单纯是听众,他们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完成整个活动,在体验中最大可能地实现人格“知识”内化。在上《胡同文化》时,为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说说我家乡的某条街》考察演讲活动。笔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考察和演讲过程中,学生自主完成各个环节,对既设的人格目标有直观体验,这很好地促进他们完成人格内化。

3.学生间合作化交流学习关系,促进学生情感认同

活动教学,使学生间关系由传统的共同听课关系变为合作化交流关系。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几乎没有交流。而活动教学,首先就以学生合作为基础。活动前学生以组分配任务,要完成任务,组员们必须共同计划,相互交流。合作中,学生性格、行为方式的优缺点突显出来,他们在交流中思考,并以优缺点反观自己,促进情感认同,完成人格内化。《说说我家乡的某条街》这个活动,为完成任务,大家必须改变不良习惯,克服交流困难。他们自然的对各自性格优缺点做了情感选择,达到人格内化。

三、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环节

笔者以语文综合主题活动《我的十八岁,我的成人礼》为例,谈谈运用于语文课堂人格教育活动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

(一)人格培养目标和活动主题设立环节

本环节指教师在活动开展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人格培养目标,立活动主题。《我的十八岁,我的成人礼》是笔者在小学教育专业班级开展的一次语文综合主题活动。学生入校一年半,即将十八岁,她们刚适应新环境,能和同学和平相处,能积极参加班级、社团、学校活动。同时,她们人格方面突显问题:自卑、依赖、逃避、抗挫力低、意志力弱等。结合语文教材人生规划单元,笔者决定开展一次成人礼主题月的活动教学。预设活动的人格培养目标为:责任、自信、恒心。

(二)活动任务确定环节

活动主题目标确定下来后,需要确定学生必须提前准备好的任务,以组进行分配。分组需分析主题,考虑学生专业、实际情况,做到各组成员能力均衡,组合优化,这样有利于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为了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任务分配须细化到个人。可适当对学生动员,鼓励,增强信心。鉴于学生活动课的经验,笔者只定成人礼主题要求:成年、责任、坚持、寻找自我、全班合作。活动形式和内容由学生商定:(1)成人礼以晚会形式呈现。(2)成人礼由成年宣誓、师长成年祝语、学生节目、成年心声四部分组成。笔者有意提出邀请全校师生观礼,激励学生斗志和恒心。她们兴奋之余意识到一场由非艺术班承载的晚会,不是激动能完成,唯有坚持、细节能成功。学生节目部分成为任务分配的重点,商讨选好各部分负责人,分好组,把任务分配到每组、每个人,为了明晰责任可以做任务细化表。

(三)活动任务准备环节

活动任务的准备环节是指学生根据活动程序、任务,和组员们共同搜集资料,或构思。准备过程是每个学生特别体验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对学生们来说,准备过程中一次次的尝试,失败,搜集资料时困难的克服,退缩时的坚持,到最后准备的完成,都是体验。而活动是否能够开展,效果能否展现,都要看准备情况的好坏。这一环节,语文教师须跟进观察,及时修正活动需调整的部分,预测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及时鼓励帮助。

在成人礼此环节,笔者首先预测、调整了几种情况:学生遇难而退,面对老师某些否定的逆反,一次次的节目修整的压抑,准备时间长的疲惫,学生间意见不合时的不合作等。然后确保了准备工作完成:(1)定节目,选最符合主题的节目,修改到最佳。(2)排练,以周为单位,严格审查每个节目,给出改动意见。全场成人礼严格彩排3次。(3)服装、道具的准备,会场的布置。

(四)活动教学实施环节

实施环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开展实施活动,在成功或者失败中获得体验,调整自我。成人礼的实施过程如下:

班主任介绍来宾,宣布成人礼开始。

第一章:全班的激情成年宣誓开启成人礼。

第二章:(1)全班唱班歌《最初的梦想》,用歌声宣告永守有梦年华。(2)校长激情祝语:十八岁了,应为将来、一切负责。(3)家长代表说出家长对成年的她们的期待。

第三章:(1)《成长之歌》诗歌唱成长路上苦与乐。(2)《友谊之歌》音乐情景剧赞美友谊。(3)《挂科大王》小品讲诉学习如何从被动变为主动。(4)《 DNA》用舞蹈挥洒激情青春。(5)《歌曲特殊秀》自编歌谣表现每位舍友个性。(6)全班个性T台秀,展示自我风采。(7)《越长大越孤单》歌声唱出成长感慨。(8)《感恩父母》诗歌表达感恩父母。(9)《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四位主持人自编歌曲表达对老师的感恩。(10)《爱你》舞蹈表现青春活力。

第四章:(1)成年心声。每位同学发表成年感言。(2)手语感恩的心。表达成年,首先要学会感恩。主持人宣布成人礼的结束。成人礼整体效果很好,观礼来宾被她们的激情、认真感动,学生得到磨练。

(五)活动教学结束后评价总结环节

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反思后,评价总结环节。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以自评为主,辅助教师和学生评价。形式可以多样,比如活动记录卡,学生记录过程、碰到的问题,自己的处理方法。学生自我评价表,对活动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还有写总结,当场说感受或讨论等评价方式。这次成人礼活动,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活动记录卡,活动结束后总结变化、感受,全班交流、讨论,笔者点评,提出表扬,给出期望。成人礼后,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逐渐体现出担当、自信、大方、坚强、坚持等优秀品格。

四、开展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注意事项

(一)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进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要点:(1)人格教育是一种多阶段教育,设计时要分析学生不同年龄、年级的心理,使人格目标阶段化;(2)同一内容,学生不同,类型随而转换,使活动类型灵活化;(3)分析学生兴趣方向设计内容,使活动内容趣味化;(4)考虑人格不是单一时空的单一活动下形成的,设计时使活动时空延伸化。

(二)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事项

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事项如下:第一,活动的准备环节一定要完善、充分,这是活动成功开展下去的前提。第二,教师作为主导,随环节变换角色。课前是策划,设计活动;准备时是督导,督促完成准备任务;活动中是向导,引学生入活动实践;总结时是同伴,真诚聆听、讨论。第三,语文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情绪动向,及时疏导。

(三)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评价注意事项

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评价时要意识到,人格教育的成效,是逐步通过学生行为模式体现出来的,不能用试卷或据当下活动效果来评定,所以评价就不能只从某一对象或某一功能角度出发,应考虑多元因素。

五、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活动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本校的一个小学教育班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活动教学”,并对学生工作后表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学生的人格素质有很大提高。(1)独立能力增强。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能冷静面对、妥善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困难和问题。(2)自信心提高。学生更加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勇于把握机会。(3)意志力增强。学生能设法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轻言放弃。(4)情绪调控能力增强。学生能较好平衡、控制负面情绪,平和面对工作和生活。(5)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爱岗敬业、努力负责。(6)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在工作生活中能以自信、平和的态度与人交往,妥善处理各种人际纠纷,与人和谐相处。可见,运用于中职语文人格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人格教育形式,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更有助于促进学生人格素质的增强。

参考文献:

[1]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论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2).

[2]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8(4).

[3]张云皎.论语文人格教育的基本特征[J].语文学刊,2011(8).

[4]程红兵.程红兵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何丽华

作者:禹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治理论文下一篇: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