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力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党领导力范文

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摘要: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它们受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邓小平指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地、有步骤地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进行改革。

关键词: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改革 党政分开

一、为什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及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必然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

第三,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损害了党的战斗力;在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方面,一些党的组织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工作涣散软弱,治党不严,一些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不够,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领导制度方面也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是重中之重。邓小平在对待党的领导问题上的基本思想是:一要坚持,二要改善。早在1980年他就提出了“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命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

邓小平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二者是辨证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说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削弱,不能动摇;改善党的领导是说要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等,提高当的领导水平。不坚持党的领导,就谈不上改善党的领导;不改善党的领导,也不可能坚持党的领导。

在对待党的领导问题上,改善党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邓小平更为关心和着重注意解决的问题,他说过:“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二、如何改善党的领导制度

1、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改革党的领导制度

邓小平从执政党的特点出发,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早在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针对执政党的地位容易使一些党员和干部沾染官僚主义习气和滋长骄傲自满情绪情况,在强调加强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强调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当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全面论述了加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上存在的弊端及其历史根源、思想根源,指出了加强制度建设的方向和措施,是我们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和当内生活制度的纲领性文件。

改善当的领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邓小平正是从这个视角出发,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这些弊端是什么呢?他明确指出:“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为此,邓小平围绕这些极其关键而又敏感的问题,在领导体制的改革方面,提出了“要理顺党政关系,实行党政分开”。这里,邓小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党组织不是政府,更不是国家的权利机关。邓小平认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观点。“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

2、加强思想教育是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

在改善党的领导问题上,邓小平把视线盯到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领域。他指出:“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央认为,从原则上说,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邓小平之所以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改善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是因为在他看来,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一切任务的有力保证。

特别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各种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思想容易引起波动,要解决这些问题,在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种种矛盾,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是改善党的领导问题的重要内容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也是邓小平改善党的领导问题上关注的内容之一。党的领导方式是事项当的领导途径、形式和方法的总称。领导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领导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科学的领导方式,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条件。

过去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对于领导革命的胜利和计划条件下的建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实行群众路线,过去主要是通过群众运动来实现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仍沿袭过去战争年代的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和群众运动的领导方式,这就使党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形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过分依赖行政权力,直接干预国家政治生活的现象。其结果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邓小平提出,“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在他看来,新时期党的领导的实现主要是靠以下的运作方式:一是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群众;二是靠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工作来团结群众;三是靠好的党风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影响群众。

三、小结

邓小平突出的把改善当的领导问题摆到全党的面前。以冷静的态度回顾过去,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和关注未来,科学的总结了我们党执政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他依据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理,结合新的任务和时代特点,不但提出了要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等要求,而且提出了很多改善党的领导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概念和新举措,为我们党勾画了一幅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善党的领导的美好蓝图。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将不断走向兴旺发达之路!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 《邓小平治国方略》邓剑秋 陈建华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 《邓小平政治体制理论研究》李景治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二篇:如何加强党和改善党的领导

一、不断创新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 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 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要求。9月29日,工委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就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区企业党组织作了重点安排。对照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对企业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在企业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建设,全面提高企业党组织中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要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动力,着力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围绕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改善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要认真开展“保增长,保稳定”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活力;要以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形象和精神风貌,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倡导健康向上的企业价值观,引领企业的发展,打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 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

“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 。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以人为本”核心要求的丰富和发展。广大职工不仅是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发展动力主体,也应当是发展成果的主要受益者,而且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抓住了人才就把握住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干部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把为职工实事好事作为一项工作目标来布置和落实。近年来,区属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企业性质发生变化,职工待遇得不到保证,经济效益和人才的期望值不能同步,企业发展缺乏生机活力,吸引,留住人才的管理机制没有充分建立,没有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由于机构的变化,目前全区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情况底数不是很清楚,我们已经着手进行调查,建立一个全区企业人才库,为企业将来发展,为我们管理和使用人才提供条件。

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我们就要树立和坚持“只要素质过硬、只要是本职岗位的骨干,都是人才”的全新人才观念。建立健全对人才的选用、培养、评价、激励的运行机制,加快企业用工分配向人才倾斜的进程,努力形成尊重历史、构建机制,鼓励竞争,以及收入靠贡献的全新薪酬制度,实现“以人为本”,稳定职工队伍,引导鼓励人才积极投身于企业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立企业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按照中央“对照整改落实方案,看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更加坚定,推进科学发展的决心是否更加明确;看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中确定的推进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是否已经或正在得到落实;看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否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看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是否已经或正在取得重大成果”的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全面观范和创新企业党建工作。并按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

落到实处”,抓紧建立和健全确保企业党建持续、规范进行的长效机制。

建立企业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企业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实际,结合党员干部队伍现状,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建立健全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促使党员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观意识。按照这个精神,我们对一部分未转制企业的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先后对综合修配,纸箱厂的党的班子进行了调整,对破产中的水泥厂综合工业公司的党组织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党对企业的领导。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四,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在五个方面有所创新 一是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一是树立服务观念。教育和引导企业党组织领导树立只有为员工利益服务的工作,才是公司和员工最需要的,必须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员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上,使员工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二是树立求实观念。思想上要务实,要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好,真正解决矛盾和问题;目标上要求实,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作风上要扎实,要坚持实践观念、发展观念、群众观念和实效观念。三是树立利益观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对自身利益普遍高度关注,需要我们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树立关心和帮助员工实现自身正当利益的观念,积极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

二是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区企业绝大部分已经转制,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自觉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开展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以知我中华、兴我中华为中心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抓好以热爱集体、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集体主义

教育。二是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重点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保持创业激情,正确对待荣辱,把个人的理想和目标同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三是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员工自觉遵纪守法。企业经营者要增强民主和法制意识,发扬民主,依法经营。四是向企业员工灌输本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要教育员工以企业的共同

利益为基础,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环境,推进企业的全面进步。

三、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现在处于信息化时代,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抓住时机,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重点加强网络运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

传,把网络办成联系员工的渠道,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企业工委将建立平山区企业网,通过新闻网政府网,搭建企业信息平台,开创企业宣传,信息,销售,管理的崭新局面。

四是创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党组织应带领企业中的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形成一种齐抓共管型的政工新模式,建设一支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一肩挑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二是建立健全方法灵活的操作机制。从目前企业工作节奏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紧的实际情况出发,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操作中,应面向生产经营,分散进行、小型活动为主,把相对

集中教育与分散自学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既保持经常性、连续性,又简明扼要、具有实效,力求做到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不削弱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不搞劳民伤

财的形式主义活动,让员工满意。三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考评,应坚持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原则。必须明确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年终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使用和利益等直接挂钩,并且作为吸收员工加入党组织的考察内容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五是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党建保障机制。一是要有制度保障。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与生产经营等管理制度同等重要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使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长期开展,常抓不懈。二是要有经费保障。在企业设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并列入财务预算,确保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可靠的经济保障。

第三篇:从严治党与提升党的道德领导力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从严治党与提升党的道德领导力

乔咏波 龙静云

2017年02月08日08:36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因而加强党的建设迫在眉睫。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党的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提到从严治党。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他98次提到“严”字,强调“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就如何从严治党提出了8项基本要求。正是在十八大报告和总书记多次论述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由此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党的道德领导力也将因此而获得大大提升。

从严治党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党的道德领导力

一般说来,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一个组织的领导者一方面既要依靠手中掌握的权力并运用高超的领导艺术即权力领导力,来实现对组织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也要以自身优秀的道德素养及其产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也即道德领导力来感染、动员和凝聚组织成员,组织内的成员亦会基于领导人的道德领导力对组织行为产生正面和积极的作用,从而实现组织的良性运行并顺利达成组织的预期目标。这一现象表明,权力领导力离不开道德领导力,道德领导力在维系权力领导力和组织运转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政治伦理的视角看,道德领导力是指执政党及其领袖人物和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利益献身的高尚情怀和公正廉洁的政治道德操守对广大民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城邦政治”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这里明确指出了政治共同体的目的之一是追求至善。中国的儒家更是特别重视为政者的德操对维系政权和优化社会风气的作用,如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意是说,执政掌权者的高尚德操势必引领人民大众明善恶,知荣辱,修德行,成教化,美风俗,因而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

历史的实践经验也反复证明,政德正则民风淳,政德败则民风降。政德之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之于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确有千钧之重。正因如此,孔子告诫为政者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所言的为政者的良好道德及其影响力也就是本文所讲的党的道德领导力,它的确是一个执政党成功执政和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因而,古往今来,执政当权者的高尚道德一直被视为其执政权力合法性的来源之一。

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任何类型的变革或革命若想成功,两类条件是必需的,其一是存在着一个致力于特定社会理想胜利的自觉行动,在这个行动中拥有一批自觉献身于其理想事业的“核心干部”;其二是社会大众已觉察到既存制度中存在“危机情形”的不断加重而要求改变。这一观点用于解释党中央为什么在此时提出从严治党非常恰当。在新中国成立近70年的今天,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四种危险”。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恰恰是党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科学把握民心向背和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之上作出的重大举措,其目的之一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提升党的道德领导力,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提升党的道德领导力要以从严治党为重要路径

如前所述,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其核心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

这里所说的“全面”,一方面是指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界定更加全面,即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严明纪律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是指党内约束和监督更加全面,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使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

这里所说的“从严”,就是要制定出严格的标准、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纪律和严厉的措施,规范每一个党员,其中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和党内政治生活,使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严格的标准、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纪律和严厉的措施就像熊熊燃烧的铁炉之火,倘若伸手摸之,必将被烫伤灼伤,因而应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就是铁炉法则。当然,任何严格的标准、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纪律和严厉的措施,决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矛盾,而是与之相一致并高于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从严治党首先要求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自觉遵循国家的宪法和各项法律,党员干部的管理同样要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提出高于普通大众的制度约束和行为规范。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对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更加严格的行为标准、更加严格的制度约束、更加严密的组织纪律和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这两个文件一经得到落实,那些思想堕落、金钱至上、生活奢靡、无德无能的腐败分子将在党内无藏身之地,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及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将得到大大改善,这就为提升党的道德领导力既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提供了制度保障。因而从严治党是提升党的道德领导力的重要路径。

围绕六大要素着力提升党的道德领导力

诚然,道德领导力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道德领导力中,为民服务、权力制约是核心要素;公平正直、诚实守信、廉洁奉公、责任担当是基本要素,这六个要素合并起来可以称之为党的道德领导力的六大支柱。提升党的道德领导力应围绕这六大要素展开。

就两大核心要素而言,它所着力解决的一是执政与为民的关系问题;二是执政权力的行使问题。就前者而言,它要求广大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者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因而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这样,党才能如“众星拱月”般地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戴,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从后者来看,党的道德领导力要求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使用执政权力。具体说来,必须坚持以下几点:(1)依法配权。即党的执政权力是由宪法来配置的,执政权力的运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并严格接受法律的制约。(2)以制制权。即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和规范,将权力限定在制度和规范的框架之内行使,从而避免各种越权和权钱交易及其所产生的权力腐败现象。(3)以权限权。即以公民的权利来制约执政党及官员的权力。在公权力和私权利配置上应体现出这样的人文关怀:对于公权力,法不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为;对于私权利,法无禁止皆权利,法无禁止不得罚。唯其如此,才能使执政的公权力和公民的私权利达致平衡与和谐。(4)以道德塑权。就是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道德宗旨和“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具体要求,通过政德教化和自我修养,打造出一支以德服众、以德润才、德才兼备,深得民众拥戴的领导干部队伍。

公平正直、诚实守信、廉洁奉公、责任担当这些基本要素是对核心要素的展开和具体实践。清朝学者何启认为:“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因而理国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不赏私劳,不罚私怨,所谓“公其心,万善出”。它是为官者的必备品质。诚实守信既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守的法则,也是为政者安身立命的根本。民无信不立,经无信不活,政无信不通,国无信不胜。那些虚报政绩、GDP造假、欺上瞒下的官员最终都因得不到人民的信任而落得被人民抛弃的可耻下场。廉洁奉公自古就被视为高悬于权力执掌者头上的利剑,谁若走上贪腐之路,利剑之下无生路。故为官者以公为矛,锐不可当;以廉为盾,坚不可摧。在金钱和物质诱惑面前要岿然不动,经得起考验。责任担当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行为的标尺。因而要以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攻坚克难的改革勇气,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为己立威,更好地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上述六大要素密切联系,互相支持,共同对党的道德领导力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还需指出的是,党的道德领导力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发挥示范和引领价值的。正如儒家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所言:“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总书记也十分强调中央领导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经过如此自上而下的层层示范和影响,我们党的党风和道德领导力一定能够得到大大提升,由此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作者:乔咏波 龙静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责编:杨文全、谢磊)

第四篇:加强党的领导能力

二、维护党内团结, 重视领导能力

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提出了党的领导原则, 并对当时党的领导层主要成员作了中肯的评价。这一评价主要围绕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两个人展开。1922年, 俄共(布)为加强书记处的作用设立了党中央总书记一职, 当时的书记处也与组织局一样,服从政治局的领导。但由于斯大林既是党的总书记, 又是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组织局委员, 其职权逐渐扩大起来。而托洛茨基同斯大林一样, 身兼数职, 权倾一时。在当时党的最高领导层成员中,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矛盾和斗争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当列宁在工作岗位时, 这一矛盾因为列宁的存在而不至激化, 但在列宁的离职后, 斗争日趋激烈, 直接威胁到党的团结和健康发展。

对于这种情形, 列宁充分认识到了其后果的危害性。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 他系统阐述了加强党的领导的基本设想。

第一, 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经验是提高领导能力的前提。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 列宁批评斯大林太粗暴,当了总书记, 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的使用这一权力, 我没有把握。关于托洛茨基, 列宁指出, 托洛茨基同志, 正像他在交通委员部问题上反对中央的斗争所证明的那样, 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个人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 但是他又过分自信, 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为了使党的领导能体现民主, 列宁建议, 要把斯大林从这一职位上调开, 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 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 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3 ] ( P340) 。

第二, 发扬党内民主, 维护党内团结。列宁在病床上对党内矛盾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 稳定性的问题基本在于像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这样的中央委员。依我看, 分裂的危险, 一大半是由他们之间关系构成的, 而这种分裂是可以避免的。[ 1] ( P338 ~ 339) !由于重病在身, 列宁当时已经无力亲自改变这种局面, 为此,他在给俄共(布)的十二大的信件中提出了加强党内团结和改组党的领导层的建议。但遗憾的是, 列宁的意见并没有在代表大会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党内斗争的发展与列宁的设想背道而驰,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间的斗争直接影响了苏联党的团结, 并对以后苏联斯大林体制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此后, 党的权力越来越集中, 最终集中到斯大林一个人手中, 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渐形成了以个人崇拜为典型特征的个人集权制。历史以惨痛的教训验证了列宁思想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第五篇: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这29年中,党为大力加强在全国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作出过努力,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左”倾错误的发展使党的建设受到冲击。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29年中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已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丰碑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倍加珍惜那一代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这29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必将续写辉煌。只要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欧阳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断刃天涯范文下一篇:分离体系范文