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育的时机范文

2022-06-30

第一篇:抓住教育的时机范文

班主任要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

作者:邹文悦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育机会随时随地都有,就看你是否发现了并及时地抓住并利用这个时机。智慧的班主任能不放过任何教育机会。

讲桌前面的一堆废纸,有的老师看到了可能会十分生气,认为是学生搞得恶作剧,因此而大发雷霆,发一顿火,弄得老师生气,学生认倒霉,师生在紧张的环境中整节上不好。也有的老师则视而不见,心态很好,不发脾气不上火,该怎么讲课就怎么讲课,其最终结果是讲不下去课,因为今天学生在讲桌上给你弄一堆废纸你不言语,明天他就敢给你弄个笤帚摆在讲桌上,后天就有人在讲桌上放上个癞蛤蟆,大后天就会大摇大摆地在你课堂上走来走去,你的课怎么能讲下去呢?还有的老师面对讲桌上的这堆废纸,会借题发挥,带领学生产生很多联想:讲卫生的问题、尊敬老师的问题、随手乱扔的坏习惯的问题、节约用纸的问题、班集体中有没有人做好事的问题、班干部的榜样作用问题、良好公德的问题、人生小节(细节)的问题。

对学生的表扬也是一种机会,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要重细节。具体人具体分析,采用具体的不同的方法。比如一贯表现不好的学生,偶尔受到表扬或者得到了一个奖状或奖品。除了颁发奖状外,发晚了奖状要及时地找这个学生天一次话,进一步的鼓励希望他能在改掉点毛病争取再进步一点点。(班主任工作

)还可以当着这个学生的面给舰长打电话向家长报个好消息,在家长的配合下,某某在那些方面有了进步,如果再能做到什么会更好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一次表扬可以鼓励两个人的作用,特别是无形中向学生传达我找家长不全是给你告状这样的信息。

对于小组哪项工作做得好而受到了表扬,如果只是以表扬就过去了,谁也不提什么了,这样对待受表扬的和没有受到表扬的似乎欠缺什么,比较好的做法是在表扬之后可以让小组成员思考点什么,如果其成员不主动思考(大多数是不主动思考的)老师可以通过让其成员将将受到表扬后的感想或者在小组取得成绩中个人的做法等等。这样的一到其思考也能使一次表扬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

犯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很多人都怕学生犯错误,当然从一定意义上讲所有老师和家长都不希望孩子犯错误,但是事实上一个人不犯错是不可能的。犯错反而是正常的。犯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在成长道路上会有很多“石头”,有的人被“石头”绊倒摔了跟头,有的人绕过“石头”;有的人责把“石头”垫在脚下,使自己站位更高。

教育在无意中进行。有心栽的花不一定能活,甚至活了也不一定开花。无心插的柳枝反而都能发芽。

第二篇:请抓住与孩子沟通的好时机

我们曾对父母亲做一问卷调查,统计出来发现,父母亲都认同吃饭时候气氛愉快是很重要的,父母亲认为吃饭是沟通的好时机,但实际上去观察了解,却发现并不如此……现代家庭吃饭的情形是:吃早餐时匆匆各自吃早饭,全家人相聚最好时间就是晚餐时刻了。然而,我们发现情况可能是一)一边吃饭,一边捧着饭碗在电视机前,根本没有时机可以沟通;二)把吃饭时间当作机会教育,一上桌就“筷子拿好”、“考试快到了,上次考的不太好哦?这次要好好努力!”

三)当孩子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妈妈打断:“闭嘴,我告诉你多少次了,吃饭时不能讲话,你知道不知道!”……吃完晚饭后也可以是一个沟通的快乐时光,但情况可能是很多妈妈却认为是痛苦时光来临:碗筷没洗、饭桌没整理、衣服要洗、房间要整理、孩子功课需要照理,累死了……晚上睡觉前也可以是沟通的好时光,但情况可能是到了规定时间,要求孩子就进房间,躺在床上,睡不睡、闭不闭眼则不管……

第三篇:简报抓住时机,加快施工进度

离军简讯

离军高速第一合同段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施工进度

四月的吕梁,春暖花开,正是公路施工的大好季节,离军高速公路一标紧抓这一有力时机,为全面落实厅党组及离军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提出的“大干60天,5.31路基工程基本完”这一总体目标,先后两次召开施工生产动员会,进行全年工程施工的最后一搏。为此,项目部调整施工计划,采取果断措施,掀起了施工生产新高潮。

一、调集精兵强将,增加施工机械,保障更快的施工进度和更优质的工程质量。由于我项目部承建的施工段离居民区较近,工程施工对周围村民影响较大,前期施工,经常发生村民阻拦施工和包围项目部驻地事件,严重干扰了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针对此情况,项目部有关人员及积极配合离军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地协部门,多次登门走访当地村民做工作,解决问题,排除了施工干扰。为将前期施工落后的工程进度尽快赶上,我处主要领导齐聚离军工地现场指挥,并先后从其它工程调来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施工设备二十余台件,极大的推动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确保了有序施工。

二、 制定新的施工计划,施行每日碰头会和日考评制度。为完成“5.31”计划。项目部领导对剩余工程任务进行了认真分析,周密安排,制定出一份详细倒排工期计划表,当天计划,当天完。如不成,找出原因第二天赶回来。每天晚8时,项目部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准时齐聚会议室召开碰头会,将报当天的工程进度情况及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当天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进点评,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整改措施,奖优罚劣,从而使所有施工人员对情况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了施工计划科学、合理,保证了施工生产有序进行。

三、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项目部始终坚持“施工生产、安全第一”的宗旨,下大力气抓安全生产工作,在主要施工点都设立了警示标志,和安全宣传牌,专职安全员日夜巡视在施工现场,有力保障了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确保“大干60天,5.31路基工程基本完”目标得到了落实,离军高速公路一标项目部公路施工现场,人机鼎沸,一派大干的场面,全体施工人员昼夜奋战在施工一线,他们正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为确保路基如期通车,奉献着自己劳动和汗水。

自4月1日新的施工高潮开展以来,各项工程正紧张有序的进行,截止目前完成的工程量有:

1、桥梁工程 ①三川河1#大桥

下部结构、梁板预制已全部完成; 梁板安装累计完成98片,占总量的94.2%。

湿接头、湿接缝、横隔板本月完成半幅11跨,完成计划的91%,累计完成半幅11跨,完成总量的42.3%。

防撞墙完成150米,完成计划的30%,累计完成150米,完成总量的8.2%。 ②芦则茆大桥

桩基、系梁已全部完成;

墩柱、肋板本月完成2个,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22个,占总量的100%;

盖梁本月未完成3个,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12个,占总量的100%;

箱梁预制本月完成2片,完成计划的22%,累计完成2片,总量的5%。 ③西头沟大桥

基础及下部工程已全部完成; ④大中嘴大桥

桩基本月完成4根,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24个,占总量的100%; 承台、系梁已全部完成;

墩柱本月未完成,累计完成14个,占总量的100%;

盖梁本月完成2个,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8个,占总量的100%。 箱梁预制本月完成14片,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14片,占总量的58%。 ⑤冒塔河大桥 基础及下部工程已全部完成; 箱梁预制累计完成32片,完成总量的100%。

湿接头、湿接缝、横隔板本月完成全幅4跨,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全幅4跨,完成总量的100%。

防撞墙本月完成360米,完成计划的75%,累计完成360米,完成总量的75%。 ⑥小中嘴大桥

桩基本月完成4根,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16个,占总量的100%; 承台、系梁本月完成1个,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8个,占总量的100%;

柱式墩台本月完成2个,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8个,占总量的100%。

盖梁本月完成1个,完成计划的50%,累计完成7个,占总量的88%。 箱梁预制本月完成14片,完成计划的100%,累计完成24片,完成总量的100%。 ⑦K0+700天桥

基础及下部工程已全部完成; 现浇箱梁已全部完成。 ⑧K1+020天桥 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⑨K3+887通道桥

基础及下部工程已全部完成; 梁板预制已全部完成。

梁板安装累计完成24片,完成总量的100%。 ⑨K0+160天桥 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⑩桩板墙

桩基本月浇注7根,完成计划的60%,累计完成7根,占总量的31%。

2、路基工程

①路基挖土方本月完成55万M3。累计完成119万M3,占总量的95%。 ②路基填方本月完成25万M3。累计完成42万M3,占总量的91%。 ③排水工程本月完成200 M3。累计完成1100M3,占总量的11.7%。 ④防护工程本月完成500 M3,累计完成2340M3,占总量20%。

3、涵洞、通道工程:K1+6

37、K0+766涵洞主体已全部完成。K2+420涵洞墙身砼本月浇注20M,拱圈砌筑8M,主体已全部完成。

4、隧道工程:右侧导洞本月完成25米,累计完成183米,占总量的90%。左侧主洞掘进累计完成203米,占总量的100%,仰拱本月完成67.5米,累计完成157.5米,占总量的37%,二衬本月完成45米,累计完成45米,占总量的11%。

离军高速公路一标项目部

二00七年五月一日

第四篇: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从舆论氛围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下发文件,是历年来力度最大、反响最强烈的文件。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把中央1号文件誉为当前“三农”问题的“百科全书”、农民致富的“冲锋舟”,为之拍手叫好。 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三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谏言献策,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良言,各级干部也在大声呼吁,基层干部按照政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正开始热火朝天的贯彻执行。但是许多基

二、“三农”问题必须拆分细化逐项解决“三农”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农村、农业、农民的合称。农村是一个大概念,农业是一个产业,农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三农”问题急不得、慢不得。因其是历史造成,并在历次体制变动中不断积累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经济的实践也证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科学、理性,从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瓶颈入手,拆分细化,逐项解决。

三、解决农村问题要三管齐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台了农村三项政策,即土地二轮承包期限三十年不变、减轻农民负担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当前解决农村问题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当前应该急速出台土地“永佃”,使用权继承、抵押、转让的土地政策,建立一个能使土地迅速流转的平台,如建立农村政策性银行,赋予其经营货币和经营土地的职能。 第二,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改革开放二十年,仅城市建设用地一项,城市就从农村拿走增值的2万亿。 1979--1994年的16年间实行农副产品剪刀差,农村就向城市贡献15000亿。目前,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金融资产不足30%,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现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4,这是建国以来差距最大的时期。因此,政府对农村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必须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建议每年全国人大的例会审议财政预决算报告时,专题审议财政支持农村预决算执行情况。各级人大例会也照此执行,使财政支持农业制度化、法制化,不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领导人的更迭而变化。力争在近年内将财政支持农业资金量由现在的占年度财政收入10%左右提高到16%左右,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中上等水平。 第三,建立有效的农村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农村管理体制不仅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经济的需要。现有的农村管理体制特别是乡镇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乡镇政府被赋予越来越多的义务,官僚主义、机构膨胀、收费欲望强烈,因此必须重新构筑乡镇治理机制。现在有一种建议,撤销乡镇政府,从基层的实践来看,这种建议不现实。目前我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和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突出,城乡人口比例4:6,城乡收入比例4:1;农村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大。加之我国地理条件复杂,农村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脆弱,防灾抗灾任务繁重。需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机器和政治动员能力,需要基层政府行使职能保护产权、维护法治、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乡镇治理机制如何设计?中央党校曾业松教授提出的“建立乡镇村一体的自治行政体系”的构想,很符合农村实际,就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地方行政自治的思路和原则,使行政体制和自治体制结合起来,使乡镇政府具备更多的民意基础和责任意识。

四、解决农业问题要充分考虑产业规律 正确认识农业是一项产业。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的确是不少地方的实践,但目前一些地方还停留在微观层面,还没有从宏观上将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从产业政策上来研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更应该把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这个产业不管是弱势产业还是强势产业,还是传统农业状态下的小农产业,它毕竟是一个产业。大部分国家,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从农业起步的。我们应在认识上树立农业是一个产业的概念,从产业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角度来研究农业。 正确认识国家农业直补政策。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对农业的直补政策,是对农民“多予”的一个直接体现,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但这只能是暂时性的措施,从长远考虑,应该研究直补资金效益最大化的问题。目前国家从总量上拿出了一大笔钱,但具体到每个农民头上,补助效益如何,值得深思。农民一亩地国家补上十几元,农民也很高兴,一家三四亩地得几十元补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解决不了多少问题。许多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反而没有能力和资金来解决,比如灌溉用的塘湖堰渠的修缮,农资市场的假冒伪劣整顿与治理等等,若政府在这方面对农业产业扶持就大有作为。 发展农业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重点支持与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基本农田的治理和保护、旱涝保收田的建设、蓄水和灌溉工程、防洪除涝工程、机耕道路的修建、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再如建立质量检测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和品牌保护体系,在注册、保护和申报农业产品等方面出台一些政策。这些资金补助和政策性支持并不是对哪一种产品进行的,而是对整个产业进行补助。 发展农业应走产业化的道路。只有走产业化的道路,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够解决全国2.3亿户农民分散经营的问题。通过产业化把农民组织起来,适应和参与市场经济,才能使我国农产品“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产业的“蜂窝型”才能“板块化”。在过去我们对于产业化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和干涉的形式来发展产业化;二是把产业化限定为农特产品的经营,忽视了对大宗农业产品的发展。所以,必须走出这两个误区。 首先应考虑传统的优质农产品,比如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性特产,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能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都是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适合当地农民种植习惯的,也是后来推广发展成本最低的产品。所以,应从传统优良产品入手,走产业化的道路。 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具有比较经济优势的优良产品,迅速整合成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比如说山东的蔬菜、沿海的渔业,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等优特质产品。 其三,农业产业化不能忽视大宗农产品的产业化,比如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等的产业化,应迅速用政策催生一部分龙头产业。同时,农业产业化要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现在很多人认为工业化只存在于城镇,而且普遍认为乡镇企业已经垮掉了,工业化道路没法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新时期农村工业化的道路怎么走呢?有三条路径:做大做强现有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项目;从提升传统农业入手,走劳动密集型、资源转化型的工商业。如果在农村也搞高科技,这是一个指导性的误区。应着力发展一头在田间,一头在工厂,产品进商场的产业,特别是千家万户都能上的工业产业。

五、解决农民问题关键要解决好城乡统筹 当前城乡统筹亟待解决的是农民绝对贫困问题,农民的市民待遇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的入手处,出路就是要加大农民市民化的福利建设,这也是城乡统筹的必然要求。城乡统筹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农民贫困的体制性障碍也就清除了。 第二,建立农村养老体系。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民占总人口的74%,其中,60岁以上的有7285万人。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不解决,农村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比如计划生育问题,农村家庭的规模虽然逐渐变小,完全核心户不断增多,理论上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由于养老仍以家庭为主,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迁徙。农村若建立像城市一样的养老体系,可以参照城市筹措资金的方式来进行。有个人部分,有集体部分,以及中央政府的补助。从操作层面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解决资金的问题。一是可以将7285万60岁以上老人承包的责任田的使用权的若干年抵押给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既经营货币又经营土地),获取社保资金。如果使用权按15年抵押,每年使用费按300元计算,可以一次筹集近4000亿;二是将粮食直补资金和各级承担的粮食风险基金打入个人养老帐户;三是个人缴纳。四是集体收益和社会筹集部分。 第三,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有声有色,国家应该把它制度化、规范化。在解决了低保和养老问题后,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考虑自筹资金,国家适当补助的方式。

六、成立政策性银行为农村金融输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本金

《[推荐]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从舆论氛围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下发文件,是历年来力度最大、反响最强烈的文件。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把中央1号文件誉为当前“三农”问题的“百科全书”、农民致富的“冲锋舟”,为之拍手叫好。

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三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谏言献策,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良言,各级干部也在大声呼吁,基层干部按照政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正开始热火朝天的贯彻执行。但是许多基层干部,有个共同的感受是中央1号文件出台前大家千呼万唤,出台后又猛然不知如何下手抓落实,这反映出基层干部在做农村工作中如何科学理解领会中央精神、如何积极主动地落实中央决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大家也感觉到,有两对矛盾需从政策层面解决。一是“三农”政策与各级基层落实之间的矛盾;二是“三农”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因此,在政策的制订上,必须体现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在抓落实上,必须是“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学者和研究机构既要有使命感,又要切忌片面性、理想化。实践者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又要防止盲从和畏难情绪。

二、“三农”问题必须拆分细化逐项解决“三农”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农村、农业、农民的合称。农村是一个大概念,农业是一个产业,农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三农”问题急不得、慢不得。因其是历史造成,并在历次体制变动中不断积累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经济的实践也证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科学、理性,从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瓶颈入手,拆分细化,逐项解决。

三、解决农村问题要三管齐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台了农村三项政策,即土地二轮承包期限三十年不变、减轻农民负担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当前解决农村问题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当前应该急速出台土地“永佃”,使用权继承、抵押、转让的土地政策,建立一个能使土地迅速流转的平台,如建立农村政策性银行,赋予其经营货币和经营土地的职能。第二,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改革开放二十年,仅城市建设用地一项,城市就从农村拿走增值的2万亿。1979--1994年的16年间实行农副产品剪刀差,农村就向城市贡献15000亿。目前,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金融资产不足30%,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现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4,这是建国以来差距最大的时期。因此,政府对农村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必须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建议每年全国人大的例会审议财政预决算报告时,专题审议财政支持农村预决算执行情况。各级人大例会也照此执行,使财政支持农业制度化、法制化,不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领导人的更迭而变化。力争在近年内将财政支持农业资金量由现在的占财政收入10%左右提高到16%左右,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中上等水平。

第三,建立有效的农村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农村管理体制不仅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经济的需要。现有的农村管理体制特别是乡镇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乡镇政府被赋予越来越多的义务,官僚主义、机构膨胀、收费欲望强烈,因此必须重新构筑乡镇治理机制。现在有一种建议,撤销乡镇政府,从基层的实践来看,这种建议不现实。目前我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和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突出,城乡人口比例4:6,城乡收入比例4:1;农村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大。加之我国地理条件复杂,农村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脆弱,防灾抗灾任务繁重。需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机器和政治动员能力,需要基层政府行使职能保护产权、维护法治、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乡镇治理机制如何设计?中央党校曾业松教授提出的“建立乡镇村一体的自治行政体系”的构想,很符合农村实际,就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地方行政自治的思路和原则,使行政体制和自治体制结合起来,使乡镇政府具备更多的民意基础和责任意识。

四、解决农业问题要充分考虑产业规律正确认识农业是一项产业。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的确是不少地方的实践,但目前一些地方还停留在微观层面,还没有从宏观上将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从产业政策上来研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更应该把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这个产业不管是弱势产业还是强势产业,还是传统农业状态下的小农产业,它毕竟是一个产业。大部分国家,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从农业起步的。我们应在认识上树立农业是一个产业的概念,从产业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角度来研究农业。

正确认识国家农业直补政策。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对农业的直补政策,是对农民“多予”的一个直接体现,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但这只能是暂时性的措施,从长远考虑,应该研究直补资金效益最大化的问题。目前国家从总量上拿出了一大笔钱,但具体到每个农民头上,补助效益如何,值得深思。农民一亩地国家补上十几元,农民也很高兴,一家三四亩地得几十元补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解决不了多少问题。许多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反而没有能力和资金来解决,比如灌溉用的塘湖堰渠的修缮,农资市场的假冒伪劣整顿与治理等等,若政府在这方面对农业产业扶持就大有作为。

发展农业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重点支持与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基本农田的治理和保护、旱涝保收田的建设、蓄水和灌溉工程、防洪除涝工程、机耕道路的修建、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再如建立质量检测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和品牌保护体系,在注册、保护和申报农业产品等方面出台一些政策。这些资金补助和政策性支持并不是对哪一种产品进行的,而是对整个产业进行补助。

发展农业应走产业化的道路。只有走产业化的道路,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够解决全国2.3亿户农民分散经营的问题。通过产业化把农民组织起来,适应和参与市场经济,才能使我国农产品“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产业的“蜂窝型”才能“板块化”。在过去我们对于产业化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和干涉的形式来发展产业化;二是把产业化限定为农特产品的经营,忽视了对大宗农业产品的发展。所以,必须走出这两个误区。

首先应考虑传统的优质农产品,比如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性特产,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能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都是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适合当地农民种植习惯的,也是后来推广发展成本最低的产品。所以,应从传统优良产品入手,走产业化的道路。

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具有比较经济优势的优良产品,迅速整合成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比如说山东的蔬菜、沿海的渔业,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等优特质产品。

其三,农业产业化不能忽视大宗农产品的产业化,比如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等的产业化,应迅速用政策催生一部分龙头产业。同时,农业产业化要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现在很多人认为工业化只存在于城镇,而且普遍认为乡镇企业已经垮掉了,工业化道路没法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新时期农村工业化的道路怎么走呢?有三条路径:做大做强现有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项目;从提升传统农业入手,走劳动密集型、资源转化型的工商业。如果在农村也搞高科技,这是一个指导性的误区。应着力发展一头在田间,一头在工厂,产品进商场的产业,特别是千家万户都能上的工业产业。

五、解决农民问题关键要解决好城乡统筹当前城乡统筹亟待解决的是农民绝对贫困问题,农民的市民待遇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的入手处,出路就是要加大农民市民化的福利建设,这也是城乡统筹的必然要求。城乡统筹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农民贫困的体制性障碍也就清除了。第二,建立农村养老体系。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民占总人口的74%,其中,60岁以上的有7285万人。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不解决,农村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比如计划生育问题,农村家庭的规模虽然逐渐变小,完全核心户不断增多,理论上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由于养老仍以家庭为主,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迁徙。农村若建立像城市一样的养老体系,可以参照城市筹措资金的方式来进行。有个人部分,有集体部分,以及中央政府的补助。从操作层面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解决资金的问题。一是可以将7285万60岁以上老人承包的责任田的使用权的若干年抵押给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既经营货币又经营土地),获取社保资金。如果使用权按15年抵押,每年使用费按300元计算,可以一次筹集近4000亿;二是将粮食直补资金和各级承担的粮食风险基金打入个人养老帐户;三是个人缴纳。四是集体收益和社会筹集部分。

第三,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有声有色,国家应该把它制度化、规范化。在解决了低保和养老问题后,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考虑自筹资金,国家适当补助的方式。

六、成立政策性银行为农村金融输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本金

抓住最好时机破解三农难题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志愿者巡逻总结范文下一篇:中央政治局委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