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论文提纲

2022-09-25

论文题目:原生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恋爱效能感的影响 ——自尊的中介作用

摘要:恋爱效能感是个体基于对自身恋爱能力的评估,相信自己能够面对恋爱中的问题、获得良好恋爱关系的感受体验。原生家庭亲密度是指个体未婚前与具有血缘关系且共同生活的原生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关联密切程度。自尊是个体对自身情感和关系价值的感受认同。本研究旨在探讨原生家庭亲密度对于恋爱效能感的影响及自尊的中介作用。研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Nvivo质性分析的大学生恋爱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第二部分编制原生家庭亲密度问卷,第三部分调查验证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与恋爱效能感的关系及自尊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1.应用Nvivo11.0软件分析8份访谈资料,通过一级编码,产生开放式节点168个。在二级编码中,通过不断分析比较各概念类属之间的联系,将相同或相似的编码进行整合,形成关联式节点18个。在三级编码中,对现有的次级类属经过再次的整合分析,形成统领性的6个核心式节点。2.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量表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共情尊重、联系互动和物化支持,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量表及各维度的同质性信度分别是:0.855、0.784、0.757、0.849;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量表及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95、0.723、0.777、0.797;应用Mplu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2.03,RMSEA=0.066,TLI=0.887,CFI=0.902,SRMR=0.065。问卷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3.原生家庭亲密度、自尊与恋爱效能感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原生家庭亲密度可以有效预测恋爱效能感,自尊在原生家庭亲密度对恋爱效能感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1.大学生恋爱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自我体验、自身性格特征、恋爱对象、经验信息、情绪生理状态”6个方面,影响力各有不同。2.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共情尊重、联系互动和物化支持。问卷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可用于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测量。3.原生家庭亲密度可以预测恋爱效能感,自尊在原生家庭亲密度与恋爱效能感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自尊;恋爱效能感

学科专业: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1.1 恋爱效能感

1.1.1 恋爱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1.1.2 恋爱效能感的测量

1.1.3 恋爱效能感的的影响因素

1.2 原生家庭亲密度

1.2.1 原生家庭亲密度的概念界定

1.2.2 原生家庭亲密度的测量

1.2.3 原生家庭亲密度与恋爱效能感

1.3 自尊

1.3.1 自尊的概念界定

1.3.2 自尊的测量

1.3.3 自尊与恋爱效能感

1.4 研究构想

1.5 研究假设

1.6 研究意义

2 研究一大学生恋爱效能感的访谈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Nvivo11.0软件简介

2.3 访谈对象的筛选

2.4 原始材料的收集与处理

2.5 研究结果

2.5.1 大学生恋爱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2.5.2 大学生恋爱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六重维度

2.6 小结

3 研究二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问卷的编制

3.1 研究目的

3.2 开放式问卷调查与访谈

3.3 问卷维度结构设想

3.4 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预问卷编制

3.4.1 初测题目的拟定

3.4.2 预问卷调查对象

3.4.3 项目分析

3.4.4 探索性因素分析

3.4.5 预问卷的信度

3.5 形成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正式问卷

3.5.0 测量工具

3.5.1 调查对象

3.5.2 正式问卷的信度

3.5.3 项目分析

3.5.4 验证性因素分析

3.5.5 内容效度分析

3.6 问卷小结

4 研究三原生家庭亲密度与恋爱效能感关系及自尊的中介作用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3 研究结果

4.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2 恋爱效能感的人口学变量差异

4.3.3 原生家庭亲密度、自尊以及恋爱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4.3.4 自尊在大学生原生家庭亲密度与恋爱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大学生恋爱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5.2 恋爱效能感和原生家庭亲密度、自尊两两相关

5.3 自尊在原生家庭亲密度对恋爱效能感的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6 结论

7 教育对策与建议

7.1 学会包容家人,保持亲密联结,提高与家人理解沟通的能力,将与家人相处的积极模式迁移到恋爱交往中

7.2 客观认识自己,接纳认识自己,自主负责自己的情感价值,学会尊重自己与恋人关系的边界和独立性,提升自己的恋爱效能

8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资本主义变化本质探讨论文提纲下一篇:金融危机原因探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