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如何解决就业难问题的研究

2022-09-11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 但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已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为全社会所关注。有关数据表明,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 近三年来每年增长约20万人;2013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近日, 国内最大实名制社交网络“人人网”公布了一项《2013应届生求职反馈调研报告》。这是一项基于全国10万名应届毕业生样本的调研报告:截至2012年底, 仍有72.5%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未找到工作。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应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1 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日解放日报的就业报告中显示:“在最近一个求职季中, 52.9%的应届生投递简历量达10份以上, 互联网成为应届生投简历最大渠道, 其中招聘网站渠道占67.6%, 超过招聘会现场渠道53.3%的比重。但调研中, 近三成应届生整个求职季都未获面试机会, 37.5%参与面试次数为1到5次。同时, 有63.6%的应届生放弃过面试机会, 最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及职位吸引力不足。其中, 华东地区高校应届生面试5到10次者居多, 人均面试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从就业专业分布比例上分析可以发现, “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网络类”专业的录用成功率为最高, 录用比例可达35%。不相上下的, 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类”的应届毕业生, 录用比例为34.8%。就业有点冷门的专业则是“生物/医学/制药类”, 录用率仅为19.2%。同样不容乐观的是“文史法哲/教育/艺术类”应届毕业生, 其毕业人数最多, 就业率却仅为19.4%。

2 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毕业生自身定位不准确。许多毕业生对于自身方面定位不准确。一方面, 许多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只知道埋头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 缺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形成了有学历没能力, 有文化没有水平的现象。另一方面,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自我认识不足, 择业期望值过高, 缺乏务实的心理准备, 综合素质欠佳, 缺乏上岗前能证明自身职业能力的必须的资格证书。

2) 学校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度不足。当代众多大学生都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内心又十分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致使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和作用的学生少之又少。一部分学生甚至质疑是否有必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并提出:“规划了能起多大作用?只是一项没有必要的作业。”在实现“考上大学”这一“人生目标”后, 许多学生就开始表现出缺失明确的奋斗目标, 心浮气躁、懒散堕落, 做一天和尚, 撞一天钟的行为。尽管有一些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引认真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他们只是把这当作学习任务, 并没有将所作的规划努力付诸于行动, 或者不能持之以恒, 坚持到底。由此可知, 在规划职业生涯的事情上, 现在的大学生有着错误的感觉和不科学的认知, 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正确的理解, 缺乏实际的行动和深入的了解, 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与从事何种工作的重大意义, 这些都会波及到大学生的就业及其未来的发展。

同样, 出现问题的原因还有各大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度不够。许多大学的就业指导相关机构的工作很多仅仅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 提供必要的招聘信息、就业渠道和政策制度指导等常规性事务的工作层面上, 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指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对职业生涯的规划缺少一定的研究, 对学生自我认知的教育过少, 导致很多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理解成写计划、找工作。虽然有一些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却依旧带有很浓的就业指导气息, 开展、设置的课程比较单一, 许多也只是停留于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政策的宣讲。而且, 当前我国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职人员不但数目少, 而且他们的素质也是差距悬殊, 因此, 师资力量逐渐发展成一项制约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3) 高校广泛扩招, 使大学生大众化。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 按当年统计,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 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 增幅高达48%。

2001年, 录取260万人, 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7年, 高校计划招生567万人, 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 但是录取比例约为2:1。

2008年, 高考招生人数创新高, 计划录取599万人, 考生1050万。录取比例57%。

2009年,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人, 比2008年减少3.8%, 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约750万人;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数则比去年增长4%, 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629万人。在上述“一少一多”的情况下, 2009年高考的平均录取率将接近62%, 比2008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到2011年已经到达72.35%。

高校的广泛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扩招的速度超过了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需求量, 市场消化能力始终是有限的, 这就使得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4) 高校的教育革新不能顺应社会需求的潮流。众多学校在拟定大学生的教育发展规划和寻求办学思路时, 市场意识不强, 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首先, 专业课程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伴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 众多新兴产业、新岗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可是许多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依旧十分落后, 停滞不前, 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还有一部分高校盲目地开展热门专业, 导致学校出现不合理的专业结构;也有不少院校存在过细地划分专业, 设置的学科门类有限, 教学内容陈旧、枯燥, 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改进的现象, 让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竞争优势和斗志。

其次, 就业指导工作较为落后, 有待改进。虽然现在, 我国很多学校都设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 但基本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众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常常被所介绍的就业形势, 传授的求职技巧、面试技巧, 推荐就业形势, 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等方面所限制, 不能科学合理地引导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势。

3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3.1 高校毕业生应该给自己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 提升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首先, 对自我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 积极消除盲目从众心理、不随波逐流。大学生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击退就业困难的第一步是正确而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客观合理地分析自我, 正确和科学地认识自身的气质、性格、品格、能力等特征, 这不但对如何选择就业十分重要, 而且与良好的就业心理息息相关。同时, 当代各高校学生很有必要养成客观冷静地分析就业形势、正确评价自我的良好习惯, 学会全面地认识自身特点、优势以及缺陷和不足, 科学分析和合理地评价自我, 做到脚踏实地地寻求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避免工作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 避免择业时遇到到困难、遭受打击带来的不安和忧虑。

其次, 毕业生要积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 制定科学合理的求职目标。毕业生应该把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专业作为自己的求职目标, 降低自己就业的心理预期。舍弃一些自己原有的不合理的求职取向, 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要求相互平衡。

最后, 高校毕业生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主择业意识, 要保持自信心, 学会主动出击。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自信心,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正确对待应聘路上遭遇的挫折,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 积极接受人才市场的多重选择。

3.2 各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积极指引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合理认识和正确对待职业生涯规划

各学校要拥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课程加入学生教学体系中, 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 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不断努力改变和完善过去种种只是停留在办理就业手续、提供必要的求职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常规性事务的工作层面上的作风已经是必不可少了, 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突破口, 在职业指导工作方面, 不断开拓新思路、寻求新方法。构建和建立健全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有计划地帮助广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从新生入学起步, 直到毕业, 在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努力贯穿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系统地传授和训练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培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和个性特点, 结合社会未来的发展,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并最终找到一个能够发挥个人潜力, 具有发展空间的理想职业。”

3.3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一, 合理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和结构。政府有必要采取和实施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以减少甚至消除就业歧视和不平等的因素;深入进行人事、户籍等有关制度的改革, 给大学生求职提供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使就业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使就业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二, 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使用行政、经济等手段加速推动人才市场走向合理化, 鼓励或奖励大学毕业生为西部、偏远山区等基层、边远地区服务, 倡导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第三, 采取有效手段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发展经济是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政府应该加速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提供给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四, 政府应使用有效手段控制高校扩招。对高校的不断扩招进行有效地控制, 以防止大量的人才过度涌入市场, 减少职业竞争力。

3.4 积极改进高校教育模式, 培养适应型人才

依据大学生专业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的现状, 积极改善各学校培养学生的方法, 增强大学生就业实力。同时, 各学校有必要积极调整对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和专业设置, 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的社会实用型人才。多方向、多渠道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掌握市场需求的动向, 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快捷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接触市场的机会, 提前感受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差异。积极提倡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跨专业学习, 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增长大学生的见识, 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大学生塑造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十分严峻, 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已是许多大学生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中国每年都有一大批人才流入市场加入到不断庞大的就业大军中去。面对不断增长的就业压力、不断严峻的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和解决就业难问题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希望为当代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意见。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考研网.13年就业压力全面释放逾七成高校应届生尚未找到工作[J].解放日报.2013-2-27.

[2] 百度文库.全国历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J].人民网教育频道.2010-2-22.

[3] 倪钢.林伟英.周海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学生工作课题阶段性成果.

[4] 李江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20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棉花蕾铃脱落的规律、原因及防止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