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09-14

对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与监控是加强学校内涵式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教育新形势下,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得到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认可。采用信息化技术全方位采集质量信息并加以分析利用, 形成闭环反馈、持续改进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健全制度保障、提高管理效率, 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切实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要实现新突破, 需要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教育+互联网”为高等教育领域带来综合改革新思路, 如何将信息化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评价科学融合, 是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要问题。近年来, 利用信息数字化技术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建设和完善信息化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来辅助教学管理工作, 是各大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但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还存在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不够完善、应用层面不深入, 在信息获取以及处理反馈的过程中效能不足等问题。

为主动顺应高等教育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新要求, 我校近年来在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方面不断探索。特别是2015年在教育部年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基础上, 建设了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及评估系统, 希望形成常态化、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评价与监控体系, 通过完善评价指标、评价手段和反馈机制, 持续提高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技术发展,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仍凸显出一些不足: (1) 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的课程,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重点也不尽相同, 采用单一的指标体系显然无法准确地反映课程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 那么评价的准确性就值得商榷。 (2) 目前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除督导听课后与老师当面交流反馈, 其他教学质量评价活动通常是在一个学期结束才将评价信息汇总和反馈, 这对于改进教学的作用明显滞后。 (3) 缺乏对过程评价数据的采集, 而对数据的利用也不够深入, 就难以掌握教师教学情况的动态发展并及时优化指导。这样一来, 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又无法作用于当前的教学主体, 必然影响到大家的参与积极性等。以上种种因素, 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效能发挥, 无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构成充分的决策指导。

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如何将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更好地作用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 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革新, 以及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就成为值得大家思考和探索的内容。

(一) 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 评价的观测点往往更多是从教师“教”的方面进行考量, 但随着高校的教育理念发展变革, 我们逐渐意识到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获得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观测点, 因此OBE理念逐渐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在这样的教学新形态下, 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就要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支持, 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力得到了怎样的提高等。教师对课程的设计、新的教学手段引入、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等, 同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此外,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 要针对其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为课程的实施形成正确引导。

(二) 完善教学评价过程设计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更好地保证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因此,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 可以将随堂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六个维度的评价进行结合, 兼具过程性和结果性, 增加教学评价的时效性, 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设计, 使教学评价促进教学改进的作用真正得以落实。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情况, 才能做到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了便于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开展, 信息化的系统设计应特别完善移动端应用, 用户可以灵活方便地通过PC端或移动端完成调查发放、评价和结果查询等各项工作。手机移动端还可以设计任务推送功能, 方便提醒用户答题, 提升评教的答题率, 减轻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等。

(三)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平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性数据, 高校可引进云共享理念及相关技术,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和存储、利用, 在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的同时, 确保数据的安全。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 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有效避免因数据不对等、信息不够完整而造成的不客观评价。例如在我校教育资源共享与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基础上, 帮助教师有效收集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数据, 实现从课上至课下的全过程管理, 既能让教师的教学变得轻松和高效, 又能有助于提高师生间的课堂互动率, 为学校的教学评价工作提供客观依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功能的完善, 可以从年级、院系、专业、课程等不同维度进行横向对比, 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形成纵向发展分析, 并通过图形化的形式直观展现, 有助于教师明确自身提升空间。

(四) 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及反馈机制

首先, 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改变目前众多高校在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人员方面的缺失, 形成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员、教师同行、学生信息员等共同组成的互联互通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 高校需要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历年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及发展趋势分析,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导向, 以及对教师教学能力优化的建设性反馈。最终, 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支撑, 及时、完整而便捷的反馈到教师, 帮助其提高改进, 而改进的效果也要充分分析后让学生知晓, 这样才能提高师生的参与感, 从而构筑全校重视教学、参与教学的质量文化。

三、信息化推进教学质量建设效果

在我校实践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和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包括学院和专业建设发展情况评价标准、在线课程建设标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教学档案管理规范、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规范等。在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化建设方面, 一方面建设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另一方面建设了常态化的质量数据采集平台及教学评估系统, 为促进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 高校师生、教学督导专家、教学

管理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 方便而快捷地实现对教学评价问卷的设计、随堂发放、高效回收、数据挖掘分析和直观反馈等, 这种办公模式的简化和优化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人员需求, 有利于推动教学过程评价的实施。

(二) 新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灵活组

卷提供了良好支持, 教师和质量管理人员、督导专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责视角, 科学设计不同分类的评价问卷, 为教师教学工作形成重要导向依据。另外, 不同维度的评价结果利用也是可以灵活调节的, 这种公平、全面、科学的监控与评价机制, 有利于构建起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生态。

(三) 学校的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及评估

系统为学校教学相关工作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信息, 通过对学院、专业、课程层面的数据的挖掘分析, 为学院和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课程的实施效果等进行科学评估, 为专业的发展定位及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为学校的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高校应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 确保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积极推进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 确保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构建起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 加强数据的分析反馈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 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不断提升。

摘要: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为有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现状进行简要归纳, 再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过程设计、数据的分析反馈等进行优化分析, 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探索和展望。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李茜, 黄睿彦, 张怀平, 喻荣彬, 高兴亚, 王林.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建[J].医学教育管理, 2018, 4 (01) :6-10.

[2] 卢锦运, 何怀金.跨界融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8 (08) :21-25.

[3] 娄斌超, 张兵令.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初探[J].科教导刊 (下旬) , 2018 (08) :18-2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excel工具教学的运筹学教学改革研究下一篇:关于汽车典型故障制动鼓发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