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媒体的使用

2023-05-19

第一篇:幼儿园教学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的使用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永西中学尹飞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由于条件有限,许多内容用语言不易描述,教学效果受到很大限制。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教师在很大情况下是靠语言描述物理场景或者现象;这使得学生在理解物理规律现象时不能直观的看到现象。理解的效果不理想,映像不深刻。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看到图片、看到实验的视屏,这就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帮组学生理解,加深映像。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靠写粉笔字来向学生展示内容。这种方法功能单一,传递的信息量少,一节课下来也写不了多少字,这使得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多媒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再备课时将需要展示的内容事先准备好,在上课时只要播放给学生看就可以了,而且图文并茂,效果很好。这样就没有了内容的限制,教师可以随心发挥,学生也能得到大量的知识信息。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对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最终还是离不开教师的用心备课,认真教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在以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利用的是粉笔和黑板,靠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学生的停讲和用笔演练来完成书本知识的学习。 随着现代技术装备的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改变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理解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 在新授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借多媒体展示“日出”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其次再借多媒体展示“锯子切钢管”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该环节可通过直观画面展示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探索问题的氛围。

二、增加课堂密度,节约时间

采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得到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取信息与知识。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让学生按老师给定合理的数据画出不同的三角形,通过叠合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操作过程并讲解。这种形式不仅让知识的获取形象直观,同时也能让学生形象直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避开空洞的说理和表述同时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等许多课题均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节省了老师和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及时的反馈,使学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悟不深,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如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得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可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折纸、剪纸等活动过程,让活动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新知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常识数学化”。数学课堂教学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必将成为教育的主流与方向。在教学中必需深入研究和恰当的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篇:语文教学应走出多媒体技术使用的误区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课堂。。但是,毕竟这是一种新型的手段,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认为以视听可以代替想象、朗读,多媒体可以取代传统教育媒体,忽略语文学科的文学性,缺少参与,不利于师生情感交流。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误区 对策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教育的发展鲜明的证明了这一观点: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语)。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形、色、声、情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从教学方式或手段来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不少地方发展得轰轰烈烈。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关注并积极投入到这一新生事物中来。共谋良策,趋利避害,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认为以视听可以代替想象、朗读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

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对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的描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好时机。可有了多媒体,圆明园的图片一展示,使学生的想象反而受到局限。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究竟是利还是弊呢?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二、 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传统教育媒体

传统教育媒体主要指非放映性视觉媒体,如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是否表现传统媒体可以取消呢?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发现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课本竟一次也没有打开过,课文内容全在投影屏幕上。有的老师不论是出示几个词句,还是一个小练习,都要使用投影片,把小黑板,活动黑板弃之不顾。笔者认为,这种“喜新厌旧”的做法是不当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还步入用电教媒体代替板书。代替实验的误区。板书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的进展逐步“板演”的,是根据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而进行的。一般,主体板书一直保留至本节结束。可见,板书不是几张灯片可分割完成的。而用电脑动画来代替实验操作同样不可龋如一位教师在教《乌鸦喝水》时,使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结果,许多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乌鸦的神态动作上,并且由于制作技术原因,动画中瓶子里的水是升得比较快的,学生对“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的理解,体会并不深。另一位老师在同一课的教学中,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准备了瓶子、石子做实验,还请学生上台动手试一试,

并提醒学生观察瓶子中的水,放进一颗石子是看不出水明显升高的,让学生了解到乌鸦的耐心,对渐渐升高有感性的认识。

三、忽略语文学科的文学性,不顾文学作品自身的特性,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像泛滥严重破坏了文学的美感。

诚然,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真切化及便捷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方式可比。但是文学最重要的载体是语言文字,最讲究的是意象,意象是作家的感知、情感和理智等因素所构成的经验世界的再现,而这一再现便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的,读者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进入情感和生命体验,从而产生共鸣,这就形成了文学意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深邃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意象正是因为读者心理体验的不同发散,而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象。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最容易忽略的便是文学性,往往会简单地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学意象。如一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春草图”,特意截取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画面上小草青翠欲滴,惹人喜爱,学生固然为春草的美丽而感叹,可朱自清先生语言的优美又岂是一个简单的画面所能体现出来的呢?如“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就值得好好品味,“嫩嫩的,绿绿的”刻画出了小草的油绿可爱,“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的俏皮情态,“钻”写出了小草矢志向上的力量,而这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是无法在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春草的意象美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如果不引导学生去品味这种意象美,岂不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背道而驰了吗?再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便奠定了全诗的格调,设若不懂杨花的飘零,子规啼血的典故,纵使真的恰好截取了“杨花飘,子规啼”的画面,恐怕也无学生能产生共鸣,有悲凄的体味吧?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是富有弹性和张力的。就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你是个东西”和“你不是个东西”都是骂人一样,文学作品的语言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如果引导学生进入意象品味,即使不借助于媒体形象,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也将会是深刻难忘的,而且内涵也更为丰富。如《红楼梦》中黛玉在

临死前说:“宝玉,你,你好……”,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是对宝玉的指责、痛斥,还是牵挂、留念?我想,即令是曹雪芹再生,也无法一一说清其中情感的复杂,仅靠一两个多媒体画面又如何体会得了呢?

四、缺少参与,不利于师生情感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肌体动作以及神态等等。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甚至内容,其灵活性有目共睹,而现在的多媒体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操作起来手忙脚乱,与学生的交流也就“省”了。缺少了教师的热情参与,既不利于学生阅读,又增加了学生视觉上的负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不利。在课堂上,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学生关注的是屏幕上所演示的内容,教师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其实,有些教学内容用传统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的喜、怒、哀、乐及情绪、情感对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产生感情共鸣。

从当前教育线上使用多媒体的现状来看,我们很有必要深刻思考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坐标中找准位置。因此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优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整改。

一、各取所需,物尽其用。

在大力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能一概否定。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录音机的播音功能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优点也不是多媒体所能完全替代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选好用足合适的多媒体。

1、用在疑难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有些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用投影、学具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把课文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教《麻雀》一文,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同时也能领悟到爱的伟大、文中深藏的哲理内蕴,我设计了这样的画面:在一阵狂风中,一只小麻雀从摇摆的树枝上掉到了地上,这时一条狗跑了过来,对着小麻雀看了看,贪婪地张开大嘴。突然,一只老麻雀快速冲下来,挡在狗的前面,不停地扇动着翅膀,保护着小麻雀。在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显现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审美上的愉悦,而且加深了对文章中心、文章哲理的理解。

2、用在“不可言传”处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对课文情境的体会“妙不可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时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模式遇到了挑战。这时,必须采取“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对象”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方能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电化教学传达给学生。在《北京立交桥》一文的教学中,学习“川流不息”一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把握,尽管老师说破嘴皮,学生也难以找到那种境地、那种感觉。有了电化教学,教师用自制课件一展示,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他们如同站在北京的立交桥上,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不用教师只言片语,难点便可迎刃而解,深刻把握。

3、用在激发灵感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如: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课件展示故事的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例如,在教学《骆驼和羊》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骆驼和羊去找老牛评理时,老牛说它们两个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时,骆驼和羊会怎么想,鼓励学生发言,使之更深刻

地理解课文。

二、以生为主,优化设计。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尽可能地使用多元化的超级链接,将教学过程变“线性结构”为“网络结构”,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可逆性,使课件的流程能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取,同时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增加课件的智能化。

三、素材共享,优势互补

教师要克服畏难心理,积极参加计算机学习。这种学习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并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理论,而应该把重心放在具体操作上,力求掌握几种常用的多媒体软件。课件制作难在无素材,因此平时应注意素材的积累,发现相关的素材应及时分门别类的加以保存,同时还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只要合适,就要为我所用。为制作出既生动精美,又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的课件,教师还必须与专业多媒件制作人员紧密配合。一个提供教学素材、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一个提供技术支撑。现有的课件,虽说有时并不适用,但可以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要部分,重新组合加工,提高多媒体的使用价值。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柄双刃剑,它走进我们的课堂,带给我们的冲击和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大大活跃了语文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但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它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关键在于,我们利用它,不能把它神秘化,看成一剂良药,夸大它的作用,也不应排斥它,拒之门外。在教改浪潮中,要改,更要继承,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不应该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我们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我们才能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的目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不去拒绝,不赶时髦,而是

以教学效果为准绳,扬长避短,勇于实践,实实在在为学生负责,为学生一生负责。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张文兰、余胜泉:《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目标与策略》

3、张效民、禹明:《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教学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韩绍祥、魏国栋:《试教通讯》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03年

5、杨鼎夫:《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中小学案例评析》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四篇:使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感想

我校每学期的常规教育教学中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上一节校内“公开课”,最好使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训中,高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训正融入课堂教学大家庭中,以其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等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血液。如今“公开课”好象少了多媒体的使用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就不能算是一节高质量的好课,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数学教师平时的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若干口算卡片和一张嘴;多媒体则是:文字、图形、声音、甚至动画一应俱全,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有人认为多媒体的无所不能必将彻底优化课堂教学。但,一味追求多维动画功能,使数学课似乎成了电脑动画欣赏课;信息容量大、节奏快,学生容易受干扰,导致注意不易集中,抑制大脑深层思维活动;教者忙于多媒体的点击使用,缺少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 板书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优秀的教学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单等特点。课件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具有短暂性、局部性。学生只能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即使地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 对于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那是在八年前,我参加 市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为了取得成功,课前我除了积极查阅资料,备课,而且还准备使用刚流行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个人技术有限,我拜请了一位计算机高手,他的制作动画水平一流,但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很难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我只能提供想法,而不能参与制作。这样的课件,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教学中,我个人总感觉使用课件必不如我所想,有种哗众取宠的感觉。

过去我和大家对多媒体的使用有跟风,盲从的现象,现在,教师对多媒体使用更趋于理性的思考,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正在被“重新定位”。任何教学手段都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它不可包揽一切,更不可能是万能的。多媒体也有自己的局限。但它确实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直观的动态的形象的演示效果,使原先教师只能在想象中才能实现的教学方式方法及以梦想成真。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有其直观、动态、形象等优势,这恰恰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多媒体创设出的画面情境,能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位置》一课时,设计了小动物捉迷藏游戏。

课件出示:小鸭子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面;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随着学生回答点击该动画,它就会闪烁显示。这四个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卡通形象,通过多媒体演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融入捉迷藏的情景中。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情境创设,多媒体的优越性得到较科学的展现,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上面、下面、后面、右面”等抽象的词,利于今后的实际运用。

2、刺激感官,陶冶情操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时,课件出示美丽的校园图片,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并且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良好品德。同时,学生们看到校园里的花园一角,园丁们种植的各种颜色的花,美化了我们的校园,这些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教育学生欣赏美,体验生活美、艺术美,珍惜劳动美。

3、发挥优势,突破难点

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会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例如:我在教学《位置》一课中看电影,找座位这一环节。考虑到我们的县城没有电影院,大部分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我就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模拟的电影院,让学生观察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列的?得出:从中间起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学生掌握了这一本领后,课件演示“帮同学找座位”等练习,在学生的回答中,点击座位,判断是否正确,加深学生的印象,很自然地就突破了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习整合,开拓视野

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促进是巨大的,它进一步完善了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网络教学,会让学生感受多媒体给学习数学带来的神奇与快乐,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悟到知识的无穷。

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在最后设计了网上学习,知识延伸这一环节。在网上搜索景德镇的陶瓷,潍坊的风筝上的漂亮的图案。通过浏览,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拼组的实用,美观,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师生充分利用网络和电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把小小的课堂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开拓了。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它确实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又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如果教师在使用它时,能够理性思考,合理运用,与其他传统手段相互补充,各展所长,共同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对小学美术教学多媒体使用现状的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媒体”也逐渐地多了起来。美术教学中的“媒体”由从前的教科书、范画(范例)、挂图、幻灯等传统媒体到现在使用的实物投影仪、电脑及其课件等现代媒体。应该说这些媒体的确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使得教学效率逐步提高。

一、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是可用计算机处理的中信息载体的统称,包括对文本、声音、图形、动画、图像和视频等的处理,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交互性。它能及时、直观、生动和大量地把各种图、文、声、像信息展示在同学们眼前,从而增大教学容量,极大地满足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和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的体会,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多媒体技术能为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能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映,激发同学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传统方式的教学中,由于教材图片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太小,在欣赏时视觉效果较差。而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美逼真,可以展示全图,又能作局部放大欣赏。例如,欣赏油画《父亲》时,很难看清楚父亲脸上的沧桑和汗水,而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局部放大,就能清楚地观赏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到作者的内心感受以及油画所具有写实表现力的特点。又如一些手工课,演示的时候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学生会有一种教师在面对自己演示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演示效果。

2、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融入到美术欣赏中来,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例如我们在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时,教师备课时将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配上《伏尔加船夫曲》,制成课件存储在电脑中。在欣赏时,《伏尔加船夫曲》音乐与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融为一体,这样使学生很快进入审美心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觉,从而体会纤夫们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最终使学生们为纤夫坚韧顽强、勇敢不懈的拼搏 1

而感动,为画家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叹服,使美术欣赏课达到让学生触景生情的效果。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

3、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多种图像处理软件,使欣赏教学活动更富于交流性、研究性、联想性和创见性。让学生在对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和进行创造性的欣赏。例如,在欣赏抽象绘画时,学生不易理解现实与抽象的联系,认为抽象绘画很神秘,不可理解。这时如果将一幅春意浓浓的彩色风景照片,在电脑里用Photoshop6中的“马赛克效果”处理后,这一幅春意很浓的彩色风景照片就变成了以绿色、黄色和粉红色的几何色块为主的一幅抽象构图,它没有了具象,只有一种“春”的感觉。这样,学生对抽象绘画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多了:“其实,抽象画也是‘有感而画’的”。这样,学生们在对蒙德里安的《百老会的爵士音乐》、康定斯基的《构图2号》等抽象绘画的欣赏过程中,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符号,感受到节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构成的美,并能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

4、多媒体技术能为美术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美术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必将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而利用多媒体电脑系统的网络功能,就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驰骋于古今中外快速获取美术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倘徉。如在进行雕塑欣赏时,教科书上的照片不能进行立体的欣赏,难以满足雕塑欣赏的特点和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可以播放有关雕塑作品的影像之外,还可以在Internet上连接 “四方环视全景摄影”网站,就可欣赏到高质量的三维互动全景数字的雕塑照片,全方位的欣赏到雕塑的全方位视角和整体结构,达到“身临其境”的欣赏效果。

二、美术教学多媒体使用的现状。

现状一:课堂教学中出现“一窝蜂”使用多媒体的现象。而且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往往出现无论什么内容的美术课,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学校购置了多媒体设备,我就每堂课都用。

2、不用多媒体教学别人会笑话我,说我没有掌握现代的多媒体技术。

3、评优课、观摩课、展示课,无一例外的都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否则 2

自己认为不是好课。同时也怕被同行说不是好课。

4、不根据教学内容,不考虑教学目标,一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状二:对教学手段的态度是顾此失彼,遗忘和放弃传统教学手段,认为越现代越好。

大多数美术教师在媒体的使用上,永远处于“顾此失彼”的状态中,放弃从前使用的教具和设备,认为那都是落后的、不好的,具体有以下现象:

1、有了多媒体之后,先前的教学手段就变成了一概的遗忘和放弃,追求现代的才是最好的,并且认为使用的教学媒体越现代,我的课上得就越好,我的教学水平就越高。

2、有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授课中,自己始终没有讲课,全部用课件中的教学影碟播放给学生观看,或者是上课没有讲多少内容,让学生始终在网上查找资料,还美其名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状三:技能课教学,教师从不当场给学生演示,而是让技能影碟代替其全过程。久而久之出现以下现象:

1、美术教师用来演示的绘画用具和设计制作工具早就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光碟,一张光碟上一周课,甚至是两周、三周的课。如中国画的蔬果写生等课程,教师将光盘的内容分作一段一段,调配到每一节课使用。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不作重点演示,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让教师改画,教师都不动手修改,而是告诉学生:“再播放一遍绘画过程,仔细看,不要再忘记了!”如此这般的美术课堂,不知内情的会以为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在代课。

2、美术教师的技能被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替代,教师没有学科特性,不仅不感到悲哀,反而觉得轻松了,甚至认为自己被现代多媒体“甲方出来了“,再也不用作演示,再也不用帮助学生修改作业了。这样贪图省事使自己产生了惰性,根本不画画、不做手工、不设计制作工艺作品,甚至连上课的范画、范作都不准备了,一切都靠多媒体。

3、学生在各科的课堂上,看了太多的教学课件、视频或影碟,甚至是出现了“多媒体疲劳症“,反而迫切希望在美术课上能见到美术教师大显身手,现场演示技能和操作过程。在学生看来,看影碟上的演示总不如看老师演示那么具体、生动、真切、自然,不震撼,就有魅力。何况,影碟中播放的都是大师们的杰作, 3

离自己太遥远,很难企及。而己老师画的、设计制作的才能燃起实践热情。

三、思考。

1、没有搞清教学内容、目标与媒体使用的关系。

所有的教学媒体都是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的。这样的关系一定要摆正,否则,变成“教学内容和目标”为某媒体服务了。教学内容、目标是核心,采用的手段、方式、方法是辅助的,绝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公开课: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色彩画,为的是全班同学都能看得到,但是,之后还要解释,“媒体呈现的色彩有色差问题„„其实我使用的什么什么颜色„„”那么,与其解释这些,为什么开始时不再黑板上演示呢?事后一问才知道,教师就是为了公开课,特意用的实物投影仪,认为这样的教学手段现代、气氛好。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认为:“教师和教学辅助工具不需要发生冲突,如果发展辅助工具时考虑到教学目的和要求,便不会有冲突。”这段话已经告诉我们要摆正教学内容、目标与媒体的关系。要研究课程内容、研究教学目标来设计媒体的使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唯多媒体论”的做法。

2、不能以丧失学科特点为代价,在教学中盲目采用多媒体。

所有的教学都是有学科作支撑的,而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正式因为学科特点才形成学科教学的特质,这些特性才焕发出学科教学活力。还可以这样认为,学科特性就是学科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有了它学科教学才会生机勃勃,反之,教学将是苍白无力的。

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明确,决不能以丧失学科特点为代价,盲目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好似教学设计的准则之一,应当遵守。同时美术教师还要做到不断夯实专业功底,使其扎实而厚重。既要做到从容自信地在学生面前演示技能,或演示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更要具有给学生修改习作的耐心和能力。当演示赢得学生肃然起敬的目光和法子内心的尊重时,当为学生修改作品后赢得啧啧称赞时,美术学科教学的魅力之树才是常青的。多媒体的使用时为学科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取代教师自己的教学过程,消除学科特点,而是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周工作反思下一篇:幼儿园防溺水活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